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亚伯拉罕电影观后感

亚伯拉罕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04-11 09:12:13

1. 求《亚伯拉罕林肯》1000字的读后感,不要网上现成的,不要雷同,谢谢了,很急很急很急

此时,年轻人忽然想起那天使般的母亲最后的话语:“帮助你的父亲,像我教育你的那样好好活着,要永爱上帝”这话如醍醐灌顶,他想明白了,他立即摒弃所有想离开家的念头,他下决心他将完全尽职尽责,相信上帝会安排好未来”
第一次有这么一本书吸引我直至废寝忘食之境,一口气读完了第一部分的十四章,也通过此书学到很多。还想继续在读,怕再消化不了,读了也无用,静心下来回想,开始反省自己的生活,反省自己的各种生活习惯。骄傲和自以为是充满着我的整个灵魂。之所以还在平凡而粗糙的活着。那是因为太不懂得感恩,过于把自己的一些行为放在首位。而当亚伯拉罕·林肯在受人尊敬,声名显赫,已位居世界伟人之列时,他说:“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源于我那天使般的母亲。这就是谦卑的伟人之所以直到今日还被我们不断的描述着他的丰功伟绩。他的一生都在谦卑的顺服着,此刻才明白伟人之所以为伟人!而我呢一直都在为着“得到必须大于或者等于付出的公式而盘算着,一直只是一个漠然的生存者,甚至解释不出生活的真是含义。反复思考也得不出任何结论。直至今日我似懂非懂的明白那似乎是因为我的抱怨大过于感恩!懒惰大于勤奋,亚伯拉罕·林肯虽然他在学习的时间总共加起来也才十二个月,可他一直都是领先的,书里描述说不是因为他比同学们更擅长学习东西,而是他学习最刻苦勤奋,他是唯一的一位清醒者。他看到世间的上进之路只能通过艰苦的劳动,通过不断的获取知识才能到达。时间空间上我觉得我更幸福,可是一点也不会刻苦努力,安于现状的思想覆盖着我整个大脑。我的口头禅时常好像都会是:“明天,从明天开始我就开始努力。学英语也是,锻炼身体也是,直到今日没有一件做成的。 如你我知道,有些人做事习惯于拖拖拉拉,他们永远成不了世间收获丰功伟绩的人。回想回想人性的所有弱点都在我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可为什么骄傲呢,现在明白了,原来是全然的无知所造就的。人越是无知就越是会自以为是,自以为全能。等到清醒了才晓得只有上帝才是全能的!现在回想我成长的路,那是有多么的的无知。从此时此刻,要真正学会谦卑,上帝也教导我们:“只有谦卑的人才能进神的国。”现在能明白我想为时不晚,我会改变,尽可能的让我的生命在尽善尽美中流逝。
亚伯拉罕·林肯尽其所能的充分使用手头的东西,如果他早年没有把握最近的机会做出最优秀的事的习惯,许多年后他不可能做出任何你我直到今天依然记得的伟绩。看似很浅显的道理,做起来很难,努力靠着上帝的帮助去完善自己。学会感恩,学会让自己成为沉稳且富有内涵的生活者,不再盲目,不再无知!

2. 亚伯拉罕林肯读后感800字 急用!!!!!!!!!!!!!

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第 16 任总统,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尽管他仅在边疆受过一点儿初级教育,担任公职的经验也很少,然而,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意识,使他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林肯 1809 年 2 月 12 日黎明出生在肯塔基州哈定县霍尔以南 3 英里的小木屋里。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童年是“一部贫穷的简明编年史”。小时候,他帮助家里搬柴、提水、做农活等。 9 岁的时候,母亲去世,这对林肯来说是一个残酷的打击。幸而继母对他很好,常常督促他读书、学习,他和继母的关系很融洽。后来,长大的林肯开始独立谋生,他当过农场雇工、石匠、船夫等。

1830 年,林肯一家迁居伊利诺斯州,在那里他第一次发表了政治演说。由于抨击黑奴制,提出一些有利于公众事业的建议,林肯在公众中有了影响,加上他具有杰出的人品, 1834 年他被选为州议员。两年后,林肯通过自学成为一名律师,不久又成为州议会辉格党领袖。 1846 年,他当选为美国众议员。

1854 年,北方各州主张废奴和限制奴隶制的资产阶级人士成立了共和党,林肯很快成为这个新党的领导者。 1858 年,他发表了著名演说《家庭纠纷》,要求限制黑人奴隶的发展,实现祖国统一。演说表达了北方资产阶级的愿望,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意愿,因而为林肯赢得了巨大声望。 1860 年,林肯作为共和党候选人,当选为美国第 16 任总统。

林肯上任后不久,南部奴隶主挑起了南北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林肯肩上的担子之沉重,是以往绝大多数美国总统无法比拟的。但是,他凭借着自己的非凡毅力和决心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即使在遭到诋毁时,也从未动摇他的方向:恢复联邦、废除奴隶制。 1862 年 9 月,林肯发布了著名的《解放黑奴宣言》,宣布废除奴隶制,解放黑奴。 1864 年 6 月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告结束,它标志着奴隶制的彻底崩溃。

由于林肯的卓越功绩, 1864 年 11 月 8 日他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然而,还没等林肯把他的战后政策付诸实施,悲剧发生了。 1865 年 4 月 14 日晚 10 时 15 分,林肯在华盛顿福特剧院遇刺。凶手是一个同情南方的精神错乱的演员。 1865 年 4 月 15 日,亚伯拉罕·林肯去世,时年 56 岁。林肯去世后,他的遗体在 14 个城市供群众凭吊了两个多星期,后被安葬在普林斯菲尔德。

阅读林肯传让我受益非浅,让我的灵魂再一次升华,精神受到莫大的鼓舞。同样的起步,确切的说你要比他们优越的多,他们可以成为总统、成为伟人,你可以做什么呢?一点的挫折就开始报抱怨,觉得自己受了多大委屈,哪他们的经历呢?也许我们做不了他们哪么伟大,但只要你想 并去实施,你的人生同样精彩

3. 写观后感

过去,美国人通过节俭和勤劳来实现美国梦,那就是事业有成、声名远播和家财万贯。然而,19和20世纪的工业化使这种观念开始变化,代之以“快速致富(get rich quick)”的哲学。此后就发展出了许多形形色色的诱人却难以琢磨的策略。现今瞬间致富(instant wealth)的三种主要的途径分别是:大额奖金的电视知识大奖赛、全国性彩票的头彩和赔偿诉讼。在本文中,康涅狄格州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马修•沃夏尔(Matthew Warshauer),详细分析了为什么那么多的美国人愿意靠这种简单而轻松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美国梦。

人们怎样实现美国梦?答案无疑取决于对美国梦的定义,而这样的定义有很多。约翰•温思罗普(John Winthrop)设想了一个“山上城市”里的宗教天堂。马丁•路德•金梦想着实现种族平等。这两人均渴望着实现他们心中的尽善尽美。学者们已经认识到对美国梦的追求,其观念是千差万别的。不过,美国梦中的一个组成要素似乎相当一致:追求金钱。没人会否认美国人的目标集中在“万能的美元(almighty money)”上。在一个专注于资本主义和信奉“谁死时玩具最多,谁就赢了”这种格言的社会里,能否购买豪宅和高档轿车就区分了人们是否成功。但是,问题依然是:人们怎样才能获得这种成功?这个梦如何实现?对许多美国人而言,成功的公式就是种虽难以琢磨但快速的满意。不是坚守传统的工作伦理,太多的美国人将其希望寄托在他们理想中的“快钱(easy money)”上。本文集中分析了当代美国社会中成功地实现了美国梦的三种现象。精明的市场营销者让其观众确信致富的方法就是电视知识大奖赛的新趋势、幸运彩票和能赢得财富的诉讼。 从衣衫褴褛到腰缠万贯的传统致富法:通过节俭和勤奋 快速致富不总是美国梦的主要要素。美国人过去努力节俭和辛勤劳作。殖民时期,本杰明•富兰克林劝告人们走向“致富之路(the way to wealth)”。《穷理查的年历》建议人们“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裕又聪明。”致富的关键在于勤劳。“勤能偿债,” 穷理查坚持这样认为。早期共和国的美国人将富兰克林的勤劳观扩展为劳动意识形态。对许多人而言,目的不是过分富裕,而是经济独立和通过获得财富得到改进社会的机会。亚伯拉罕•林肯坚持认为美国北方的伟大就是允许人们通过勤劳致富获得成功。“谨慎的、身无分文的新手,一边通过打工挣取工资,将超出家庭所需的部分存起来,以之购买工具和土地;一边想有朝一日能雇一个新手来帮他。这……自由劳动——一个公平、慷慨而能让人致富的体制,这个体制对所有人都适用。” 美国内战后,工业化中期,许多美国人经历了经济前景变化的极度艰难。他们从霍雷肖•阿尔杰写的故事中得到安慰,因为他作品中的主人公都通过勤劳、毅力、自力更生和自我约束战胜了逆境。无处不在的“从衣衫褴褛到百万富翁(rags to riches)”的传奇故事就成了美国社会的基石。只要工作勤奋,谁都能成功,都能获得财富。加上建基于宗教上的新教徒的“工作伦理”,阿尔杰作品中的主人公展示的勤劳,林肯对自由劳动的理想,富兰克林的实用格言在美国人的头脑中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许多人相信勤劳不但能让人获得经济上的成功,还能通过这种成功揭示上帝的仁慈。 无数的学者注意到传统美国人工作伦理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勤劳直接相一致。随着生产线和机器驱动的美国工业氛围吞噬了熟练工,劳动价值戏剧般地变化了。二战的后果恶化了伦理变化,因为消费者文化得到了兴旺发展,美国人的头脑中满是物质商品。正如一位评论家指出的,“因为渴望地位、物质商品和认同感,美国人明显失去了个性、节俭、勤劳和技能,而这些曾经是这个国家的象征。”

这种工作伦理变化的结果实际上刺激了,而不是减少了人们对获得美国梦的渴望。但是,真正的区别在于,美国梦与其说是工作的目标,还不如说是种权利(entitlement)。许多美国人不再对包括时间、汗水和终极成功的未来抱有想象。相反,他们妄想通过捷径致富。许多工作者更多是将其视为必需的邪恶,直到它突然使人富裕。通过大规模的市场努力,迅速而轻松致富这一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了。不管是通过电视娱乐产业、全国性的由市场驱动的彩票,还是合法的广告,美国人一再被人教导说通往美国梦的财富成功之路,与其说在于勤劳,还不如说在于运气。

谁想成为百万富翁?

再没有比疯狂而流行的电视知识大奖赛更能说明对美国梦追求的转变了。里吉斯•菲尔宾(Regis Philbin)主持了“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这一电视知识大奖赛节目,每次打进热线听众的平均人数是24万人。“决赛日”这一节目也想与之竞争,每次观看节目的人数是2.9亿。可以很有把握的说,美国人已经被多数人认可的快速获得经济成功的观念所俘虏了。“百万富翁”这一电视知识大奖赛节目原本源于英国的事实不过强调了追求金钱超越了国界的程度。当然,这种节目在美国取得了最大的成功是毫不令人惊奇的。正是该节目的名称利用了美国梦:大量的现金。问题是“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这一节目显而易见(no-brainer)。美国人渴望致富是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该节目的制片人只是引入了一个当今社会早已流行的价值观。这样做的结果使得该节目既是贪婪和物质主义的反映,又是其催化剂。

将“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这一节目与以前的电视知识大奖赛节目分开的是一个获胜者能得到的纯金钱数额及有时什么是特容易的问题。五位节目参与人2000年获得一千万美元,迄今为止2001年又有两位赢得了头奖。成打成打的人赢得了五十万以上的奖金。除了大奖,因为普通观众将自己看作是潜在的奖金获得者,“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之一节目也是成功的。我们没必要成为“危险”高智者(brainiac)来回答电影“闪灵(The Shining)”镜子中哪个字是逆着拼写的。那是“谋杀(murder)”这个字。或者更简单的问题是,树的年轮表示什么?

大额的彩票头彩和“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相对宽裕就是美国梦的范畴。过去的电视知识大奖赛节目通常提供新的电器设备、旅游或成千上万的现金获得者。这种新的有着大额奖金的电视知识大奖赛节目适合美国梦,因为它既利用了成为“百万富翁”的心理和视觉感受(spectacle),还利用了任何人都能获得这种成功这一观点。后者正好与愿意辛勤工作的人能获得经济上的奖励这一传统一致。 “百万富翁”这一名称的讽刺之处在于电视知识大奖赛得到的巨额奖金不足以获得美国梦的完全的经济独立。税后虽然还会余下一大笔钱(a tidy sum),但是这笔钱得花得合理,也得合理投资,确保一个人能用这笔钱一直到退休。今天做个百万富翁会让人想到电影《王牌大间谍》①,在该电影中,大坏蛋邪恶博士(Dr. Evil)持有人质要求赎金“一百万美元”,结果只是被告知,在今天的经济中这是微不足道的金额。他马上将金额改为“一百亿美元”。 要是在“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节目中赢得的钱都无法真正满足美国梦,那么其它挣钱的方法则更值得质疑。人们可能会问,哪儿才是内在与传统美国梦的工作伦理和产业呢?有人可能会说要在电视知识大奖赛中胜出需要相当高的智力和知识。这样一来,某些有助于获得知识的工作才能存在。但是,这种观点本身站不住脚,因为知识竞赛中有安全措施,在达到最后一轮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相持不下的状况。在竞赛过程中,每一个竞赛者都有三条“救命索”,在竞赛者选择多项选择题的准确答案时,这是设计来作为援助的。竞赛者可以选择“去掉两个错误答案(Fifty-Fifty)”,这样电脑就会去掉两个错误答案,只留下两个可能的答案;“向观众求助(Ask the Audience)”,让竞赛者测试演播室里的观众,以得到最可能正确的答案;“向亲友求助(Phone a Friend)”,让竞赛者给预先安排好的五位亲友打电话,帮助他确定正确答案。所有这些设计使竞赛者的知识水平趋于相当,这样要赢得比赛就真正得靠运气了。这肯定不会要求,为了比赛,知识得积累到象“危险”这样的节目中那样的程度。在那个节目中,没有多项选择题,竞赛者得自己完成任务。而且,要进入到最后一轮,有很多的机会。 “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成功直接与这样的观念相关,那就是知识不多但运气很好的人能成为百万富翁。这种信息特别能反映普通大众的心声,因为这样一来,实现美国梦似乎非常容易。在此过程中,勤奋,这一实现美国梦最基本而传统的方式给彻底消除了。穷理查的劝告要“勤奋”在这一图式中也不必要了。富兰克林可没说过“睡得早,起得早,运气好,获头彩(early to bed, early to rise, hope for some luck and you might win a prize)。”

“谁想成为百万富翁”利用美国梦的成功促生一大批的模仿(cat)竞赛节目。“贪婪”、“二十一点”,及或许最有趣的是“谁想成为千万富翁(MultiMillionnaire)”等节目利用美国人同样的基本而资本主义式的想赚大钱的迫切心理。最后一个竞赛节目尤其令人瞠目结舌。2000年2月15日,独立的房地产商里克•洛克韦从五十位女性竞赛者中挑选,如果被选中的话,这五十位女士同意嫁给一位“千万富翁”。福克斯电视台(Fox Television)的“主现节(epiphany)”是执行主管麦克•达奈尔(Mike Darnell )设计的,他说:“钱是扭捏作态的激励因素。我认为大部分正在寻找一种关系。”达维•科恩杰(Darva Conger),一位急救室护士,成了这个节目的“胜出者”,她宣称两者都不是她的目的。她只想去拉斯维加斯免费度假(getaway),因为这个节目是在拉斯维加斯报道的,那样的话,“我的家人和朋友通过电视和广播就能看到我。”“就是好玩(lark),”科恩杰坚持说,当我赢了时我“完全惊呆了”。当今日秀(Today Show)节目主持人马特•劳儿(Matt Lauer)采访(press)她,坚持说钱是她参与这个节目的主要原因时,科恩杰宣称不是这样的,尽管她轻易地获得了一次免费加勒比海蜜月游,一枚价值3万5千美元的戒指和一辆五十铃越野车(Isuzu Trooper)。奖金总额约为十万美元。即使科恩杰强烈否认参与节目的关键动机是因为钱,并且解除了与洛克韦的婚约,因为《花花公子》杂志(Playboy Magazine)选用了她的照片,她因而获得了媒体所说的四十多万美元。 不管科恩杰的动机是什么,许多妇女通过全国性的电视节目中的速配婚姻,欣然接受(jump at)获得美国梦的机会。“谁想成为千万富翁”电视节目第一次成功播出之后,福克斯网站因为妇女们蜂拥着申请参与接下来的节目而崩溃了。尽管如此,这个节目的收视率成功地达到2千3百万观众,评论者轻蔑地指责“福克斯节目的主张就是人们为了钱什么事都会做,就是说,钱是万能的……。”有人建议说这个节目事实上要将其名字改成了“人们为了钱什么都做,”或“美国最滑稽的妓女。” 只因为其新颖,许多观众将频道调到“谁想成为千万富翁”。但是,事实依然是福克斯电视台的主管们显然有意识地利用了人们对美国梦的追求。他们利用了与“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一样的策略,那就是提供大量的现金作奖金,从心理上和视觉上吸引观众。竞赛者在美国梦的追求中也起了他们的作用。奖金的数额是确定的,但是赢得巨额奖金的几率是五十分之一。竞赛者只需一张漂亮的脸蛋和性感的身体。例如在里吉斯•菲尔宾主持的节目中,通过勤劳致富这一传统的致富方法被废弃了。 全国性的彩票 “谁想成为百万富翁”和其它类似的电视知识大奖赛节目是最新的利用美国梦的疯狂之举。更为人所共知的、常能使人获利更多的是全国性的彩票。纽约彩票中心吹嘘说,“人们只需‘一美元和一个梦想’就行。”正如电视知识大奖赛节目一样,彩票也是聚焦于人们用最少的努力而能轻松赚钱的希望上。选择一系列数字并不要求一个人勤劳工作。在博彩中,人们只有等到他们赌中了大“乐透(Lotto)”或“威力球(Powerball)”的分数才能发达。伊利诺斯州在芝加哥犹太人居住区的广告鼓励人们说,“彩票可能就是你离开犹太人居住区的入场券。” 不过,大赌注彩票的奖金(payoffs)比“百万富翁”的电视知识大奖赛节目高得多。2000年五月的一注威力球的奖金高达35亿美元。不过,获胜的几率没有电视知识大奖赛节目的大。平均而言,获奖的机会是一千二百万或一千四百万分之一,而获得大奖的机会是八千万分之一,其需要的运气可说是天文数字,无法估计。但是,美国人仍然对此趋之若骛,中大奖的机会很渺茫时也是如此。1998年,30亿美元的大奖使得纽约人蜂拥至康涅狄格州。康涅狄格州的格林威治的商店里有500人排对6个多小时来购买彩票。为了处理完全停滞的交通和混乱的秩序,该镇不得不花上八万美元来雇佣警察和其它的应急措施。在同一个威力球接近的过程中,新罕布什尔州的彩票中心主管只得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求人们投注不要超出其经济能力。尽管有这一警告,有人承认他花了三千美元购买彩票。 人们疯狂地博击威力球和乐透容易得到解释:很可能每个美国人都相信美国梦。虽然大部分人承认赢得彩票的机会很小(a long shot),但是他们幻想着成功的机会。拥有希望就是美国梦的一部分,国家彩票中心才能利用这种幻想,从而使得彩票事业能如此成功。在全国37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开展的彩票事业,1996卖出了总额为42.9亿美元的彩票,其中38%为纯利润,使得彩票成了迄今为止盈利最大的赌博。大部分赌博的利润要将他们收入的90%支付出去,而彩票只支付出去了约50%。 但是,确切地说,彩票只有几百年的历史。美国借助彩票才得以创立。1612年,英国王室授权伦敦弗吉尼亚公司举行彩票来帮助建立詹姆斯敦殖民地。在殖民期间及其后,美国人举行彩票来筹资用于国内的改善和国防。这样,今天的彩票与过去如何不同,它们又是如何影响美国梦的传统意义的呢? 简单的回答就是广告。全国性的彩票学会了有效而全面营销的重要性。直到1975年,联邦政府一直禁止各州打广告,但是禁令解除后,彩票事业得到了有目的的高度发展。1997年,花了四十亿美元投资于各种乐透和即开型(instant games)彩票,其金额是大部分大公司投于广告的两倍。但是,这不仅是广告的单纯范畴,更确切地说是其效率。许多评论者说彩票的目标是穷人,因为他们是在经济上最不可能应付其日常花销的。这样做,国家就能利用那些可能最需要实现美国梦的人。例如,俄亥俄州超级乐透(SuperLotto)彩票在其广告计划中建议,在该月尽早实现“促销(promotional pushes)”目的。政府津贴、工资总额和社会保险支出每月第一个星期二发放。实际上,这为当地经济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额外的非税收入,这种收入的大部分可以支配。 伊利诺斯州彩票中心参与了一种平等计算策略,诱使西芝加哥的临近地区的经济萧条。该州租用了40个户外广告牌向人承诺:“怎样从华盛顿大道到达舒适街②(Easy Street)。”该广告隐含的“从衣衫褴褛到百万富翁”信息就利用了美国梦最核心的方面。许多研究表明这样的促销活动起作用了。跟富人(the more affluent)比起来,穷人的收入花在彩票上的钱的比例多得多。 同样重要的是,彩票有意误导参与彩票的人通过博彩致富的机会。一个研究发现70%的电视广告描述的是人们赢得彩票的情形。而且,该研究注意到,各州有意假装先给彩民让步(the odds)③。事实上,这给人的印象就是获奖机会很大。甚至一些政府官员也非常关注这样的策略。1997年,纽约州州长乔治•帕塔基(George Pataki)要求彩票官员“低调处理(tone down)”他们的“嘿,你从不会知道”这个促销活动,并且他说彩票营销应该避免“提出不现实的企望。”有人可能会问,难道没有法律阻止这样的欺骗性商业广告(commercials)吗?当然,联邦贸易委员会颁布了“诚实广告(Truth In Advertising)”法(standards)。然而,因为彩票是国家实体,它们不会被私人企业该遵守的要求所限。 这样,彩票通常就能自由地将成百上千万的钱花在狡猾的广告上,而这些广告专门设计来利用人们对美国梦的追求上。正如一位作者注意到的,“据说彩票充分利用了人们对更好生活的向往,给他们提供一种裹在促销广告(hype)中的傻客赌注(a sucker bet)。”另一位作家批评说:“我们政府无耻地迎合人们的美国梦。他们向人们建议,其中许多是穷人,说彩票是赚钱的好办法……要是有种快速致富的诡计,那就是由政府操纵的彩票。” 与“百万富翁”的电视知识大奖赛节目类似,实现美国梦的关键要件之一是运气。美国人再次给出一种信息,那就是可以获得成功,不是通过勤劳,而是通过运气。没有评论者漏过这个现象。米歇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坚持认为彩票发送“一个与工作伦理、牺牲和道德责任……相悖的信息。”相反,人们被告知“只要有一点点儿运气,他们就能逃脱厄运(misfortune)委托(consign)给他们的工作世界(the world of work)。”另一位评论者对此表示同意,说“总而言之,彩票可能消弱(undercut)工作伦理和成就感,而代之以运气标准(ethic of luck)。” 但是,事实上,彩票的作用不仅于此。他们同时利用运气标准和试图欺骗人们相信世上存在某种超过运气的事物--那就是技能是赢得彩票的一个要件。美国国家赌博影响研究委员会(National Gambling Impact Study Commission) 注意到彩票的广告专门企图劝说彩民,说他们能“通过他们选择的数字影响他们的机会(odds)。” 而且,有许许多多的书承诺能够教会彩民,让他们成为将来的彩票大奖得主。这样的书有《创建金钱:怎样有意识地赢得彩票》(Found Money: How to Consciously Win the Lottery)、《赢得乐透彩票的基础》(The Basics of Winning Lotto-Lottery)和《怎样赢得彩票:更多用于增加赢得彩票的策略》等。这样做的含义是通过勤奋阅读彩票书籍,人们能提高他们赢得彩票的必需技能,就能增加实现美国梦的机会。 借助这种信息,人们可能认为美国梦是活生生的、健康的,其诚实得到了维持。本•富兰克林提倡的传统因素,勤劳,通过计算和高级(superior)规划得以实现。但是,这远不是诚实(truth)的本意。彩票无疑是随机的。因此,象“百万富翁”的电视知识大奖赛节目一样,全国性的彩票通过仔细规划的广告,利用了也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的美国梦概念。 赔偿诉讼 要是电视知识大奖赛和彩票似乎开启了实现美国梦的道路,那么“百万美元伤害(million dollar injury)”这一谚语同样如此。诉讼(litigation)就是美国特色④,尽管它留在美国人口中的口味不像苹果派那样甜。事实上,许多人轻视法律职业,尤其是人身伤害律师,他们无处不在的“你出车祸了吗?你有权获得赔偿”的广告鼓励大众相信,钱很容易挣。这种“专办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等的律师(ambulance chasers)”滋生(spawn)了成百上千的律师笑话。“一百万个律师在海底干嘛?问得好。”尽管我们对这种笑话一笑而过,但是这也说明了公众对法律职业的看法。 美国人每年仍然有成千上万的诉讼案,许多人希望通过人身伤害案或产品责任案得到现金赔偿。有学者将这种策略比作博彩(playing the lottery): 民事侵权行为的操作类似于彩票。大多数支付的关键标准大多由机会控制:(1)一个人是 否足够幸运被人伤害,而那人的产品或行为被证明为不完美;(2)一方的保险限额或财 产是否足够承诺一个与损失或花费相当的奖励或处理;(3)被人诬为次品,能证明自己 的产品是好的;(4)一个人是否幸运到能保留一个在易受影响的陪审团前会充分利用 (exploit)所有的证据变量,包括能图示一个人不管受过什么伤害。 将这种情形等同于美国梦最多可能会让人觉得特别奇怪。但是,与电视知识大奖赛、彩票和民事侵权行为的诉讼间的相似不是人们认为的那样牵强附会。在此三种状况中,合意的结果是拿着一张大额的支票去银行。最近几年里,许多庭审案件的结果就是如此。原告若赢得官司,他很可能不单会得到损害赔偿(偿还医药费、误工的工资等),而且也可能获得惩罚性赔偿(惩罚被告的过失或危险性行为)。而且,为了让犯罪的一方得到教训(message),惩罚性赔偿通常远远多于损害赔偿。 这样一来,象电视知识大奖赛和彩票一样,伤害诉讼和产品责任诉讼也特别赚钱。在此过程中,实现美国梦的传统方法再次得到了规避。本•富兰克林的勤劳和林肯的劳动伦理都不是原告致富的要件。美国人经典的成功要素,勤劳、节俭(frugality)、和自力更生不会出现在律师的信念中。美国新的穷理查颂歌(mantra)变成了“早睡早起,提起法律诉讼直到”他们哭。 但是,在通过法律实现美国梦的途径中有一个奇怪的因素。在电视知识大奖赛和博彩中,人们都不要通过伤害自己的身体而胜出。通过诉讼(litigation)来实现美国梦,伤害是唯一的因素。因此,一个问题就避开(beg)了:“头脑清醒的人,谁会拿健康来换取经济上的厚利(bonanza)呢?”当然,至少还有人假装自己受伤了。探索频道(the Discovery Channel)最近做了个专辑,研究赌场视频监控的有效性,他们通过录像对那些在赌场假装受伤的人提起诉讼,随后告他们欺诈。 然而,借助录像阻止此类诉讼几乎难说是正当之举。无疑,在成千上万的案子中,原告伪造受伤症候(injury and symptoms)以骗取经济赔偿。

4. 看了尼米兹航空母舰纪录片的观后感

尼米兹号是美国海军中最大的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是一座浮动的机场和海上城市。它的舰上的甲板面积相当于3个足球场,舰身高达30层楼。它携带的核燃料可用13年。舰上还有广播站、电影厅和邮电所、百货商店、服装店、理发店、冷饮店,仅照明灯就有29184盏。参观过这艘军舰的人,都用“海上巨兽”来形容它。

名称: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

尼米兹级是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载机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航空母舰,也是继“企业”号核动力航母之后,美国第二代核动力航母。
首舰“尼米兹”号于1975年服役。该级舰的舰体和甲板采用高强度钢,可抵御半穿甲弹的攻击,弹药库和机舱装有63.5毫米厚的“凯夫拉”装甲,舰内设有23道水密横舱壁和10道防火隔壁,消防、损管和抗冲击等防护措施完备。能够承受3倍于埃塞克斯级航母受到的打击。它能够进行远洋作战夺取制空和制海权,攻击敌海上或陆上目标,支援登陆作战及反潜等。
该级舰现有9艘在役,1艘在建,是美国海军现役航空母舰的中坚。
9艘舰分别是:“尼米兹”号(CVN68)、“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号(CVN69)、“卡尔•文森”号(CVN70 )、“西奥多•罗斯福”号(CVN71)、“亚伯拉罕•林肯”号(CVN72)、“乔治•华盛顿”号(CVN73)、“约翰•C•斯坦尼斯”号(CVN74)、“哈里斯•S•杜鲁门”号(CVN75)、“罗纳德•里根”号(CVN76)。
另外,第10艘舰“布什”号(CVN77)也早在2001年就开始建造,目前部分舰首已被拼装在一起,整体工程已完成约30%。它将是美国海军最后一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价值近40亿美元,预计于2006年完工,2008年加入美海服役。CVN77将是美国从尼米兹向CVX过渡的一艘航母。

5. 200字观后感

《爱丽丝梦游仙境》读后感200字
我在暑假期间读了一本叫《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书。
这本书主要讲了:爱丽丝追赶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白兔,掉进了一个兔子洞,由此坠入了神奇的地下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喝一口水就能缩成和老鼠一样的大小,吃一块蛋糕又会变成巨人,在这里,似乎所有的东西都很古怪。她还遇到了一大堆动物:老鼠、蜥蜴彼得、柴郡猫……兔子洞里还另有乾坤,她在一扇小门后的大花园里遇到了一整副扑克牌,牌里有粗暴的红心王后、老好人红心国王和神气活现的红心杰克等。在这个世界里,爱丽丝不断探险,同时又不断的追问:“我是谁?”爱丽丝不断成长,成为了一个“大”姑娘。
爱丽丝善良、勇敢、乐于助人、拥有良知和独立人格、自尊自爱,我要向她学习,在人生路途中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拥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为今后的人生道路树立起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红豺》读后感200字
在这个学期里,我读了一本让我很感动的书《红豺》。故事里说了一只母红豺“火烧云”带着两只出去打猎时,不慎被一只怀着宝宝的母狼杀死,“火烧云”怀恨在心。当他再次去打猎的时候发现那只母狼正把宝宝生出来,趁着母狼身体虚弱突击将其杀死,看到小狼是它的后代就先养着,留到饿的时候再把它吃掉,起名叫“小甜点”。由于一天天过去了,“小甜点”也越来越大。一豺一狼起生活,她它舍不得是自己的仇人的孩子,但又是自己养大的孩子亲手杀掉。
这本书不管是不是同类,是不是亲生只要有感情就可以战胜一切甚至是多年的仇恨。也就是心手相连地球也可以变温暖。

《雪豹悲歌》读后感200字
我读过很多沈石溪写的书,其中的《雪豹悲歌》这本书令我难忘。
这本书讲的是:雪豹和雪妖要回归大自然,但就在“我”发愁的时候,雪妖的母亲出现了,可雪妖想得到母亲全部的爱,于是杀死了弟弟妹妹们,北斗母豹知道后放弃了它,最后雪妖在和豺群抢食物的时候死去的故事。
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我想雪妖并不是被豺群害死的,而是被自己的自私害死的,如果当初它没把小豹子杀死的话,北斗母豹也不会弃它而去,这样它也不会再去为和豺抢吃的而死去。
有的时候我们人类也会自私,比如有人因为自私而失去了友谊,有人因为自私失去了亲情,有人因为自私失去了朋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宽容一些,就不会失去这么多,那样该多好啊!!!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200字
母爱,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母爱,当母亲为你洗衣做饭,为你嘘寒问暖,当母亲含辛茹苦,抚养你长大,你想过回报母亲吗?感动中国节目中的邵帅不仅想过,而且付诸于行动!
给妈妈做骨髓移植——这是一个仅仅十几岁的孩子做出的决定!邵帅有恐血症,他是这样说的:“当时没有想过未来会怎样,但是我有信心来面对未来”,这句话出自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口中,母亲给他了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让他去观察世界,母亲给了他双腿,让他去走遍世界,母亲给了他一双劳动的手,让他去摸索世界,然而最重要的是,母亲给了一颗充满热情和感恩的心!
我们大家都应该以邵帅为榜样,要懂得感恩母亲,同时,也奉献出我们的一份爱心!

《木偶奇遇记》读后感200字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非常好看的书叫《木偶奇遇记》,下面我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本好书吧。
故事讲的是一个木头雕刻出来的男孩子,叫匹诺曹,他能说能唱,能走能跳,但他有很多坏毛病:自私、懒惰、贪玩,不听话,有时还撒谎。不爱学习,世界上所有的行当他都不想学,只喜欢吃、喝、睡觉、玩,这让他的爸爸和小仙女伤透了心。最后,在他爸爸和小仙女的帮助下,匹诺曹迷途知返,改正了缺点,终于变成了一个勇敢、有责任心、爱读书的真正的男孩子。
我喜欢《木偶奇遇记》这本书,它让我度过了快乐的暑假,让我受益非浅。这本书还告诉我们要学会明辨是非,抵御不良诱惑,知错能改,做一个诚实有责任心的好孩子。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200字
我读了张天翼出版的《宝葫芦的秘密》1——5篇
故事讲了:王葆首先自我介绍。他小时候听过奶奶讲可是制造电磁起重机的时候就跟同学吵起架来,没完没了,最后干脆回家睡觉了。但是没过多久,就有一种灵感让自己去钓鱼,他发现自己的书桌上正好摆放着鱼竿鱼桶和鱼食,就出去钓鱼了。但是偶遇到了宝葫芦,他得到了幸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得到宝葫芦,就得保守秘密,他保守秘密,宝葫芦就成为他的了。
他能遇见神通广大的宝葫芦不容易,宝葫芦提出的要求他能做到,是一个守信用的孩子。我相信他有了宝葫芦,后面的故事会更精彩,我很期待。

《王妃黑叶猴》读后感200字
《王妃黑叶猴》写了布朗猴群王妃丹顶佛经历了金钱豹对布朗群的大屠杀,导致猴群灭亡。后来,她带着爱子血臀来到了云雾猴群,因为血臀是外族的小雄猴,前来投靠的都将被厮杀后分食,所以,丹顶佛找猴群的二把手,也就是副王,做靠山,可是虽然都是王,但差别很大,后来经丹顶佛的挑拨与鼓励,白胡子终于打起精神来,要与金腰带猴王争夺王位,他们俩便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最后,白胡子胜利,而血臀有死囚变成了王子,丹顶佛也成为了王菲。白胡子做了国王的还是闷闷不乐,因为他曾经被金腰带逼迫在大庭广众面前吃屎,为了洗去那段阴影,丹顶佛带领重猴一起吃屎,而第二个吃屎的猴连谁也猜不出,它就是原来金腰带猴王最喜爱的王妃——孔雀蓝王妃。这时,白胡子舒畅多了。
母爱多么伟大啊!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200字
最近几天,我读了《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
这本书的内容是:从前,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住着四个小家伙,为了填饱肚子,他们每天在不远处的一座奇妙的迷宫里跑来跑去,在那里寻找一种叫做“奶酪”的黄橙橙、香喷喷的食物。有两个小家伙是老鼠,一个叫“嗅嗅”,一个叫“匆匆”。另外两个家伙则是小矮人,一个叫“哼哼”,另一个叫“唧唧”。两个小老鼠和两个小矮人每天都在迷宫中度过,同时,这座迷宫还有一种神奇的能量。但不管怎样,这四个小家伙都以他们各自的方式不懈地追寻着他们要想得到的食物。最后,终于有一天,在某个走廊的尽头,在奶酪C站,他们都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奶酪。从那以后,这四个小家伙每天早上穿上他们的跑步装备后,便毫不犹豫地直奔奶酪C站。然而,不久以后,小矮人们改变了他们的常规,每天起得比老鼠们晚一些、懒懒地穿好运动服,然后信步走到奶酪C站。他们想不管怎样,反正已经找到了奶酪。终于有一天,奶酪C站的奶酪被他们吃完了。两个小老鼠又去别的地方找奶酪了,费了很大的力气找到了奶酪N站,尽情地享受着奶酪,而哼哼和唧唧却仍然呆在奶酪C站,等待奶酪的到来。在经过一段痛苦的思索以后,唧唧也离开奶酪C站去寻找新的奶酪。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200字
暑假里,我看了《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书中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故事——
庄园主谢尔比为了还债,决定把汤姆叔叔卖给黑奴商人黑利抵债,随后,汤姆叔叔辗转于两个性格各异的奴隶主的家中做工,一个是温柔善良的庄园主克里亚以及心狠凶残的奴隶主雷克,最后,汤姆叔叔被雷克折磨致死。由此真实地展现了美国黑奴在奴隶制下遭遇的种种苦难和不幸,寄托了作者盼望黑奴获得自由的美好愿望。
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因为他颁布了解放黑奴的法令,并发动南北战争来教训南方的奴隶主。他伟大的信条至今为人们所景仰:“每个人生下来就是平等的,不分种族和肤色。”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一个活泼,善良的小女孩,她叫吉琳,当她看到汤姆叔叔忧伤的样子时,十分同情他,并央求爸爸把他买下来,她说要让汤姆叔叔感觉到快乐和幸福。
她是个天使,虽然她死了,便我相信,天堂里一定因为有她而充满快乐。

一座城池读后感200字
有那么一个故事,说一个狼养大的孩子到城里来,可没几天,那个孩子竟连家门也不敢出,稍有些动静就会把他吓得躲到床下。众所周知,狼是凶残的动物,不过继承了它凶残的人却无法在人类社会中生存。因为狼的环境约束着它许多不为人知的道德,如不自相残杀。显然,在人类的城市中,这一切都被颠覆了,孩子的世界观被狠狠揍了一拳,他哪里还能不害怕呢?于是,这是一座城池,而不是一座城。
当然,如韩寒笔下最后一丝怜悯,在这个城池中所有人都疯狂与残忍了以后,世界的烛光依旧颤抖地亮着。或许是美好的期望,或许是真的还有希望。孤岛的生存法则是信任,希望,还有爱,我们城市里真比孤岛好不了多少。
当记忆中最美的烛火还亮着,我依旧记得世上的美好,我依旧会害怕,我依旧会逃跑,更重要的是,我依旧坚守着自己该坚守的东西,那么安宁终会降临在我身上。
拜金的开着车,包养的排着衣架上不同的服饰,我们并非只在独处时揭开人性的自己,当你把零落的纸张打开,那是另一只眼睛在注视你。
天真,最后一丝福音,我豁然开朗。
“你是害怕了吗,还是别的什么?”

6. 求视频:《沉默的羔羊》观后感

虽然是我复制过来的,但希望对你有帮助

刚刚受训结束被分配到联邦调查局工作的见习特工克拉丽斯接受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寻找并缉捕一名外号叫“野牛比尔”的变态杀人犯。已经有不少年轻女子死在了他手上,并被剥去了部分皮肤。为了了解凶犯的特殊心理,寻找出隐藏巧妙的凶手,克拉丽斯不得不去一所戒备森严的监狱访问一位曾经名噪一时的精神病专家汉尼巴尔博士。

汉尼巴尔是一位智商极高,思维敏捷并有些精神变态的中年男子。他有着食人肉的恐怖嗜好。他沉着、冷静、知识渊博而又足智多谋。克拉丽斯的思维能力完全不是博士的对手。汉尼巴克要求克拉丽斯说出个人经历以换取他的协助。克拉丽斯为博士的智慧所折服,不由得对他产生了一种即同情又憎恨的奇妙感情。她的真诚和纯真打动了博士。在多次接触中,他断断续续地给克拉丽斯提供了一些线索。在他的指点下,克拉丽斯开始有所收获。

又有一位女子被绑架,这一次的失踪者是参议员的女儿。汉尼巴尔以转移到看得见自然风景的监狱为条件向另一名调查局成员提供了线索,可是却受到了欺骗。

愤怒的汉尼巴尔设法获得了转移出监狱的机会,并逃出了看守极其森严的铁笼。而此时,受到汉尼巴尔指点的克拉丽斯也开始越来越接近凶手。在一段惊心动魄的接触后,克拉丽斯终于击毙了“野牛比尔”,救出了参议员的女儿。

“野牛比尔”被击毙了,然而更危险的人物却又出现了。在庆功会上,克拉丽斯接到了汉尼巴尔的电话。更危险的杀人魔自由了。这次又会有多少人遭到不幸呢?

象征——丛林现代建筑地下监狱

电影开始于一片丛林,见习特工克拉丽斯在其中训练奔跑。丛林在文化象征中是代表人性的潜意识,因为里面似乎隐蔽着许多未知,每年春天许多植物可以从其中产生,而在冬季你不知道他们在哪里?特别是那种带有黑色淤泥的丛林,更加象征潜意识的深处。

然后她通过跑步而走如一现代办公楼,这可以视作意识的层面,一些可以被控制的层面。问题总是在意识层面被交代,但它发生在潜在的层面。这是精神分析的根本观点。

而后,克拉丽斯被派去和一个以前杰出但后来变态的心理医生汉尼巴尔会谈。这场景来自地下监狱。按照荣格心理学的提示,这些地下的房间总是代表着许多集体无意识中的东西,我们在象征的层面可以将之视作我们每个人的阴影。

当我们夜晚去一个有恐怖气氛的地方,我们所感觉的恐怖其实不来自环境,而来自内心。这是内心无意识中的气味。

荣格曾经提出阴影并不总是坏的,它是我们的本能中的智慧的象征,你如果合适的和它交流,它是可能带有智慧老人的性质告诉你一些什么。我们在这里开始。

整个电影是很复杂的,这个电影的复杂远远比《心灵捕手》要复杂。因为它涉及三个角色的分析。因此我只能分别从三个人说,一是见习特工克拉丽斯;二是变态杀人犯“野牛比尔”;三是变态的精神病专家汉尼巴尔博士。

羊羔——见习特工克拉丽斯

见习女特工克拉丽斯和变态的精神病专家汉尼巴尔博士的交往,是克拉丽斯老师给的任务,而且之前获得小心的提示,因此她在交往中的预防之心是比较重的,预防的人不管如何假装,其实总是无法从实际上掩蔽其情绪的。

克拉丽斯在和汉尼巴尔交往之初,反击汉尼巴尔的一些刺激性的挑衅。暴露出其防御中的激烈的特性。她不想给人给予轻视。这当然和她童年经历相关。汉尼巴尔博士在交往之初给予克拉丽斯一些有益的指导。这里面存在一些交换条件。而这一交换条件是汉尼巴尔在治疗克拉丽斯。他们的这一互动是非正常的。因为在实际咨询中是遇不到这类情况的。这说明汉尼巴尔的内心可能存在某些没有释放的情结,当然电影没有给我们更多的线索。

至少是克拉丽斯的坦诚相待给了汉尼巴尔一些刺激。这当然也和一个精神病大夫在监狱里没有获得病人治疗可能有关。分析心理学指出,许多心理治疗者本身都有某些原型和情结。这代表他们的个性使他们接近他们的职业。不过这不是说他们都是病态的。但能理解他们喜欢这一职业本身是可以被分析的,因为这涉及一个心理治疗师的反移情的可能。

克拉丽斯在和汉尼巴尔交往后来产生了移情,缺陷的东西总需要被满足。不过这需要大家仔细在回味那电影才可能感受得到。在某种意义上,克拉丽斯在和汉尼巴尔之间出现了亲密的关系,这一潜在的亲密性被作为心理治疗专家的汉尼巴尔所感受到,这一女孩需要帮助的情感。于是,在这里,克拉丽斯这里的内心问题开始浮现了。那是和她童年作为警察的父亲被杀有关。当我们在童年丧失我们的亲密感时,我们和所亲密的客体的过早分离会产生力比多的未完全释放。不过似乎这里这力量被升华成另一种具有建设性的事情。这可能和克拉丽斯的心理和特工职业有关。一个人关心自己的内心有可能反映出她内心有问题需要被关注。

汉尼巴尔于是询问了第二个问题,就是克拉丽斯的父亲被枪杀后的经历,这一情况被作为精神分析家的汉尼巴尔所把握。然后他没有立即指出,而是给予克拉丽斯的潜意识浮出的机会。当然在最后几次交往中,问题被指出,回忆起了作用。就是在农场曾经想拯救的那只羔羊的失败。这直接构成了她没有完成的事件。所以有时候睡觉时候会有类似恶梦的情况。这一问题的被指出似乎克拉丽斯已经痊愈,因为她的意识接受了她本来所错误压抑的东西。这是一种来自潜意识的冲动。

但问题其实还远不是在这里,克拉丽斯对于那件变态杀人犯“野牛比尔”案件的执着其实投射了她内心那没有完成的情结。那只羔羊其实象征那些被“野牛比尔”所威胁生命的女孩子。因为这正是沉默的羔羊的象征。许多年前,克拉丽斯在农场曾经想拯救的那只羔羊的失败直接导致她现在要解救现在的羔羊——那一个可能被害的女孩。这一冲动直接出现在她的行动中,这完全是无意识的冲动。当然她最后完成了这一事件,而从心理和感受两方面成功地释放了自己力比多的固着。从而使被害人获救以及自己获得痊愈。

不过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我们可以看见另一种象征意义,她可能和《圣经》亚伯拉罕为了感谢上帝而试图将自己的儿子杀死以供献给上帝有关。那个孩子据说最后由于上帝的慈爱而获得没有被杀死的幸运结果。

变态杀人犯“野牛比尔”

从精神分析的客体心理学分析,变态杀人犯“野牛比尔”的杀人和剥取女性人皮以完成女性服装的事件最大的可能来自其幼年时的冲动,就是“野牛比尔”的母亲多数在养育上存在很大问题,甚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野牛比尔”在被关怀和性别分化上存在严重的问题,这导致他的心理发育根本还是存在在幼稚期,而试图通过一种幼稚的行为来导致其内心的冲动的满足。

他在被害者嘴里所放的蛹充分说明说明了他希望自己变成女性的一种希望。其实变成女性是他自己希望获得母亲之爱的象征,他通过自己变成女性来满足其自体意象的需要。这假设自己是女性的自体意象则来自更早期的心理发育为成熟。

他的冲动以一种非正常方式出现。如果童年能给予一种罗杰斯式的非条件关怀,他就不可能出现那种病态后果。在他的意象中,他和被害人是一体的或者至少是无法清楚区分的。所以当他杀害那些被害人时他的主观中可能是觉得在处理他自己的问题。他的反社会的出现一定导致他的变形只是死亡,而不是死后的复生。

变态的精神病专家汉尼巴尔博士

这是个象征阴影的角色,他具有救世的情结。至少在最后他逃离时将一个警察象耶酥一样扎在那里可以反映出某些。
所说他的吃人可能和一种原始的力量感有关,在南太平洋上以前所流传的曼纳信仰象征一类意思。当一个人试图去获得力量时,那些原始人就去杀另一个强壮的人。这样他可以获得那个强壮的人身上的力量和智慧,这种力量在宗教学上就称为曼纳。
在此我想起李连杰的电影《救世主》,这一电影其实就反映了这一原始主题。这力量的获得电影没有给出更多供我分析的内容。但我从电影的情况来看,这位精神病专家汉尼巴尔以前或许是有很强烈治疗病人冲动的人。作为一个太有愿望希望治疗别人的心理医生,可能是需要反省的。因为这是具有两面性的。治疗者的背面可能正站着一个魔鬼。

怎么理解呢?一个太有心去帮助另一个的人,如果他的助人行为没有被实现,那他负性的情绪也是巨大的,有时候会是可怕的。

7. 海底两万里第三章读后感150字数

3位粉丝
阿洛纳克斯收到亚伯拉罕林肯号的邀请,与仆人康赛尔一起登上驱逐舰,驶入太平洋。阿洛纳克斯以一个博物学专家的身份应邀前来帮助驱逐舰捕捉或者是击杀海洋怪兽,同时受到邀请的还有著名的“捕鲸大王”尼德·兰。尼德兰的脾气火爆,行事鲁莽,但是他有一双锐眼,似乎像鹰一样可以望到几千米以外。作者对尼德兰的捕鲸技术进行了一些描写,显示出他的本领,在我脑海里不知不觉生成了一个身材魁梧,双目炯炯有神,手握巨大的捕鲸叉,准备一叉刺中海洋怪兽心脏的英雄一般的形象。
亚伯拉罕林肯号在黑夜中遇到了传闻中的那只怪兽,它拥有每小时35海里的巨大推进力,轻易就能冲破驱逐舰几厘米厚的钢板。整个亚伯拉罕林肯号上人员的生命受到巨大的威胁,因为他们丝毫不能伤到巨兽,尼德兰的钢叉戳到它的身上只发出金属一般的脆响并被弹开,阿洛纳克斯对巨兽是一只生物的猜测产生了怀疑。主人公的生命岌岌可危,我的心情也随着事态的发展变得焦急起来,怪物到底会怎么“处置”亚伯拉罕林肯号,船员们是否能逃脱,那个巨兽究竟是自然的产物还是人类的最高科学。种种疑惑促使我迫不及待的往下阅读

8. 求。。约翰·亚伯拉罕的电影。谢谢

Aashayein (2008)
移民血泪 (2008)
Dostana (2008)
Hattrick (2007)
爱的奉献 (2007)
进球才是硬道理 (2007)
No Smoking (2007)
Zinda (2006)
Taxi No. 9211 (2006)
巴布尔 (2006)
喀布尔快递 (2006)
宣言 (2005)
Karam (2005)
Garam Masala (2005)
水 (2005)
Shikhar (2005)
丛林怪物 (2005)
Madhoshi (2004)
幻影车神 (2004)
他的电影都列出来了,有要的花可以从迅雷或BT上搜索下,大众的电影都能找到
不知道的HI我

9. 亚伯拉罕·林肯电影

亚伯拉罕·林肯:吸血鬼猎人dianwanren.mp4

阅读全文

与亚伯拉罕电影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九连真人电影名字 浏览:340
林正英带俩徒弟吃饭的电影叫什么 浏览:449
极速营救电影完整版在线观 浏览:872
韩国女演员裸露电影 浏览:393
大鹏吴君如什么电影 浏览:600
主题电影院济南 浏览:913
迁安市天洋城电影院 浏览:869
去电影院看鬼片能让男女 浏览:901
电影院中国全景声 浏览:679
电影解说无版权背景音乐 浏览:143
有没有软件看图片就知道什么电影 浏览:188
韩国时间静止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451
波兰逃犯被苏军德军追杀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225
两个女超人打斗的电影名字 浏览:234
有大陆公安香港的电影大全 浏览:769
爱情新日本电影 浏览:829
大哥大电影粤语版 浏览:795
国产老电影大全喜剧电影 浏览:815
邓超喜羊羊纹身电影名字 浏览:592
幻影车神女主角电影 浏览: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