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演怎么玩镜头
推荐一本书,希望对你有帮助
《世界著名导演的镜头语言》
作者:朱玛
目录
自序/1
第一章时空大师格里菲斯/1
1第一节格里菲斯的辉煌与衰落
2第二节《一个国家的诞》赏析
1O第三节格里菲斯与“最后一分钟营救”
12第四节鲜为人知的“独特身份”
第二章豪华片先驱地密尔/14
14第一节地密尔的创作灵魂
16第二节地密尔的重要作品
17第三节影片《十诫》剖析
22第四节《十诫》的导演成就
第三章令人荡气回肠的柯蒂斯/25
25第一节柯蒂斯与《卡萨布兰卡》
31第二节导演的声画语言技巧
第四章蒙太奇大师爱森斯坦/38
38第一节电影迷宫的探索者
40第二节《战舰波将金号》艺术解析
第五章雕龙画凤的威廉·惠勒/45
45第一节精工唯美的惠勒
49第二节惠勒的名片《罗马假日》
第六章诗画大腕尤特凯维奇/57
57第一节“一片成名”的尤特凯维奇
58第二节《奥赛罗》的艺术成就
第七章电影史诗大师大卫·里恩/64
64第一节影坛“诗圣”里恩
66第二节气势雄浑的《阿拉伯的劳伦斯》
72第三节公认的电影史诗大师
77第四节世界首屈一指的“极远景”大师
第八章日本影坛上的黑泽“天皇”/79
79第一节得奖“专业户”黑泽明的光辉历程
82第二节黑泽明的导演风格
86第三节日本电影国际化的先导《罗生门》
第九章独领风骚的卡拉托佐夫/93
93第一节百年难遇的《雁南飞》的导演
94第二节《雁南飞》剧情梗概
95第三节《雁南飞》影片鉴赏
98第四节导演精彩镜语例析
第十章美国导演怪杰奥逊·威尔斯/105
105第一节炮制伟大电影的威尔斯
106第二节伟大的影片《公民凯恩》
第十一章电影哲学大师伯格曼/112
112第一节影剧双栖的“魔法师”
114第二节伯格曼的导演特色
117第三节神秘的《野草霉》
第十二章色彩与哲理电影大师费里尼/122
122第一节寻找历史真相的费里尼
125第二节费里尼的创作特色
127第三节《罗马风情画》的独特镜语
130第四节费里尼的哲学电影
第十三章奇异大师库布里克/134
134第一节电影“天书”的作者
139第二节惊世骇俗的名片《发条橙》
142第三节库布里克的作品特色
第十四章“新浪潮”大师戈达尔/144
144第一节永远的戈达尔
147第二节戈达尔的电影观念和特色
149第三节让人惊叹的《狂人彼埃罗》
第十五章日本暴力影片宗师深作欣二/155
155第一节八年磨一剑的深作欣二
157第二节《艺妓院的凉子》赏析
第十六章阿方索·阿劳与浪漫的《云中漫步》/162
162第一节酿制电影醇酒的阿劳
164第二节如诗如梦的《云中漫步》
第十七章“影像诗哲”塔尔科夫斯基/173
173第一节“电影界的贝多芬”
176第二节俄罗斯历史长卷《安德烈·鲁勃廖夫》
第十八章离奇的波兰斯基/181
181第一节命运诡谲的波兰斯基
183第二节无限凄美的《苔丝》
第十九章名扬四海的科波拉/190
190第一节电影“教父”科波拉
193第二节出类拔萃的《教父》
第二十章清风一片阿巴斯/204
204第一节礼赞生命的阿巴斯
206第二节由《橄榄树下的情人》看阿巴斯
的导演艺术
第二十一章电影奇才法斯宾德/212
212第一节电影界的高产狂人
215第二节《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面面观
第二十二章政治电影大腕奥立佛·斯通/224
224第一节“电影社会学”的洞察者斯通
229第二节《刺杀肯尼迪》解析
第二十三章动作片之王吴宇森/237
237第一节“世界最佳特效导演”
239第二节吴宇森的导演特色
242第三节《纵横四海》解析
246第四节《变脸》的艺术魅力
第二十四章光彩夺目的北野武/251
25l第一节“狂人”北野武
254第二节凄美感人的《花火》
第二十五章中国电影奇迹的创造者张艺谋/260
260第一节天下谁人不识君
264第二节富有争议的商业大片《英雄》
第二十六章科幻片大师卡梅隆/275
275第一节制造“美国神话”的卡梅隆
278第二节撼动视听的《泰坦尼克号》
第二十七章“票房导演”霍华德/288
288第一节霍华德的电影人生
290第二节《美丽心灵》的艺术成就
第二十八章电影“十诫”的倡导者冯·提尔/299
299第一节提尔与“托齐马宣言”
303第二节《黑暗中的舞者》导演解析
第二十九章善于怀旧的托纳多雷/308
308第一节西西里岛的代言人
310第二节构建电影天堂的《天堂电影院》
第三十章勇于革新的吕克·贝松/316
316第一节电影“黑侠”贝松
320第二节《这个杀手不太冷》解析
附: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328
主要参考书目/336
后记/338
2. 小鱼易连摄像头看不见东西
摘要 若为外接摄像头,请使用第三方软件(如微信)测试该摄像头是否可以正常工作。如检测正常,请联系小鱼客服(288288)。
3. 小马虎在计算一道乘法算式时,把其中一个因数22看成了2,结果得到的积是576,正确的积是多少谢谢
6336
分析:
576÷2×22
=288×22
=6336
(3)288288电影网站看不了扩展阅读:
乘法运算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4、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零。
5、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首先确定积的符号,然后后把绝对值相乘。
除法运算
1、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零除以任意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零。
4. 急求《朝花夕拾》读后感!!!不要太多字,600左右!!
朝花夕拾》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散文书——《朝花夕拾》。这是一本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加充满了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书中有批判,有嘲笑,可以视为鲁迅的杂文笔法向散文的渗透,不仅使其中的韵味更加丰厚,而且显示了鲁迅现实关怀的一面,这也是真正的鲁迅。这本书确实非常好看。
《朝花夕拾》与一般的自传或回忆录的写法不同,它不是个人生活的编年史,而只是从生活回忆中选取一些有意义的片断,写出一组既各自独立又具有连续性的系列散文。鲁迅的生活阅历相当丰富,即使在本书中所反映的青少年时代,可写之事也很多,但他只从中选取了十个题目,这与他一贯主张的“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的严谨的写作态度有关。这十篇散文,每篇都有很深的思想意义和很高的艺术水平,在众多散文中,可以称得上是上乘之作了。
这本散文中,我觉得最好的一篇是《阿长与〈山海经〉》,这一篇散文里,鲁迅曾怀着真挚的感情为长妈妈呼唤:“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他的魂灵!”这种刻骨铭心的人间挚爱,显露了鲁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还有那《二十四孝图》中的“卧冰求鲤”、“老莱娱亲”,被鲁迅斥责了一顿,好有趣!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缓的笔调记述了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断,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亲朋师友的挚诚怀念,寄予了对现实的思考。希望大家多多去看《朝花夕拾》。
1.初读《朝花夕拾》不觉得这像一本名著,反而觉得像是一个朋友在与你闲聊家常,原来这才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
我正在读“无常”这一篇章时,也正好是全书的一半,这“无常”与之前“五猖会”上的塘报、高照、高跷、抬阁、马头等,一定是鲁迅爱看的,不然怎么会写得这样细呢!从此看来鲁迅小时一定也很贪玩,不过这里主要还是反映了鲁迅思想中恋乡的一面。
再往前看《二十四孝图》还真让人摸不着头脑,只是觉得这篇文章一定还有深层含意,看来我还得慢慢的渗透一下,才能得出结论。
说起《 狗、猫、鼠》 和《 阿长与〈山海经〉》可是我在这半本书最感兴趣的文章了。
一开始,看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就像是在听故事一样。文中的鲁迅可是把他仇猫的原因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说实在的我也挺讨厌猫的,也是因为它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我最爱的红烧鱼。不过,如果当时的我把这件事记录了下来的话,就能和鲁迅先生媲美一下了,题目就叫做《我·猫·老鼠》。虽然我平时不太喜欢老鼠,但看了这篇文章,突然觉得其实有只“隐鼠”也不错啊!可当我看到阿长踩死“隐鼠”的那一段时,感觉真有点气愤,同时也为鲁迅失去“隐鼠”而感到惋惜。更感觉阿长真坏,不仅踩死了可爱的“隐鼠”,还把罪祸强加在了猫的身上,使鲁迅错怪了猫。
从看了《阿长与<山海经>》开始,如今我已不记恨她了。在《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她,虽然多嘴,礼节多,但是她爽直、淳朴、又能帮鲁迅买《山海经》,人品也是不错的。
《朝花夕拾》的内容简短但不缺乏经典,看来我想读透这前半本书,还得好好体会、体会!
2.《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我在寒假里读了这本书,他给我的感触很大。
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却更能吸引读者,仿佛在给你讲故事一样。
比如范爱农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渺视。有比如“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这就是鲁迅在描写人外貌特征和习性时的特别手法。他可以生动地表现出一个人的特点,又增加了幽默感。
鲁迅不管是对他人的赞扬或批评以及对那人的各种看法,都豪不掩饰地写出来。因此,我比较喜欢他的文章。例如〈阿长与山海经〉。内容大概是这样的:长妈妈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讨厌她,特别是她的切切察察,而且她睡相极不好,但她也懂得许多有趣的礼节,是我不耐烦的。之后,她给我讲“长毛”欺压百姓的残忍故事,他伟大的神力让我敬佩。然后,在我极度渴望者〈山海经〉时,阿长为我买来了。我又一次对她敬佩。最后,她辞了人世,我默默为她祈祷。本文由我一次一次对她态度的转变,突出了阿长的朴实。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有写人吃血馒头,吃人肉。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等等都受到了鲁迅强烈的批判,也让我不由得为那些人们感到悲哀。
如今,中国还有很多陋习,我想我会改变它们,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3.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曾几何时,我已经远离了童年,进入了少年,每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之中,纷纷挠挠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时还做着甜美的童年之梦.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属市郊,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时候,总去那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小时候,每天一吃完饭嘴都不擦就去邻家串门子,和小伙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时不时还跌进泥坑变出个"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就把花藏在树洞里,一会儿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们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旧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使我在读过文章后有了这么多感动.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5. 芳芳在做一道加法题时不小心把一个加数470看成了407得到的和是695正确的和是
先用695减去错误的加数407,得到288,这个288是原来另一个加数,然后再用288加上正确的加数470,得到758,这就是正确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