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那些国产高票房电影,你最喜欢哪部
《战狼2》
这部电影是国产当中票房最高的一部,都可以进击国外的奖项了,是超越了周星驰的《美人鱼》成为国产之最。
看过的人就理解这里面的震撼,吴京在这里面饰演的非常棒,起初开头的镜头都是惊心动魄,水下战斗拯救航船,在非洲那个战乱的时代,到处都是各种邪恶势力,警察都已经没有作用,相当于炮灰一枚。
很多人在这部电影的结尾都哭泣了,国内人被国外人无情的厮杀,丝毫不考虑结局是什么,最后在领导的同意下,航空母舰开始释放导弹,拯救了全部的人。
在这里我们感到骄傲的是我们是中国人,感叹我们祖国的慢慢强大,有中国的护照就是不一样,无论在哪里,祖国还是记得我们,随时欢迎我们回家,让我们感受祖国的温暖,这部电影真的是值得推荐一看。
Ⅱ 有木有下列影评啊!!!急需。影评不少于1500字,电影名如下:
《泰坦尼克号》
——以悲剧的形式阐述的一个美的喜剧
《泰坦尼克号》作为一部享誉世界的伟大巨制,也许有人没人看过,但鲜有人没有听过。
忆中伴随着那首经典的《My heart will go on》,杰克和罗丝凄美的爱情故事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中国人总是偏爱大团圆的结局,不管过程经历了多少困苦与波折,只要结局是美满的就是幸福的。 所以,很多人看过《泰坦尼克号》后大多感到是遗憾与惋惜。 我看过后好像有的却是一种恰恰相反的感觉——杰克和罗丝爱情的美丽恰恰在于在最美的时刻终止。换句话说:杰克和罗丝的爱情在最美好,最炽烈,最灿烂的时刻终止,才给人留下了最美的记忆与怀想。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恰恰成就了杰克和罗丝,使他们的爱情成为永恒,不流于恶俗。
最美的爱情往往是有遗憾的。没有长久的爱情,永恒的爱情都是消失了的。 可以想象一下,当泰坦尼克号在美洲大陆靠岸后, 杰克和罗丝像他们约定好的那样一起私奔,去追求他们所谓的自由与幸福的生活。 也许他们会有一时的幸福与喜悦.但幸福都是长了翅膀的——会飞。 罗丝是上流社会中的贵族小姐,习惯了衣食富足的无忧生活。
她当时感到的束缚于不自由只是暂时的。 也可以说是在物质生活已经满足的情况下对精神生活的一种自由的渴望。 而杰克只是一个流浪者,姑且可以叫做是流浪艺术家。没有钱,没有家,只剩下自由。爱情可以只建立在爱情之上,但生活却不仅仅只需要爱情就够了。 生活现实、琐碎并且残酷。总有一天他们的爱会被现实打败。 他们属于不同的世界,相遇是一种偶然,相爱也是一种偶然。 他们最终是要回到自己的圈子里去的。 这样不对等的爱情,在一起 只会产生更大的悲剧。
詹姆斯·卡梅隆以残缺的形式告诉我们:要相信爱情。 但同时也在暗示:没有永恒的爱情,再美的爱情也敌不过生活。 生活是由爱情转化为亲情的过程。 爱情不是永恒的,来和去都自有时间。 很多年后你们之所以还在一起,那是大半的爱情凝结成的不可割舍的亲情。
杰克和罗丝的爱情来的疯狂,去的也轰轰烈烈。 不要觉得遗憾。那只是命运用一种决绝的方式保存住最美的爱情。 对于爱情本身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喜剧。
就像昙花败落在最美的时刻,烟花消逝在最灿烂的瞬间,他们的美消失了,却留下永远美的回忆。
就像断臂的维纳斯是美丽的,美就美在有那残缺,留下无限的空间,供你想象……
亲,影评如上。by—≮523283723≯,望采纳
Ⅲ 爱情来得不准时塞尔维亚是什么时候的电影
爱情电影《爱情来得不准时》,这是一部cctv6的译制片,看这个片名,不难猜出这是一部“先婚后爱”的故事 电影一开头就直奔主题,男主的姑姑要给他介绍对象
Ⅳ 断臂山要告诉人们身摸
李安解读《断臂山》
李安曾经执导的《喜宴》也涉及了同性恋题材,由于《断臂山》再次关注了这一敏感话题,使他面临极大的压力,但他不赞成把《断臂山》归为同性恋电影,“我读过这个故事后,它牢牢地抓住了我的心,这个故事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讲述了一段美国式的爱情。在故事结尾,我读到沾有两个人血迹的衬衫被挂在衣橱中时,我流了泪。因为影片描写的是爱情,这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爱情,不应局限于男人或女人。如果谈到爱情,我爱我太太或者去爱一个男人是没有区别的,想创造出伟大的爱情故事,必须要有巨大的障碍。每个人心底深处都有一座‘断臂山’,那可能是最黑暗的部分,让我在拍摄时也经常感到害怕。”
影评界高度赞誉《断臂山》
在《断臂山》赢取金狮奖后,许多影评人立即撰文高度评价了该片的艺术成就。一位影评人写道:“李安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永远不会把电影拍得那么高高在上,就像很多媒体用最直白的评判来形容《断臂山》那样:委婉细腻、感动观众。”
美国评论界认为:“人人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断臂山’,在这部电影中,李安真正的达到了‘直抵人类情感最敏感最隐晦’的一面,将现实中不被所认知认同的真实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在看完以后,从心中发出感叹:‘同性之间的情感(爱情)到底怎么发展?’”
内地影评人则表示:“李安的身上一直有着浓浓的怀旧气息,《断臂山》将李安跨越东西方文化的创作追求表露无遗。至于《断臂山》中的情感,李安认为这是一部非常艰难的爱情电影,对情感场面的处理是克制而抒情的,这些都是符合李安一贯风格的处理。”
Ⅳ 急需影评!
1 《蓝色爱情》让人失望
早就想看这部原来叫《行为艺术》的片子了,头几个镜头很棒,以为导演会玩儿表现性的纪实,把人的胃口也给吊起来了,但接下去影片就越来越平淡无味。
《蓝色爱情》的叙事实在是太成问题了,人物感情的变化每每用主人公的独白来交待,实际上是丢掉了许多情节核,原因显然是在拍摄中不知道如何处理原著中的相关部分。我们知道,独白去交待一些叙事还挺管用,但要是去直接地交待感情的变化,就会显得笨拙了。而且很显然,导演似乎没有找到如何表达细微情感变化的形体动作,以至于两个主人公的表演非常生硬和造作,而且抄袭的成分实在是太多。
摄影的出色并没能掩盖影片整体的拙劣。
次要人物的镜头数太多、而且是中近景太多,抢了主角的戏,而这些次要人物的形象却也没有什么闪光的成分,也就是说不出戏。
对话太生硬,不是生活语,还常常念口号:什么“以刑警的名义···我们做警察的义务就是···”
断裂的表意元素太多,影片开头强调了男主角的艺术追求,但在后面的故事发展中没有看到这种因素的作用。不断插入女主角(袁泉)的演出的镜头,想努力证明她在生活中和在舞台上一样追求艺术化的心理动机,但导演对这种方法显然运用掌握得不太好,效果非但不突出还影响了叙事的流畅。
“马白驹事件”让这部影片的叙事和影像风格更加混乱了。
其实重点还是应该在戏中戏上,在现实遭遇和舞台剧的内在联系上,花那么多笔墨去渲染袁泉在雨中风姿卓越地小跑上公车,升格化处理的被风吹走的红色的小雨伞,不知道这些镜头是在干什么。
《蓝色爱情》像暮色黄昏里拂过脸庞的海风,给我们带来了一丝清凉,一点苦涩和一段淡蓝的惆怅。影片由《那山那人那狗》的导演霍建起执导,当红演员潘粤明和魅力女星袁泉领衔主演,是一部颇有艺术质量的国产故事片,荣获了当年多项国内大奖。影片拍摄于2000年的夏季,外景地是美丽的海滨城市北方明珠大连,以海为背景的蓝色基调,新旧交替的城市面貌,为影片抒情的风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蓝色代表了忧郁朦胧的感性之美,蓝色代表了宁谧祥和的美好企盼,蓝色诠释了清新淡定的浪漫色彩。在影片蓝色的基调里,美工出身的导演霍建起巧妙的运用了自己的专业优势,以唯美、清新、写意的镜头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两代人两段截然不同的爱情故事。
2 这是一部具有探索意义的影片,探讨的是理想与现实,生活与艺术,责任与爱情,成长与蜕变的故事。向往艺术的刑警邰林偶然介入了正在体验行为艺术的话剧演员刘云的艺术创作之中,对艺术的炽爱让两人萌生情愫,邰林应刘云的要求为她寻找解开她身世之谜的关键人物马白驹,并由此卷入一宗陈年疑案里。随着马白驹的出场,一段特殊年代里的青涩之恋悄然登场,也揭示了马白驹带有时代烙印的悲剧人物命运,影片在刘云的另一场行为艺术中完美谢幕,邰林成了她最为关键的合作者,正如影片所要表述的一样:每个人都是艺术家,每一天都可以写进艺术史。
影片表现的是一种未曾剥离现实的浪漫,这种浪漫之美清新而深刻,没有一丝矫揉造作和巧意迎合,好像浪漫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真实的上演。两位主人公的职业定位为剧情的发展、深入奠定了合理的基础,因为寻找马白驹让剧情变得扑朔迷离,增加了影片的悬念,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影片节奏紧凑,几段主演的内心表白设计的非常巧妙情调迭生,刘云以一个话剧演员的身份,在她的行为艺术中表露角色心迹,既没有脱离传统意义上的现实生活,又让影片的表现形式多了一点后现代主义的浓郁气息。片中男女主人公对角色的刻画与诠释给观众留些了深刻印象,潘粤明的淡定从容,朴实无华的表演让人感受了邰林的真实、质朴,给人一种不一样的刑警本色。袁泉对刘云内心世界的刻画以及张弛有度的表演为其赢得了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的称号。两位演员体现了表演艺术的崇高境界,演员不是在剧情中表演角色,而是在角色中生活,挖掘真实的人物世界。其实,在影片拍摄的当年,两位年轻演员都还是名不见经传的新人,能有这样的成绩值得肯定。
说到影片所取得的成绩再一次验证了这样一句佳话: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有一个优秀的女人在为其默默付出。电影的成功脱离不了编剧的功劳,而担任此部影片编剧的正是导演霍建起的妻子思芜,《蓝色爱情》是思芜以作家方方的小说《行为艺术》改编的,经过7年的酝酿和多次修改,直到影片开机才让剧本有了满意的雏形,这些幕后的默默付出才让霍建起有了艺术创作的基础。回顾近年霍建起拍摄的电影,从《赢家》、《那山那人那狗》、《说出你的秘密》到《生活秀》,无一不是妻子的功劳,霍建起有这样德才兼备的妻子相扶,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上定能走的更远。
Ⅵ 【早熟】这部电影给我点好的影评……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记得这部电影刚出的时候看,只是觉得好看,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也不记得当时有没有哭,但是今天再看,真的觉得很感动,感触很多,可能真的是长大了,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爱情的确不是一时的浪漫和新鲜,更多是一种责任,一种坚持,既然决定了要在一起就不应该轻易放弃,应该好好的照顾对方,爱对方,不应该逃避责任和遇到的问题。 最近看了房祖明和薜凯琪主演的《早熟》,对究竟什么是爱情有了新的感触。现在的社会,两个人出于“爱情”,婚前发生了关系,实在是一件很常见的事。很多人对婚前的性行为也抱着开放的态度。但是,一时的欢乐可能会带来一个副产品——意外怀孕。这时该怎么办? 当然,这对很多人不是问题。对于他们来说,有太多的去放弃这个生命的理由。但是,在电影中,主人公给出了不太一样的选择——他们保留了这个孩子。 最新电影影评 当然,开始时,他们做出这个选择是女孩出于对那些寒光粼粼的器具的恐惧。但是,如果没有男孩对女孩的爱,也许女孩还是要走上那张手术台的吧。,流产总是痛苦的,如果可以有别的选择,相信没有几个女孩愿意接受这样的手术。可是,又有几个男孩,会因为疼惜女孩,而做出电影中男主角的选择呢?我很佩服那个男孩,他出于爱的选择,同时也是选择了责任与承担。电影的后半部,在生活的磨砺中,他们由不懂世事的懵懂少年,逐步成长起来。他们的生活称不上幸福,男孩每天为生活而卖力忙碌,女孩则由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家女,变成了一个要每天洗衣做饭的主妇,两人也时不时为一些琐事而争吵。看到这里,我有种感觉,他们是在为自己的早熟而偿债。 我们从小被教育不要早恋,当初很是不解,甚至怨恨过父母老师。看了这部电影,我有了不同的认识。人的一生,在不同的阶段,要承担不同的责任。爱情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加的重大,重大到不到一定的年龄我们很难承担。可怜天下父母心。正如电影中曾志伟所演得那个父亲对男孩所说,他们当初早尝禁果,结果父亲一直为没有给母亲带来更好的生活而内疚。他们不希望自己的悲剧在下一代重演,所以才那么激烈的反对我们走他们走过的路。 我们可以早熟,我们也可以提前品尝那些诱人的果实。但是,早熟的果实必然是苦涩大于香甜的。我们还必须为自己的早熟偿债。物理学上有能量守恒定律,世间的一切又何尝不是如此?得一物,必然要失一物,反之亦然。你得到了早熟的果实,就要失去年轻的心灵;你得到了肉体上的欢愉,就要失于精神上的纯洁。有些人幻想不付出只得到,他们游戏人生,认为只要不负责就可以不失去。其实他们错了,在他们游戏人生的时候,在他们取得肉体上一时的欢愉的时候,他们已经失去了灵魂的充实,失去爱与被爱的能力——这也许是最大的悲哀吧。再看看电影中的主人公,他们选择了责任,选择了对爱的承担,看起来他们失去了舒适的生活,失去了同龄人的欢乐,过早的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苦——这些都是他们在为自己的早熟偿债。但是同时,他们也得到了成熟,得到了对爱情的领悟,得到了那些游戏人生的人永远不会体验到的爱与被爱的幸福的感觉。 影片的最后,男孩通过坐牢,女孩通过生产,最终完成了各自的偿债,监狱前欢笑的孩子似乎是预示着以后的幸福。爱情究竟是什么?电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答案:爱情不仅仅是互相的喜欢与吸引,更是责任,是对由其所带来的一切。
Ⅶ 给我一个3000字的爱情电影的影评!!!!
你是南化院的把~~
Ⅷ 爱情来的不准时简介
错误的时间里遇到了对的人,应该怎样做
01.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遇见这样一个人,遇见了然后爱上。尤其是对于女人,如果在合适的时间里遇到,就像在春天里看到了花开,寒日里遇见了暖阳。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从遇见到相恋,由爱情变婚姻。
的确,在该结婚的年纪里,能遇到真爱的人是缘分,彼此相恋是幸运。如果能走到一起,修成正果结成连理更是一种前世修来的福气,当然一起走下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就是莫大的幸福。
当然,爱而不得,有缘无分,则是人世间最残忍的惩罚。有的人在错误的时间里遇到了那个对的人,就像是在寒冷的冬天里,隔着冰看见浮上来换气的鱼,所以只能看着,因为鱼换完了气,又渐渐沉到了水下去,再也看不见了,因此也没有了后续。
那么,春天里遇到了花开,是一段意外的惊喜。可是,冬天里喜欢上了鱼游,就是一场有缘无分的错过吗?到底什么样的喜欢是对的,什么样的喜欢又是错的?在错误的时间遇到,就能克制自己不喜欢那个人么?
那么,如果一个女人,错误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又该如何是好呢?
02.
最近我的一个读者就遇到了这样的烦恼,她说他爱上了一个已婚的男人,他们彼此相爱,可是彼此也有彼此的家庭,于是他们努力的克制着这份感情。如今,她感到十分的痛苦,因为在错误的时间遇到了那个认为对的人,但却有缘无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的确,有时候缘分总是自作主张,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悄悄到来,但它却不跟任何人商量,不会告诉你时间错了,或者身份错了,更不会管对方是不是能给你幸福的生活。
一个女人,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却注定只能错过怎么办?我想,最好的方式是选择遗忘,努力的劝说自己,时间可以忘掉一切,忘掉那个人。其实有时候,喜欢一样东西并不是非得去拥有。缘分对于这样的感情来说,只是留有遗憾时的说辞,想让彼此好过,那就使自己释怀,接受看似冥冥之中自有定数的离合悲欢。
说说我一个朋友的故事吧!她叫阿兰,她和我的读者一样,也爱上了一个已婚的男人,同样彼此也有家庭。那个时候,阿兰作为公司的新人,艰难的适应着新的环境,新的同事和工作。就这样,他遇到了一个中年男人,那个男人集智慧、德行、教养、于一身,温润如玉,总是用善意的目光提醒阿兰该如何面对工作中的问题,告诉她如何去做。
03.
就这样慢慢的,阿兰对那个男人的感情发生了变化。每天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她是那么渴望早点见到那个男人,因为阿兰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他。
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人总是在错误的时光里,错误的地点,懵懵然就爱上那个人,然后不得不用尽一生,去选择性的遗忘。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很多年前我遇到一个人,她说她很喜欢花,但一直自己去花店订。多年以后,我也慢慢的开始喜欢上了花,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见过她。”
有些没有开花的种子,其实被掩埋在泥土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就像是在错误的时间里遇到一个对的人。
对于阿兰,她深深的知道这样的感情对于她来说意味着什么,即使再爱,她也只是把这份感情埋在心底,就像种子埋在了泥土,却不会发芽。
当然,对于那个男人,他也明白阿兰眼中流露的情意,但那个男人和阿兰一样只是珍藏在了心里,彼此只是努力的工作着。后来,阿兰主动申请去新的分公司,那天他特意来为阿兰送行,转身离去的一刹那,阿兰忍不住对他说,你一定要给我打电话,此时阿兰看到了他眼中晶莹的泪花。
如今对于阿兰来说,那个她曾默默爱过的男人,虽然早已经不再联系,但在她心底就像一枚闪闪发光的标签,停驻在了那里,成为了一份尘封的记忆。
Ⅸ 美剧《the fault in out start》影评
The fault in our stars(星运里的错)是一个新出的癌症爱情剧。(我觉得星运里的错翻得挺失败的,但是我个人反正也想不出更好的翻译)
我不喜欢悲剧,书也好电影也好,一旦知道是悲剧,我就坚决不看。就像我的电脑里有爱情喜剧动画片柯南校园喜剧等等电影文件夹,可就是没有悲剧。愚蠢的喜剧我都能看的津津乐道,我打发时间嘛,不就为了图个开心,看个悲剧给自己找罪受何必呢。我还记得前年看的那个泰坦尼克号,尽管有了心理准备看完之后还是觉得很悲伤,一晚上翻来覆去的难以入睡。我本来入睡就有问题,小心脏消受不起死去回来的忧桑。但是悲剧也是要分情况,有一种叫虐心,另一种叫悲伤。虐心就是那种怎么说呢,爱了一大堆最后大家不爱了,或者因为误会而错过的,从此老死不相往来之类的,就像致青春里面的陈孝正和郑微,阮莞和小白脸。悲伤的电影对于我来说,是遇到了对的人,有了很愉快的相处,但是最后因为生老病死事故意外不得不分开,阴阳两隔什么的,比如安住啦北鼻主演的第一次和这部The fault in our stars. 这回给我们挑电影的是酷爱one day 和 the notebook的浪漫爱情李女士,果然不出所料又是一部这种小清新的伤感电影,不出所料李女士看完之后哭泣了,坐在我们后面的大龄单身女青年整场看下来都在吸鼻子,让人难以辨别是重感冒后期还是沦陷在了绝症剧营造的泡沫般的浮华感。
剧中谢琳伍德利扮演的角色HazelGraceLancaster十三岁诊断出来肺癌,现在十八岁已经是肺癌晚期,有严重的肺积水,常年要背着一个氧气罐子带着软管才能呼吸,在一个癌症康复中心遇到了一个为了防止癌细胞扩散而锯了一条小腿的少年AgustusWaters,摩擦出了一段火花。为了不要剧透,接下来的故事我就不说了,但是癌症剧,你总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虽然这部已经算是有点翻转的了。(顺便说一句男主角真的特别迷人,有着特别的青春活力)
对于我来说,这部电影的爱情讲述的诚然感人,但更让我感动的是影片对生死的处理。影片里有一句常见的对白,来自女主最喜欢的一本书:That's the thing about pain. It demands to be
felt.你的痛苦就是要被感知,被所有人爱你的人感知。所以女主说话就是大大咧咧,她说我其实并不抑郁,但是我妈总觉得我是抑郁症,因为抑郁是癌症常见的并发症。但抑郁不是癌症的并发症,抑郁是将死之人的并发症(Depression is a side effect of dying). 影片中的痛苦都是清楚可见的,女主的绝望,女主病发时狠命的蹂躏肺部,爸爸妈妈痛苦的目送她进急救室,男主的好朋友失去双眼后果断被女友抛弃,愤怒的砸烂了男主所有的奖杯,男主深夜去买烟透析针感染他低哑的嘶吼。他们有时因为病痛互相伤害着,但又因为无限的爱所以互相感知对方的疼痛而彼此包容。
这部影片给我最大的触动是,疾病和死亡都不意味着终结。男主曾经是运动全才,篮球健将,却不得不因病锯掉小腿,装上假肢,与运动无缘。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在他好朋友生气的想要砸东西的时候他轻松地说那你砸掉我所有的篮球奖杯把,随便砸。疾病只是意味着和过去挥挥手,虽然说来轻松,可能过去你爱的事情你都再也干不成了,但是疾病他不是死刑,生命中还有更多美好的事物。同理,死亡也不是。当女主的妈妈劝女主多吃点晚饭保持健康的时候,女主嘲讽的喊着:保持健康?你让一个肺癌晚期保持健康?意义何在?我马上就要死了,到那时你就再也不是我的妈妈,你也不再拥有你的生活,你只能对着一个充满回忆的房子呆坐一整天怀念我。一般电视剧里遇到这种情节妈妈都会无话可说默默流泪,试图逃避现实,但是这里女主的妈妈毫不退让的说,不,我们的确知道你的病情,可是在你死之后,我依然是你的妈妈,永远是你的妈妈,而我的生活在你死之后不仅不会停止,而且会有不同的意义。你爸爸和我都在上一些社会学的课,这样将来我们作为经历过的过来人,可以帮助开导更多像我们这样的家庭。你看,一个人的死亡,为他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句号,但并不是终结,反而是活着的人的新的开始。
影片中女主也说过,葬礼不是为了那个死去的人,相反是为还活着的人准备的。葬礼给活着的人一个机会,刻骨铭心的记住那个棺材里已经逝去的生命,然后带着天堂的爱重新开始。影片中男主最害怕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然后被世人遗忘,女主说,我爱你,你的家庭也爱你,我们记得你就好。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只需要被我们爱的和爱我们的人记得,这就已经足够了。
比起影片的爱情,我觉得影片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探究疾病与死亡的新视角,所以很推荐大家去看看。随着我们渐渐长大,亲人的离去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作为生者,我们也要做好我们能做的那一部分。
最后,我之所以讨厌悲剧,是因为我会想,这么悲伤的故事,其实只发生在影视里还好,但要是真的发生了,那可真的太惨了,对这部影片也是一样,我一直希望他不是由真实故事改编的。可是很不幸,从电影院回家后查了一下,这个肺癌晚期的女主是有原型的,女主的原型就是这样一个说话直白的少女,被诊断出了甲状腺癌,甚至女主的名字也是根据原型改编的。更不幸的是,这个原型已经在10年去世了。
但不管怎么说,死生病患,我们都要为爱而活,被爱铭记,而死亡只是一个人的终点,在他的身后,有着无数可能,有着新的起点,值得我们将悲伤放在一边,以爱的名义,开始新的生活。
Ⅹ 电影影评
《归来》作为张艺谋个人回归的表现,大不同以往他的风格。
没有鲜明的色彩和宏大的场景,没有过度的宣泄和滔滔不绝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煽情,没有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的侧面渲染和直面时代的浓墨重彩。
取而代之的是朴素而简洁的温情诗意美,去繁就简的勾勒,不疾不徐地构建出一幅幅如诗般抒情的画面。
当冯宛瑜在屋中静静地等待着读信者的到来,导演运用逆光拍摄的手法,让窗外的阳光透过纱帘洒向暖色调为主的室内,随着火炉上水壶烟气的蒸腾,时光缓缓流淌,温情充盈着整个画面,这一刻连空气中漂浮着的灰尘都是美的
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年迈的陆焉识,举着写有自己名字的牌匾,在一片皑皑白雪中沉默地站在年迈的冯宛瑜身旁,陪伴着她继续等待戈多士的无望等待,神情安稳幸福、仿佛永恒。
导演用这样一副动人相守图凸显陆焉识与冯宛瑜矢志不渝长相厮守的爱情,使得整部影片呈现出诗画一般唯美的意境。一如《那人那山那狗》中从葱茏翠绿的山路一样带给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