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隋朝到清朝电影或书籍的读后感观后感,急!!!!!!!!
在短短三十几年中,隋王朝恢复了几个世纪以来因割据纷乱几乎中断的对外关系。通过“丝绸之路”的商业往来,促进了中国与西亚的相互交流。在东亚,隋与新罗、百济、日本的使者来往频繁,特别是日本有不少的僧人、学生到中国来学习;隋炀帝派裴矩到西域,招引各地商人来参观贸易,还派使者远至东南亚真腊、赤土等国,使隋代中国在亚洲的地位和影响力都得到增强。为后世盛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随着对外关系的改善和交流的发展,当时的地理学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炀帝下令撰写的《区宇图志》共1200卷,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全国地理专著,在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
在中国历史上,隋朝与秦朝相比,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隋与秦都是凭借强大的武力统一分裂多年的中国,而紧接着完成一系列改革,使经济得以发展。与此同时,又对人民大施徭役,致使民不聊生,终于使政权毁于一旦,短命而亡。然而,也正是凭借此时国家对物资财富丰盈的积累,为后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从而,带来了隋之后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盛唐文化。
❷ 关于隋朝的历史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 。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改革律令;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另一方面则采取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措施,以增加政府收入。隋朝还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巩固了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
这是一个苦难而又辉煌,伟大与罪恶并存的皇朝。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4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杨坚,推行汉化,为后来唐宋汉文化大发展奠定基础。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 。隋文帝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即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隋”。
大隋之盛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空前,当时社会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此时的中华帝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甲兵强锐,威动殊俗,幅员万里。有隋文帝开创的“开皇之治”。
这个时期是中华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全盛黄金期,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日本等国家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这个朝代是唯一让日本对中国称臣朝贡的朝代,大隋帝国与倭国(即是日本)是宗主与藩属的关系。唐王朝与日本则是国与国的关系。隋洛阳城
大隋天子于西元581年二月甲子日接受北周皇帝禅让,建立了大隋皇朝,隋文帝以大兴城为京师、隋炀帝以洛阳为京师,实行东西两京制:西京长安、东京洛阳。589年,挥师南下,灭了长期割据南方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中国。
隋天子世袭表
大隋太祖武元皇帝 隋太祖 杨忠 【隋高祖追崇】
大隋高祖文皇帝 隋文帝 杨坚 年号:开皇、仁寿(581-605)
大隋世祖明皇帝 隋炀帝 杨广 年号:大业(604-617)
大隋世宗成皇帝 隋成帝 杨昭 【隋恭帝追崇】
大隋世宗恭皇帝 隋恭帝 杨侑 年号:义宁(617-618)
隋隆帝 杨浩 年号:天寿(617)
皇泰帝 杨侗 年号:皇泰(618)
行政区划
简介
隋朝行政区划,发生两次重大变化。隋文帝基本统一天下后,鉴于从东汉末年开始的州郡县三级隋朝行政区划图制已经混乱不堪,废除天下郡置,改为州县二级制。隋炀帝继位后,不久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全国190个郡,1255个县。隋朝时把洛阳为东都。
古今地名参照
江都(扬州)、余杭(杭州)、巴陵(岳阳)、新安(歙县)、彭城(徐州)、梁郡(商丘) 大致位置,并不完全重合,仅作参考。
郡名
古雍州地:京兆、冯翊、扶风、安定、北地、上郡、雕阴、延安、弘化、平凉、朔方 盐川、灵武、榆林、五原、天水、陇西、金城、抱罕、浇河、西平、武威 张掖、敦煌、鄯善、且未、西海、河源
古梁州地:汉川、西城、房陵、清化、通川、宕渠、汉阳、临洮、宕昌、武都、同昌 河池、顺政、义城、平武、汶山、普安、金山、新城、巴西、遂宁、涪陵 巴郡、巴东、蜀郡、临邛、眉山、降山、资阳、泸川、犍为、越巂、牂牁 黔安
古豫州地:河南、荥阳、梁郡、谯郡、济阴、襄城、颍川、汝南、淮阳、汝阴、上洛 弘农、浙阳、南阳、清阳、淮安
古兖州地:东郡、东平、济北、武阳、渤海
古冀州地:信都、清河、魏郡、汲郡、河内、长平、上党、河东、绛郡、文城、临汾 龙泉、西河、离石、雁门、马邑、定襄、楼烦、太原、襄国、武安、赵郡 恒山、博陵、河间、涿郡、上谷、渔阳、北平、安乐、辽西
古徐州地:彭城、鲁郡、琅邪、东海、下邳
古荆州地:南郡、夷陵、竟陵、沔阳、沅陵、武陵、清江、襄阳、春陵、汉东、安陆 永安、义阳、九江、江夏、澧阳、巴陵、长沙、衡山、桂阳、零陵、熙平
古扬州地:江都、钟离、淮南、弋阳、蕲春、庐江、同安、历阳、丹阳、宣城、毗陵 吴郡,会稽、余杭、新安、东阳,永嘉、建安、遂安、鄱阳、临川、庐陵 南康、宜春、豫章、南海、龙川、义安、高凉、信安、永熙、苍梧、始安 永平、郁林、合浦、珠崖、宁越、交趾、九真、日南、比景、海阴、林邑
政治制度
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隋文帝杨坚即位后首先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废除北周附会《周礼》六官所建立的官制,代之以新的职官制度:“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监,左右卫、左右武卫等府。”以强化中央集权和恢复汉族王朝官制的传统。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制是隋代中央官制的核心。三师、三公虽然地位崇高位居一品但实际上只是荣誉职务。隋代尚书省的地位很高,《隋书·百官志》说“尚书省,事无不总”,反映了它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地位与权力。
地方官制
隋代地方上分为州、郡、县三级,后于开皇三年废除郡的行政设置,以州直接统县。隋代州的长官每年年底都要进京述职,称为朝集使。朝廷则派司隶台官员或别使巡省地方。
科技
赵州桥1. 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700多年
2. 刘焯制定的《皇极历》,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3. 发明世界最早的整体雕版印刷
4. 京杭大运河的贯通
5. 大兴城的修建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规划高超水平的标志,也是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大兴城乃当时的“世界第一城”
❸ 隋朝历史
隋朝的建立
北周宣帝时期的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给杨坚为首的汉人将领夺取政权的机会。580年,周宣帝病死,继位的周静帝年仅八岁,以大丞相身份辅政的杨坚,从而控制了北周的军政大权。相州(今河南安阳)、郧州(今湖北安陆)、益州(今四川成都)等地的总管曾先后举兵反对杨坚,都被杨坚所平定。581年,杨坚在消灭北周残余势力后,以“受禅”为名,废周静帝自立为隋文帝,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定都大兴(今陕西西安)。
改革府兵制度
开皇十年(590年),隋文帝对原西魏、北周的兵制——府兵制做了重大改革。府兵是当时的职业军人,兵士都由军府统领,并不列入各州县户籍,其家属也随营居住,居不定所。改革后,军人除仍保留原有军籍、隶属军府外,同时与其家属一起编入各州民户,可以按均田令分得土地,平时从事生产;并按规定轮番到京城宿卫,或执行其它任务。
改革后,堪称“兵农合一”,以往士兵须专注练兵,向政府索取粮食及开支,此举令士兵自给自足,同时节省政府开支。
编制《开皇律》
北周时的律法有时松,有时严,不好掌握,导致刑罚混乱。隋文帝即位后,于开皇元年(581年)命高顽等人在北齐北周旧律的基础上更定法律,在开皇三年(583年)又让苏威等人加以修订。这就是《开皇律》。《开皇律》分十二卷,500条,刑罚分为:死刑、流刑、徒刑、杖刑、笞刑五种二十等。废除了鞭刑、枭首、裂刑等酷刑,简化了律文,是唐代及其以后各代法典的基础。
隋唐大运河
隋代的政治和军事中心位于黄河流域,尤其是关中地区,在平定南陈期间,为了运兵南下,开始修建运河。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三月平定南陈后,为了将江南的粮食和纺织品运送到北方,又陆续开凿了数条运河。最终形成以东都洛阳为中心,首尾相连的几条运河。
隋文帝开皇元年(582年),修建西安到潼关的广通渠,二年开皇七年587年,隋为兴兵伐陈,从今淮安到扬州,开山阳渎,后又整治取直,中间不再绕道射阳湖。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开通济渠,工程西段自今洛阳西郊引谷、洛二水入黄河,东段自荥阳汜水镇东北引黄河水,循汴水(原淮河支流),经商丘、宿县、泗县入淮通济渠,又名汴渠,是漕运的干道。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年又开永济渠,引黄河支流沁水入今卫河至天津,继溯永定河通今北京。公元610年继开江南运河,由今镇江引江水经无锡、苏州、嘉兴至杭州通钱塘江。至此,建成以洛阳为中心,由,广通渠,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和江南运河连接而成,西接西安,南通杭州,北通北京,全长2700余公里的大运河。
大运河为后世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大运河修筑成功和此后发挥作用的六百余年时间之内成为沟通南北方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但在隋炀帝大业年间修建过程中过重的劳役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负担,使得民怨沸腾,成为隋末民变的诱因之一。
赵州桥
建造于大业六年(公元610年),设计者为李春,是目前世界最古老的现存完好的大跨度单孔敞肩坦弧石拱桥。
隋末民变
公元604年,太子杨广弑父夺位,即隋炀帝。杨广是一个好大喜功的暴君。杨广修隋唐大运河,沿岸建40余座行宫以便游览江南。杨广搜罗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又下令各地贡献草木花果、奇禽异兽,征调大量力役,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此外他还为了反击连年入侵者高句丽,三次大规模出兵讨伐高句丽,可惜的是三次都大败而回,死伤逾百万。杨广的行为淘空了隋朝雄厚的国力,国内矛盾空前激化,各地爆发反抗隋朝的起义:[2]
长白山首义——611年(大业七年)一月,王薄在长白山(山东章丘)起义。
杨玄感反叛——613年,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于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起兵,隋朝的达官子弟纷纷参加。
瓦岗军起义——616年,瓦岗军首领翟让在李密建议下,攻破要塞金堤关(河南荥阳东北),打下荥阳诸县。617年(大业十三年),瓦岗军攻破距东都洛阳仅百余里的兴洛仓。由于李密具有较高领导才能,翟让把瓦岗军的领导权让给李密。李密称魏公,建元永平,在兴洛仓附近筑洛口城,作为起义军的根据地。随后,瓦岗军破回洛仓,直逼洛阳城下。瓦岗军迅速发展为一支几十万人的起义大军。
河北起义——616年,窦建德所领导的河北起义军转战河北各地,占据了河北大部分地区。
江淮农民起义——617年,杜伏威领导的农民起义转战淮南,占领了高邮,切断了在江都(今江苏扬州)的隋炀帝与北方的联系,致使隋炀帝再也回不了中原。
李渊起兵——617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攻克长安,拥立杨侑为傀儡皇帝,尊杨广为太上皇。
在此形势下,隋朝政权迅速土崩瓦解。当江都(江苏扬州)城的东、西、北三面都被起义军包围,隋炀帝仍然在城内寻欢作乐。618年(武德元年),领导侍卫部队的司马德戡和贵族宇文化及发动政变,缢杀了隋炀帝。长安杨侑禅位于唐朝。隋朝至此灭亡,前后历时37年。
618年洛阳守将隋王世充立隋炀帝杨广太子杨昭的另外一个儿子杨侗为帝,年号 皇泰。皇泰二年619年,王世充废杨侗自立称帝。同年五月,王世充杀杨侗,亦谥为恭帝。隋统始绝。
帝王年表
隋朝·君主与年号 编辑 庙号 谥号 姓名 在世时间 年号 使用时间
高祖 文皇帝 杨坚 541年—604年 开皇 581年-600年
仁寿 601年-604年
世祖 炀皇帝 杨广 569年—618年 大业 604年-618年
— 恭皇帝 杨侑 605年—619年 义宁 617年-618年
与隋恭帝同时并立政权:
— — 杨浩
(本为秦王) ?—618年 大业 618年
— 哀皇帝 杨侗
(本为越王) 604年—619年 皇泰 618年-619年
❹ 《隋唐》或《明清时期》的历史题材电影,那位高手给我写一篇300字的观后感啊!!
寒假里,我观看了<<隋唐英雄传>>这部电视剧.它以北周杨坚灭北齐,建立大隋,血溅玄武门为背景,以秦琼 、咬金 、成等人为中心,演绎了隋唐人物的英雄气概.这部电视剧被吵得沸沸扬扬,几个台同时热播,但我看了,不禁发出了疑问:这部电视剧真的像媒体宣传的那么好吗?
第一,很多故事情节与<<隋唐演义>>不符.王婉儿是被宇文述杀死,不是宇文智及;和秦琼一起进京的不光有王伯当、齐国远、李如圭,还有柴嗣昌,宇文成都这时还没有出现,所以齐国远和李如圭并没有在此时丧命;秦琼进京时给他警告的是李靖,不是刘文静; 秦琼并没有受过重伤,而且当时也没有输血的技术,更别说验血型了,这个情节设计的实在有些荒唐;杀死文帝的不是炀帝,而是张衡,而且当朝掌握兵权的并不是杨林和宇文化及,是杨素和宇文述;李密也不是被程咬金硬拉上皇帝宝座的,他是杀了瓦岗旧主翟让才坐上宝座,而李密也不是因为众叛亲离而失败的,是因为在最后一战中,他把能征善战的秦琼派去征萧铣了;王世充的征讨方式也和电视剧大不相同;在“秦王宫门挂带”一集中,秦王没有陷牢,他并没承认自己勾引张、尹二妃;玄武门事变,发兵的是秦王李世民,不是太子和齐王。这些情节都违背了历史,不知这部耗资巨大的电视剧要表现什么!
第二,人物塑造的太假。秦琼乃世之豪杰,并不像电视剧里塑造的那样儿女情长,而且史书记载秦琼“生得身长一丈,腰大十围,河目海口,燕颌虎头”,不像演员黄海冰表现的那样玉树临风。
李世民可称为一代明主,是有口皆碑的好皇帝,他不会天天把“以民为天”挂在嘴边。李世民不像电视剧里表现的那样愿屈膝于李建成之下的人,导演把李世民塑造的太过于仁厚了。他不是不重视皇帝宝座,要不然,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为何娶了李元吉的爱妃,为何不断埋怨李渊没有及早立他为太子呢?
在这部电视剧中,罗成的形象塑造得也不好,他竟和表哥秦琼差点成了情敌。剧中,罗成成了痴情者的化身,为了一个女人而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意志,这不符合罗成的性格特征,而且罗成的妻子不姓单,姓寇,他们是在马蹄上缔结姻缘,吴越反成秦晋的。
我觉得《隋唐英雄传》的拍摄违背了历史,它无法和《三国演义》相媲美,导演把这部电视剧现代化了,感性化了,但这正是我不愿看到的。因为,它扭曲了英雄的形象。我认为这不是一部成功的电视剧。
❺ 隋朝历史读后感300字
在短短三十几年中,隋王朝恢复了几个世纪以来因割据纷乱几乎中断的对外关系。通过“丝绸之路”的商业 以来,促进了中国与西亚的相互交流。在东亚,隋与新罗、百济、日本的使者来往频繁,特别是日本有不少的僧人、学生到中国来学习;隋炀帝派裴矩到西域,招引各地商人来参观贸易,还派使者远至东南亚真腊、赤土等国,使隋代中国在亚洲的地位和影响力都得到增强。为后世盛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随着对外关系的改善和交流的发展,当时的地理学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炀帝下令撰写的《区宇图志》共1200卷,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全国地理专著,在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
在中国历史上,隋朝与秦朝相比,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隋与秦都是凭借强大的武力统一分裂多年的中国,而紧接着完成一系列改革,使经济得以发展。与此同时,又对人民大施徭役,致使民不聊生,终于使政权毁于一旦,短命而亡。然而,也正是凭借此时国家对物资财富丰盈的积累,为后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从而,带来了隋之后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盛唐文化。
❻ 如何较为客观的评价隋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及地位:
隋朝是在结束了370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后重新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尽管它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只有短暂的三十六年,但它在法制方面的建设不仅为后来完备的唐朝法律制度全面奠定了基础,而且它所留下的沉痛教训也为唐朝初年的统治者敲响了警钟,使得他们时时不忘前车之鉴,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政治局面,使唐律发展到古代法律成就的颠峰。可以说,隋朝法制是唐朝法制最直接的渊源。近代学者杨鸿烈在其1933年所著《中国法律发达史》中即对隋朝法制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做了肯定,他指出:“隋是晋以后统一南北的重要朝代,所以那部《开皇律》上集六朝刑典的大成,下开唐人律学的先河,承先启后,厥功甚巨。再说自五胡乱华,鲜卑族的后魏接着占有北中国,带来不少游牧民族的残酷刑法,再加上中国历朝固有相传的许多制度,到了隋代均经过一番拣择淘汰,才成功《开皇律》比较进步的五种刑名。”既然如此,隋朝法制理应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但是,由于隋朝存在的时间很短,有关法制方面的史料大多毁于战乱,因此对隋朝法制的研究受到客观条件的极大限制。此外,由于隋炀帝始终被视为历史上的暴君,又全面破坏了隋文帝时期刚刚建立起来的法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者们对这段法制进行研究的兴趣,相应地,对隋朝法制的成就则论述较少,对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也就难以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此,1979年以来,一些学者撰写论文,在分析和阐述隋律特点的基础上,重新审视隋律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隋朝的疆域图
2,隋炀帝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及地位:
一千多年以来,隋炀帝在大多数人眼中看来,一直是以一个昏庸无道,好大喜功,骄奢淫逸的无能君王在人们口中传来道去。正所谓三人言市有虎,则众信矣。
可是,隋炀帝就真的像那样昏庸吗?他堪比汉武康乾,不逊开皇贞观。也许有人会说在历史的记载中,杨广弑父杀兄淫嫂,三征高句丽皆以失败告终,劳民伤财,还有多次的南下江南,动用大量的民力修运河乘舟巡幸。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所谓的历史是唐朝修的,而大唐帝国的缔造者自然为了使自己的皇位来的名正言顺,难免会对前朝的君王有些芥蒂,自然会措辞偏激。
可以说隋炀帝是因为一条运河而断送江山的。也就是这条运河,被好多人拿来做文章。当大唐及后世的的统治者在享用着运河带来的好处时,是否会想起还有一位帝王因为这运河而亡了帝国,成为了千古罪人。也就是这位人们口中的千古罪人,开辟了这一创举,使得华夏子孙受益其中。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对于那样拥有整个天下的帝王来说,有着比寻常人的尊贵。自然身上有恶习,可是,只能说隋炀帝不得天时人和。如果说隋炀帝的三征高句丽胜利了,那么历史就会说隋炀帝开阔了疆土,是为明主。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汉武帝就知道了,汉武帝的一生基本就是在征战中度过的,可是他既得天时又得人和,名将霍去病,卫青。关键的是他是以胜利者的形象出现在历史的,所以自然就成了千古一帝。
要想做一件大事就不能没有代价,隋炀帝的梦想是在他的帝国中完成一条前所未有的运河,只不过这代价太大了,以江山换运河。关于隋炀帝的其他,在这个众多的帝王里也是极为优秀的,他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加强了军事的强化,这些又怎么会是一个昏庸的人能干出来的呢,只能说这是历史和隋炀帝开的一个玩笑而已。
❼ 隋唐烟雨纪录片观后感500字
燕云十八骑相传是由罗成父亲靖边候罗艺领导的杀手骑兵部队,是罗艺的杀手王牌。他们身着寒衣,腰佩弯刀,脸带面罩,头蒙黑巾,只露双眼,外身还披着黑色长披风,脚踏胡人马靴,马靴配有匕首,众人背负大弓,另外他们每个人身上也带着十八只箭.燕云十八骑是一只非常恐怖的杀手部队,每次燕云十八骑出现时,那都将带来一次惨绝人寰的大杀戮。相传有外族侵入时,燕云十八一次就杀掉外族侵略者几千人,令得外族侵略者长年不敢再犯一步。小说中记载,有靠山王杨林曾经对燕云十八骑这样的评价:快如风,烈如火,所到之处,寸草不留。强弓弯刀,善骑善射,以一敌百,未尝一败。燕云十八骑以号角为令,只听命于其主人,靖边候罗艺死后,由罗成将其解散.
❽ 初一历史作业:唐代或隋朝的电影观后感>600字
要明朝的吗?这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前段时间,我们从上海书城买来了网上非常流行的《明朝那些事儿》,用了不少时间把它看完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朱元璋。朱元璋在元朝末期出生在一个农民世家,缺乏食物,于是他就去讨饭吃,做和尚,但到后来,元朝把朱元璋列为造反成员,以此为借口来杀朱元璋的一家。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朱元璋就是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成为一代伟人的。他不得不战斗,而在战斗中,他学会了冷静、坚持与果断。冷静让他能够准确判断局势,甚至在失败后能够正确总结经验;而坚持,能让他在僵持时打破僵局;果断,让他能够从现在的局势中正确而快速地判断。这三件“宝物”结合起来就是一道打不破的心理防线,而朱元璋利用这道防线取得了成功。做一件事,必须要学会冷静、坚持与果断。它们让你准确地判断局势;让你在失败后能重新勇敢地站起来,而不至于崩溃;让你从困境中发现机会。只要做每一件事都能非常冷静、坚持与果断,那么所有的困难都能迎刃而解,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之二弘治十一年(1498)南京应天府举行乡试,十八岁的唐寅(即唐伯虎)考到第一名(解元)。在考试前,他和三个很要好的朋友吃饭,同时口出狂言:“今科解元舍我唐寅,更有何人!”过几天,全省统考(乡试),给他说中了——解元。当时是全省应考的人一起考,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可以超过省内其余人,说明这个人强到邪乎。次年,他去考进士(会试,全国统考,即总决赛)。唐寅又犯了口出狂言的老毛病,在考试后的宴会上,他说:“我必是今科会元!”完了,由于宴会上那些人不是他很要好的朋友,而是他的对手和敌人——结果被他们告了黑状。后果是——贬为小史,不得为官。由于当时进士录取率极低,本来你即使很聪明也不敢保证考得上——结果你竟然打包票说肯定考第一——那你不是作弊谁作弊?口出狂言,毁掉了他的一生:终身不得为官——学优登仕,当官就是古代绝大多数学子的梦想。官当不了,寒窗十年有什么意义!他绝望了,从此堕落。无论何时、何地,祸从口出!管好你的嘴!还有,无论情况多么恶劣,都不要放弃希望,尤其是不能绝望。比如像许三多他爸,“没了想”,结果酗酒把胃给喝坏了。虽然你可以找到一些东西来麻醉你自己,但是终究你还是要面对现实的。有些事情你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还不如解决掉它。
❾ 写一篇对隋朝和唐朝历史的认识,不少于1000字
隋朝,公元581年建立。隋文帝的贡献:创立新的选官制度;创立《开皇律》;律法不再像南北朝时那么残酷;兴建义仓;创立科举制度;简化地方官制,影响后世千年。隋文帝时期,国家繁荣强盛,政治清明,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大好局面,为了纪念隋文帝的功绩,人们把隋文帝时期尊称为“开皇之治”。隋炀帝则创立科举进士制,收
集三百年战乱失散的文献。隋朝末年由于军阀混战,导致民不聊生,叛军反,被缢弑于江都,仅存在了几十年隋朝便宣告灭亡。唐朝,从公元618年建立,到907年被朱温灭掉,共存在了289年。唐朝的兴盛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隋朝打下的基础,唐朝继承了隋朝诸多制度,唐朝分前期和后期,中间以安史之乱为界限,前期是昌盛期,后期则是衰亡期。唐高祖建立了唐朝,而唐太宗李世民领兵用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大业。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成功登位后,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此后,唐玄宗时期又出现了“开元盛世”,国强民富,升平之世再次出现。但同样也是在唐玄宗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从此唐朝走向了衰亡。隋唐时,典章制度方面多有建树,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等,对后世影响深远。隋唐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文学以唐诗成就最大。以初唐陈子昂,盛唐李白、杜甫,中唐白居易、元稹,晚唐李商隐、杜牧为杰出代表。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对后世影响甚大 。颜真卿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王维的绘画,《霓裳羽衣舞》等音乐舞蹈,以及众多的石窟艺术,均流传后世。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和火药两项均出现于这一时期。后期的唐朝政治混乱,从牛李党争到宦官专权,其间农民起义不断发生,终于爆发了黄巢起义,起义领袖之一朱温开始叛降唐朝,后又取代唐朝自立为帝,建立了五代的第一个王朝──后梁。隋朝皇帝杨广与唐朝皇帝李渊都是西魏柱国独孤信的外孙,即杨坚与李丙(李渊父亲)的皇后是两姐妹。因此史家多把杨隋与李唐合称隋唐。右图为隋唐时期著名世家,他们之间都有亲戚关系。其中较不明显的是,李世民之临川公主为周法尚孙媳。编辑本段隋唐京城隋唐的主要都城是长安和洛阳。隋文帝杨坚开皇元年(581年)代周称帝,次年,在旧长安城东南龙首原南侧营建新都,名为大兴城;开皇三年迁都大兴城,仁寿四年(604年)炀帝即位,诏以洛阳为东京;大业元年(605年)营建洛阳新城于汉魏旧城西十八里,迁都于此。此后长安虽仍居“京师”之名但朝廷百官常驻东京,成为实际上的首都。大业五年改称东都。唐初都长安。690年武则天称制,遂定都洛阳。光宅元年 (684年)改东都为神都,京师为西京。神龙元年(705年)中宗即位,复以洛阳为东都,长安为京师(通称京城或西京);706年11月,还都长安。
编辑本段政治制度隋朝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改革律令;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制是隋代中央官制的核心。三师、三公虽然地位崇高位居一品但实际上只是荣誉职务。隋代地方上分为州、郡、县三级,后于开皇三年废除郡的行政设置,以州直接统县。隋代州的长官每年年底都要进京述职,称为朝集使。朝廷则派司隶台官员或别使巡省地方。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在政治、经济、法律、兵制等方面,整顿和建立了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对隋以后各王朝,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唐朝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的正副长官是中书令和侍郎,下设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制。门下省的正副长官是侍中和侍郎,下设给事中,负责审核中书省起草的诏旨,驳正违失,并审批尚书省的奏钞。尚书省的正副长官是尚书令和左右仆射,下设左右丞;该省统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贯彻执行中央拟定的政令。因唐太宗曾任尚书令,以后臣下避居该职,形同虚设,故左右仆射实际上成为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唐初,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当时在门下省还设政事堂,为三省宰相共议军国
❿ 有关隋唐南宋明清的历史电影观后感 400字左右 最迟明天 急!!!! 观后感啊
《隋唐好汉传》观后感
寒假里,我寓目了<<隋唐好汉传>>这部电视剧.它以北周杨坚灭北齐,成立大隋,血溅玄武门为配景,以秦琼 、咬金 、成等工钱中心,演绎了隋唐人物的好汉风格.这部电视剧被吵得沸沸扬扬,几个台同时热播,但我看了,不禁发出了疑问:这部电视剧真的像媒体宣传的那么好吗?
第一,许多故工作节与<<隋唐演义>>不符.王婉儿是被宇文述杀死,不是宇文智及;和秦琼一路进京的不仅有王伯当、齐国远、李如圭,尚有柴嗣昌,宇文成都这时还没有呈现,以是齐国远和李如圭并没有在此时丧命;秦琼进京时给他告诫的是李靖,不是刘娴静; 秦琼并没有受过重伤,并且其时也没有输血的技能,更别说验血型了,这个情节计划的其实有些荒诞;杀死文帝的不是炀帝,而是张衡,并且当朝把握兵权的并不是杨林和宇文化及,是杨素和宇文述;李密也不是被程咬金硬拉上天子宝座的,他是杀了瓦岗旧主翟让才坐上宝座,而李密也不是由于众叛亲离而失败的,是由于在最后一战中,他把能征善战的秦琼派去征萧铣了;王世充的征讨方法也和电视剧大不沟通;在“秦王宫门挂带”一齐集,秦王没有陷牢,他并没认可本身蛊惑张、尹二妃;玄武门事务,出兵的是秦王李世民,不是太子和齐王.这些情节都违反了汗青,不知这部耗资庞大的电视剧要示意什么! 500字作文
第二,人物塑造的太假.秦琼乃世之英雄,并不像电视剧里塑造的那样子女情长,并且史书记实秦琼“生得身长一丈,腰大十围,河目海口,燕颌虎头”,不像演员黄海冰示意的那样玉树临风.
李世民可称为一代明主,是口碑载道的好天子,他不会每天把“以民为天”挂在嘴边.李世民不像电视剧里示意的那样愿屈膝于李建成之下的人,导演把李世民塑造的过分于仁厚了.他不是不重视天子宝座,要否则,李世民当上天子之后,为何娶了李元吉的爱妃,为何不绝抱怨李渊没有赶早立他为太子呢?
在这部电视剧中,罗成的形象塑造得也欠好,他竟和表哥秦琼差点成了情敌.剧中,罗成成了痴情者的化身,为了一个姑娘而改变了本身的性格、意志,这不切合罗成的性格特性,并且罗成的老婆不姓单,姓寇,他们是在马蹄上缔结姻缘,吴越反成秦晋的.
我认为《隋唐好汉传》的拍摄违反了汗青,它无法和《三国演义》相媲美,导演把这部电视剧当代化了,感性化了,但这正是我不肯看到的.由于,它扭曲了好汉的形象.我以为这不是一部乐成的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