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灌阳县的文化
舞蹈
长鼓舞:是西山瑶族人民的传统舞蹈,单人或集体表演。长鼓用泡筒木挖制,牛皮蒙成鼓面,两头鼓面直径各约20厘米,鼓身通长1至1.2米。表演时,左手紧握鼓腰,右手击鼓,上竖下斜,弓箭步,左右前后转动,前进后退,蹦跳穿插,快慢协调,与步伐合拍。加之锣、鼓、号角伴奏,气派雄伟。1955年参加省文艺会演,被评为三等奖。
采茶舞:又名师公舞,流传文市、水车、新圩等乡镇。跳舞的人(一般6至8人),带上男女面具(鬼脸壳),以笛子和锣鼓伴奏师公牌调。初跳四方形,作采茶动作,四角转身穿插重复数次,后围起圆圈,动作由慢到快使劲追赶,乏力者退出淘汰,坚持最后一人为胜者。1958年由县文化馆整理,丰富了内容和形式,参加地区民间文艺会演,获节目三等奖。
花灯舞:流传观音阁、洞井等乡镇,由10余人表演,演员左右手各执一碗形灯,出场后,舞台灯光微明或熄灯,演员执灯组成各式图案,时而成一条火龙,高低起伏,回旋游动,时而成数朵莲花或各种形状的火圈,演员边唱边舞,音乐优美动听。
清唱
又叫“坐唱”,是民间最简单的一种曲艺形式,艺人多在夏天夜晚到街头、村坊院落说唱,人群围坐静听,唱的内容多是桂剧中的一折或一出戏。这种“坐唱”形式在清朝和民困时期比较盛行,流传黄关、城关、新圩、文市、水车等地。婚、丧、祝寿以清唱桂剧、彩调为主,亦有配简单乐器演唱的。
渔鼓
表演形式简单,一人手捧渔鼓筒,一边拍打一边唱,唱中夹白。曲子是民间流行的小调。说唱自如,表演生动,县内各地流行。这种形式又可在舞台作节目表演,多种乐器伴奏。 狗头洞遗址
狗头山狗头洞位于县检察院和县卫生局后,为泥盆系石灰岩溶洞。1982年2月,县检察院用此洞作仓库,将洞口炸开,洞内堆积层全部被取出,在堆积层中发现有犀牛、大熊猫、剑齿象牙残片、野猪牙和其他兽骨骨骸化石,石化程度较深,在洞口处还发现两件磨光石器。从动物化石石化程度和动物的组成性质看,石器与动物化石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产物。当时洞内堆积物已被挖光,洞穴性质无据可考,但动物化石属更新世晚期。
江头村洞穴遗址
位于新街乡马山江头村后山腰处。洞内地面干爽,近洞口处发现石斧1件(长29厘米,宽、厚8厘米,有磨光痕迹)、石杵1件(长31厘米,厚9.5厘米),有明显使用痕迹,离洞口5米处有一厚层灰烬(火坑)。洞内发现独脚黑陶豆(灯)1件,地面散落有陶片和石片。该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早期洞穴遗址。
李拐山洞遗址
位于水车乡水车村东南面约1公里处。山高约20米,山围约160米;洞口东偏南15度,洞口高2.3米,宽1.2米,内深约21米,宽约15米:洞内发现有石斧、石砗、陶片等,此山附近地面散布红陶片和石器。从发现的磨光石器看,此洞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五马山遗址
位于水车乡夏云五马山下。1977年11月由自治区文物队和县文化部门组成的发掘队,与水车村群众结合,对该遗址进行探测和发掘,开探方9个,发掘面积200余平方米,出土一批约1万年至4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物及圆角长方形半地穴房屋遗址。房屋木柱洞间距0.7米至1.2米,东西长4.7米,南北宽3.1米,为木栅栏结构,锥形顶。其地面低于原生土0.9米至1米,靠北角发现有火坑,坑内有0.6厘米厚的灰烬。距火坑1米处有斜形二级土坡,坡上有红陶片和黑色残缺的陶碗,屋坑内有陶片、石斧、石杵、石镞等,该遗址共出土文物383件。
金家山遗址
位于新街乡丁塘口张家湾村南,已被群众垦植,石器遗物暴露于地面或淤积泥中,散布在长约200米、宽约150米的范围内,西端未被开垦的草地上遗物较多。在此采集到陶器腿部、沿口等物和石斧、石凿、石环、石锤、砺石、穿孔石铲等文物213件,系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
三角塘山坡遗址
位于新街乡鲁草塘村南约75米,已被垦植和安葬近现代墓,文化层受到破坏,遗物暴露出地表,散布在山顶及西南山坡上。采集的石器有石斧、石凿等,磨光石器较多,打制石器较少,可推断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
古城岗遗址
位于新街乡湘溪村古城岗,含城子岭、城外山和湘溪村后西侧三个山坡,均有石器散布,较集中的为古城岗中央地段。该遗址均被扰乱,整个文化层被破坏。采集的石器有石斧、石铲、石凿、研磨棒、砺石、石镰、陶器和印纹坚陶片共84件,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81年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岭头山坡遗址
位于红旗乡三联杉树山村东。整个山形为中间隆起,四周坡度很小。遗物分布主要在东北面,地表采集的有磨光石器,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四方山遗址
位于黄关镇东阳白沙村东约500米。地表散有遗物,多分布在西面和南面的山腰和山脚。采集有石斧、穿孔石刀、石片等石器,大小一般在长7至8厘米,宽3至5.7厘米,厚0.9至1.6厘米之间,器形较完整,均系磨光石器,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贰』 桂林代表团赴湖南悼念袁老,袁隆平曾在桂林留下了怎样的足迹
桂林曾经是他追梦的重要之地
袁隆平院士曾多次到过桂林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他曾多次来桂林,并于2019年在桂林灌阳建立了自己的工作站。
在刚刚获得共和国最高荣誉之后,2019年,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灌阳县新圩镇小龙村揭牌
产生出这份奇迹的稻田,位于灌阳县黄关镇的联德村,是袁隆平院士领衔超级稻高产攻关示范基地之一,示范面积3000亩。
灌阳超级稻高产攻关示范基地。
示范基地亩产连年创新高,赢得了袁隆平频频点赞:“桂林山水甲天下,水稻也甲天下”,“可以把灌阳的栽培技术推广到广东、湖南、重庆、浙江等地”。
当天是袁隆平那一年第三次来到灌阳,他的目标就是再创纪录。
袁老一下车,就查看起稻子的情况。可以这样说 没有袁隆平 就没有现在的桂林,他不仅仅是水稻之父 ,还是桂林的父母 天下的衣食父母
全新大片,场面壮观,浩资十五亿打造的真3D《牵你过河》今晚八点准时开播
『肆』 广西桂林灌阳县兴鑫网吧在什么路
你在文化大厦门口打的!最合算.因为走过去50米就是兴鑫网吧.在老电影院那里.
『伍』 黄格胜的人物履历
黄格胜曾在美国洛杉矶、旧金山、夏威夷举办画展和讲学;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举办画展,作品被荷兰国家艺术馆收藏;在桂林、柳州、南宁、广州、深圳、台湾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5次;
2013年1月27日,当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主席。
2012年 6月1日来自中国广西的著名国画家、广西艺术学院院长黄格胜教授1日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举行了其中英文新画册《黄格胜——漓江百景图》的首发式。
2008年 12月国画家黄格胜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十届
全国政协常委; 致公党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常委; 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七、九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2008年 1月23日国画家黄格胜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政协副主席。
2007年 国画家黄格胜广西艺术学院院长,致公党(原“天地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广西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广西首届铜鼓奖获得者。
2007年 国画家黄格胜荣获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2007年 国画家黄格胜院长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主讲的“国画山水写生”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6年 6月年黄格胜教授应美国国会图书馆邀请在国会图书馆举办画册首发及学术演讲会,成为中国画家登上世界顶级权威学术机构美国国会图书馆讲台第一人。
2005年 国画家黄格胜中国画作品《漓江烟雨》随“神六”遨游太空。
2004年国画家黄格胜获“黄宾虹奖”。
2001年 国画家黄格胜作品《老屋纪事》入选2001“百年中国画展”。
1999年 国画家黄格胜广西艺术学院院长,自治区文联副主席(兼)。
1998年 国画家黄格胜任院长。
1995年 国画家黄格胜胜任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
1994年 国画家黄格胜胜任广西艺术学院院长助理。
1992年 国画家黄格胜任教授。
1987年 国画家黄格胜任副教授。
1982年 国画家黄格胜研究生毕业留校。
1980年 国画家黄格胜考取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师从著名画家黄独峰先生。
1977年 至1980年国画家黄格胜广西灌阳县文化馆做美工。
1970年 至1977年国画家黄格胜在广西灌阳县电影院做美工。
1966年 国画家黄格胜初中毕业后因“文革”辍学。
1950年 9月国画家黄格胜生于广西,黄格胜自幼酷爱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