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孤儿泪观后感
《孤儿泪》是一部让人看了会泪流满面,感动万分的电影,它主要介绍了党生53在三个春节里的事情,赞扬了母爱的伟大。
第一个春节,党生53的亲爹由于家里穷困把身患残疾他抛弃在福利院,被好心的奶妈—耿二娘收养。党生53在奶妈家快乐地成长着,耿二娘把他当成自己亲生的一样。
第二个春节,为了给党生53治脚,耿二娘在福利院的帮助下举办了捐款活动。有许多警察,村民和红领巾来捐款,甚至连街上的乞丐也捐出了自己乞讨的钱。
第三个春节,党生53长大了,可是他还不会走路。那天晚上,他的亲爹到了耿二娘家,把那封领养信还给了他们,因为他觉得耿二娘和孩子的感情才是最深的。他们都流下了泪水。党生53激动极了,突然跑出门外。奇迹发生了,他竟然会走路了。他久久地跪在母亲的面前,泣不成声。
看到这里,我的心顿时飞进了童年的时光。天气寒冷,由于衣服穿得少我发高烧了。
妈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顶着大雨送我去医院看病。到了医院一会儿挂号,一会儿带我去打针,一会儿又为我买药……看着妈妈团团转的身影,我感动极了.可是妈妈却说只要看着我整天活蹦乱跳,开开心心的,她就满足了。妈妈的爱不就像影片中耿二娘的爱一样吗?
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啊。妈妈的爱是多么伟大啊,让爱传遍天下,让所有的人都幸福快乐。
『贰』 赵氏孤儿观后感
看了《赵氏孤儿》这部电影后,我的心中涌起无限的悲愤和感动。我悲愤与屠岸贾的残忍和凶暴,感动于程婴的善良和高尚。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大将军赵朔被害后,他的妻子庄姬夫人生下儿子后,用短刀自杀而死。屠岸贾要求所有官兵灭赵氏全族300多人。给庄姬夫人接生的程缨大夫为了保住赵氏孤儿,牺牲了自己的妻儿。程缨让那孩子叫程勃,然后给屠岸贾做了干儿子。“程勃”长大后,程缨当着屠岸贾的面把 “程勃”的身世告诉了他,并让程勃亲手杀了他。程勃太小了,招架不住,在屠岸贾刺穿程缨腹部的一瞬间,程勃看准机会,刺中了屠岸贾的胸部。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眼眶里涌出了同情的泪水。多少无辜的赵氏百姓在官兵那无情的刀下白白的送了命;赵朔、庄姬夫人、程缨、皇上、程缨的妻儿,还有保护赵氏孤儿的公孙大人,都是被屠岸贾和官兵们害死。
如果屠岸贾多一点善良,那300多口赵氏百姓就不会被害死,那些人也不会送命;如果屠岸贾少一点凶残,那么赵氏剩下的那个孩子就不会成为赵氏孤儿,他将与父母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如果程缨少一点善良,少一点爱心,那么还会死更多的人,包括赵氏家族的最后一个孩子。
可是,屠岸贾没有善良,没有同情心;而程缨偏偏又有那么多的爱心,那么高尚。
如果世界上多一些像程缨那样的人,少一些像屠岸贾那样的人,那么这个世界将多么美好!
这让我联想到了一首歌:“如果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春天。”是啊,如果没有程缨,公孙大人的保护和爱,赵氏孤儿就不会再活下去。
爱,能让世界变得美好,爱,能拯救人的生命!
『叁』 《孤儿院观后感》怎么写
呵呵,一个学校的啊。汪清一中的是么?
1975年春节对于煤矿工人任建国来说是个难过的年,妻子丢给他四个幼小的孩子去世了。面对家徒四壁,他不得已把患有先天性足内翻的小四抛弃在大同福利院门口。 福利院收留了这个男婴,取名党生53。 任建国割舍不下小儿子,又跑回福利院。想确切知道儿子的下落。正赶上保育员大花要带党生53到乡下去,他一直跟到骆驼房村,亲眼看见儿子到了村妇耿二女手里。 耿二女家境贫穷.丈夫赵老实患有严重的哮喘病,他们已有了一个儿子,可善良的耿二女还是收养了党生53。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党生53六岁了,长得活泼可爱,可看到他那残疾的脚,二女就心疼。一家人省吃俭用决心为党生53治病。 耿二女带着党生53来到大同,医院的大夫说大同医疗条件较差,应尽早到北京去作手术。可这要花好几千元,哪有这么多钱啊!这愁坏了耿二女一家。 他们回到村里,村里来了个云游的老道士。老道士告诉他们一个秘方:妈妈每天晚上用温水给孩子揉脚,直到天亮孩子的脚发红发涨发麻为止。要坚持下去。耿二女每天让亲生儿子挑水、烧水,自己给党生53揉脚。几个月下来,她病倒了。 福利院长大花知道了,深受感动。她组织了社会募捐,把募捐的钱交给二女,让她带孩子去北京治病。 在大同,耿二女将党生53一人暂放在一家饭店门口,去追一个丢钱的女孩,回来后看到饭店的老板的儿子和伙计欺负党生53,又心疼又气愤。找老板讲理,却认出老板就是发了财的任建国。任建国也认出了受欺凌的正是自己几年前抛弃的儿子。忙拿些食物追出去,可耿二女已带党生53上车走了。 北京医院的医生说即使做了手术也难免是瘸子。耿二女绝望了.带着孩子又回到村里。她继续用老道士的方法给孩子揉脚。 任建国自从见了孩子,就到福利院恳切要求领回自己的儿子,福利院长同意了。在外卖粮食的耿二女听说了,急忙赶来截住任建国的车,党生53与她抱头痛哭,难舍难分的样子使任建国黯然离去。12年的光阴过去了,又是一个大年夜,任建国给赵老实他们一家送来的礼物是党生53的领养证,他说:“孩子是你们的了。”耿二女听了失声痛哭,悬了十几年的心终于放下了。
『肆』 赵氏孤儿观后感500
观《赵氏孤儿》有感
今年寒假我在家里的电脑上观看了《赵氏孤儿》这部感人肺腑影片,看完之后我思绪万千,到现在我还在想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
这部影片主要讲了,在古代晋朝晋灵公的时候,奸臣屠岸贾不喜欢赵盾那么专横,又见赵盾的儿子赵朔双喜临门,不仅第一次打仗就胜利归来,而且他的妻子庄姬夫人也身怀六甲,便非常生气,要灭赵氏全家所有的人。他借晋灵公为赵朔庆功的酒席上,把晋灵公害死,然后再把赵家300多口杀害,这时晋国大夫程婴正为庄姬夫人诊脉,庄姬夫人听说自己丈夫被害,知道真相后,她把孩子生下来,可韩厥又来要孩子,庄姬夫人只好把孩子托付给程婴,让他把孩子交给公孙杵臼大人,然后自杀了。韩厥因此被砍伤,为了救赵家这个幼苗,公孙杵臼被屠岸贾杀死,而程婴的妻子被刺死和他自己的亲生骨肉也被屠岸贾摔死。程婴因此强忍悲痛,也被激怒,他立志要把赵氏孤儿独自抚养大,最后让他为自己的儿子、妻子以及他的家人报仇雪恨。程婴先投奔屠岸贾当他的门客,让他收赵氏孤儿为义子,然后展开了长达15年的复仇计划。
看完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被这两位老百姓以及公孙杵臼大人深深地感动了。为了救赵家的最后一根幼苗,程婴牺牲了它的妻子和亲生骨肉,公孙杵臼牺牲了他自己。从这里,我又体会到了,老百姓们爱戴和拥护忠臣,又对奸臣的憎恨和厌恶,体现出老百姓们善良和纯洁的心灵。我们要学习这部电影给我们的启示:要替别人着想,不要自私自利;要舍己救人,不要贪生怕死;要拥有一颗纯洁和善良的心灵,让人们敬仰,不要做一些令人厌烦的事,让人们非常讨厌你!我很佩服程婴的忍耐性格,母子俩都不在了,他还能忍下15年再让赵武(赵氏孤儿)杀屠岸贾,我也很佩服公孙杵臼,这本来不是他要管的事,他却也把自己给牺牲了。我在梦里有时也想到了《赵氏孤儿》的情节,我还想再多看几遍这部大片,再次深深地体会它。
千万别抄啊,把我的形式改一改
『伍』 赵氏孤儿观后感600字 十万火急。
程婴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大夫,医术高明,在京城里混生活。他的小小快乐来自于去围着火炉吃一碗面条。
他有一个爱他和他爱的老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房,还是小有名气的妇科医生。他可以算是这天底下最幸福的男人了,因为他的老婆给他生了个儿子,把程婴给兴奋得家家户户送红鸡蛋。
程婴的老婆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女人,漂亮,有活力,有点调皮,又有点小家子气,生完孩子后她头一件事就是要吃鱼。程婴屁颠屁颠跑去卖鱼,顺路去了赵盾儿子家,这一去正应了程婴自己的话:“这都是命啊。”
官场的权势斗争,昏天暗地,为达目的不折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程婴和官府打上交道,也就交了厄运。
赵氏孤儿赵武,余生,程婴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他无可挽回地牺牲了自己心爱的儿子和亲爱的老婆,他一夜之间失去了带给他所有快乐和幸福的东西。这样的打击任谁能够承受?
他想不明白,这是梦还是事实,他无法接受,曾经幸福的场景浮现在眼前,自己看病,妻子打理家务,有事叫他就摇一摇铃铛,没事也摇一摇铃铛和他聊天,隔三差五就去吃顿好菜好饭,同老板吹吹牛皮,点评一下国家大事。可是突然之间他什么都没了,一切都灰飞烟灭了,他身边至亲至爱的人都死在了他的眼皮底下,叫他如何去面对没有妻子和孩子的生活,叫他如何去习惯一个人的生活,没有了欢乐和笑声,家,徒四壁,巨大的寂寞空虚和心痛吞噬着他的生命,他该怎么活下去?
抱着别人的孩子,看着空无一人的吊床和妻子生前用过的棉被衣物,他该如何面对这些伤心之物,所幸抡了锤子钉子封了这些记忆。可是这记忆又怎么封得住,是谁说的时间能够治疗一切伤痛,程婴失魂落魄,不知道干嘛,也不知道不干嘛。刹那间活着失去了意义,为什么要活着?他想不明白,所有的人都离他而去,哪怕一丁点儿温存都没有。为什么?想不明白。丢了魂儿,只能喝酒,没日没夜地喝,醉了又醒了,醒了又醉了。他不想喝了就不喝了,可是他不喝酒又能干什么?强大的寂寞狠狠地逼视着他的心,一刻也不放松。也许他认为自己什么都没做,怎么就失去了一切。这就是生活,从来都是不公平!
赵氏孤儿一声啼哭,分散了程婴的注意力,同样苦命的纯真的婴儿就躺在他的身边的桌子上,任他哭了一天一夜,是时候给它喂喂米汤了。一个大男人,抱着一个别人的儿子,生活,变成了一种折磨,他的精神又该如何撑下去?
直到有一天,韩厥找到了他,他才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韩厥本来也是一个幸福的人,年轻有为,一身武艺,居将军一职,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了赵氏孤儿,他差点失去一只眼睛,而且彻底地破了相,他恨所有剧情的策划者屠岸贾,既然恨他,就因该杀了他,以解心头之恨,这是韩厥的思维。他来找程婴,一为治病,二为杀人。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和这位程婴大夫同是天涯断肠人,各执伤心与仇恨,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活下去的精神支柱。用程婴的思维方式来看,他要为自己的妻子和儿子报仇的最好方法是“等他(赵氏孤儿赵武)长大了,把他带到屠岸贾面前,告他这孩子是谁,我是谁。我要让他们相亲相爱,然后赵家的孩子,一剑砍了屠岸贾,那才算把仇报了。”
韩厥接受了程婴的手腕,并且给了程婴长长一跪,用韩厥的话说,这一跪是给了程婴死去的儿子,其实他是给程婴,也是给他自己。这是一种对过去的告别,正如一个人,极度伤心,也许哭上几天几夜,人就会从伤心中走脱出来。同样这一跪,两个男人给了自己活下去的理由,怎么能够活下去?也许就是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当两个苦命的人碰头时,世界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程婴不再孤独而无依无靠而无人理解,在他的生命里,韩厥拯救了他即将崩溃的精神,他们在一起讨论报仇,讨论令他们咬牙切齿的屠岸贾,他们是战友也是朋友,互相支撑着对方的生命。
赵氏孤儿也叫程勃,这名字是他亲生母亲给起的,取前程远大之意。程婴带着程勃,当了屠岸贾的门客,他在实施着他的报仇大计。成天面对着自己的仇人,养着别人的孩子,看着仇人与别人的孩子感情热络起来,他一刻不离开孩子,守着他也守着自己的痛。
时间就像一把手术刀,有它治得了的病,也有它开不了的刀,程婴的痛不会消失,只会日久弥新。时间长了,他也会把程勃当成自己的孩子,当程勃从房顶上跳下来,摔疼了腿,他的干爹屠岸贾教育他不要相信任何人时,程婴用自己的行动向儿子证明了人间有真爱,人是可以信赖的,爹是可以信任的而干爹就不行。
铁血汉子屠岸贾,在与程勃的相处中,体会到了身为人父的乐趣,一股汩汩的亲情在他和干儿子的身上漫开,他尝到了人间“情”的滋味,淡淡的,甜甜的,就想对一个人好而不计回报而可以随他放肆所为。程勃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他见证了一个人是如何成长,这成长中又是如何充满欢声笑语的,虽然他轻而易举地杀过那么多人,结束过那么多条生命。屠岸贾已经离不开程勃,这似乎成了一种习惯,在他的生活之余,他需要有这么一个干儿子来调剂自己的生活。
其实程婴的痛随着时间的流逝,丝毫没有减轻,不过时间确实让他习惯了一个人的日子。报仇给了他活下去的理由和动力,而韩厥成了他最要好的朋友,在程婴的身边,有这样一个铁哥们,有儿子,还有屠岸贾,他的女人也活在他的梦里,这种处境的程婴已经不再寂寞,奇妙的是身边的喜欢的不喜欢的最终都变成喜欢的,就像程婴对屠岸贾,他对他不再恨得咬牙切齿,而是似乎有点离不开他了,这就是时间的妙处,因为屠岸贾的存在就是程婴的存在理由,而且人与人相处,必定日久生情谊。
屠岸贾教赵氏孤儿习武,教他识字,教他如何带兵打仗,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将军。那一年赵氏孤儿十五岁,穿着干爹送给他的盔甲,拿着干爹送给他的剑,骑着干爹送给他的马,奔赴沙场,那是一个男人成长的地方,程勃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奋勇杀敌,一往无前。战争必然面对死亡,而战场上所有人的命都已经不再是命,唯独自己的生命,当在要失去的那一刻,那命才叫命,不想死,谁都不想死。在屠岸贾的帮助下,程勃活着回来了,心情复杂,心底有了杂质,有了成年人的思考。
十五年了,韩厥熬不住了,他们花了这么多心血设计的圈套,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所有的一切又回到十五年前的设计,程婴配毒,韩厥射箭,毒箭合璧,就可以要了屠岸贾的小命。
当一切已经实现的时候,程婴被程勃撕心裂肺的哭喊震动,毕竟程勃是无辜的,他是爱他的干爹的,程婴无奈,给了儿子解药。同时他领着儿子站在屠岸贾的面前,告诉他自己是谁,告诉他程勃是谁。自己信仰了十五年的东西,顷刻间,成为现实,只差一步,让赵氏孤儿的剑刺进屠岸贾的胸膛,这一点他也做到了,只是屠岸贾的剑也刺穿了他的肚皮。程婴也该含笑而死了,明白了真相的程勃木讷地站在那里,生活欺骗了他,他至亲至爱的两个爹一瞬间都消失了,只剩下他一个人怎么活下去?问题又来了,怎么能够活下去?是仇恨让程婴鼓起了活下去的勇气,那又有什么来支撑这么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呢?
我说过,生活本来不公平,你也许什么都没做,但是生活会推着你向前进。怎么才能活下去?仇恨当然可以给人理由,但是很多时候,一切来得太突然,你甚至找不到理由来仇恨。想想吧,在你结识自己的妻子之前,你是没有妻子的,在你生完小孩之前,你是没有孩子的,那个时候,你依旧天真烂漫,依旧活得自由自在。人是慢慢结识的,情是慢慢培养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也许你什么都没有失去,你只是回到了你什么都没有的从前。活下去,就像从前一样活下去,这不需要多少勇气。
『陆』 坏种电影观后感
坏种电影观后感
我看的是2018年上映的新版《坏种》,而早在1956年,就已经以《坏种》小说为参考,拍出来的悬疑电影,可以算是对经典的致敬吧。其实以青少年犯罪或反社会人格为题材的恐怖悬疑片已不再少数,比如《孤儿怨》(有不少致敬1956年《坏种》的镜头)、《沉默的羔羊》等这种能载入电影史册的经典已经在众多电影迷心中奠定了无法撼动的地位。
因为非常喜欢孤儿怨,所以看到有人连带推荐这部电影就一直非常期待,前几天终于找到了资源,可能是之前期望过高的原因,感觉并没有很惊艳。小女孩演技虽然不错,但是该片的剧情确实不是很能让人满意。
故事讲述了一个阴郁恶毒的小女孩把周围所有阻碍自己的人都杀死的故事。从最开始小女孩的同学得到了奖牌,小女孩觉得自己的东西被人抢走了,而因此为了夺回奖牌杀死小男孩,后来在老师知道小男孩最后见面的人是小女孩的时候又被小女孩安了一个马蜂窝在老师车上,因此老师出车祸死了,之后家里来了一个保姆,保姆对小女孩的父亲有不一样的感情,想要妄图成为小女孩的继母,并且保姆还知道了小女孩杀死了同学这件事情,所以小女孩下定决心放火烧死了保姆,而这一件件发生在周围的事情终于引起了小女孩父亲的注意,于是小女孩的父亲盘问小女孩是否杀了这些人,小女孩也直言不讳告诉了父亲。当然父亲为了不让小女孩坐牢就带着小女孩去了湖边小屋,而小女孩的父亲发现小女孩根本就不会因此而变好,邪恶就像一颗种子在心中发芽再也不会减少和消除。
而事实证明小女孩果真是个没有感情的冷血动物,发现自己的父亲背叛自己以后,她果断的想要杀死自己父亲,而我也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她还给了自己父亲一线生机,大概是还对自己的父亲残存一些感情吧,所以当时并没有想要杀死他,而导致小女孩想要杀死父亲的导火索是父亲给小女孩的咖啡里面下了药,而这当然被小女孩知道了于是掉换了杯子,让父亲喝了下了药的那杯咖啡。半夜小女孩来到父亲房间想要用枪杀死他,而最后还是没有成功,这大概是小女孩的一个计谋,所以马上打电话给警察说自己父亲想要杀死自己,请求帮助,小女孩马上躲到了厕所,而父亲还是破门而入了,这个场景与父亲梦中场景及其相似唯一不同的就是最后死去。
最后,我还想提一下这部电影所涉及的另一个问题——青少年犯罪(可以参考电影《羁押》,我觉得其中的乔恩也有反社会人格,罗伯特好一点),以及关于青少年犯罪所受的刑法年期问题的争议——青少年被过度保护,让他们觉得自己只要未成年就不会坐牢的问题。
『柒』 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不少于六百字
中国电影的死结就是剧本,剧本这一关过不了,再好的戏也出不来。
一
《边走边唱》
原著:史铁生小说《命若琴弦》
编剧署名:陈凯歌
变形:强行融入了史诗风格的寓言色彩
举例:主角盲歌手所唱的民歌,由乡间俚曲改成了华夏先祖的传说
“古时候有英雄,叫夸父,追日头,五百年”
“古时候有女子,叫女娲,炼石头,五百年”
陈凯歌:“可以把这部电影看做是陈凯歌的精神自传。”
评价:拍得非常沉闷,我光看老艺人说一些词不达意,玄而又玄的话。(芦苇)
二
《霸王别姬》
原著:李碧华小说《霸王别姬》
编剧署名:芦苇、李碧华(未参与创作)
变形:剧本完全由芦苇操刀,陈凯歌没有动过一个字
芦苇:“我写剧本,你不要当编剧。”
陈凯歌:“我巴不得。”
八卦:徐枫找到陈凯歌的时候,他开始根本没看上这个故事,觉得太通俗,是三流小说。可是因为除了徐枫没有人给他投钱,最终接招。
三
《风月》
原著:叶兆言小说《花影》
编剧署名:陈凯歌、王安忆、舒琪(未参与创作)
变形:陈凯歌和王安忆两人经过了多次的长谈交流
王安忆:“他是一个贪婪的人,他要的东西太多了。我不知道他让电影承担这样重大的负荷对头不对头,但我预感到他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像陈凯歌这样思想和情感太多的人,迷上电影,真是一件不幸的事情。”
陈凯歌:“王安忆是个作家,并不适合写剧本,尤其不适合给我写剧本。因为我们俩的优势是一样的……王安忆写的东西精神上是很高的,我跟她有点像,所以我们没办法真正写出一个落到地面上、落到人间的故事,因此整个过程很困难。所以在剧本的阶段就决定了这部电影可能会有问题。”
八卦:叶兆言受邀写了最初两稿,陈凯歌拿走了。到上映时,电影字幕中并没有提到该片改编自叶兆言的《花影》。
评价:到了拍《风月》的时候,陈凯歌完全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我告诉他前面有老虎会咬人,他不听,非得咬了他才跑回来告诉我:“老板,真的有老虎会咬人。”(徐枫)
我太注重艺术,太注重技巧,那种存在于《霸王别姬》里的非常非常“真”的东西没有了。……我已忘了简单的力量,《风月》是一个犯错误的阶段。(陈凯歌)
四
《荆轲刺秦王》
编剧署名:陈凯歌、王培公
变形:巩俐对剧本提出了意见,在经过讨论、修改了前三十场戏之后,她方才答应出演赵姬。
八卦:姜文对剧本不满意,并提出了很多想法,他认为,如果他不能理解荆轲这个人物,他就无法去演,最终辞演荆轲。
本片在日本首映的版本是根据剧本剪成的,连陈凯歌自己都认为“文学剧本却有违视像规律”,后来又重新剪了一版,变平铺直叙为板块结构。“与其这样拉开的散点儿的叙事,还不如把情节集中起来。”后来在2003年接受白睿文采访时,他又表示“第二个版本是我被迫为欧美市场做的,他们派了一个人到北京来说你应该这样剪、那样剪。因为这是一部预算很高的电影,我没办法不听,心里很不开心,因为我觉得原来的版本更符合我的原意。”
评价:在剧情与人物的逻辑关系上,如其剧本般的混乱不堪难以理喻,犹如进入了一座无视结构原理的巨无霸式的建筑之中,满目是大而无当华而不实的堆砌,台词声嘶力竭内容却苍白无力。(芦苇)
五
《无极》
编剧署名:陈凯歌、张炭
陈凯歌:“张炭是有贡献的,我觉得他最大的贡献就是陪我一块聊天。”
张炭:“我和陈凯歌导演在5个月的剧本讨论中,唯恐观众不笑,观众能笑,是看到了剧中的荒谬性,《无极》是蕴含着深刻主题的诙谐剧、悲喜剧。”
六
《赵氏孤儿》
原著:纪君祥杂剧《赵氏孤儿》
编剧署名:陈凯歌
变形:一是加入屠岸贾弑君情节,二是韩厥放孤后未自杀,三是加入了程妻一角,四是屠岸贾的死法。
高璇:“我们最引以为豪的创作是元杂剧没有的人物——程妻对于情节走向的翻转、推动,贡献最大的情节是程婴把赵孤抱回家,城门四合,兵士逼迫全城交出婴儿,程婴找公孙,回家发现程妻已把赵孤顶包程勃交出,从而把赵孤和100个婴儿捆绑置换为公,程勃为私,懂剧本的人知道:此节盘活上部。”
高璇:“关于上半部,情节都在,意思变了,因此上半部不能说是我们的上半部,同样下半部也并非与我们无关,战争一节:赵孤冒进被围、屠岸贾救之受伤、赵孤再求程婴反救之,包最后一节弑屠,没离开前也都大致有了。”
高璇:“我们的后半部是:程婴利用赵孤接近屠岸贾,几次杀之未遂,于是决计利用赵孤复仇,当前史批露,赵孤于情无法下手,于理必须杀屠,程婴目睹赵孤纠结,遂觉自己逼少年杀人之残忍,在复仇箭在弦上一刻,少年崩溃手软,程婴为护赵孤,以身殒命。”
任宝茹:“电影中,‘毒蚊子杀王’和‘两条鱼滑倒韩厥’两处情节并非我们的设计,而是导演的妙笔。”
八卦:在剧本写了一多半、完成“搜孤救孤”结点后,由于接受不了赵孤和屠岸贾情深意笃十五年、听了自己身世就提刀弑父这样的情节,高璇与任宝茹退出创作,而陈凯歌坚持最后结局是“一个快意恩仇的故事”。
什么时候陈凯歌可以放下他那半吊子的哲学思考和抑不住的人文关怀,不再揽编剧的活儿,或许《霸王别姬》还有得超越。
其实,一切悲剧的起点已经安排在了陈凯歌考北大落榜那一年:
“人家说我的作文写的就不成,别的科目成绩还可以,他们还纳闷我作文不好,干嘛还考中文系。其实,当时我自认作文写得是不错的,很有文学性,已经忘了当时的作文题目了……”
『捌』 用英文写100词左右的恐怖电影《孤儿怨》的影评,要英文的哦!有点急,谢谢!
《孤儿怨》的英文影评,100单词左右,见附件。
如果看不到附件,请用电脑访问。
『玖』 求赵氏孤儿观后感一篇 500字左右
经历从天上掉到地底下的惨痛失败后,现时的陈凯歌已经聪明了许多,肯低头示好,不过骨子里的高傲贵族气还在。这不,看他挑的,先是“一代完人”梅兰芳,再是中国古典悲剧,相当亲民,又不降格调。比之国师的偷工减料顺手拈来,他还是有认真做事的地方,一丝不苟。只是在《赵氏孤儿》里,当频频出现的女高配乐从背景飘荡而来,好似咏叹、好似悲泣,我就仿佛看到了陈凯歌抚胸长叹——他依然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头,沉浸在自我营造的悲剧感当中,无法自拔。
纵观这些年的贺岁档片子,《赵氏孤儿》当然不是一部太坏的电影,但也绝对不是一些人吹捧的好电影,没有惊世更没有回归。陈凯歌能拍出动人心魄的大场面,像宫廷上赵氏蒙冤;能点上一两个很妖的配角,像晋王和谋士,而光有这些,他却还是只能拍出三分之一的好电影,就跟《梅兰芳》一样,让你享受一段直奔高潮而去的前戏,岂不料中途马上停下,说麻烦先生下次再来。
该做的没做完,这就是《赵氏孤儿》的最大毛病。这必然到来的复仇没完,就好似断掉了一口气,它本该比开场还有画面感,更能感染人心。不说儿戏化的“三人连环刺”处理,整个复仇过程没有悬念,打得轻飘飘,简直毁掉了葛优在前面几十分钟的忍辱负重。即使除去这个,有那个灵魂出窍的超现实结尾,《赵氏孤儿》仍旧是一本烂尾戏,好似号召大家赶紧围观程婴的悲剧命运,家毁人亡好悲惨。我直接就联想到了《和你在一起》,一堆人围着看小孩拉提琴,看似煽情,实乃做作矫情。
再者几个人物立不起来,先不说既毁容又毁掉电影的黄晓明,他的韩厥角色基本起到了娱乐效果,大大冲淡了片子的悲剧色彩,真不知是陈凯歌开的玩笑还是黄晓明的自我发挥。真正立不起来的人物是程婴,影片把太多笔墨浪费在了生活琐细上。由于他的被动,《赵氏孤儿》始终无法交代出他的真实动机,更无法表现出人的崩溃。由于程婴受制,赵武也不停摇摆,他如何接受事实并向义父刺出剑,这些都表现得太想当然了。电影给出的逻辑是这样的,程婴跑到屠岸贾面前,赵武自然会帮程婴,没有为什么。影片有意不断强化赵武的矛盾遭遇,他一边是养父一边是义父,本该有一个精彩的内心斗争乃至于自我溃败,然而这些在《赵氏孤儿》里都是消失不见的,多了徒劳无益的外景打斗,基本可以说是功亏一篑。
说到底,《赵氏孤儿》还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式大片。你会有相似的笑场经历,更会有片刻的穿越错觉。那些一望便知的影视基地搭景,那些灰头土脸的群众演员,那些践踏史实的各种漏洞。所以,《赵氏孤儿》并没有能让陈凯歌脱胎换骨,更无法在这个时代里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