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医用内窥镜的内窥镜简介
世界上第一个内窥镜是1853年法国医生德索米奥创制的。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由头端、弯曲部、插入部、操作部、导光部组成。使用时先将内窥镜导光部接到配套的冷光源上,然后将插入部导入预检查的器官,控制操作部可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病变。
最早的内窥镜被应用于直肠检查。医生在病人的肛门内插入一根硬管,借助于蜡烛的光亮,观察直肠的病变。这种方法所能获得的诊断资料有限,病人不但很痛苦,而且由于器械很硬,造成穿孔的危险很大。尽管有这些缺点,内窥镜检查一直在继续应用与发展,并逐渐设计出很多不同用途与不同类型的器械。
1855年,西班牙人卡赫萨发明了喉镜。德国人海曼·冯·海莫兹于1861年发明了眼底镜。
1878年,爱迪生发明了灯泡,特别是出现微型灯泡后,使内窥镜有了很大发展,临时安排的手术内窥也可达到非常精确的程度。
1878年德国泌尿科专家姆·尼兹创造了膀胱镜,用它可以检查膀胱内的某些病变。
1897年,德国人哥·基利安设想支气管镜。
1862年,德国人斯莫尔创造了食道镜。
1903年,美国人凯利创制了直肠镜,但是到1930年后才开始普遍使用。
1913年,瑞典人雅各布斯改革了胸膜镜检查法。
1922年,美国人欣德勒创立了胃镜检查法。
1928年,德国人卡尔克创立了腹镜检查法。
1936年,美国人斯卡夫进行了脑室镜检试验,直到1962年,才由德国人古奥和弗累斯梯尔创立了脑室镜检法。从此形成一整套镜检法系列。
1963年,日本开始生产纤维内窥镜,
1964年研制成功纤维内窥镜的活检装置,这种取活检的特别活检钳能够有合适的病理取材而且危险小。
1965年,纤维结肠镜制成,扩大了对于下消化道疾病的检查范围。
1967年开始研究放大纤维内窥镜以观察微细病变。光纤内窥镜还可以用来做体内化验,如测量体内温度、压力、移位、光谱吸收以及其他数据。
1973年,激光技术应用于内窥镜的治疗上,并逐渐成为经内窥镜治疗有消化道出血的手段之一。
1981年,内窥镜超声波技术研制成功,这种把先进的超声波技术与内窥镜结合在一起的新发展,大大增加了对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产品介绍:
T912实用型LED电子内窥镜,它由内镜、视频处理系统、监视器及储存部分组成,并且包含了镜杆四支,并且其可视向角达到了0度。此外,它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的任何检查。并且在检查同时能让患者自己掌握病情,而发展到现在电子内窥镜更已达到操作方便,品种规格全,图象更清晰。
这款实用型LED电子内窥镜广泛用于耳鼻喉门诊观察、检查结果的编辑、打印,对图像可抓拍和录像等。并且还能根据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开发,此外如果您想达到更清晰的效果,更全面的信息,还可以选配计算机、电视机、采集卡等配件。
配置详解::
LED电子内窥镜镜杆四支
镜体一支镜杆与镜体可更换视向角0°镜杆直径分别为6.2㎜、5.2㎜、4.4㎜共三支,
镜杆长度100㎜视向角90°镜杆直径为6.2㎜一支专用电源一支,
USB连接线软件光盘一张,
可自行选配计算机、电视机、显示器,
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开发。
应用范围
(一)胃肠道疾病的检查
⑴食道:慢性食道炎、食道静脉曲张、食管道孔疝、食道平滑肌瘤、食道癌及贲门癌等。
⑵胃及十二指肠: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良性肿瘤、胃癌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肿瘤。
⑶小肠:小肠肿瘤、平滑肌肿瘤、肉瘤、息肉、淋巴瘤、炎症等。
⑷大肠: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慢性结肠炎、结肠息肉、大肠癌等。
(二)胰腺、胆道疾病的检查:胰腺癌、胆管炎、胆管癌等。
(三)腹腔镜检查:肝脏疾病、胆系疾病等。
(四)呼吸道疾病的检查:肺癌、经支气管镜的肺活检及刷检、选择性支气管造影等。
(五)泌尿道检查:膀胱炎、膀胱结合、膀胱肿瘤、肾结核、肾结石、肾肿瘤、输尿管先天性畸形、输尿管结石、输尿管肿瘤等。
Ⅱ 内窥镜的内窥镜简介
内窥镜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内窥镜可以经人体的天然孔道,或者是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
最初的内窥镜是用硬质管做成的,发明于100多年前。虽然它们逐渐有所改进,但仍然未能被广泛使用。后来,在20世纪50年代内窥镜用软质管制作,因而能在人体内的拐角处轻易地弯曲。在1965年,哈罗德·霍普金斯在内窥镜上安装了柱状透镜,使视野更为清楚,今天的内窥镜通常有两个玻璃纤维管,光通过其中之一进入体内,医生通过另一个管或通过一个摄像机来进行观察,有些内窥镜甚至还有微型集成电路传感器,将所观察到的信息反馈给计算机。
图:一个制造于1870年的早期内窥镜。它用一个硬质管取代了橡胶软管。
有些手术可以用内窥镜和激光来做,内窥镜的光导纤维能输送激光束,烧灼赘生物或肿瘤,封闭出血的血管。 1795年,德国Bozzini从自然腔道进入,开创了内窥镜的起源。1835年,内窥镜之父Antoine Jean Desormeaux使用煤油灯作为光源,通过镜子折射观察膀胱的情况。世界上第一个内窥镜是1853年法国医生德索米奥创制的。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由可弯曲部分、光源及一组镜头组成。使用时将内窥镜导入预检查的器官,可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变化。
最早的内窥镜被应用于直肠检查。医生在病人的肛门内插入一根硬管,借助于蜡烛的光亮,观察直肠的病变。这种方法所能获得的诊断资料有限,病人不但很痛苦,而且由于器械很硬,造成穿孔的危险很大。尽管有这些缺点,内窥镜检查一直在继续应用与发展,并逐渐设计出很多不同用途与不同类型的器械。
1855年,西班牙人卡赫萨发明了喉镜。德国人海曼·冯·海莫兹于1861年发明了眼底镜。
1878年,爱迪生发明了灯泡,特别是出现微型灯泡后,使内窥镜有了很大发展,临时安排的手术内窥也可达到非常精确的程度。
1878年德国泌尿科专家姆·尼兹创造了膀胱镜,用它可以检查膀胱内的某些病变。
1897年,德国人哥·基利安设想支气管镜。20多年以后,在美国人琼·薛瓦利埃·杰克逊的推动下,支气管镜进入了实用阶段。不久,在常规的肺病检查中开始使用这种支气管镜。1862年,德国人斯莫尔创造了食道镜。1903年,美国人凯利创制了直肠镜,但是到1930年后才开始普遍使用。1913年,瑞典人雅各布斯改革了胸膜镜检查法。1922年,美国人欣德勒创立了胃镜检查法。1928年,德国人卡尔克创立了腹镜检查法。1936年,美国人斯卡夫进行了脑室镜检试验,直到1962年,才由德国人古奥和弗累斯梯尔创立了脑室镜检法。从此形成一整套镜检法系列。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内窥镜经过彻底改革,用上了光学纤维。1963年,日本开始生产纤维内窥镜,1964年研制成功纤维内窥镜的活检装置,这种取活检的特别活检钳能够有合适的病理取材而且危险小。1965年,纤维结肠镜制成,扩大了对于下消化道疾病的检查范围。1967年开始研究放大纤维内窥镜以观察微细病变。光纤内窥镜还可以用来做体内化验,如测量体内温度、压力、移位、光谱吸收以及其他数据。
1973年,激光技术应用于内窥镜的治疗上,并逐渐成为经内窥镜治疗有消化道出血的手段之一。1981年,内窥镜超声波技术研制成功,这种把先进的超声波技术与内窥镜结合在一起的新发展,大大增加了对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1987年,Phillipe Mouret首先开创了电视内窥镜手术。
现代意义的内窥镜检查是随着光导纤维内窥镜的发明而逐渐形成的。进入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开发的“玻璃纤维”受到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早在20世纪30年代,已有用于光纤内窥镜传导光线的光纤,但由于光线在传输过程中损耗率过高,传输光信号的光导纤维一直没有取得进展。光导纤维内窥镜是一条细长柔软的管子,管内有一束导光的玻璃纤维,两端各装有一个透镜。检查时将管子一端插入人体内部待查器官,从另一端即可看见器官内部的情况。内窥镜通常附有照明光源,有些还配备了进行手术治疗的器具,如激光器等。在光传输机理中引入了光纤,视频镜头成为图像捕捉的首选。能够同时拍摄照片的内窥镜是1964年诞生的“纤维内窥镜”。到60 年代,内窥镜才具有图像捕捉和测量能力。1975年左右,胃照相机的时代走到了尽头,完全被“纤维内窥镜”所替代。中国纤维光学专家张振远承担国家地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系列光纤传象束及工业内窥镜规模化生产技术研究”,技术达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并建立了国内唯一能批量系列生产传象束及内窥镜的生产基地。
1983年,一种新型的电荷耦合器件(CCD)内窥镜是由美国纽约州的韦尔奇??艾林仪器公司首先研制成功的。CCD内窥镜插入体内的一端装有在一小块硅片卜集成的CCD“镜头”,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光电图像传感器,其功能与电视摄像机相近。它能将待查部位的图像转化为数字化的电信号,图像通过金属导线传送,由类似电视接收机的“图像监视器”显示。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图像的贮存、再现、会诊以及计算机管理成为可能。
2002年11月,世界上首台“高清晰内窥镜系统”诞生,内窥镜的概念发生极大的改变。它凝集了最尖端的影像技术,提供的画像精度使诊断极其微小的病变成为了可能。现代视频内窥镜、电子内窥镜、超声内窥镜的出现又开辟了现代医学内镜的新纪元内窥镜从检查、诊断时代进入了治疗、手术的时代。
Ⅲ 情欲内视镜的剧情简介
真正的拥有,要爱到每一滴血液、每一根神经专攻医学绘图的艾莲娜,在一次求诊中,邂逅了俊帅的医学教授贝诺瓦。无意间,艾莲娜发现贝诺瓦偷拍了她的胸部X光。在厘清缘由的过程中,两人相互吸引、深陷热恋,并在肉体交欢之际,惊觉彼此「情投医合」,难以按耐探索爱人身躯的渴望!为了全面参透艾莲娜的身体密码,贝诺瓦罔顾医德,让她涉险接受违反常规的核磁共振;艾莲娜更不顾性命,全盘将自己交给贝诺瓦,亟欲「融入」他的躯体。这场零界限的爱情实验,即将撼动世人感官!
Ⅳ 推荐一些压抑的小说或电影.
给你推荐几部相对比较小众的片子吧,有的很老。(剧透可耻,所以剧情我就一句话概括。)
《蓝丝绒》:有关性暴力与女性隐弱性格的片子,是个老片;
《大象》:两个中学生在校园里的一场屠杀。个人觉得亮点在于导演对不同人物故事的衔接处理;
《杰克和罗丝的情歌》:一对父女之间有些畸变的爱,剖出人性最本质的俄狄浦斯情节;(罗丝点起那把火时的音乐,是亮点)
《告白》:(日本)画面缓慢,故事性较强,一名女教师的复仇之路;
《情欲内窥镜》:(法)两个年轻人之间很激进的恋爱方式;
《拜访者Q》:(日)如果你是个电影爱好者,对这个片子肯定会有很多想法,但如果只是随便看看,可能你只会觉得很怪很恶心。我的心得是,有时,变态就是变态,不是所有非伦理都可以归为人性;
《职业男人》:再不能接受的事情,一旦让人变得脆弱,也可以成为不愿轻易放弃的职业。即使是出卖身体,即使是对一个男人而言;
《坏小子》:(韩)两个字,罪爱。
《美错》(《Biutiful》):可能不是你想看的揭发人性的片子,但故事、演员的表演、配乐都很棒;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用两个孩子的视角,来讲一个关于集中营的故事;
《发条橙子》:这个就不小众了,关于人性难已磨灭的暴力因子;
暂时就能想起这么些了,以后想起来了再补充吧。呵呵
Ⅳ 第一个内窥镜是谁创制的
世界上第一个内窥镜是1853年法国医生德索米奥创制的。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由可弯曲部分、光源及一组镜头组成。使用时将内窥镜导入预检查的器官,可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变化。
最早的内窥镜被应用于直肠检查。医生在病人的肛门内插入一根硬管,借助于蜡烛的光亮,观察直肠的病变。这种方法所能获得的诊断资料有限,病人不但很痛苦,而且由于器械很硬,造成穿孔的危险很大。尽管有这些缺点,内窥镜检查一直在继续应用与发展,并逐渐设计出很多不同用途与不同类型的器械。
1973年,激光技术应用于内窥镜的治疗上,并逐渐成为经内窥镜治疗有消化道出血的手段之一。1981年,内窥镜超声波技术研制成功,这种把先进的超声波技术与内窥镜结合在一起的新发展,大大增加了对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Ⅵ 情欲内视镜的介绍
《情欲内视镜》是由罗伯特·加哲利执导,Stéphanie Andriot,Etienne Durot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讲述了艾莲娜与贝诺瓦,两人欲火浇不熄,进一步将爱情的疆界深入体内组织。医学专业变成他们的助性手段,对伴侣肉体的高度好奇,最终蜕变成异态的情欲追求。他们甘愿讨好撒旦、用命献祭,换取在天堂寻不得的至真至爱。若爱的尽头便是死亡,他们恨不得投入永火,为炫目的炽情丧命。
Ⅶ 内窥镜是什么
在现代医学上,有一个能自由出入人体的“仪器”,它的名字叫内窥镜。这种仪器可以通过内窥镜看到的胃像“人造隧道”那样,伸进人体内部来直接地检查疾病。
内窥镜由一根非常细的软性长金属管和探头组成。软性长金属管可以通过口腔伸到胃里、伸到气管里,通过肛门伸到肠里。镜管内有光导纤维束,一端接一个光源,把光传递到内窥镜的另一端,产生亮光,要不然,这些器官的内部“黑咕隆咚”,什么都看不清。医生们通过操作器,可使镜片的头部像蛇头一样活动、弯曲,到达要观察的部位,把观察到的情况,通过传像束传送到电视监视器成为图像,再由电子计算机处理,医生就可以发现这些器官的毛病。如果在内窥镜的探头安装照相机,那么,还可以拍照。内窥镜的镜管内还有一个特殊孔道,通过孔道可以安装微型手术刀,医生可以在不剖腹的情况下,直接在器官内部为病人做手术;还可以安装一根细长的夹钳,夹取少量的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
内窥镜既然可以直接观察人体内部器官的病变,因此可以大大提高疾病早期的检出率,这对于癌症尤为重要,因为癌症早期治疗效果比晚期好。此处,内窥镜对于一些消化性疾病,如胃、十二指肠炎,或是溃疡也能做出准确诊断。近年来,医生们又将内窥镜技术与超声技术结合起来,用于消化道肿瘤浸润深度的判断、良性与恶性肿瘤的鉴别,以及对其他一些病变的诊断,都显示出巨大的威力。
此外,内窥镜还可用于治疗。
内窥镜下局部止血可避免手术下止血的复杂过程,减少病人的痛苦,同时见效快。内窥镜激光治疗可应用于消化道疾病,如出血肿瘤等。
内窥镜激光也适用其他疾病的治疗,如肠息肉的治疗。所谓肠息肉是指突出于肠腔的增生组织团块,多为椭圆形,并有一蒂与肠粘膜相连,少数肠息肉可发展为癌肿,应用内窥镜可以将肠息肉切除。此外,对于晚期内脏肿瘤患者,可应用治疗解除梗阻、缓解症状、延长寿命。近年来,医生们还发展了多种新技术,其中有内窥镜的高频电凝治疗,内窥镜的微波治疗,内窥镜的气囊、水囊扩张治疗等。这些技术一方面可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一方面又将治疗的范围更加扩大。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小心吞下异物,可用内窥镜观察,在其引导下,将异物取出,避免了手术的痛苦,迅速而又方便。
目前世界上的内窥镜已有许多种,有胃镜、食道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大肠镜,最近还进一步试制成了心脏镜和肾盂镜。
微型技术是什么?
微型技术,就是能将物体的体积变小的技术。微型技术解决了许多人类目前不能解决的难题,有人预言它将在21世纪“大展鸿图”。
目前,医学实验室里出现了一批“跳蚤”,是利用微型技术制造的,它的造型千奇百怪,个头极小,甚至肉眼难以辨认。它们能上天入地,进入人体的血管里去清淤排障,定点定时送药。同时,它们也能像孙悟空一样钻到人的肚子里去“兴风作浪”,在关键部位搞破坏,致使指挥瘫痪……微型技术,实在是“人小鬼大”,无所不至。
据报道,法国科学家研制成功了一种新的肠道探测器,长4厘米,直径约1厘米,里面装满了电子器件,包括自动记录器、微电脑和微型齿轮等等。它的外形像一艘宇宙飞船,因此被誉为“人体飞船”。
这种探测器进入人的肠道后,可以借助齿轮沿着肠道运动,并通过微型电子发射器,将肠道内的情况如实地显示在外面的电子显示屏上。它还能在一个特定的位置吸取肠液,并利用自带的微型实验室来分析肠内的酸性、温度、收缩压以及各种食物的消化程度等。必要时还能按指令在病患处涂抹药物。
在探测器的顶端,可以安装一架微型电视摄像仪,用来直播沿途的图像。如果配上微型手术刀或激光器,便可以遥控它在腹腔内进行手术。
目前,世界上有成千上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都沉醉在这个由各种微型机械组成的袖珍世界中,这代表了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在微型机器的应用上,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医学,微型人体飞船便是一个例子。
医学家们说,有了微型机械,医学大为改观。人们设想,微型机械可以在血液中从事奇特的运输工作,可以连续监测糖尿病人的葡萄糖浓度并输送胰岛素。
在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实验者成功地制成了一个比3根头发丝还窄的液轮。这个液轮和水轮一样,在血液流过它的时候转动。这样就可以靠着血液的动力使这个装置沿着动脉清除动脉壁上的粥样硬化沉淀物。
利用微型剪刀及微型电锯,可以进行精密手术,例如切割视网膜的伤疤组织。美国加州大学德克利分校的专家在1991年制作了一个硅灯泡。它比一根头发丝还细,可以装在注射器的针头上,与光学传感器配合,对可疑的肿瘤组织进行活体组织检查。微型机械可用于杀灭癌细胞和病毒。
当微型机械的能量耗尽时,就人不知鬼不觉地被排出体外。根本不必担心它会变成身体内永远除不掉的垃圾。
科学家还展望了微型技术在医学上广泛应用的光明前景。有的医学科学家提出设想:大型平面电视屏幕上各个光点的亮度都由一个微型机械来控制。那样,如果将这些微型机械输送到人体的各个重要部位,就可以将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健康状况显示在这个大屏幕上,使医生非常直观地从电视屏幕上看到这些组织和器官的情况。这将是诊断技术的一个突破。
无论是中国古代医家的“望、闻、问、切”的诊断方式,还是现代医学的打针吃药,都在相当程度上采用了“模糊处理”技术。而微型技术则直接深入到人体,就好比是医学家从人体体内将组织解剖出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样。它比以往的“X射线探测法”和其他的一些诊断技术更加科学。如果技术更成熟的话,还可以用微型机械直接在人体体内完成从诊断到治疗的一整套过程。
微型技术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将引起医学的革命,意义之大,也许将超过X射线发明对医学的贡献。
Ⅷ 情欲内窥镜的结局是什么看不懂啊
我记得里面的女主角好像说过:“爱情不仅仅是高级的好奇,对未知的渴望会使人陷入风暴,何不敞开胸怀昂首向前。”单看这句话好像没什么,结合电影就能在脑海中泛起波澜。人真奇葩。
Ⅸ 内窥镜多少年出
内窥镜是用于深入人体内经过有视检查人体内部疾病并可辅助治疗的医疗器械。世界上最早的内窥镜是由法国医生德索谬萨克斯于1853年发明的尿道检查镜。西班牙人加西亚于1854年发明了喉镜。1865年,德索萨克斯又发明了膀胱镜。这一时期是内窥镜最初重要发展阶段。
1878年,爱迪生发明了灯泡,特别是微型灯泡发明后,临时安排的手术内窥也达到非常精确的程度。1890年,德国人基利安制成了气管镜。20多年以后,在美国人薛瓦利埃·杰克逊的推动下,支气管镜进入了实用阶段,在常规的肺病检查中开始使用支气管镜。1862年,德国人库斯莫尔创造了食道镜,并由基利安在1898年完成了某些改进。1903年,美国人凯利创造了直肠镜,但直到1930年后才开始普遍使用。1931年,瑞典人雅各布斯改革了胸膜镜检查法。1922年,美国人欣德勒发明了胃镜检查法。1928年,德国人卡尔克创立了腹镜检查法。1936年,美国人斯卡夫进行了脑室镜检试验,1962年,德国人克奥和弗累斯梯尔又发明了脑室检查法。从此形成了一整套内窥镜检查方法。
这一系列的发明与应用,不仅提高了诊断水平,而且使许多疾病可在内窥镜的直视下进行治疗和手术,大大提高了医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