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红色的经典的电影的观后感400~500之间
主题就是共产党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之类的,,反正就是要夸奖共产党的。要好好学习 努力成为党员,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
2. 红色影片观后感400-450字
《雷锋》电影观后感
为弘扬雷锋精神,纪念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47周年,物流中心团委于3月3日组织全体团员青年观看了《雷锋》电影。观影后使我感受深刻,同时不仅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把向雷锋同志学习与保持团员先进性相结合呢?
我觉得首先,我们要学习雷锋同志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雷锋同志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如磐石,他在日记中写到:“我就是长一个心眼,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革命需要我烧木炭,我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做黄继光。”看到这些朴实而坚定的话语,反思自身,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物质文化要求日益提高,有些青年团员的共产主义信念发生了动摇,有些团员甚至丢弃了共产主义,走向腐败走向犯罪。青年团员员一旦失去了坚定的党性,就失去了其奋斗终身的目标和理想,失去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注定要走向灭亡。雷锋同志满怀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为人民富裕而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名青年团员员去学习。我们只有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才能始终保持青年团员的先进性。
其次,我们要学习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为人民服务,是贯穿在雷锋一生最明亮的旋律,是雷锋精神的核心。雷锋一生没有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他总是乐于助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始终保持着青年团员的高尚品格。
再次我们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求实,敢于钻研,敢于深入。只有深入进去才能看到实质,才能有所收获。雷锋同志教我们做“钉子”,让我们深入的去干每一件事,丢弃浮夸和浮躁,踏实得干好每一件事。我们青年团员要充分弘扬雷锋精神,钉子精神,要在天津市物流货运中心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气氛,制定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计划及目标,勇于赶超,勇于拼比,不甘落后,积极向上。每天的工作的优异成绩是对此最好的见证。
学雷锋活动永远没有停止,我们会把他作为生活和工作的榜样,勇于奋斗,不停探索,积极进取,为集团二次创业做出贡献。
3. 关于革命电影的观后感,400字的。
1《建党伟业》观后感
光阴似箭,现在党已经90岁了,从当年的“风腥血雨”到现在雨过天晴,又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才是甜。当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看完《建党伟业》才明白,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共产党对我们的“恩赐”。
一群外国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拍中国的历史大戏,这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173位明星倾情演绎了90年前那波澜壮阔、历史意义又极其深远的一幕幕。在“数星星”的同时,我被北大“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激辩场景所感染,被“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深深震撼,甚至热血沸腾,在走出影院后,情不自禁去翻阅党史。作为年轻一代,我们需要重新走进历史,重新在历史中汲取力量的源泉。从重大历史事件中寻找自己的坐标系,激励自己,寻找自己的青春动力。
我看电影很少流眼泪,可是这部片子,却总让我的眼睛湿湿的,最后当12位共产党人一起低声唱着《国际歌》的时候,我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真实的看到了那些革命先烈是怎么一步步艰难的走过来的,也清楚的了解了我们的党是怎么从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让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全新以及直观的了解,每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都被演员活生生的演绎出来,他们的精神和信念感动着我们,一种久违了的青春的冲动澎湃在我的胸中。
真的很感谢这部电影,让我们体内的热血又沸腾了,让我们对信仰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的,为了心中的信仰,革命先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怕流血牺牲,为了建立新中国,他们甘愿赴汤蹈火!真的很感谢先辈们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建立新中国!真的很感动先辈们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这种大无畏的精神!
这部青春热血电影,让我激情万丈,也让我为之沸腾了!我想发自肺腑的喊出来:中国共产党万岁!
4. 红色影片观后感400字
我观看了电影《地道战》,心情很久也无法平复。它主要是讲:1942年到1944年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实施了三大策略:“杀光、抢光、烧光”。冀中人发由于军力不足,不能对抗敌人,就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创建地道战以后,敌人就往里面攻击,想方设法地破坏。但是聪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来防备,敌人没有得逞,他们既怕又恨,但又对我们没办法。在地道里作战时,民兵队长高传宝利用人群来传播消息,使队长的意思能传播给人群。人们有了地道战,敌人的“扫荡”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胜利。
观看这部电影的同时,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民如此聪明,而现在的中国人却如此地脆弱无能,就拿诺贝乐奖这个事例来说吧,在外国已经有很多人得了诺贝乐奖,但我们中国却只有几个人获得了诺贝乐奖,真是天壤之别啊!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别人笨,为什么会这样?只因为我们中国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为自己争权谋利。我们回想一下《地道战》吧,如果他们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吗?所以我呼吁大家不要再争取权谋利了,倒不如把争取谋利的时间来为国家作奉献,这样也许对所有人会更好。
六十几年后的今天,回望六十几年前的峥嵘岁月里,高家庄的地道战中的地道是奇迹,而我说冀中平原的劳动人民们才是奇迹!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战胜了的困难,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家园和祖国!他们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5. 要三篇红色电影的观后感,400字左右,不许太多
第一篇《太行山上》观后感
影片以中国1937年~1939年的历史为背景,主要描写了在抗日战争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在党中央的领导下,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开辟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程。电影表现了八路军主力部队与日寇的浴血奋战的情景,第一次出现了八路军所有将领的形象,也第一次在电影里集中表现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阳明堡战役,击毙日寇“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的黄土岭战役等大型抗日战役。 然而我觉得,《太行山上》不仅仅是一部血与火的战争片,还是一部充满智慧与谋略的军事片。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日军疯狂地在一个村子里搜查朱德等人的下落,可正好在此之前不久,朱总司令已下命令让大家都撤离了。凶恶的日军便集中了整个村子里的民众,把他们全都关在一个房子里,命令他们只要说出八路军的下落,就可以放了他们。但是,没有一个人出声。日军的将领气急败坏,命令往房子里投毒气弹。屋子里的村民生不如死,可仍然没有人愿意屈服。这个时候,朱总司令正躲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他看到村民们因为自己而受苦,心如刀割,便要求通信员与总部取得联系请求支援。身旁的将士不断提醒他这样做可能会暴露他们的隐藏位置,但总司令依然坚持要解救受难的民众。在这危难关头,有一名将士出来用明语(也就是俄语)与总部取得了联系,顺利把消息告诉了对方。而正在偷听的日军却一头雾水,搞不清出他们在说什么。看到日本将领气急败坏又无能为力的样子,真是大快人心啊!后来,八路军支援部队到来,成功地解救出了所有的村民。 与之产生明显反差的是日军的残暴。日寇将领阿部规秀压迫被八路俘虏后逃回的士兵跳火坑,半裸的日兵哭天抢地的喊着:“我有什么错?我只是不想打仗想回家。八路军都不杀我,自己人倒要杀我。天皇陛下,皇军必败!”然后跳入烈火,在烈火中挣扎的日本裸兵形象,非常耐人寻味。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八路军之爱民如此,也难怪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朱德在平型关战后向参战指战员训话时说:“这是甲午战争以来,日本侵略者受到的最沉重的打击,你们敢打必胜的信心和英勇顽强的战斗,打破了所谓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你们的钢铁意志和牺牲精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是任何强大的敌人都不可战胜的!” 听了这段话,所有在场的我们都被深深地震撼了。这番话真是大有分量,简直是振聋发聩。我想,在此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以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学校团委让我们观看《太行山上》真是太振奋人心了。当然,通过这部影片,我们都深刻了解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当年中国人民奋勇抗日的感人事迹,也清醒地认识到今天我们这么隆重地纪念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以及我们所肩负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第二篇《黄河绝恋》
黄河,中华民族的象征,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她著书立传。而今,冯小宁导演更以一部气势恢弘、昂扬着极强的生命力的《黄河绝恋》,再次让我们领略了黄河的壮美。同时,让我们看到了一幕战火中伟大而圣洁的爱情悲剧,更让我们聆听了一曲生命的绝响!
影片一开始,作为美国援华军官的欧文,在与日寇的一场激战后,死里逃生。尔后,在逃往革命根据地的路上,他走进了中国军民的生活中,共同谱写了一首伟大的国际友谊之歌。当他第一次看到影片的女主人公安洁时,便感到这是上帝派来拯救他的天使,并一再地称她为“安琪儿”。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天使”一词是多么恰当地描述了安洁流星般美丽而短暂的一生。护送欧文去解放区的路曲折、惊险,生命随时在生与死之间徘徊。一路走来,走出了安洁献身革命的缘由,走出了安洁的父亲及安父与黑子父亲的恩怨化解;一路走来,走出了欧文对安洁的赤诚的爱恋之情,走出了欧文对黄土地、黄水河的痴迷;一路走来,走出了欧文对中国大地上这场战争特殊性的认识,更走出了欧文对生命与尊严的深刻理解。为了欧文——正义的化身,又有多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啊!不知名的放牛娃、小战士、黑子、黑子父亲……特别是安洁,在滔滔的黄水河中,在面临着生与死的选择时,毅然用欧文送给她的信物——匕首,割断了将欧文、花花和自己死死捆在一起的绳索,将生的希望交给了欧文、花花,而将死亡留给了自己。天真的欧文在将匕首送给安洁时,曾说过“希望你永远用不着它。”,然而,这匕首最后却用在了安洁自己身上!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慷慨激昂,有的只是默默的选择,而这默默的选择,却谱写了一曲辉煌壮美的生命绝响!
影片的结尾,滔滔的黄河岸边,在老欧文深情的目光中,安洁终于与花花和自己爬上了河岸,并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这时,响起了影片的主题音乐—— 一首抒情壮美的小提琴曲,悲而不哀、哀而不伤的音乐,正如一曲生命的赞歌,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安洁的生命去了,但“天使”却永远活在欧文的眼中,活在每一个热爱生命、热爱和平的人心中!第三篇《南京南京》南京南京观后感这不是一部电影,更像是真实的片段录像。整个电影从头到尾都是触目惊心杀戮和兽行,看了让我很难受,如果电影讲的是事实,那历史就太疯狂、太残忍了。最触动我的场景是日本兵在活埋了中国人后还在一个个头颅中间原地踏土,跳舞,简直灭绝人性。另一个场景是拉贝先生离开难民营大门后下跪对中国人谢罪,中国人需要一个外国的纳粹来保护,真是讽刺。生命如草芥,但是草芥是不会被杀光的,电影的结尾还是在死亡中给我们留下了生的希望。电影中的人物塑造充满了人性的真实,人道主义和人文主义的精神也充斥在每个段落中。在电影中没有国家与国家的对抗,只有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每个人都是真实的,也是矛盾的,不可复制的。如果假设我们身临其境,你能像刘烨那样慷慨赴死么?你能像高圆圆那样挺身而出么?你能想范伟那样出卖同胞又舍身取义么?甚至你能像角川一样在人性中挣扎,而最后选择自杀么?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无法回答的,导演能够正面,真实的讲述这段历史,让人敬佩,这个电影没有讲述为什么,如果非要找答案,那答案就是历史,就是现在。回头看看历史,每一次灭绝人性的大屠杀,都是伴随着战争这颗人类文明的毒瘤,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避免重蹈覆辙,拒绝战争。
6. 一部红色电影观后感(300-----400字即可)
第一篇 《太行山上》观后感 影片以中国1937年~1939年的历史为背景,主要描写了在抗日战争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在党中央的领导下,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开辟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程。电影表现了八路军主力部队与日寇的浴血奋战的情景,第一次出现了八路军所有将领的形象,也第一次在电影里集中表现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阳明堡战役,击毙日寇“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的黄土岭战役等大型抗日战役。 然而我觉得,《太行山上》不仅仅是一部血与火的战争片,还是一部充满智慧与谋略的军事片。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日军疯狂地在一个村子里搜查朱德等人的下落,可正好在此之前不久,朱总司令已下命令让大家都撤离了。凶恶的日军便集中了整个村子里的民众,把他们全都关在一个房子里,命令他们只要说出八路军的下落,就可以放了他们。但是,没有一个人出声。日军的将领气急败坏,命令往房子里投毒气弹。屋子里的村民生不如死,可仍然没有人愿意屈服。这个时候,朱总司令正躲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他看到村民们因为自己而受苦,心如刀割,便要求通信员与总部取得联系请求支援。身旁的将士不断提醒他这样做可能会暴露他们的隐藏位置,但总司令依然坚持要解救受难的民众。在这危难关头,有一名将士出来用明语(也就是俄语)与总部取得了联系,顺利把消息告诉了对方。而正在偷听的日军却一头雾水,搞不清出他们在说什么。看到日本将领气急败坏又无能为力的样子,真是大快人心啊!后来,八路军支援部队到来,成功地解救出了所有的村民。 与之产生明显反差的是日军的残暴。日寇将领阿部规秀压迫被八路俘虏后逃回的士兵跳火坑,半裸的日兵哭天抢地的喊着:“我有什么错?我只是不想打仗想回家。八路军都不杀我,自己人倒要杀我。天皇陛下,皇军必败!”然后跳入烈火,在烈火中挣扎的日本裸兵形象,非常耐人寻味。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八路军之爱民如此,也难怪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朱德在平型关战后向参战指战员训话时说:“这是甲午战争以来,日本侵略者受到的最沉重的打击,你们敢打必胜的信心和英勇顽强的战斗,打破了所谓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你们的钢铁意志和牺牲精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是任何强大的敌人都不可战胜的!” 听了这段话,所有在场的我们都被深深地震撼了。这番话真是大有分量,简直是振聋发聩。我想,在此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以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学校团委让我们观看《太行山上》真是太振奋人心了。当然,通过这部影片,我们都深刻了解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当年中国人民奋勇抗日的感人事迹,也清醒地认识到今天我们这么隆重地纪念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以及我们所肩负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 第二篇 《黄河绝恋》 黄河,中华民族的象征,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她著书立传。而今,冯小宁导演更以一部气势恢弘、昂扬着极强的生命力的《黄河绝恋》,再次让我们领略了黄河的壮美。同时,让我们看到了一幕战火中伟大而圣洁的爱情悲剧,更让我们聆听了一曲生命的绝响! 影片一开始,作为美国援华军官的欧文,在与日寇的一场激战后,死里逃生。尔后,在逃往革命根据地的路上,他走进了中国军民的生活中,共同谱写了一首伟大的国际友谊之歌。当他第一次看到影片的女主人公安洁时,便感到这是上帝派来拯救他的天使,并一再地称她为“安琪儿”。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天使”一词是多么恰当地描述了安洁流星般美丽而短暂的一生。护送欧文去解放区的路曲折、惊险,生命随时在生与死之间徘徊。一路走来,走出了安洁献身革命的缘由,走出了安洁的父亲及安父与黑子父亲的恩怨化解;一路走来,走出了欧文对安洁的赤诚的爱恋之情,走出了欧文对黄土地、黄水河的痴迷;一路走来,走出了欧文对中国大地上这场战争特殊性的认识,更走出了欧文对生命与尊严的深刻理解。为了欧文——正义的化身,又有多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啊!不知名的放牛娃、小战士、黑子、黑子父亲……特别是安洁,在滔滔的黄水河中,在面临着生与死的选择时,毅然用欧文送给她的信物——匕首,割断了将欧文、花花和自己死死捆在一起的绳索,将生的希望交给了欧文、花花,而将死亡留给了自己。天真的欧文在将匕首送给安洁时,曾说过“希望你永远用不着它。”,然而,这匕首最后却用在了安洁自己身上!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慷慨激昂,有的只是默默的选择,而这默默的选择,却谱写了一曲辉煌壮美的生命绝响! 影片的结尾,滔滔的黄河岸边,在老欧文深情的目光中,安洁终于与花花和自己爬上了河岸,并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这时,响起了影片的主题音乐—— 一首抒情壮美的小提琴曲,悲而不哀、哀而不伤的音乐,正如一曲生命的赞歌,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安洁的生命去了,但“天使”却永远活在欧文的眼中,活在每一个热爱生命、热爱和平的人心中!
7. 观看红色电影的观后感(600字)
南京南京观后感这不是一部电影,更像是真实的片段录像。整个电影从头到尾都是触目惊心杀戮和兽行,看了让我很难受,如果电影讲的是事实,那历史就太疯狂、太残忍了。最触动我的场景是日本兵在活埋了中国人后还在一个个头颅中间原地踏土,跳舞,简直灭绝人性。另一个场景是拉贝先生离开难民营大门后下跪对中国人谢罪,中国人需要一个外国的纳粹来保护,真是讽刺。生命如草芥,但是草芥是不会被杀光的,电影的结尾还是在死亡中给我们留下了生的希望。电影中的人物塑造充满了人性的真实,人道主义和人文主义的精神也充斥在每个段落中。在电影中没有国家与国家的对抗,只有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每个人都是真实的,也是矛盾的,不可复制的。如果假设我们身临其境,你能像刘烨那样慷慨赴死么?你能像高圆圆那样挺身而出么?你能想范伟那样出卖同胞又舍身取义么?甚至你能像角川一样在人性中挣扎,而最后选择自杀么?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无法回答的,导演能够正面,真实的讲述这段历史,让人敬佩,这个电影没有讲述为什么,如果非要找答案,那答案就是历史,就是现在。回头看看历史,每一次灭绝人性的大屠杀,都是伴随着战争这颗人类文明的毒瘤,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避免重蹈覆辙,拒绝战争。
8. 红色电影观后感400字
第一篇《太行山上》观后感
影片以中国1937年~1939年的历史为背景,主要描写了在抗日战争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在党中央的领导下,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开辟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程。电影表现了八路军主力部队与日寇的浴血奋战的情景,第一次出现了八路军所有将领的形象,也第一次在电影里集中表现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阳明堡战役,击毙日寇“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的黄土岭战役等大型抗日战役。 然而我觉得,《太行山上》不仅仅是一部血与火的战争片,还是一部充满智慧与谋略的军事片。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日军疯狂地在一个村子里搜查朱德等人的下落,可正好在此之前不久,朱总司令已下命令让大家都撤离了。凶恶的日军便集中了整个村子里的民众,把他们全都关在一个房子里,命令他们只要说出八路军的下落,就可以放了他们。但是,没有一个人出声。日军的将领气急败坏,命令往房子里投毒气弹。屋子里的村民生不如死,可仍然没有人愿意屈服。这个时候,朱总司令正躲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他看到村民们因为自己而受苦,心如刀割,便要求通信员与总部取得联系请求支援。身旁的将士不断提醒他这样做可能会暴露他们的隐藏位置,但总司令依然坚持要解救受难的民众。在这危难关头,有一名将士出来用明语(也就是俄语)与总部取得了联系,顺利把消息告诉了对方。而正在偷听的日军却一头雾水,搞不清出他们在说什么。看到日本将领气急败坏又无能为力的样子,真是大快人心啊!后来,八路军支援部队到来,成功地解救出了所有的村民。 与之产生明显反差的是日军的残暴。日寇将领阿部规秀压迫被八路俘虏后逃回的士兵跳火坑,半裸的日兵哭天抢地的喊着:“我有什么错?我只是不想打仗想回家。八路军都不杀我,自己人倒要杀我。天皇陛下,皇军必败!”然后跳入烈火,在烈火中挣扎的日本裸兵形象,非常耐人寻味。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八路军之爱民如此,也难怪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朱德在平型关战后向参战指战员训话时说:“这是甲午战争以来,日本侵略者受到的最沉重的打击,你们敢打必胜的信心和英勇顽强的战斗,打破了所谓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你们的钢铁意志和牺牲精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是任何强大的敌人都不可战胜的!” 听了这段话,所有在场的我们都被深深地震撼了。这番话真是大有分量,简直是振聋发聩。我想,在此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以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学校团委让我们观看《太行山上》真是太振奋人心了。当然,通过这部影片,我们都深刻了解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当年中国人民奋勇抗日的感人事迹,也清醒地认识到今天我们这么隆重地纪念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以及我们所肩负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第二篇《黄河绝恋》
黄河,中华民族的象征,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她著书立传。而今,冯小宁导演更以一部气势恢弘、昂扬着极强的生命力的《黄河绝恋》,再次让我们领略了黄河的壮美。同时,让我们看到了一幕战火中伟大而圣洁的爱情悲剧,更让我们聆听了一曲生命的绝响!
影片一开始,作为美国援华军官的欧文,在与日寇的一场激战后,死里逃生。尔后,在逃往革命根据地的路上,他走进了中国军民的生活中,共同谱写了一首伟大的国际友谊之歌。当他第一次看到影片的女主人公安洁时,便感到这是上帝派来拯救他的天使,并一再地称她为“安琪儿”。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天使”一词是多么恰当地描述了安洁流星般美丽而短暂的一生。护送欧文去解放区的路曲折、惊险,生命随时在生与死之间徘徊。一路走来,走出了安洁献身革命的缘由,走出了安洁的父亲及安父与黑子父亲的恩怨化解;一路走来,走出了欧文对安洁的赤诚的爱恋之情,走出了欧文对黄土地、黄水河的痴迷;一路走来,走出了欧文对中国大地上这场战争特殊性的认识,更走出了欧文对生命与尊严的深刻理解。为了欧文——正义的化身,又有多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啊!不知名的放牛娃、小战士、黑子、黑子父亲……特别是安洁,在滔滔的黄水河中,在面临着生与死的选择时,毅然用欧文送给她的信物——匕首,割断了将欧文、花花和自己死死捆在一起的绳索,将生的希望交给了欧文、花花,而将死亡留给了自己。天真的欧文在将匕首送给安洁时,曾说过“希望你永远用不着它。”,然而,这匕首最后却用在了安洁自己身上!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慷慨激昂,有的只是默默的选择,而这默默的选择,却谱写了一曲辉煌壮美的生命绝响!
9. 红色电影观后感480字
我观看了电影《地道战》,心情很久也无法平复。它主要是讲:1942年到1944年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实施了三大策略:“杀光、抢光、烧光”。冀中人发由于军力不足,不能对抗敌人,就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创建地道战以后,敌人就往里面攻击,想方设法地破坏。但是聪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来防备,敌人没有得逞,他们既怕又恨,但又对我们没办法。在地道里作战时,民兵队长高传宝利用人群来传播消息,使队长的意思能传播给人群。人们有了地道战,敌人的“扫荡”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胜利。
观看这部电影的同时,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民如此聪明,而现在的中国人却如此地脆弱无能,就拿诺贝乐奖这个事例来说吧,在外国已经有很多人得了诺贝乐奖,但我们中国却只有几个人获得了诺贝乐奖,真是天壤之别啊!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别人笨,为什么会这样?只因为我们中国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为自己争权谋利。我们回想一下《地道战》吧,如果他们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吗?所以我呼吁大家不要再争取权谋利了,倒不如把争取谋利的时间来为国家作奉献,这样也许对所有人会更好。
六十几年后的今天,回望六十几年前的峥嵘岁月里,高家庄的地道战中的地道是奇迹,而我说冀中平原的劳动人民们才是奇迹!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战胜了的困难,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家园和祖国!他们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10. 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400
自从看了电影《地道战》以后,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因为英雄的形象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地道战发生在冀中平原上的故事,一次,日本鬼子要侵略冀中的人民,人民为了赶日本鬼子出中国,在每户人家里挖了一条通道,这做了陷井,经过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冀中人民终于把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但是,高老忠为敲钟报警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觉得冀中人民很聪明,会用各种手段去对付他们,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冀中人发会想到挖地道,家家户户连在一起,逃得容易,打仗也容易。
那已成为历史,我们现在很少存在战争,因为人们不想打仗,他们想有一个温馨的家,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而我们小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所以全世界的人民要以史为鉴,珍爱和平。赞同283| 评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