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各位高手详细介绍下电影《风暴之门》中的情节和人物,以及全部的电影内容,谢谢了!
转帖,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影片简介】故事发生在切克尼亚(Chechnya)叛乱时期,由陆军上尉多洛宁(Doronin)带领的战斗连,被派到一个四面环绕巨岩的狭窄山区,他们的首要任务看似很简单,即阻止一伙叛军匪徒通过这个峡谷。士兵们希望这次任务一切都能顺利,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被解除职务,一些作着随时离开的打算,另一些人则期盼着爱人的来信……没料到由泰姆拉兹率领的叛军达到1000人,并很快地进入了他们所在的阵地,冲突迅速变成了一场血腥的肉搏战。这些俄罗斯战士们能否坚持信念,与十倍数量的叛军战斗到最后一口气吗?
【影片评论】《风暴之门》的故事背景取材于车臣战争中的真实战役。车臣叛军与俄罗斯政府军的常年战争一直是神秘和遥远的,而这部电影就将这个局部战争的细节平铺直述的摆在了观众眼前,即使是用于历史参考都有眉有眼。片中车臣叛军的组织性、对战争的专业性和哈萨克军人的凶残本性确实让人佩服当时普京总统对待车臣叛军绝决的魄力。更令人兴奋的是,片中前苏联常规军备的集体亮相是军事爱好者难得一见的诱人场面。以前从美片中看到了苏联制式武器不仅单一而且缺乏认真的描写,这对军事迷来说是一种遗憾。但本片可谓是苏式常规武器的集体检阅,从制式步枪AK74到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这些闻名世界的经典武器被无限度全方位的予以展现。片中“米 24”强大的攻击力第一次作为电影镜头有着强大的视觉震撼,了却我一桩曾经的心愿——“这个和阿帕奇直接对抗的家伙到底威力如何?”影片的战争场面相当真实客观,并且具备很强的可看性。片中寻找狙击手的一幕战争戏扣人心弦又惊险刺激,而森林中的侦察分队的遭遇战短兵相接之处惊心动魄,凶险之极。而最终的大决战宏观壮伟且触目惊心。由这些场面构成的《风暴之门》对于军事题材的爱好者来说完全是当下少有的选择。个人认为,这部影片是前苏联常规武器和作战模式最全面系统化演练的一部战争电影,尤其对于军事迷来说。
电影实战背景: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的2000年2月28日至3月1日,发生过一个著名“766高地防御战”。其战斗之惨烈,双方伤亡之巨大,为近年来公开资料中所少见。
直接对阵的双方为俄空降兵第76师第104团第2营第6连90人和由巴萨耶夫、阿尔萨诺夫、巴库耶夫等一批战地指挥官的匪帮和达吉斯坦伊斯兰共同体的一支1500人训练有素的匪军。
背景:2000年2月28日,根据俄军东线集团军的命令,第104近卫空降兵团的团属战斗队接到一个任务:次日14:00前赶赴乌鲁斯克尔特东南四公里处的阵地。该团的一部分兵力则封锁谢利缅陶津居民点地区,阻止敌军从马赫克特、基洛夫—尤尔特、埃利斯坦日、韦杰诺等方向突围。
由此在766高地发生了一场长达1天多的极其激烈的阻击战斗。
关于766高地防御战斗的官方资料和当事人的回忆文章已经有不少了。因此本文重点评价根据这一战例拍摄的电影《风暴之门》。评论的内容则尽量来自于电影本身。
空降兵部队经过列车长途开进,到达战区,在前进指挥所受领任务后,俄军空降兵第6连,乘坐伞兵战车和卡车,到达766高地,进行卡谷锁口作战,坚决阻止叛军突围,不许放过一个敌人。
在山顶,有一废弃砖石古堡,6连以此为依托,构筑野战防御工事。山下前沿为山毛榉树林,为山谷地形,有一居民点,当地民情倾向于车匪。[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但是东线前指以及6连指挥员对敌情预测不足,未能估计到车匪在此突围的庞大兵力和凶悍战斗力。而仅仅挖掘了单兵掩体,从而为以后的过大伤亡埋下了祸根。
战斗经过:
“2月29日中午,当第6连的主力还在766高地上时,沃罗比约夫上尉指挥的轻装前进的5人侦察组已经眼看就要抵达伊斯特科尔德高地了。可是他们在山麓发现了敌人的一支先遣部队,据事后查明共有20名雇佣兵。
俄军侦察员利用起伏的地形隐蔽地接近敌人,向他们投掷手榴弹,但侦察组因此而暴露了自己,只好朝连队主力急速后撤。好几支敌军队伍尾随他们接踵而来,企图从西侧包抄侦察员们。连长莫洛多夫少校率领部分空降兵前来援救自己人。
然而这场遭遇战的实力太过悬殊,因而空降兵们不得不背着伤员返回766高地。
正在这个时候,俄军成功截获了哈塔布与巴萨耶夫的无线电通话。[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这时候匪徒们分成数量大致相当的两路人马,分别沿着沙罗阿尔贡河和阿巴祖尔戈尔河前进,从叶夫秋欣所部驻守的766高地的两侧迂回。他们隐蔽行进,没有命令绝对禁止开枪。但空降兵发现了他们。这160名匪徒一直在追赶后撤的沃罗比约夫和莫洛多夫小分队。
正在这个时候,哈塔布下达命令,要求以各种火力杀伤尚未来得及掘好掩体的空降兵。一场极其猛烈的火箭炮射击开始了。火力袭击之后,敌人第一次向近卫军战士们提出缴械投降以换取保全性命。然后此时此刻空降兵们没有一个人胆怯,没有畏惧不前,绝不屈服于敌人的挑衅。尽管在类似的情况下,严格说来,每个人都可以自己为自己拿主意。在空降兵拒绝投降之后,战斗以更大的力度重新爆发。
从2月29日中午到3月1日凌晨,第104团的炮兵们曾将1200发炮弹“倾泻”到766高地所在的区域。一夜之间就发射出900发之多!炮筒上的油漆都烧焦了,后坐力垫破裂并开始流油。形象地说,大炮已经挺不住了,而被团团围困的空降兵们却没有屈服。
炮兵校正手组长、自行火炮营长维克多•罗曼诺夫大尉当时就在高地上,与叶夫秋欣营长共同校正炮兵团炮手们的火力。炮兵团长亚历山大•托勒斯特克整整一昼夜都和他们保持着通讯,将一发发炮弹打到被围困的空降兵指定的地点。罗曼诺夫甚至双腿被迫击炮弹炸断之后,仍然在不停地召唤炮兵火力。
列兵符拉德金眼看着伤员被严寒冻得痛苦不堪,便决定从废置在高地斜坡的睡袋后面出击。他的这次尝试使他遭到了厄运。步步紧逼的匪徒们发现了这位近卫军战士,残酷的拷问他,用冲锋枪托打他,打得他周身血肉模糊,失去了知觉。敌人以为他已经死了,便将他扔在雪地里。然而这位备受折磨却英勇不屈的俄罗斯士兵被夜间的严寒冻得清醒过来之后,竟然设法找到自己的机枪,带着它突破重围返回了自己的驻地。
空降兵部队司令员眼见得伤亡惨重,完全明白整个局势的悲剧性质,为了援救自己被围困的战士,他命令一个空降兵连(据查为104团4连)连夜赶赴战区。空降兵经过山地行军,试图渡过山间的阿巴祖尔戈尔河,却遭遇了伏击,只好在岸边设防固守。在炮兵团的火力掩护下,他们曾数次试图渡河,但全部都归于徒劳,每次都被敌军猛烈的火力所阻。全连拼命厮杀,但冲到766高地时已是3月2日早晨了。”[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结果:俄军空降兵第76师第104团2营第6连,以及加强的侦察分队共90人,84人阵亡,仅6人生还;车匪在高地前被击毙400人以上,其余大部被俄军主力围歼,仅少量漏网突围。
评论:这是一场典型的山地防御战斗,双方都可称装备精良,作风硬朗。
俄军的优点:枪械精良,火力配置基本得当,6连装备有小口径双管高射炮,伞兵战车,30毫米榴弹发射器等支援武器;上级提供有Mi-24武装直升机以及纵深炮群进行火力支援。
官兵训练有素,基本战术素质高,作风顽强,敢打敢拼。
俄军的缺点:
1、6连缺乏战斗经验,且麻痹轻敌,仅仅挖掘了单兵掩体,没有在战前或者战斗间隙抓紧时间挖掩体战壕等工事,修筑工事水平也不高。说明俄军步兵基本技能较差,可能是习惯于打机械化战争的缘故,忽视了传统技能训练。6连也没有利用机械化,摩托化的优势,战前运输充足弹药和构工器材。
2、2门双管23毫米高炮没有部署在旧城堡的围墙后面,而是暴露于开阔处,固然便于射击,却也导致被车匪火箭筒轻易摧毁。
3、单纯依托城堡防御,没有布设假阵地,预备阵地,机动阵地,士兵也没有挖掘防炮掩体,而车匪在第一次冲击失败后,马上调集2门迫击炮,重点轰击旧城堡,大量杀伤俄军。
4、6连在防御上缺乏弹性,阵地面积过小,这可能与其布防仓卒有关,但我看主要还是轻敌所致。
5、6连没有利用车匪冲击受挫,队形混乱之际,组织火力和兵力对车匪进行短距离阵前出击。6连完全可以利用暗夜,或者地形优势,组织好火力、烟幕掩护,迅速出击,猛打快撤,并利用缴获补充弹药,电影中看出,双方轻武器基本相同。
6、6连战场管理差,战斗尚未开始,2个士兵摆姿势站立照相,当即就被车匪隐蔽狙击手打死,影响士气和战斗力。
7、俄军许多士兵没有在石头或者掩体右侧射击,导致身体暴露较多,遭致杀伤。
8、战前,6连有8名侦察兵前出至阵地前的树林,企图布设定向雷,却因为战斗队形不好,八人拥挤在半径约五米的范围内,被车匪全歼。如果这八人派出二名尖兵,八人分成两个三人小组,一个尖兵小组,其中尖兵小组在前方约二十米处,两个三人小组在尖兵小组后方二十到三十米后方跟进,形成前三角队形,就不至于被车匪全歼。
9、未重视及时歼灭车匪的火箭筒手,遭致阵地围墙、高炮等被摧毁。
10、6连长在已查明车匪进攻出发地为阵前树林时,未及时呼叫上级提供炮火支援,如果此时由纵深炮群火力覆盖射击车匪,则将大大减轻766高地主阵地压力。
11、6连如果携带几门迫击炮以及多配备几名狙击手,就可更有效压制车匪。
12、6连还应该尽可能抓紧战斗间隙在阵前补充布雷。
以上为电影中第6连本身的缺陷。
下面谈谈俄军上级指挥机关的问题。
1、俄军围歼车匪,上级指挥所对敌情不明,动用的兵力不足,且对车匪的凶狠以及战斗的残酷性认识不够,是6连遭受重大伤亡的根本原因。
2、在车臣人内线-“刀疤脸”已经通风报信的情况下,前指依然对突围的车匪兵力估计过低,未曾想到是敌人是多股汇集的1500名悍匪,从而让6连单独坚守766高地。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至少派1个营兵力坚守比较合适。
3、在车匪进攻766高地6连时,增援力量过于单薄,仅出动一个机步连(104团4连搭乘伞兵战车),2架Mi-24武装直升机。而机步连受到车匪伏击,本身遭受不小伤亡;Mi-24直升机也被车匪击落一架。
4、增援的俄军机步连战术有误,遭受伏击后的反应比较混乱,没有发扬步战车机动和火力优势,拉开距离脱离火箭筒射程,或者快速机动规避;搭载的步兵也未按照复杂地形步兵引导步战车冲锋的原则进行战斗,导致增援机步连伤亡大,未能及时冲破车匪阻援。看得出这个连步装协同战术不佳。
5、空中支援和纵深炮火薄弱,仅有Mi-24武装直升机4个架次和1个团属122榴炮营提供火力支援。“从2月29日中午到3月1日凌晨,第104团的炮兵们曾将1200发炮弹“倾泻”到766高地所在的区域。一夜之间就发射出900发之多!”这个数量我认为对于主要防御方向,是不够的。美军对于主要防御支撑点的坚守连,可以提供3个155毫米榴弹炮营(54门)和1个武装直升机营的火力支援。
6、既然是山地围歼作战,前指没有及时判断出车匪主攻方向,也没有果断调动其他方向俄军向突围车匪主力进行合围,减轻6连压力,反倒是让车匪得以从容组织向6连发动一次又一次的大规模进攻。
7、俄军装备有些欠缺,没有给6连配发夜视仪,战场雷达,红外线传感器等高科技装备,连必备的迫击炮。
② 这才是火力覆盖,万炮齐发弹如雨下是什么电影
潘菲洛夫28勇士 28 панфиловцев (2016)
导演:安德烈·谢罗帕
编剧: 安德烈·谢罗帕
主演: Maksim Abrosimov
类型: 剧情
地区: 俄罗斯
语言: 俄语
上映: 2016-11-24
片长: 120分钟
又名: Двадцать восемь панфиловцев / Panfilov's 28 / Panfilov's 28 Men / Panfilov's Twenty Eight
潘菲洛夫28勇士 28 панфиловцев (2016)
导演:安德烈·谢罗帕
编剧: 安德烈·谢罗帕
主演: Maksim Abrosimov
类型: 剧情
地区: 俄罗斯
语言: 俄语
上映: 2016-11-24
片长: 120分钟
又名: Двадцать восемь панфиловцев / Panfilov's 28 / Panfilov's 28 Men / Panfilov's Twenty Eight
③ 我现在才知道战争时狙击手伤亡也挺大的,因为他们只要暴露,马上就会对他进行火力覆盖
现实中的狙击手和游戏中的完全不一样 首先狙击步枪是由步枪改造的 所以威力不可能不步枪更大 而且用非友军通用枪支更容易被敌人发现 唯一的优点就是能在远距离瞄准 狙击枪瞄准需要根据距离调整焦距 所以需要花费一定时间 绝对不是现瞄现射的 所以一定要离敌人很远 并且很隐蔽 最重要的是不要让人知道狙击手存在 不仅隐蔽自己身体 也要隐蔽枪声 在战场上 用炮声机枪声雷声等一切可利用的噪音做掩护 瞄准的敌人也很关键 不要让敌人知道狙击手存在 、在敌人冲锋并暴漏在己方火力时可以随便射击 或者射击落单的士兵 或者射击已经探出头观察的士兵 但是如果大量敌人已经藏在掩体里就不要轻易射击了 这时候有敌人中人倒下 敌人就知道有狙击手了 知道有狙击手存在会严重影响己方气势 所以会不惜一切代价优先对付狙击手 如果被发现 就算已经藏起来了 你就等着炮弹吧 总结一下 狙击手三个大字大名鼎鼎 但在现实战场上就如同忍者一样 不能让敌人发现自己的存在才是关键 这点和游戏还有电影里的完全不一样
④ 英雄儿女是真的吗
你的提问,说明你看这部电影很专心
也说明你非常的细心!
以后电影在审核的时候,请你先看看,提提建议是很好的!
首先这部电影的剧本,是来自对小说的改编,小说是作者把很多的真实的故事进行艺术加工,然后糅合在一起,有的人物可能是由真实的几个人的故事集中到一个人物身上,而有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则是作者为了更好的表达整篇小说的主题而虚构的。
其次,你对影片所表现的军事战术方面的分析和质疑,对将来文艺工作者写小说、剧本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作者和编剧对军事战术一般来说是不太了解的,所以在故事情节的军事战术的表达上这一方面会有很多的缺憾!
还有就是有很多的东西,我们现在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在当时却是极其艰难的,是我们这一代人所无法想象的
电影《英雄儿女》对人物的塑造是非常成功的!
电影中的王成、王芳
王芳的两位父亲,一位是军人、一位是普通工人
还有那位朝鲜老大爷
都塑造得非常好
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荡气回肠的英雄主义
那阶级弟兄的博大情怀!
那国际主义兄弟般的情谊……
影响了着我们!
⑤ 实兵对抗演习中,火力覆盖怎么保证不伤人中央7里演的坦克只能打靶,不能打步兵!
火力覆盖是指用密集的火力对指定区域进行大规模的密集打击,指定区域内的人员,装备,建筑等不分军民,不分敌我,一概给予杀伤,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有两种,一,对敌方进行彻底的毁灭,二,已方阵地失守,又不使敌人对其占领。前一段时间俄罗斯电影《风暴之门》最后时刻,俄空降兵营长不就是呼叫的炮火覆盖吗,因为他们知道已经不能活着离开了,所以这也是最唯一有效的办法了。火力覆盖下可以说几乎没有活人,除非人员事先的到消息,撤出覆盖地域,在已方的火力覆盖时,一般会通知自已人迅速转移。
中央7的军事节目里拍的很不现实,作秀成份很大,因为我当兵的时候还上过中央7的节目呢,都被艺术化了,这是中国对事影片的一大悲哀,坦克上的十二点七高射机枪和七点六二并列机枪能把步兵打成马蜂窝的,坦克具备很强的自卫能力。如果你参加过实兵演习你就知道了,一个坦克喷着火向你冲过来,一般人早就吓傻了。
⑥ 近期有哪些好看的战争片,动作片
反恐特警组 黑鹰降落 落入敌后3之哥伦比亚 生死狙击 前进巴格达 兵临城下
刚铁侠 叶问 太阳之泪
⑦ 哪些电影中有哪些宏伟震撼的大战场面
电影红海行动中有佟莉轰飞机,还有炸大巴车,狙击手对决,坦克大战,夏楠拿枪突突敌人等等宏伟震撼的大战场面。
⑧ 碧蓝航线火力覆盖与队伍配置解析
碧蓝航线火力覆盖这个名词很多玩家还并不了解,但起码知道火力是什么意思,一个阵容要想把火力提高到极致,阵容搭配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碧蓝航线里火力覆盖是什么意思?什么队伍能打出高火力?下面就由铁骨网为大家带来碧蓝航线火力覆盖与队伍配置解析,要想玩得好就得要知道。
主炮配置:
重巡两门主炮在射速上至少需要1s的时间差,以防火力溢出。不过现阶段重巡主炮的选择面也比较窄,常用的有‘三联装203mm主炮改进型(紫)’和‘双连装203mmSKC主炮(金)’
轻巡主炮的选择取决于轻巡的职能。一般而言‘单装SKC28式150mm主炮(紫)’是个万用选择。
设备选择:
重巡两个设备槽均上锅炉和陀螺仪,轻巡则选择机动或者辅助性质的设备,雷达,海狸小队队旗之类的。
2,先锋舰队:一号位重巡-二号位轻巡-三号位轻巡
和双重巡单轻巡的组合总体来说差不太多,双轻巡一般而言选择一个输出轻巡和一个辅助性质的轻巡。值得注意的是三号位轻巡尽量补足机动和耐久,防止过早扑街。
3,一号位驱逐-二号位轻巡-三号位驱逐
主炮配置:
驱逐主炮一般选择‘127mm单装炮(紫)’,这也是个偏向万用的选择。
在这个队伍中轻巡承担了原本属于重巡的清理战列/重巡杂兵的职能,因此基本上会选择打穿甲弹的‘单装SKC28式150mm主炮(紫)’,不过这本身就是轻巡的万用主炮,所以影响不大。
设备选择:
轻巡需要上锅炉/陀螺仪补足航速,驱逐上机动设备或者磁性鱼雷补足伤害均可。
4,一号位驱逐-二号位轻巡-三号位轻巡
基本同2和3。
5,三驱逐
主炮配置:三驱逐本身在6图之后清理杂兵效率上有所欠缺,因为驱逐缺少能打穿甲弹的优秀主炮。但偏偏其中出现了几个小学生叛徒:德驱。德驱可以携带轻巡主炮。因此会选择Z1+Z23的组合强化对战列作战。实际上就等于驱逐+双轻巡的组合了。
最后
(最后强调一点,以上均基于等级相差不大的pve情况下,高等级双舰打捞和pvp将分别在第三章和本章末尾具体介绍。所以请不要拿双船刷6-4这种情况来打我脸了。各位大佬饶命)。
⑨ 从林枪战猛片,呼叫战机全火力覆盖支援是什么电影
从林中呼叫战机火力支援一般是越战影片的桥段,很多越战片都有出现,现代启示录,野战排,阿甘正传等,都是描写关于越南战争的优秀作品,值得推荐。
⑩ 电影《血战钢锯岭》中,日军没有不割断悬崖上的攀爬网,这是为什么呢
《血战钢锯岭》主要讲的是二战时期美、日双方在冲绳岛战役时期,最为惨烈的钢锯岭大战期间发生的事情,影片讲述的是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在战争中英勇抢救队友,不顾自身安危,硬是在日本人眼皮子底下救出了一个连队的故事。
电影对战场描述的非常真实以上情况也就能够解释日本人为什么不砍断绳索的——其实坡面落差并不大,没有电影描述的那么高,如果有那么高,那么完全可以居高临下狙击美军。或者放美军进来以后破坏这个网,至少也能迟滞美军的进攻。实际情况是日军颇不破坏都没什么意义,还不如留着放更多的美军进来,打近身战。
冲绳岛战役的惨烈是空前的,日本方面共有超过10万名士兵战死或被俘虏,美军遭受的人员伤亡亦超过8万人。同时,数万名当地平民丧生、受伤或被迫自杀,也是二战时期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