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票房指的是上映多长时间的收入
从点映到正式上映到院线下档的全部总和
一般院线下档了的票房就是最终票房了
至于周票房,日票房之类的就是开始的单独统计了,这些事算在总票房内的
至于海外票房,统计比较慢,因此全球票房也会出的比较慢,原因是全球各地上映时间不同,很可能一部片子上映几年后海外才开始放,比如赤壁美国现在还没上映
⑵ 中国电影票房总排名前十的电影是什么,分别是多少票房[算上在中国放映的国外大片]
泰坦尼克号(1998) 3.595亿元
英雄(2002) 2.5亿元
无极(2005) 1.7950亿元
功夫(2004) 1.55亿元
十面埋伏(2004) 1.536亿元
天下无贼(2004) 1.2亿元
珍珠港(2001) 1.05亿元
真实的谎言(1995) 1.02亿元
金刚(2006) 1.0184亿元
霍元甲(2006) 1.0160亿元
达芬奇密码(2006) 1.0120亿元
绝对是权威数据~
⑶ 电影票房
1.票房一般按地区和时间分
地区:欧美票房;香港票房;中国票房;全球票房等.....统计范围就是按上映地区统计的。
时间:首日票房;周票房;月票房等....按时间统计票房。
地区和时间结合:中国首日票房——就是在中国第一天上映的票房。
2.不论是《金陵十三钗》还是什么电影,只要全球放映,就有全球票房。
3.到国外放映算票房的方法见第1条。
3、4.无论国外电影到国内放映,还是国内电影到国外放映,也有全球同步放映的,也有延后的;当然要买版权,有买断版权的(我把电影版权一口价卖给你,票房多少和我没关系了),有从票房抽成的(比如我卖给你放映,我从票房抽20%的钱)。
⑷ 电影票房一般都是算多久的阿,是只要不下线就都算还是有几天的规定的,我感觉电影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就下线
是算一星期,一个月。... 每周一公布,不管上映了几天.电影映期下线后在统计的是他的累计票房,也就是票房总收...望采纳
⑸ 影院电影下架后在各平台播放的计不计入票房和电影收拾率
电影院计算的是票房,各大平台他们记的是播放量还有收视率,所以东西都是不一样的。
⑹ 的票房 影片放到现在 得多少亿票房
以前的好电影,放到今天未必有好票房,分析如下:
1、现在虽然中国票房总量大了,但是分布并不平衡。
2017年占据排行榜前十名的有五部片子,分别是:
战狼2——56亿;速度8——26亿;羞羞的铁拳——21.9亿;功夫瑜伽——17亿;西游记伏妖——16.5亿
合计137亿,占2017年总票房(559亿)的四分之一。2018年春节档也是如此。
2、另外的票房也被好莱坞大片,国内大片占据。而有一些电影,连10万票房都没有,而评价则是最低的2分。
3、如果2000-2010年排行前三的电影,放到今天播放也未必有现在的票房,因为中国人的审美提升了,对于电影的免疫力也提高了,尤其是IP剧的热播,已经把部分质量一般的电影给挤死了。有的电影甚至还不如电视剧。
4、很多以前热映的电影,例如英雄、卧虎藏龙、无极、霸王别姬,放到今天可能大热,但是不排除不热的可能。毕竟中国票房主要认动作和喜剧。
⑺ 票房是就电影上映一天之内还是首播的天数几天之内呢
一般会统计首日票房,一周票房和总票房,看你需求的时间单位大小
⑻ 电影票房多少怎么看的
偷票房,是指电影院瞒报(一般为少报)电影观众人数的行为是一种电影业中常见的“偷梁换柱”现象,是由于分成比例不同等各种原因产生的。电影院可以通过偷票房来谋取私利,造成对电影制片方、发行方等的损害,是一种十分不好的行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电影院线的发展,现在的偷票房已经不单单局限于电影与电影之间,还存在于票房与卖品之间。常见表现有:把卖电影票的钱当做卖爆米花的钱,或是打印出的电影票与观看的电影名称不符。电影院以此提高影城自身的收益。
⑼ 电影票房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是按实际的售票价统计。
在好莱坞,有三种分账模式可以选择。第一种是和中国一样的固定比例分账。第二种是影院会支付一笔费用给制片方买断影片,然后这部影片的全部票房都归影院所有。第三种,是好莱坞最流行的分账模式,也就是阶梯式分账:在好莱坞制片商的一些大片上映的第一周,制片商可以拿走80%的票房而影院只能拿走20%,这样制片方就能尽快趁着影片的热度收回成本。但随着影片上映时间变长,制片商分到的票房会越来越少,第二周、第三周在60%左右,到了第四周可能就只有20%。
国内电影公司采取阶梯式分账模式的出发点和好莱坞并不一样,其实是为了“以收入换市场”,通过给影院更高比例的分成来换取排片,争取更高的票房。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2016年1月1日通报,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440亿元,比上年增长近一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国产电影保持主导地位。
票房(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