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棒子,秋瓷炫和高云翔在湖南芷江和安江拍的电影最后一战什么时候可以看
目前没有任何消息
中文名最后一战
外文名The Last Battle
出品时间2014年5月
出品公司广东强视影业传媒有限公司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拍摄地点中国湖南怀化芷江
导 演林峰,王飞
编 剧曾凡华,谢伯恩,谢永健
主 演高云翔,秋瓷炫,章贺,彭婧,崔林,王鹏凯,黄锶骐,茅子俊
集 数40
类 型近代革命
制片人游建鸣
语 言汉语普通话
原著作者曾凡华
B. 安江在哪里
安江是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下辖镇。
安江:
安江一般指安江镇,隶属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安江先后作为黔阳地区(怀化市的前身)(1953——1975)行政公署驻地和原黔阳县(1949——1997)县治所在地。位于沅水上游东岸。西接太平乡,北隔沅江与岔头乡相望。距市治黔城镇53公里,距怀化市区50公里,距芷江机场60公里。截至2021年5月,安江镇辖17个村、9个社区居委会。
历史沿革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改为安江堡,又名双岩城,后裁堡置安江巡检司。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裁安江巡检司,置安江驿,后改为安江塘,复置安江镇。民国改元,废里分区设乡,安江镇是礼字区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11月1日,建立安江镇人民政府。
1949年11月——1998年3月,黔阳县人民政府设安江。
1953年——1975年,黔阳地区行政公署设安江。
1960年——1962年设安江市(县级),翌年10月撤销,1998年改为建制镇至今。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安江
C. 关于袁隆平,你还知道什么写一写。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今北京),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2007年十大经济年度特别荣誉奖 2.国家特等发明奖 3.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4.首届全国道德模范之“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其他国际荣誉
(1)1985.10,创造与发明奖章(杰出发明家)金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下同)
(2)1987.11,科学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3)1988.3,农学与营养奖,英国Rank基金会
(4)1993.4,拯救世界饥饿(研究)荣誉奖,美国Feinstein基金会
(5)1993年获美国菲因斯特基金“拯救饥饿奖”
(6) 1994,何梁何利基金奖
(7)1996.5,日经亚洲奖,日本经济新闻社
(8)1997.8,杂种优势利用杰出先驱科学家称号,作物遗传与杂种优势利用国际讨论会,墨西哥
(9) 1998.11,越光国际水稻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事务局
(10)2001.8,拉蒙•麦格赛赛奖,菲律宾拉蒙•麦格赛赛基金会
(11)2004.5,沃尔夫奖,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
(12) 2002年获越南政府“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荣誉徽章”
(13)2004.10,世界粮食奖,世界粮食奖基金会
(14) 2008.03.30 中国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颁“2007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袁隆平星
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8117)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这颗小行星是1996年9月18日在兴隆观测站发现的,发现后的暂定编号为1996SD1,其中SD正好是中文“水稻”的汉语拼音字头,当它获得8117这一永久编号后,为了表示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的敬意,天文学家们决定把它命名为袁隆平星。
D. 湖南省洪江市安江镇旅游的好地方
安江镇有农校“隆平纪念园”袁隆平在此工作了37年的地方。还有文峰塔,文峰塔可以看到安江镇全貌,还有一个关圣宫在安江防洪堤附近,如果来安江强烈推荐当地的好吃干挑面和干挑粗粉,欢迎大家来安江玩。
E. 安江农校的安江农校纪念园
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纪念园,坐落在湖南省洪江市安江镇溪边村,占地310亩,建筑面积21605平方米。安江农校纪念园前身为国立第十一中学职业部,1939年始建于湖南省武岗县竹篙塘甫公祠(今湖南省洞口县)翌年为觅农场,迁至黔阳县(今洪江市)安江镇郊溪边村胜觉寺旧址(胜觉寺为明代湘西三大古寺庙之一,文革前毁)1941年1月由省接办,更名为湖南省第十职业学校。1950年2月,湖南农业厅接管,定名为湖南安江农林技术学校。1953年,袁农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被分配来到安江农校,从事教学及杂交水稻研究长达37年之久。安江农校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云,不仅培养了近万名农科专业莘莘学子,也成为了享誉全球的杂交水稻发源地。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杂交水稻科研团队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世界领先成果。袁隆平曾先后获得第一个国家特顶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联合国“科学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国内殊荣。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并从此走向世界,对解决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消除饥荒作出了重大贡献。国际同行把杂交水稻研究称为“东方魔稻”把袁隆平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把安江农校称为杂交水稻发源地。
安江农校纪念园保留了1939年至1986年间所建的各类教学及科研设施,如袁隆平旧居,办公楼,师生宿舍,校训牌。杂交水稻温室、图书馆、鱼塘、试验田、游泳池。院内自然与人文景观俱佳,各种树木随处可见,有珍稀植物园之称。
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集科研、教学、文物展示,人文景观,旅游休闲与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建筑规模大,时代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这里见证了袁隆平及其团队在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中的奋斗足迹,是袁隆平重要学术思想和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人类稻作文明阶段性历史发展的物证。他为杂交水稻的研究推广及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创造力,是一处珍贵的文化遗产。
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及保护利用价值。 付昭槐 安江农校纪念园保留了1939年至1986年间修建的各类教学及科研设施,如:袁隆平旧居、试验田、校训牌、师生食堂、宿舍、科研楼、放生池(鱼塘)、图书馆、玻璃温室及网室等达60余处。园内自然与人文景观俱佳,各种珍贵名木如:柏树、榉木、黄檀、枫木、罗汉松等随处可见,珍贵树木达100余种,最大的樟树、榉木围径达350厘米,有着数百年历史,多数树木为胜觉寺在明代所植。园内种植的各类橘、桃等名贵树达100余种,有珍稀植物园之称。
安江农校纪念园建筑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建筑与自然环境达到了完善融合的境地。安江农校纪念园建筑有纯木结构和砖混结构两种,表现时代明显,如始建于40年代初期的纯木鱼鳞板(苏式风格)建筑,梁架为人字型,鱼鳞板外壁,施小青瓦,前廊出檐,一字型排列,结构简洁,造型古朴。抗战时为救护站,后改为学校办公室,为园内最早建筑,保存完好。
袁隆平旧居系60年代初期修建的二层砖混结构楼房,面阔27.6米,进深17米,在其住房的房边还建有一个供袁隆平游泳健身的游泳池,整个建筑小巧别致,环境宜人。
安江农校纪念园的文物建筑及科研设施均得到很好保护,大部分设施均在使用中,但部分文物建筑由于人为和自然损坏,出现了屋面漏水、油漆脱落、粉饰空鼓掉落、排水不畅、糟朽等现象,需作抢救性维修。目前,纪念园内的实验田、网室及科研楼仍是开展杂交水稻研究的重要工作场所,每年袁隆平及其杂交水稻科研团队专家不定期来校进行杂交水稻讲学及开展育种实验。安江农校纪念园又是全省农科专业人才的培训基地。每年对外培训的人员达2000人之多。素雅庄重的文物建筑、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以及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研究的巨大贡献与影响,安江农校纪念园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游人参观的主要游览目的地。 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纪念园即原湖南省安江农校校园、系杂交水稻发源地。该园坐落在沅水河畔的洪江市安江镇溪边村(原黔阳县安江镇溪边村),安江农校的前身,系国立第十一中学职业部,1939年建校于湖南省武岗县竹篙塘,因日寇南侵,抗战内迁于此,这里原是文明遐迩的佛教古刹胜觉寺的所在地,胜觉寺始建于明代早期,为湘西几大寺庙之一,楼群殿宇巍峨,塔林古木参天,可谓物华天宝,钟灵毓秀。解放前因火灾而毁。
1941年1月,国立第十一中学职业部改名为“湖南省第十一职业学校”。
1950年2月,更名为湖南省安江农林技术学校。
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分配到安江农校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
1958年,学校下放黔阳老区,更名为黔阳专区农学院。
1959年,更名为黔阳农业专科学校。
1962年,学校收归为省农业厅管理,翌年恢复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校名。
1964年,学校育种教师袁隆平开始杂交水稻优势利用研究。
1966年,袁隆平撰写的首篇杂交水稻研究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科学通报》第四期,引起了中外科学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1967年,杂交水稻研究列入全省重点科研项目,由袁隆平与助手李必湖、尹华奇组成的中国第一个杂交水稻研究小组在学校成立。
1970年,袁隆平助手李必湖在海南发现野生稻雄花败育株一野败。1973年,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1976年杂交水稻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创造了提高粮食产量的奇迹,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际同行把杂交水稻称为“东方的魔稻”,把袁隆平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把安江农校称为“杂交水稻发源地”。
1977年省科委下文,成立了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研究室。同年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荣获国家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翌年恢复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校名。
1987年,袁隆平在国内外发现的光敏核不育基因,广亲和基因以及在生物技术进步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杂交水稻发展的战略设想。同年二系杂交水稻研究被列为国家“863”计划,并于1995年获得成功。被两院院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科技之首。袁隆平先后获得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外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殊荣。
2001年,考虑到安江交通不便,学校将教育教学、行政办公区域整体搬迁至怀化市新校,升格为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同时为了发挥安江农校的科研优势,保护好杂交水稻发源地的重要文物,怀化职院决定将安江农校老校区全部用于科研培训和学生实习,杂交水稻研究之用。
2004年9月安江农校被怀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3月经袁隆平院士同意将安江农校正式定名为“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纪念园”,并亲自题写园名。
2008年10月,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等相关单位在长沙召开了省市有关领导、专家参加的“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保护与利用项目协调会”。袁隆平院士亲自主持,并作了重要讲话。
2009年3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书面报告,请求将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纪念园特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4月,国家文物局单霁翔,文保司副司长李培松等领导视察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对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的保护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文物征集等工作作了重要指示。
2009年5月,湖南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副局长何强等领导先后到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指导工作。
2009年8月,国务院批准公布增补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江农校,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对中国乃至全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学校,特别是袁隆平院士在安江农校从事教学和杂交水稻研究历时37年,并在这里成功地研究出“三系”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从这里发源并由此走向世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培育超高产水稻的国家。到2009年,我国累计推广6000 亿亩,增产粮食 600多亿公斤,年增产稻谷可养活160 多万人口,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难题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国际同行称为“东方魔稻”,安江农校也被称为“杂交水稻的发源地”,具有极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
安江农校是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农业科学家冲破当时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束缚,创造了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的奇迹,见证中华民族的创造力。这里是传承袁隆平学术思想,弘扬袁隆平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安江农校对于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推广及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是集杂交水稻科研和稻作文化展示于一体珍贵的文化遗产,是见证人类稻作文明阶段性的一个重要载体。
安江农校纪念园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和保护利用价值。 一、2004年5月,为做好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的申报工作,职院领导加强了对纪念园相关资料的整理、发掘与研究工作。
二、2004年9月被公布为怀化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2007年3月,为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组织职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再次邀请原安江农校部分老师,共20余人召开了座谈会,就安江农校保护和利用专门展开讨论,同时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申报资料的整理工作。
四、2008年9月,怀化职院会同怀化市文物局制订“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保护利用方案”,并委托市文物处完成了“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材料及“四有档案”。
五、怀化职院邀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专家启动编制《杂交水滔发源地——安江农校纪念园保护规划》。规划文本已于2009年12月完成。
六、2008年10月,在长沙召开“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项目建设协调会,”会议由袁隆平亲自主持。会议要求怀化职院作为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管理单位,重点组织力量做好纪念园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
2009年2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及怀化市文物处向省文物局书面报告,请求国家文物局将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8月20日被国务院增补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2004年6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投入经费90余万元,将安江农校在杂交水稻方面取得的重大历史贡献和成果,举办了一个专题展览,并常年对外参观开放。展览地点:怀化职院科教楼
二、2008年6月,怀化职院会同市文物局组织专家对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的历史及保存现状,进行了为期六天的调研,拟定了“安江农校保护与利用方案”,同年10月在长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就安江农校前期的保护利用项目进行了讨论,并发布了会议纪要。参会单位专家领导有:省政府办公厅、省农办、省农业厅、省法制办、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怀化市人民政府,洪江市人民政府,隆平高科、怀化市财政局、文化局、文物局、旅游局、湖南省文物局等,与会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对中国乃至全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学校,特别是袁隆平院士在安江农校从事教学和杂交水稻研究历时37年,杂交水稻从这里发源并由此走向世界,使学校蜚声中外,加强原安江农校的维修、保护、开发和利用,在安江农校建立杂交水稻纪念园,并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当代、功在中秋的伟业,不仅非常重要而且十分紧迫。怀化职院及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将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建设好,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成为杂交水稻和稻作文化展示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物保护与利用示范园地。会议达成了几点共识:
1、纪念园建设由怀化市人民政府牵头,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作好建设指导工作,省市相关部门全力配合,怀化职院具体承办。
2、重点做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推荐工作。
3、原则同意怀化职院与怀化市文物局制定的《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保护利用方案》。怀化职院要根据省市文物部门的要求,高标准、高规格做好项目规划,做好文物的征集抢救工作。在2010年之前,完成纪念园第一期建设任务。 2012年电影《狼烟姐妹》在安江农校选景拍摄。
2014年电视剧《最后一战》在安江农校选景拍摄。
F. 怀化安江的火车票代售点在哪
安江电影院有卖的,还有那个以前的教育局对面有个卖票的。就是广场那里~
G. 刘臻的成长经历
出生自湖南安江二完小度过了我的小学生涯,之后考取黔阳一中,之后远赴西安就读艺术类学校,通过努力考取了北京现代音乐学院。
个人信念、梦想、人生目标或未来志向:
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和身边的亲人得到幸福。
自己最开心与最失落的故事:
去年大年三十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带着老人一起去了三亚,在三亚过了我一生中最不一样的春节,是我自己最开心的事情;
艺术高考的时候,尽了最大的努力,一直梦想的北京电影学院,虽然通过了三试,但无奈优秀的人太多,遗憾落榜,是我自己最失落的事情。
人生中最难忘的事情:
在北京就读的时候,自发组织自己的朋友和同学去学校附近的孤儿院去做爱心活动,当我们把自己的爱心和礼物带去的时候看到了一张张充满欢乐和感激的小脸,那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使我至今难忘。
个人榜样/偶像类型及、姓名及为什么喜爱他们:
迈克尔杰克逊 因为他对小朋友有着一种特别深的喜爱,我喜欢他的仁慈,爱心。
H. 袁隆平等八位名人的事迹
必备申论素材: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
申论一点通
01月13日
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荣誉。2019年9月29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于敏等8人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申亮亮等28人被授予国家荣誉称号。
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大国脊梁”,也是这个时代最该追的偶像。而他们的光辉事迹,也是我们在申论写作中的绝佳素材,他们身上的优良品德和践行的事迹,都是大作文中闪亮的一笔。
【于敏】
于敏,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8月生,2019年1月去世,天津宁河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等称号。
【申纪兰】
申纪兰,女,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12月生,山西平顺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积极维护新中国妇女劳动权利,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她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为发展农业和农村集体经济,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老区人民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改革先锋”等称号。
【孙家栋】
孙家栋,男,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4月生,辽宁复县人,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科技委主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高级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七、八、九、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总设计师,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卓越贡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等称号。
【李延年】
李延年,男,汉族,中共党员,1928年11月生,河北昌黎人,原54251部队副政治委员。1945年参加革命,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湘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等战役战斗20多次,是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作出重大贡献的战斗英雄。离休后,他初心不改、斗志不减、本色不变,积极弘扬革命优良传统,充分展现了一名老革命军人、老战斗英雄的光辉形象。荣立特等功一次,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称号,荣获解放奖章和胜利功勋荣誉章。
【张富清】
张富清,男,汉族,中共党员,1924年12月生,陕西洋县人,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来凤支行原副行长。他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冲锋在前、浴血疆场、视死如归,多次荣立战功。1955年,他转业后主动要求到湖北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他深藏功名,埋头工作,连儿女对他的赫赫战功都不知情。荣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战斗英雄”称号两次。
【袁隆平】
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0年9月生,江西德安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改革先锋”等称号。
【黄旭华】
黄旭华,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3月生,广东揭阳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所名誉所长、原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隐姓埋名几十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在某次深潜试验中,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作为总设计师亲自随产品深潜到极限。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屠呦呦】
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1930年12月生,浙江宁波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她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等称号。
更多申论素材,点击文末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