片 名: Laberinto del fauno, El
译 名: 潘神的迷宫 | 潘恩的迷宫 | 牧神的迷宫 | 奇幻迷宫
导 演: ( 吉尔莫·德尔托罗 Guillermo del Toro )
主 演: (阿里亚德娜·吉尔 Ariadna Gil) (伊娃娜·巴克洛 Ivana Baquero) (塞尔吉·洛佩兹 Sergi López) (玛丽贝尔·芭杜 Maribel Verdú) (道格·琼斯 Doug Jones) (亚历克斯·安古洛 Álex Angulo)
上 映: 2006年10月15日
剧情介绍:
《潘的迷宫》讲述二战期间,1944年,西班牙12岁的女孩奥菲利娅随母亲和继父到西班牙北部的乡下旅行。奥菲利娅的继父上尉Vidal是个法西斯军官,任务就是镇压反抗者。孤独、敏感的奥菲利娅每天都目睹让人不愉快的事件,感觉到来自继父的屈辱感,她在压抑的生活之外,在内心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世界,里面有很多奇幻的事物,借以逃避。她在他们家屋后发现了一个废弃的迷宫,并且认识了这个迷宫的守护者,潘神(希腊神话中半人半羊的山林和畜牧之神),潘揭示了她真正的身份,她是一个公主,要回到自己的王国,必须在月圆之前完成三个挑战……在战后的萧条岁月里,奥菲利亚必须面对自己梦想世界的极限,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
从头上长犄角、半人半羊的“潘神”( Pan )到掌中有眼睛、 专门以吃小孩子为乐的恐怖“白化人”( Pale Man ),众多造型别致的奇幻生物给影片赋予了浓重的魔幻色彩,一如墨西哥导演吉尔摩·德尔托罗一贯的作品风格,《潘神的迷宫》与导演 2001 年的作品《鬼童院》有着相同的故事背景,都是在拿弗朗哥的独裁统治说事儿,值得一提的是,吉尔摩的许多作品都是以 地下建筑作为故事展开的主要场景,比如《 DNA 复制》和《地狱怪客》中的地铁、《刀锋战士 2 》中的下水道、《鬼童院》里的地下室,幽闭昏暗的地下空间当然是讲述恐怖故事的最佳载体,《潘神的迷宫》也不例外。总而言之, 《潘神的迷宫》在 发扬了《地狱怪客》式的角色想象力的同时,又体现了《鬼童院》般的剧情张力,完全算的上 是吉尔摩脑海中所有奇思妙想的一次总爆发。
与他想法多怪的作品一样,吉尔摩本人也足够特立独行,虽然现在的他早已不忌荤腥,但 1974 年刚刚看完《德州电锯杀人狂》之后,他曾矢志不渝地做了 4 年的素食主义者;为了把心中挚爱的漫画作品《地狱怪客》搬上大银幕,吉尔摩居然拒绝了《刀锋战士 3 》和《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两部热门影片让他担纲导演的盛情邀请,全然不顾《刀锋战士 2 》为他缔造的票房佳绩; 《潘神的迷宫》让吉尔摩耗费了 2 年的心血,自然算是他的最新激情作品,而且吉尔摩希望本片能够确立他未来的创作方向。
拉美电影给人的主要联想就是“光怪陆离”,素来以具有荒诞和魔幻的色彩而著称,《潘神的迷宫》显然顺应了这个潮流,兼顾魔幻与政治两个主题。影片以魔幻神怪的方式反衬了现实的冰冷与恐怖,与残虐暴政 的人性邪恶 给人们带来的心理阴影相比较而言,任何形态的妖魔鬼怪都谈不上吓人了,正像影片所阐明的那样,法西斯军官韦达尔上尉才是片中最大的怪物。
《潘神的迷宫》的预算投入仅为 500 万美元,对于现今能够自由出入好莱坞的吉尔摩·德尔托罗来说,显然是部小成本制作。投入虽小,但吉尔摩心中的主张却很大,“小成本制作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自由发挥,这点我很看重。不要忘了你是谁,你从哪里来。稍不留心,制作出的作品就很轻易地湮没了我们的个性。” 在圣丹斯电影节上,影片受到青睐,被美国 Picturehouse 电影公司以超过 600 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北美的发行权。此外,影片又入选第 59 届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如果能够折桂,相信对于影片今后的票房表现具有相当的促进作用。
② 《潘神的迷宫》电影影评,求感想
静静地理解,这部片子很有哲理的
③ 迷宫观后感
[迷宫观后感]晚上被某人通了一下电话,迷宫观后感。有点小气的情况下看了迷宫我觉得看后特有感觉。因为,我也时常的迷失自己。虽然我不是mb但是我觉得我们迷失在自己的国度,为什么呢,你能说我们就只忠于一个伴侣吗?其实是错的,我们有可能刚结束完一个,就接着遇到的下一个,也许不会那么快,但是本性难改,那个小猫不偷腥的呢?当自己信誓旦旦的说,我只爱你一个,背后的时候有会怎么样呢?其实男人就是男人,就是我们内心多了个女人,我们都渴望被爱,但是每次都被伤的遍体鳞伤的,因为我们都很贱,虽然说的好听,为了自己的幸福在争取,真的吗,我们想要的到什么结果,到头来的answer我们内心都知道,只是我们还要去让对方说出来,爱一个人是不会理智的,你会肯定的说你爱我,但你是理智的爱我吗》你会在说爱我的时候,在和别的人phone sex,这也是爱吗,我的同事他在订婚后,任然和一个异性保持着甜言蜜语,他被发现后说,我只是精神出轨,但肉体没有,其实你觉得这不是自欺欺人吗?哈哈,其实真的去接受你,爱你的人,不会这样的他会默默的接受你的咆哮,会在你给他打了好几个电话后,主动认错,观后感《迷宫观后感》。其实这个社会是现实的,距离会是问题,但是心里还有没有距离才是真的,我不相信,现实的距离会很难,迷宫一样会有EXIT,只是看你怎么去出去,也许出去的时候,有个人在那边的门口,等你在你受过伤的肉体上,加个衣服。并对你说,走,我们回家。迷宫的人们,不是圣人,他永远不知道怎么去做到清心寡欲,但是在面对爱情的时候,他们不会去理智的,所有说要理智的时候,那也许指的像迷宫的主角,那个mb说的一句(i will call you)MSN()〔迷宫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④ 《潘神的迷宫》观后感,结局好看吗
好看。首先 潘神的迷宫 ,它的风格很喜欢!故事是偏暗黑童话的感觉,而且还夹杂着战争的一些东西。就这两点吸引我。结局有好有坏,总的来说是个happy ending。
⑤ 电影潘神的迷宫观后感
[电影潘神的迷宫观后感]《潘神的迷宫》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其实有刻意到某电影网站看了大概的剧情介绍;但,可能是小编写作与表达水平问题,最终未能激起要看的欲望,电影潘神的迷宫观后感。 直到在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某个话题,与一个素未谋面的电影爱好者探讨电影的时候,她再三建议一定要看看这部电影。 当然,当天晚上就看了电影。看完后,一脑的疑问,其实很明显是没看懂,但,由于是深夜,也没去多理会。 第二天遭介绍人索问观后感,当时碍于面子,就凭着一点片面的理解,晃晃的讲了一些。介绍人立马就断定我没看懂,便友好建议我再看一次。 其实,其实,别的不说,在这里向那位朋友道个不是。请谅解我的不用心与不认真。 当然,当天晚上就重看了一遍。看完后,也就总结了一下自己对这部如此有深度的电影的感受与精神粮食的领悟。 悲剧收场其实是这部电影的表面掩饰,实质是主角奥菲丽娅的喜剧收尾。导演搞那么大的隐喻,偷偷摸摸的把一些美好的东西藏在某个角落里,真是够变态的。但是,往深层想,导演这样子做也是对的,试问在那个如此残暴,悲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又能有多少真正美好的东西存在呢?就算有,也不应该拿出来显摆。 而整部电影对四种人性特性进行了实际性雕刻与放大,都刻画得清晰明了。让看的人身不由已的对号入座了,这样子的好电影,你是拿它没办法的。 下面总结一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第一种;求生欲望建立在爱与母爱天性之上,但却迷失了人性本质、缺乏坚强自立心志的人性; 谁?那就是身怀六甲的卡门(也就是主角奥菲丽娅的母亲)她对生存对生命十分渴望,也可能是出于对奥菲丽娅与肚子中骨肉的爱与负责任吧!她勇敢的、完全的无视了维达(法西斯主义的走狗)的一切暴行,不远千里的跑到他身边,唯命是从,观后感《电影潘神的迷宫观后感》。她这样子做,图的也只是个安稳觉,三餐温饱罢了。 加上有肚子里的孩子撑腰,她就更加坚信就此能过上好日子。但是,现实往往是悲惨与可怕并重的。自己的身体素质差,奥菲丽娅魔幻举动是悲惨的见证,而维达对医生放言保孩子不理大人的决心就是可怕见证。 最后,她难产去世; 第二种:为财富,权利,占有,不择手段去残害、掠夺的人性; 这种畜生,不用问阿桂,就可以断定是维达(法西斯独裁主义的走狗)他已经没什么好讲了。 最后,他死得太过于轻松。对于这点本人强烈谴责导演过于收敛,足足鄙视了他一分钟。 第三种;为信仰,为正义,为理想家园而拼命,无私付出的人性; 没错,他们就是勇敢的革命者;他们注定要为信仰的世界,理想的家园捐躯流血,胜利是必须,但是,胜利过后会不会迷失方向,就不得而知了。 第四种;有良知,有理想,怕孤独的人性; 这种人性的形成是十分复杂的,导演将这一切都浓缩在只有12岁的奥菲丽娅身上,然后再用极其简单通俗的三个任务进行变相传达其中的真谛。或许是想告诉大家听,一个没有童年,没有伙伴,没有父母、没有自由的弱小的孩子,每天能做的事情就是幻想出美好的事情来与孤独和恐惧抗衡。但是这种不切实际,不符合实情的行为,最终还是行不通的。 最后要说的是;一部好的电影能让一个人对生活对人生对生命有另一种态度与感悟; 最后要总结的是:作为人,可以自私,可以物质化,可以没信仰,可以没理想,总之可以什么都没有,除了良知之外;
⑥ 潘神的迷宫观后感
[潘神的迷宫观后感]刚刚看完《潘神的迷宫》,可以说这是一部让人感触很深的电影~ (整遍谈起~) 从一开始影片就埋下了童话的伏笔,不似寻常昆虫的出现已暗示下文的展开~~后来到小女孩开始完成3项系列任务~电影很流畅的为我们展示了二战的情形~~最先看到的就是两个无辜的农民被杀,有人说包里面有兔子那个军官不可能没看到,他是故意的,潘神的迷宫观后感。也有人说就算没看到那两个也不可能活着~~没错~导演就是为了要突出法西斯的残忍才故意这样做的~而且是活生生的展现给我们看死亡的一面, 其实,影片一开始就是一个预定好的悲剧,农民的死亡,医生的死亡,小女孩母亲的死亡,到最后小女孩的死亡~都让人感到十分的惋惜和悲伤~ 影片一开始就用一种倒叙的方法,让我看到了小女孩的结局,(估计谁也不知道到一开始是怎么回事),以后讲述了一段童话故事~ 影片还是用两条线索来叙述的:一条就是法西斯的真实角度,另一条就是童话世界的角度,但这两条线索又有所穿插,形成了一种融合~ (感动镜头) 要说影片中的感动镜头应该有这么几处吧: 1。开头的故事:很久以前,在地下,在着没有谎言和痛苦的地下,生活着一位 人类世界的公主,她梦想着蓝天 微风 阳光 ,一天,她躲过了看守人逃了出去,一出去,她就被阳光刺瞎了双眼并消除了记忆,她忘记了她是谁 来自哪里 她在寒冷 疾病和痛苦中挣扎,最后,她死去了。。。但它的父亲,地底国王,坚信公主一定会魂归故里,也许以另外的躯体,在另外的地点 另外的时间 ,他会等着她,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直到地球停止转动,观后感《潘神的迷宫观后感》。。。。。。 2。小女孩讲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悲伤而又遥远的地方,有着坚硬 黑色石头堆成的连绵的群山,日落时 山顶上,有朵神奇的玫瑰每晚开放,摘下它的人都会长生不老,但没人胆敢接近它,因为它的刺满是剧毒,人们说着他们如何恐惧死亡还有痛苦,但从来不谈希望拥有不死之身。。。 (这两个故事每个人感觉不同,所以细细体会,有不同的感觉和感动) 3。就是被逼供的那个有口吃的人吧,法西斯故意叫一个口吃的连贯的数1,2,3。(即使是连贯了我想也是没办法走掉,法西斯从来不讲信用),那个人尽管用尽全身的力气,也没办法说连贯,到后来让医生杀了他,不禁让我们内心为之一颤~~ 4。医生的死,医生临死前的那几句话,还有即使中炝也勇往直前的精神,让人为之惋惜。。。 5。当然是主角了,小女孩宁愿牺牲自己的权力也要保护和她毫无关系的婴儿,再加上那悲伤的摇篮曲的渲染,将悲伤推至极至~~(连我都不禁落泪~呜呜呜呜~~) 结局有喜有悲伤,悲伤的是小女孩离开的人世,静静的睡去了,喜的是小女孩终于变成公主,但是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认为是悲伤成分大过喜悦~就象他们影评所说的:被刽子手父亲和卫道士母亲彻底遗忘的孤立无援的童心,为逃避现实的无助,唯有进入想象中的魔幻世界。 结束语:小女孩的鲜血浸染着一波一波的水圈,她的眼睛慢慢闭合,在优美的摇篮曲下静静睡去~~ 我们的心仍旧悬着,久久不能放下,不知道为什么~~心中的感触源源不断汹涌而出~~ 影片留给我们的感动太多太多~~暗喻的哲理太多太多~~希望这样的影片能多拍几部~~ 朋友们~~当你看完有什么感想的话~~就用文字表达出来吧~~(不会就一两句的) 发自内心,畅诉你们的观后感吧~~谢谢~~~
⑦ 有潘字的外国恐怖电影
《潘神的迷宫》,本片是儿童不宜观看的一个童话故事,是魔幻现实主义戏剧的再现。银幕上展现了魔幻世界中的奇异情境,虚构出一个冥王的女儿“奥菲利亚”去漫游世界”。以1944年为时代背景,法西斯谋杀游击队战士作为现实世界的故事,旨在批判西班牙内战给西班牙带来的损失和伤害。
求采纳,谢谢!
⑧ 求这部电影的名字,具体内容记不太清了。。
影片:潘神的迷宫 (2006)
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
编剧:吉尔莫·德尔·托罗
主演:伊万娜·巴克罗/塞吉·洛佩兹/玛丽贝尔·贝尔杜/道格·琼斯/艾妮安娜·姬儿
类型:剧情/悬疑/战争/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西班牙 / 墨西哥 / 美国
语言:西班牙语
上映日期:2006-10-11(西班牙)
片长:118分钟(英国)/ 112分钟(多伦多电影节)
又名:潘的迷宫 / 羊男的迷宫
⑨ 急求一篇潘神的迷宫的英文观后感啊。强大的百度网友们。各位亲。帮帮忙啊。
讲述了1944年,西班牙处于弗朗哥法西斯独裁政权的恐怖统治下,除了
长枪党以外的党派,尤其是共产党、社会党党员,惨遭政府大肆围捕、
关押、处死,甚至还惨绝人寰地动用了阉割和绞刑,恐怖暴虐的统治激
起了一波波的民众反独裁运动…… 12 岁小女孩奥菲莉娅(艾凡娜"巴奎
洛饰)跟着怀有身孕的母亲和继父一同搬往北部的乡村居住。奥菲莉娅
的继父韦达尔上尉(瑟吉"洛佩兹饰)是个凶暴的法西斯军官,他的使命
就是终日追查和镇压民众的任何反抗活动。
面对着世间的残酷和冷漠,爱幻想的奥菲莉娅感到十分的伤心与失
望,为了应对压抑的生活气氛,奥菲莉娅在内心中虚拟出一个世外桃源般
的世界,把自己沉浸其中。一天,奥菲莉娅在自家的屋后偶然发现了一座
废弃已久的古老迷宫,从仙女到曼德拉草在到邪恶的巨型蟾蜍,一个个奇
妙的生物缤纷地呈现在她的眼前,奥菲莉娅还见到了迷宫的守护者——半
人半羊的潘神(古希腊神话中的农牧神,专门照顾牧人和猎人、以及农人
和住在乡野的人),潘神(道格"琼斯饰)揭示了小女孩的真实身份…… 在
战后的萧条岁月里,奥菲莉娅唯有徜徉在梦想编织的世界里,逃离悲惨寂
寞的现实。
这部影片里夹杂着戏剧性和幻想的情节,背景是1944年的政治动荡,当时
西班牙内战刚刚结束。女主人公奥菲利娅进入了一个由仙女和一个半身为
人半身为羊的人物的世界,后者向她提出了三个请求,每个请求都代表了
她所处的真实社会里正在发生的法西斯压迫的一个方面。
对这部电影的关注源于去年5月的戛纳,无论是那张魔幻味道十足的海
报还是导演Guillermo del Toro过去作品的一贯风格,都预示着这又将是一
部充满着魔幻风味电影。虽然在戛纳毫无斩获,但是之后却是一路凯歌,
奥斯卡提名,戈雅多项提名,票房大卖,并且成功挤入IMDB前一百名。一
切的赞誉都吊足了我的胃口。
与美国另一位知名的黑色魔幻导演蒂姆"波顿一样,Guillermo del Toro
电影的也始终坚持着的黑色魔幻风格,导演承认自己受西班牙画家戈雅的黑色
系列油画影响颇深。所以在他的电影里总是充满着黑色和邪恶的魔力。
本片将这种黑色魔幻童话植根在充满神秘拉美风情的西班牙土地上,使
得电影本身就透着不凡的魔力。而故事的背景是1944年的西班牙,掺杂了大量
法西斯与游击队的战争情况,赋予了影片更多现实主义味道。而这部电影正是
在这种超现实魔幻风格,和清冷的现实风格之间交叉行进的。
一、恶梦一般的可怖现实:
一般设置在二战后期的电影,都预示着电影将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因为这
时德意两国节节败退,欧洲其他国家都开始了对法西斯国家的最后反击,胜利曙
光就在眼前。而对于西班牙人民来说,却将陷入更深的痛苦中。这时的西班牙,
独裁统治者佛朗哥及其长枪党对其他党派进行着疯狂的屠杀和镇压活动,直到
1975年佛朗哥去世,西班牙一直出于独裁统治之下。在这个背景下,影片在对
现实法西斯暴政的描写中,力求还原出一种独裁统治下的压抑氛围。电影大多采
用夜景拍摄,带来沉重的内心压力。同时添加很多雨天的场景,也更多暗示了佛
朗哥独裁统治对人民内心造成的恐惧。而这种恐怖氛围的营造更是集中体现在女
孩Ofelia的继父法西斯上尉Vidal身上。在童话电影里,善恶也是极其分明的,在
本片中,Vidal是一个高度符号化的邪恶形象,他身上集合了坏人的很多特点,凶
残、自私、冷酷、邪恶以及专横的统治,这也正是对当时佛朗哥独裁政府的种种
形象的概括。在性格塑造上,不但有他用瓶子击烂平民面部的血腥段落及在审讯
时的自言自语显出对暴力的崇拜,导演还在之前设计了一个对着镜子刮胡子的戏,
其邪恶的表情更是变态十足。而最后自己用针把嘴上的豁口缝合甚至带些CULT的
味道。而正是在如此邪恶形象下,恐怖的气氛也被很好的营造出来,显出当时西
班牙现实在高度集权下的可怕。
二、未必邪恶的黑色梦境:
基于导演的喜好,影片中所有超现实的魔幻段落也呈现出一种邪恶的味
道。童话故事中的神不再是美丽的女王或是和祥的老人,而是这个半人半羊的潘
神。潘神在传说中不但是畜牧之神,同时也是噩梦的象征。这种本身亦正亦邪的
形象设置也给超现实段落带来了极强的邪恶氛围。而潘神的迷宫则是一个阴森的
地下洞穴。其他场景中,满是泥泞的地下道,满身黏液的大蛤蟆,以及那个恐怖
的白色妖怪,都把那个魔幻世界装点的极其恐怖。不过在这种黑色梦境中,女孩
Ofelia却显出了少见的冷静和坚强,无论是与潘神的对话,还是对癞蛤蟆的质问,
都显示出了在现实段落中少有的自信和冷静,因为这是她的世界,准确的说是她
他梦想的世界,虽然邪恶但也是自己的梦中花园。而对梦境的向往则源于对现实
的逃避。结尾段落对地下王国的再现,也恰恰说明了孩子的梦想。
三、游走于梦境与现实间:
再诡异的超现实段落在现实中也是有迹可循的,在我看,人们对童话世界
的向往,也多是源于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意造成的。本片也是如此,失去父亲的女
孩Ofelia和母亲一起去找那个法西斯军官继父。第一次见面的不愉快就预示着两个
人是不可能很好的生活在一起的,女孩也是更加沉迷于梦境之中,梦境虽然邪恶
,却可以暂时避开现实的一切。而且,还有个美好的目标等待着她,就是和潘神
一起回到向往的地下王国,成为永远幸福的公主。在女孩的梦想中,影片反复在
梦境和现实的段落中跳跃,尤其在女孩第一次做任务时,将女孩与军队行进进行
平行剪辑,以树的遮挡作为剪辑点,产生奇妙的魅力。
而我始终不满意的也恰恰是这一结合,不是结合不够,而是交叉太少,梦境中
的事件与现实中的事件缺少更多的交流。为什么要去斗蛤蟆,为什么要取金钥匙,
为什么取匕首,超现实段落很多环节设置过于牵强,缺少现实情节的支撑。有人
说钥匙是现实钥匙的象征,美食是政府的诱惑,可是这种类比实在是牵强。而在
这种现实与梦境平行发展的影片中,两者之间的交叉和互文才应是影片的亮点。
而缺少了这种联系和交融,使得两条线索相对独立行进,影片的魅力也就大大减
少了。而这个超现实段落与现实的连接也单单是女孩逃避现实的一种手段而已,
在这种相对独立的状态下,我们可以把这个超现实段落放在任一恐怖时段下,比
如二战的波兰,比如伊拉克,比如前南,等等,甚至可以放在一个自幼贫困的少
女家庭中。都是逃避而已。
四、梦境抑或现实
影片的开头和结尾是相呼应的,开头第一个镜头为小主人公流血的镜头,
然后镜头倒放,血液倒流,故事像以倒叙的形式开始,而结尾再现女孩这一镜头,我们终于明白女孩是为什么会如此的。而这一设计,使得梦境与现实相交叉,形成一个
开放式的结尾,我们不晓得女孩到底是在现实中死了,还是在梦境中死后回到了
她的地下王国。我更多是偏向于现实的理解,带着梦想死去,总比苟活现实好很多。
五、不适合儿童的童话
本片在美国定为R级,大部分国家也都是15或16岁以上观看,都说明这
并不是一部适合儿童观看的童话故事。而电影本身确实涉及很多血腥暴力场面,
常常是子弹击穿身体的飚血镜头,而刀子划开嘴唇,锯子锯腿,瓶子砸烂脸孔等
画面更是有些CULT了。导演对这些画面的偏爱,也印证了这是一部属于成年人
的黑色童话,而对儿童,还是怎么都不会合适的。
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常有的极主观的推拉镜头,诡异的魔幻造型,孩子
的梦想世界,成就了这部――《潘神的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