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问法国《电影手册》评选的年度十大佳片名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专门出版过《法国电影手册十年百部佳片》,列举了1993年到2002年的评选结果和影片简介。
『贰』 2003电影手册十佳
《电影手册》(Cahiers Cinema),1950年由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1918-1958)创办。创刊宗旨是倡导战后法国的年轻电影从业者,以“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为原则,创作起码正朴实无华、能客观反映这个起码实世界的电影作品。并且,高度强调导演对电影的灵魂性作用。由此,从该尽可能志的编辑中诞生了数位大名鼎鼎的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克劳德·夏布洛尔和让-吕克·戈达尔等等。特吕弗、戈达尔、夏布洛尔、侯麦、里维特等人随后掀起了改编电影史进程的“新浪潮运动”。正因如此,他们的编辑部才会不断涌现出像阿塞亚斯晕样的年轻导演。
“年度十佳电影”则是《电影手册》每年评选出来的当年度在法国公映的世界各地的优秀影片,分别由杂志的专栏编辑与杂志读者投票。上榜的影片有些是你不屑一顾的,有些是你顶礼膜拜的,有些则干脆是你闻所未闻的,可无论怎样,它的个性鲜明的评判标准始终是电影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
『叁』 《电影手册》2021年十佳片单公布了,都有哪些影片上榜了
《电影手册》2021年十佳片单中包括了:《第一头牛》、《安妮特》、《记忆》、《驾驶我的车》、《法兰西》、《法兰西派》、《南法撩妹记》、《女孩和蜘蛛》、《算牌人》、《圣母》。这些影片负责执导的导演有来自日本、泰国、法国、美国等国家的,作品的题材和类型都不尽相同,通过《电影手册》这本杂志,我们能挖掘很多国际上颇具水平的好作品。
每每临近年末之际,各大电影媒体都会就一年内上映的电影选择出自己的最佳榜单,《电影手册》是一本来自法国的电影杂志,国内知道这本杂志的人甚少,但是这本杂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果你喜欢看国际大片,就可以看看这本杂志评选出来的优秀电影。
《电影手册》中能够上榜的作品每一部都很精彩,推荐给大家去观看。
『肆』 电影手册是哪个国家著名的电影刊物
法国,1950年,电影理论家与影评家安德烈-巴赞(1918—1958)创办《电影手册》。
『伍』 创办了《电影手册》杂志,并担任了该刊主编的人是谁
安德烈-巴赞
1950年,电影理论家与影评家安德烈-巴赞(1918—1958)创办《电影手册》,并在创刊伊始,就定下了这份杂志的办刊基调。巴赞在战后法国电影理论界一直保持着强有力的战斗者姿态,他批评战后法国电影只重浮华、商业性,依赖大制作和明星获得利润的作法,倡导年轻的电影工作者拍摄直面生活、朴实无华的写实之作。在他的领导下,《电影手册》很快就团结了一批极具反叛锋芒的青年影评家。这些年轻人深爱二战中他们无缘看见的美国电影,而且他们把约翰-福特、霍华德-霍克斯和希区柯克等人的作品,视作自己日后电影实践所效仿的楷模。
『陆』 电影手册的介绍
《电影手册》的年轻批评家们提出的最具影响力并于日后获得普遍共识的电影观念,就是“作者论”。后来电影工业中普遍沿用的导演中心制,可以说就是它的一个遗产。“作者论”认为,一个导演对于一部影片占有的分量,应该与一个作家对自己小说占有的分量一样多。而作家的文风同样可以在电影中置换成“个人影像风格”或“视听语言方式”。我们在新浪潮的创作中可以看到那么多风格迥异之作,联系这一点看,就显然不足为怪了。来自《电影手册》的三位导演,直接决定了六十年代以来法国电影的图景,他们是弗朗索瓦-特吕弗、克洛德-夏布罗尔和让—吕克-戈达尔。在这些重要的电影作者的影响下,该杂志直到今天仍保持着促进创作实践,关注电影本体的办刊风格。
『柒』 法国《电影手册》十大佳片
法国电影《香水杀手》经典,不愧为法国最昂贵的电影.
『捌』 请问哪位朋友知道法国《电影手册》的法语刊名和售价
法语刊名是Cahiers Cinema
『玖』 电影手册的2014年十佳
法国《电影手册》2014年度十佳名单:
1,《小孩子》(法)导演:布鲁诺·杜蒙
2,《再见语言》(法)导演:让-吕克·戈达尔
3,《皮囊之下》(英/美/瑞士)导演:乔纳森·格雷泽
4,《星图》(加拿大/美国/德国/法国)导演:大卫·柯南伯格
5,《起风了》(日)导演:宫崎骏
6,《女性瘾者》(丹麦/德国/法国/比利时/英国)导演:拉斯·冯·提尔
7,《妈咪》(加拿大)导演:泽维尔·多兰
8,《爱很怪》(美/法)导演:艾拉·萨克斯
9,《天堂》(法)导演:阿兰·卡瓦利埃
10,《我们善熙》(韩)导演:洪常秀
『拾』 法国<电影手册>的历史
《电影手册》年度十佳电影是每年从世界各地的影片中评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入选的电影被认为是延续电影艺术发展,提供世界电影新的经验的年度最佳作品,基于《电影手册》在全球范围内独特持久的影响力,每年出炉的十佳电影实际上也为各个地区的电影文化在全球电影谱系中的地位进行了评估,因而每年的评选结果备受全球媒体关注。今年除了两部华语片外,还分别有韩国导演洪尚秀作品《电影童话》和新加坡导演邱金海作品《伴我心》上榜,四部亚洲片上榜,在入选数量上与美国电影持平,说明亚洲电影具有非常强大的活力。
电影手册》派 又称《电影手册》集团。是从1955年开始聚集在以安德烈一巴赞为首的《电影手册》杂志编辑部周围的一批青年影评人,他们后来从影评工作过渡到拍片,成为法国"新浪潮"电影c内主将。
《电影手册》杂志创办于1951年,由安德烈巴赞、罗·杜卡和雅克杜尼奥尔一瓦尔克洛兹任主编,其中巴赞的美学思想对杂志的面貌起着主导的影响。 1955年起,一批赞同巴赞的理论观点的青年开始以《电影手册》为理论阵地,运用"作者论"方法,树立起新的评价标准。他们中的主要人物是特吕弗、戈达尔、里维特、夏布罗尔、杜马契和谢勒尔等。从1958年起,特吕弗,戈达尔、里维特和夏布罗尔相继拍出他们的第一部影片,对法国电影中的"新浪潮"起了形成作用,这批人从此被称为《电影手册》派。 "新浪潮"在[96t年趋于衰落后,这批人发生了分化,特吕弗和夏布罗尔成为受欢迎的商业电影导演,但他们的影片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里维特转向实验电影。戈达尔的道路则更为复杂多变,在1968年前,他的影片具有愈来愈浓重的现代派色彩i宣扬存在主义的反道德观和无政府主义的政治思想,在形式上则肆意破坏传统的电影语法。从1968年开始,他突然转向极左,拍摄了一系列有浓厚政治色彩的短片,反对资本主义,鼓吹暴力革命。1971年他因车祸受伤,停止拍片。七十年代末,他又开始拍摄故事片,宣称"不再过问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