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匆匆那年》读后感!
我被文案吸引,或者,也想看看那些我们可能曾经走过的日子是怎样在经历的。看完之后,觉得很压抑。方茴和陈寻从高中开始恋爱,一起走过青涩的少年时期,他们那么爱,甚至为了能上一所大学,陈寻在高考时故意放弃了一道大题。但是这样单纯浓烈的感情却并没有有一个完美的后续。大学时期的陈寻,延续了一直以来的优秀和耀眼,身边有了许多不同的人。他爱上了别人。固执的方茴放开了他,却放不过自己,以伤害自己来掩盖内心的伤痛,她和一个声名狼藉的龌龊男上床,并不幸怀孕,堕胎,最后离开……在漫长的时间里疗伤,终于能够面对和回忆那些过往的岁月。
老实说,看文案时以为是轻松文,毕竟那些少年时代的回忆是每个人生命中的珍宝。可是这样的文章内容真的有点虐,至少我认为,方茴太偏执,她和陈寻的缘分也太让人伤心,让人心疼。
从《匆匆那年》放到那开始,我就不敢看,心里很复杂,有时候看小说只是为了发泄一种现实中不能有的心情,自己为自己编织一个梦,在文字中,自己幻想一部电视连续剧,带有些许yy的意思。看完的时候很难受,非常难受,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憋屈,想哭,又不能哭,怕吓着别人。看书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女主,所以憋屈是方茴的憋屈,想哭也只是方茴的眼泪,我只是在看戏的时候,太过于沉迷,误以为,我就是她,误以为,在流逝的匆匆那年中,在伤害与背叛中,痛到发抖的是我,哭到发抖的是我,不管不顾的是我,痛极自虐的是我,心碎的也是我。我在别人的故事中跟着她一起紧张,惶恐,遇见,心动,甜蜜,发愤,忐忑,灰心,失望,绝望,心碎。
方茴是什么时候认识了陈寻?高中一开始,那时候的喜欢还只是喜欢,甚至连喜欢都不敢,觉得那么羞耻,可是那时候的喜欢又是这么平淡而简单,电影胶片中或欢喜圆满或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在他们眼里都当不了真,他们总认为自己会经历与众不同的恋爱,以为这样无所事事的日子会一直继续下去。陈寻对方茴说过会永远对她好,他们会永远在一起。但是轻易说出永远的他们,那时候却不知道,永远到底有多远。很久很久的以后,长大的他们终于发现,原来还是在岁月里落入俗套,原来自己,还是不够特别,仍然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和他们一样哭过笑过爱过恨过想念过忘记过,终于将那些“过”都过去,终于丢失了那年的自己,终于和那时每天都陪伴在身边的人各奔东西。
以前的时候我看过这样一句话并且深信,“你遇上一个人,你爱他多一点,那么,你始终会失去他。然后,你遇上另一个,他爱你多一点,那么你早晚会离开他。直到一天,你遇到一个人,你们彼此相爱。”那时候的我不知道什么是爱但却以为自己知道,现在的我看到这句话只觉得恍惚,似乎更相信“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那些生命中发生过的事情都无法避免,但是那些生命中出现过的人,全部一样,面目模糊,只是因为相遇的时间不同而与不同的事情和心情有关。甲和乙的不同,不在于他们的姓名身份性格,只在于时间,仅此而已。
匆匆那年过去了,想到这儿,那些因为小说留下的抑郁和难过也慢慢过去了,最后的最后,方茴和陈寻会不会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就像方茴说的,他们认识了十年,相爱了三年,彼此折磨了两年,了无音讯了五年,在一起的时间已经和不在一起的时间一边长了,他也慢慢从她生命中的全部变成了她生命中的一部分。那些似水的年华已经过去了,那些分享的甜蜜已经散去了,那些曾经的伤口已经平复了,那么就这样过去吧,只要知道,现在对方都很好,见不见面,想不想念,也没有那么重要了。就像那颗情人节的德芙心语巧克力,“错了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忽然想起那句话“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记住它的时候可能只是因为喜欢庄子,也可能因为喜欢这句话的豪气,心里觉得喜欢,却不是特别理解,总认为,相忘于江湖只是“不如”,到底勉强了一些。现在才明白,那样的相忘或许只是给回忆另一种出口,不让那些曾经相濡以沫的日子在流逝的岁月中染上怨恨妒忌伤害等灰扑扑的颜色,那才是最好的结局。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
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
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他身旁
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 他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如今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
好在曾经拥有你们的春秋和冬夏 他们都老了吧?
他们在哪里呀?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我不记得我是什么时候才听到《那些花儿》的,或者是什么时候开始记得的,或者第一次看到的是一篇文章,然后才听到这首歌?具体日期已不可考。像他们一样,我也曾经想把那些过去的岁月,像对待一颗颗透明却又流光溢彩的水晶珠子一样,用一根细细的线,小心的、轻轻的串起来,一生珍藏,可是我终究还是没有那样的力量,只能也让他们散落成那些花儿,空气中还有存在过的芬芳,而我们已经各自奔天涯。而那些曾经晶莹剔透的青葱岁月,那些在岁月中深深爱过也深深伤害过的人们,终于在悠悠的时光里,落地成灰。(以怨念而始,以祝福而终,祝福方茴、陈寻、乔燃、林嘉茉、赵烨们,祝福曾经是他们的我们)
⑵ 匆匆那年电视剧观后感100字
匆匆那年,匆匆你我,我错过了你,是我不懂得珍惜,爱情不是谁对谁错,不是谁强谁弱,不是谁高高在上,谁卑微在下,而是互补互利,和谐生存,彼此扶持,在爱的世界里,没有谁对不起谁,只有谁不懂得珍惜谁。现在我懂了,我在这,你在哪?
真情实感,记得采纳哈?
⑶ 电影匆匆那年英语版观后感
《匆匆那年》是2014年初拍摄的一部电影,根据九夜茴同名小说改编。由张一白执导,彭于晏、倪妮、郑恺、魏晨、张子萱、陈赫等领衔主演的爱情电影。讲述了阳光少年陈寻、痴心女孩方茴、温情暖男乔燃、纯情备胎赵烨、豪放女神林嘉茉这群死党跨越十五年的青春、记忆与友情。
匆匆那年电影观后感--第1篇
每个人的高中时代都有一个这样的男孩子吧,高高的,打篮球,笑起来特别好看,在人群中永远发着光,永远那样耀眼,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可惜,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是方茴,没有这样的机会和自己心中的男神谈一场小心翼翼又轰轰烈烈的恋爱。
其实我并不喜欢方茴这样种性格的女主,她太敏感脆弱,太内向好强。我也不喜欢陈寻这种性格的男主,既软弱难以取舍,又瞒天瞒地渴望不失去陆地和飞鸟同行,有点太贪心。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心疼方茴并由衷的喜欢这个故事。我甚至会想,要是方茴能够热烈一点活泼一点努力向陈寻靠拢,或者陈寻不要那么优秀变得平凡一些他们会不会到最后就实现了诺言。
可就算是这样,他们终归会成长,终归会走向不同的路,终归会面临分道扬镳后如何再一同前行的问题。毕竟走过高中那段上天给你安排好的岁月后,以后的路还很长,再也不会有人给你分班划座位,再也不会没日没夜的考试做题对答案,再也不会和同一个圈子里的几个人插科打诨过一年又一年,再也不会定时定点的呆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偷偷享受那份小小的欢乐了。
我相信那个时候的陈寻是真的认真的喜欢着方茴,不论是反穿着校服,为她去打架还是高考少做一道大题,这些都是热烈如他喜欢的一种表现。哪怕那个时候发誓说的“永远不说对不起”和“我们会一辈子在一起”都是发自内心的,没有掺一点假。而方茴总是淡淡的笑,腼腆的低着头,和他打电话听着他的声音乐半天,固执的在他的篮球赛最后跑回来,拒绝给乔燃一个最后的拥抱……他们之前的感情是如此纯粹又美好。
时间推着走,没人可回头。方茴依然是那个淡淡的方茴,而陈寻也照旧在人群中闪着光,大学的圈子变了,他们之间也不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了,交集越来越少,感情的经营好像也遇到了困难,逃避和放任后方茴感觉到了他们之前的危机,关于一辈子在一起这个诺言好像要破碎了。
这一次,就像篮球赛最后的那个胜利场景,平凡的方茴被淹没在人群中,陈寻变得遥不可及,原来他们之间的距离一直都很远,远到方茴再也抓不住他。
后来五个人聚首在烧烤摊中吃宵夜,从石膏炸碎的那刻他们开始分道扬镳,方茴爱的决绝,爱的病态,爱到要伤害自己才能让自己不那么疼,然后再狠狠的付出代价。我真想走到书里跟她说,方茴你真傻。
之后的方茴,过去的一切绝口不提,留学在外,喜欢穿鲜艳亮丽的衣服,开始了新的生活。但是关于青春所有回忆的那个人,是永远的痛,永远深埋于心中。
真希望她能够像那袭红裙一样从心底开始明亮起来。
匆匆那年电影观后感--第2篇
世界上的渣男千千万,但是就跟陈寻在影片里头所说过的一样:“你可以打我,你可以骂我,但你不能说我没有努力过。”
陈寻寻找自我,透析自我的过程
纵观全片,《匆匆那年》以陈寻追忆与方茴有关的一切时光为开始,从高中到大学再到社会,追寻青春里的点点滴滴到错过,其实就是陈寻在寻找自我和透析自我的一个过程。
说起每个人的青春,似乎高中时候就是最朦胧和青涩的岁月。在这里面,陈寻其实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只是懵懂和萌动,他看见方茴羞涩的模样,偷看她出黑板报时的侧脸,可能就是像影片里那样,背后的光线将方茴拢上毛茸茸的金边,加上只有两个人在教室的氛围,陈寻说自己喜欢上了方茴。就这么简单。
但实际上,这些浓烈或者稀疏的喜欢,在我们的校园时期里经常发生,于是在某一程度上,不管是我们还是陈寻,都只是觉得自己知道什么是爱,其实不然。
只是青涩的爱。
而到了大学,当陈寻跟沈晓棠在一起,方茴报复性怀上了别人的孩子,陈寻为了保护方茴说孩子是自己的,然后伴随方茴去打胎后,陈寻说自己才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爱。这个时候,陈寻已经知道,爱是责任。因为一切都已经失去,方知曾经高中时候懵懂的誓言和承诺,已经是转化成一种责任——
但是这种责任,陈寻没有做到也没有机会去承担,于是,故事的最后,陈寻说:“我后悔了。”
青涩的爱,懂得真正的爱是责任,错过与后悔。
喜欢方茴,不知道爱不爱方茴,确认自己爱方茴。
这些都构建了陈寻回溯与方茴有关的时光,还有透析自己的真实情感的一条线索。
方茴确认陈寻对自己的真实情感,确认自己在陈寻心中地位的过程
反观影片,方茴的妹妹在借着拍摄婚礼MV的过程审问陈寻(虽然很容易就已经猜到,其实这女的跟方茴有关系)对方茴做过的事的种种感受,其实也是方茴在确认自己在陈寻心中地位的过程。
直到影片最后一刻揭晓,从方茴女神般的模样还有动作可以透露出类似“我确认被你深爱过,这就够了”的信息。
方茴从外表上看是羞涩胆怯、缺乏自信的女生,但是身体里面的她却是固执倔强的人。正是由她性格里的“假我”加上“真我”,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的女人。有人会说方茴是傻女人,自暴自弃,为了报复陈寻而怀上了别人的孩子。其实在我看来,方茴她当时很清楚她在做什么,她在选择什么。她根本不傻,她也知道自己能够承受这一切。
毕竟,无论是多年幼的青春或是后青春,影片里的每个人都在成长。特别是乔燃回国后大伙聚在一起的那场撕x戏,正是成长的最高峰。嘉沫否认了赵烨对自己的喜欢,也在打架后犹豫着将所有SK的钱交给老板,暗示她也放弃了苏凯,放弃了当备胎。赵烨放弃嘉沫。乔燃在那之后变得甘愿远远看着方茴。陈寻和方茴正式分手。
每个人都在成长,包括越来越敢爱敢恨的方茴,因此她其实并不傻。
她只是想为自己的初恋作出一次深刻的结束,仅此而已。当然,还有对陈寻的爱让她疯狂。
⑷ 匆匆那年观后感500字
年少时的梦是彩色的,纵使单调的校服也无法遮挡的光芒,投过单薄的青春,在记忆里留下永恒的亮色;年少时的眸是清澈的,纵使纷繁的人世也无法玷污的真诚,投过细密的睫毛,在心上掘出不涸的清谭;年少时的爱是纯粹的,纵使时间他扯动着心弦,不时地将你我带去背离的方向。青春这个让人感慨万千的词,究其根本,不过是因过去的日子,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世上最伤人的话莫过于此,夹杂着对时间的无奈,对现实的嘲讽,生生撕开彼此心上那极力隐藏的伤疤。九香茴笔下的青春一开场,就在喧嚣的大背景下植入了那属于一代人的淡淡哀伤。在这里,不甘平庸的张楠遇到了身处世外的方茴,这个有故事的安静女子,像一个平静的黑洞,吸引着张楠去到她的回忆里,捡拾那些遗散在时光里的记忆。
彼时如太阳般明亮的陈寻,如昙花般美好的方茴,如星火般温暖的乔然,如朗月般动人的嘉茉,如火焰般灼目的赵烨,一段关于友情、爱情、背叛、责任、伤痛、成长的故事在方茴的讲述中回放。
几乎在每个人的青春时代,都会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色彩鲜明,又各具吸引力。安静的方茴就是以她淡淡的忧伤色彩走进了陈寻的心里。他当初或许只是出于年轻时旺盛的保护欲,他想解开她忧郁的面纱,拥住她单薄的身躯,安抚她敏感的心灵,所以就这样爱了,年少时纯粹又小心翼翼地喜欢,承载在“喜欢我就说是,不喜欢就说不是”的那一声声“是”里;年少的心也多是同性相吸的,安静的方茴也是这样浅浅地入住了另一个安静少年的心。然而不同于陈寻的主动,乔然一直把喜欢埋在心底,隐藏在青春的年月里,然后在之后的漫长时光里不停滋长。只是无奈他晚了一步,也就永远败在了方茴追求的纯粹爱情面前。可能不止一个人在知晓后来陈寻的背叛后深切觉得方茴早该与乔然在一起的,这样就不会有机会让陈寻在她全力付出的爱里掺入足以摧毁她的杂质。然而爱情这东西,谁能说的准呢,陈寻能在高中恋情曝光后继续牵着她的手,在她动摇时闯入校广播室,只为给她献上一首《匆匆那年》;他也能在初尝新鲜后纠结又决绝地甩开她的手,拥他人入怀,将那首原属于寻茴二人的歌唱给他人听。他与她,曾构想过太远的未来,结果当未来还远,斯人已离,现实击溃了方茴仅剩的一点坚强。
几乎在每个人的青春时代,都会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你的目之所及,总能在熙攘的人群里第一个辨认出来;而他又是遥不可及,因为他的目光一直温柔地停留在另一个人身上。很多时候,触手可及的不想要,想要的又得不到,青春就在这阴差阳错间摇摆着前行。某天当你拨开记忆的封尘,是否还会怀念年少时那份纯净的喜欢?是否还会时常记起那曾远远望着的又触不可及的光影,抑或是那曾远远望着你的温柔目光?赵烨与嘉茉,嘉茉与苏凯,缘分无扰,且乱人心。
故事的最后,曾在高中的老树下刻下“我们要永远在一起”的那些人终是走散在时光里。而陈寻与方茴,他们的名字本就像一对隐喻,他在寻,她在逃,最终命运终会引导他们回到原点,纵使那时物未变,人已老。咖啡升腾的热气里,陈寻看向窗外的目光,盛载着的又是匆匆那年里谁的梦?
⑸ 匆匆那年读后感演讲稿100字左右
看完匆匆那年,我竟然泪流满面。谁和谁的那年,不匆匆。不是我们走的太慢,是时间走的太快。
每个人都有青春,每个青春都有故事,每个故事都有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回味不尽的美。我们也不例外。
唏嘘他们的结局,但对于他们最好的也许也莫过于相见不如怀念。大概是方茴和陈寻相遇的太早,年少轻狂的他们还不懂得如何去爱。大抵是方茴清冷的个性却感情至深,爱的太用力,而陈寻却越走越远。那句德芙心语"错了没关系,真的没关系",美好但是残忍,却恰恰印证了他们的感情。
多希望沈晓棠只是陈寻心中的一抹阳光,多希望离别前的那晚方茴没有吝惜给乔燃的一个拥抱,多希望陈寻能在千回百转中寻回方茴,又甚至希望方茴爱上的是乔燃那该多好。然而那些时光再也回不去了。可惜他们也没有一辈子了。
那年他们五个人的永不分离,那年淡淡的喜欢便能填满整个世界,那年紧握的手彼此许下的承诺,那年丁香花般美好的女孩。
那年的誓言变了,那年的死党散了,那年的爱情不见了,那年都如赵烨的石膏支离破碎。
我们谁也不能再回到从前,离开彼此之后我们都会继续各自的人生,而在其中可能谁也不会再出现。但是这并不代表遗忘,我想我们都会把对方好好地搁在心里,因为那是我们的青春印记,是一辈子里最美好的东西。陈寻如是,方茴也如是。
第一次看小说并不讨厌林黛玉似的女主。方茴这个名字中带着芳香的女孩,这个丁香花般恬静美好的女孩。然而她对待感情虔诚,甚至介意给乔燃一个拥抱。就像一只可怜的松鼠守着冬日里最后一颗橡果。她的世界太小,装满的全部都是陈寻。而她只是他世界的一部分。分离的结局也许早已冥冥中注定,错了没关系,真的没关系,当陈寻不再用眼光去追寻方茴,而方茴也再也追赶不上他的脚步,他们只能渐行渐远。其中一幕陈寻抱着方茴哭泣,陈寻说"我曾答应过你,这辈子不对你说对不起……可是我们没有一辈子了,对不起"看到这段,我泪如雨下。那年的他食言了,那年的承诺不见了。多希望时光倒回,不要让这个可怜的女孩遭受那么多苦难。所幸的是,方茴也曾拥有幸福,方茴不后悔在青葱岁月里遇见他爱上他,我想这是个多坚强倔强的姑娘。
我想大抵只有乔燃这样的男孩子能配上方茴了吧。他和光芒万丈的陈寻不一样,他和方茴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类人,他们都将自己的小心思藏在隐秘的角落,他们敏感细腻,而乔燃在出国英国上和方茴出逃澳大利亚是多么如出一辙。可是相像的人不见得会相爱。可是也许乔燃会比陈寻更懂得珍惜方茴。可是也许当时黑板上写的是乔燃的名字。那么结局会不会有所不同呢。我不知道,我想方茴都不遗憾,那我们又何必为她设定第一眼爱上乔燃的如果呢。乔燃那篇<一朵丁香花>那时淡淡的喜欢便是整个世界,撑起了乔燃内心萌动的暗恋。我只想用喜欢来形容他们之间的感情,只因为我觉得爱这个字眼太沉重炽热,且饱含太多人间沧桑。他对于方茴的感情是深沉的,也许他懂得了方茴那句"做好朋友,能进退自如",所以他甘愿退居好朋友的位置去守护他心中那个女孩,他千方百计终于找到方茴,始终没有勇气上前跟她说一句话。他懂得的,方茴是不会接受他了,因为那年回不去了。每每他发给方茴的邮件都有那句"你好吗?祝好盼复"平淡但是温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方茴张开双手拥抱自己,方茴很多次打出的好字,其实她多想给乔燃一个拥抱,其实她过的不好,一点都不好。
不知道为什么,我并不讨厌陈寻,即使他舍弃了那年的永远,舍弃了那年陪伴他的女孩。陈寻太过优秀,也太万丈光芒,在青涩年岁里,他也迷失了自己。同时他也错过了那个陪伴他成长的好女孩,方茴。陈寻说过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自己对于方茴的祝福远没有对沈晓棠的实诚,我想是因为他始终遗憾自己不是那个可以给方茴幸福的人。陈寻的番外篇里写到,某日惊醒的清晨,他因为自己忠于自己真实感受感到遗憾后悔而惊喜甚而潸然泪下,我想他是后悔的,后悔错过那个丁香花般美好的女孩,可惜那年回不去了。只因他认为后悔是世上最无用的感情,因为它并不能改变什么。看了好多帖子都说,陈寻没有爱过方茴,即使爱也只有那小小的20%。但我并不这么觉得,那年他们是深深喜欢过,也深深爱过。相见不如怀念,或许是方茴想留给那年一个遐想,或许是方茴从始至终没想好那句问候的开场白吧,或许是方茴始终选择了逃避。她爱过的那个男孩,也早已消失在时间的洪流里了。
我最喜欢的要属赵烨这个神经大条的大男孩了吧。他一见钟情林嘉茉,可是嘉茉爱苏凯,爱陈寻,却始终没能爱上他。他努力打篮球争取耐克杯,他每每都会守护在嘉茉的身边,他在青龙峡满足的牵着嘉茉的手,那个傻男孩,却始终没能盼到她。他那上大学后频繁的邮件,他那蹩脚的气球和49朵蓝色妖姬,他用自己的方式喜欢着嘉茉,只为盼她回头望他一眼。他那句很乔燃似的"曾经沧海难为水",让我心里莫
⑹ 看完匆匆那年的感想
我看完《匆匆那年》之后,长久徘徊在写不写书评间。不想写,因为主角的爱情让我太疼痛想来难受。又想写,还是因为他们的爱情让我太心疼不写点什么难受。还在“匆匆那年”年纪的我,只愿能用青春的文字把青春的酸楚记得清楚,在时光深处......
⑺ 求电影匆匆那年观后感
作为当代一部当代文学作品,她也许并不像很多名著,鸿篇巨制,波澜壮阔;然而作为一部青春文学,她已然成为80后共同记忆的代名词。她不仅仅被当做一个故事来读,更像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影子。书中描写了那样一群真诚的面孔他们相遇或离开,最后有人哭了,有人笑了,有人沉默了。嘴角上的名字,转身就成为永远不被提起的回忆。在本不该经历的时候,经历了注定要经历的故事,让原本可能平静甚至平淡的人生,充分享受了五彩斑斓的色彩。《匆匆那年》像一个长镜头,静静地凝视着遥远的青春,凝视着在未知面前踌躇回应的少男少女,是不是像极了曾经的你、我、他。
方茴,遗落在春天的侧影。可能看过这部书的人大多数都会为方茴的爱而心疼,而落泪。心疼她被陈寻欺骗后的心酸,心疼她被陈寻抛弃时的决然,心疼她在陈寻离开后的偏执。世上本就不乏方茴,甚至比方茴还要可怜的女孩。因为说到底,她是个傻女孩。面对爱情,有的她,在失恋之后苦苦哀求;有的她,折磨自己以换来他的同情;有的她,放低连自己屈就他;有的她,甚至拿生命当筹码……失去了爱的信仰,大多数女孩也曾如方茴般溃不成军。我想不管你现在恋爱与否,女孩们,总是会傻过一次,才会丢掉少女的爱情幻想,蜕变出女性睿智成熟的一面。
陈寻,那个寻不回的白衣少年。我想在每个人经历过的青葱岁月里,都曾有这样一个光辉少年吧。他们不一定如流星花园里的道明寺,但却一定是真实存在的。成绩不错,体育很好,家境良好,风度翩跹……从来都不缺乏喜欢的他,也一样会去喜欢别人。总是会有人为方茴不平,而记恨陈寻。在我看来,陈寻最真最纯的感情一定是给了方茴的。塞在笔袋里的纸,写在黑板上的字,高考放弃的题目,都是认真到极致的喜欢。而后的背叛虽然残忍,却也不能否认曾经的用心。只是光阴太过残酷,走着走着就散了,我依然站在原地,而你却不见了。
陈寻和方茴两个人之间的隔阂和裂缝一开始就那么明显地存在着,年轻时我们不够成熟,傻傻的用力,却不知道用心去理解对方,不能理解不能体贴,不能体贴继续伤害,以至于努力的互相妥协着,以至于到互相受不了的境地,而这种境地就造成注定的渐行渐远。
还有乔燃,那个温柔沉静的少年。《一朵丁香花》的故事,像青春岁月里所有的暗恋一样,单纯的情思弥漫过每一个校园,她静静地发芽、静静地生根、再静静地枯萎。也许很多话,一直到最后也没被发觉。乔燃在方茴心里留下了什么,没有人比方茴更清楚。方茴在乔燃心里留下了什么,没有什么比之更刺骨吧。从开始到最后,他们都没有去确定过什么,等到可以确定的时候,彼此早已悄然远行了。
更有如花一般的嘉茉……高中的时候,嘉茉喜欢苏凯,苏凯喜欢郑雪;到后来,嘉茉喜欢陈寻,陈寻喜欢沈晓棠。明艳聪慧如她,并不缺乏追求者,却偏偏选择了这样的爱。而面对方茴,残忍是真的,但也合情合理吧,年少时的喜欢本就毫无来由。我想对方茴来说,怨恨也好,释怀也罢,匆匆那年早已融化在一去不复返的时光里。
故事里一半绚烂一半寂寞的就是赵烨了吧。他就是这么一个人,总是吵着嚷着要干嘛,总是没心没肺的开着玩笑,总是他先站出来,不管好事坏事。热闹得紧,整个青春都绚烂无比。然而他对嘉茉的喜欢,让我们着实看到了那粗犷背后的纤细情思。在别人都看着他的时候,也许有那么一些时候,他也是寂寞着的吧。
年少的时候,他们安逸的在一起,安逸的挥霍着每一寸光阴,总是以为一切都可以这么一直下去,其实青春终散场,只是一直躲在不远处,安逸地不想看见它的到来。
回想起自己,其实人生中真的有那么多那么多事是没有办法确定的,而我也老是忍不住去看见远方,去期望能把以后的事情都确定下来,然后顺顺利利的过,其实很多事我们决定去做的时候我们都觉得我们一定会做到,但是很久以后,我们也会明白那些一定做不到,纠结未来之中,失掉现在。走过了高中时代,在那年毕业的暑假里,尽是伤感。我的成绩不尽如人意。然而当我知道曾经暗恋的那个男孩是喜欢过我的,遗憾吗?也不算是。当他变成记忆中无法泅渡的彼岸,当回忆仅仅变为回忆时,也无所谓遗憾与否。从那之后我终于肯承认,年轻时的誓言,虽然真诚却也未必长久,只因流年暗换,物是人非。匆匆那年终将过去,沉醉在别人的故事里,执著着自己的梦!
像他们一样,我也曾经想把那些过去的岁月,像对待一颗颗透明却又流光溢彩的水晶珠子一样,用一根细细的线,小心地、轻轻地串起来,一生珍藏。可是我终究还是没有那样的力量,只能也让他们散落成那些花儿,空气中还有存在过的芬芳,而我们已经各自奔天涯。而那些曾经晶莹剔透的青葱岁月,那些在岁月中深深爱过也深深伤害过的人们,终于在悠悠的时光里,落地成灰。
《匆匆那年》这部小说没有结局,而我们的青春会有结局吗?
曾经以为永远不会结束的日子终于结束,曾经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人与事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模糊。
当已经不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了曾经在一起朝夕相处的时间时,他们也慢慢由我生命的全部而渐渐变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正所谓“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⑻ 《匆匆那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有什么观后感
为一部电影刷两次朋友圈还属例外,看完《匆匆那年》还是忍不住发了,一来是电影本身不错,二是小伙伴参与的作品。其实真正关注这部电影,还是那次发布会之后,同名主题曲成了各大榜单的头号王牌。这类青春怀念系的电影近两年来层出不穷,《那些年》多少男观众贡献了票房,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匆匆那年》,我只有简短一句,那就是让女人想起恨过的渣男。狠狠恨过,也狠狠爱过,爱情不过如此。
电影开始,变开始走路回忆的旋窝,有时回忆,仅仅也是为了回忆而已。曾经听业内朋友说过,这是一部主打80后市场的电影,很奇怪,电影中90后的我同样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方茴的出场没有让惊讶,反到是觉的初看倪妮演这个角色略微缺了什么,反倒是刚出场的嘉茉更具备让男生情窦初开的冲动,当然片中她也是幸福的,赵烨爱着她,她爱着苏凯。她为苏凯做的那些“傻”事,谁青春年少的时候都做过吧。赵烨爱着她,爱到了尘埃里。高中3年,还有那段他以为“备胎转正”的日子,都是幸福的。虽然,或多或许他心里知道,他从未住进去过,连那一幕分手的戏码,都拿“好朋友拿什么分手”来给彼此一个永恒的理由。 爱情,从来都是伤人,我们看着别人的故事,回忆着自己,大概也是最残忍的事情了。
电影开篇是77偶然在酒吧碰到一群她认为的大叔们在畅聊自己干过的事情,30岁的陈寻说他为了一个女孩高考放弃了一道13分的题目。原本无心的话,电话那头的人,思绪万千。大概也是从这里开始,77带着所有问题,和陈寻一起重新踏上寻找“匆匆那年”的那段岁月。看到这里,我想,大概也是方茴想知道,自己曾经爱过的男人到底有没有后悔过,哪怕不能改变什么,哪怕自己不可能回头,也固执想要知道。
青春年少,谁的爱情里没有错过,有的人哪怕错过也还是在一起,有的人就此分道扬镳各安天涯。就像77说,你有想过她跑回来看你最荣耀的那一刻吗?知道或不知道,会有什么不同吗?知道他们也是在一起,不知道他们也是在一起,所以这个于我看来不算是错过,只是电影在讲诉的时候,估计也是表达一个希冀,许了一个假如,如果当时陈寻知道方回来了又是怎样一番风景。
可惜,没有如果。
大学大到了两人要去不同课程,遇见不同的人。沈晓棠出现其实说是巧合也可以说是故事发展的预告。不管有没有沈晓棠,陈寻爱方茴的心已经悄悄改变。一个陆地,一个天空,对于热血的陈寻来说,已经拥有了陆地,就会渴望天空,而这种渴望会与日俱增,不会因为任何改变。接下来,吵闹-分手,同样的戏码没有减少。地下通道的那个吻,也是彻底瓦解陈寻意志的最后一击吧。
新年晚会的外面,方茴问陈寻:“你是不是喜欢她?”这个问题,在她问出的时候她已经彻底输了,因为最初他们也是这样开始的。一句“我不知道”足够让人崩溃。这段感情,谁对谁错无法判断,也许很多人会说陈寻是渣男,当然我也会浅层次这么想,可是自古女的都爱渣男,这就是人性最贱也是最无法掌控的一点。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大概意思是你以为我没爱过,其实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当时这篇文章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每个人都有自己爱人的方式。陈寻以为他为他不做那道题就是爱,陈寻以为在学校领导质问方茴的时候大胆承认孩子是自己的就是爱,方茴以为她站在小区楼下等到天亮就是爱,以为她主动求复合就是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爱着,可是同样的爱在对方眼里,或许不是爱,或许看不到,可,那又怎样呢?
如果说陈寻渣,有点我还是蛮感动的。在他勇敢站出来揽过孩子的问题,在他始终没有带方茴去开房。当然,这个观点也会片面,只在于我。
整部电影最让我纠结的莫过于是方茴为了报复去找陈寻舍友开房,奉献了所有女人认为最真贵的东西。我第一反应是蠢,第二反应是心疼,第三反应是太狠了。甚至那时候我觉得 她要是找乔燃或者随便的陌生人也行,为什么是舍友呢。到底是带着什么样的初衷电影没有说明白,只是这样的形式,依旧在我的定义里是蠢。说狠,她竟然会选择这种方式,后面她选择不麻醉人流,大概也是想一辈子记住这种痛吧。
爱情,我们总是固执地以为我们爱着。如同片中的乔燃,其实他是一个最可悲的角色,也是一个最让人的佩服的人。爱情需要时机,没有早一步,只是刚刚好。不管是黑板上的恶作剧,还是医务室的,他都已经晚了一步了。丁香花般的女孩,他愿意把幸福都给她。一句,不管是她的还是不是她的,他都希望好。远赴英国留学,大概也是给爱情最好的成全。方和陈分手,他依旧是站在后面的人,哪怕失联后,他也能找到方,默默在车窗里看着,要怎样的勇气才能成全不打扰呢?
陈寻在这个年纪回忆过去大概是每个男人的通病,谁没点过去,谁没一个揪心的女人。镜头最后是方茴站在法国的画面,虽然开放式的结局,可是已经很明显了。这就是一个错过故事了,或者说就是青春的记忆。也许也许,如果没有那些经历,方茴也不会去法国,当然可以猜测她现在过的很幸福,因为最后的笑容是很平和的。
影片有一幕,赵烨问嘉茉,如果你知道他现在这样,当初还会那样吗?
这个没法考究,也许在当时,我们爱的不过是爱别人的那种感觉罢了。
既然过去了,就过去了吧,再美好再遗憾也就那样了,现在的我们也不再是那个离开了 谁就不能活的人。生活已经这样了,不能如诗只能如是了。
不怀念,自难忘。
⑼ 求《匆匆那年》电影观后感!(我上语文课课前演讲需要介绍它)
时间易逝,时光匆匆流过,那些开心的,伤心的事也会慢慢经历过去,回忆那些甜蜜的时光,总是忍不住幻想,时间啊时间你再慢点,时间啊时间,你再给我点时间,时间啊时间,你再回到过去吧!我在床塌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原来我还是在怀念那时你的笑,你的温柔,你的一切,我也悔恨,为什么当时没有好好珍惜与你的时光,为什么当时唯有把心里的话和你说清楚,为什么当时没有想个正确的解决方法!只恨时光不能从来,我在悔恨中慢慢挣扎,终于也是时光让我学会了坚强,独立!让那些年轻时的梦就这样甜蜜的痛苦的慢慢作为一份美丽且痛苦的记忆深深的埋藏在心里以后的我会努力的不会错过人生的各种精彩,努力再努力,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⑽ 匆匆那年500字影评
当你三十岁,站在人生的风口浪尖,往前看是不再有惊喜的人生,往后看是充满遗憾的青春。那一刻,你是否会想起那个人,那个人还是不是身边人?
一直以来都不是很喜欢《致青春》系列的电影,大概因为青春还在自己身边,就被逼着开始怀念。所以对这样的电影不抱好感,不怀期待。然而整部电影看下来,从一开始的槽点满满,到中段的搞笑,看到最后,却发现自己已经笑不出来,心中诗千首,唯有泪两行。
无意去讨论已经被滥用的元素和略显狗血的剧情,这样一部电影,只在被戳中的人心中值五星。
很不幸我是被戳中的那一个,原谅我单身太久泪点太低。
戳中我的不是错过的爱情,也不是逝去的青春,而是导演借电影之口问出的那几个问题。
你喜欢过一个人吗?
你发过誓吗?
誓言兑现了吗?
直到最后那个——你后悔吗?
这些问题,被放在每一幕的间隔,以文字的形式直接又锋利地打在大屏幕上。很少有电影以这么一种方式赤裸裸地拷问观众,然而它问的每一个问题却那么地戳中痛点,让我身边一对对看电影的情侣哑口无言。
这是一个不相信爱情的年代,承诺变得肤浅,背叛习以为常,就连发誓时的【永远】也变成了【一辈子】,因为下辈子搞不好喜欢上别的人了。
可是,当你回归到内心深处,爱情最本质的地方,你会发现,你曾经发的每一个誓言,都在脑海里变成了匕首,抵住咽喉。
这种情绪,无关乎感动,只关乎善良。
当然,你也可以毫不在乎,大方地说情话都是骗人的,然后放下节操,立地成佛。谁在乎呢。反正情话和电影都是一样的,戳中就能讨好,戳偏就是毒药。
可是,我想,会有那么一小撮人,他们在乎。
看电影之前先去听了主题曲,天后悠悠地唱到:【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 是否还能红着脸】
那一刻,我意识到没人比王菲更适合唱这首歌了。
当你五十岁,你的人生突然多了一次后悔的机会,那是上天的恩赐。
对我而言,我很讨厌这部电影逼我这么怀旧——怀旧没什么不好,只是太伤人。
我还讨厌这部电影前半部分过于拖沓和刻意煽情的剧情——后半部分情怀得到节制,叙事就变得好多了。
但我不得不承认,电影确实戳中了我。我愿意给五星,因为生命中总是遗憾多过美好,理应对每一个触点保持宽容。
当你二十五岁,站在人生的拐点,往前看不知道有什么人在等你,往后看爱过的都变成回忆。那一刻,有这样一部电影,它问了你几个问题,你心里在哭,却笑着说:
hey,过去的就让它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