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法国国家图书馆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怎么样
法国图书馆新馆从实地看比之前照片上简单的四栋角楼要丰富地多,不仅有一个栽满松树的大庭院,还有基座般的大台阶。最重要的是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图书馆的功能模式。埋在地下的有一整圈的回廊,而一个个的阅览室就串在它的周围。这种模式非常类似于上海的铁路南站,都是用一种极其匀质和简单的方法来重组原本复杂的空间流线。
❷ 求张律导演的电影
2001年,以短片《11岁》入围第5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短片竞赛环节。
2003年,以作品《唐诗》参加了包括瑞士洛迦诺、北美温哥华、伦敦以及香港电影节在内的几大电影节。
2005年,以影片《芒种》参加法国戛纳(Canne)电影节非竞赛单元,获影评人周刊的法国独立电影发行协会(ACID)奖,并获得韩国釜山电影节设立的惟一竞赛单元—“新浪潮”单元的亚洲最佳新人导演奖和意大利佩扎罗(pesaro)电影节新导演单元竞赛大奖。
2006年获法国维苏尔电影节最佳影片“金单车奖”、比利时布鲁日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瑞士黑色电影节青年评论家奖。
2007年8月初,在重庆拍摄《明天会更好》后更名为(重庆)演员由方竹提供,本人也在里面饰演了一警察。特“八面玲珑”的警察。该片于10月28日在韩国首尔举行了媒体试映会,引起了各界关注。
2010年2月19日晚,第60届柏林电影节为14岁以上儿童电影所设的新世代单元的水晶熊与特别奖揭晓,中国导演张律执导的《河》获特别奖。
2010年7月12日当地时间晚上八点,第七届巴黎电影节在法国国家图书馆MK2电影大厅举行颁奖典礼。中国朝鲜族导演张律凭借影片《图们江》(法语片名 《La rivière Tumen》),获电影节最高大奖。此外,影片还获得由学生评审团选出的大奖,成为当晚最受瞩目的赢家。
代表作品:《11岁》、《芒种》、《沙漠之梦》、《重庆》
❸ 电影《国家宝藏》里出现图书馆镜头在什么时候
在第一部里面。大概30分左右吧,就是男配角在图书馆告诉尼古拉斯凯奇,为什么独立宣言不容易偷到
❹ 世界四大图书馆
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
2200多年前,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以“收集全世界的书”为己任,成就了人类早期历史上最伟大的图书馆。然而,它却屡遭劫难,最终被毁。2001年,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埃及政府的多年努力,新的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重获新生。
建成后的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主体建筑为圆柱体,顶部是半圆形穹顶,会议厅是金字塔形。在外围
的花岗岩质的文化墙上,镌刻着包括汉字在内的世界上50种最古老语言的文字、字母和符号,凸显了文明蕴藏与文化氛围的构思和创意。
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藏800万册书、1500种期刊,还有大量的世界各国的古币,以及20多万卷微型电影和光盘类的视听资料。
瑞典皇家图书馆
美丽的北欧水城斯德哥尔摩,是一座文化名城,而建于17世纪的世界最大图书馆之一的瑞典皇家图书馆,无疑是这个城市中最辉煌的一座文明之塔。
瑞典皇家图书馆建成于1977年,现已成为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历史里程碑,具有很高的建筑水平和文化价值。为了适应图书馆发展的需要,1997年,皇家图书馆完成了老馆的扩建和修复工程,在大楼下开挖了地下室,用于存放不断增加的图书,这些书架已经长达七八十公里,目前馆藏图书达到200多万册。
大英图书馆
作为世界上收藏最丰富的图书馆,大英图书馆于1998年对外开放,占地5.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11万平方米,可同时接待1277位读者。
大英图书馆收藏图书、期刊1500万册,专利3300万件、手稿30万件、邮票800万枚、照片20万张……其中,大英图书馆东方部的中文馆藏是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包括著名的敦煌石窟的佛像、壁画手卷,道教、摩尼教的经典珍贵资料。这里是名副其实的海外汉学研究资料宝库。
法国国家图书馆
法国国家图书馆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图书馆,前身是建立于14世纪的皇家图书馆,1720年向公众开放。
图书馆继承法国王室收藏,经280多年的成长,藏书丰富,达1200多万册,期刊达35万册,只供阅读或复制。
法国国家图书馆自建的数字图书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免费数字图书馆之一,收藏了图书馆从中世纪到20世纪初的珍贵藏品,包括86000多种书刊资料和30万幅静态影像。数字图书馆免费向全世界读者提供法国文化精品,博得很高的声誉。
❺ 求:《圆明园》电影评论!
1860年10月18至19日,一把野蛮的烈火将一座名为圆明园的世界建筑奇葩化为灰烬。146年过后,金铁木执导的纪录片《圆明园》完成了对这座“万园之园”的一次影像再现,对与之相关的历史横断面进行了一次艺术梳理,让我们在影像中回溯历史,在历史中审视,在审视中反思。
《圆明园》贯以纪录片之名,实际上与传统的纪录片有相当的差异。对于一个不复存在的建筑群体,人们无法以写实的风格来进行叙述。为此,影片灵活将剧情片的多种叙事方式与纪录片进行“联姻”。采用演员演绎宫廷帝王生活与修筑、毁灭圆明园的历史,采用数字技术以虚拟的方式再现历史上“真实的圆明园”,再配以展示绘画、档案文献和圆明园遗址的纪实手法拍摄,讲述了圆明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辉煌到毁灭的整个过程。在“三朝天子齐聚牡丹台”、“雍正炼服仙丹”等故事桥段加入了趣味、幽默、轻松的情节,增添了影片的观赏性。这种现实与虚拟、历史与演绎多种表现手法的交叉运用,是对历史纪录片的一种大胆尝试,发展了纪录片的表现方式,可以称之为一部记录历史的故事片。
在时间纵向上,《圆明园》采用线性叙事,以圆明园建筑到毁灭的历史为主线。在内容的表述方面匠心独用,主要以外域人土为视角,以当时传教士和英、法军人的通信、日记作为切入视点,其中尤以作为外国宫廷画师的朗世宁为主要叙事线索。以朗世宁和英法联军的随军牧师麦吉的旁白作为贯穿全片的画外音。这种表述有别与传统的以“己方”为视角的手法,以“他方”的言语讲述圆明园的建筑历史与遭际命运,避免了历史评判的“主观性”,增加了揭密历史的“客观性”。如此,以全新的“他方”视角阐述一段历史,任何人企图否认这段历史的真相都是徒劳与无意义的。
同时,这种单一的外域视角表述也使得影片缺少了厚重感。对历史建筑及其事件的纪录式呈现,理应是一个全方位的追述。对于圆明园的历史,不应局限于外外域视角,而是可以采用多视角的结合:大清王朝的官方(正史)叙述,清王朝对于“火烧圆明园”是何种看法;民间(百姓)和文人们目睹圆明园被毁后的看法(在已存的文献中不乏此类信息);历史学家对于这段历史又有那些定论与认知(此方面可以采访当代历史专家);西方列强(政府)对于洗劫与火烧圆明园的态度,等等。很遗憾,从导演到制片方都没有在这些方面进行开拓与挖掘,进而对圆明园进行全方位、全景式的历史展现,这使得影片本身呈现出单调的小家子气。事实上,一部90分钟的电影无法承载圆明园这一具有深厚内涵的历史题材,一部气势恢宏的史诗系列才是最佳的选择。
由此不难判断,《圆明园》不应且不会成为圆明园历史的影像化总结,并不是一个句号,而是对圆明园进行艺术表达的一个成品,一个节点。圆明园需要更多的艺术品作更深更广的描绘,来讲述她的荣耀与悲惨,以及与之连带的民族辉煌与屈辱历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会忘记历史的中华儿女在未来的岁月里以圆明园为对象,为人类留下一系列艺术财富。
在浩瀚影海中,上世纪70年代香港邵氏金牌导演李翰祥拍摄的《火烧圆明园》就是一部以影像来讲述圆明园的艺术精品。这部以慈禧太后为核心人物的影片,将史实与野史进行糅合,以包含深情和悲情的格调将圆明园被毁的历史呈现。即使以今天的眼光审视,诸如八里桥战役等段落亦是气势恢宏,显尽历史沧桑。最后火烧圆明园的旁白低沉激愤,一咏三叹,令观者心痛而扼腕长叹。正如法国历史学家伯纳.布立塞在《圆明园大劫难》中所写:“圆明园的毁于一旦,相当于凡尔赛宫加卢浮宫博物院以及法国国家图书馆全遭焚毁。”为本民族,我们怎能不痛息?为全人类,我们怎能不叹息?
在《圆明园》点映过后,得到媒体与有关人士的一致好评,尤其在纪录片的商业性开拓和特效制作上给予了高度肯定,被誉为“像好莱坞大片一样好看”,“特效前无古人”。当静心品味这部历史纪录片之后,觉得类似的高度赞誉有明显的夸大拔高之嫌。由于,影片对准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内容上无疑具有显明的中国特色,无法产生《后天》、《鸟与梦飞翔》、《帝企鹅日记》这些关乎人类前程命运、表达自然规律和讴歌生命力一类纪录片的全球影响力,进而产生世界性的商业价值。熊熊大火过后,5000余亩的园林建筑化为一片荒地,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完整的地面建筑,特效制作团队仅仅依靠有限的遗址和“四十景图”等少数文献实现对圆明园整体式的还原,本就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从整体来看,影片的特效完成了这一要务,让我们“看到了”圆明园极盛时期的壮阔气象。然而,在细节方面缺少精雕细琢。比如,“田”字宫室仅以外观出现缺少空间立体感,回避了对其中内部架构的展现,显示出创作方在数字技术方面的力不从心。最后火烧圆明园多是特写与静态画面,没有出现园林建筑烧毁的动态镜头,甚至不如《火烧圆明园》的大气。
就电影技术语言而言,影片的摄影与配乐可圈可点。片中很多表现圆明园的镜头极富动感,能够产生一种美的视觉冲击效果。在圆明园的修筑过程中,影片笼罩在夕阳黄金般的色调下,伴随的是悠长、舒缓的音乐,恬静而又富有生机。在圆明园的历劫时,主导荧幕的是传统黑白的青灰色彩,伴随着深沉、悲怆的音乐,流露出一种令人几近窒息的绝望与悲凉。这些无疑有助于将观众融入影片讲述的历史之中,与创作者做心灵的沟通,激发内心的民族情感。
《圆明园》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皇家园林“前世今生”的电影,也诉说了一个“落后就要挨打”的社会法则。影片在叙述进程中,时时刻刻将中国的发展与西方的发展进行横向对比,极其清晰地将圆明园何以遭到毁灭的原由告诉世人。自视为天朝之国世界之王的大清帝国,自建政以来一个多世纪技术踏步不进,相信依靠马刀和弓箭就足以主宰统治世界,在群臣眼里西方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不过是康熙皇帝的“玩意儿”。这种夜郎自大的自负心态直接衍生了闭关锁国的落后政策。在乾隆年间达到农业社会的繁荣时,西方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大肆扩展殖民地,建立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美洲摆脱殖民统治,成立美利坚合众国;法国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西方的发展与东方的停滞形成强烈的反差。以致于出使中国的英国人马嘎尔尼一针见血地指出:“清帝国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多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它胜过其邻船的地方只在于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数十年过后,马嘎尔尼的论断得到了应验。1860年,英法联军沿海由南向北攻破天津大沽口,一路势如破竹进入北京城,作为帝国之主的咸丰皇帝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承德避暑山庄,大清国门至此被强行打开,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由此揭开序幕。
历史与现实双重证明,弱肉强食不只是自然界的生存规律,也是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潜规则。民主与和平这些文明的思想只是人类最纯粹的善意追求,在国家经济利益、政治权力面前它显得异常地苍白。否则,美国就不会以“世界警察”的名义在全球范围内东讨西伐,就不会出现以一已的力量颠覆伊拉克、镇压南联盟、打击阿富汗等等强权国际政治事件。同理,一个半世纪前圆明园燃起的熊熊烈人,留给中华民族的是血的教训!
通观全片,导演采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将数字化还原的原明园与今天真实的圆明园遗址进行大量的交错展示,激起人们阵阵的痛息之情。曾经金碧辉煌的宫殿化作灰烬,唯有一段段残垣断壁映射出它的富丽与苍凉。曾经盛极一时的东方博物馆已是荡然无存,唯有一件件散存世间的艺术珍品见证着她的与尊贵与悲痛。痛定思痛,《圆明园》化作一段真切的盛世危言,让生活在莺歌燕舞和平时代的人们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经过血与泪的洗礼,我们拒绝历史悲剧的重新上演。
《圆明园》没有局限于亭台楼阁一砖一瓦的华丽堆砌,没有拘泥于奇珍异宝的历史掌故,更讲述了大清帝国由强至衰荣辱兴败的历程。影片开头是满清八旗子弟越过长城进军中原建立帝国的镜头画面。随后,从康熙皇帝修建“畅春园”与初建“圆明园”,到勤政的雍正扩建“圆明园”,再到乾隆时期的全面大修,正是大清王朝从政权确立到国富民强的历程,达到中国古代少有的盛景,全球三分之一的白银存于大清国库,“如何花钱都是问题”的繁荣昌盛是大兴土木的经济基础。尽管影片略去了嘉庆和道光两代皇帝,直接进入到咸丰年间,无疑倍显仓促之感,但这也无法遮掩影片带来的深厚历史气息,仿佛是一段以园林建筑为主题的历史教育片。
面对圆明园这般的历史题材,创作者自然不会放弃对民族情怀的表达。影片无时无刻都不在诉说一个不复存在的矿古奇迹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同时,对于这一人间仙境建筑奇葩的毁灭者,编导引用法国大文豪雨果的话语进行了严厉的抨击:“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仿佛战争得了胜利便可以从事抢劫了……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圆明园,见证了一个帝国的辉煌与衰败。《圆明园》,记录着一个民族的荣耀与屈辱。假借文明的名义,两个强盗点燃的野蛮大火烧尽了一座举世无双的世界建筑瑰宝。然而,野蛮的大火烧不尽她的华贵,在大英博物馆和法国丹枫白露城里,我们依然可以体味到她散发的艺术气质。野蛮的大火同样烧不尽一个民族对她的追思,因为她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荣辱历史与文化血脉。
愿以一段“凭吊圆明园”作为结语:
我以为我可以忘记
只要我不回过头来
我以为我可以当作什么都不曾发生
只要我不翻开昨天的日记
然而你总在我的梦中出现
唤醒我的心中对你不能忘却的思念
❻ 国宝级电影《盘丝洞》神奇身世,民国爆款影片为何流落挪威
2012年初的一天,挪威国家图书馆电影修复员Tina正在电影资料馆里整理馆藏电影,她意外发现了一部封面上写着挪威语“蜘蛛”的电影拷贝。这个拷贝已经在这个仓库里沉睡了八十多年,由于其材质是极易溶解的早期硝酸基胶片,经过这么多年已经濒临“死亡”。
Tina意识到,如果再不抢救这个拷贝,再过几个月它可能就真的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虽然不知道这部电影是否经典,但无论如何这里面存有八十多年前的画面,因此Tina决定尽快修复《蜘蛛》。
此时,Tina只知道这部电影来自遥远的中国,是极其罕见的挪威从中国引进的影片,关键那还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她尚未意识到,她在抢救的是一部已经失传的中国电影。
由于《盘丝洞》的火爆,很多同行纷纷效仿拍摄西游题材,一时间电影院里到处都是《西游记》电影。但杜宇也没能免俗,他在1929年拍摄了《续盘丝洞》,根据资料记载,这部电影的脑洞更大,是讲关于蜈蚣精和蜘蛛精穿越到一千年以后在上海发生的故事,堪称我国穿越电影的鼻祖。
可惜的是,这部《续盘丝洞》的拷贝到现在依然没有被发现。
如今,这部国宝级的《盘丝洞》已经可以在网络上观看了,你还等什么。
❼ 世界五大图书馆是什么
1.美国国会图书馆
美国国会图书馆位于华盛顿,建于1800年。该图书馆以1亿2800万册的馆藏量成为图书馆历史上的巨无霸,其中0.29亿书籍、0.12亿照片、0.58亿件手稿,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书籍是以多媒体形式存放的。包括很多稀有图书、特色收藏、世界上最大的地图、电影胶片和电视片等。
根据该馆中文部的统计,到目前为止,它共藏有中国古代的善本书籍5万多册。其中,有一卷叫《一切如来》的书,是公元975年北宋早期佛经的木版印刷品。还拥有4000多种共6万余册的中国地方志,其中的100多种是中国国内的孤本;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字资料,该部也收有200多种藏文木版印刷品,400多种满文资料和3000种云南纳西族东巴文资料。
美国国会图书馆由三座以总统名字命名的建筑物构成,分别为1897年落成的杰斐逊大厦、1939年落成的亚当斯大厦和1983年落成的麦迪逊大厦,总面积为34.2万平方米。国会图书馆馆长由总统任命,并由参议院投票表决,为终身制。历任馆长的名字都镌刻在杰弗逊大楼一侧的大理石墙壁上。
2.俄罗斯国立图书馆
俄罗斯国立图书馆是欧洲第一大图书馆,藏书总量仅次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居世界第二位。俄罗斯国立图书馆的前身是1862年7月1日由皇帝签字批准成立的莫斯科公共和鲁米采夫博物馆。1862年鲁缅采夫博物馆由彼得堡迁往莫斯科,1925年改名为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1992年在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的基础上建立了俄罗斯国立图书馆。
截止到2000年底,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共藏有249种语言(包括亚非国家语言115种)的4280万件藏书,其中图书与小册子1590万件,杂志1310万件,连续性出版物130万件,报纸63250年装订册,乐谱362300件,地图144500件,图册130万件,标语文字出版物130万件,特种科技文献220万件,博士论文758800件,档案和写本资料500900件,未发表的文化艺术资料15200件,声像资料30900件,缩微文献370万件。
3.法国国家图书馆
法国国家图书馆是法国最大的图书馆,其历史可上溯至查理五世(1364-1380年)为收藏历代王室藏书而建立的国王图书馆,后经弗朗索瓦一世(1515-1547年)在枫丹白露重建,称皇家图书馆,1792年更名为国家图书馆,以后又几度更名。1981年密特朗总统提出要建一座“世界第一图书馆”,1990年末奠基,1995年3月建成,密特朗总统参加了新馆的落成典礼。1993年7月21日,法国部长会议决定,将原国立图书馆和新建的法兰西图书馆合并,重新命名为法国国家图书馆。新的法国国家图书馆在希拉克总统的主持下于1996年12月20日正式开馆,并被命名为密特朗图书馆。
现在,图书馆有1300万册藏书,与英国大英博物馆藏书相差无几。其中60万册是开架书。此外还有35万种杂志,25万件名人手稿,100多万种视听材料,另有多种纪念章、货币等文物80多万件。视听材料数量和名人手稿数量位居世界之首。
4.大英图书馆
大英图书馆(亦译作不列颠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于1973年7月1日建立,位于伦敦和西约克郡。它是由前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国立中央图书馆、国立外借科技图书馆以及英国全国书目出版社等单位所组成。
该馆的参考部就收藏1,000万余册印刷本图书、12万册手写本图书、10万件印玺及3,000余册纸莎草纸上的抄写本和其他资料。外借部约有图书1300万册,现有期刊、报纸92,000种和缩微胶卷文件350万件,以及300万份录音资料。图书馆拥有英国出版的每一册书,每一份报纸;期刊以及乐谱都必须有一份考贝存放在该图书馆。人文及社会科学部有一千三百万卷藏书,包括东方以及印度室的收藏、国家音声档案、手稿、音乐、地图、报纸以及邮票。
5.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1987年落成,占地7.24公顷,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南长河畔,紫竹院公园旁。地上书库19层,地下书库3层,书库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一九〇九年九月九日,清政府批准筹建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百年来,京师图书馆陆续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二日改称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截至到2005年,藏书容量达2500多万册,其中价值连城的古籍善本就有200余万册,著名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举不胜举。其中尤以“四大专藏”即“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文津阁四库全书”最受瞩目。
❽ 法国国家图书馆 说明文答案 快快快快快快
规模宏大,设备先进,图书概不外借
19、法国国家图书馆的书籍“概不外借,只作查阅之用”的做法和好处。“首先”“其次”“再者”的使用,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由主到次,体现逻辑顺序。
20、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 法国国家图书馆座位多,条件好。
21、B
22、第7段介绍馆瑞安装的电脑网络和作用,而第8段介绍的是正在考虑进一步将书目输入网络及其意义,这里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所以不能调换位置。
23、发挥想象和创造力,自行设计一项内部设施,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