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看待老电影《牧马人》最近火了这个情况
《牧马人》是一部拍摄于三十多年前的老电影,按理说应该会被新的时代所淘汰,不会出现在世人的眼里。但这部电影却出乎意料地走红了,并在各大社交媒体上都引起了不小的关注,本身的播放量也是水涨船高,成为一次不可多得的影视奇景。我认为《牧马人》的走红不仅证明了这部电影本身质量过硬,更间接体现了当代人们对电影里男女主角那样朴素而纯真的感情的期待。
另外,在电影中饰演男女主角的演员都十分地好看而有活力。在那个没有滤镜、化妆技术也十分落后的年代里,电影的主演几乎可以算是素颜出镜。但即使这样,他们不加装饰的美依然惊艳了众多观众。同时演员们也很敬业,用自己扎实的演技造就了一部影史经典,三十多年过去了,他们的一颦一笑仍然让观众难以忘怀。
② 电影牧马人讲述得是谁
《牧马人》该片改编自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而这个小说讲述的就是主人公“许灵均”
故事主人公许灵均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来到西北牧场劳动,得到当地牧民的关怀照料,后遇到秀芝,她不嫌许灵均是“右派”,许灵均感激秀芝对他的信任。在牧民们的赞助下,他俩结成了患难夫妻。文革结束后,他放弃了到美国生活的机会,决定留下来建设祖国 。
(2)电影牧马人爱情语录扩展阅读:
《牧马人》角色介绍——
1、许灵均 演员朱时茂
自小孤苦无依,父亲抛弃了他,母亲又早早病逝,长大后因出身问题被打成右派,下放敕勒川牧场,成了一个牧马人。种种厄运的降临为他的生活抹上了浓重的阴影。然而在雄浑、壮阔的草原上,在劳动人民质朴、纯真的感情陶冶下,他的灵魂又一次得到净化重新寻到了友情、爱情和亲情,
2、李秀芝 演员丛珊
许灵均的妻子。从四川逃荒来到敕勒川。她聪慧,爱劳动,平实质朴,稚气可爱,凡事心里有数,坦荡,明事理,敢担当,乐观果敢。虽然在莫名其妙的年代与许灵均结了莫名其妙的婚,但她不怨天尤人,而是真诚地信赖丈夫,把日子过得有生有色,风生水起,让许灵均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其中一些关于镜头的评论应该对你有帮助++
余生也晚,《牧马人》当年热播的时候,尚未发蒙;如今,说得不好听,快奔四的年龄了;因为谢晋导演去世,想到找来这部片子一看。
这部影片是有着不少瑕疵的。比方说某些演员的表演有点话剧腔,包括男主角许灵均的扮演者朱时茂,尤其是他独白的之处 ---- 好似在朗诵课本。某些演员城市味儿太重,比如老大娘。电影语言也比较平白简单,应该换一句话说,都比较“经典”。比方说,树立人物高大形象,用仰视的镜头;男女之间的鱼水之欢,用一个升降机拍摄草原的漫山遍野的野花,一匹白马与黑马在水边奔跑;表现许灵均在劳动人民中得到了新生,就用小马儿跟着马群奔驰表现;该用音乐暗示观众人物情绪的时候,都有恰当的音乐。但是,这些都丝毫没有妨碍我从前天借来到现在一连看了三遍,为人物的命运,因为故事的发展而流泪。
从小处讲,影片说了一些最基本的,最朴素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许,也是最美好的。人和人之间患难之时的真心帮助和关怀,夫妻之间最朴素最真挚的爱情,和相濡以沫的信任。
说这些情感和品质朴素,因为做这些事儿的人,没觉着自己做了啥子了不起的,只觉着本着自己的心做了点儿该做的事儿,因此它们朴素。说它们最美好,因为它们如同一点点火种在最艰苦的时候,在最看不到天日的时候,让一个人坚持和相信。我的父亲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逃到乡下躲造反派,人家下乡来抓人了,农民们就把父亲打扮成农民,混在他们一起在田里割稻子,因此得以躲过一难。
而说到夫妻之间,影片中我最喜欢看的几段是灵均和秀芝的几场对话。
秀芝说,“我看出来了,我遇到了个好人。” 说这话的时候,灵均是个万年老右;三十多岁的老光棍,家徒四壁,只有碗一只,筷子一双。
可是秀芝说“我遇到了个好人”。灵均只煮了一锅粥,全部让给秀芝吃,又躲出去喂马,让秀芝休息;拿出自己攒的所有的四十块钱二十斤粮票,送秀芝回家乡。
灵均平反了,秀芝说“我跟他结婚的那天起,我就给他平反了。”
灵均当小学教师了,秀芝说,“在我心里,他还是那个许灵均。”
不论灵均是牧马人,是老右,还是教师,抑或是美国某亿万富翁的儿子,秀芝拥有天生的一颗心一双眼,能将一切外物剥除,看到灵均一颗金子一般的心,于是她也把自己的心“拔给了他--- 什么都贵重。” 多么可贵的“天赋”,多么可爱的女人。
往大里说,影片勾起了也许是最最典型的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对祖国的爱,对大自然的爱,还有对生活的爱。我把电影借来,起初并未在意,先在电脑里放着,然后自个儿去厨房做晚饭。听到片首的歌儿,“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悠悠的唱起来;一个浑厚的男声吟诵着那首诗歌,真把心脏击中了。虽然我从未去过大草原,可是感情是相通的;对于一块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的眷恋和热爱,被这首歌全部勾起来了。
如果要我认真说,希望这部影片在某些方面能够(假如)有所提高的话,那我希望影片写景能够更震撼一些。比方说,在影片中有一段牧马人赶马上祁连山的镜头,那么美的祁连山,赶马上山应该能拍得更美更令人心驰神往。影片的效果会更好,感染力会更强。比如,想一想霍克斯的那部《Red River》中的万牛过红河,和牛群受惊狂奔的景色和震撼力。可是影片中那场雨中万马奔腾的景色都是假的,只见到前面的雨幕。
④ 为啥有人说电影《牧马人》现在这么火你怎么看
现在看来,一些老电影虽然拍摄的不如现在电影那样精细,画面,技术,特效都有很大差距,但里面的价值观和感情却是真的吸引人。有时间的话,真的应该好好看一看老电影,非常有意义。同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剧情才是根本,只要剧情足够感人,画面,特效都显得不那么重要。
⑤ 如何评价电影《牧马人》
我和很多网友一样,都像是捅了《牧马人》的窝,打开手机都是这个电影的短视频,源源不断的推送出来。粗糙的画质,平淡的台词,简单的故事组成这样一部1982年的老电影,或许是时代的浮躁,感情的复杂多变,才使得这样一部老掉牙的片子在时隔几十年的光阴之后爆红网络吧?这或许是制片方,导演和演员们都没想到的事情。
就是这样简单的一部影片,在岁月的交叠中蒙上了厚厚的尘埃,通过它,人们穿越了时空隧道,探寻到人真正该坚持的东西。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电影为观众树立起物质积淀之上的意识形态,这是其高于生活的地方。
⑥ 电影牧马人影评人生观价值观分析左右
影片《牧马人》讲述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年轻人徐林君因为家庭出生不好,有位有钱的爸爸而被送到宁夏去劳动改造,在那里认识了农村姑娘李绣支喜结良缘。虽然长在农村,但是她却是一位有文化,有道德的年轻女性。“不是我们的钱我们不能拿,我们要花自己赚来的钱”这叫“志气”。在那艰苦的岁月中,能说出这番话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换言之,如果放在当今的社会中,人们会做和选择?金钱是很重要,可是比金钱更重要的是亲情。古人云:家和万事兴,说的就是这个,可又有多少人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呢?真可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亲情暖人间
剥离开这纷杂世界的种种,我们要寻找的不就是这种义无返顾的支撑吗?!
片中有这样一段,朱时茂多年的右派身份得以平反,牛犇对老茂的媳妇说:“秀芝啊,你还真得请我喝一杯,许老师不光改政,现在还是国家教师啊!”秀芝:“我不管教师不教师,在我眼里他还是许灵均。他就是当上官,我也不稀罕;再放20年马,我也不嫌弃。”
有山珍海味了咱就吃山珍海味,要吃糠咽菜了就陪着一起吃糠咽菜,其实爱情就是这么简单,但生活又没那么简单?!
秀芝是理想化的女性人物,她当年是从四川逃荒嫁过来的难民,因差阳错的跟了老茂,知足!老茂曾开玩笑说要跟海归父亲去美国,秀芝说:“你别吓唬我,你走不了,我心里有数!”她看中了老茂是个好人,她有难得的睿智。
看来好媳妇还要山里找!呵呵
老茂称自己得到的幸福完全是 一种奇特的偶然性的排列组合。
⑦ 看了《牧马人》这部电影,你们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牧马人》这部老电影,最近又突然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并且火得一塌糊涂。不是因为场景有多华丽,更不是主演们有着值得模仿的穿搭技巧,而是里面淳朴简单的爱情,引来无数年轻人向往。
这部电影里的爱情,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诚,没有套路。大叔介绍人的好心介绍,女主毫不动摇的心,以及主人公之间婚后的生活,都是大家眼中爱情最好的样子。“你是个好人。”简单的一句话,却成了丛珊对朱时茂在影片中的“浪漫表白”。给人的感觉完全是非常平易近人的,充满了普通人的爱。
如果审美上过得去,那么三观也是另一个挑战。小到对方的消息能不能秒回,大到结婚时到底该要多少嫁妆,这些都是需要达成一致意见的。比如你想去海边旅游,对方却说海里死过人,没啥可去的;你想在某个周末一起和TA看个电影,对方却说电影院那么贵,为何不在家看。还有谈恋爱多久应该结婚?明明交往多年,一个人在计划着未来,另一个人却只是觉得活在当下就好……
在纯真年代,爱情很简单,也很美好。可如今好像真的很难,所以也不难理解这一代人为何不敢相信爱情了。
⑧ 为什么电影《牧马人》有那么多人看
近日,一部1982年公映的电影《牧马人》在网上大火,朋友间聊的都是电影中有意思的情节。特别的是,这部37年前上映的电影现在主要是90后,也就是年轻人在观看。这么火爆的电影,一定是有一些情节贴合了当下主流年轻人,即90后的价值观以及实际生活。
现在,观看这部电影的年轻人在弹幕中纷纷留下“这样的爱情我可以”,“从前的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我也想要这样淳朴的生活”这样的评价。
网友们羡慕许灵均和他妻子这份不掺杂杂质的爱情,即使许灵均有向更好更大的世界发展的机会,他也没有抛弃她的妻子和儿子。这样淳朴的陪伴是现代人在爱情、婚姻生活中可遇而不可求的。
网友们也羡慕许灵均一家子在敕勒川牧场得到的来自邻居的照顾的这种温暖感,这种温暖也是在现在社会很少拥有的。每天下班回到家,不锈钢防盗门啪一下关紧,也就拒绝了和邻里的交流
这就是为什么《牧马人》大火的原因。现代观众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所向往的淳朴漂亮的生活,体验到了自己渴望的来自环境的温暖,纯化了自己的心灵,也在繁忙的生活中偷得一瞬《牧马人》这部电影给的安逸。
⑨ 《牧马人》观后感
世界经理人文摘[digest.icxo.com]消息:谢晋的电影牧马人改编自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今天重读,又被70,80年代的那种价值观撞了一下腰。很熟悉很亲切。我曾经觉得自己有老房子情节,因为十岁以前住过苏联援华时盖的那种部队大院的房子,两层,灰砖斜顶,没有阳台,窗户狭长,房顶很高。厨房很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现在路过这种家属区会有一种心顿时安静下来的感觉。还会刻意多呆一会,偶而也会梦到全家搬回去住了。仔细想想这种情结中房子可能只是载体,应该是是对那时候的生活方式的一种眷恋,因为当时太小,眷恋的那种生活方式到底是什么我也说不清楚。
十几岁的时候,早晨起来跑步,路过家属区里一干休所,里面是独栋的老房子,看到了一个穿红毛衣梳着齐耳短发的女孩子在院子里晾衣服。霞光照在她脸上,很恬静,眼神纯洁,当时就被震撼了。工作以后就没再见过这样的眼神
牧马人情节很简单,小说也不长。讲一个在西北牧马的牧民突然接到失散多年的父亲的邀请去美国继承庞大的财产,因为舍不得这方水土和妻儿,最终回来的故事。故事有三个主题思想,一:强调劳动换来金钱,和不劳而获的金钱的区别。里面从珊有一句台词(对她儿子说的):“钱只有自己挣来的花得才有意思,花得才心里安逸。我买盐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我卖鸡蛋得来的钱;我买辣子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我割稻子得来的钱;我给你买本本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我加班打场得来的钱……”二:强调社会地位改变对爱情的影响。从珊(对他丈夫)说:“你是右派的时候,在我眼里你是我男人,你平反了还是我男人,你要去美国坐汽车住洋楼你还是我男人。”三:强调知识差距无法改变爱情。当男主人公父亲的女秘书,一个留美的美女问男主人公,怎么和他不识字的老婆交流的时候,男主人公说:“人是高级动物,知识带来的差距本来就很小,况且经历也是一种知识。”
当然这种精神内涵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被推崇的,现在看来有点过,但是如果稍稍吸收一点的话也许会有助于在功利时代保持心态的平和。1:劳动获得报酬,即使是微薄的,我们不说骄傲,但最起码也并不可耻。2:婚姻就是一个共同体,应该抱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心态,从吃不饱饭的牧民到美国亿万富的差距不敢说,但最起码赚点小钱掌点小权出点小名的时候就先别急着换老婆(老公)了。3:别老觉得婚姻需要什么事业上的共同语言,只要对生活的态度是一致的就行,在家里还原的都是最本真的自我,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你说的话她(他)不懂又怎么样,那就说点能懂的,只会说别人听不懂的话那才叫有病呢。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MSN上一个做记者的女孩子跟我聊天,我问她如果你可以向上帝提一个要求,希望他把你的男人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你才满意呢?她说,我提要求的话就让上帝改变我了,要么永远美貌,要么长生不老,这样想要什么样的男人都有!
回答得很绝,但其实就我对她的了解,应该在内心深处也是对纯洁的爱情有幻想的,只是遇不到所以才关闭了心。回头看看,谁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