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本人看过一部电影,是表现一个患自闭症的男孩,其母亲为此给孩子找了一个跑步教练,最终使孩子改变了
马拉松(2005)
导演: 郑允哲
编剧: 郑允哲
主演: 曹承佑 / 李基英 / 金美淑 / 安乃尚 / 李成民 / 白成铉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语言: 韩语
上映日期: 2005-01-27
片长: 117 分钟
又名: 我的马拉松 / 马拉松小子 / Marathon
㈡ 有关自闭症的电影
《雨人》(1988年)
《一闪一闪亮晶晶》(2010年纪录片)
《海洋天堂》 (2010年中国电影)
《自闭历程》 (第62届美国电视艾美奖,2010年)
《玛丽和马克思》 (2009年)
《马拉松小子》 (2005年)
《我的名子叫可汗》 (2010年印度片)
《星星的孩子》Temple Grandin (2011年)
《遥远星球的孩子》 (2011年台湾纪录片)
《沧海赤子心》
㈢ 关于自闭症的电影推荐几部
《自闭症少年的内心世界》
东田直树是一名自闭症少年,他13岁时写了《为何我会跳起来》,NHK专门为他拍摄纪录片,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们能看到自闭症患者真实内心世界。
《遥远星球的孩子》
这是一部以自闭症为题材的公益纪录片,讲述了自闭症独特的内心世界,着重表现了自闭症孩子的生活和内心的故事。
《海洋天堂》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肝癌晚期的王心诚,为了让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大福能够快乐地生活下去,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教会儿子在海洋馆“上班”,最后心无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雨人》
哥哥雷蒙长期住在一所疗养院里,他自幼患严重的自闭症,行为异常,被视为白痴。弟弟查理为了300万遗产想要重新更改遗嘱,拐走了雷蒙。然而这次旅行使得他懂得了人生中还有更珍贵的东西:人的感情和手足之情。
㈣ 《自闭历程》的观后感
《自闭历程》观后感
一部很干净的片子,讲了一段很简单的故事,孤独症患者天宝的成长经历,有母亲的关爱不弃、姑姑的宽容理解、中学老师的点播式教导,还有牛的尊严、门的想象以及变形又久违的拥抱。
片子静静的放完,结束于天宝一个自信满足的微笑,窗外夜幕黑黑,脑中却翻腾着那些质问那些画面。
拥抱,一个动词,惯常是两个身体的双臂张开,将对方的胸膛纳入自已的胸怀,将各自的头放在对方的肩头,传递着体温更传递着爱意。中国旧电影是两个恋人对跑过来站定再坚决的紧紧抱住,新电影则是情爱戏的前奏,接下来就该家长捂住小孩的眼睛—非礼勿视,大人们却有些尴尬的故做无视。含蓄的上一辈是少有这个动作的,抱家孙外孙那是另一回事,现代化的这一代是热爱这个动作的,无论是恋人还是熟人,时不时总会被忽然的一抱,当然还有后现代的80、90后,则新潮的发起街头一抱,见谁抱谁,抱出一连串莫名的惊笑。片中天宝通过自制的木夹板来体味被裹胁的抱住,几乎成为一种平定情绪的必需品,天宝的母亲每每因天宝的拒抱而神伤,当在中学老师的葬礼上,提前离开的天宝在临出门的一刻,克服着自已的不适给母亲一个浅短的抱,也许是第一次与母亲拥抱,让母亲几乎呆住,接着是巨大的欣慰—久违了的一抱啊!象冰封的湖面在春潮中轻裂开来。身体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依恋依赖关爱宠爱,往往通过不自觉的肢体动作几乎是无意识的流露出来,想一想上一次拥抱母亲是什么时候,上周上月上年或根本没有记忆,爱,需要表达,说出来往往显得肉麻做作,那就让我们常常的抱一抱吧,独处时环了双臂抱住自已,相处时少些言语多些挽扶多些拥抱吧。
尊重,天宝善良的希望减少对牛的惊吓,因为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对过度敏感的她的惊吓,天宝梦想着牛儿们平静的走向死亡,既然人们一定要吃牛肉,那牛终归是要被杀死,那就让它们无惊无吓的快速死亡吧,这是对牛的尊重。忍不住会想,既然人也是一定要死的,我们该怎样不叫死亡的恐惧成为黑影的恶梦,怎样对于承受着病痛只求解脱的病人以尊重呢?有时看见临时的病人,你甚至觉得地狱提早的到来,抽筋扒皮腐骨钻心,十八层的炼狱都比之不及,我们眼看着疼痛慢慢的一口口呑食掉一个人所有的美好,温和变成暴躁,豁达变成疑嫉,丰满变成枯缟,眼见着人慢慢的变成鬼,这就是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吗?我们是不是比那些牛还可怜,牛们尚且有天宝呼喊着“大自然是无情的,但人可以有情”,那做为我们自已的人呢?是否有死亡的教育,是否有更仁道的对病痛的态度,是否有濒死的安抚和引领。独独的我们被抛了来,真的希望离去时可以更美好一些,梦想着有一天中国有声音呼喊“生命是无常的,但人可以有情”。
自闭症,片中无数次提及,其实天宝不是自闭症而是孤独症。曾参加一个自闭症扶助活动,看见那些自闭症的小娃,并没有太多过高天赋倒是伴着运动、认知、智力的严重障碍,三四岁不说话、七八岁没平衡,往往是到了入学的年龄发现原来在家中听话不吵的宝宝忽然跟不上同龄的小孩,于是急得四下寻医,但中国自闭症的相关机构太少,从判别到治疗困难重重,于是许多的小孩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期(11岁之前),往往长成家庭和社会长期负担。
中国人现在热爱的电影是四五角的火辣恋情、万盆菊花巨乳盛宴的埸面、无厘头的作怪搞笑,弱势的残也好障也好老也好贫也好,谁看?没有票房就没有利润!也许中国的影视什么时候开始关注人性之本了,中国才真的算是富强了,富到可以关爱柔弱,强到可以理解不同。
㈤ 观《自闭历程》有感,作文600字
在自闭症的阴影下,她渐渐地长大了。毕业于哈佛大学的母亲坚持要把她送入大学学习。在开学之前,坦普到姑姑的牧场去玩,在那里,坦普看到了人类对牲畜的残酷行为,她对牲畜特别是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进入大学后,行为怪异的坦普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排挤和嘲笑。后来因动手打人被迫退学,母亲把她送到另外一所学校。在那里,经过科学老师的耐心教导并发挥自己对图像极度敏感的天份,她凭借出色的表现重回大学,并顺利完成学业。之后,坦普还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攻读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畜牧科学硕士学位,进而又取得了伊利诺大学的畜牧科学博士学位。
成功后的她,与母亲一起参加一个自闭症研讨会,她勇敢地讲述了自己的自闭历程和成功经验,并进行巡回演讲。坦普的成功无疑给众多饱受自闭症折磨的患者及其父母带来了莫大的鼓舞,同时,坦普的奋斗历程也引起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思考,给了我们许多借鉴和启发。
总结起来,我认为坦普的成功有如下原因:
坦普自身的原因。首先,坦普对图像的敏感,绘制,记忆能力以及借助图像思考的超强能力为她的成功做了很好的铺垫。坦普能借图像过目不忘,她为姑姑的牧场自制了一扇门,她还制作了一个能让自己情绪稳定下来的机器。这也为坦普顺利探究科学老师布置的悬疑作业和完成浸渍槽的设计提供了技术保证。
然后,坦普对牲畜特别是牛和马的同情怜悯之情,以及对人类残酷行径的憎恶为坦普的成功提供了内在动力。她喜欢躺在牛群里的感觉,她认为“大自然可以残酷,但是我们不能残酷”。这也激发了她研究畜牧科学的决心。
㈥ 我为什么喜欢《自闭历程》(自闭历程)影评
同样是说自闭症题材的,《海洋天堂》展示了爸爸照顾孩子有多难,社会福利有多不足。李连杰为文章有多操心,文章被视为包袱的机会则越大。说白了,整部电影解释在怪政府对自闭症患者的重视不够。不过,在我看来,其实片中李连杰爸爸其实也是把文章儿子当个成需要别人照顾的病人来对待了
《自闭历程》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除了展示病人Different的一面之外,更多是在展示其No less的地方。整部电影中虽然也有展示母亲照顾天宝的艰辛,但编导给了天宝足够的尊重,没有把她描述成一个包袱。最后天宝成功了,如果不是个真人故事,相信又可能被人看做是有一个美国梦。
如今看来,其实像美国佬那样很傻很天真地做着美国梦也未尝不好,正因为有美国梦,我们才能在他们的电影中看到诸多这样的故事:有着不同心理问题的孩子,都会有着坚强的父母,这些父母无论遭到多少挫折,都坚信自己的孩子不比别人差,只是与众不同。而这类励志题材电影,通常都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这些故事强大到让人相信美国是个有神迹的国家。
将《海洋天堂》和《自闭历程》放在一起,或许多少能让已为人父母的观众反思一下自己,试问一下,你愿意做哪种父母?尽可能包办孩子人生的父母?还是了解孩子,从小对其因才施教的父母?没错,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患上自闭症或者其他疾病,但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所以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很遗憾,能懂得这点的父母,在目前的中国,我想还是非常珍稀的……
㈦ 观看自闭症电影的感慨
简单列举一些关于自闭症的电影:《莫扎特和鲸鱼》、《黑气球》 、《本X》、《亚当》、《守望的天空》、《马拉松》 、《玛丽和马克思》、《自闭历程》、《海洋天堂》等等,自闭症也叫孤独症,相比之下自闭症的说法较为委婉一些,而孤独症则带出浓浓的悲情色彩。不管是谁,似乎一提到孤独,总是可悲的,无论是对于一个患病的人还是对于一个普通的人,都是如此。孤独是一种慢性毒药,会在时间的慢慢推进中逐渐腐蚀掉内心中残存的坚强,我们虽然没法感同身受地体会自闭症患者的内心处境,但自闭症人员真的是身边一些急需要帮助和关怀的群体。
㈧ 电影星星的孩子从心理学角度的观后感
母亲是不会放弃本人的孩子,无论他们的安康与否。在每年的4月2日,这个特殊的、被称为“世界自闭症日”的日子里,我们每个人能否也应该留意这些自闭症患儿及他们的亲人,想想为他们做些什么,给这些孩子多一些关爱与了解。在今年母亲节上映的影片《星星的孩子中》,就把焦点对准了自闭症儿童及他的母亲这个弱势群体。这部影片讲述了梁静饰演的母亲从内蒙古带着自闭症的儿子到广东东莞寻觅父亲的故事,在片中母亲用绳子绑在儿子的腰间,就是怕在新的城市儿子走失,这根绳子联络着母子两,同时也是母亲心中的绳子。面对有自闭症的儿子,母亲显得很无助,在孤独生疏的城市,面对茫茫人海,不知该去往何处。影片的动人之处在于紧凑而充溢人情味的剧情,他关注了被无视的人群,试图过关大荧幕去唤醒人们心中的柔软。在《星星的孩子》中,梁静塑造的很到位,与之前在《夫妻那些事》中的作女那依截然不同。母亲是矛盾的,母亲找到了职业也找到了男人,这时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就成为母亲重生活的障碍,选择重生活就得放弃儿子,母亲试图放开手里的绳子,却怎么也做不到,她也不清楚本人再做什么,该做什么。总体上,这是一本主打温情,反响社会难题的电影,值得一看。这是关于电影星星的孩子从心理学角度的观后感的解答。856
㈨ 求一部是数学天才儿童但是患自闭症的儿童的电影
你的资料太少了。。实在不好找是哪部电影。。不过有部同类题材的《美丽心灵》讲数学家纳什的成长 爱情及心理 当年奥斯卡最大的赢家 主演:拉塞尔克劳 詹妮弗康纳利
很不错的一部电影
㈩ 通过看海洋天堂这部影片谈谈对自闭症儿童的看法300字
90分钟的海洋天堂,像一部温情细腻缓慢而又充满感情的小说。我以冷眼淡漠的看着前80分钟的一个一个真实的生活细节,毫无动摇,甚至怀疑电影的索然无味,更无一点点感动涌上心头。然而这种感觉,在最后的10分钟内,让近乎无法抑制的泪水给了自己强烈的反击,虽然预料到的结局,却不曾预料到的情感爆发。
一个沉溺于自己世界的孤独症孩子,他开心时的笑脸,真诚的双眼,让人温暖。他幸福时修长的手指晃动在空气中欢快的摇曳,他寒冷时手掌渴望得到的真实的触摸感,他害怕无奈时大声的喊叫,他愤怒委屈时不停抽搐的身体以及在父亲身上留下深深地牙印儿,他失落时靠在麦当劳叔叔身上含在眼中的泪水,他自由时像鱼儿一样在海洋中的无拘无束...这一切都昭示了,他是一个和普通人一样有各种情感的孩子,只是他不知如何表达,只是他充满了惧怕,所以他选择本能的逃避了世界,逃避了他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留下孤独的自己。该怎么说明他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纷乱的世界中只留下了孤单的自己,还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难道他是幸福的?可本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剩下自己又怎样?有那么伟大的父亲的爱,有海中一直陪伴自己的大海龟,有温暖的阳光,又宽广的大海,难道他是不幸的?
影片的最后,看着在父亲坟前蜷缩着身体,有手指触摸温暖的大福时,我是温暖的。在看到大福自己脱衣服,自己上下车,乖乖的把电视上的小狗拿掉,一步一步认认真真的拖地,自己煮蛋的时候,情感在冗长的沉睡之后,盛大的像自己扑来,眼泪无法抑制,也无法叙说真正哭泣的原因,文字的苍白与单薄被自己深深察觉。那些父母亲在琐碎的生活中给的点滴的爱,只有在一个人承受的时候,才会被自己察觉,才会猛然间醒悟,那些深沉,那些无私是多么弥足珍贵。审视自己,发现自己的自私,发现自己的渺小,发现那永远报答不完的深深的亲情。
海洋天堂,一个永远有自由,有父亲,有依靠的地方,那是内心最后的归宿,最舒适的栖息港湾。。。
这爱与孤独的矛盾,让我深陷...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