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国泰电影院在哪亇区
国泰电影院在黄浦区
㈡ 国泰航空上看了一部电影没看完,官网上显示的这部电影名称是寿司女厨神,有谁知道这部电影可以在那里看到
东城寿司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movie/26634623/&dt_ref=&dt_dapp=1
㈢ 龙兄虎弟保四方,猫捉老鼠人健康是什么电影
老鼠爱上猫。
《老鼠爱上猫》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东方神龙影业有限公司及香港寰亚电影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古装喜剧片,由香港导演陈嘉上执导,刘伟强监制,王晶出品,刘德华、李冰冰、黄秋生、张柏芝、郭冬临、吴樾主演,于2003年2月13日上映。取材于中国家喻户晓的《七侠五义》,以夸张的手法重新演绎了“御猫”展昭和“锦毛鼠”白玉堂之间的恩怨情仇。
北宋年间,开封包拯(黄秋生)明镜高悬,嫉恶如仇,全国天下太平。正因国泰民安,开封府渐无用武之地,连龙虎狗头铡也快要生锈。来自江湖的游侠展昭(刘德华),为跟随包大人而放弃以往放浪不羁的生活。可是热爱自由的他已开始厌倦苦闷的官场生活,他既缅怀过去的云游四海,又幻想自己披上黑衣行侠仗义。一次行动中,他遇上了一生中既最可怕但又最重要的朋友--锦毛鼠白玉堂(张柏芝)。白玉堂来自陷空岛,与四个结拜大哥合称五鼠,各人身怀绝技,白玉堂年纪最幼,但武艺却是最高,手段也是最狠。然而他本性善良,素爱行侠仗义,劫富济贫。加上其时尚造型和言行举止,亦正亦邪的性格,吸引了上班族般的小男人展昭。机缘巧合,二人竞携手同破太师父子谋反案,两个英雄大闹太师府。结果展昭被封御猫,但锦毛鼠深感御猫封号是冲着自己而设,誓要勇闯京师,与展昭一较高下。五鼠各展其古怪的疯狂绝技,把开封府闹得翻天覆地。双雄终于碰头,展昭三戏白玉堂,其实只想将之引入正途,但白玉堂毫不领情,更夺去展昭与尚书千金订婚信物巨阙宝剑。为了娶未婚妻子,展昭远赴陷空岛,岂料岛上机关重重,展昭身陷牢狱,受尽白玉堂侮辱,谁知展昭不为所动。原来此行各为取剑,实想劝服白玉堂弃暗投明。面对展昭不挠的男儿气概,白玉堂也为之所动,但此动非同小可,原因白玉堂实是女儿身,此动竟是初恋心动。在包拯相助之下,皇上(张达明)御旨要白玉堂等五鼠收归开封,白玉堂回复女儿身,展昭非常诧异,原来一直针锋相对的白玉堂竟是自己心中的完美女神。展昭还未会过神,白玉堂已将开封变出新天地。古肃严正的开封府衙,竟变成欢乐天地一样,展昭更是神为之夺。本来两情可相悦,但展昭身负卸赐婚亲,他的理性压过感情,敢爱而不敢做,只得对白玉堂发乎情止乎礼。我行我素的白玉堂面对展昭仍勇敢去爱,但展昭对白玉堂却敬而远之,白玉堂只得黯然地抽身而退。此时,包拯智囊公孙策查出太师谋反背后主脑,竟是包拯好友襄阳王。开封危城告急,大家担心任性的白玉堂会破坏婚礼,但展昭却期待她的出现。岂料,白玉堂决独闯高手云集的招贤阁,连场恶斗,正当白玉堂束手待擒之际,展昭从天而降。
㈣ 在国泰航空上看了一部电影 ,忘记什么名字了,
不延误的话,来得及的。香港转机很方便快捷的。你不需要转运行李,直接下飞机,去转机的地方,然后就是候机厅了。我在香港每次转机时间1小时25分钟,都来得及的。就是需要一路小跑。
㈤ 国泰电影院的3D怎么样阿凡达在那看合适么
昨晚刚看过,不错的,人不多,看电影也要心情,排队排得都没心情了,所以何必挤热闹。
㈥ 谁知道禾嘉公司出的港产片有那些
1970 : 嘉禾成立,由邹文怀先生,何冠昌先生及梁风先生创办,购入国泰片场旧址作为片厂厂址,改名为嘉禾制片厂。
“独臂刀大战盲侠”乃首部由嘉禾及日本合拍的电影,早年制作包括带动潮流的功夫片“天龙八将”及 “刀不留人”。
1971 : 李小龙签约嘉禾。
1971-1973 : 制作了“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及“死亡游戏” (后两部均由李小龙亲自执导),更打入世界市场。
1973 : 李小龙逝世。
采用多元化创作路线,制作了爱情片“秋霞”及悬疑片 “貂女”。
1974 : 许氏兄弟加盟,开拍《鬼马双星》,开创喜剧新路线,亦以六百多万成为当年卖座冠军。
同年嘉禾拍摄首部"荷里活"片,由罗拔米湛主演的“荷京谍血”。并创办以发行西片为主的泛亚影片公司
1974-1977 : 吴宇森执导拍摄雏凤主演的粤剧戏曲片“帝女花”。 许冠文兄弟开创一系列社会讽刺喜剧,包括“半斤八两” 、“卖身契”等。 除了打破东南亚电影票房纪录外,还成功打入日本市场。
1977 : 洪金宝签约嘉禾为导演,开创谐趣功夫片先河,拍了“三德和尚与舂米六”及“败家仔”。
1978 : 吴宇森执导了喜剧“发钱寒”及古装武打片“大煞星与小妹头”, 嘉禾成为全球最大华语电影制作公司。
1979 : 成龙加盟嘉禾,他首次自导自演的“师弟出马”轰动日本。同年罗渣.华汀为嘉禾执导“迷离夜合花”。
1981-1983 : 成龙的“A 计划”继续为嘉禾电影在日本开创前所未有的高峰。
1981 : 嘉禾以破纪录的五百万美元片酬,邀请毕雷诺士演出“炮弹飞车”一片。
1983 : 邹文怀先生获美国戏院联合会颁发 'Showman of the Year' 大奖。同年成龙为嘉禾演出首部荷里活片 'The Battlecreek Brawl'。
1984-1988 : 嘉禾制作了多部受荷里活影响的电影,计有“雪岭过江龙” (由查理士布朗臣、李马荣及安芝迪坚逊主演),“东游记”、“御准神偷” (均由汤沙力主演) 等。
1985-1990 : 嘉禾平均每年制作二十五至三十部电影,为全球最大的华语电影制片厂,发行网及戏院网络遍及全世界。
1989 : “忍者龟”一片令嘉禾再次扬威国际,不单刷新票房纪录,还开拍续集。
1992 : 嘉禾影片以分帐发行方式在中国大陆上映。嘉禾与澳洲Village Roadshow合作成立的嘉华公司(Golden Village)在新加坡义顺创建亚洲首个10个影厅的多厅影城。
1994 : 嘉禾娱乐 (集团) 有限公司于十一月二十三日上市。
1997 : “甜蜜蜜”破纪录赢得九项香港电影金像奖。
1998 : 嘉禾 (中国) 拍摄了盛况空前的“宋家皇朝”。
1998-1999 : 以蔪新电脑科技制作了“风云雄霸天下”、“幻影特攻”及“中华英雄”,视觉效觉全由本地人才泡制,开创了香港特技电影的新里程碑。而“风云雄霸天下”并刷新了香港周末开画票房纪录。
1999 : 马楚成执导,新人张柏芝主演的浪漫喜剧“星愿”,刷新了全亚洲农历年票房新纪录。
2000 : 台湾科技权威 Acer 成为嘉禾新的合作伙伴,两者同为嘉禾娱乐 (集团) 的大股东。
马楚成执导,康城影帝梁朝伟、郑伊健、陈慧琳及张柏芝主演的奇情动作片“东京攻略”在农历年间推出,再次激励香港电影票房。该片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开画,在亚洲超过 1,200 放映间上映,其中1,000 间在中国。
嘉禾、Acer 及 Morningside Technologies 共同创立互联网公司 I-Content,并开拓了首个可供合法下载流行音乐的网页eolAsia.com。
“夏日么么茶”一片成为暑期票房第二位,总收入二千一百多万。
香味电影“薰衣草”推出,深受业界及观众赞许,是香港首部在放映时有同部香味输送的电影。
2001 : 成龙主演的“特务迷城”成为香港、内地、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南韩、印尼及泰国农历年间华语片票房冠军。该片亦为嘉禾发展网上电影奠下基础。将与台湾的 Spring House 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合作发展“特务迷城2003”。
圣诞推出的现代鬼怪悬疑电影“2002”运用蔪新视觉科技效果,制作庞大。
2002 : 浪漫爱情喜剧“嫁个有钱人”,由郑秀文及任贤齐主演。
2003 : 贺岁片“行运超人”,由梁朝伟及杨千嬅主演。
2004 : 李嘉诚和EMI百年代唱片入股嘉禾公司,并成功签署收购台湾华纳威秀影城的合约。
2005 : 嘉禾国内首个旗舰影城在深圳开幕,代表着嘉禾拓展珠江三角洲影城业务的决心。
完成收购台湾最大院线之华纳威秀。
2006 : 购入39出华语电影包括成龙作品《特务迷城》、杨紫琼及张曼玉主演《宋家皇朝》、郭富城《风云雄霸天下》,令嘉禾电影藏库进一步扩展至约140部 作品。
2007 : 为了调配集团资源进军大中华市场,集团成功出售马来西亚一影院,获利一亿一千六百万港元。
邹文怀先生将其拥有之嘉禾娱乐(集团)有限公司股份全数售于橙天娱乐(集团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并由伍克波先生出任嘉禾集团主席兼执行董事。
2008: 耗资1亿打造《风云2》 演员包括:郭富城 郑伊健 谢霆锋 蔡卓妍 唐嫣
代表作:《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败家仔》、《帝女花》、《半斤八两》、《A计划》、《宋家皇朝》
成龙的《我是谁》和《警察故事系列》
㈦ 香港娱乐界发展史
香港娱乐界的发展史基本上就是电影界和音乐界的发展史。
1940年代,香港「大观影片公司」美国分厂出品的《华侨之光》11是香港第一部局部彩色(三原彩色)立体电影。在同年春「南洋影片公司」主事人邵村人发起了一个名为「粤语片革新运动」,他认为若要改善香港电影必先需把影片的质素提高,并主张先从剧本著手,才能产生好电影,更罗致了各方各面的技术人员,,网络名符其实的一级演员及一群文字与电影艺术均有专业修养的青年担任编剧,例如古龙耕、冯凤歌等人。「南洋」在这次革新运动下创作出《千金一笑》,《怪侠一枝梅》,《望夫山》,《何日君再来》等名作。其后,香港陷入战乱时期,“从1941年12月日本入侵香港并炸毁了大观电影厂和其他电影设施,1946年年初,香港电影业处於完全停顿的状态。”12其实自1945年末已有「联艺」,「华声」,「联声」等电影公司复员,复业,但由於一些主要电影工作者如关文清,吴楚帆,白燕等还在外地,而且一些香港原有的电影制片场地如「南洋片场」,「大观片场」等受到破坏,已经变成废墟一片;加上一些制片器材亦缺乏,因此香港电影业直至1946年才开始正式复苏。
“港土重光后,娱乐事业日趋蓬勃,尤以电影院,观众更形拥挤,每逢佳片放映,老早即造满座。”13也有言“1940年代末到1960年代中是粤语影片的盛产期。每年有200部粤语片问世,其中不少是粤剧片。”14但其实自1946年代后除了粤语片外,国语片也同时发展起来,这更是由於在内战期间上海时局动荡,国内的著名电影人如张善琨,李祖永,朱石麟等;演员则有周旋,严俊和白光等纷纷南下。在此时张善琨与李祖永在香港成立了「永华影业公司」(1947-1954)并於1948年拍摄《国魂》及《清宫秘史》两套轰动一时的著名电影。在1940年代末还有「大中华」,「长城」,「国泰」等国语电影厂出现,这些电影厂更出产了不少著名电影,如「长城」推出《一代妖姬》一片,哄动一时,成为一代名片。
踏入50年代,被喻为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15由於战后香港社会还未完全复原,加上大量难民涌入,造成不少严重社会问题。而此时的粤语片为了迎合普罗大众,为市民提供廉价娱乐,故推出不少粗糙滥造的粤话片,这些作品被称为“七日鲜” ,因为这些影片一个星期使能拍完。但此时亦有不少严肃认真之作,例如「中联」的《家》(根据巴金的小说改编),「中联」创业於1952年,其创办人共有二十一位,他们全都是粤语片中的精英份子,如:吴楚帆,张活游,马师曾,吴回,白燕,黄曼梨等。他们创立「中联」有一个共同目标:“抛开脱离现实,内容空泛的粤剧片,生产既娱乐大众又有教育意义的社会意识片。”16而在
“七日鲜” 影片充斥下致使香港粤语片变得低俗,为了改善香港电影这种粗制滥糙之风气,一批有志向的电影人如:吴楚帆,吴回,秦剑,高鲁泉,红线女,李月清等一百六十四人发起了一个名为「粤语片清洁运动」(图右)去提高影片之质素,改善香港电影之发展。
粤语片在50年代中到60年代初产量惊人,而且类型众多,有戏曲、武侠、喜剧、文艺、伦理等,可谓百花齐放。可是随著战后出生的一代逐渐成长,社会日趋繁荣和西化,年青一代有较高的教育水平,以往的传统粤语片己无法满足他们的口味,故出现了以经纪,白领及工厂女工为题材的都市喜剧、模仿西方间谍片的侦探动作片、全盘西化的歌舞片等,更出现了陈宝珠,萧芳芳等青春偶像片热潮。
而同时“其实自1961年「邵氏」在清水湾的影城落成大展拳脚,开拓新院线,引进新科技……国语片的制作已非小本滥拍的粤语片所能及。”17而在60年代中最受市民欢迎的莫过於国语武侠片,1967年「邵氏」推出《龙门客栈》和《独臂刀》轰动影坛,国语片在60年代中开始大行其道,相反由於市场之转变,国语片之冲击,加上1967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启播,电视的普及吸引了一
批观众,粤语片之产量开始下降。同时当时的导演因粤语片产量下降为了维持发展他拍了许多低成本的粤语色情电影,踏入七十年代李翰祥导演开始以风月题材作为出发点,拍制了不少情欲电影,色情电影之兴起亦成为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电影业的一个特色。
1971年李小龙的《唐山大兄》再次把功夫片推上高峰,此时香港电影仍以国语片为主导,直至1973年才再次出现一部新的粤语片《七十二家房客》,翌年也有许冠文的《鬼马双星》到了1977年粤语片的产量才超过国语片,故到了1970年代中粤语片才重新兴起。
10月25日,第十五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在杭州拉开帷幕。《神话》、《千里走单骑》、《十面埋伏》、《天下无贼》、《张思德》、《功夫》、《新警察故事》、《霍元甲》等10部风格各异的影片入围本届百花奖。
港片首度同内地影片同台争夺“金鸡”“百花”,这是否会成为下了多届“多黄蛋”的金鸡百花电影节评奖制度的有益促进,暂且难知。不过,这次金鸡百花电影节对香港电影敞开大门,或许意味着香港与内地电影已经实现了从形式上的合作,逐渐迈向真正的融合。
上世纪80年代,在《少林寺》成功敲开内地电影大门之后,港产片如潮水般涌进内地。虽然不乏武打片,但枪战片很快成为主流,港产片的火爆场面给内地观众留下了太多新奇的印象。这段鼎盛时期,香港年产影片300余部,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虽非每部影片都取得了绝佳票房收入,但是绝大部分影片最终闯进内地,并受到内地观众的广泛热捧却是不争的事实,一批香港影星也由此脱颖而出。
80年代香港电影在内地的走红,主要得益于内地的文化短缺。这种短缺并非一味指内地影视作品的数量,而是内地影视作品本身质量参差不齐,经不住港片的冲击。但是,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内地电影逐渐站稳了脚跟,一批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力的电影也慢慢收复了市场。而另一方面,香港电影人因为对内地经济腾飞带来的广阔电影商机“垂涎欲滴”,在影片中开始有意无意地添加些“内地元素”,以博取内地观众的好感。当内地观众对港产片那种打打杀杀开始感到腻烦的时候,香港电影人就不得不认真琢磨内地观众的口味。而这种兼顾内地观众“口感”的制作风格,必然导致香港本土观众的流失。但是,相对于内地数亿观众的广阔市场,谁还在乎过去的那种小打小闹呢?
还有,面对内地影视产业的迅速崛起,香港电影被迫越来越多地起用内地明星。《无间道》里我们看到了陈道明,《宝贝计划》里出现了陈宝国。另一方面,无论是张艺谋还是冯小刚,也努力试图在这两种文化之间找到某种平衡点,《十面埋伏》和《天下无贼》中就有刘德华、金城武以及刘若英。
这么看来,香港票房收入的减少,应该是两地文化融合不可避免的结果。这同时说明,香港电影已进入“后港片时代”。在“后港片时代”,从表面看香港本土艺人数量断档现象相当突出,目前仍旧为成龙、刘德华等寥寥几棵常青树艰苦把持。但是我们似乎不必为此过分忧心,因为越来越多的香港艺人开始了他们的“北漂”生涯,投身于内地发展。梁家辉就曾出演过《太行山上》,英俊小生魏俊杰在最近的电视剧《红色记忆》中也出演了英雄何世昌,尽管起先观众质疑声不断,但魏俊杰的出色表演最终还是为观众所接受。
“后港片时代”是香港电影发展史的一个标志,但绝对不是香港电影产业的末日,起码以国内这个广阔的电影大市场来看,香港电影与内地电影的融合是发展的必然。既然是融合,经过阵痛之后,总会回归到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而这或许应是香港本土影片的最佳状态。再说,尽管表面看来香港本土电影似乎少了,但实则上更多的影人“北上”带动了整个内地电影产业的进步,内地电影的“香港元素”也得以增加。
十年就会翻新人,确实,在复杂的娱乐圈,尤其是新人辈出的香港娱乐圈,TVB无线电视台和亚视ATV相互竞争,促进了香港娱乐圈的发展,港姐选举,港男选举,华裔小姐,亚洲小姐选举,TVB艺员培训班,各样的歌唱比赛,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无论是现在的巨星还是未来之星,抑或是曾经的巨星,香港娱乐圈真是历经一切!当然在金融风暴,SARS时期的香港依旧那么团结,不管娱乐圈发生多少事情,香港演艺协会始终都是为香港人民在服务,保证香港艺人的安全!香港回归祖国后的更加繁荣,和内地台湾合拍片也更多!不过也有些不开心的事情,像张国荣,梅艳芳,柯受良,翁美玲,李小龙,邓丽君,黄家驹,罗文,陈百强等巨星的离世,也让香港娱乐圈的人都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应该要更加珍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