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产大片 > 台湾新闻八百电影

台湾新闻八百电影

发布时间:2022-07-07 07:50:04

㈠ 电影《八佰》第二日发生了什么

死守四行仓库,正是出于士兵素质太差的无奈之举。蒋介石原本命令第88师全师死守闸北,为全线撤退的40万大军断后,并向租界内的全球媒体展现中国抗战到底的牺牲意志。师长孙元良据理力争指出,第88师火线补充五次,全师都是新兵,“虽然一样忠勇爱国,但训练时间较短,缺乏各自为战的技能”。若按照委员长的命令,新兵可能会陷入混乱,在全球媒体镜头前“被敌军任意屠杀”,贻笑国际。

缩小死守规模,反而能达到宣传效果。孙元良选定外观坚固的四行仓库,配置一营兵力死守。这个“非典型阵地”,老兵看来不堪一击,新兵却会得到安全感,才能从容为国赴死,达到国际宣传的目的。于是,全师死守闸北计划缩小为一营死守四行仓库。唯一目的就是整营官兵慷慨战死,在全球媒体前展现中国抗战到底的意志。对军人而言,这是很憋屈的一个战斗,却创造了对日抗战永恒不朽的宣传奇作。

炮兵不开炮,攻坚一筹莫展,在全球媒体前开打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持续4天。苏州河南岸的观众亲眼见证第10大队伤亡狼藉,而杨惠敏送旗、陈树生舍身炸日兵以及谢晋元一枪击毙200米开外日兵等精彩画面,更燃起全球媒体同情中国的舆论热潮。孤军误打误撞,打赢了宣传战,也就不必非得战死在四行仓库了。

拖到第四天深夜11时,第10大队才以步兵炮与迫击炮猛烈射击四行仓库,“最激烈时,每秒钟发炮一响。轰轰之声,震破长夜的沉寂”。就在这个深夜,第1营接到撤退命令。

八百壮士成为抗日战争的精神碉堡。送旗女童军杨惠敏以参加世界青年和平大会为名,出洋宣传,引发旋风,受到罗斯福与希特勒的召见。四行孤军的英雄们则成为媒体焦点,无数的访问与演讲,产生巨大号召力。

最快捷的宣传法还是拍电影。1938年,香港片商火速拍成《八百壮士》,成为抗战年代最经典宣传片。1975年,国民党党营“中央电影公司”拍摄《八百壮士》,由林青霞主演,成为台湾最受欢迎的战争巨片。重播40年,感召力至今不衰。2019年的《八佰》,已是第三代八百壮士电影了。

望采纳

㈡ 八百电影演的什么

一部讲述国民党抗日的电影,建议与林青霞的老电影《八百壮士》一起看。

㈢ 如何评价八百电影

《八佰》一箭四雕,管虎与委员长的默契

本答案从第二部分开始,内容会复杂一些,如果你想留言批判此回答,请看完,如果你无法理解超过1000字的文章,请谨慎留言反对。

第二部分讲电影最大的bug,第三部分讲如何用一段台词生造出一个根本没有的巨大转折(不是历史上没有,是剧情上就没有)


首先《八佰》不是历史片,也不是战争片,它是一部奇观片。

它与历史的差距,很多答案都说了,这里不多说了。单谈一下,导演跟委员长跨越八十余年的默契。

《八佰》拍的好,关键是题材选的好。

首先导演自己在宣传里也说了,一水之隔,喝着咖啡打着赌,就能观看真实战争的事件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就是奇观,电影再把奇观放大一下,尤其纵身一跃、丈夫许国,确实直击人心,不单是视觉的更是心灵的,看着看着就落泪了。

其次,爱国主义,这是最容易引发共鸣的,尤其在当前的国际大环境下。

但是导演厉害就厉害在,它的爱国主义不是歌颂TG的,而是歌颂国军的,这样一些反感主旋律的观众也会喜欢,更进一步说,这都不是国军,是一种超越了党派、阶级的,每一个普通人的爱国主义,更高级的爱国主义。这一下B格就高了起来。

最后,因为不是歌颂TG的,还能跟飞将军孙元良扯上关系,而孙元良的儿子正是台湾著名演员秦汉,秦汉是谁?大家可能不太知道。但是在他那个年代可是跟林青霞齐名的,他与秦祥林、林凤娇、林青霞合成二秦二林(星爷的大话西游里至尊宝还忽悠紫霞自己是秦祥林),也就说他没准能影响金马奖哦。所以导演去台湾拜访秦汉。之前16年他挺姓戴的也是一个道理,此人和秦汉有一个共同点,在省内电影界影响力甚大,1999年到2014年,金马奖12次提名,9次获奖。

片中还有一个高笔,就是没提孙元良(委座本来是要把孙元良的整个八十八师都留下的,孙不干,最后留下400人),按此人的真实形象提,又逃跑又强奸的,秦汉不满意。不按真实形象提,国内观众不满意。不提,秦汉推这部片子时,还可以避嫌,等片子获奖了再找水军在省内给秦先生歌功颂德。所以,导演去拜访片中没有的孙元良的后人秦汉,却不去拜访片中主要人物谢晋元的后人。

㈣ 八百电影评价

对于很少进影院和果粉这些非资深非主流观众来说,《八佰》前半段的激战和中场的护旗,足以成为犒赏他们视觉和情绪的饕餮盛宴。

作为有一定艺术审美基础,有个人独立思考,和对历史有一定知识储备的观众,比如我,对影片则是感到失望。

工业化技术度方面是华语电影绝对一流水准,曹郁的摄影也完全有实力问鼎甚至是横扫明年三金奖杯。

最糟的恰恰是导演编剧管虎,是他把一个难得的好题材拍成了一桶半熟的爆米花。将战斗场面升级做夸大渲染,并不为过。射杀战俘,也是华语电影里珍贵的一次血性飞扬,不必理会圣母婊的聒噪,这样处理既真实也理所应当。你死我活的战场,杀敌就该理直气壮。

真正的错误是价值观的混乱和缺失,没有对历史的尊重和负责之心,反而让人看出其中有点卑劣的商业算计。

首先,珍惜生命不等于贪生怕死。对懦弱的逃兵新兵着墨太多,此类人物会有但绝非战场主流,电影里对姜武、张译、包括欧豪和那个小湖北的怯战描写太多太过,也是创作者人文意识的泛滥与意淫。

其次,八百壮士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来龙去脉,被编导做了个人喜好化的骟割。以怯战小兵视角,切入这个历史事件也可以接受。但是,撤退到租界和其后孤军营生活以及谢将军的结局,不应该有个如实的表现吗?这不是八佰这个集体和这场战斗完完整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吗?

这才是真实的历史,这才是给观众负责任的讲述自己要说的历史。截取事件一段高光时刻,掐头去尾夸大煽情之余,又以畏死来曲解反战的含义,离佳作和史诗的门槛实在是百步之遥。

第三,在艺术手法上总体写意,局部写实的比例,明显不适合表现历史战争题材,尤其是华语电影创作和观赏环境,也与影片宣传定位相悖。

银幕上那匹白马,就是管虎创作上的一颗私心。我不是讲述历史,是自己说书。谢将军和日本将领骑白马相见,说为各自的荣誉而战时,这电影已经彻底垮了,那座四行仓库已经轰然崩塌成废墟了。

如果不做商业计算的煽情,楼顶护旗一场和前半段接近写实的战斗拍摄风格一样,情绪的冲击和情感的升华只会更真实深刻。而不是现在这般强行煽情无休无止,让人感到疲劳尴尬。

可能导演只怕观众不知道,我这电影就因为这场戏而审查受阻的。毋庸讳言,审查真的不尽人意。但有些导演的本事和脑子,还真不一定是审查这口锅给砸坏的。

自己屁股坐歪了,摔倒了不能怨椅子。

《八佰》电影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就是它的上映,能让一些年轻人知道了哪怕是十分轻浅的历史事件和爱国感情,也是一件功德之举。至于电影的艺术品质,那就另当别论,真的不谈也

㈤ 台湾媒体如何评价电影《八百》

他们怎么评价是他们的事,与电影本身没有多大的关系。

㈥ 《八佰》这部电影主要是讲了什么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让无数观众泪奔的电影《八佰》,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

㈦ 《八佰》这部剧的导演拍这部剧的初衷是什么

初衷是拿奖,而且是拿台湾的金马奖。

抛开史实,按照电影逻辑来讲,在之前的镜头里四行仓库有着许多沙袋,用沙袋来维持旗杆不倒很难吗?为什么要牺牲那么多战士的生命?

如果按照拿奖,讨好台湾地区来分析,这一段就很容易理解了,因为在上世纪台湾自己拍摄的描述八百勇士的电影中,也有着这一段以战士身躯护旗的桥段,所以管虎不惜放弃逻辑,也要跟着台湾版本的八百勇士进行拍摄。

但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八佰》上映的时间已经是电影局规定禁止参加金马奖的时间之后了。

㈧ 林青霞重病一场只为45年前的台版《八佰》吗

为饰演好中国女童子军杨惠敏一角,林青霞在2个月内学会了蛙泳。拍摄时,为了影片效果,林青霞认真的游完了全程,没有采用任何替身。由于拍摄时间已近冬天,拍完这场戏后林青霞还因为受冻重病一场。在其随笔记《窗里窗外》中,这样描述当年场景:

“导演说那天一定要拍,因为第二天就要放水了,我穿着卡其布的童军服,脖子绑上了绿领巾,背着书包就跳进那冰冷的游泳池。拍了一会儿,我扒在池边等拍下一个镜头,整张脸给冻得都缩了,副导演见我可怜,叫我上去,给了我一口酒,要我到火边烤一烤。没想到酒加上一冷一热的反差,令我即刻全身发抖的倒在地上,仿佛要窒息似的,我突然大叫起来,叫得惊天动地。只记得一大堆人一边吆喝一边把我抬到办公室,我还是不停地抖,身上的湿衣服也没法脱,一阵忙乱中,隐约见到一支好大的针筒往我身上扎”。

“等我醒来的时候,妈妈和哥哥都在我身边”。

㈨ 电影八百会不会在台湾上映

我觉得会的。毕竟这是一部优秀的战争片。而且是抗日的片子,和那个没有关系。

㈩ 台湾版电影《八百壮士》创作背景

叙述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国民党八八师五二四团团长谢晋元,为牵制日军,掩护国民党军队后撤,率领四八青年军官号称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达三个月之久,军人英勇杀敌,

女童子军杨惠敏(林青霞饰)冒着生命危险给守军输送食物、医药等物资,和国旗,当牵制任务完成,守军越过苏州桥后撤。此部影片的格局手法与《英烈千秋》完全不同,只局限于几成孤岛上海的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数百国民党军人与包围的日军的阵地战。

导演根据一些史实,利用四行仓库周围有英法租界,苏州河对面又是国统区,苏州河两岸战争与和平不同环境造成的戏剧冲突,表现了爱国军队抗击侵略者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上海人民热烈声援国民党守军的时代气氛

(10)台湾新闻八百电影扩展阅读:

七十年代前期,对台湾当局来说是一段风雨飘摇的岁月。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其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美国承诺和台湾当局“断交、废约、撤军”。 以这两件事为契机,新中国迎来了又一个建交高潮。仓皇之下,蒋经国做出了重用“台籍菁英”的决定,而这项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就是李登辉。

《八百壮士》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马的,拍摄过程中得到了蒋经国的大力支持,其要借助“八百壮士”的“英雄史诗”提振民心士气,并强调“正统”的动机是不言而喻的。

阅读全文

与台湾新闻八百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沙井电影院招聘信息 浏览:984
实验电影院 浏览:536
女孩子微信地区韩国釜山电影节开幕 浏览:452
电影中经典的音乐 浏览:317
郭麒麟最近的新电影 浏览:464
成龙抄袭国外电影 浏览:34
大空头电影中谁赚到了钱 浏览:114
蚂蚁的电影动漫名字 浏览:814
墨家电影大全观看 浏览:383
台湾电影到不了的地方剧情 浏览:532
西门庆什么电影 浏览:285
唐人街大电影三免费观看 浏览:281
女主是泰国人的韩国电影 浏览:832
大傻跟小姐打牌的电影叫什么 浏览:929
大会师电影完整版免费 浏览:124
主角参加美墨战争电影 浏览:428
电影3d中文 浏览:814
适合考四六级看的英语电影 浏览:838
阿米尔汗2017新电影 浏览:524
于荣光黄秋生陈小春演的什么电影 浏览: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