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没有关于我爱北京天安门的观后感啊,我写不出啊
《我爱北京天安门》观后感
《我爱北京天安门》讲述了堪小庆,闵大刚等小朋友和来宝爷爷一起制做国庆礼物——一张超大的集体照。
影片中的小庆和小刚调皮、倒蛋,来宝爷爷先是他们的欺负对象,有次把来宝爷爷射成了落汤鸡,还把他的酒兑了水。后来,小庆知道来宝爷爷会照像,诚心诚意要拜来宝爷爷为师,他和小伙伴一起把爷爷的酒厂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买了酒菜照顾爷爷,给爷爷按摩。爷爷刚开始不睬他们,后来被他们的真心打动了,教他们照像。小庆会洗像,一次无意中学会了合影,他执意要亲手制做一张全班同学到天安门的合照。第一次他洗出的像片很模糊,老师帮忙偷偷到照像馆洗了一张大约十二寸的像片,仍写上小庆和小刚的名字,但是小庆认为这是欺骗,仍执意自己亲自制做,来宝爷爷被他们感动了,教他们洗像。爷爷把他的酒厂做成了一个大暗房,利用放大镜聚焦、放大,正午强烈的阳光,制做了超大的像片。像片大约有窗户那麽大,很清晰,连一个同学的鼻涕都看得清,同学们的笑脸很明亮。
我喜欢影片中的小庆,虽然调皮,但执着、坚强,我也要亲手制做一份礼物祝贺祖国妈妈的生日。
② 我爱北京天安门观后感
上周星期六,我和几个朋友去步步高的横店电影院看了《我爱北京天安门》,看完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是我们湘潭人拍摄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南方的一偏远小镇,一群孩子放学后经常在来宝爷爷的小店里玩水、滚铁环,总是捉弄来宝爷爷,生活得很快乐。在这群人中,有一个叫小庆的孩子,沉迷在相片洗印中。国庆前夕,他想为全班同学做一张站在天安门前的相片,他试了很多次,都失败了。后来在来宝爷爷的帮助下,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电影很好看,最让我感动的是小庆他们为了实现梦想坚持不懈的精神。为了学照相,小庆给来宝爷爷捉鱼、打酒、做饭、扫地,后来来宝爷爷生病了,小庆他们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终于来宝爷爷被孩子们的热心和友谊感动了,就和孩子们一起想了许多办法,做了一张孩子们站在天安门前的相片。
看到电影中的小庆,我想起了自己。以前我参加了画画的兴趣班,本来绘画老师说我的艺术很好,很有潜质,但因为我怕累,不想上课,就半途而废了。我做其他事情也是一样,往往是能做到什么样子就做到什么样子,遇到一点困难,就把它抛在一边不管了。和小庆比起来,真是差远了。今后我也要像小庆一样,为梦想而奔跑。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电影虽然结束了,但这优美动听的歌声一直回响在我耳边。
③ 电影天安门观后感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舞美队队长田震英接到紧急任务,上级要求他率舞美队对天安门城楼进行全面改造翻修,以供开国大典使用。
长期的战乱失修,天安门的破败荒凉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而翻修时间只有短短的28天。田震英和队友们没有畏怯退缩,他们怀着为新中国拼命奋斗、完成好任务就去见毛主席的火热信念,庄严地立下了军令状。
自进驻天安门工地之日起,田震英和队友们便进入到倒计时的紧张工作状态。过程中,遭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数次失败的打击,但是,这群年轻战士一直没有丧失激情和勇气,面对困难咬牙坚持,边干边学,最终,抗敌剧社舞美队拿出了一个以在天安门城楼上悬挂八个超大红灯笼为核心的优秀设计方案,并赶在开国大典前按时完成了施工工程。
十月一日开国大典,毛主席站在翻修一新的天安门上,庄严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④ 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
[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故事片《开国大典》,以新中国成立的重大庆典命名,是历史的真实展现,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首次上映于1989年,是献给新中国成立40周年的大礼。导演:李前宽肖桂云;编剧:张天民、张笑天、刘星、郭晨;演员阵容庞大,名演员颇多,表演人物刻画生动形象,个性鲜明;影片场面恢宏,喜庆热烈,让人叹为观止。影片一开始,我人民解放军千军万马,英勇前进,展现了1948年底,毛主席、党中央在河北省西柏坡村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除夕夜,解放了的西柏坡,乡亲们在欢庆胜利。毛主席、朱德、刘少奇等领导人来到乡亲们中间。此时的蒋介石官邸也举行圣诞夜宴会,国民党要员们木然地听着张群宣读蒋介石的《新年文告》。我军在\'三大战役\'中不断取得胜利,国民党军队连连受挫,蒋介石迫于形势,推出李宗仁作代总统。为了保护古城北平,毛主席、党中央多次做国民党将领傅作义的工作,希望他率军起义,和平解放北平。经过大量的工作,傅作义终于认清形势,顺乎民意。蒋介石宣布下野,凄然地飞离南京。但他完全抛开了李宗仁,对重要文件和人员进行了安排。受斯大林派遣的特使米高扬秘密访华,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热烈欢迎。一个月后,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我党政机关迁移北平后,蒋介石更加不安。被噩梦惊醒后的蒋介石被告之:北平正在举行阅兵式。接着周恩来与张治中开始了国共和谈,进展甚微,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打响了渡江战役,百万雄师渡过了长江天险。南京解放,人民解放军占领了总统府。邓小平和陈毅进入南京,并制定了《入城守则》。蒋介石最后一次拜别蒋母墓,一家老小登上太康号,悄然离开了大陆。进入北平后,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起义将领程潜,也接待了湖南来的老乡,为开国大典做了最后的准备工作。 9月30日,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10月1日下午3时,毛主席在神圣的礼炮声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人们欢声雷动,整个广场沸腾了。欣赏了《开国大典》,我心情激动万分,久久不能平静。一、感叹新中国来之不易。为了推倒三座大山,争取人民得解放,成千上万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才迎了了胜利的曙光。作为一名大学生,只有发奋学习,才是感恩先烈的最好方式。 二、重温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业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人民的肺腑心声。因此,身为一名共青团员,我刚入大学,就庄严地向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坚决拥护党的英明领导,观后感《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积极向党靠拢,争取在思想上先入党,在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三、领袖的魅力和思想的光辉。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创者,毛泽东同志是时代的巨人,非凡的领袖魅力和伟大的思想光辉,开辟出井冈山根据地,带领出二万五千里长征,指挥了一场又一场胜利的战役。小米加步枪打败了飞机大炮,真实的神话,永远笑傲在人类历史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您的豪言壮语,您的英姿态伟岸,你的思想光辉,永远振奋56个民族的大家庭,永远震撼着世界,我们敬仰,我们继承,我们高举,我们发展。四、开国大典,是中国新民主革命的一个缩影。那创新超越的28响礼炮,是不忘历史的纪念,是陈旧腐朽的结束,是崭新秩序的建立。1949年10月1日,中国,首都,北京,天安门,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升起一个国家的尊严,一个民族的希望,一个政党的发展。既然升起了,我们就必须捍卫!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世界风云变幻,狂风暴雨,五星红旗洗礼得更加鲜艳夺目。今天的我们来了,我们之后的我们,又将延续。一百年,五星红旗依然高高飘扬!红色经典电影《##》以真人真事讲述了##民警##平凡而伟大的工作点滴,艺术再现了##同志爱岗敬业、心系人民、扎根基层、勇于奉献的精神。影片巧妙地运用第三人称的拍摄视角,从各个角度折射出##的大爱精神。对于##人,尤其是对于我们这群工作、生活在##身边的维扬公安人来讲,##这个名字再熟悉不过了,尽管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次##的事迹,但是电影中的##,一个化身多种人生角色的##——一位孤儿的父亲、一位孤寡老人的儿子,同时也是一名好丈夫、好父亲,更加深入人心,感受至深,既反映了生活中的##形象,同时也是公安干警形象的提升。影片结尾,##轻声说出的一句为人民服务,概括了影片的主题。他用自己的忠诚履行职责,用高度的责任心和满腔的热情服务群众,用视百姓为亲人的大爱情怀诠释了公安机关执法为民的宗旨,生动谱写了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的感人篇章。
⑤ 我爱北京天安门的观后感800字
9月30日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同去天安门游玩。
一进天安门广场,便看到广场上人山人海。我一眼就看见了对面的“长江三峡水电站”,只见在堆成山的花海中央屹立着雄伟的“水电站”,滚滚的长江水从“水电站”下方流出来,使人感觉身临其境一般。随后,我们来到了离“水电站”最近的“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壮丽巍峨,由许许多多的楼梯和门,使我感到了异地风情。接着,我们看见了五个福娃,福娃可是我的最爱,于是,我喊妈妈:“妈妈,咱们去看福娃吧!”。妈妈虽然嘴里说“行”,但是她还是恋恋不舍地欣赏着“布达拉宫”,我只得把妈妈拽了过来。我们先看见了妮妮在骑自行车,只见自行车轮上的灯不断地轮流闪烁着,使我感受到妮妮好像在飞快地骑着自行车。妮妮身旁是迎迎,迎迎撑着一个长竹竿正准备跳高呢!最后,我们还看了喷泉、花展……
这次游玩不仅快乐,也使我增长了许多知识,真是在玩中学,乐中学,我爱北京天安门!
⑥ 影片《天安门》观后感
《天安门》观后感01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这几乎是每个中国孩子都会唱的儿歌。《天安门》是导演叶大鹰继《红樱桃》、《红色恋人》之后拍摄的“红色三部曲”压轴大戏。影片没有沿袭重大题材影片常规的宏大叙事,而是选择了1949年的几个普通战士作为影片主角,描写了开国大典前夕,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舞美队对天安门城楼进行翻新装修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文化意韵和历史感。《天安门》的另一大亮点是在电脑特技制作方面取得的突破。运用电脑特技还原当年天安门广场及周遭景观,运用特技合成还原毛主席的真实影像,是《天安门》技术制作上最具挑战性的两大难关。
电影讲述的以潘粤明主演的舞美剧团的田震英田队长,在1949年开国大典之前翻新并设计重修天安门的这么一个故事。听起来很简单的故事,但看完后除了激动就是感动。。。激动的是里面的“天安门”在做旧后非常有味道,广场上围墙的另一边的民宅很有那个时代的感觉,镜头是差不多30度俯视的。在电影刚开始,一辆破旧的貌似是电车的车在冷清的天安门前行过的时候,我立马入了戏了(由于比较熟悉潘粤明,而且电影放映前刚有了见面会,所以他每次一出场的时候就感觉旁边应该有个董洁,呵呵);感动的是,天安门宏伟风光的背后有那么多为此默默付出的人(尤其是影片结束后一票好兄弟们从年轻时代在天安门前的合影直到他们都老去,尤其是那张3个人与一个相框的合影,很感人)
电影和绝大多数国产主旋律有一定的区别,导演说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主旋律影片,那我姑且把他当做一部高级主旋律影片吧,呵呵。影片没有喊口号也没有故作伤感,但作为中国人看完本片确实对天安门更加的有感情了。
电影在场景重建的效果上相当有诚意,在片中重建的28天里,每次出现的天安门都有不同的变化,在看腻了好莱坞用绿幕做的电脑特技后,看看实体的天安门旧貌就是不一样。美国人总是那纽约做文章,印象较深刻的是《我是传奇》里的那个纽约空城,做的太棒了,不过我们中国人现在用实体的“天安门”复制了一个过去的天安门,比老美的纽约空城更显真实。该片在大场面上没什么瑕疵,不会出现像《超强台风》里的劣质模型(看来我被《超强台风》伤的不轻,提了好几次)。感谢该剧的剧组所有成员以及所有的中国电影人,你们在为国产默默的努力着,为我们影迷带来了越来越多优秀的作品,我会一如既往的支持国产影片的。
在田队长重修天安门的这28天里,问题重重,细节多多,看的出来翻新天安门确实是个大麻烦。只不过在影片最后取消天安门上那个五角星的旗帜时没说是哪个国家,一开始我以为主人公们看到纸上的五星红旗而误认为是别的国家呢,原来仅仅是将原先的旗帜给换下来,然后就没后话了,个人觉得这小段给的有点仓促。
片中那个日本人是个反战分子,但我想不通,他竟然反战了,为什么还要加入八路军打日本人呢?除非历史上真有这么一号人,不然这个日本人的存在就有些不合情理,而且是个对中国天安门重建有贡献的日本人。(真不知道该片中那个日本人说到侵华战争是错误的时候,今天那两个买票看电影的日本小孩有什么感受。)
为宫廷扎灯笼的蔺爷,这个角色个人觉得很出彩,因为他是个典型的封建社会的小人物,他这辈子其实本该就是属于封建社会的,当他知道人民翻身做主的时候的那种迷茫,那种对新生活新政府的不信任,完全是因为80多年的封建社会生活已经让这个老人不再对新生活充满幻想。所以他一开始拒绝了田队长让他扎灯笼的请求,因为他怕不仅自己掉了脑袋不成,还连累自己的2个儿子。从蔺爷吃东西说,就算再饿,再馋他也是先给自己养的蝈蝈吃,可以看的出来他是个好人,他不希望他身边的人或物受罪,但他随后的一句话却让人深思,他说“它听话,不也是因为有好吃的”,这就是为什么蔺爷一开始不愿接手做天安门上的灯笼。因为他认为解放军让他做灯笼是给了他好处的,但如果做不好,就会像皇帝对待不满意的手艺人一样,随时掉脑袋,其实他何尝不想为世上最大的灯笼出力而从此留名于世呢。只是长期的封建帝王专制,让他这样的手艺人不敢有任何的幻想。哪怕他就是在众人阻止他为天安门下跪的后,还在那里喋喋不休的,因为他这辈子真的是从小吓到老的。。。国庆大典上激动的老人,从他的脸上很难认出,那该算是激动,喜悦,迷茫还是伤心,他80 多岁,也就是说在1949年以前的几十年里,从他一出身中国就在打仗,他看打仗看了一辈子,心都凉了,而这迟来的幸福又算什么呢?
田队长是个小人物,却做了一件不起眼但却很伟大的事情,他没什么大毛病,算是受到共产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思想洗礼较为典型的人。他很执著,如果搁现在,夸张点说,我想就没有李嘉诚了(通过那个请人冒充司令打电话的那段可以看出这人胆子大有脑子)。
那个戴眼睛的士兵,有点极端革命份子的意思,他要是这个年纪生在文革时期,他必定是个很强势很无理的红卫兵。不过片中的他的台词红味的让人牙酸,还怔怔有词的和人讲道理,呵呵。不过正是如此,才突出了极端革命份子和真正的革命战士的区别。
那个胖子兵很可怜。用战场上的战利品,也就是一支敌人高官用的名笔去换了个望远镜,就是为了看看他的“梦中情人”。但很不幸,无情的导演在几乎毫无征兆的前提下,让田队长娶了那个姑娘,让这个“梦中情人”彻底成为他的梦中情人。不过他也很大度,在今后的几十年里,他们哥几个还经常一起聚会一起去天安门前合影。
《天安门》观后感02
那天在电视新闻中看到《天安门》这部电影的片花,看到这部电影将在9月3日全国同步上映,我就充满了期待,今天,就在全国首映的第一天,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观看了这部影片。
《天安门》讲述的是1949年开过大典之前,军区舞美队的几个队员接到了一个任务,在28天内对当时破旧不堪的天安门进行改造和装修,为即将到来的开国大典准备一个崭新的舞台。在这28天里,舞美队的5个队员经历了失落、低谷和柳暗花明的机会,终于圆满完成任务,将8个大红的灯笼挂在了天安门城楼上。影片用电脑特技的方式,将解放前夕天安门前杂草丛生的状态还原了出来。通过电脑技术呈现出来的,还不仅仅是天安门,毛主席的真实影像也通过电脑特效,出现在了电影当中。真人扮演,历史资料两方面的电脑合成与制作,让毛主席出现在电影结尾部分的开国大典上。
其实这段时间以来,由于网络管制,我看了一些有关建国前后的影视作品的书籍,对60年前建国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知道了很多过去并不了解的情况,对开国前后那些先辈们所做的浩繁的工作,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是的,我们的共和国成立60年了,为了建立新中国,那些领袖们的高瞻远瞩和功勋已经让大家了解了,可在建国时,太多默默无闻的人们奉献着他们的汗水和智慧,一如《天安门》电影中的舞美队员们,他们的任务是改造和装修开国大典中最重要的共和国第一舞台天安门城楼,仅仅28天,那样一个破败、残旧的城楼就焕然一新了,并且,那些设计、布置、形象都是他们的智慧,也凝聚了很多普通百姓的力量和热情;记得电视剧《东方红1949》中警卫人员与国民党潜伏敌人的殊死搏斗,那些拼尽了全力的人们,其实都极普通,但谁能说他们不是新中国的脊梁?
影片中的他们,在完成了这共和国最重要的舞台改造和装修后,就奉命默默地离开了,连他们的队长站在天安门上,也没有能和毛主席握上手,但他们的自豪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减少,那个给天安门上红旗提供红色颜料的商家、那个为天安门城楼制作巨大灯笼的"皇家"老艺人、那些为劳动者演唱鼓劲儿的孩子们、那些为天安门城楼上的琉璃瓦一块块擦洗的战士们,他们在百万欢庆的人群中,就是大海中的一个水滴,可他们同样心潮澎湃、同样忘我的欢呼,他们认同的是一个崭新的人民共和国,认同的是自己的领袖毛泽东,认同的是救星共产党,那是怎样淳朴的感情,又是怎样发自内心的热爱呀。
在建国的大业中,装修天安门应该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环节,但共和国的建立,经历了多少这样的环节呢?当一个国家所有的人民都为自己国家的新生努力和自豪时,那是多么巨大的力量呢?影片最后,是60年后的天安门城楼前,那位舞美队的队长和他的妻子,深情而自豪地向他们的孙子说,那八个由他创意的大红灯笼,已经在天安门上挂了整整60年呀。是的,60年了,每当共和国大红的旗帜迎风飘扬时,每当雄壮的国歌奏响时,我们的心中全是对祖国的热爱,依旧的激动证明,我们的心是随着祖国一起跳动的,我们的血液融进的就是共和国旗帜的鲜红。
那个曾经已经破旧了的天安门城楼,在一代又一代普通劳动者的改造和维护下,已经是新中国的象征,如今的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雄伟壮观,多少人会在天安门前留下永远的记念?多少人会在来到这里时热泪盈眶?60年了,共和国迎来了自己整整一个甲子的生日,"人民万岁"那嘹亮的声音依然在耳,天安门所代表的中国,在世界的东方巍然屹立,让人如何不感动和激动?天安门,中国人心中永远神圣的天安门。
⑦ 电影《天安门》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吗
当然是,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做了一些创作。
大部分由真实故事改变的电影都是这样,在原有的故事框架之中添加一些渲染气氛,促进剧情发展的新剧情在里面。
田震英人物原型
苏凡,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田华的丈夫。苏凡是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舞美队队长,是开国大典天安门舞美设计的负责人。当时为了保密需要,苏凡并没把任务告诉新婚妻子田华,田华也不知道丈夫为何突然失踪,苏凡率领舞美队用了28天时间完成了天安门的装修和舞台布置,为开国大典立下汗马功劳。导演叶大鹰根据苏凡和田华夫妇的故事创作了电影《天安门》,片中男主角田震英的原型就是苏凡,但苏凡为人谦逊,交代叶大鹰不要在剧中用他的真名。
苏凡忆开国大典
电影剧照1949年8月中旬,开国大典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主席台就是天安门城楼。周恩来把布置城楼的任务交给了华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张致祥把这项工作交给了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舞美队。舞美队的队长苏凡接受任务后,立即带领着舞美队的两位日本美术家肖野和森茂,到天安门进行实地测量。这时,天安门城楼已经搭上了脚手架,有人在粉刷,有人在拔屋顶上的杂草。天安门城楼上挂着写有“天安门”三个大字的匾额。苏凡知道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政协会议还没有召开,国旗国徽都没有定下来。设计开国大典的会场却没有任何参考的依据。这俩美术家原来都是日本美术专科学校毕业的,称得上是科班出身。长期的舞台美术创作实践,再加上汲取了中国北方农村风俗的丰富营养,使他们对天安门城楼的美术设计能够得心应手,灵感勃发。两位美术家夜以继日地工作,很快就拿出了20幅各式各样的设计草图。
张致祥将20张设计草图送到周恩来办公室。周恩来同志选定了在城楼装上8个大红的宫灯、8面红旗,天安门正面墙壁上挂两条横幅,中间是毛主席像的设计,并对这幅设计图的一些局部进行了修改。他抹去了在金水桥栏杆上扎满彩球的设计,对张致祥说:“把城楼突出表现出来就行了,其他地方不要搞得太花哨。大会会场的设计,一定要保持一种既喜庆欢乐又严肃庄重的气氛。”周恩来同志要求最迟要在9月28日将宫灯挂上天安门城楼。
这时距开国大典只有20多天了。然而,找谁去制作这8盏宫灯呢?苏凡连续几天整日在北京城里跑,人家一听做那么大的宫灯,都说“做不了”。眼看只剩下10天时间了!肖野出了一个点子:“北平城里过去不是经常制作小宫灯吗?找一个扎灯艺人来帮忙,我们自己干吧。”经故宫的管理人员推荐找到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艺人。他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大胆的设计图,到天安门城楼上转了三圈后,说:“这么大的宫灯只能在城楼上做,否则抬不上去。”说干就干,苏凡立即买来绿竹、红布、黑钉、黄穗等材料;舞美队的全体人员都上了天安门城楼帮忙;老艺人带着徒弟并找来木工做宫灯的圆托;两位日本画家负责画宫灯的云头和制作流苏。连续几天几夜,他们都没离开城楼。离大典还有一天8个大红宫灯终于做成了。张致祥马上调来十几名身强力壮的战士,搬来梯子,几经周折把这8个每盏高2.23米,周长8.05米,直径2.25米,重达80公斤的大红宫灯安全地挂在了设计的位置上。
在开国大典前夜,苏凡住在城楼上陪伴着这些来之不易的大红宫灯。当晚在天安门城楼上值班的只有两个人,苏凡和陈琰,陈琰是公安部负责保卫工作的。
那年苏凡25岁,他8月4日刚与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团员田华举行了婚礼,接着就接到了这项任务。他说自己有些对不起新婚妻子田华,自从接受这项工作以后,就一直把新婚不久的妻子独自留在洞房里,自己却长在了天安门城楼上。
夜已经深了,周总理再次来到天安门城楼上。他指出城楼正面屏风的设计“中间一个五角星,用红绸子散向四周闪着光芒”远看有些像越南的国旗。苏凡连夜又把两个美术家叫来商量。都夜里3点了,三人谁也想不出怎么改,最后决定撤掉。屏风很大很重,根本来不及搬走,只好把上面的装饰拆下来堆在休息室里,一直干到10月1日清晨才最后完工。
10月1日下午,苏凡作为装饰布置开国大典主会场的负责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他回忆说,那天就站在电影演员白杨旁边,看见毛主席走过来和代表们一一握手。因为自己是工作人员,毛主席和白杨等代表握手时就主动退后一步。白杨手里拿着一个16毫米的小摄像机,一边说一边拍着会场和周围的领导人,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这么小的摄像机……苏凡在天安门城楼上亲历了共和国历史上最精彩的瞬间,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特别是每当说到天安门城楼上的8个大红灯笼,脸上就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⑧ 《我爱北京天安门》观后感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以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科学、执着努力为题材的一部励志电影:我爱北京天安门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南方的一偏远小镇,一群孩子放学后经常在来宝爷爷的小店里玩水、滚铁环,总是捉弄来宝爷爷,生活得很快乐。在这群人中,有一个叫小庆的孩子,沉迷在相片的洗印中。国庆前夕,他想为全班同学做一张站在天安门前的相片,他试了很多次,都失败了。后来在来宝爷爷的帮助下,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我发现电影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他们各自鲜明的性格,像小庆,他是一个顽皮却又善良,尊重长辈、执着又热爱科学的孩子。而宝来爷爷则是一个外表严肃,实则充满童心的一个大朋友!还有很多人物,像闵大刚他们,总之,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这部电影很好看,最让我感动的是小庆他们为了实现梦想坚持不懈的精神。为了学照相,小庆给来宝爷爷捉鱼、打酒、做饭、扫地,后来来宝爷爷生病了,小庆他们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终于来宝爷爷被孩子们的热心和友谊感动了,就和孩子们一起想了许多办法,做了一张孩子们站在天安门前的相片。
看完这部电影,我和我的同学们都学到了很多,我们是新时代的小主人,弘扬民族精神,热爱科学、好好学习是我们现在的第一任务!看到电影中的湛小庆和他的伙伴们,我不禁联想到了我们,我们生活在一个无论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很优越的环境里,有时候,可以说,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就如同面对世界末日时一般,更不要说我们可以勇敢的、坚强的去面对困难,而电影中的主人公们,他们却敢于挑战困难,并战胜它!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这部电影正是将主人公们不畏困难,知难而上、坚持不懈、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彻底给展示出来了,而我们,也正是要学习这种精神!
我们现在做照片可以说是易如反掌啊,因为我们有一些电脑软件,而这些电脑软件也是工程师们坚持不懈的研究来的啊,做什么事都需要执着的精神,所以我也要像小庆他们那样,永远不会停止我追逐梦想的脚步!
⑨ 求电影《我爱北京天安门》观后感
昨天,我和两个好朋友一起去看了一部叫《我爱北京天安门》的电影,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部电影的内容:
有一个山村里,有一群淘气捣蛋的小学生,他们老到一个名叫来宝爷爷的家里拉屎撒尿,害得来宝爷爷的家里成了一个垃圾堆,让他在这么大的家里左扫右扫。还有一次拿来一个水枪,喷得来宝爷爷成了个落汤鸡,差点心脏病都快有了。还有一次,有一个叫湛小庆,躲在米缸里,被来宝爷爷抓住了,关在一个小木屋里,他的同伴看见了
,马上带了几个朋友去救他,经过了“上刀山,下火海”的路程,终于把小庆救出来了,后来那个小庆学会了洗照片,老师就准备在小镇路上照一张相,把照片上的人复印在天安门的图片上,后来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把照片复印在天安门上后来小庆的照片交上了教育局得到了上级的好评,可在后来,来宝爷爷走了,这部电影就结束了,也得到了观众的好评。
我看部电影后的感想是:以后无论怎样我觉得都不能以大欺小或以小欺大,还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生活中无论有什么挫折,我们都一定要面对,面对才会有希望,如果你不去面对再怎样都是输,如果你面对了,还是输的话,人们也不会责怪你!在电影最开始的那一刻,小庆和一些同学去来宝爷爷家拉屎撒尿,一点都不换位思考,想想来宝爷爷的心情呀!来宝爷爷的年纪大了,不能跑得很快,那些孩子还说:“来呀!来呀!来抓我呀!跑的太慢了!老乌龟!”我觉得他们根本不尊敬老人,如果我可以劝他的话,我会说:“你们不觉得羞耻吗?你们也有老了的时候,我如果像你们对来宝爷爷那样对你们,看你们感觉怎样?而且人们都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希望你们尊敬老人,孝敬老人。不要学习他们的缺点,要发扬片中他们的优点,也希望同学们记住住这个成语:取长补短。
⑩ 电影开国大典观后感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嘹亮的国歌响彻云霄,全中国沸腾了,全世界沸腾了。 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200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60岁生日。回忆当年—— 1949年,当毛主席身穿中山服,激动而郑重的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时,全中国都沸腾了,全世界都沸腾了。这激动人心的消息,怎能不使人沸腾呢?此时此刻,千千万万颗心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我们激动喜悦的心情,在此刻也已化为一滴滴喜悦的泪珠。这28年的浴血奋战,我们毅然的走过了。多少英勇奋战的英雄们,多少血洒战场的勇士们,多少为中国解放而奋斗的革命前辈们,你们看到了吗?我们终于等来了这一天,我们的努力并没有白费,我们成功了!
这预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成立了,标志着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这场典礼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也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今天十三亿华夏儿女以豪迈激越的歌声放飞金色的理想与玫瑰色的憧憬,放飞坚如磐石的信念与对伟大祖国赞美的诗行。祖国,您如一叶希望之帆,从共和国开国大典的隆隆礼炮声中驶来;从神州7号飞船遨游太空的喜讯中驶来;从城市改革振兴的蓝图和乡村富裕文明畅想曲中驶来。
电视里,当受阅的三军勇士迈着矫健的步伐,雄赳赳、气昂昂地通过天安门时,国防武器已接踵而来地展现在人民的眼前:新型主战坦克、火炮、核武器以及各种战略导弹。祖国啊,祖国,你让我看到了你50年来的繁荣昌盛和国防力量的日益强大,你的人民从此扬眉吐气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想到这,我全身每个毛孔如吃了人参果,无一处不激动,无一处服帖。如果时间可以停住,真想能够留住那永恒的一瞬间。强大的军队和先进的战斗武器,为祖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安全保障,为祖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如今这条东方巨龙已经开始腾飞,向着更高的高度迈进。她以其矫健的身姿,睿智的大脑,钢铁般的意志,高傲的盘旋在苍穹上。这一刻,她是世人瞩目的焦点,是上天的宠儿。从此,世人擦亮了双眸,开始从新审视这条非凡的东方巨龙。
“中国万岁”!“中国万岁”!我的心不禁这样喊。从《开国大典》这部电影中,我感到了人民的爱国之情;从《开国大典》这部电影中, 我 深深的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让祖国这条腾飞的巨龙飞跃发展,让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为之奋进,让我们为这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感到骄傲,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