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指挥家好看吗
简介基本信息
《指挥家》是一部真实的女性职场奋斗史,该片由真实人物经历改编,讲述了史上首位女指挥家安东尼娅‧布里克的传奇一生。[1]
该影片定于2021年1月22日在全国上映。
讲述身世坎坷从小被收养的女主人公怀抱音乐梦想,在世俗对女性的嘲讽歧视之下,通过自身不断努力获得从未有过的主流社会阶层的高度认可。同时情感之路却历尽艰辛,男主人公从质疑并阻挠逐步转变为一路相扶,默默助其成长为全球第一位女指挥家的故事。而贯穿全片的古典交响乐,更为观众奉献了一次大师级的视听盛宴。音乐、梦想、爱情等多种元素交织,电影《指挥家》也被不少影迷力赞为交响乐版“爱乐之城”。
㈡ 指挥家的指挥家
Arthur Nikisch(1855~1922)出生于匈牙利,他既非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指挥家之一,也并非最早留下录音的指挥,而是最早出生的对留声机产生浓厚兴趣的指挥大师。他死于电子管录音技术引入前的三年,因此我们只能通过老的原声录音媒介去聆听仅存的8件遗作(包括一套完整的贝5的首次录音)。由于录音技术的局限,管弦乐队的气势有所降低,该版本还相应地对作品进行了重新编配。
尽管从录音中很难充分传达出Nikisch指挥艺术的微妙细节,但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一些感性印象,感受到他如何激发他的乐队和听众,如何通过一种严谨,却行之有效的精确手势让演奏取得辉煌生动的戏剧效果。他是个浪漫主义的即兴诠释者,依赖于瞬间的灵感,并在演出中及尽具有生动表现力的方式。从1895年直到逝世,他一直担任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Leipzig Gewandhaus)和柏林爱乐的指挥,并深刻影响了整个新生代的年轻同仁们。 理查德·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同样成为了一个客观的演绎者。他还发展出一种比其他任何指挥家都更为简洁的指挥风格。他那种看似随意的方式,加之在其晚年对排演的忽视的事实(尤其是对他自己的作品),曾一度使人怀疑他作为一个伟大指挥家的声誉。然而在鼎盛时期,他能给予乐队和观众无与伦比的震撼,被频繁地邀请演出。他在莫扎特和瓦格纳作品的演绎上享有盛名。录音对他来说似乎不是特别重要,他花在录音棚中的精力并不比音乐会上的多。有时他的录音可能显得有些有失水准,但通常它们都具有极佳的控制,自然真挚的情感,优雅的乐句和绝好的平衡感和清晰度。
1926年,Strauss来到伦敦,与经过扩充的蒂沃利剧院管弦乐团(Tivoli Theatre Orchestra)合作,指挥他的歌剧玫瑰骑士,这是一个电影版的新制作。首映的第二天,他来到Queen’s Hall指挥蒂沃利合唱团演出了电影版音乐录音中的一组曲目,其中包括原歌剧总谱中所没有的 Presentation March一节。
马里斯 杨松斯
杨松斯作风严谨,对待排练演出极度认真,自称“在向上帝借时间”的杨松斯,对音乐事业有着高度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他的音乐听起来热情洋溢、对比鲜明、自然流畅。他最擅长的是俄罗斯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中期到晚期的作品,同时,对于德奥系古典主义以及一些现代派的作品也很有建树。很多指挥家在诠释一部作品时,总会运用一些与众不同的处理方式。而这些方式往往也会给后来的指挥家带来灵感,被后来的指挥家所效仿。与众多指挥家一样,杨松斯在指挥时也会赋予一部作品自己的特点。比如众所周知的“拧毛巾”处理,就是在乐句结尾处突然加速,瞬间将气氛推向高潮的处理。此外,在突出节奏速度的对比变化上,以及对音色的处理上,也是杨松斯近几年很显著的特点。这些特点都是杨松斯受到穆拉文斯基和卡拉扬两位大师的点拨,以及自己多年在乐坛上韬光养晦的结果。很多人喜欢将杨松斯和当今柏林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西蒙·拉特进行对比,说杨松斯是当代的富特文格勒,而拉特是当代的托斯卡尼尼。杨松斯对这个看法不敢苟同。富特文格勒一直是杨松斯最崇拜的指挥家,而杨松斯也一直以富特文格勒为自己的标杆。作为当今古典乐坛中流砥柱的指挥家,杨松斯指挥的音乐会场场爆满,而被誉为“古典音乐的票房的保持者。
㈢ 跪求《指挥家》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玛利亚·彼特斯导演的
链接:
㈣ 《指挥家》中,有哪些精彩的镜头
引言: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电视剧和电影在大家的身边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都影响着大家,给大家的生活来了不少的体验。
《指挥家》这部电影探讨男女平权性别歧视等社会主流议题,见证女性意识的觉醒。打破世俗偏见和突破性别限制的勇敢,让世人领略到了女性独具的坚强且独立的温柔力量。是一段令人敬佩与尊重的成长历程。但是电影也有缺点电影不仅缺乏音乐指挥技术层面上的专业体现,也将女主的成长轨迹拍得过于粗糙。或许这才是音乐世界的真相,革命尚未成功,女性仍需努力。这是一部值得大家观看的电影。
㈤ 关于指挥家的电影
《八月迷情》,又名《把爱找回来》。
片名:把爱找回来 http://turbocms.zbii.com:889/yl/yldt/images/200816613344.jpg
英文片名:August Rush
国家/地区:美国
区域:欧美
出品:
发行:华纳(美)、发行拳(台)
拍摄日期
2006年2月13日 - 2006年4月25日
制作日期
2006年2月13日
导演: 克里斯汀·谢里丹Kirsten Sheridan
编剧:Nick Castle James V. Hart
制片:
主演:弗雷迪·海默尔Freddie Highmore 乔纳森·瑞斯·迈耶斯Jonathan Rhys Meyers 凯莉·拉塞尔Keri Russell 罗宾·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 特伦斯·霍华德 Terrence Howard
分级:美国PG
上映时间:2007年11月21日
全部剧组成员:
剧情: 12年前,纽约华盛顿广场。一首街头音乐家演奏的“月光舞曲”,同时吸引了美丽的莱娜(凯莉·拉塞尔)和风度翩翩的路易斯(乔纳森·瑞斯·迈耶斯)。一个是备受家人呵护的大提琴家,一个是四海为家的爱尔兰吉他手,然而在那个月光照耀的迷人夜晚,两个生活迥异的年轻人却宿命般地陷入了爱河。人生中最浪漫的一夜之后,莱娜和路易斯约定再见,可因为莱娜父亲的固执,她却意外错过和路易斯的约会。一厢,路易斯以为莱娜毫不在乎两人之间的感情,心碎得无法继续弹奏,更最终放弃了自己的音乐事业;另一厢,莱娜不仅失去了爱情的希望,还在几个月后的一场车祸中失去了她和路易斯未出世的孩子--实际上,孩子被莱娜的父亲偷偷送进了孤儿院!
11岁的孤儿伊万(弗雷迪·海默尔),打小就有着不同寻常的音乐天赋--即便是麦浪上掠过的风声,在他耳中也会变成美妙的交响曲。虽然一出世就进了孤儿院,但伊万一直坚信,就像自己想念父母一样,父母也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想念着自己,于是他偷偷逃出孤儿院去寻找父母。在纽约大都会里孤单一人的他,跟随着一个在街头小子的吉他声,找到了一个废弃的临时庇护所。在那里,有数十个像他一样的孩子,而神秘的街头艺人威扎德保护着他们。当伊万第一次拾起吉他用独特方式弹奏,他的才华让威扎德啧啧称奇。威扎德给他取名为奥古斯汀·拉什,教他音乐,发掘他的音乐天赋,还对他有着远大的计划。而奥古斯汀则坚信:音乐一定将牵引他找到失散的父母!
看点:如果这是19世纪,如果故事发生在伦敦,如果孤儿成了一个小贼,如果它由文学名宿狄更斯执笔,毫无疑问,这就是《雾都孤儿》的故事。加一点点奇迹,添一点点音乐,再创造一个魔幻般的现实,现代音乐版“纽约孤儿”就此诞生!
《查理巧克力工厂》、《寻找梦幻岛》里强尼·德普的可爱小跟班弗雷迪·海默尔成了那个可怜兮兮的小孤儿,孩子们最爱的笑匠罗宾·威廉姆斯是把手下孩子当摇钱树的费金,还有个无私的神父同样在危难时刻帮了小孤儿一把--要是狄更斯再生,没准治编剧一个抄袭的罪。可能还嫌“雾都孤儿”新编不够曲折,“千里寻母记”的戏码也被抓住来了个双倍乾坤大挪移,自小就被抛弃的孤儿,不仅要四处寻找双亲,这寻人启事的方法还不是一般的别致--音乐!
没错,风吹稻浪能作成音乐、地铁轰隆能作成音乐、轮胎刹车能作成音乐、嘈杂的笑闹声能作成音乐、篮球的弹跳声能作成音乐、电话铃声也能作成音乐,一切在小孤儿的脑中都是美妙的音乐!吉他手父亲、大提琴家母亲,这小子也天生就是音乐家,这么强烈的遗传基因,难怪可以用来当作寻人秘方!影片的最高潮,将会是这个11岁的小子在纽约中央公园四万多名观众的面前,指挥纽约爱乐演奏自己创作的交响乐
其它:愤世嫉俗者请回避!喜欢惊喜者请回避!如果你在看电影时会琢磨琢磨它的真实可行性,那也请回避!华纳公司这厢开道的,虽不是魔幻小巫师哈利波特,但这个音乐世界却也神奇得够可以--音乐小神童自小孤儿,到纽约寻找父母喜得贵人相助,得进朱利安音乐学院,很快就达成在纽约中央公园表演的梦想,偏偏父母也来到这场演奏会,从此一家三口欢天喜地。太多的巧合、太多的假设、太不现实的对白和剧情,绝对有做白日梦的嫌疑!
可偏偏华纳又抛出了让人难以拒绝的“诱饵”:弗雷迪·海默尔、罗宾·威廉姆斯的老少配就够抢眼了,还有英伦帅哥乔纳森·瑞斯·迈耶斯边弹吉他边唱歌的帅气模样,凯莉·拉塞尔(《碟中谍3》)纯白礼服拉起大提琴的高贵气质,特伦斯·霍华德(《川流不息》)甘当配角,一把好嗓子的黑人小女孩杰米娅·西蒙·纳什一唱惊人。而且,“音乐无处不在,只要打开心扉”--小主人公的座右铭更是成了电影绝对的主线,万事万物汇成的乐曲、教堂灵歌、摇滚、古典、交响乐...,音乐动听打动人心的功效,将会被发展到一个极致。
八月迷情(清晰版)
http://www.356248.cn/thread-33237-1-1.html
㈥ 推荐一个喜欢的电影
最近的一部电影《指挥家》。
希望你能喜欢。
㈦ 哪位大神有指挥家2018年上映的由 克里斯蒂亚娜 德布奥恩主演的百度云资源
《指挥家》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yK9NSJaseggoeT8nfvgVTQ
《指挥家 De dirigent》
导演: 玛利亚·彼特斯
编剧: 玛利亚·彼特斯
主演: 克里斯蒂亚娜 ‧德‧布奥恩、本杰明·温赖特、斯科特·特纳·菲尔德、塞马斯·F·萨金特、安妮特·马尔赫毕、雷蒙德·提哈瑞、吉斯·舒尔腾·范·艾查特、理查德·塞梅尔、西恩·托马斯、蒂姆·埃亨、席琳·珀赛尔、奇普·布雷、玛丽-克莱尔·维特洛克斯、杰里迈亚·弗莱明、詹姆斯·卡罗尔·乔丹
类型: 剧情、爱情、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荷兰、比利时
语言: 英语、荷兰语、德语
上映日期: 2021-01-22(中国大陆)、2018-10-25(荷兰)
片长: 137分钟、140分钟(中国大陆)
又名: 挥动传奇(港)、首席指挥家(台)、The Conctor
影片是一部真实的女性职场奋斗史,看出身底层的女性如何突破职场“天花板”,成为史上第一位女性指挥家!当爱情和梦想“狭路相逢”,看她如何“指挥”人生,成就自我!电影根据真人故事改编,讲述“史上最伟大女指挥家”安东尼娅‧布⾥克勇敢追求音乐梦想,在女性社会地位极度受限的上世纪20年代,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她出身微寒,却心怀音乐梦想。追梦途中,在以男性为主导的音乐世界中历尽荆棘和冷眼,却永不言弃。当希望的曙光初露,她深爱的男人却希望她为爱止步,最终她毅然选择飞往追寻音乐梦想的欧洲,可他们的爱情又将何去何从......电影由荷兰名导玛利亚·彼得斯执导。
㈧ 求 路易·德·菲奈斯 一电影名
你好,你好!!
是的!
生于1914年7月31日,卒于1983年1月27日.
生平如下:
中文姓名:路易斯.德.费耐斯
英文姓名:Louis De Funès
昵 称:Fufu (菲菲)
国 籍:法国
生 日:1914年7月31日
星 座:狮子座
职 业:导演,演员,剧作家
成 名 作:《穿越巴黎》
代 表 作: 《虎口脱险》
妻 子: 戈尔曼·艾洛蒂(1936-1942)
( 一 )
1914年7月31日,路易·德·菲奈斯(Louis De Funès )生于一个西班牙裔中产阶级家庭。菲奈斯出生时,戏剧家莫里哀逝世271年,电影之父路易斯·卢米埃尔50岁,列宁44岁,卓别林和希特勒都是25岁,希区柯克15岁,法国喜剧演员让·迦本和塔蒂分别只有10岁和6岁,奥地利的费迪南大公刚刚被刺,而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领袖戈达尔和特吕弗都还没有出生。
菲奈斯成长在欧洲历史上最干燥、惶恐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当二战结束时,菲奈斯已到而立之年。在这期间,菲奈斯想在戏剧上有所发展,但他没能在动荡的岁月找到合适的起点。而是在皮货店里捡别针,照相馆里当小工,最讨厌数字的他还当过会计。1936年,戈尔曼·艾洛蒂(Germaine Elodie)嫁给了在巴黎一间又一间酒吧跑来跑去弹钢琴的菲奈斯,这是一场历经6年的失败的婚姻。酒吧的生活虽然苦,至少在饿的时候可以吃饭店剩下来的东西,爵士乐自由轻松的风格排遣掉了弥漫在被占领的巴黎夜空中的阴云。
离婚之后,菲奈斯在朋友的劝说之下决定演戏。他用一幕莫里哀的戏剧通过了当时著名的雷米·西蒙的表演学校的考试。菲奈斯没有钱支付学费,雷米找他谈了一次话,允许他免费学习。在那里他结识了达尼埃尔·格兰(Daniel Gélin),这个演艺成绩平平的演员最早介绍菲奈斯出演了第一部电影《巴比松的诱惑》,从此他开始了10年跑龙套和小角色的生涯。
如果说颠沛流离的生活环境、烦恼的婚姻以及在追求戏剧和音乐的道路上怀才不遇,算是人生必修课,那么,与菲奈斯同时代涌现的杰出电影人之多,风格之多样,发展之迅速则显得难以预料了。
菲奈斯的年代是法国电影界风起云涌、人才辈出的年代。与菲奈斯同龄两位著名的喜剧明星让·迦本和塔蒂都比他成明早,迦本曾经在40年代因成功地扮演了法国著名侦探小说家西默农笔下的“法国版福尔摩斯”梅格雷探长而成名,塔蒂则因他轻松滑稽的生活轻喜剧而成为法国人心中的偶像,还有菲奈斯最崇拜的喜剧明星费南代尔(Fernandel),加上当时年轻有为喜剧新秀安德烈·布尔维尔(André Bourvil),50年代成了法国电影院里笑声最多的年代。60年代初,世界电影史上最重要的电影运动“新浪潮”涌起一批法国新导演,戈达尔,雷诺阿,特吕弗和马勒,这是一批才华横溢的电影天才,在菲奈斯演艺生涯最重要的时期,他们都拿出了自己在电影史上叫得响的代表作,法国电影也因而进入了继“默片时代”后的第二个黄金时期。而新浪潮运动倡导的严肃、简约和写实的电影风格,恰恰与菲奈斯的夸张讽刺喜剧格格不入。
无论怎么看,这样一个时代,对一个脑袋已经谢顶的靠跑龙套出身的喜剧演员来说,都是生不逢时的,但菲奈斯用自己的不懈的努力和独特的喜剧天赋在这样的时代脱颖而出。1965年,菲奈斯与导演乌里和同伴布尔维尔合作的《虎口脱险》,在法国新浪潮电影沉重的现实主题与左岸派晦涩模糊的影像中灼灼而立,成为历史上最好看、最受观众欢迎的战争喜剧,影片中那个自私尖酸的指挥家和老实愚笨的油漆匠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无以计数的笑声。
( 二 )
从影40年的菲奈斯,因为跑过太多龙套以致于无法统计他到底演过多少部电影,在第一部电影中他演一个天堂的看门人,接着是酒吧服务生,银行职员……,他在成名前60多部电影中演了无数令人难忘的配角,最终他在最辉煌的六七十年代以一种“激进的讽刺”风格弥补了喜剧青黄不接的电影空白,塑造了一系列“费奈斯式人物谱”。
芳托马斯是法国最有名的江洋大盗,他在电影中的出镜率比“法国版福尔摩斯”梅格雷探长都高,默片时代著名导演路易·菲亚德(Louis Feuillade)在1913到1914年间,用5部电影讲述了记者方道尔(Fandor)和警察局长吉弗(Juve)共同追捕大盗芳托马斯的故事。在影片中,芳托马斯是一个善于乔装改扮残忍狡猾的罪犯,从事暗杀、诈骗和抢劫,警官吉弗(Juve)则是芳托马斯的克星,他冷静,足智多谋,几次将芳托马斯送进监狱。后来有很多人先后翻拍芳托马斯故事,但都不成功。直到导演安德烈·胡奈贝尔(André Hunebelle)决定让菲奈斯出演警官吉弗,芳托马斯的故事甩掉了“惊悚现实主义”的陈旧路数,重新给这个传奇故事点燃了爆笑的喜剧气息。“菲奈斯版本”的芳托马斯故事里,他把吉弗演成了一个自负刁蛮的小老头,使他比传说的更生活化,更具有现实的讽刺意义,这个愿意打口哨招呼下属,丝毫不具备当警察的身体素质的局长,对芳托马斯憎恨不已,却总成为芳托马斯耍来耍去的活宝。
与芳托马斯中那个傻里傻气的警官相比,菲奈斯在“警察系列”电影中塑造的那个阴奉阳违、鬼头鬼脑的警察局副局长路德维克就更加自私怪戾,这是一套先后拍摄了6部的法国喜剧电影史上最成功的系列喜剧:《圣特罗佩的警察》、《警察在纽约》、《警察结婚记》、《散步的警察》、《警察与外星人》和《警察与女警察》,这一群法国富翁度假别墅最多的小城圣特罗佩的围绕在菲奈斯的身边不折不扣的鸵鸟警察,他们彼此吹吹拍拍,在各种奇遇中笑料百出,遇事相互推卸责任,领功封赏却争先恐后,经常纠缠在一些与破案无关的小事上逞口舌之能。似乎从此打下了一个“搞笑警察”的模子,一直到德斯利·尼尔森的美国“白头神探”和后来的“的士速逮三部曲”。
如果没有《虎口脱险》如此风光的国际声誉,菲奈斯本人最喜欢的电影《雅各布教士历险记》则是他名至实归的代表作,使菲奈斯的演艺生涯达到了个高潮,上座率高达到7百万。据说乌里在拍摄时经常因为笑得太厉害,致使摄影机剧烈抖动不得不重拍。影片讲述菲奈斯的女儿即将嫁给将军的儿子,他无意间卷入了一场“政治阴谋”,同时一个著名的犹太教士来法国参加宗教活动,结果从机场开始,警察、恐怖份子、年轻的总统、知名教士和菲奈斯女儿的婚礼就搅在了一起,该剧剧情紧凑,线索复杂,笑料百出,人物众多且性格鲜明,不仅有许多的菲奈斯的拿手好戏,还紧扣当时法国社会重要的宗教分歧和种族主义,给以往菲奈斯夸张喜剧注入了浪漫的温馨。至今剧中在口香糖加工厂那段戏仍然是许多喜剧效仿的经典桥段。
菲奈斯还演过用一根小棒指挥芭蕾舞女演员的指挥家(《指挥家》),对雇员吝啬粗暴却对客人百般谄媚的饭店老板(《总统失踪记》),嫌贫爱富阻止女儿自由恋爱的大资本家(《奥斯卡》)和西班牙国王的贪婪使臣(《疯狂的贵族》),最后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自导自演了梦寐以求的莫里哀名剧《吝啬鬼》,塑造了法国电影史上唯一的阿拉贡。
( 三 )
今天的喜剧已经容纳了很多表演之外的因素,比如戏仿,特效和漫画,菲奈斯喜剧中虽然也有悬疑情节和动作场景做陪衬,但主要还还是在于演员的表演。他把舞台戏剧的喜剧手段搬上了银幕:夸张的手势,各种身体语言和声音语言的运用以及对白的表情化。
与过去那些喜剧演员的重要区别在于,他成功地表现了喜剧中被讽刺的对象,并使一群可气、可恨的人物成为喜剧主角,抓住了这些人的本质特征挖掘了人性的可笑之处,因而他的讽刺是激进的,从市侩到名人,从小气鬼到大资本家,从知识分子到小丈夫,人最卑微的品质套上了菲奈斯的外套竟然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哈哈镜效果,人们在看到那些自私、蛮横、骄傲、独断和格格不入的角色而反思日常生活,他的表演后来变成了巴黎一些戏剧学校入学考试的一道测试题。
菲奈斯平时非常谦逊,也经常在反思自己的表演方向和喜剧风格,他说:“在刚开始时,从未,我从不敢相信我能如此挑剔的观众笑了这么多年。我问我自己还能继续让人开心多长时间。它让我害怕,就像脑袋上悬了一把剑。我读过和听过一些关于我的东西,我知道我不能永远都只停留在一个地方,只有走得更远。”
当他刚刚导演过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后,1983年1月27日,他因心脏病发逝世,他给这个世界带来太多太多的欢乐了,以致于上帝不舍得让这个善良人在离去之前承受太多痛苦。斯人一去20载,我们却还对着屏幕愣愣地以为他仍活着。今年1月各大杂志的封面以及书店电影专架上都刊登这个人的笑脸,算是对一种永恒笑声的纪念,从法国国庆之夜开始,每周六在法国电视6台轮回播放菲奈斯电影,我们发现与菲奈斯同活跃银屏上的还有别的知名喜剧演员,布尔维尔,考吕什,他们也同样的优秀,但是被菲奈斯的笑脸给淹没了,菲奈斯制造了一个时代。
谢谢!! 14298希望对你有帮助!
㈨ 威尔海姆·富特文格勒的相关电影
指挥家的抉择(英文名:Taking Sides)是一部反映德国著名指挥家富特文格勒在战后接受“非纳粹化调查”的影片。富特文格勒是纳粹时期柏林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二战结束后,他被作为前纳粹分子进行调查。负责调查工作的是美军少校史蒂文·阿诺德,在战前是个保险调查员,他对富特文格勒一无所知。当他看到纳粹在集中营犯下的罪行的录像后,被眼前凄惨的景象震惊了,因此他怀着惩治罪人的坚决态度展开了他对富特文格勒的调查。在整个调查过程中,阿诺德一直深信富特文格勒和纳粹一样有罪——因为他为纳粹演出,并力图找到确凿的证据。然而,在调查中阿诺德发现自己的两个助手对调查对象均怀有深深的敬意,包括盟军上校在内的很多人都对富特文格勒抱有好感。面对这种情况,阿诺德反复为自己播放集中营处理尸体的录像来加强自己的判断。但是事与愿违,在对乐团的其他人的调查中,阿诺德发现自己找不到富特文格勒协助纳粹的证据,却看到人们对指挥家的的仇恨很多来源于不了解内情。最后他发现,“非黑即白”的理论无法适用在这位在纳粹政权下坚持履行艺术家职责的指挥家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