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安永全我的高考观后感
描写思路:首先概述我的高考的内容,然后写具体的内容,最后写看完之后的感受。其范例为:
“头悬梁,锥刺股”诉说着一个奋斗的学子,他的名字叫安永全。他,生活在一个物质贫瘠的时代,却也创造了那个时代属于自己的奇迹。初中毕业那年,因为家里经济不允许,他虽成绩优秀,却不能上高中。
当他的脸贴在中学门口的校匾上痛哭流涕时,屏幕外的我看着异常揪心。以后,他也许只能靠拉板车,拉副食,拉煤来维持生活,他的学术生涯难道就这么结束了吗?不,没有。一个花季少年,没有了时间欢唱,充斥在他生活周围的只有冰冷的公式、枯燥的单词、厚重的试卷。27天,这是留给他高考冲刺的最后时间。
“头悬梁、锥刺股”对他来说效果已经不那么明显了,于是他选择了让母亲用钳子来提醒他。当看到母亲手里拿着钳子,眼里含着泪水,他自己却异常坚定的眼神时,我知道,他一定会取得胜利。
他的高考是一个传奇,一个没有上过高中,照样考上大学的人,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努力拼搏才可能成功,他的铮铮铁骨中流淌着一种精神,一种永不放弃,永不妥协的精神,他用奋斗换来属于他的成功。
高考,它考的是你的意志,考的是你的决心,你赢了,它就输了。高考,似乎离我们很远,远在千里之外,因为我们还只是初中生;又似乎离我们很近,近在咫尺之间,因为时光转瞬即逝。我想,我们的高考也定然会充满了坎坷的艰辛,布满野草和荆棘。
但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斗志、点滴的积累和刻苦的努力,到头来一定会战胜高考,取得属于我们自己的胜利。有人说:“是鹰,就应该搏击长空;是虎,就应该啸傲山林;是猎豹,就应该奔跑如飞。”影片种安永全有这样的精神,作为初中生的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也应该有种精神。
㈡ 高考纪录片观后感800字,急啊!在线等
暑假,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观看完六集纪录片《高考》,颇有感触,对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第一、二集毛坦厂的日与夜。
毛坦厂中学位于安徽省的一个小镇上,镇上的经济就是靠毛中所带动的,毛中国共产党有3万多名学生,大学数是复读生,他们都在应届的高考中失利,以新的心态重新面对高考,镜头锁定了程教师所教的复读班,在自习课上,并没有出现聊天的声音,整间房间都洋溢着学产的热情,在教室墙上和纸板上,我看见这样一句话:这期间,没有老师的监视器,只有上帝的望远镜。学生们无需任何人的监视,你努力了,会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你不努力,社会将你淘汰。
在讲述的人物中,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吴世康和何飞。吴世康在高一、高二时成绩很优异,能在学校中占300名,高三时,成绩下滑到3000多名,吴世康的父亲曾经有一个工厂,为了孩子上学,关掉厂子到学校当保安队队长,他们家没有出过大学生,当年他高考时与大学失之交臂,夫妻二人的心血全部投入到孩子的身上,由于吴世康成绩急剧下滑,父母焦急万分,后来经过老师的开导和自己的努力,在高考中取得了526分,他的父亲高兴的流泪了,付出多年的心终于得到了回报,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实中的我们,父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供我们学习,我们却辜负了他们的苦心,初四的冲刺阶段就要开始了,现在努力还来得及,让我们奋起直追,努力拼搏吧!
何飞,家庭条件不好,全家只靠父亲一个人挣钱,在应届高考中对高考没有概念,复读期间,在临近高考时,才有悔悟,就像她自己说的,我遭到了报应,因为我以前笑的太多了。最后高考失败,没有考上大学。其实,家庭条件差并不能影响太多,只要你心中坚定着努力学习的信念,还有什么做不好呢?如果我们今天不努力,就会变成明天的何飞,该努力时不努力,想努力时已经晚了。
让我很感动的是刘洋洋的经历。她从小父母双亡,是叔叔婶婶一手带大的,家里条件不好,但要负担四个孩子的学费,十分艰苦,为了凑学费,叔叔将家里的羊卖掉了,日子过得很清贫,最后刘洋洋考上了大学,但发挥失常,我想她高考发挥失常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她肩负着叔叔婶婶和年迈的奶奶的期望,给她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吧。就在她考上大学的消息公布后不久,奶奶就去世了,我想支撑老人家活下去的就是想看到自己的孙女考上大学这一刻,血浓于水的亲情可以带来奇迹。
在第五集留学大潮中,有45万中国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四年留学的费用就要150万人民币,这对我来说,自费留学的希望已经破灭,我的家庭根本无力支出这笔费用,所以对我来说,高考就是唯一改变传动的机会,竞争很残酷,别人努力学习,你就要比他更努力,才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之努力!
要对自己狠一点,狠一点就是高标准,狠一点就是严要求,对自己狠一点,是减少非智力失分的杀手锏,跌倒了,拍拍衣服,爬起来为中考加油,我一定能赢!
㈢ 影片我的高考观后感1000字
少时诵诗书我的高考前的时候的赵本山快乐营
㈣ 我的高考观后感400字
回想2012年,最大的事莫过于高考了。半年的时间都在为高考的冲刺复习之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沓沓的试卷,一次次的考试。每次或小或大的考试之后,总是有那么些人偷偷从班主任的抽屉里搜出排名表,然后复印几份传给教室里每一个人看看。数学考试从高二起每周小考一次,而第二天成绩就出来了,速度之快令人叹服。考试如此频繁,聊天也变的颇有话题。第一节晚自习后的十五分钟,是我一天之中唯一的除睡觉之外的如此固定休息时间,我总是会在那片树林下找到我的一个好友然后和他谈谈我们的进步以及不足再分析一下班里的情况。我并不是班里很认真的学生,这一点从很多方面可以得到认证。班主任每次表扬的学生里勤奋的从来就没过我。而且我自己也的确学的比较被动。每次匆匆的吃过饭,回到教室,一看前面还有那么多同学在奋笔疾书,自己也不得不埋头了。夜幕的降临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反而是战争更加激烈。即使下了晚自习,宿舍的灯已经熄灭,一大部分人还在用着应急灯。我曾今也是其中的一员。不过我并不认为那个时候都在用应急灯学到些什么,倒反而影响我的休息。所以我索性搬出来了。租房住的时候,很安静,自己的心也平静了。每天很自由,想学就学,想学到什么时候到可以。以至于我记得有几次灯就这么亮着,我入睡了。那时候的日子很简单但非常充实。 在复习中,我一直相信四个字:厚积薄发。所以我相信我自己即使我现在还有很多问题,但是至少每天我都有很大进步,终有一日我会喷薄而出,一飞冲天。而每一次考试,我都把它看作我的时机。有人说,我总是很幸运。的确,我运气一直挺好的。在平行班中,我被分到这么好的班,这么好的老师,这么好的同学。然后在每次模拟考试中,总是有出人意料的高分来救我。我的名次如此固定让我有一个好的心态。 至此我不得不强调心态的重要性。在学习上有些浮躁时,切记说看会杂书或者上网来轻松一下 ,这样只会让你在更加浮躁。我的心态也经常烦躁,或因为与同学的相处,或者因为某次考试,总是会被一些琐事烦扰,然而我喜欢写一些描绘非常安逸情景的小令,然后静静的写一遍又一遍,像练字一样。所以在高考结束之后我把它们综合一下就成了我的一些日志,像什么道寻常之类的。或许以后我还是会这样做的。 还有一点就是计划。我觉得我总复习的时候之所以能常处于不败之地,与我的做题有很大关系。但是我做的题可以说并不多,但我觉得我做的很好的一点就是能有针对性的做。当时我的理综里最差的当属物理,物理中可以拿分而经常没拿到的就是实验题。于是38套中我率先完成的就是实验。尽管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变化之可能是少数,大多时我都能实行我的计划。 高考似乎并未久远。我对高考最大的感触就是一颗平常心。平时复习好了,高考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复习即使不好,紧张又有什么用。我高考第一天的晚上,爸爸像往常一样送来了打着鸡蛋的饺子,他也并没有多说些什么。我还和往常一样,跑到隔壁给成和斌分着吃了。还一边嘻嘻哈哈的。然后在袁祥那儿聊一会,还聊到明晚去通宵上网的集体活动事。再回去做了一套理综选择题。因为以前每次模拟之前,都习惯做一套选择题。其实那是我早就计划好的,我那天晚上做完了天利38套的最后一套的选择题。我记得考语文的时候,发试卷的时候,我笑得发出了声,收试卷的时候,我掉了几滴眼泪,不不知道是为什么。或许我对它的感情太深。现在想想,对有一个科目有感情挺好的。我觉得语文考试就似乎给我吃定心丸。记得考理综这个老大难时,我对着最后的一道长长的物理题暗暗说:我我不要你的分。因为我知道像这种题我拿不了几分,又何必盯着它不放。要有所放弃才有有所收获。现在想想当时的我的确真有勇气。 高考的确是人生的一道坎,虽然有那么些人说即使没上一所好大学也可以由很好的工作,这个当然也是有的。我却更喜欢把大学当做一个跳板,一所好大学能提供给你跳的更高,更远的踏板。当初我自己对自己定的目标很高,想的是华中科技大学,虽然我知道机会并不大,甚至可以说是渺茫的。但是我却把它看做我的动力,不停的为之奋斗,却也不管结果如何了。尽管到最后我并没上华科,但是能来石油大学对我而言一是莫大的荣幸了,我已经知足了。把高考的感受记录下来,若干年后就是一杯珍藏了!高考就是如此的残酷,还好,这一年,我已经挺过来了。然而还要无数的人将要过这座桥,衷心祝愿复读的哥们能够实现他们的梦想!
㈤ 作文:《我的高考》观后感
我的高考》观后感
今天上午,景老师带我们观看了安永全的《我的高考》视频,看完之后,我很感动。
这段视频讲的是安永全在家中自学高中内容,最终如愿以偿考上大学的故事。第一次高考失败,让他吸取了教训。在第二次高考前,他争分夺秒,每天坚持学到凌晨三点。为了不让疲劳打败自己,他用了头悬梁锥刺股等各种方法。第二次高考,他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看到这,我想,安永全肯定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成功的!
视频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当安永全拿起锥子,往腿上扎时,我仿佛也感到了疼痛。他这种为了学习,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不顾一切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看完视频,我想到了自己。当我遇到困难时,就急得发脾气。可是当安永全遇到难题,就会坐下来慢慢思考。当我做事失败了以后,我就会放弃。可是当安永全高考失败了一次后,他就又开始重新学习了。学好之后再考,直到考上为止。当我考试时,只剩一点点时间的时候,我就会想:算了,这道题肯定答不上来了,别写了。可是当安永全高考时,时间只剩一点点了的时候,他便会抓紧时间,尽量不留下遗憾。
安永全的故事真应了居里夫人说的一句话:“我的最高原则: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
㈥ 《我的高考》观后感
你去看看 高考1977...觉得不错...
㈦ 100字左右的《我的高考》观后感,怎么写
“我”因家里穷而初中毕业就缀学了,但“我”梦想上大学,于是“我”借来高中所有的文科课本在家自学。白天“我”给别人拉车,干苦工,晚上在家学到凌晨3点。“我”常常废寝忘食地背书,背得头昏脑胀。第一次高考失利后,“我”改变了学习方法,拼命做题背题,学习时想打瞌睡,就“头悬梁锥刺股”。终于,“我”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
影片中,有许多触目惊心的画面:“我”拉着一大车东西艰难地爬坡;“我”读的如小山一样多的书;“我”为了参加高考给人下跪;“我”为了使自己清醒,把大腿刺出了血;还有“我”接到录取通知书时,那汹涌的狂喜……在这个15岁左右的少年心里,有着怎样的执着与坚强啊!他如一个茧,在经历无数次的磨难与痛苦后,终于冲破黑暗,展翅飞翔!看完片子,我沉浸在巨大的震撼之中。扪心自问:我像他一样白天干活、晚上苦学了吗?没有,那为什么白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晚上做作业还抱怨累了吗?我像他一样背书背到汗流浃背、做题做到腰酸手抽筋了吗?没有,那为什么还抱怨自己考不好呢?我像他一样家里没钱、上不起高中吗?没有,那为什么还不珍惜学习机会、好好学习吗?……
一部片子,带来太多深思。
㈧ 高考纪录片的观后感,谢谢各位
其实相对于第四集宏志班的孩子来说,毛坦厂的孩子幸运多了。毕竟他们中的大多数至少不用为钱发愁。即使是片中的那个相对贫困的女生,也是可以靠自己家庭的力量解决在外租房子所需要额外付出的几千元。而家长们要求孩子高考的唯一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改善贫困,而是为了改善生活地位——不得不说,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缺少的不是钱,而是一种受人尊敬的地方。他们向往上层人的生活,于是他们得不到的,便把希望压在了孩子身上,而实现这一希望唯一可能的途径便是——高考,考上好学校,找份有地位的工作。
只是家长们的想法是否太单纯了点呢?或者说他们或许也知道如今的大学毕业即失业,但是他们的心结依旧紧紧的系在了高考上。
相对于毛坦厂扭曲的高考心理来说,我倒是更能理解宏志班的孩子。因为这里的土地实在太过于贫瘠了。这里的孩子如果要摆脱贫困的生活,甚至仅仅为了吃饱饭这一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他们也不得不通过高考来实现。
但是高考也只是第一步。这里的孩子和家长甚至在高考前就要去面临考上后的经济压力。“因教而贫”—— 一 方面读书是唯一改变贫困面貌的途径,另一方面读书却让一个家庭雪上加霜,穷上加穷。但即使如此,这里的人们还是愿意让孩子们放手一搏,这是几乎带有赌博性质的一搏,形式便是高考!
虽然高考对于宏志班的孩子来说是关乎生存和毁灭,但这里的备考氛围却还是充满着温情和人性(只是片子中所呈现出来的)。
我突然想起一句话——高考,不仅仅是孩子一个人的战斗。我庆幸,我已经过了高考的年龄,我也庆幸,我的高考过得非常的平坦甚至安逸。
㈨ 我的青春你来过微电影观后感
《我的青春你来过》影片用朦胧诗般的语言叙述了我们最好的青春,触动了我们心中回忆最美青春的开关,细数从前的美好,然后为成为最好的自己继续努力。
总以为那些有关青涩懵懂、活力充沛的青春年少时期离我们这些成年人,每天忙着工作、生活的人们久远了。或许,有关的青春记忆,只是我们心底最深处的珍藏,任何时刻拿出来饮一杯都能让人沉醉。
刚开始,我承认被唯美梦幻的镜头语言和轻快愉悦的背景音乐所吸引了,但是随着剧情的推进,那散文诗一般的画面描述感,在很大程度上感染了我。
都说,青春是诗行,花半开、月半圆,最是美丽,因为有朦胧的悬念可遐想。或许,情窦初开,情半藏,爱半掩,亦是最美好,因为有留白可揣测。
其实,青春岁月里的遇见,本无对错,所有最真最初的梦想,都是历练,每一次懵懂无知的经历,都是成长。漫长岁月里,那些有关青春的跌跌撞撞的回忆,总有一天,成为我们最绚丽多彩的铭记。像影片中所引发的思考,该以怎么的心态迎接青春年少的朦胧情愫与憧憬向往?
被青春美好气息击中的我们,随着优美动听的旋律,不知不觉进入到九十分钟的剧情中去。剧中演员的平均年龄不到17岁,基本都是本色出演。
当然,再好的颜值没有好的故事和演技作为支撑也是不够的,做为一部青春文艺片来说,故事情节性不太强,情节安排得过于简单,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部分,这是影片的缺陷。但这正是《我的青春你来过》这部影片的独到之处,因为它本身不是商业片,是导演和制片人用自己的诉说方式表达着有关青春的回忆。
正是由于没有更多的浓郁商业气息,所有的演员才能饰演得那么自然贴切了,没有一点哗众取宠的东西,不管是唯美浪漫的、或紧张压抑的情节,整个影片竟然没有一点点的俗气感和违和感。随着故事一点一点拉开,我们慢慢回到青春的世界中,仿佛重新回到求学年代,再一次背上书包重走了一遍青春。
只是这一次,我们可以用更成熟、更冷静的眼光去看待过去,才发现那段青春岁月里除了高考的紧张,父母殷切期许所带来的压力外,还有很多曾经经历过却因不够深刻而被轻易忽略的东西。我们的求学时代不是只有读书,不是只有压力与压抑,还有很多独属于青春期的美好,我们也曾是那般的单纯快乐。
在影片里,男女主角肖阁和陈曦的每一次懵懂的情感试探、误会后的郁闷和伤心都不会让人觉得讨厌。而暗恋肖阁的张一柯莫名的冲动、别扭、暴躁……跨越了青春期的我们竟然在理解中觉得可爱真实。
理当如此啊!刻苦学习、上进心强的学霸素丽,大大咧咧、偶尔卖萌的小胖妞,叛逆任性、嚣张张扬的罗楠,还有对学生怀有殷切期望的班主任们,剧里的每一个主要人物塑造得都很立体。就算是会有一时的情绪但绝不会讨厌,你会不由自主地将身边的人与他们一一对号入座。
年轻的他们偶尔冲动犯错,也能忍痛认错改错;偶尔冲突争斗,也能握手言和;偶尔失落迷茫,也能找到方向……似乎除了高考成绩和摸不着彼此心思的惶惑不安,再也没有别的需要担心的事情了。简单、平凡、真实的一如当年的我们。
即使曾与青春恶语相向,即使曾经彷徨受过伤,即使始终耿耿于怀于对当年无法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不禁想要在此刻与自己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