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懂法国新浪潮电影的进
法国电影新浪潮 是受安德烈巴赞影响的一个流派 安德烈巴赞提出 电影应该是现实生活的渐近线 无限接近于生活 他反对导演用大量的蒙太奇将自己的认识强加给观众 主张用完整的段落镜头来呈现客观的生活状态(即我们所说的长镜头)他的学术理论影响了 法国电影新浪潮 和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诞生 法国电影新浪潮 有 手册派(即《电影手册》的团队人员) 和 左岸派 最开始的开山代表之作有三部 特吕弗的《四百击》阿伦 雷乃的《广岛之恋》和戈达尔的《筋疲力尽》 代表人物有克罗德•夏布洛尔,特吕弗,让-吕克•戈达尔
至于包含反传统创作方式的 我觉得 戈达尔的《筋疲力尽》就是一个经典例子 在本片中 打破了好莱坞流水式的无缝剪辑 提倡手缝剪辑 导演使用了大量的越轴 跳轴镜头 比如女主角在车上的一段 我们可以明显看到 画面是不连续的 在电影的镜头拍摄中 有一个三十度角原则 即两个景别的镜头至少要转三十度角拍摄 而戈达尔在跳切中 镜头的摆动完全在三十度角之内 打破了这一原则 导演还在屏幕前不停地暴露镜头的存在 当男女主角走在街上时 可以看到两边的路人一直在瞅向剧中人物甚至瞅向镜头方向 这在常规电影中被认为是穿帮 而在这里却的确是导演刻意为之 导演像借此暴露镜头的存在 他正是想借此告诉观众 故事是假的 让人们不能投入其中 更关心自己的真实生活
……这些都不是网上查的 全部是我的个人观点和自己的理解 可能许多地方有问题 楼主见谅
❷ 法国新浪潮电影导演分为两派是什么和什么
法国新浪潮电影导演分为两派,是“新浪潮”电影派和左岸派。
“新浪潮”电影派主张:提出“作者电影”的口号,即“拍电影,重要的不是制作,而是成为电影的制作者”。“左岸派”电影创作特征:作品大多把人的内心现实与外部现实结合,表现人的内心与现实的差距和矛盾。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是继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以后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响的电影运动,它没有固定的组织、统一的宣言、完整的艺术纲领。
这一运动的本质是一次要求以现代主义精神来彻底改造电影艺术的运动,它的出现将西欧的现代主义电影运动推向了高潮。这一运动有两个部分,一是作者电影,即“新浪潮”;另一是作家电影,即“左岸派”。
法国新浪潮电影起源:
产生于1958年的法国。当时安德烈·巴赞(Andre Bazin)主编的《电影手册》聚集了一批青年编辑人员,如克洛德·夏布罗尔、特吕弗、戈达尔等50余人。
他们深受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影响,提出“主观的现实主义”口号,反对过去影片中的“僵化状态”,强调拍摄具有导演“个人风格”的影片,又被称为“电影手册派”或“作者电影”。
他们所拍的影片刻意描绘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爱情与性关系,与传统影片不同之处在于充满了主观性与抒情性。这类影片较强调生活气息,采用实景拍摄,主张即兴创作;影片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手法上也比较多变。
1958年是“新浪潮”的诞生年,有两部处女作问世:弗朗索瓦·特吕弗的《四百击》与夏布罗尔的《漂亮的塞尔其》;1959年是“新浪潮”的幸福年:弗朗索瓦·特吕弗凭《四百击》在当年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