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怎么写
常见的观后感一般包括三大块内容:1、内容简介2、发表评论3、抒写感受
B. 求 [中国合伙人]电影,观后感2500字。求手打。不雷同。
调成泛黄色调,温火热煮青葱岁月,
《中国合伙人》里有旧时代热血青春;三个青年从
一无所有到身家万贯,这是一部励志大片;横跨几个年代,里面有时代的断截面;
还有始乱
终弃的爱情,有始至终的友情„„陈可辛想说的东西很多,但什么都没讲彻底。或许,
其实
是这样,
他并不想说这么多,
他只是觉得要堆砌这么多,
因为这些对票房可能有益。
经过
《武
侠》和《血滴子》
(监制)或小或大的失败教训,他对失败产生前所未有的恐惧,迫不及待
想找个机会消除挫败感。
陈可辛擅长刻画情感,
收集整理以及更大一点的群体情怀,
他所有的电影都在围着情感
打转,
即便在尝试拍摄中国式大片时,
类型电影的框架也压制不住他对情感的突出关注。
这
是陈可辛最大的优点,他懂得人性的复杂,情感的美好与哀愁。可惜在《中国合伙人》里,
他并没发挥出上好状态,
成冬青、
孟晓骏和王阳三人的性格和关系变化,
包括他们各自的爱
情,除了偶现的动人妙笔,几乎全靠旁白帮忙。在讲述方式上,我没见过这么笨、这么匆忙
的陈可辛,旁白多得令人厌烦,简直退化到早期作品《双城故事》的地步,旁白甚至比之更
泛滥。
设想一下,假如抽掉三人相互交叉的旁白,
仅借助于画面和情节,他们三人的性格和
情谊差不多会坍塌。
过于依赖旁白,
就像强行灌输的评述,
生硬地为观者构建对主角们的印
象。
作为北上拍片的港区导演,
对于影片营造的上世纪八、
九十年代的时代质感,
当给予一
些表扬,
这也是陈可辛从不失手的地方。
不像别的香港导演到了内地,
港味与陆味仓促杂交,
如蹩脚的国语配音一样令人难受,
陈可辛的
《如果·
爱》
、
《武侠》
,
包括这部
《中国合伙人》
,
并没出现不自然的怪异问题。当表面功夫做足,就要深入内核精神。王阳是个文青,留着长
发,有观众向陈可辛提问,王阳是否有海子的影子,他坦承,不知道诗人海子是谁。这个无
关紧要的事实,
泄露了很多秘密,
可解释三个人物没有人格
(不一定是高尚的)
魅力的原因。
陈可辛终究对人物的外在和内在设定有距离感,
他做了功课,
但视野和经验不够。
王阳的文
青范,
孟晓骏的世家子弟样貌,
成冬青艰难求学的漫画式描述,均流于类型片的套路化,尽
管他们的形象借鉴了现实人物。
校园、创业、泡妞、决裂,自从预告片曝光,就可推断《中国合伙人》可能和大卫·芬
奇讲述
Facebook
创始人故事的《社交网络》有关联。出来的成品,果然证实了这个猜测,
《中国合伙人》偷了《社交网络》不少东西,这真令人尴尬。成冬青三人和美方律师对峙的
戏及对整个电影的牵引作用,和《社交网络》如出一辙。甚至可以再一步推断,
《中国合伙
人》
的诞生,
就是
《社交网络》
催生的产品。
主创照着
《社交网络》
的样子,
找适合的故事,
左转右拐到了新东方俞敏洪他们的头上。
C.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是一部励志电影,让人看后觉得要充满信心。有目标。认为英语学校不是很难。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的现实。以及兄弟情意。其中有句不和兄弟合伙也让人记忆深刻。
D. 求一篇《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五六百字左右 最好是原创的
致青春》中几个漂亮脸蛋赚足了观众的笑声和眼泪,但是给多数普通人的印象是青春只属于长得好看的人。《中国合伙人》中的“土鳖”成冬青却告诉你,青春并非长得漂亮的人的专利。
关键词:土鳖
虽然电影以英语教育机构“新东方”为原型进行创作,但是导演陈可辛明显仅仅是利用了此话题点来进行电影宣传,电影的“血肉”完全与“新东方”不沾边。电影主角成冬青是一个出身农村,脑子还不灵光的一个“土鳖”形象,经历了高考失败,依然希望通过复读考上大学来改变命运。“冬青娘,再让他试一次吧,地里的稻子又不是不长了”,在开明乡亲的劝说下,成冬青跨过了人生的第一个转弯,开始了从农民到知识分子的转变。
关键词:爱情
没有出众的外表,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内心深处有隐隐的自卑感,成冬青代表了社会下层出身的“穷二代”。虽然那个年代还没有与之对应的“富二代”“官二代”,但是成冬青不折不扣是一个放在任何年代都是弱势群体的代表。虽然没见过世面,但是男人的审美却是与生俱来的。成冬青邂逅“女神”苏梅,开始了“李雷和韩梅梅”的爱情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桥段,而是一些搞笑而又似乎在每个人的恋爱中发生过的情节,笑着笑着把你拉进青春的回忆。成冬青的爱情故事用他自己的话说“她在出国前一晚,把我给睡了!”,这段爱情铸成了成冬青心头的念念不忘,却不曾回响。苏梅嫁人了,却不是成冬青,戏外一语成谶,某人成为了黄太太,丈夫却不是黄晓明。
关键词:奋斗
俞敏洪跟他的学生说:“如果我们的生命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你的生命就是白过的。”成冬青在被“女神”抛弃之后,苦逼的人生才真正开始。签证被拒,“美国梦”碎,之前设想的人生轨迹戛然而止,成冬青俨然不能回到乡下的稻田去对着稻子讲英语,像如今的多数大学毕业生一样,他选择为了填饱肚子而工作。那个时候他没有梦想,只有空腹的饥饿感。最直接的需求可能比梦想还要正确。从在每一根电线杆刷小广告开始,成冬青开始疯狂的人生追求,与生活抗争,逆流而上。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开始就害怕失败。”成冬青当初在给他寥寥无几的学生讲这句话时,眼神里闪着一道从未有过的光。这是成冬青的第二个人生拐点,他没有像多数人一样选择安逸,顺从生活,而是主动出击,相应地他勇敢的选择了一条道阻且长的人生之路。这时候多数人却把他的这种选择,当做一种人生的不得已而为之。“不再是旧日熟悉的我有着旧日狂热的梦,也不是旧日熟悉的你有着依然的笑容,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
就在那多愁善感的初次回忆的青春。”就像罗大佑歌声里唱的,当年挂在嘴边那个狂热的梦,多数人在时光的洪流中遗失了。但是那个“2B青年”成冬青却将梦想描述成坚持并让他感到幸福的东西。
关键词:友情
一起泡妞、一起逃课、一起打群架、一起范二逼到一起创业,不管你是否赞同,友情始终比爱情更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成冬青有着一份和大多数人一样难忘得同窗友情,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将这份感情融入到创业中去,于是才诞生了后来“新梦想”。当孟晓骏问成冬青“do you have a dream?”的时候,成冬青是明白的,他害怕心里的答案是正确的,于是他妄想用“春梦算不算?”来搪塞。但是分歧已经埋下,各自人生终究是彼此某段时光的伴侣,散伙只是迟早的事。“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睡在我寂寞的回忆,你曾经问我的那些问题,如今再没人问起。”如果故事就此结局,难免是多少个兄弟阋墙现实版的缩影。但是最后“新梦想”危难关头,兄弟三人再次并肩站在战场上,患难与共。他们不再是“中国合伙人”,而是“中国好兄弟”。他们告诉这个充满物质主义的世界,在中国人骨子里,高义薄云天。
关键词:梦想
“我们改变不了世界,是世界改变了我们”多年之后王阳如是形容他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而成冬青没有试图去改变这个世界,而是努力保持自己不被世界改变。其实,不被世界改变才是成冬青一直坚持的梦想。我们应该羞愧,我们借口把青春留给了长得漂亮的人,其实是自己把梦想丢在了流水荒年。
可能你忘记那个“土鳖逆袭”的主角是成冬青,却忘记了他的扮演者叫黄晓明。一个被人被赋予外貌,也被吐槽英语,质疑演技的演员,不知道他幕后是如何付出的,但是成冬青是绝对打动人的,当成冬青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征服对手时,所有人看到了黄晓明对于梦想的坚持,人生的戮力而为。请记住,这是成冬青的“中国梦”,亦是黄晓明的“电影梦”。
成东青,被北大开除,却可以自己创办新梦想。婚宴后的杯盘狼藉中和挚友吵翻,却在最需要他们的时候,看到友谊的力量。
王阳,曾经爱的是他的八十年代,却在被美国妞抛弃后 剃发明示:我的八十年代,死在了今天。
所谓八十年代是什么?是“心碎”是诗歌是文艺是他的青春志气。
但八十年代就这么死了,青春果然不堪一击。
于是当老师。
从文艺青年到和事老,
从美国妞到中国小胖妞
青春倘若有张不老的脸,那一定是他长发飘飘 诵读诗歌时的温柔风流模样。
孟晓骏,美国梦果然不是一帆风顺的吗?“我眼看着我们这一代中最优秀的人滑到了最底层”,最厉害的中国学生也要去洗盘子才能生存。
那所谓的美国梦到底是什么?意义何在?
还不如回国吧。
他始终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邓超的模样倒是真的适合了这个角色,连当杂工时都是一副少年壮志的气势。
至于后来为了所谓的尊严 为了证明自己 不惜与挚友吵翻,我觉得一切都可以理解。他的性格和人生经历叠加在一起,真的只有奋力争夺到第一,才能摆脱他的“演讲恐惧症”。
E.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200字
陈可辛的电影《中国合伙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片子彻底从最初的“蓝翔技校”版屌丝病毒视频中跳脱了出来,既彻底地勾起了70后80后的复古情怀,又迎合了90后对炫酷机智影像的追求,无论是剧情、摄像、剪辑的技术层面,还是演员表演、主旨设定等内容层面,影片之于今日的中国电影,都是高水准的。虽然无法超越《甜蜜蜜》那样陈可辛的经典,亦足矣为赵薇同学树立一个觇标——电影真的不是完全靠票房来评价的。
剧情设定无需多言,俞敏洪为代表的新东方原型打造出的故事,阐释一代人在友情、爱情、事业和东西文化碰撞下的迷思,影片最后甚至直接PPT似的贴出了已经成长为如今社会精英阶层的四五十岁老男人们的各个年龄对比图。伴着《光阴的故事》勾人泪点的音乐,虚构的故事一下子有了些时代意义和现实落点,不过个人觉得这也成了全片唯一的槽点,这个PPT制作的真的不够精良,甚至还不如之前《厨子戏子痞子》结尾的老照片。
在这样的剧情背景中,陈可辛很好地完成了“讲故事”的工作。三位男主角一个海归、一个文艺、一个屌丝,略显标签化的人物设定因为流畅紧凑的叙事而不显生硬,反而在前半段给影片加分不少。通过三个人在画外音里的轮流主导来勾勒80年代初的燕京大学情景,配合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包袱,观众自然而然地就被带入到了那个时代。
F. 求一篇中国合伙人的观后感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掉在水里不会淹死,呆在水里才会,你只有拼命的向前游。
——成东青
不得不说成东青的变化非常大,无论是从造型还是言语。片中有一个场景,孟晓骏严肃地问:“Do you have a dream?”成东青想了想后开着玩笑说“春梦算吗?”他的梦想说大也不大,他的梦想就是不要回到农村去;可他的梦想也不小,他成就了一个从36块钱到身价63亿的成功者。
我佩服他的不是他能在一个飞往美国的飞机上背下一本书,不是他面对孟晓骏暴怒时的坦然,不是他面对美国人污蔑时的冷静,而是他敢于去承担的责任感。当无数中国人在中国使馆被美国炸了的时候,站在群众中被骂成“卖国贼”,被打的头波血流,依然直直的站在那里高声喊着“中国人打中国人算什么本事”的不是王阳,也不是孟晓骏,是他,成东青。新梦想不是他一个人的,但当新梦想面对困难时,他冲在了最前方,去接受愚民的暴力,就像他多年前在大学时替王阳和孟晓骏堵住门免遭暴力时一样。成东青是无数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成功者们的缩影,因为他的坚持、他的踏实努力,所以才有了他们最初的新梦想。在校园时的懵懂和青涩,到为人处事沉着冷静,除了给全村人下跪为了借钱高考和隐私及办学而被校方开除,真的很难想象影片略过的部分他都经历了什么。成东青说,中国学生都很擅长应付考试,美国人很难想象一个中国学生为了考出好成绩而付出多么艰辛的努力。他说的就是他自己,一个历经艰辛最后成功的年轻人。
他追求的不是成功,是尊严。
成东青是三个人中最朴实、最踏实,也是最艰难的人。他不像孟晓骏有着优越的家庭环境,也不像王阳有着开朗的性格和“文艺范儿”,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影片开始以孟晓骏为第一人称叙述后,很难在成东青身上看到当年那个青涩的大学生,他是那么优秀的一个企业巨头,话语中透着沉稳。他是新梦想最大的股东,也是最根本的创业者,虽然创办新梦想并非他提出来,但他自始至终都坚持着新梦想,从未放弃。当孟晓骏在因新梦想不能上市时而愤怒扬言退出股东,在王阳醉酒后说“玩够了”时,他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从未有过。晓骏和王阳或许只是一时冲动才说出过激的话,而他,就算再生气,再愤怒,他也丝毫不会动摇。
成东青看似“土鳖”,甚至有些唯唯喏诺,可他却是最令人捉摸不清的一个。孟晓骏有着倔强的性格和精明的头脑,王阳有着不羁的青春和开朗的性格,而成东青,则是一个深藏不漏,永远都那么冷静、淡定的一个。
真正的大智如愚,真正的执着不懈,真正的新梦想人。他是成东青。
——孟晓骏
相对而言我却更喜欢孟晓骏这个角色,从他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种永远都充满年轻力量的永不言败精神,他的青春是自私甚至有些自傲的,他的青春也是坚强无畏的。
他绝对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知道什么是“潮流”,他知道如何来“应景”,他知道市场经济需要的是什么,他知道如何用他的阅历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最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有人说晓骏是个很有野心的人,可一个有野心的年轻人又有什么不对吗?年轻需要挑战,而孟晓骏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相信自己能够去改变的人。他的梦想曾是去考去美国并定居在那里,而在美国这样一个按下“快进”键的国家,公平竞争是不存在的。孟晓骏看到了生存的不易,为了生活他受到了以前从未体会过的艰辛和艰难,所以才有了他日后在新梦想中的军师地位。在三个人中,他的生活看似最一帆风顺,良好的家境,完美的爱情,而且是三人中最先拿到出国签证的人,可他经历的屈辱绝不比成东青少。他看似沉默寡言甚至是有些冷漠,但他对于创业绝对是满腔热情。他的梦想其实不是出国,不是办新梦想,不是赚钱,他要的其实是尊严。他的梦想是让美国这个无数中国学生梦想的国家看到:中国学生有出息,有尊严,中国学生不是为了留在美国而去美国,中国学生是为了更好的建设自己的国家。
孟晓骏在片中一个场景给我印象很深刻,就是他在签证课堂上站起来顶撞老师的“too young, too naive”,之后收拾东西扬长而去。那一刻我甚至想为他叫好,这不是叛逆,这是追求真理。孟晓骏敢于去反抗,他平时甚至有些代事冷漠不爱说话,但他会去对他不满意的事情说出自己的观点,哪怕这会受到异常严厉批判。晓骏永远都知道自己该取舍什么。他知道在面对基本的生活时他需要放弃什么,坚持什么,他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个不断在更新,不断在改变的世界。我想孟晓骏曾经是自私、目中无人的,曾经是心怀壮志要去圆梦美国的,但经历了真正的生活,他成为了新梦想中最坚固的奠基。我想他的青春才是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青春,才是一个年轻人应该去挑战的青春。我喜欢孟晓骏这个角色,因为他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无憾。
梦想是什么,晓骏心里很清楚,比任何人都清楚,因为他比任何人都了解他自己。
世界改变了最初的孟晓骏,但孟晓骏没有改变自己,没有改变自己最年轻、最真诚、最愿意去为之奋斗的梦想,这才是作为一个human最重要的。
G. 怎样写电影《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今天去看了《中国合伙人》,刚看这电影名字不怎样,就是冲着陈可辛导演去看的。但果然不负我所望,这部电影是今年至今我看过最好的一部国片。
《中国合伙人》的导演是陈可辛,配乐是金培达,摄影指导是杜可风,但是三位主演都是大陆的男演员,内容也完完全全是大陆的故事,不得不令我敬佩陈可辛是位真心做作品而不仅仅是为了捞钱的香港电影导演。
说说电影的三位主演黄晓明、邓超、佟大为,老实说,他们仨的作品我没看多少。黄晓明让我最深刻的是《风声》里的表演,邓超是的《通天帝国》,佟大为是《奋斗》。不过他们在这部电影里的出演真心不错,可以说是他们暂时的代表作。
黄晓明饰演的成东青,是典型的凤凰男,穷困的农民出身,考了二次高考都失败,为了考第三次,他的母亲找了村子里所有人借钱才供他读完大学。这个故事里的“新梦想”不得不让我想起“新东方”,成东青也实在太像“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我曾经读过俞敏洪北大演讲的文稿无数次,我记得他说过:“我高考经过三年的努力考到了北大——因为我落榜了两次,最后一次很意外地考进了北大。我从来没有想过北大是我能够上学的地方,她是我心中一块圣地,觉得永远够不着。”成东青与俞敏洪的出身太相像了!俞敏洪在北大的演讲还讲过:“我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得了一场重病,这个病叫做传染性侵润肺结核。当时我就晕了,因为当时我正在读《红楼梦》,正好读到林黛玉因为肺结核吐血而亡的那一章,(笑声)我还以为我的生命从此结束,后来北大医院的医生告诉我现在这种病能够治好,但是需要在医院里住一年。我在医院里住了一年,苦闷了一年,读了很多书,也写了六百多首诗歌,可惜一首诗歌都没有出版过。”电影里,成东青也因肺结核住院一年,所以难免让我把角色代入进去了。还是说回电影角色成东青,那种苦孩子出身的倔强被黄晓明诠释得很好,一直被冠以偶像派的黄晓明居然把农民企业家演得这么像让我感到意外。
邓超饰演的孟晓骏,让我看到邓超气质里的霸气。孟晓骏是学校里的完美偶像,成绩优异,才华出众,拥有青梅竹马的女友,很好的家世,后来成功拿到签证到美国。貌似一帆风顺的人,到了美国竟然连刷盘子时拿小费的资格都没有,拥有一份给小白鼠喂药的工作都已经是高人一等的生活了,庞大的落差打击了他的尊严!彻底摧毁了他的美国梦。这角色也让我联想到本片导演陈可辛,陈可辛早年在美国求学刷过盘子、当过服务员,同样历经坎坷和辛酸,而且陈可辛凡事求完美的性格也和角色相像。感觉孟晓骏这个角色是他送给过去自己的礼物。
王阳由佟大为饰演,刚开始以为是在讲李阳,后来发现没有映射某个人,但是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类人。王阳是浪漫派诗人,大学时交了个外国女友,虽然后来被甩了。但是他在自己婚宴里说的一句话让我深深记住,大意大概是“一直以为自己是那种与众不同的人,到后来才发现,原来大多数人所追求的生活才是最值得的”。一个浪子在婚礼里居然说出:“真正的爱情都是平平静静就来了的,没有那么折腾的。” 听后还是有点动人。
回来看了个数据:“这部影片的制作加宣传费用,成本达七千万人民币。中影集团投资30%,陈可辛自己的工作室投资70%,后来陈可辛将股权分销给其他公司之后,自己的股权比例降低到20%。据说陈可辛为拍摄此部电影,放弃了导演片酬。”而且像陈可辛这样的大导演居然为了这部电影连跑十几个城市宣传,可见他的重视。可能就像他接受南都采访说的:“其实我拍的就是我自己的美国梦。内地的美国梦和香港的美国梦没什么分别的。“九七”的时候很多香港人一定要去美国,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去呢,那时候香港人要去美国变得比你们还要难。我根本就是拍自己。我从来没有拍过关于自己的电影,《如果·爱》、《甜蜜蜜》都没有那么个人,这部是我拍电影以来最个人的一部。”
另外,电影出现了几次“我们都太年轻,太天真 ”,听与我一同观影的朋友说这是主席的金句。其实这句话最适合运用在刚出社会的我们90头的这些人身上,这时候让我想起柴静那句“未曾长夜痛苦过的人不足以论人生”。其实,这部电影的核心还是在“梦想”身上,邓超在戏里问过黄晓明几次“你还有梦想吗?”不禁让我想起北岛《波兰来客》中:“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我特别怕这种感觉,就像电影《女朋友○男朋友》里曾经搞学生活动后来却反学生运动的王心仁一样,我害怕终有一天成为今天自己讨厌的一类人。
这部电影里有一句很煽情的话:“如果皱纹终将刻在我们额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让它刻在我们心上。”这句话的意思应该就像杨照写给女儿的《我想遇见你的人生》里讲到的“‘老’是什么?那就是:原本年轻时代的理想与梦想褪色了,现实与世俗的考虑在生命中愈来愈重要,关于品格与原则的坚持也就一天天地松弛了”吧。
《中国合伙人》结尾出现这样一句话:“他们的故事,或许也是你的故事。”随后列出一系列90年代出身的成功企业家,彷佛这个故事是向他们致敬般。
最后,赞美一下这部电影引用的大量经典歌曲,听说为此导演还付了差不多600万的版权费。
另外,这部电影最触动的我其实还有一个,就是成东青与苏梅的爱情。成东青对苏梅痴心一片,本来苏梅也是爱他的,但是最后还是敌不过现实,过去美国后还是和屌丝男成东青分手了,与外国人生了小孩。这样的爱情很残酷也很真实,我已经讨厌《北京遇到西雅图》《分手合约》那种童话般美好的爱情故事,我觉得那是教坏小孩子。现实生活真正的神仙眷侣都是让人膜拜的,能成为享受平凡的爱侣已属不易,大多人都是怨侣。我并不喜欢为完满而完满的结局,虽然我偏爱浪漫派作品,但是骨子里还是相信现实的。
H. 电影《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传记电影《中国合伙人》讲述了成冬青、孟晓俊、王阳、三人创办“新梦想”英语学校的故事,从一文不名的大学毕业生到身家过亿的教育企业家,影片展现了中国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巨变,从一间简陋到极点的英语补习班,发展成学员数十万的英语培训集团,这是一个中国梦实现的过程。
影片中的三位主人公分别由黄晓明饰成冬青、邓超饰孟晓俊,佟大为饰王阳。成冬青是三人创业的带头大哥,承担最多,但成冬青也是孟晓俊事业蓝图发展的最大阻力,两人就新梦想公司上市的问题争论了将近十年之久。成冬青是保守派,不想上市分权;孟晓俊是激进派,希望上市能够扩大公司规模。两人的角力几乎也把友谊给搭了进去。
单说邓超演绎的孟晓俊,当初三人同校时,孟晓俊品学兼优,他父亲和爷爷都曾远赴美国留学,他自然也很容易申请到出国留学,显然在20世纪80年代初,孟晓俊是作为天之骄子而存在的。他的朋友王阳顾着泡妞,成冬青忙着解决生活起居和恋爱问题,比起孟晓俊真是差的太远了。
影片中孟晓俊的人生转折就是出现在美国,他到美国并没有什么优势,在餐厅当服务员还是BUSBOY那个级别,就是餐厅里专门收盘子的,小费都没有资格拿。这段历史看起来尤为心酸,邓超表演时从眼神到动作都在流露出一种无奈的辛苦,但为了梦想,孟晓俊不得不坚持下去。这段戏之所以这么丰满,是因为导演陈可辛把自己的人生经历编入电影,孟晓俊这个人物有他的人生一部分。
《中国合伙人》没有把电影拍成温情励志向上的风格,影片中三个好友在企业发展上的意见分歧很大,甚至还要分道扬镳,这种处理手法比较难得,也显得更为真实。利益其实最容易暴露人的本性,所以生意场的有一句忠告就是:“不要和好友做生意。”可能几十年的朋友,一次生意就能闹得决裂,人的情感很容易被巨大的利益所左右。孟晓俊、成冬青、王阳经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最终还能够联手打造新梦想公司,这样的友情也显得弥足珍贵。
邓超这次饰演的角色孟晓俊很有趣,因为这个人物的性格是有明显变化的,最初是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后来又变成有苦难言的留学生,再后来是发展受阻的企业高层,邓超通过富有层次的情绪和状态演绎出孟晓俊这个人物的变化,可以说,他把这个人物演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