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读《了不起的小叶子――把耳朵弄丢了》有感400字
寒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名字叫
。我很感兴趣,所以把这本书从头看到尾。
是一个迷迷糊糊、大大咧咧的可爱的小女生,成绩一般,长相一般,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她纯真、善良,真诚的对待朋友,她乐观、开朗,对周围的一切都抱有好奇心。所以,有时候她又挺“了不起”的。
书中讲的是
在学校的故事。李校长发明了一个零号宝座,在每间教室的讲台上放置一个座位,为了惩治那些调皮不听话的孩子而发明的。刚开始
还不理解为什么大家不喜欢坐这个位置,离黑板、老师近,没有人影响学习,没有同桌不会有人影响学习……有一次小叶子不小心犯了错误,被老师叫到零号宝座坐了一节课,回到家里,妈妈狠狠的批评了她,小叶子的爸爸是一名工程师,还是名牌大学的博士生,下班回来后也给她讲了很多关于学习成长的事情,小叶子一家三口听得不亦乐乎。后面又讲到了学校里新来的
,上课时画了各种各样的蛤蟆,不同姿势,一个个栩栩如生,非但不可怕,还很可爱,并且让同学们也画出任何造型的蛤蟆,哈哈,实在太有趣了,一节课下来,老师夸赞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棒,大家也很高兴,看到这儿,我也拿出纸笔,画了几只蛤蟆,真是太好玩儿了。后来小叶子又和德国的小朋友一起上课,做陶艺,举办文艺晚会,一起参观博物馆等,德国小朋友还给小叶子邮来的亲手做的
,小叶子觉得亲手做的是最有意义的礼物。
我也要学习书中的小叶子,她乐观,开朗,爱交朋友。
[2012英文观后感]关于2012电影观后感的英语作文 范文一 Movie 2012, a famous movie made in USA, which was showed in China last month. 2012这部电影是美国的一部著名电影,月前在中国开始上映, What I have to admit is that this movie is wonderful, such as its advanced digital video effect and the worry about the future of human beings. 我不得不成人这部电影很不错,比如它先进的数字化特技效果和对于人类未来的担忧这种意识, In fact we do not agree the result of this moive,2012英文观后感. in which only but some scientist and politic leaders can survive not common people. all of us have the right to survive, what the key reason of survive is not this man can offer a larger contribution to our society, because for a future rebuilding, everyone is important. 事实上我并不赞同电影的结局,那就是一些科学家和政府高官得以幸存,却没有什么平民,我们都有权利幸存下来,一个人该不该活下来的原因并不在于他可以为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因为每一个人在重建社会的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 another thing we have to remember, that is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 China, in that movie the work of manufacturing the surviving ship was completed by China, this advice us that China is admitted by the world more and more. that is a fact. and so we should love our conutry, a great and powerful motherland can allow us a happy, safe life. 另外我们记住了,中国已经收到全世界的认可,有了强大的祖国,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安定幸福,所以我们该热爱中国, 关于2012电影观后感的英语作文 范文二 After watching this movie I really needed time to figure out what to think of it. I heard a lady sharing her first comment to her friend That dog sure was ugly. What else was there to say? After a while I found outThe action was truly formidable. demonstrating the power of mother nature. Collapsing buildings, jumping flaming cars, planes falling down and manage to pull up a second before touchdown, it was a real trip and a feast for the eyes and ears. But then again the acting wasnt that good, a bit over the top. In one scene in the movie, where every wasted second could be the cause of a terrible disaster, waste their time beingROMANTIC! At times like that the acting became very juicy, making me think I was watching Titanic instead. One point of advise Do not take this movie too seriously. Its almost stuffed with jokes instead of showing us the real drama of an earth that is about to be destroyed. But keep this in mind and youll have a heck of a 2 hours and 40 minutes(!) in a movie that is made for the cinema. 看完这部电影.我真的需要时间来找出想起来了,我听到有一位女士,她的第一个评论分享她的朋友这肯定是丑陋的狗,在那里还有什么要说?过了一会儿,我发现了这项行动是真正的强大,显示了权力大自然,观后感《2012英文观后感》.建筑物倒塌,跳跃燃烧的汽车,飞机掉下来,并设法拉动第二个着陆前,它是一个真正的旅行,为的眼睛和耳朵一场盛宴, 但是有一次署理是不是很好,比最高位在电影中的一个,现场每浪费第二可能是一个可怕的灾难的原因,他们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浪漫在像倍署理变得非常多汁,使我觉得我在看泰坦尼克号代替, 其中提醒一点不要把这部电影看得太重,这几乎塞满了,而不是显示我们是一个即将毁灭地球的真正的戏剧笑话,但是要记住这一点,你将有一个2小时40分钟赫克在一个是为电影所作的电影.这部片子,几乎集中了灾难片的所有元素,特大地震,超级火山,超级海啸,毁灭整个人类的大洪水,陆地的下沉与崛起,地球磁场的倒转,城市的毁灭,无助的人群,可能是我见闻有限,反正能把这么多灾难元素集中中在一起的灾难大片,记忆中好像没有,大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电影《日本沉没》,灾难元素的集中度稍可与《2012》相提并论,但也远远不及,场面与特效更不能同日而语.看这部影片,你很少能有平静观看的时候,眼睛里随时都是惊天大灾难,所有的思维都在随着影片故事情节和主人公的命运在转动. 但这些,只是让我激动的理由,而不是让我感动的理由 我的感动,来自于片中的那种人性的光辉.人性,这个词用于评论电影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了泛滥,但我还是要说,这部片子,最让我感动的,是人性.这种人性,是博大宽广,是勇于付出,是为了他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不是狭隘自我,不是自私自利,不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在《2012》里,我可以看到人类生命和人类文明的脆弱,那么健美的身躯,那么精美的建筑,那么温情的感情,在大自然狂暴的力量面前,显得如此无力,几秒钟,或者几分钟,在地震、火山、海啸、超级洪灾面前,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但我也看见,无论是在什么样巨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人类,或者说作为人类代表的影片主人公一家,还有那些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平民百姓的人,都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了人类的尊严.美国总统在灾难注定来临的时刻,选择留在美国与自己的人民在一起直到最后时刻,船长不愿丢下正在沉没的船,这是他高贵的选择,影片中那位美国官员对总统的评价,我完全赞成.在超级洪水袭来的最后时刻,那些掌握着方舟外几万人命运的全世界各个国家的领导人们,在瑞得里安博士我们都是人类的一份子,人类的文明就在与互相帮助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如果我们今天放弃他们,那么即使我们生存下来,我们怎么去面对自己的孩子,孩子们又怎么去面对他们的孩子的激切演说下,一致同意打开方舟大门,无数人欢呼着冲进方舟.那一刻,不管是是什么人,不管是什么政治立场,我想,都会在心中刻下一丝温馨. 而那些普通人,他们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作出的奋斗和努力,更值得我们投以尊敬的目光.男主角杰克,为了让自己的一家人得到进入方舟的船票,驾着车疯狂地跑,从黄石国家公园跑到了拉斯维加斯的机场,在漫天黄石公园火山爆发的巨大烟火中找到沉迷于要和地球共存亡并且快死了都不忘记自己是第一个宣布地球完蛋的那个疯狂家伙,又在陷入巨大的裂缝后爬出来追上正在起飞的飞机,经过了飞机原本说要在中国南海迫降最后却在中国西藏降落的戏剧性经历,终于在那位好心的中国方舟工作人员天庆的帮助下全家进入了方舟.当杰克在影片最后,终于解除了方舟尾部的机械故障使得方舟顺利开动,一家人悲喜交集拥抱在一起的一刻,我想,作为平凡人的杰克,在这样的巨大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同样巨大的勇气,应该说不上是为了什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即使他的做法恰好做到了这点).他和瑞得里安博士不同,博士确实是一个全人类共同利益至上的理想主义人物,而杰克,在寻常时期在一个为生活而奔波的小人物,在危险来临时,他的无比勇敢和智慧,都只是为了自己的亲人.但谁能说,即使只是为了自己的亲人,他的这一切举动就不值得我们感动,并且值得我们向他致敬呢?又有谁能说,他的一切举动,不是博大宽广、勇于付出和为了他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光辉人性呢?
Ⅲ <<耳朵大有福>>观后感
我并不觉得此片是贺岁片,我理解的贺岁片起码是让人开开心心过年的,而《大耳朵有福》里上上下下透着一股心酸,一种生活的无奈。
王抗美的性格特征我分析如下:
细心(换钱时发现了小摊的骗人伎俩)、又粗心(找零时看也不看就放兜里了,应找49其实是46)、虚荣(擦鞋店里考察市场时人家问他是干部啊体察民情来啦,他就接个:是啊下来走走)、又务实(在同事家送花被主人误认为毛线衣是礼物时又要回来了)、小气(修自行车一块钱非给7毛,不行就用50的去换零钱)、又大方(儿子请朋友把姑爷的脸挠了个井,出手一百元让儿子请朋友在外面吃饭)、理智(女儿和姑爷吵架把桌子掀翻了忍住。)又冲动(电脑算命一高兴给10元小费)、怀旧(二人转小剧场应聘时独唱红歌把自己唱哭了,别人拿怪物一样看他)没种(儿媳成天打麻将饿亲爹,给她说话还客气)、又有种(听见身后商店小地痞骂自己,自行车一扎,回去挨揍)、运气好(保暖内衣搞活动时做游戏第一个请上来的女的明显是托,他楞是赢了一套内衣,归功于他随身携带的保温桶和姜)、又点背(老伴卧病在床需要伺候,弟弟打麻将不顾亲爹,弟媳妇不孝顺,儿子不争气,女儿婚姻不幸福,姑爷不正经,找工作太难,借钱借不着,处处不尽人意。)----总之,中国的底层老百姓的小市民形象基本占全。还是很有特色的,呵呵
影片不错,你得回味。
1、 王抗美,女儿,姑爷三人开茶会的时候,新闻联播音乐一起,王抗美把电视关了,桌子被掀翻后,人都走了,老王独自收拾时再打开电视,新闻刚刚演完。还有,姑爷的手机铃声也是新闻联播的音乐。
2、 电影一开始,老王被邀请跳舞,他回绝了,电影尾声他邀请别人出来跳舞。
3、 小剧场里独唱落聘了,凌晨在无人的街上自己高唱当年拿手的红歌。
。。。。。
。。。。。
谈及该片的拍摄,至今范伟依然感触良多,“其实最开始我挺不理解剧中的王大耳朵的,但越拍到后来越觉得这是人生的一种状态,过日子尤其是男人都要有些担待,从困境中走出来,生活都是挺美好的。”范伟说,其实这样的一个主题,正好切合了当今和谐社会的大环境,“每个人都应怀有美好的信念,对生活永不言败,这样才能新天新地。”
该片定位为“平民贺岁剧”,甚至宣传海报都采用了范伟一个超人装扮的造型。对此该片的发行方新影联宣传人员表示,虽然该片是个小成本电影,但其平民轻喜剧的题材对很多观众来说是个最好的新年礼物。对于该片的票房,无论是主演范伟还是导演张猛都没有过高的期许:“最有发言权的是观众,只想我们的电影真正走到老百姓心窝里了,老百姓想不走进电影院都难。”
Ⅳ 地球的故事主要内容是什么
1、地球的故事
一天,地球变了很难看,太阳又说不好,乌鸦又说不好,小鸟很热,又一只差一点飞不动,小青蛙热的走不动,小树不知到给谁砍了,树叶不知到给谁偷了,它们热的都走不动了,有很多人在小河里丢垃圾,那些拉圾很臭很臭,他还丢鱼的骨头,他还把那些树干水流过来就就在树干那里流出来流呀,流呀,那些水全不流了去那条小河里就不会流了去地二个地方,那些骨头就可以流了去地二个地方,那地球就不会很臭,那小树又可以曾长,那小动物们就不怕热了,那太阳公公就小了,大家都很开心,那就可以了吗!
2、小小地球上的故事
在一个“小地球”里住着:耳朵博士、眼睛小姐、鼻子先生和嘴巴儿子。
忽然有一天,眼睛小姐、鼻子先生和嘴巴儿子争吵起来.眼睛小姐说:“这个小地球是属于我的,你们要想住在这就交钱吧”“凭什么,凭什么”鼻子爸爸争辩说.这时候嘴巴儿子开口说:“吵什么,这应该是我的”.眼睛小姐说:“我要是看不见路你们现在早就没有了,哼。”“要不是我呼吸新鲜空气,你么能这么干净、强壮吗?”鼻子先生说。带着更加傲慢的语气说。这时候嘴巴儿子又说话了:“要不是我吃东西你们能活这么?”嘴巴儿气的脸通红。“我的”“我的”“这是我的。”他们争吵起来。“走我们去找耳朵博士凭理去。”他们边吵边来到耳朵博士家。耳朵博士问清了事情。说:“地球是大家的并不是你们一个人的,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占用它。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应该善于补自己的短处发现别人的长处,我们应该取长补短。听了耳朵博士的话他们都惭愧的低下头。
这个童话告诉我们:应该取长补短。
3、地球的故事
从前,地球上没有一点点吸引力,每个人都往上飘。
家具一定要钉起来,不然的话,就会飘上去,相互碰得嘣嘣响,发出很多噪音。
果子成熟了就会飘上天,人们想吃果子,只有爬到树上出没成熟的的果子,但是,都是酸酸的,不好吃。
狗必须拴起来,不然也会飞到空中,牵不回来。
有一个人想了一个办法,在街道两旁修上栏杆,只有抓住栏杆才不会飞起来。但是,有些人粗心大意,只頋说话,就把手松开,结果也飞上了天。
后来,人们又想出了办法,建起很多的高柱子,上面蒙上大网,人一旦飞上天,就会被网网住,再顺着柱子爬下来,但是这样还是很不方便。
人们受不了啦,就对地球说:“慈祥的地球呀,求求你,把我们抓住,不让我们掉出去,好吗?”。
地球答应了人的要求,但不小心却给了太多的吸引力,把地球上所有的动物牢牢的吸在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被拉得脸贴着地面,不能动弹,所有的东西也被地球的吸引力拉得变形了。
人们就对地球说:“地球呀,请再松开一点儿吧!”地球答应了。从那以后,地球上的人们就变得像现在一样行走自如了。
Ⅳ 耳朵大有福观后感
元旦在家无事,兴致冲冲地看了喜剧演员范伟主演的新片《耳朵大有福》,本想找点儿乐子高兴一把,却不料看完后辛酸不已,百感交集。这是难得一见的一部写实的好片子,绝不是电影“故事”。它真实反映了当今中国寻常百姓的生活。观后我的脑海中闪电般涌现出十个结论,不,还不止这些。容我把这十个结论一个个剖开,向没看过这部片子的人显摆显摆。
1、不管今天怎么难,明天你还得照样活着
相信没有人会比我看这部片子的感受深,因为这部片子就在我的家乡拍的。电影一出镜头就是我所在市的铁西贫困区——不冒烟的工厂,杂乱的民房,忙于生计的市井小民。范伟在这里饰演铁路车务段光荣退休的老工人王抗美。原来是修火车的,退休后面临再就业的难题。妻子患重病,需要他天天做饭送到医院;退休后工资很低,不能让妻子吃很营养的饭菜。可他很要面子,不想让医生笑话,想尽各种法子满足妻子。在家他要自己洗衣,省吃俭用。他具备中国传统男人的美德,可美德不当钱花。孩子不省心,大女儿闹离婚,小女儿不如意向他哭诉,儿子不务正业,他是城市中最难的一族。可不管今天你怎么难,明天你还得照样活着,照样要忙于生计。他早年是铁路宣传队的,他最爱唱也最擅唱的是《长征组歌》。“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吹断梁。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是他人生的励志歌,也是他人生的悲歌。
2、既然你不能改变生活,那就“享受”生活吧
王抗美老实憨厚,在生活中不是足智多谋的人。他也曾试着想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让妻子活得质量高一点儿,帮子女一把,照顾老人一下。可他努力了,处处碰壁:擦皮鞋吧,他不是女的,不吸引人;蹬人力车吧,他没有力气;给小戏园子唱歌吧,他唱的老掉牙的长征组歌没人听;做买卖吧,差点儿上了“网络商务”传销的当。大家活得都挺难,别指望别人照顾你。在这样的困境下,他学会了能乐即乐,蹬别人的车,他风驰电掣,精神头儿十足地发泻了一把;老友难得请吃一顿馆子,他喝得大醉而归,但没有忘记给老婆打包送饭;他不信自己命总不好。他花钱用电脑算命做标准相,尽管老友说:“命是老天给的,运是咱自己造的。”就像影片中他说的:苦也是一天乐也是一天,不乐多冤那!生活中的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在很难改变生活的时候,只得向生活和命运低头,苦中作乐或以苦为乐。
3、这个世界可能抛弃了我,可我不能抛弃这个世界
作为小人物的王抗美活得很艰难,退休后没有一技之长,似乎在这个世界难有立足之地。他不奢求大福大贵,但连平静地活着都不容易。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活着容易的人不多,王抗美只是其中一个。他要努力适应这个世界,艰难地活下去------
4、上有老,不能孝;下有小,管不了;中间有个病老婆,谁有我责任重压力大。
影片给我们展示的王抗美在社会和家庭中压力巨大,沉重得让人窒息。女儿女婿来了,他要体面,自己做了个果盘,结果因女婿在外面搞女人弄得夫妻俩大打出手,他掀翻了桌子,弄得一地狼籍。破碎的盘子,就如他此时的心境。
5、自己不能给父母以幸福,还能要求兄弟姐妹什么
他没有能力供养父母,在弟媳只顾自己搓麻将给老父亲吃两顿烤地瓜的时候,他除了愤怒地摔门而去,没有别的办法。
6、年老的人不懂年轻人,就像年轻人不懂年老的人
在影片中你来比划我来猜这一节,体现的是年老的人不懂年轻人,就像年轻人不懂年老的人。年轻人不知道“孟姜女哭长城”、“冬吃萝卜夏吃姜”也很正常,这是个知识贫瘠的年代。
7、谁来保障城市边缘人
王抗美是国家铁路局退休的,医疗、生活尚且没有保障,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下的打工仔等城市边缘人可想而知。
8、至少我还没饿死
电影中的王抗美尽管窘迫不堪,但在关键的时候兜里还能抽出百元大票。那些抽不出来的人呢?
9、人生对大多数人是悲剧,一个小人物自然不例外
随着社会生活保障功能的提升,相信多数人会活得滋润一些。但除了贪官、巨贾、达人,多数人还活得很不容易。王抗美似的小人物太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同情了,哪怕是一个善举,一句暖人心的话。
10、我不想活了,欢迎整死
在生活的苦难、人生的重担令其不能承受之时,他也想到死,躺在地上做一个大字再也不想起来。在小青年要打他的时候他抻出脑袋说:“整死我啊,我正不想活了,欢迎整死。”这是对生活不能承受之重的不满的发泄,对人生寒凉、世态炎凉的控诉。实际隐含着种种提示,提示政府应该考虑如何改善这一群人的生活,提示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达到温饱的时候想一想别人,能为大多数人做点儿什么。
我想一部电影能让我这么愚笨的人想了这么多,该算是好片子了。 没看的快去体验一下吧。
Ⅵ 《寻找声音的耳朵》观后感
小男孩聃聃是一个长在大都市郊区农村的孩子,他没有朋友,可是并不孤单。每天他都一个人去镇上上学,路两旁是大片大片的麦田,他蹦跳着走路,种下自己的歌声。
聃聃喜欢听声音,他有一双非常敏锐的耳朵,他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大自然每一种不经意的声音都会在划过他的耳朵,在他心里开花。他会把收集到的声音装进一个神奇的瓶子,瓶子一打开——100只蚂蚁在跑步;小猫小狗捉迷藏;麻雀吃薯条;蜜蜂打呼噜;花瓣开合;蝉儿唱歌;柳叶松针在吵架;风雨雷电开大会……
房产商看中了他们村,房子要拆迁,大家都将进城,农村户口转城市居民,农民转身变房奴,有人欢喜有人忧。当然最难过的就是聃聃,他不想离开他每天倾听的声音,他知道这些城市里都没有。临走那天,聃聃特地在他的瓶子里装满了声音,然后带着它们走了。
聃聃转学了,就读一所区重点小学。他不喜欢城市里的高楼,不喜欢城市里的声音,他变得胆怯、孤僻。幸好他还有那只装满声音的瓶子,上课的时候、回家的路上、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会乘别人不注意时偷偷打开瓶子,沉浸在声音的世界里。他依然没有朋友,可是他并不孤单。
张米仁是聃聃的同桌,她发现了聃聃古怪的行为,好奇每回聃聃打开那只空瓶子凑上耳朵,立即会陶醉其中,脚和手还不停地打着节奏,这只瓶子一定非同一般。没过多久,全班同学都发现了这只神奇的瓶子,都想听一听瓶子里到底是什么声音。终于那天,聃聃打开瓶子,音符一个个跳出,他情不自禁地欢舞歌唱,全班都看呆了。
自那以后,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聃聃,因为他有神奇的耳朵,他有神奇的瓶子。聃聃开始不那么紧张了,他会把教室当成麦田,椅子当成风筝……只要老师不在,教室立即闹翻天,桌子倒地,椅子吊起,书本满天飞,人儿不见影。瓶子里的声音开始钻进孩子们的身体,他们闻声音的味道,他们倾听声音的心跳,他们舞动自己的身体,他们尽情绽放自己的快乐。
这一切被班主任金老师发现了,她找聃聃谈话,希望他听话交出瓶子。金老师又找了聃聃的父母反映问题。无论爸爸妈妈如何苦口婆心说教,聃聃始终没有交出瓶子。他把瓶子藏到同学家,藏到小狗窝,藏到屋顶上……
“听话,听话,听话,耳朵是听话的,不是听声音的。”“你已经长大了,不能玩这么幼稚的游戏了。”终于在爸爸妈妈老师不停耳边唠叨说教下,聃聃累了,他决定偷偷把瓶子带回老家,和童年告别!
生日那天,聃聃一个人去了老家,这里已经变成了工地,原来的房子都没了,麦田也消失了,一切都不复存在。他小心地把瓶子埋到土里,约定以后会来找它!
瓶子没了,聃聃的生活也改变了。他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竞赛……没多久,他的成绩就在班级名列前茅。老师们开始称赞他聪明懂事,爸爸妈妈也宽心了。他被同学们选上当了班长,又竞选了大队部的文娱委员,还负责策划学校的活动,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他开始像个大人,说大人的话,按照大人的方式做事,变得越来越听话了。
但内心聃聃并不快乐。他似乎有很多朋友,却那么孤单。他开始患得患失,他担忧大队长竞选失败,担心学习成绩下降,恐惧同学们离他越来越远,他害怕失去……一个人的时候,聃聃尝试闭上眼睛去听声音,可是耳朵什么也听不到了。
他决定回去找瓶子。
聃聃回到自己的老家,却发现面目全非,昨日的农田变成高楼,装满声音的瓶子没有了,他唯一快乐的记忆永远地飞了。
聃聃坐在曾经的麦田不停地流着眼泪……那晚聃聃没回家,一个人沿着马路漫无目的朝前走。
瓶子没有了,耳朵还能听见。聃聃决定重新寻找曾经失去的声音,他找到老师、校长,说服他们同意在小学毕业之前策划一场特别的六一集会——《寻找声音的耳朵》。
那天,全校500多名师生和家长聚集在操场。每个孩子捧着一只瓶子,他们闭上眼睛,将倾听到的大自然最真实的声音和心灵最深处的声音一起装进去,作为礼物送给爸爸妈妈和老师……
Ⅶ 读后感范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 读后感
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1]”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说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编辑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
(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一、先要重视感 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二、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四、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五、写景、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5)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
编辑本段读后感范文
《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回想起来这已是我第二次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了,但是这一次我却对这本书有了更深的理解了。 再一次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后我感悟到了人生的道路中不能遇到困难就唉声叹气,应该勇于面对困难遇事还要乐观一些,都不要把任何事都看的那么绝对,要多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就像鲁滨逊一样虽然身陷荒岛却不坐叹命运不济,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制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井然有序、欣欣向荣的家园。就像在发现有野人的时候刚开始手忙脚乱,可是最后他沉着冷静以他的勇气与智慧和“星期五”并肩作战,一起打退了野人,这也体现出一个人遇到困难只要沉着冷静的去应对就一定会有办法解决的,对人就像一颗种子他会想尽办法冲破泥土去感受太阳的温暖,当他经历完千辛万苦回头望去,他已是枝繁叶茂的苍天大树了,在我们的旅途中不能只停留在原地,要时刻想着只要我努力明天会更好,这样才不会因满足于现状而自失。 鲁滨逊又是个彻头彻尾的“经纪人”。他热衷于航海,并不因为什么浪漫的追求,而是完全为了经济利益。他在海岛上曾发过几句金钱无用的感慨,但说过以后立刻就把见到的钱币一一收好,最后又一钱不落带回英国。 在他看来,非经济的社会关系和活动是次要的,他被海盗俘获时曾鼓动同为海盗奴隶的小男孩佐立一起逃跑,并许诺要使他成为“了不起的人”。然而一旦出逃成功又有人出了个好价钱,他只稍经犹豫、略讲价钱就把那孩子卖了。后来他在荒岛上解救了一名土著,给他起名“星期五”,便顺理成章地把他收为奴仆。从这些看来一个人也要存在一些利益观念也要具备一些经济头脑,会分辨哪些对自己有利哪些对自己有害不能满足于现状有事要做一些长远的打算才能更保险一些。 全书最精彩、最令人难忘的是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经历,作者用第一人称以及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另外,小说的语言自然流畅,文字通俗易懂,这也体现出了笛福小说的一大特点,整部作品似乎在向读者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也正是这篇小说啦啦啦……了,它是我最喜欢的课外读物之一,其中有关人生意义的段落,我还能把它给背诵出来呢!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人应该怎样地活着才有意义呢?保尔·柯察金用行动回答了这一问题.保尔他残废后,毫不灰心,还要顽强的学习,努力工作,并且开始了文学创造。后来双目失明了,这对于已经瘫痪的人来说,要是一场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可是他却毅然拿起笔来,摸索着,坚持写作,每写一个字,他都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劳动.经过顽强的努力,他终于成功的写出了小说《在暴风雨里诞生》的前几章。读着,读着,我也禁不住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保尔·柯察金那坚毅的脸庞,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保尔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竟有比钢铁还要坚强的意志,这是什么力量在鼓舞着他呢?我读完这本书,在书中我终于明白了,这是那最伟大,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在召呼着他创造奇迹,这就是他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的动力。 保尔·柯察金,可敬可佩的共产主义战士,您为我们树立身残志不残的伟大榜样,我原来也有一个同学也是残疾人,他的名字叫吴伟:从他生下那一天起就得了先天性心脏病.十几年来,病魔缠着他,使他不能像同学们那样活泼在操场上,球台前,参加集体活动也就更不用提啦.因为他稍微活动一下,就脸色苍白,嘴唇发紫,上学校读书全靠他爸爸用自行车来回接送.在学校里,他将吴伟从一楼背到四楼,放学后再由四楼背到一楼,中饭由同学们送到教室吃.自从,吴伟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也就这样坚强的站了起来。 对于我来说,我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我的智力不差,能够学好自己的社会主义文化课,我长大后,我一定比吴伟强.虽然,我不能背起钢枪保卫祖国,也不能战斗在烈火熊熊的战场上,但我可以把我所学的知识,贡献给人民,为了祖国的建设做出一份力量,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学习的榜样,我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可真好啊!我还要不断的学习,从这本书中吸取更多更大的精神力量。 《童年》读后感 《童年》是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生活。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无论是在精神上或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尔基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坚强地走了过来。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丧父,随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这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艰苦命运的开始。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外祖父掌管着家里的一切,脾气非常暴躁、视财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时常因为犯错而被痛打;两个舅舅常为了分家而争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没有地位,任丈夫打骂,发泄。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 之后,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社会。他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阿廖沙饱受欺辱,但他还是熬了过来。因为他被自己坚强、不屈服与困难的精神与信念一直支撑着。 而现在的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廖沙却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挨打、受欺辱。悲惨的一幕又一幕,让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们生活俄国沙皇时期又会怎么样?会认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吗? 时代在不断进步,但人们却越发变得懦弱了,遇到困难就想要退缩、逃避或者走捷径。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须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争取,才会得到。 《名人传》读后感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翻开《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我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贝多芬全名叫“路德维希?冯?贝多芬”.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长大一些,恶运又一次降临到了贝多芬的头上:他失去了最亲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只有写信向朋友哭诉.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并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顿为师.后来,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就在贝多芬初次尝到成功的甜蜜的时候,痛苦又一次降临.慢慢地,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衰退,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还是瞒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贝多芬耳聋的程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没有完全聋,可以说,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 人们在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脸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从那目光里人们又可以看到他悲惨的命运.之后的岁月里,性格过于自由暴躁的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爱情的否绝.在遭受这些肉体痛苦之时,贝多芬又必须承受着另--种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体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尽管如此,但他从未放弃过音乐.要知道面对这么大的困难,贝多芬却毫不动摇,这需要用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医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爱情;他充满着希望.贝多芬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名人,同样,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曾说过:“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那么,《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我想,只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努力向前。除了这一点外,本书的作者罗曼?罗兰也想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己的信仰。
Ⅷ 耳朵好处和坏处的作文
耳朵好处和坏处,说起耳朵肯定会想到清理耳朵,让我不禁想起小时候目前给我掏耳朵。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耳朵便是那窗棂的缝隙,聆听人间每一段温柔的旋律。
我的母亲,是一个爱惜耳朵的人。
母亲经常为我清理耳朵。她总是让我侧躺在她的大腿上,拿一根棉签,左手轻轻撑开我的耳廓,右手小心地一下下掏着。儿时的我十分好动,总是在母亲掏耳朵时扭来扭去,小嘴张张合合说个不停,不时逗得自己捧腹大笑。
母亲则是笑得双肩耸动,又扳正我的脑袋,叮嘱我不许乱动,否则脏物会掉下去。棉签纤细而又柔软的末端在我耳中温柔地来回刮动,引得我瘙痒不止,死死憋着打喷嚏的冲动。
母亲常常掏一会便停歇下来,稍稍移开脑袋,眯起眼,对着客厅明亮的光线端详我的耳朵,确认干净后,才满意地拍拍我的肩叫我翻个身,俯身察看另一只耳朵。
她总是在掏挖之余絮絮叨叨,悉数清理耳朵的好处,列举不清理的危害:“耳朵能听见很多声音,”她把棉签末端抵在茶几边缘抖落脏物,柔声道,“如果坏了的话你就听不见其他小朋友的声音啦,怎么跟大家作文一起玩呢;你也听不到汽车鸣笛的声音,过马路怎么办呢;过年也听不到爆竹声,那可太没有年味啦……”
而我的脸正对着妈妈柔软的毛衣,不由得把脸埋进她暖乎乎的怀中,指尖揉搓着衣角的毛球,心里嘀咕着:我明白啦!都明白啦……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经射出,拒绝回头,你我都来不及慢慢地等。我投入繁忙的学业中,母亲也逐渐匿于职场的追逐里。我再没趴在她的大腿上与她如此谈笑,她也再没帮我清理耳朵。
童年的回忆似乎锁在了记忆的深处,只有当闲暇之时才会小心翼翼地打开来流连。我终于在一次次感悟中听到了母亲含蓄话语中的深意,以及她对我的包容与爱。
亲情是一种巨大的焰火,而你我走在焰火的暖意里抵风御寒,尽受岁月温柔爱抚。
我想,有一天能在宁静的午后,牵着母亲的手,让她靠在我的腿上,允许我为她掏一次耳朵,一同回忆儿时的种种趣事。我亦希冀能疏通亲情间的微小阻碍,与她更加亲密无间。
母亲啊,请倾听我对你的爱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