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刘若英的全部电影名称!
1994年参演电影《我的美丽与哀愁》
1994年应世界展望会之邀为“饥饿三十”之心
1995年演出电影《少女小渔》
1995年拍摄“LUX定型液”广告
1995年参演张艾嘉执导电影《今天不回家》演出。
1996年参演电影:《南京1937》
1996年客串《 红柿子》
1996年参演英国"CRAKER"电视剧的演出
1996年参演《红碟血双雄》
1996年参演《今夜不回家》
1996年参与广告『LUX亮丽发雕』演出
1996年成为台湾流行服饰"SODA"厂牌代言人
1997年参加台湾世界展望会,为国际儿童认养活动远赴狮子山共和国
1997年参演电影:《飞天》
1997年参与两岸三地电视剧《日落紫禁城》的演出
1997年参演林正盛执导电影《美丽在唱歌》得日本东京影后
1998年参演舞台剧:《花季未了》
1998年参演电影:《征婚启事》 (得奖 1998台湾第35届金马奖评审团特别奖)(得奖 1998台湾第一届台北电影节年度最佳演员奖)(得奖 1998第四十四届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奖)
1999年参演《新十字街头》
1999年参演《住在十字架里的母亲》(1999台湾金钟奖最佳女主角奖)
1999年担任新年跨越1999迎千禧年受邀人
2000年拍摄“味全优酪乳”广告
2000年参演〈公视〉电视剧:《人间四月天》
2000年参演电影:《夜奔》
2000年参演电影:《候鸟》
2000年跨年“迎接21世纪”之受邀星
2001年担任”SHISEIDO “化装品代言人,一并拍摄“优白净光粉饼”广告
2002年演出《粉红女郎》。
2002年演出《似水年华》。
2003年演出《她从海上来---张爱玲传奇》饰演张爱玲。
2004年演出《天下无贼》获得香港金紫荆最佳女主角、第五届华语传媒大奖最佳女主角
2006年演出《新结婚时代》
2006年演出《生日快乐》
B. 我认为的台湾电影十佳分别有哪些
台湾电影和音乐伴随着我的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时代,在纯真的心灵深处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以至于当我涉足台湾的每一个角落,头脑中浮现的总是那些在岁月的流逝中逐渐模糊,又猛然清晰的熟悉镜头。带着深深的怀旧情结,梳理了一番几十年时光飞逝之后,仍然萦绕于心间的台湾电影,以缅怀将逝的青春,那些血气方刚的岁月。
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部台湾电视剧,你们认同吗?
C. 刘若英曾经演过的电影
1994年参演电影《我的美丽与哀愁》
1994年应世界展望会之邀为“饥饿三十”之心
1995年演出电影《少女小渔》
1995年拍摄“LUX定型液”广告
1995年参演张艾嘉执导电影《今天不回家》演出。
1996年参演电影:《南京1937》
1996年客串《 红柿子》
1996年参演英国"CRAKER"电视剧的演出
1996年参演《红碟血双雄》
1996年参演《今夜不回家》
1996年参与广告『LUX亮丽发雕』演出
1996年成为台湾流行服饰"SODA"厂牌代言人
1997年参加台湾世界展望会,为国际儿童认养活动远赴狮子山共和国
1997年参演电影:《飞天》
1997年参与两岸三地电视剧《日落紫禁城》的演出
1997年参演林正盛执导电影《美丽在唱歌》得日本东京影后
1998年参演舞台剧:《花季未了》
1998年参演电影:《征婚启事》 (得奖 1998台湾第35届金马奖评审团特别奖)(得奖 1998台湾第一届台北电影节年度最佳演员奖)(得奖 1998第四十四届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奖)
1999年参演《新十字街头》
1999年参演《住在十字架里的母亲》(1999台湾金钟奖最佳女主角奖)
1999年担任新年跨越1999迎千禧年受邀人
2000年拍摄“味全优酪乳”广告
2000年参演〈公视〉电视剧:《人间四月天》
2000年参演电影:《夜奔》
2000年参演电影:《候鸟》
2000年跨年“迎接21世纪”之受邀星
2001年担任”SHISEIDO “化装品代言人,一并拍摄“优白净光粉饼”广告
2002年演出《粉红女郎》。
2002年演出《似水年华》。
2003年演出《她从海上来---张爱玲传奇》饰演张爱玲。
2004年演出《天下无贼》获得香港金紫荆最佳女主角、第五届华语传媒大奖最佳女主角
2006年演出《新结婚时代》
2006年演出《生日快乐》
2007 《心中有鬼》
2007 《绑架》
D. 《岁岁年年柿柿红》本是很平淡的一部片子,为什么却感动了很多观众
这部《岁岁年年柿柿红》塑造的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妇女的成长奋斗史,同样是农村题材电视剧,这部剧里的女主杨柿红虽然没有上过学, 不认识半个字,但是她身上有一种来自土地的原始的生长力量,把自己的一生都扎根在了她的家乡。也许看起来,她有点楞、有点楞、有点蛮不讲理,但是在内心深处,她是是非分明的,敢爱敢恨的,知错认错的。杨柿红可以说是一个妥妥的钢铁直妹子。
这是一个朴实农村女性的逆袭,很真实,很纯粹。这部剧也是如此,不加矫饰,原生态的展现出了农村人的原始力量和朴实善良。
E. 谁认识这个台湾演员
姓名:戈伟如
生日:1964年7月23日
星座:狮子座
籍贯:台湾
职业:演员、主持人、模特
身高:165cm
血型:A型
语言:国语
学历:铭传商专毕业
爱好:喝咖啡、聊天
前男友金城武
嫁与台湾富豪林志隆后离异
电视剧作品
《家有仙妻》 饰沈公子之妻《家有仙妻2》 饰沈公子之妻《神仙老爸》《贫穷贵公子》 《流星花园2》《女人四十一枝花》《鸽子王》 《浴火凤凰》 饰蛇魔女 《天龙八部》(1991中视版) 饰钟灵 《老虎的温柔》 《牵手向明天》 《好美丽诊所》《海豚湾恋人》饰项莉红(珊妮的母亲)。《恶魔在身边》饰小悦妈,《换换爱》饰嘉蒂妈,《我要变成硬柿子》.
《住左边住右边之幸福小套房》《亲亲小爸》
主持节目
《欢乐列车》《来电五十》《女狼俱乐部》《天天欢喜》
F. 90年代的台湾电影的发展状况
电影辅导金与90年代台湾电影
90年代台湾电影的发展主要依赖 电影辅导金 ,才在质与量上撑起一番局面。到了䠖纪末,台湾电影已经惨淡到年产量近堋位数,台北电影院票房平均不到百万砄境地。少数还在拍片不靠辅导金的导栔,或是有能力自筹资金或得到外国投蠇的导演与制片,如 侯孝贤 、 杨德昌 、 蔡明亮 、 焦雄屏 、 徐立功 等。在艰困的环境中,一些新兴导演䠍前仆后继、奋不顾身地投入电影制作而已建立地位的新电影导演则仍固执堰坚持拍摄他们的 作者电影 。90年代起,台湾社会开始出现族群舠国家认同的对立情势。在这样的社会氠氛中,一些重要作品也开始探索 本省人 与 外省人 的认同问题,如《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杨德昌导演,1991)、《 无言的山丘 》(王童导演,1992)、《 戏梦人生 》(侯孝贤导演,1993)、《 多桑 》(吴念真导演,1994)、《 去年冬天 》 ( 徐小明 导演,1995)、《 好男好女 》(侯孝贤导演,1995)、《 红柿子 》(王童导演,1996)、《 超级大国民 》(万仁导演,1996)、《 太平˙天国 》(吴念真导演,1996)等。 90年代的另䠀个趋势是,一些电影开始在形式上力栂创新,如《 西部来的人 》 ( 黄明川 导演,1990)、《 阿婴 》( 邱刚健 导演,1991)、《 月光少年 》( 余为彦 导演,1993)、《 暗恋桃花源 》( 赖声川 导演,1993)、《 十八 》( 何平 导演,1993)、《 宝岛大梦 》( 黄明川 导演,1993)、《 飞侠阿达 》( 赖声川 导演,1994)、《 逃亡者的恰恰 》( 王财祥 导演,1996)等。
后新浪潮电影
李安与蔡明亮
90年代来除了 侯孝贤 与 杨德昌 已在国际影坛建立作者导演的地位外台湾出身的 李安 、马来西亚来台的侨生 蔡明亮 也分别成为世界瞩目的台湾导演。李堉的《 推手 》(1991)以优异的导演技术为 后新浪潮电影 踏出成功的一步。其后的《 喜宴_(电影) 》(1993)不但获得 柏林影展 金熊奖 ,在台湾本地与国际票房上均非常成堟。接着推出的《 饮食男女 》(1994)就完全奠定李安的国际地位;堞此他就在美国 好莱坞 发展,备受好评。2OOO年李安的《 卧虎藏龙 》结合美中台港的资金与技术,在台砣于是藉各地名利兼收,把李安的声望栨到另一个高峰。与李安醇熟通俗的导栔技术相比, 蔡明亮 则展现他较为个人而阴郁的导演风格㠂一反新导演普遍探索怀旧或历史记忆砄题材,蔡明亮把它的触角深入都会男堳的欲望黑洞中,如《 青少年哪咤 》(1992)观察都会青少年虚无而没出路砄生命、《 爱情万岁 》(1994)探触寂寞的都市男女互舔伤口㠁《 河流 》(1997)与《 洞 》(1998)更直接描绘都市黑暗角落的游顶,似乎来到了世界的尽头。蔡明亮的频影给人一种现代寓言的感觉,但也因砺十分灰涩难懂,使其作品虽声名在外但在台湾一直是曲高和寡。其它在90幠代出现的新新导演,如 陈国富 、 徐小明 、 王小棣 、 易智言 、 陈玉勋 、 林正盛 、 张作骥 ,以及独立制作的 黄明川 、 赖声川 等,也都有水准以上的作品出现。但9 年代台湾电影最戏剧化的发展莫过于素录片的热潮兴起,至今方兴未艾。
纪录片在台湾异军突起
台湾纪录片 在近年的蓬勃发展,主要是受惠于1987 ??的 解严 与 小型电子摄录像机 的普及化。90年代中期以后, 文建会 开始支持纪录片的训练、推广教育,堶他政府与民间单位也积极资助,并设砋各种影展与奖项以鼓励优良纪录片。堰湾出现一批年轻的纪录片导演。他们䠆自社会各角落,影片题材也五花八门有的探索严肃的社会或政治议题,有砄则以自己或家人、朋友为拍摄对象,栢索个人的生活与问题。虽然台湾纪录砇一般而言技巧尚嫌粗糙,美学基础较砺薄弱,但整体的成绩已渐受国际瞩目也有一些影片参与国际重要 纪录片影展 获奖。在台湾 剧情电影 逐渐陷入困境时, 纪录片 在台湾反而有较佳的发展空间。
台湾电影的发展历史,很详细,你参考下——
http://.zh.wikiax.org/
G. 介绍台湾好看的电影
与其说电影不如直接去找导演。。比较贴近生活的导演首推侯孝贤,王童,中影出品的电影的故事性都较强。。如果以演员来说像文英,杨贵媚等她们会接拍的电影都比较符合小市民生活的。。推荐几部〔失声画眉〕〔风柜来的人〕〔稻草人〕〔柿子红了〕〔香蕉天堂〕〔运转手之恋〕〔黑暗之光〕。。。
H. 红柿子大概讲的什么
一位乐观、开朗的外婆,随着将军女婿从大陆撤退到台湾来,虽然在台湾的生活已大不如前,但外婆总能将11个外孙教养、安顿好,并且让大伙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在物质缺乏的年代这位天才加秀逗的外婆常常化腐朽为神奇,她会将女婿受伤所照的X光片剪来给孙们做垫板,也会跟教堂的外国修女拉关系,攀交情而得到很多美援的面粉、牛奶、她也老是教诲孙子们要效法岳飞在沙上学写字的节俭精神,当爸爸忙着在草山(阳明山)兵棋推演准备反攻大陆,妈妈忙着张罗生计的情况之下,外婆是他们童年成长中的最佳玩伴。 魂牵梦萦的,外婆总会想起河南老家院子里那棵逃难离家时正结满果实的大红柿子树。
I. 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影评
跟《海角七号》一样,在上映前,没人会相信《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以下简称《那些年》)能创下如此惊人的票房记录。但《那些年》跟《海角七号》不一样,在台湾以外,它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也走出了匪夷所思的票房曲线,大有行销亚洲之势。
恰好是这一年,《那些年》有一个绝佳的对比参照物,那就是魏德圣的重磅大作《赛德克·巴莱》。不知是否参考了取名学,两部电影的片名都是既绕口又不好记。可对九把刀和魏德圣来说,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去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已经是一种成功。如果一定要分出个孰轻孰重,在我看来,或许九把刀的成功更加不易。
不过,这并不是说,九把刀比魏德圣和钮承泽拥有更多的运气。就像九把刀反省的,他写书那会,最早几年,书的销量都非常糟糕。到了搞电影,他拍了短片合集《爱到底》里的《三声有幸》,评价也不咋地。先于《那些年》上映的《杀手欧阳盆栽》,好像还是不行。到了《那些年》上映,九把刀估计都做好玩一票就跑的心理准备,岂不料,他不仅红了,而且爆了。
《那些年》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因素,比如它脱胎自偏文艺的台湾青春片,又大胆融入了商业的性喜剧。它有异常传统的爱情诉求,又摆出了热血励志的坦然和大度。如果一一道来,或许,《那些年》的成功可以从九把刀本人讲起。先不管观众是否会被电影打动,你首先要确保自己能被打动。一旦如此,那就不能光靠一张嘴巴,而是要回到过去,还原真实。影片拍的是九把刀的个人经验,真名柯景腾、记忆中的彰化、就读的精诚中学、追求的女孩沈佳宜、身边的形色好友,这些都是确凿无疑的事实。
在拍摄和改编自身的经验上,侯孝贤和杨德昌给台湾的后辈导演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到《恋恋风尘》,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多桑》到《红柿子》,新电影的导演们贡献了几十年的时代经验,在台湾解严后的艺术领域里处于领先的位置。这些东西在以往的台片里头是看不到的,要么不允许表述,要么会遭遇层层盘查。拿台湾新电影来比较,好像有点太重了。就说魏德圣、钮承泽、林书宇这批人,魏德圣的个人经验还没出现,钮承泽把《艋舺》献给了道上的兄弟林小明,《九降风》里的小汤是林书宇的影子投射……而借助《那些年》,九把刀一步到位,直接把自己的故事搬上了银幕。
对真实的还原程度上,《那些年》可能做到了百分之八九十。不过,电影的最大看点却来自九把刀的想象创作——也就是婚礼上的高潮亮点。在这个虚拟的场景当中,爱情就像《两小无猜》里的纯真游戏。敢不敢?继续下去,一定要。很多人以为,之前的婚礼出场,那已经是煽情的极限了。结果,九把刀把一份尘封的爱突然拔高,又重重摔下。化作尘埃的爱恋,它们居然也会有落地的声音。当然,真相党并不这么认为,毕竟艺术还是需要一些加工美化。就像九把刀说的,186公分、又高又帅的柯震东跟他本人非常的接近……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那是一个善意的玩笑。
具体于电影本身,《那些年》有一个青春偶像片的外壳。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前面说到的柯震东。假设,主人公是勃起那副模样(现实中很可能如此),故事一样进行,那多少会妨碍到观感。新人身份的柯震东表现不错,陈妍希的选角则是天造地设了。或许,内地导演的缪斯们只是潜规则对象,但是,九把刀绝对把陈妍希当做了初恋情人沈佳宜,哪怕看上去,她只是比一般的女星漂亮那么一点点。再加上制片人里有“偶像剧教母”柴智屏的名字,《那些年》的模样并不是太难想象。反映在电影里头,海边一段是标准的小清新风格,而圣诞节一段,甚至是一有台北的场景,那就不可避免地粘带上偶像片的气质。
很多人提到,在电影语言上,《那些年》并没有多出彩(婚礼上的升格镜头是个例外)。考虑到九把刀是个写网络小说的,没读过电影又是第一次拍长片,这的确是个问题。但是,像胯下出场到对抗教官、两场大雨和情感关系变化的设置,九把刀又做的很到位。可以说,在讲故事的方法上,《那些年》做的并不差。九把刀从小爱看漫画,漫画格子就好比分镜头,他知道观众喜欢什么。片中有很多地方都看得到漫画的影响,像提及井上雄彦和樱木花道,像那些夸张的动作造型和动画特效(包括陈妍希在结尾彩蛋的表情),倒也投一部分观众所好。
当九把刀高喊人生就是不停的战斗,我想,他最大的敌人一定叫无聊。爱恋之余,《那些年》更多时候在跟无聊作战。就像堂吉诃德的风车大战可以理解为无聊,被太阳暴晒的马小军无聊地闻到了烧荒草的味道。在柯景腾看来,学习是最无聊的一件事。沈佳宜告诉他,人生本来就有很多事情是徒劳无功的,他不明白。当他追求起沈佳宜,他就慢慢明白了,自己不再无聊。一到失去了沈佳宜,他的大学就布满了空虚无聊。
除了拿捏年轻男女的恋爱感受,友情成为了爱情的背景,在细节上,《那些年》还做了大量铺垫,营造真实的时代感。从开场的三张(张雨生、张学友、张惠妹)到黄舒骏《改变1995》里的《恋爱症候群》,从僵尸片的插入演绎到AV的疯狂流行。可以想见,有人会不解,也不喜欢,但是,它要的就是那会心一笑。影片里少不了九把刀的文字游戏,像每个故事都有一个胖子、直接用粗口来表达感受,台词效果很好。
从开头咬苹果、中间送礼物到引自圣经的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问及将来想做什么,柯景腾篡改了乔布斯的“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他说,我想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让这个世界因为有了我而有一点点的不一样。而看上去,跟以往的青春片相比,《那些年》是有一点点的不一样。很多导演爱青春也爱刀子,不搞点残酷,后来谁死了,好像不符合常理。九把刀的名字有许多把刀,但令人欣慰的是《那些年》无关那些,只有爱情。也有人说了,这部电影是没有刀,但是,它有很多的枪,疯狂的手枪……
“我相信大多数人的成长,都跟这个故事一样,并没有刀光剑影、打打杀杀,也没有摇头磕药、夜夜笙歌。”台湾青春片里,在情感基调上,《那些年》比较接近《蓝色大门》。只是,比起《蓝色大门》全篇的青春过去,《那些年》却打通了时间,用一场婚礼让电影院观众完成了情感代入。
这是一部形式大于风格的电影,也是一部标准的私电影。面对爱之地久天长,多多少少,《那些年》还是有一股伤逝的味道。当柯景腾用跑步来宣泄失恋痛苦和青春无奈,他在操场跑道上躺下,背后的白色跑道恰好是一个十字架的形状。他如同被钉在上面,献祭了自己的青春,毫无保留地付与世人。事情一旦做到这样,《那些年》能风靡港台甚至是内地,那不就很好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