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刘备伐吴完整版电影

刘备伐吴完整版电影

发布时间:2021-08-05 20:57:04

A. 三国演义中刘备伐吴之战发生在现今什么地方

现处湖北省宜昌市。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

B. 刘备伐吴用多少兵力

约四万多。

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数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当时,两国的国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

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张南率领约三万人(后期有沙摩柯等五奚蛮夷加入,总兵力应达到五万)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

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

孙权在面临蜀军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奋起应战。他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

同时又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作战(所谓的刘备前军四万人的说法,主要就依据这时孙权向曹丕写的求救信上所说的刘备支党四万)。

陆逊上任后采取主动后撤,诱敌深入,集中兵力,相机破敌的方略,令部将李异、刘珂退至夷陵、猇亭(今湖北宜都北、长江东岸)一带,把数百里峡谷山地让给刘备,以使蜀军战线伸长,露出破绽。

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

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

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决定了夷陵之战(猇亭之战)蜀败吴胜的结果。

(2)刘备伐吴完整版电影扩展阅读:

双方统帅:

1、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2、陆逊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

蜀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吴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孙和、孙霸二宫之争时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

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二十余年。其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夷陵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刘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陆逊

C. 新三国刘备伐吴是第几集

第79集
诸葛瑾归来,奉劝孙权上奏曹丕请降以保江东。张昭也赞同投降曹魏,并建议派赵咨前去许昌递交降书。赵咨不卑不亢,对曹丕的刁难相问从容应答。最终,曹丕受降,封孙权为吴王。廊亭外,司马懿建议曹丕作壁上观,坐收渔利。孙桓败退途中,决定率残兵北上彝陵设防,以阻蜀军。刘备决定对彝陵围城打援,以图聚歼吴军。东吴大殿,孙权决定派军十万支援彝陵。援军出行之日,陆逊在江边大声喊叫,劝阻发兵。面对东吴援兵,黄忠主动提出自己做诱饵,以令其陷入蜀军埋伏。翌日大战,黄忠身中数箭终将吴军引至埋伏圈。
第80集
富池口吴军大败,东吴老将程普也中箭而亡。战后,黄忠箭伤加剧,不治身亡。刘备立誓攻克东吴,斩杀孙权。随后,蜀军直逼东吴的最后屏障——彝陵。危急之下,孙权命陆逊为大都督,统领三军。吴军韩当军营,蜀军猛攻,连续攻克吴军数十座军寨。韩当奉陆逊之命后撤,继续扎寨抵抗。吴军帐内,陆逊继续命令部下守寨抵抗,以拖延时日,吴军上下怨声载道。东吴大殿内,群臣上谏孙权撤换陆逊的职务,被孙权严词拒绝。东吴军退至猇亭最后五十座寨内,激励全军将士誓死一战。吴军士气大振,连续击退蜀军多次进攻,蜀军伤亡惨重。

D. 刘备伐吴的真相:真的只是为了给关羽报仇么

刘备伐吴当然不仅仅是为了给关羽报仇。作为刘备这样有长远目光的领导是不会因为一己私仇去毁掉整个国家的前途的。我们要知道的是在三国伊始,刘备就是一个人明君形象,关羽虽然刘备和关于感情很深,但刘备不可能为了自己的一个小小私欲而去大加派兵攻打东吴的,因此刘备之所以要去打东吴,名义上虽然是为了关羽报仇,但实际上却是为了夺回荆州的控制权力。

因此此番刘备是准备一箭双雕的,当然可惜他这一箭并没有射中目标。但所幸刘备临死之前仍是嘱咐诸葛亮去重新修好吴国与蜀汉之间的同盟关系。

E. 刘备伐吴带了多少人

在221年刘备准备发动伐吴战役时,历史上其真实兵力大约是11万左右。除去防御汉中必须的3万人和成都、内地的留守1万人外,能用于进攻东吴的只有7万人。由于道路遥远,沿途的留守部队还需要分兵,实际能用于同东吴作战的前线部队仅有4万多人.东吴方面,当时总兵力应在15万左右——陆逊所督的兵团有5万人,原巫山、秭归一线驻守部队5千人,荆州留守部队(诸葛谨部)至少1万人,东线防备曹军的部队不会少于5万人(因为在当年10月防御曹军大举进攻时,东线的两路大军兵力是很强大的),另外在南方等地的镇守和平叛部队也有1~2万人,加上孙权手中的战略预备队2万左右。所以刘备在兵力方面根本没有吞下荆州的实力,他打着的是以打压谈,取得外交上的主动权,顺利夺回荆州一部分的主意.这其实从他的兵力组成也能看个端详的,刘备军的水军很弱小,在其发动进攻之前,没有大规模修造战船和训练水军的记载,从后来战役中刘备没有水陆并进的情况,也可以明了,刘备其实也知道自己的水军不是吴军的对手。以这样的水军实力,要想在长江沿岸的荆州地区赢得战役的胜利,基本是不可能的,曹操在赤壁已经做出了很好的证明。所以综合分析得出这次战略的动机实际上很简单教训下孙权,夺回部分荆州.

F. 刘备伐吴的时侯是谁射伤了黄忠并最终导致

马忠
刘备为关、张报仇,兴兵伐吴。东吴潘璋、马忠领兵搦战,黄忠出战被困,马忠一箭射中老黄忠肩窝。回营后,老黄忠伤重身亡,寿七十五岁。
马忠,东吴将军潘璋的部将,于麦城之战中设伏擒获关羽。刘备伐吴时,马忠随潘璋等往拒,突袭射伤蜀将黄忠,导致黄忠死亡。不久,潘璋为关兴所杀,马忠收拾败军,引降将糜芳、傅士仁屯于江渚。糜、傅二人发现军士不满,欲兵变,于是刺杀了马忠,将首级献于刘备。

G. 刘备兴兵伐吴的结局是怎样的

惨败,使蜀汉元气大伤。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而张飞又被部下所害。孙派遣使者前来请和,刘备大怒不许,吴将陆逊等屯兵秭归,被蜀将吴班击破。刘备军占据秭归,派遣马良联合武陵五溪蛮夷。

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刘备派遣黄权督江北水军,自率陆军进军。秋七月,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将军冯习、张南、傅肜 、程畿等战死。

夷陵之败让新建的蜀汉政权受到沉重的打击,不仅损失大量士兵与物资,还有多名将领阵亡。而隔年君主刘备的死亡更让这个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国家摇摇欲坠,国内叛乱四起。

丞相诸葛亮花了约5年的时间才能重建军队与弥平这些叛乱,并让国力提升到可以对外出兵的地步。

(7)刘备伐吴完整版电影扩展阅读:

刘备伐吴的背景:

公元219年,关羽水淹七军,捉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操为解樊城之围,遂致书孙权,劝他袭取荆州。

孙权召集众将,拜吕蒙为大都督,总领江东军马,点兵三万,选一些精兵扮作商人,皆白衣,摇橹西上,昼夜行进,直抵蜀军烽火台江边。悄然袭取了荆州。

关羽闻信后大惊,自带关平、廖化领兵回荆州。回军途中,蜀军斗志皆失,逃散无数。关羽带残兵退至麦城(今湖北省当阳县东南),吴军遂围住麦城。

关羽廖化杀出重围,去上庸求救兵。上庸守将刘封、孟达拒发救兵,关羽在麦城,只剩三百余人,粮草又尽,救兵不至,关羽只得令周仓、王甫坚守麦城。

自带关平、赵累突围。关羽率二将,领二百残兵突围出北门。在临沮山路中伏被擒,拒不降吴,父子遇难。

刘备为关羽报仇,亲自率军攻伐东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夷陵之战

H. 刘备伐吴诏书全文

刘备伐吴败绩,于永安病笃,遗诏曰:“朕闻人年五十,不称夭寿。今朕年六十有余,死复何恨?但以卿兄弟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恶小为之,勿以善小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卿父德薄,不足效也。卿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

I. 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刘备伐吴的全过程

刘备不是个英雄,我承认,但是如果以他伐吴为论据的话,那就显的很荒谬了.伐吴其实刘备是在争取天下的道路上最后一次的拼搏,它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而且依我看来非进行不可,否则蜀国将再无翻身的机会(当然,最后失败了没有成功翻身). 首先,我们要明白刘备伐吴的动机是什么?先不要被演义忽悠了,为关羽报仇只是个很好的借口,所谓扯着虎皮做大旗就是这样.要知道荆州对刘备来说是夺取天下的保证啊,诸葛亮曾在隆中分析得很清楚:取荆取益,而得天下。 则荆州益州一如两足,可立身,可行走。所以刘备欲得天下则需以荆益为足。 在刚刚血战拿下汉中的大好形式下,关老二居然把根本之地丢了,自断一足,我估计刘备如果不是顾念着兄弟之情或者关羽之死还有那么多的号召力,那么连鞭尸的心都有了,还报个屁的仇.(如果相信为了报仇失去理智的屁话,那么老刘可是等了足足两年才出兵的) 扯到荆州了,就得说说荆州之于刘备是多么重要了.刘备集团失去荆州三郡之后,从根本上,已经退出了争天下的行列。刘备想争天下,就一定得占据到一块立足点,这就是所谓的进可攻退可守之地,军事要点。如果占不到荆州的一部分,即使只想守,那也是守不住的。从荆州方向攻益州,只需要数万兵,刘备自己就刚成功过。所以最后结果只能是魏灭吴再从荆州方向出兵灭蜀,或吴灭蜀。至于是吴先灭魏再灭蜀还是先灭蜀再灭魏或被魏灭,那已经不是需要蜀首脑考虑的事了。总之对荆州方向蜀是守不住的,想求苟安一隅两面防守只能死得更快。所以夺回荆州的一部分是生死攸关的事情.为什么是一部分呢?因为蜀国并没有那么大的实力完全吃下荆州.在221年刘备准备发动伐吴战役时,历史上其真实兵力大约是11万左右。除去防御汉中必须的3万人和成都、内地的留守1万人外,能用于进攻东吴的只有7万人。由于道路遥远,沿途的留守部队还需要分兵,实际能用于同东吴作战的前线部队仅有4万多人.东吴方面,当时总兵力应在15万左右——陆逊所督的兵团有5万人,原巫山、秭归一线驻守部队5千人,荆州留守部队(诸葛谨部)至少1万人,东线防备曹军的部队不会少于5万人(因为在当年10月防御曹军大举进攻时,东线的两路大军兵力是很强大的),另外在南方等地的镇守和平叛部队也有1~2万人,加上孙权手中的战略预备队2万左右。所以刘备在兵力方面根本没有吞下荆州的实力,他打着的是以打压谈,取得外交上的主动权,顺利夺回荆州一部分的主意.这其实从他的兵力组成也能看个端详的,刘备军的水军很弱小,在其发动进攻之前,没有大规模修造战船和训练水军的记载,从后来战役中刘备没有水陆并进的情况,也可以明了,刘备其实也知道自己的水军不是吴军的对手。以这样的水军实力,要想在长江沿岸的荆州地区赢得战役的胜利,基本是不可能的,曹操在赤壁已经做出了很好的证明。所以综合分析得出这次战略的动机实际上很简单教训下孙权,夺回部分荆州. 然后,我们说说这个战略的可行性. 首先看看蜀国方面:刘备正式称帝,建立了名正言顺的蜀汉帝国(正统);部队经过两年的休整、补充,虽无法再达到当年鼎盛时期的兵力,但是也足以组建一个强大的机动兵团,进行出征;国内经济、内政在诸葛亮的大力治理下,发展很快,已经具备足以保证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财力和物资;汉中在任命魏延负责驻守之后,其依托险要地形部署的防线,足以保证蜀汉北方门户的安全。 再看北边的魏国:曹操新死,曹丕虽然能力很高,可以迅速的将魏国恢复稳定,但魏国的不安因素实在太多,曹操害人无数,仇家众多,汉帝的名头仍在,北方的少数民族势力并不心服,曹魏集团还存在内部矛盾,曹彰有几分野心没人知道,曹植的名气甚至超越了曹丕,所以在这样的紧张关头下,刘备可以任意妄为了。 最后看看吴国,吕蒙以死,遍寻全国无一统兵之才(这时候陆小哥还不知道在哪个墙角划圈圈呢).所谓将熊熊一个,兵熊熊一窝,所以刘备赶带着四万人马就来撩拨东吴. 其实这时候有2个选择,北进,进攻魏国的关中或陇右,同时对孙权偷袭荆州的背信弃义行为加以默认而继续与其结好好.东进,讨伐孙权,为关羽报仇,为蜀汉挽回损失(包括实际利益和名誉)。很显然北进绝对讨不了好,魏国实力强大,不是短期内可以击败、消灭的;关中有秦岭天险阻隔,陇右道路遥远,均不利于大军的迅速攻占;如果对孙权的背信弃义行为加以默认,将造成人们心中蜀汉狭弱,被欺负了也不敢有所反应的不利形象,有损正统蜀汉之尊严;刘备以注重信义著称天下,但是结义兄弟被盟友无端杀害,不加理会,有损其注重信义的光辉形象;最重要的是与魏国的争夺,是你死我活的,没有谈判解决的余地,一不小心就把魏国内部的矛盾全转移过来了,那就死定了.而东进呢,地势上居高临下,势0如破竹:名义上义正词严--为关羽报仇,讨伐背信弃义的孙权;而且与东吴毕竟有着共同的利益,可以实行“以打压谈”的策略,利用强大的军事压力(还有魏国的威胁),迫使东吴谈判让步;可以达到以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利益之目的。所以刘备带着4万人去伐吴是有恃无恐的.目标已经明确,显然不是要灭吴,而是要吴迫于当时魏很强大这一形势,还他荆州数郡。如果进军顺利,直接攻占了几郡最好,可以和吴换荆州地盘。即使攻城不利,只要保持敌对态势,一定时间后----因为在刘备伐吴的同时,魏必在荆州方向不停集结兵力,魏集结兵力到一定程度,吴抗不住压力之下必向蜀退让,还刘备荆州。三郡不错,两郡,似乎也可以接受。一切决定于魏方动作速度和力度,和刘备手里当时还剩下多少筹码。比如攻占了一郡,和一郡未下四万兵损耗得只剩两万了,谈判合同的内容肯定是会有所不同的。而又因为刘备伐吴只用了四万兵,魏根本不会考虑在汉中方向对蜀动手,刘备的主力显然放在汉中防御上。所以刘备不用担心汉中,而且败了,也不用担心吴乘胜追击大举伐蜀。因为魏不考虑从汉中方向对蜀动手,汉中方向蜀军又处于纯防御态势,则魏军的主力必在荆州方向待机而动。如果刘备大胜或两败俱伤吴有比较大的损失,魏会趁机伐吴,一举灭吴都有可能,准备的兵力绝对是很强大的。刘备只有四万兵,根本不可能跟魏争什么战果。倒是吴急忙还部分荆州给刘备求和,吴蜀再次联手抗魏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刘备败了,魏是不会让吴趁机灭蜀的,准备的兵力也足以保证,吴不敢大举伐蜀。 有人说联吴是蜀国必走的一步,伐吴就算成功,也必然伤了元气,让曹魏有机可乘。实际上并非如此。关羽水淹七军,围困曹仁,大战徐晃不但耗费了魏国相当一部分兵力,刘备毕竟还一直保有长江这条天险,凭刘备的才学,就算兵力不是很足,东吴初克的不稳定因素一齐加在他的身上,在长江流域与曹丕相持的实力还是有的。何况还有一直在蜀中等待的孔明,镇守汉中的魏延,和镇压羌人的马超。人人都以为刘备倾全国人马伐吴,若果真如此,刘备败后,就算孔明真的是神仙,东吴和曹魏都不会因此放弃伐蜀。凭陆逊的才华,怎么会因为一个石头阵就退兵?还不是因为蜀中关卡众多,刘备又非是刘璋可比的。而刘备取胜,孔明北伐,蜀国的心腹大患云南的少数民族势力更不会在情况不明下贸然进攻,怎么也要等着看看刘备是否能统一天下。就算真的进攻,凭他们的实力,想必攻不进成都。 刘备就是在胜得利,平亦可得利,败无忧的形势判断下,以争天下为目标,做最后一博。冒险吗?四万兵,可以说冒险。但这仅是一场局部战争,吴不可能以倾国之力来对付刘备这次攻击,而且败亦无忧,也可以说一点都不冒险。刘备的志向显然是争天下,确是英雄。而对形势的判断,如同眼见。无愧大战略家!可惜作为战术家,刘备太差劲了,竟然速败在陆逊这后生小子手里。(这就好比游戏中的秒杀,哎~~)嘿嘿,刘备的悲哀,就是作为一个战略家,一生却在做自己才能的最弱项----战术家的工作。

J. 刘备伐吴死了哪些大将 当时刘备伐吴怎么没带诸葛亮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爆发于公元222年,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以后,辖有长江南北八郡的战略要地荆州为曹操、刘备、孙权三方所瓜分。曹操占据南阳和江夏北部,孙权据有南郡和江夏南部,刘备则夺取了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四郡。公元210年,在刘备的请求和鲁肃的规劝之下,孙权又把位于长江北岸的战略要地借给了刘备。这样一来,刘备实际上就基本控制了荆州。不久,刘备又先后夺取了益州和汉中,历史上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就这样形成了。汉中和荆州是蜀汉的两个战略基地,从汉中可以北出潼关,攻打洛阳;从荆州北上可以经襄阳攻打许昌,东下则可以直捣吴国的腹地,使蜀汉处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地位。处于长江中、下游的东吴政权,面对刘备势力的迅速发展,深感不安。只是由于当时双方合力抗曹尚是共同的战略目标,这一矛盾才暂时未曾激化。到了公元211年,孙权占据交州(今广东、广西)后,力量进一步扩大;而当时曹操正忙于兼并关中马超、韩遂势力,稳定后方,无暇南顾。孙权便趁这个机会向刘备索还荆州,而刘备则以“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为藉口拒绝归还。两国矛盾日趋尖锐,曾一度以兵戎相见。最后虽然达成了平分荆州的协议:以湘水为界,孙权占有江夏、长沙、桂阳,刘备据有南郡、武陵、零陵,但是两国间的矛盾并未真正消除。
公元219年,孙权乘蜀汉荆州守将关羽率军北攻襄阳、樊城,与曹魏大军激战不已,造成后方空虚之际,派遣大将吕蒙“白衣渡江”,袭占关羽的后方基地江陵。关羽闻讯后仓猝率军回救,结果兵败被杀,孙权遂占有了整个荆州。这样一来,孙、刘矛盾便全面激化,最终导致了夷陵之战。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年号章武。一个月后,刘备决定大举攻吴,企图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魏文帝曹丕见到孙刘联盟内部分化瓦解,不胜高兴,并乘机煽风点火,多方寻找机会以加剧吴蜀之间的矛盾冲突,好坐收渔人之利。蜀汉方面诸葛亮、赵云等绝大多数大臣、将领都看到了大举攻吴对蜀不利,因此再三规谏刘备不要出兵攻吴。但是,正在气头上的刘备丝毫也听不进这些意见。
至于孙权方面,在夺得了荆州之后,为了巩固既得利益,也不愿再加剧吴蜀之间的冲突,曾两次遣使主动向刘备求和,但均为刘备所断然拒绝。东吴南郡太守诸葛谨(诸葛亮之兄)也曾给刘备写信,向他陈说利害,希望刘备停止攻吴行动。刘备同样置之不理。
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十多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当时,两国的国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率领4万多人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
孙权在面临蜀军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奋起应战。他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同时又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作战。
陆逊上任后,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的仔细分析,指出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耐心说服了吴军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并集中兵力,准备相机决战。这样,吴军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
公元222年正月,蜀汉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二月,刘备亲率主力从秭归进抵猇亭,建立了大本营。这时,蜀军已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由于开始遭到吴军的扼阻抵御,其东进的势头停顿了下来。在吴军扼守要地、坚不出战的情况下,蜀军不得已乃在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为了调动陆逊出战,刘备遣前部督张南率部分兵力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孙桓是孙权的侄儿,所以吴军诸将纷纷要求出兵救援,但陆逊深知孙桓素得士众之心,夷道城坚粮足,坚决拒绝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议,避免了分散和过早地消耗兵力的行为。
从正月到六月,两军仍然相持不决。刘备为了迅速同吴军进行决战,曾频繁派人到阵前辱骂挑战,但是陆逊均沉住气不予理睬。后来刘备又派遣吴班率数千人在平地立营,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8千人马,企图引诱吴军出战,伺机加以聚歼。但是此计依然未能得逞。陆逊坚守不战,破坏了刘备倚恃优势兵力企求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松懈,失去了主动优势地位。
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由于蜀军是处于吴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上,远离后方,故后勤保障多有困难,且加上刘备百里连营,兵力分散,从而为陆逊实施战略反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沮丧,放弃了水陆并进、夹击吴军的作战方针,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为此他上书吴王孙权说:交战之初,所顾虑的是蜀军水陆并进、夹江直下。现在蜀军舍舟就陆,处处结营,从其部署来看,不会有什么变化。这样就有了可乘之机,击破蜀军,当无困难。孙权当即批准了陆逊这一由防御转入反攻的作战计划。陆逊在进行大规模反攻的前夕,先派遣小部队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这次进攻虽未能奏效,但却使陆逊从中寻找到了破敌之法——火攻蜀军连营的作战方法。因为当时江南正是炎夏季节,气候闷热,而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其周围又全是树林、茅草,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
决战开始后,陆逊即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间火势猛烈,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西退。吴将朱然率军5000首先突破蜀军前锋,猛插到蜀军的后部,与韩当所部进围蜀军于涿乡(今湖北宜昌西),切断了蜀军的退路。潘璋所部猛攻蜀军冯习部,大破之。诸葛瑾、骆统、周胤诸部配合陆逊的主力在猇亭向蜀军发起攻击。守御夷道的孙桓部也主动出击、投入战斗。吴军进展顺利,很快就攻破蜀军营寨40余座,并且用水军截断了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杜路、刘宁等卸甲投降。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数万之众。至此,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刘备乘夜突围逃遁,行至石门山(今湖北巴东东北),被吴将孙桓部追逼,几乎被擒,后卫将军傅彤等被杀。后依赖驿站人员焚烧溃兵所弃的装备堵塞山道,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永安城中(又叫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
这时,蜀军镇北将军黄权所部正在江北防御魏军。刘备败退后,黄权的归路为吴军所截断,不得已于八月率众向曹魏投降。
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吴将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陆逊顾忌曹魏方面乘机混水摸鱼、袭击后方,遂停止追击,主动撤兵。九月,曹魏果然攻吴,但因陆逊早有准备,魏军终于无功而返。次年四月,刘备恼羞于夷陵惨败,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夷陵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夷陵之战中,陆逊善于正确分析敌情,大胆后退诱敌,集中兵力,后发制人,击其疲惫,巧用火攻,终于以五万劣势的吴军一举击败兵力占有优势的蜀军,创造了由防御转入反攻的成功战例,体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表明他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至于刘备的失败,也不是偶然的。他“以怒兴师”,恃强冒进,犯了兵家之大忌。在具体作战指导上,他又不察地利,将军队带入难以展开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之中;同时在吴军的顽强抵御面前,又不知道及时改变作战部署,而采取了错误的无重点处处结营的办法,终于陷入被动,导致悲惨的失败,自食“覆军杀将”的恶果,令人不胜感慨。
夷陵之战对于三国鼎立的局面也有很大的影响。对蜀汉来说,它大损国力,基本上毁灭了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策时制定的宏伟战略蓝图。对东吴来说,虽然打赢了战争,但是却进一步损害了吴、蜀关系,从战略上看,亦不无失策之处。

阅读全文

与刘备伐吴完整版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毒液电影全集中文版免费观看 浏览:317
演员是哪部电影的插曲 浏览:933
任达华电影帅气图片 浏览:475
十大恐怖电影恶搞 浏览:650
姜涛备胎电影结局 浏览:434
吉林大学电影院 浏览:104
台湾西游记电影有哪些地方 浏览:859
电影冒牌镖师结局 浏览:583
电影盒子大全视频 浏览:331
哪里能在网上买电影票 浏览:946
那个电影给导演吓死了 浏览:998
中国感动爱情电影 浏览:763
韩国爱情电影宿舍女生 浏览:663
哪个影视大全能看黑白老电影 浏览:620
大师兄电影完整免费版粤语 浏览:878
抖音上面一部韩国电影 浏览:479
钢铁之躯2电影导演 浏览:621
蛋壳音乐电影2018年 浏览:135
勇敢野人爱情电影 浏览:200
王国电影丧尸完整版第一季 浏览: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