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产大片 > 美国电影通往威尔斯韦尔之路中文

美国电影通往威尔斯韦尔之路中文

发布时间:2021-07-28 18:58:52

Ⅰ 不知道现在有什么好看的电视哟。拜托了各位 谢谢

1.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法国) 2.爱的躯壳(韩国) 3.爱情万岁(中国台湾) 4.巴黎的最后探戈(法国) 5.本能(美国) 6.柏拉图式的性爱(日本) 7.不道德的交易(美国) 8.残酷动机(美国) 9.沉默(瑞典) 10.赤桥下的暖流(日本) 11.冲撞(加拿大) 12.厨师、窃贼和他的情人(德国、法国) 13.春宫片制造者(美国) 14.春光乍泄(中国香港) 15.斗牛士(西班牙) 16.27个遗失的吻(俄罗斯) 17.法国中尉的女人(英国) 18.复仇(美国) 19.感官王国(法国、日本) 20.钢琴教师(法国) 21.钢琴课(澳大利亚) 22.高校教师(日本) 23.公众对抗拉里弗林特(美国) 24.亨利和琼(美国) 25.红玫瑰白玫瑰(中国香港) 26.红字(美国) 27.湖畔美神(澳大利亚) 28.毁灭(英国) 29.活力(美国) 30.火腿,火腿(西班牙) 31.肌肤下的秘密(英国) 32.基卡(西班牙) 33.继父(法国) 34.键(日本) 35.紧闭双眼(美国) 36.禁忌的女人(法国) 37.禁室培欲(日本) 38.九个半星期(美国) 39.卡里古拉(意大利、英国) 40.苦月亮(法国、英国) 41.蓝丝绒(美国) 42.裂片(美国) 43.璐璐的诱惑(西班牙) 44.罗曼史(法国) 45.洛丽塔(美国) 46.马莱娜(意大利) 47.秘密(法国) 48.男孩不哭(美国) 49.女人,生命中的舟(澳大利亚) 50.挪娜(爱尔兰、英国) 51.漂流欲室(韩国) 52.破浪(丹麦) 53.七年之痒(美国) 54.亲密(法国) 55.青涩禁果(加拿大) 56.情人(法国) 57.情欲盲点(美国) 58.裘德(英国) 59.人鬼情未了(美国) 60.人性(法国) 61.萨得侯爵(法国) 62.37o2(法国) 63.搔首弄姿之夜(美国) 64.色情男女(中国香港) 65.上帝创造女人(法国) 66.上海异人娼馆(日本、法国) 67.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美国) 68.失乐园(日本) 69.十日谈(意大利) 70.世纪儿女(法国) 71.唐璜德马科(美国) 72.天国车站(日本) 73.通往威尔斯韦尔之路(美国) 74.偷香(意大利、英国、法国) 75.危险的美人(美国) 76.危险关系(美国) 77.危险接触(美国) 78.我的黑夜比你的白天美丽(法国) 79.我的姐姐(法国) 80.希拉里和杰奎琳(英国) 81.下午的爱情(法国) 82.鲜活的肉体(西班牙) 83.心火(美国) 84.幸福结束(韩国) 85.性,谎言和录像带(美国) 86.野兰花(美国) 87.夜幕低垂(加拿大) 88.一切都是合理的(瑞典、丹麦) 89.英国病人(英国) 90.永远的爱人(英国、美国) 91.邮差总按两次铃(美国) 92.欲望解析(法国) 93.原罪(美国) 94.云上的日子(法国、意大利、德国) 95.朝朝暮暮(法国) 96.遮蔽的天空(意大利) 97.枕草子(法国、英国、荷兰) 98.正中要害(法国) 99.致命的诱惑(美国) 100.忠贞(法国)

Ⅱ 电影名字

就是----《少数派报告》!

中文名称:少数派报告
英文名称:Minority Report
别名:未来报告/关键报告
资源类型:DVDRip
发行时间:2002年
电影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
电影演员:汤姆·克鲁斯 Tom Cruise
卡梅伦·迪亚兹 Cameron Diaz
卡梅隆·克罗威 Cameron Crowe
皮特·施特曼 Peter Stormare
马克斯·冯·赛多 Max von Sydow
Blake Bashoff
杰西卡·坎普莎 Jessica Capshaw
斯蒂夫·哈里斯 Steve Harris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简介:

导 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
主 演: 汤姆·克鲁斯 Tom Cruise 卡梅伦·迪亚兹 Cameron Diaz 卡梅隆·克罗威 Cameron Crowe 皮特·施特曼 Peter Stormare 马克斯·冯·赛多 Max von Sydow Blake Bashoff 杰西卡·坎普莎 Jessica Capshaw 斯蒂夫·哈里斯 Steve Harris
上 映: 2002年06月17日 ( 美国 )更多地区
地 区: 美国 ( 拍摄地 )
对 白: 英语 瑞典语
评 分: 7.7/10( 58573票 )
颜 色: 彩色
时 长: 145 分钟
类 型: 犯罪 剧情 科幻 惊秫 动作
分 级: 瑞典:15 西班牙:13 阿根廷:13 德国:12 澳大利亚:M 法国:U 美国:PG-13 瑞士:12 英国:12

剧情简介:
在2054年的华盛顿,人类的司法审判制度已经“进化”到了在犯罪发生之前已能预知犯罪并逮捕将要犯罪的罪犯的地步!这种“预知犯罪”的能力得益于一种“心理科技”的发展,比如电脑具备了显示人类最隐秘的思想的能力。一位华盛顿特区的警官让-安德顿一直以这种心理科技为法律武器逮捕犯人,从未质疑过这种制度,但有一天他突然被当成“将要犯罪”的犯人被通缉!猎手突然变成猎物,安德顿惟有一边逃亡一边寻找自己无罪的证据……
在乔恩亡命奔逃的过程中,他知得政府用来预测感知犯罪意向的是三台具有人脑智能思维方式的超级电脑“法官”,一个人的罪名最终是否成立,其决定权不再是落在人数众多的陪审团手中,而仅仅是由这三位“法官”来判断被告的生死。当其中的两位“法官”认定罪名成立,而另一位“法官”却持相反分歧意见时,如果最后这位“法官”(也就是“Minority”——少数派)的判断才是正确的,那么这名“法官”的意见就被称为“少数派报告”。
对乔恩罪名的宣判,三位“法官”就出现了分歧,其中一位认定他是无罪的,那么在众多精乾探员的追逐下早已精疲力竭的乔恩,到底能否利用这份“少数派报告”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呢?

影评:

五十年后无悬案

《少数派报告》是一部不会侮辱诸位智商的惊险片,其精彩程度堪与《黑客帝国》媲美。跟《黑客帝国》一样,它具有优秀科幻片发人深思的特征,同时,它也是一部令人目不暇接的动作片,不停地刺激你的视听器官。因此,观看此片,请带上眼睛和耳朵,还有脑袋。

2054年的华盛顿特区。科技的高度发达已经能使人预测暴力犯罪,从而防止它的发生。但是,6年没出过谋杀案的美国首都即将发生命案,而做案者正是打击预谋犯罪这个特殊部门的负责人约翰·安德顿。约翰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去杀一个素昧平生的人,他感觉遭人陷害,于是他需要一边逃亡,一边找出真相。

那三个居住在水里、能预告未来犯罪事件的“特异功能”女子会不会出错?约翰到底36小时后会不会杀人?他那6年前被人绑架的儿子究竟是死是活?想置他于死地的人是谁?有何动机?这些问题都必须留待大家观看影片时去寻找答案,在此我们不能破坏影片的悬念和大家的兴致。

“古老”的故事、及时的寓意

影片的故事框架来自疯狂作家菲利普·K·迪克1956年出版的一个短篇,其寓意简直像是为911后的美国人度身定作的,即“为了人身安全,你愿意放弃多少个人的自由和隐私?”在当今世界,为了乘坐飞机,我们可以接受搜身等检查;但乘坐地铁你愿不愿意接受身份核实?影片假设,50年后的华盛顿特区市民愿意接受无时无刻的身份检查,当然不是由活人来搜身,而是借助科技手段。

该片最令人难忘的一场戏,是一群电子“老鼠”串入一栋破旧公寓,挨家挨户核实每个人的身份。主角躲在浴缸的水里,屏住呼吸;不幸,一个气泡从他鼻孔里冒出,一只即将离去的“老鼠”觉察到动静,便回头凝神聆听……在此之前,影片有一个“环顾”电子老鼠进入每家每户的“半圆周”镜头,其技巧之高超令人想起大师奥逊·威尔斯在《A Touch Of Evil》中的开场镜头。

影片提出的另一个严肃命题:当你能预知即将发生什么事情时,你的行为是否会改变“命中注定”的结局?《时间机器》中对此的诠释是“没有影响”,时辰到了,该死还得死;《少数派报告》似乎持相反意见:由于警方的“先见之明”,尚未发生的命案才得以阻止。但是,这个立论反过来用到约翰身上,你可以推论出“预知导致犯罪”的结论——如果他什么都不知道,过着正常的日子,他怎么会在“规定”时间遭遇那个即将死于他手的人?说到底,人生之路是命中注定还是自由意志起作用?是人控制着命运,还是命运摆布着人?恕我此处不再深入讨论这个议题,否则看电影会变成啃尼采、叔本华。

另一个牵涉到法律的问题也很重要:如果“凶手”尚未犯罪,甚至还没有想到要去犯罪,那么,他岂不是无辜者?按照现行的美国法律,有犯罪动机或犯罪思想都不能算犯罪,只有付诸行动时才跨越合法和非法的界线。

Style:工匠和艺术家的分水岭

如果《少数派报告》是一部纯粹的动作片,它的成就不亚于《法柜奇兵》或《亡命天涯》。几场追杀戏设计得很有节奏感,而且不乏新意,即便是“炒冷饭”,如空中追车那场,在《第五元素》和《星战前传II》中均露过脸,但斯氏的处理更具想象力,同时更自然。显然,斯皮尔伯格拍摄本片得到了缪斯女神的眷顾,而一位影人有没有创作灵感,我们即使无法说出所以然,但完全可以意会。主角的几场逃亡戏虽然刺激,但笔者最喜欢的却是“女巫”帮助他在商场躲避追兵的那场戏,细节之巧妙令人叫绝。

我把那个有特异功能的pre-cog称作“女巫”,因为她使我想起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开场的那三个女巫,她们也能准确地预测主人公的未来命运。跟别的斯氏作品一样,该片有许多向前辈致敬、出处可寻的戏剧元素,但这跟抄袭有本质的区别。《少数派报告》的新意并不表现在某个场景匠心独具,而是它对新旧元素的融合。比如,开发人类的预知潜能似乎是新发明,但三个pre-cogs女郎躺在水底的样子又很原始;放映未来形象的设备很先进,但显示结果的机器却像是产自19世纪,而那个刻着未来罪犯姓名的装置左看右看都像是桌球。男主角春风得意时,他查看全息电脑如同指挥交响乐,而背景上配的正是古典音乐;而他逃亡过程中,音乐更多是极富现代色彩的约翰·威廉斯之作(电子老鼠那段堪称经典)。

这种未来和过去的撞击集中体现在影片的黑色风格上。所谓“黑色”,是指好莱坞三四十年代的黑色警匪片,即“film noir”,不同于常说的“黑色幽默”。这种风格在人物塑造、场景描绘,尤其是灯光和构图方面有一种神秘感,比如本片的摄影偏冷色,而且画面的颗粒感很强,跟言情片中鲜艳和细腻的效果截然相反。斯皮尔伯格对黑色片心仪已久,但他的电影世界一向太光明,即便是《辛德勒的名单》仍有一股正气,但最近两部科幻片却明显把他推向“黑暗”的一面。电影界称作的“黑暗”(dark),绝没有贬义,而往往是指题材凝重、风格压抑、具悲观思想、有厚实的文化积淀。

《少数派报告》的每一个环节都让人击节赞叹,演员的表演也不例外。斯氏的选角可谓十全十美,每个小角色都发光发热,柯林·法瑞尔大有抢布拉德·彼特饭碗之势,而靓汤更是找到了一个全面开花的机会。当然,他不会捧回小金人,但这个角色的确使他的魅力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少数派报告》绝对是暑期片的佼佼者,但笔者并不认为它可以跻身斯氏三大杰作之列。它能开启脑筋,但却没有洗涤灵魂,也许这是黑色片或动作片无法承载的功能。

高人指点,技术“领先”

《少数派报告》的技术含量非常高,对科幻或科技感兴趣的观众对里面的场景细节可以反复咀嚼,若仍觉不够尽心的话,可以上网跟别的科幻迷继续商讨。

影片在这方面所下的功夫和取得的成绩超过了1982年的《银翼杀手》(改编自同一个原作者的另一篇小说),原因是斯皮尔伯格请来了当今顶尖的未来学家,其中包括科学家、哲学家和艺术家,把他们召在一起“脑力激荡”,戏称“智囊团高峰会”。他们的“蓝图”在美工和导演的指导下,创造出一个依稀可辨、但开启眼界的未来世界。

举例如下:第一,未来的电脑界面如同全息摄影,使用者像指挥音乐那样在空气中“指手画脚”,各种信息便呈现在眼前;第二,瞳孔将是识别每个人的“身份证”,不管是进入公共场所还是上班都少不了它;第三,广告彻底实现了个性化,你所到之处,专门针对你的广告就作为虚拟现实出现在眼前,它了解你的消费习惯和个人品味;第四,报纸杂志就像现在的网站,内容不断滚动更新;第五,汽车要比现在的小,而且能利用磁浮原理上下行驶;第六,植物能像宠物一样逗主人玩;第七,警察用的报话机将演变为比眼镜稍远一点、能放映实时画面的透明薄片;第八,可以助你飞翔的肩背式助飞器犹如现在的滑板……

电影及小说版本分析

警告:如果您不打算预先知道《少数派报告》Minority Report电影或小说版本的情节走向及结局安排,请勿阅读本文。

是的。以上警语并不光只是网上讨论群组在公开游戏攻略或者读书心得时一种礼貌性的知会,而是针对菲利浦·迪克(Philip K. Dick)原着、斯皮尔伯格改编的故事《少数派报告》所讨论的重点之一产生的心得。有趣的是,这个心得同我长久以来对于预知一事所可能产生的矛盾疑惑不谋而合。

这个疑惑是:如果预知了未来因而改变它,我如何还能宣称已然预知未来?

举例来说,我倘若经过某种方式,得知在待会儿我出门为了肚子打算的时候,会在经过街边的档口被一架史坦威平台钢琴自五楼掉下来砸成肉泥,于是决定今天晚上就自个儿煮碗泡面顺便在里头打两个蛋解决一餐——虽然略嫌寒酸,但不会遇上从天而降的平台钢琴。因为我知道出门会有意外,所以我不出门;因为我不出门,所以意外没有发生。但,如果这个意外没有发生,我如何预测得到?

《少数派报告》故事的主乾,其实就源于这么一个矛盾情境。

姑且不论斯皮尔伯格在人物设定上对于菲利浦·迪克原着小说所做的更动,《少数派报告》的小说及电影版本,说的都是在近未来的社会里,有个预防犯罪的机构。这个机构利用了三个具有预知能力、但心智发展有点问题的异人为基础,依他们所预知的内容得知某人在某时于某地将犯下刑案,于是就能够提前将此人逮捕,防止刑案真正发生。因尚未犯下的罪行逮捕公民此事是否合理暂且不论,城市里趋近于零的犯罪率其实已然替这套系统提供了最佳的背书。这个原因也许是:因为一般公民并不会知道未来如何,所以这些预言异人的预卜结果都是正确的,就如同我并不知道头项上会掉下一台平台钢琴所以还是出门吃饭结果发生意外一样;但如果这些未来式的罪犯知道了自己将会犯罪,那么,他们还会决定犯案吗?

故事里的主角就面对了这么一个状况。

预防犯罪机构的核心份子,就发现自己将会在若乾天之后,杀害一个同自己素未谋面的人。审判者在刹那之间成为受审人,于是我们有机会同主角开始检视整个所谓“完美的预防犯罪系统”,看看这个系统是否真的如此值得信赖?三份预言报告是否总是明白地指出同一件发生在未来的刑案?三个预视未来的先知异人是否总是做着相同的噩梦?

倘若不是,那我们该如何看待预言报告里的相对少数?

在电影和小说中,三份预视报告中都有一份提及,主角不会杀人;这份少数报告,究竟有没有它存在的价值?三份预言报里的多数,当真就代表了肯定发生的现实;而代表少数的那份报告,就一定是错误的预视结果?关于这个问题,斯皮尔伯格与菲利浦·迪克采取了完全不同叙事焦点,于是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

先来瞧瞧斯皮尔伯格的电影版本。

少数报告是三个预知者中最重要的、居领导地位的那人所预见的未来。于是主角设法劫走了这个预知者,希望利用她提出这份少数报告来为自己翻案。斯皮尔伯格在故事里掺入大量与亲情有关的元素:主角之所以全心投入预防犯罪的工作,是因为自己的孩子数年之前被绑架失踪,至今下落不明;预视者之所以获得预知能力,是因其上一代的药瘾所致,而关键预知者一再重覆的噩梦,则与自己母亲被弑的案件有关。这些亲情元素在剧中纠葛成一团,最后在结局揭晓之后,斯皮尔伯格进一步否定了这样的系统,甚至替三个预知者安排了幸福平静的生活模式。

再看看迪克的小说情节。

三份报告虽然有两份的结果相同,但事实上每一份都是少数报告——结果相同并不代表过程相同,如果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的话,这三份报告其实都是不一样的。迪克的焦点集中在我们之前提及的矛盾:如果主角知道了自己未来的罪行,是否还会照着预言犯案?第一份报告里的主角将会杀人,而第二份预言报告将主角得知第一份报告结果一事纳入考虑,于是得出了主角打算不照第一份报告的结果行事、将不会犯案的决定。在这两份报告之后,故事的主角已经在种种情节之中得知了被害者的身份等等原来所不明白的资讯,于是最后做出杀人的决定。也就是说,最初及最末的两份报告虽然结果相同,但通往这个结局时点的过程却不一样。迪克虽然提及了政治权力的倾轧、中年危机及夫妻感情的猜忌,但并未花费太多力气在这些问题的描写上头;他甚至不质疑这个系统,只是聚焦在这个矛盾的特例上头。

大体来说,我个人喜欢原着多过电影。

当然,这只是个人喜好的问题,并没有什么绝对的优劣标准。在斯皮尔伯格的手里,菲利浦·迪克惯写的脏乱、拥塞、混乱型式近未来,自然不可能呈现如同雷德利·斯科特的《银翼杀手》(Blade Runner)那种潮湿沉闷场景,或者保罗·范赫文的《全面回忆》(Total Recall)里那种工业单调都市,是故,这不但不是我在意的重点,事实上我还得承认,斯皮尔伯格使用偏蓝灰色清冷色调还蛮对我脾胃的。而他一向被批评的太过商业手法或者太过滥情表现,我都觉得无所谓,甚至连最后童话般的结局场面,我也能勉强忍受。那么,我为啥非得认为原着比较好不可?

其实仔细想想,主因大约是我觉得他没有把题目“Minority Report”处理好。

读读迪克的小说就会发现,在并不算长的故事走到结局时,迪克回到了“预知报告里的少数”以及“预知未来是否会影响当事人的判断”这两个主题头来。预知未来是否会影响当事人的判断?答案是肯定的;于是这个变数再度回头影响预知报告,三份预知报告其实各自加入了不同的参考值,每一份都是题目所谓的“少数报告”。而在电影剧情推衍的进程之中,斯皮尔伯格以“少数报告其实出自最关键者之口”的方式处理原来迪克故事的情节,再让预防犯罪系统的准确度一次比一次松动,最后否定整个系统——如此动作虽大,却让我有点无法满足。

因为我老会想到一些缺漏。

比如说:为什么明明知道有某个预知者最关键,但却轻易地舍弃其报告?如果预知者的能力有高有低,那么也许他们提出来的预言份量就各有轻重,遇到三份预知报告内容不同时,是否简单地取其大者即可?虽然概数原则如此,但这事儿可同某人是否得在牢里过下半辈子有关,如何能够轻率为之?虽然用了别人的骨架再加进自己擅长的部份,但在经营自身专长情节之余,似乎反而没把原来的故事讲得完全。简而言之,我觉得斯皮尔伯格的故事结构有缺陷,收尾也没给一个完整的交代。

但话说回来,电影或者小说创作,是否一定要替人性啦、宿命啦、社会结构等等提出最佳的定义?

我相信,用太大的帽子扣在创作品头上,都可能是不公平的;创作者对自己的作品负责最要紧——亦即,我的满足与否,其实在于故事是否被完整的说出来。在《少数派报告》的小说里,迪克不提系统是否正确,只提出会产生矛盾的特例,这种作法似乎比较谨慎负责;而斯皮尔伯格一举推翻了整个系统,我们不知道这系统之前到底有过多少误判的可能?是否有可能在特例之外,这个系统真如影片刚开始时宣称的那么完美?把系统否定了之后,原来的那些罪犯如何处理?这些疑问让我在步出电影院的时候,不得不替这个故事可惜了起来,觉得银幕里的那个世界似乎在我爽完了就走之后还留下太多烂帐没有处理。

是的。这是商业电影似乎很难逃脱的命运。

但我相信,不要给不负责任的结果,故事还是能够找到一个结局能够符合商业电影的市场考量层面、甚至令更多人满意的。

对美国人权状况的愤怒控诉

《少数派报告》的导演是斯皮尔伯克,这个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早在《侏罗纪公园》里就用形象的图景,揭露了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养痈遗患的,那个黑暗的毫无人道的社会,出于种种卑鄙的动机,人为地制造了毁灭人类社会的超级恐龙,造成极大的社会危害,这一形象的电影喻言,深刻地喻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纵容、滋生的毒瘤最终是如何让它们自己尝到难以下咽的苦果的。我们完全可以把电影中那些变态的食人恐龙看成是本拉丹、伊拉克等如今与美国为敌的美国国家公敌的化身与象征。想当年,正是美国反动政府用大把大把的美钞扶植了萨达姆和本拉丹,当这些势力像恐龙一样长大成人、可以自主地进行自己选择的时候,他们就变成了《侏罗纪公园》中向美国人张开血盆大口的恐龙。斯皮尔伯克这个伟大的正直的艺术家,就是这样毫不留情地拿起电影艺术的武器,天才地早在九一一发生之前,就深刻地揭露了美国政府才是世界动荡与恐怖活动 真正的始作俑者,向美国的反动政府投下了比九一一更加具有杀伤力的炸弹。

在《少数派报告》中,斯皮尔伯克继续用他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向腐朽没落的美国社会投出了矛枪和利箭。

在这里,它把掷投的重点放在美国的虚伪的人权制度上面。

当美国政府总是把别国的人权状况作为乾涉他国内政的借口的时候,斯皮尔伯克以后院起火的革命者大无畏精神,揭开美国的虚伪的人权的假面,用声情并茂的故事、博大精深的风格、精彩绝纶的画面,淋漓地表现出美国人是如何大言不惭地践踏人权的。

影片中的画面令人毛骨耸然,触目惊心,惨不忍睹,无数爱好和平和正义的人们,一定会对美国联邦政府如此地肆虐地侵犯人权表示由衷的愤慨和抗议,当然,正是通过激发一切有良知的世界人民的正常情感的汹涌,达到了对美国政府最严正的轻蔑和仇恨。

看看吧,影片中幻想的未来的美国政府是多么的残忍啊,为了那个所谓的预知犯罪系统,居然让三个妙龄少女做美国政权机器的牺牲品。

看看影片中交待的那种用人体制作成的“犯罪前逮捕系统”的方法吧,“首先为她们(就是那些无辜的少女们)脑内植入犯罪图像的晶片,称之为女性感觉晶片,它们就像原始数据,快速浏览图片并储存,等她们脑细胞组织发育完全,晶片就会与之完全融为一体,接收并处理信息,她们不会感觉到任何痛苦,但我们必须保持恒温,要不就会沉睡不醒。”

一幅多么惨不忍睹的画面啊。我们以前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时制作的马鲁它中领教过法西斯的对人伦的磨灭、对人性的摧残,今天我们终于从斯皮尔伯克的电影中,看到美国政府也是这样的一类货色,虽然他们口头上高喊着人权与人道,但是这些美好的字眼,总是伴随着精制导弹,在前面向他们看不顺眼的其它国家鸣锣开道。世界人民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一旦听到美国人对别人指手划脚关于人权、民主与自由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死神的翅膀就要随着这些美丽的字眼接踵而至了。

斯皮尔伯格通过《少数派报告》无情地揭开了美国人嘴上说一套、背后里又是另一套的虚伪嘴脸。影片中的美国政府居然拿天真善良活泼可爱的美丽少女做试验品,把她们制作成木乃伊般的僵尸,浸泡在液体中,生不像生,死不象死,而且在她们头脑中埋下晶片,把她们作为一个零部件,制作出实现白色恐怖的所谓“犯罪预知”系统。

没有比影片中的三个年轻貌美的少女浸泡在恒温的液体中更能镜像般地反映出美国政府的残忍本质了。这一经典的画面将永远载入电影史的最光辉的一页中。同时,这一经典画面将使我们联想到美国多年来用活人进行放射性试验的丑闻,联想到美国向海湾战争的老兵隐瞒受辐射的真相,致使无数的美国大兵命丧黄泉的悲惨命运,联想到把无数的持不同政见者关进精神病院为他们进行神经切断手术,这样的社会,人的权利有什么保障?三个少女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被泡在水里,她们的梦境居然被榨取来服务于国家机器,这是一种多么不可容忍的惨无人道的社会。

斯皮尔伯格就是通过如此血淋淋的事实深刻地揭露着美国社会的反人权的本质。

那些无辜的少女们的梦境用来做什么呢?原来就是用来制造白色恐怖。

影片中的那些无辜少女们在昏睡状态下的一句呓语,就可能成为确定谁犯罪的证明,在这里,犯罪不是后天随机发展的,而是先验的宿命的。在美国的国家机器眼里,谁有罪是天生就确定好了的,这种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流氓儿混蛋的非此即彼的思维,其实正是美国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

你看吧,自从出现了一个九一一,所有的阿拉伯人都被先验地确定为疑犯,美国的阿拉伯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歧视;再看吧,李文和就是因为长了一张黄色人的脸,所以就先天地被确定为里通中国,关进监狱,受尽行刑逼供之苦。在美国的社会里,只有看你不顺眼,马上就把你确定为一个犯罪嫌疑人,至于理由嘛,当然是想当然了,就像那个预知犯罪系统一样,美国的政府本身就是一个预知犯罪系统,只要他认定谁有罪,不管有没有证据,他就把罪行的帽子扣在你的头上,像九一一事件,到现在也没有提出确凿的证据由本拉丹主谋,但才不让你有所争辩呢,立即让你遭受灭顶之灾。

斯皮尔伯格在《少数派报告》里尖锐地指出这种想当然的犯罪认定,实际上就是一种宁可错杀一万、不可放走一个的一种变形。因为,在这种认定中还存在着一种意外的可能,就是“少数派报告”的存在,也就是说,这种系统的最终确认信息并不一定是百分之百放之五湖四海而皆准的。但蛮横的美国政府才不会听别人的解释呢,影片中啼笑皆非的是,那个原来是白色恐怖中的一个执行者的约翰突然成了他所供职的国家机器的牺牲品,他总是指责别人是犯罪嫌疑人,没有想到白色恐怖的国家双刃剑反过来也要伤着他这个帮凶了,居然指证他要在“46小时内杀死一个他从不认识的男人。”。立刻,他受到了国家政权的追捕,于是他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逐步认识到这个国家机器的反动本质,转而凭借自己的力量,向这个腐朽的社会发出受害者最强烈的呐喊。

经过一番逃亡,他终于乾掉了那个美国国家机器象征的幕后主谋,洗清了不白之冤,通过奋斗重新找回了自己应有的人权。

这一部分斯皮尔伯格用传统的好莱坞风格进行了反映,只是一点不惊心动魄,也没有显出什么节奏来,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斯皮尔伯格很有揭露的冲动,但没有找到很好的吸引人视线的技巧与方式,他的节奏缓慢的老毛病再度发作,影响了对主题的进一步深入揭示。这是由于他的思想认识没有得到彻底改造、对那个社会还抱有幻想而造成 的令人遗憾的地方。

尽管如此,我们仍应感谢斯皮尔伯格以战斗在敌人心脏中的勇气与精神,从堡垒内部揭穿了美国的人权神话,体现了一个热爱和平的大导演的博大胸怀和国际主义的战斗精神。谢谢老斯。

Ⅲ 找一部老电影,美国的科幻片

小说《时间机器》是英国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最著名的两篇著作之一,是作者在1895年发表的一部作品,也是威尔斯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有评论家将这本书的出版认定为“科幻小说诞生元年”。
小说描述一位科学家通过时间旅行机器来到公元802701年,这时的地球到处是宫殿式建筑。人类进化为两类,一类叫埃洛伊人,是生活在地面上的人。他们体态娇小柔弱,衣着华丽,不思劳动,过度追求安逸的生活。智力、体能都发生了退化。另一类叫莫洛克人,是生活在地下的人类。他们外形像白色的猴子,眼睛灰红色,头发浅黄;习惯于黑暗,怕光怕火,只能在夜间才到地面上活动。他们在地下的机器旁为埃洛伊人生产各种物品,但是他们自己的食品却是埃洛伊人。来到未来的科学家好奇地闯入了莫洛克人的地下世界,结果被莫洛克人追赶,最后历经艰险终于逃离险境,回到现实世界。
众所周知的是2002年的电影,但是比较早的电影版本也有,好像是1960年的,美剧《生活大爆炸》提到的可能就是这一部,资料没查到,无从考证了。小时候看过小说原著,所以再看电影时没有多大感觉,也可能因为2002版的从科技角度过于忠于原著,那部时光机咋看就是一堆破烂,不过看了电影就基本了解原著了。

威尔斯另一部代表作就是同样大名鼎鼎的《隐身人》,我也看过原著啊,嘿嘿。根据此故事拍的电影也有几部,不防找来看看。

Ⅳ 推介几部“威尔·史密斯”演过的电影大片

《绝地战警》(Bad Boys) 导演:迈克尔.贝 上映日期:1995年4月7日 北美票房:65,807,024美元 首周票房:15,523,358美元 发行公司:索尼 票房成绩:成本仅为2300万美元的《绝地战警》的北美票房是6581万美元,全球票房更超过1.4亿美元,可谓一小博大的成功范例,制片人唐.辛普森和杰里.布鲁克海默因选择题材和主创阵容全都正确无比而得到奖赏,赚了一大笔。因为影片不光票房成绩优异,在有线台上播放时也极受欢迎,录像带的出租出售的成绩更是重量级的。 评论:影迷认为,这部影片完全能与梅尔.吉布森主演的警匪片《致命武器》相提并论,甚至犹有胜之,因为《绝地战警》节奏更快,笑话也更多。有些歌星甚至认为,威尔.史密斯扮演的迈克.洛瑞警官简直算得上是个文化现象,因此把他写进自己的歌里。《新时报》的影评人卢克.汤普森评论说:“这部电影宣告迈克尔.贝来到电影的世界里,不管怎样,他这次都表现得很精彩。” 《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 导演:罗兰.艾默里克 上映日期:1996年7月3日 北美票房:306,169,268美元 首周票房:50,228,264美元 发行公司:福克斯 票房成绩:《独立日》是史密斯主演的第一部大制作影片,德裔导演罗兰.艾默里克的本领令人赞叹,他只花了7100万美元就做成了那么多的大场面。影片首映周末三天票房达到了5023万美元,独立日假期五天总票房是9610万,两个数字都是创造了新的票房纪录。这部影片还是1996年北美和全球的双料年度票房冠军,全球总票房超过8.17亿美元,这个数字放在今天,仍能排进历年总票房榜的前20名。 评论:《独立日》虽然在票房之战中出尽风头,但却未能同时赢尽口碑,IMDB的平均分只有6.4,影评网站烂番茄收集到的52篇影评中,好评率也只有62%。有人认为,罗兰.艾默里克只不过是把威尔斯的经典科幻小说《世界大战》改换了个背景,同时用令人目不暇接的特效掩饰情节上的粗线条。《独立日》还惹怒了很多欧洲的影评人,BBC网站上的评论就讽刺说,片尾比尔.普尔曼扮演的美国总统的一番关于独立日的临战动员演讲是“好莱坞主流电影中最傲慢自大、令人笑掉下巴的一段自说自话。” 《黑超特警组》(Men in Black)1997 导演:巴里.索南菲尔德 上映日期:1997年7月2日 北美票房:250,690,539美元 首周票房:51,068,455美元 发行公司:索尼 票房成绩:改编自漫画的《黑超特警组》是1997年暑期档的一匹大黑马,最终,这部成本为9000万美元的影片以2.51亿美元的票房稳稳占住1997年北美票房榜亚军宝座,在它身下的甚至有《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这样的超强对手,而在它前头的是超级巨无霸《泰坦尼克()号》,在当年的全球票房榜上,5.89亿美元的《黑超特警组》也只输给了《泰坦尼克号》和《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这两个老冤家。 评论:《黑超特警组》是第60届奥斯卡()奖的一个小赢家,除了斩获最佳化装奖,还得到了最佳配乐奖和最佳艺术指导奖两个提名。虽然这部影片的IMDb平均分只有6.9,但它的幽默和不同凡俗的剧情得到了影评人一面倒的好评,影评网站烂番茄收集到的66篇影评中,给出好评的占到了90%,对一部动作科幻片来说,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高分。 《国家公敌》(Enemy of the State) 导演:托尼.斯科特 上映日期:1998年11月20日 北美票房:111,549,836美元 首周票房:20,038,573美元 发行公司:博伟 票房成绩:第一次与迪斯尼合作,威尔.史密斯就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虽然在上映当周不敌派拉蒙的《原野小兵兵》,未能坐上周冠军宝座,但这部影片后劲十足,总票房1.12亿在1998年的北美票房榜上位列第15,对一部在11月底上映,而且似乎已经失去大众欢心的阴谋间谍片来说,这个成绩相当令人满意。在当年的全球票房榜上,这部威尔.史密斯电影以2.51亿美元排在第13位。 评论:托尼.斯科特联手威尔.史密斯献出的这部惊险片以令人目不暇接的动作场面赢得了观众的喝彩,IMDB上7.1分的平均分是史密斯从影以来最高的,而片中那些如假包换的卫星照片后来甚至在电视剧《反恐24小时》中再次登场献艺。史密斯的巨星地位也因此片更加稳固,理由之一是MTV和Blockbuster娱乐奖这些大众电影奖开始青睐他。影评人给这部影片的评价也不错,虽然比不过《黑超特警组》的90%,但71%的好评率也说得过去。 《猛探韦斯特》(Wild Wild West) 导演:巴里.索南菲尔德 上映日期:1999年6月30日 北美票房:113,805,681美元 首周票房:49,705,055美元 发行公司:华纳兄弟 票房成绩:威尔.史密斯不止一次恼恨地说,《猛探韦斯特》是他主演过的唯一一部烂片,他对这部影片是如何地深恶痛绝,以至于当它得到将近5000万美元的首映成绩后,他还自责不已。这部影片耗资1.7亿美元,但最终全球票房只有2.22亿,可以说是史密斯从影以来极少见的惨败。《猛探韦斯特》在1999年的北美票房榜上只排到第17位,比成本仅为它一半的《国家公敌》还低两位,在当年的全球票房榜上,《猛探韦斯特》也是第17位。 评论:改编自六十年代的一部很受欢迎的电视剧的《猛探韦斯特》,到了大银幕上就失去了原有的那种欢快的魔力,甚至导致了史密斯事业上出现的一个短暂的低潮期。恶评如潮的《猛探韦斯特》的IMDB平均分只有4.1,就站在烂片堆的边上。一向喜欢落井下石的金酸莓奖当然没有放过这个机会,给了它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五个大奖,不过,评委们还是放了史密斯一马,把最烂男主角奖的提名给了影片的另一个主演凯文.克莱恩。对这样的烂片,影评人自然也不会客气,烂番茄收集的101篇影评中,有80篇都是吐口水的。 《黑超特警组II》(Men in Black II) 导演:巴里.索南菲尔德 上映日期:2002年7月2日 北美票房:190,418,803美元 首周票房:52,148,751美元 发行公司:索尼 票房成绩:《黑超特警组II》是五年前的那部《黑超特警组》的正牌续集,但也是那部大获成功的科幻喜剧的拙劣的复制品。不过,即便如此,《黑超特警组II》仍是部及格的续集,起码在票房上很说得过去,虽然在北美票房和全球票房上都比前一集缩水不少。《黑超特警组II》1.9亿的北美票房在当年名列第八,而在全球票房榜上,这部影片4.41亿的成绩更位列第五。 评论:威尔.史密斯不能抵抗明晃晃的2000万美元的支票,回来主演了这部狗尾续貂的续集电影。实际上,如果没有看过五年前的第一部,《黑超特警组II》还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影迷的眼中揉不得沙子,所以毫无创新诚意的《黑超特警组II》在IMDB上只得到了5.5分的评论分,在史密斯主演的电影中,仅高于《猛探韦斯特》的4.1分。影评人明察秋毫,给出了38%的好评率(老实说,这已经不能算是好评率了)。《每日邮报》的影评人马修.邦德说得好:“这不是部续集,这根本就是部翻拍片。” 《绝地战警II》(Bad Boys II) 导演:迈克尔.贝 上映日期:2003年7月18日 北美票房:138,608,444美元 首周票房:46,522,560美元 发行公司:索尼 票房成绩:《绝地战警II》是威尔.史密斯在《黑超特警组()II》之后,拍摄的又一部续集电影。这部影片与《黑超特警组II》下滑的趋势正相反,无论是国内票房还是国际票房都比八年前的头一集多上一倍。《绝地战警II》的北美票房为1.39亿美元,名列2003年票房榜第11位,而2.73亿的总票房则名列当年全球票房榜的第10位。更大的投资(9000万美元,差不多是第一部的四倍)带来更多的回报,这才是续集电影的取胜之道。 评论:《绝地战警II》得到了动作片迷的大肆欢呼,不过,影片中没有节制的接连不断的撞车场面和低俗笑话也惹恼了不少观众,因此影片的IMDB评分是中庸的6.1分,不过不失。而从来就对迈克尔.贝没什么好感的影评人这次终于找到了开火的机会,烂番茄网站收集的150篇影评中,说好话的才占到24%。倒迈克尔.贝最力的是著名影评人理查德.鲁珀,他甚至把《绝地战警II》评为2003年最差电影。实际上,很多影评人很喜欢这影片中的动作特效,西雅图影评人艾伦.金就说:“如果你喜欢这种类型的影片,那么它会给你带来愚蠢的快乐。”在2004年的MTV电影奖上,史密斯和马丁.劳伦斯还靠这部影片赢得了最佳银幕搭档奖。 《机械公敌》(I,Robot) 导演:阿历克斯.普罗雅思 上映日期:2004年7月16日 北美票房:144,801,023美元 首周票房:52,179,887美元 发行公司:福克斯 票房成绩:科幻片大概是威尔.史密斯最喜欢的类型了,耗资1.2亿美元的《机械公敌》是他主演的第五部科幻片,这部改编自科幻大师伊萨克.阿西莫夫同名小说的影片在2004年暑期档公映,票房非常理想。5218万的首周票房是当年第八好的,1.45亿的北美票房在2004年排名第12,这部影片的国际票房为2.02亿,远高于国内成绩,可以看出,史密斯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与日俱增。《机械公敌》的总票房是3.47亿,在当年的全球票房榜上同样排名第12位。 评论:《机械公敌》是史密斯第二部IMDB评论分超过7分的影片(第一部是《国家公敌》)。这部影片的视觉效果非常出色,获得了奥斯卡最佳视效奖提名。不过,影评人没有对这部影片倾注很高的热情,烂番茄网站收集的190篇影评中,给出正面评价的只有58%。 《全民情敌》(Hitch) 导演:安迪.泰南特 上映日期:2005年2月11日 北美票房:179,495,555美元 首周票房:43,142,214美元 发行公司:索尼 票房成绩:从前,史密斯只在动作片和科幻片中打晃,所以当他主演起浪漫喜剧《全民情敌》,而且索尼决定在春季档公映这部影片时,就显得非常冒险了。然而这次冒险极其成功,影片4312万的首映票房是有史以来二月第四好的成绩。1.79亿的北美票房排在2005年北美票房榜的第11位,对一部浪漫喜剧片来所,这简直好得令人难以置信。而在全球票房榜上,3.68亿美元的《全民情敌》则更进一步,攀到了第十位。 评论:拜史密斯的神奇魅力所赐,《全民情敌》在春季档大杀四方,浪漫喜剧片迷纷纷倒地投降。虽然《全民情敌》的IMDB评分并不高,只有6.9分,但MTV奖和儿童选择奖这些大众电影奖齐齐伸出橄榄枝清楚地显示这部影片有多受欢迎。烂番茄网站收集的176篇影评中,给出正面评论的有121篇,像《多伦多星报》的彼得.霍威尔就感叹:“威尔.史密斯总是能那么轻易地抓住人们的注意力。”《华盛顿邮报》的西恩.戴利评论道:“忘了那些容易猜得到转折吧,《全民情敌》是最好的伙伴喜剧。” 《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导演:加布里尔[tom.ch.dot]穆奇诺 上映日期:2006年12月15日 北美票房:163,566,459美元 首周票房:26,541,709美元 发行公司:索尼 票房成绩:威尔[tom.ch.dot]史密斯第一次征战圣诞档就大胜而归,成本仅5500万美元的《当幸福来敲门》的首周票房只有2654万,但此后越战越勇,最终在《博物馆之夜》这些大制作影片的夹缝中擒回1.64亿美元,证明史密斯不愧是好莱坞第一人。史密斯的这部传记片,令人惊异地挺进了2004年北美票房榜的前10名,而在海外市场,这部影片也大有王者风范,3.07亿的总票房在全球票房榜的名列第13位。 评论:《当幸福来敲门》是威尔[tom.ch.dot]史密斯迄今为止口碑最佳的影片,IMDB评分高达7.8分。影评人对这部影片也不吝赞美之词。《旧金山纪事报》的米克[tom.ch.dot]拉塞尔评论说:“这部影片带来的最大惊喜是,它并不粗糙,非常诚实不做作。”《纽约时报》的麦诺拉[tom.ch.dot]达吉斯则写道:“这部影片是现实世界的童话,史密斯和他儿子的表演压倒了一切。”《滚石》杂志的彼得[tom.ch.dot]特拉维斯说:“史密斯正在走向奥斯卡(),他的这个角色需要把严谨、聪明、魅力、幽默和热情合二为一,他做到了这一点。”果真,《当幸福来敲门》为史密斯带来了第二个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提名。 《我是传奇》(I am Legend) 导演:弗朗西斯[tom.ch.dot]劳伦斯 上映日期:2006年12月15日 北美票房:256,393,010美元 首周票房:77,211,321美元 发行公司:华纳兄弟 票房成绩:在2006年的《当幸福来敲门》之后,史密斯以《我是传奇》再次主攻圣诞档,再次大胜而归,这部影片也成为他的第11部票房过亿影片,其中,他从2002年的《黑超特警组II》开始,已经连续七部影片票房过亿。《我是传奇》与《当幸福来敲门》一样,也是在12月15日公映的,北美票房高达2.56亿,为2007年圣诞档冠军,在2007年全年也能排到第六位,仅在《变形金刚》等几部超级制作之后,《我是传奇》还超过《黑超特警组》,成为史密斯主演的影片中票房第二高的影片。《我是传奇》的总票房高达5.84亿,为当年全球票房榜上排名第七的影片。 评论:史密斯以一己之力,把《我是传奇》打造成为超级卖座片。很显然,影迷对他的独角戏也很捧场,给出了7.2分的IMDB平均分。烂番茄网站收集的187篇影评中,努力说好话的占到了68%。《纽约邮报》的凯尔[tom.ch.dot]史密斯说:“恐怖的、令人兴奋的、意想不到的、叫人停止呼吸的冒险,票房绝对会超过《审判日》。”而《华尔街日报》的乔摩[tom.ch.dot]根斯特恩似乎不太喜欢这部影片:“剧本有些不着调,两个编剧把精力用在了细枝末节上,而不是主线的演进。”

Ⅳ 有没有什么好看的电视或电影推荐

我是一棵小草(刚出来的,保剑锋演的)
皇宫宝贝
桌球天王
情之缘
敲敲爱上你

Ⅵ 最近有没有新的美国大片电影

功夫熊猫,还不错

Ⅶ 美国电影伸冤人里的那本英文invisible man

那本书是《The Invisible Man 》即《隐身人》是英国作家赫·乔·威尔斯的名著之一,书中描写一个天才的青年物理学家格里芬,发明了一种隐身术,把自己变成了来去无踪的隐身人。作者赞扬了他的创造力,一个具有这种才能的人,本来可以为人类作许多有益的事情。可是格里芬是一个个人主义者,他变成隐身人以后竟向社会宣战。最后他梦想统治人类,成为一个可怕的狂人和杀人犯。

Ⅷ 一部美国电影的名子

电影《独立日》
原 名:Independence Day
译 名:独立日/天煞—地球反击战/ID4星际终结者
独立日更多中文名:
ID4星际终结者
天煞-地球反击战
更多外文名:
ID4 .....(USA) (promotional abbreviation)
编剧:罗兰艾默瑞
狄恩戴弗林(Dean Devlin)
导 演:罗兰·艾默里克(Roland Emmerich)
演 员:比尔·普尔曼 Bill Pullman .....President Thomas J. Whitmore
威尔·史密斯 Will Smith .....Captain Steven ‘Steve‘ Hiller
Mary McDonnell .....First Lady Marilyn Whitmore
杰夫·高布伦 Jeff Goldblum .....David Levinson
Judd Hirsch .....Julius Levinson
玛格丽特·柯林 Margaret Colin .....Constance Spano
薇薇卡·福克斯 Vivica A. Fox .....Jasmine Dubrow
兰迪·奎德 Randy Quaid .....Russell Casse
罗伯特·劳吉亚 Robert Loggia .....General William Grey
James Rebhorn .....Albert Nimzicki
Harvey Fierstein .....Marty Gilbert
亚当·鲍德温 Adam Baldwin .....Major Mitchell
Brent Spiner .....Dr. Brackish Okun
James Duval .....Miguel Casse
Lisa Jakub .....Alicia Casse
Giuseppe Andrews .....Troy Casse
Ross Bagley .....Dylan Dubrow
Bill Smitrovich .....Lt. Colonel Watson
Mae Whitman .....Patricia Whitmore
小哈里·康尼克 Harry Connick Jr. .....Captain Jimmy Wilder
类 型:动作/科幻
片 长:145 分钟
上 映:1996年
国 家:美国
语 言:英语
字 幕:中英字幕
文 件:2CD 691MB
评 分:6.0/10 (54,880 votes)
视频尺寸:800 x 452
压缩格式:RMVB
制作成本:$75 (单位:百万美元)
票房成绩:
全美首映票房:$50,228,264.00 (单位:美元)
全美累计票房:$306,169,268.00 (单位:美元)
海外累计票房:$507,000,000.00 (单位:美元)
上映日期:1996年6月25日 美国
发行公司:
20世纪福克斯家庭娱乐公司[美国](Brazil) (VHS)
20世纪福克斯意大利分公司[意大利](Italy)
UGC-Fox Distribution (UFD)[法国](France)
特技制作公司:
20th Century Fox Digital Unit[美国]
Hunter/Gratzner Instries Inc.[美国]
Patrick Tatopoulos Design Inc.[美国](creature effects)
Tatopoulos Studios[美国](creature effects)
VisionArt[美国](creature effects)
其他公司:
Chapman/Leonard Studio Equipment[美国]camera cranes and dollies
General Lift LLC[美国]motion control camera systems
Inter Video[美国]video playback services
Jo Anne Kane Music Services[美国]music preparation
Maxx Music Inc.[美国]music editing
Paskal Lighting[美国]lighting equipment
RCA Victor[美国]original score album published by
索尼图形图像运作公司[美国]motion control camera system
Sony Scoringrecording facilities
Stone Cinema Engineering[美国]Fries hi-speed camera provided by
The Chandler Group[美国]motion control camera systems
Todd-AO Studios[美国]score mixing
影片简介:
未来某年的7月2日,美国各地的监视站发现一艘直达数百英里的巨大飞船接近了地球。飞船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干扰了地球的通信卫星信号。飞船放出了36艘直径达15英里的子飞船飞抵地球上各大城市的上空。世界上的人们感到了迷惑和恐惧,但也有人想要欢迎外星友好使者的来临。 电脑工程师戴维发现,外星人发出的信号其实是攻击的倒计时信号。戴维设法把这个信息通知了他的妻子康妮:她是总统的助理,为了工作她与戴维的关系已经破裂。 政府试图与外星人联络,但毫无反应,总统为此忧心忡忡。在得知戴维带来的讯息后,他急忙下令撤离,但为时已晚。
7月3日,外星人的飞船开始攻击地球。在一瞬间,人类就遭到了巨大的打击和灾难。 总统在千钧一发之际和戴维等人离开了首都。美国空军向外星人飞船发动了进攻,却有如以卵击石,毫无作用,唯有飞行员史蒂文设法诱使一架外星人战斗飞艇坠毁。在攻击中幸存的人们开始设法逃生。总统和戴维博士一行来到了代号为51区的秘密军事基地。在那里,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一艘于50多年前在罗斯韦尔坠毁的外星人飞艇。但由于国防部长个人的政治野心,总统却对此一无所知,从而未能极早预防惨剧发生。 史蒂文抓住了一名外星人俘虏,并将它带到了51区。通过脑波交流,总统明白了外星人的企图,并下定决心进行了一次核打击,但却由于外星人飞船有保护力场而仍未成功。人类的最后希望似乎也已经破灭。史蒂文将一些幸存者带回了基地。里面有史蒂文的女友和她的儿子,也有重伤的第一夫人。第一夫人伤重去世,总统无限悲痛。此时,戴维却想出了利用电脑病毒使外星人的保护力场失效的方法。在修复了那架50多年前的飞艇之后,史蒂文要驾驶飞艇和戴维一起混进外星人的母舰。与此同时,美国也向世界各国的残存军队发出了总反攻的信号。
7月4日,史蒂文和戴维成功地闯入了外星人的母舰并输入病毒,解除了外星人的保护力场。总统亲自驾驶飞机与外星人作战。史蒂文和戴维将一颗核弹射入了外星人母舰的中心,并在千钧一发之际逃出了外星人的母舰。 外星人被打败了,戴维和史蒂文安然归来。人类终于大难不亡,在最后的关头消灭了外星侵略者。在一片废墟上,人类将开始重建家园。
被二十世纪福斯公司视为年度大戏的《ID4星际终结者》,在本片丢给我们这样的难题。
人类虽不断地探索宇宙,寻找其它可能的生命体,然而人类对宇宙的所知仍有限。许多电影将来访的外星人描述为可爱、善良及充满智慧的生物,如:《ET》。但如果有一天,来拜访地球的外星人是残暴的、武力强大的,并将地球人视为必须毁灭的低等生物时,人类的文明是否就此重写?
拯救人类的英雄
本片除了运用计算机特效制造惊人的视觉奇观,缔造出影史上最大范围的轰炸记录,以向票房记录挑战外,在演员上也都是一时之选。因《绝地战警》一片创下极高票房,而备受注目的威尔史密斯,在本片挑大梁饰演为全体人类而战的史蒂芬希尔上尉。为了更称职的演出,威尔史密斯还特地向一位中尉学习如何操纵F-18战斗机。高大俊挺的他,原是饶舌合唱团的高手,曾于1988年获葛莱美音乐奖。外型出色的他后来跨足演戏,包括NBA的电视影集、与虎碧戈柏合作的精子也疯狂。现在又接演一定卖座的《ID4星际终结者 》,威尔史密斯肯定是明日之星了!另一位主角,也是行情看俏的小生:比尔普曼,研读戏剧与表演艺术的他在《 二见钟情》和《 鬼马小精灵》卖座后,逐渐迈向一线演员。形象温文端正的比尔普曼饰演这位面临空前挑战的美国总统,应该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在《 变蝇人》《 侏罗纪公园》都是饰演科学家的杰夫高布伦,在本片中也是科学家,与威尔史密斯并肩作战对抗外星人入侵者!
你是否曾在空中发现闪闪发亮的碟子?
不管你相信或不相信有外星人这回事,本片的视觉奇观、对外星人的假设、对人类面临危机的处理,绝对值得你将本片列为必看的电影!
电影中出现的人类武器:
空军:F/A-18大黄蜂战斗机,F-16战隼,F-14雄猫,由波音747-300改装的“空军一号”总统专机,贝尔“喷气巡逻兵”直升机,“空中吊车”直升机,由“海王”直升机改装的总统专机,B-2"幽灵"隐形轰炸机,mig-25狐蝠战斗机。E-3“望楼"预警机
陆军:“斯特瑞克”装甲车。
海军:“俄亥俄级”级核潜艇。

阅读全文

与美国电影通往威尔斯韦尔之路中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男主体型大女主很小的电影 浏览:848
猩猩老虎的电影大全 浏览:548
一部从孤岛监狱逃出的电影 浏览:739
郭达拍的电影大全 浏览:380
小时代电影图片句子 浏览:619
古装电影神雕侠侣场景图片 浏览:651
经典粤语电影magnet 浏览:619
香港导演为什么能拍好主旋律电影 浏览:813
哪个女导演的电影票房最高 浏览:914
电影空天猎片头音乐 浏览:156
好看的电影英文的要短的老师 浏览:647
中文电影有英文名吗 浏览:538
狮子老虎的动漫电影大全 浏览:316
女主角叫鬼如玉电影 浏览:830
给英文电影配音app 浏览:981
韩国一部电影名字很难写 浏览:146
一部丧尸有思想的电影 浏览:841
失忆泰国电影 浏览:410
张艺兴和关晓彤新电影 浏览:807
中文电影字幕翻译历史 浏览: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