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百壮士电影
链接:
《八百壮士》是丁善玺执导的剧情影片,于1975年上映,柯俊雄、林青霞等主演。叙述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八八师五二四团团长谢晋元,为牵制日军,掩护军队后撤,率领四八青年军官号称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达三个月之久,军人英勇杀敌,女童子军杨惠敏冒着生命危险给守军输送食物、医药等物资,当牵制任务完成,守军越过苏州桥后撤。
2. 怎么看待电影《八佰》中护旗的片段呢
《八佰》里描绘的护旗没有发生在四行仓库保卫战期间,肯定是照搬1975年的中国台湾版《八百壮士》里的情节,而《八百壮士》里的这段,要么是编的,要么是把在租界被软禁期间,旗子被租界士兵抢走的事情改写的。
这段对于当时的台湾当局有特殊的意义,那就是在日本和美国相继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之后,来个又长又大的特写,再描绘国军士兵浴血护旗,自我安慰一下,台湾当局是不会屈服于国际压力滴!
还有一种可能是把1938年8月11日在租界内的护旗事件改写到保卫战时期。
3. 林青霞重病一场只为45年前的台版《八佰》吗
为饰演好中国女童子军杨惠敏一角,林青霞在2个月内学会了蛙泳。拍摄时,为了影片效果,林青霞认真的游完了全程,没有采用任何替身。由于拍摄时间已近冬天,拍完这场戏后林青霞还因为受冻重病一场。在其随笔记《窗里窗外》中,这样描述当年场景:
“导演说那天一定要拍,因为第二天就要放水了,我穿着卡其布的童军服,脖子绑上了绿领巾,背着书包就跳进那冰冷的游泳池。拍了一会儿,我扒在池边等拍下一个镜头,整张脸给冻得都缩了,副导演见我可怜,叫我上去,给了我一口酒,要我到火边烤一烤。没想到酒加上一冷一热的反差,令我即刻全身发抖的倒在地上,仿佛要窒息似的,我突然大叫起来,叫得惊天动地。只记得一大堆人一边吆喝一边把我抬到办公室,我还是不停地抖,身上的湿衣服也没法脱,一阵忙乱中,隐约见到一支好大的针筒往我身上扎”。
“等我醒来的时候,妈妈和哥哥都在我身边”。
4. 求八百壮士(1975)柯俊雄,林青霞,张艾嘉主演的高清视频免费观看资源
《八百壮士》网络网盘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w4G1x7-tKsYPPHyFMZM_ow
《八百壮士》该剧讲述了善玺编导的本片,继《英烈千秋》后,叙述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中国88师524团团长谢晋元,为牵制日军,掩护中国军队后撤,率领480青年军官,号称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达三个月之久。军人英勇杀敌,女童子军冒着生命危险给守军输送食物、医药,当牵制任务完成,守军越过苏州桥后撤。本片的格局手法与《英烈千秋》完全不同,只限于几成孤岛上海的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数百中国军人与包围的日军进行阵地战。导演根据史实,利用四行仓库周围有英法租界,苏州河对面又是国统区,苏州河两岸战争与和平不同环境造成的戏剧冲突,表现了爱国军队抗击侵略者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上海人民声援国民党守军的时代气氛。
5. 八百壮士真实历史是什么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
当时的战争很激烈,中国正处于低谷时期,淞沪会战进行到最后阶段,为了掩护中国军队撤退,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共400余人。
在副团长谢晋元领导和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阻击敌人,多次打退了数倍于己的日军顽强地进攻,取得了四行仓库保卫战的胜利。
(5)电影台湾版八百壮士扩展阅读
八百壮士真实历史结局是:
八百壮士进入收容所后,部队被英军卸下武器,生活在极差的环境中,开始了四年集中营一般的孤军生活。虽然没有被日本人打败,却也就此远离了抗日的正面战场。1941年4月,汪伪政权想要诱降谢晋元,并许诺其陆军总司令的头衔,被谢晋元严厉拒绝。
1941年4月24日晨5时,谢晋元和以往一样,率领官兵早操,上等兵郝鼎诚等四人迟到,谢晋元异常愤怒,进行斥责。有四人突然取出匕首及铁镐等凶器,蜂拥而上,猛刺谢晋元胸部及头部。
谢多处受伤,流血不止,至6时许悲壮长逝,时年三十七岁。四个凶手当场被擒。25日,谢晋元追悼仪式在上海举行,有30万人前往吊唁。国民政府追授谢晋元为陆军少将。
6. 八百电影评价
对于很少进影院和果粉这些非资深非主流观众来说,《八佰》前半段的激战和中场的护旗,足以成为犒赏他们视觉和情绪的饕餮盛宴。
作为有一定艺术审美基础,有个人独立思考,和对历史有一定知识储备的观众,比如我,对影片则是感到失望。
工业化技术度方面是华语电影绝对一流水准,曹郁的摄影也完全有实力问鼎甚至是横扫明年三金奖杯。
最糟的恰恰是导演编剧管虎,是他把一个难得的好题材拍成了一桶半熟的爆米花。将战斗场面升级做夸大渲染,并不为过。射杀战俘,也是华语电影里珍贵的一次血性飞扬,不必理会圣母婊的聒噪,这样处理既真实也理所应当。你死我活的战场,杀敌就该理直气壮。
真正的错误是价值观的混乱和缺失,没有对历史的尊重和负责之心,反而让人看出其中有点卑劣的商业算计。
首先,珍惜生命不等于贪生怕死。对懦弱的逃兵新兵着墨太多,此类人物会有但绝非战场主流,电影里对姜武、张译、包括欧豪和那个小湖北的怯战描写太多太过,也是创作者人文意识的泛滥与意淫。
其次,八百壮士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来龙去脉,被编导做了个人喜好化的骟割。以怯战小兵视角,切入这个历史事件也可以接受。但是,撤退到租界和其后孤军营生活以及谢将军的结局,不应该有个如实的表现吗?这不是八佰这个集体和这场战斗完完整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吗?
这才是真实的历史,这才是给观众负责任的讲述自己要说的历史。截取事件一段高光时刻,掐头去尾夸大煽情之余,又以畏死来曲解反战的含义,离佳作和史诗的门槛实在是百步之遥。
第三,在艺术手法上总体写意,局部写实的比例,明显不适合表现历史战争题材,尤其是华语电影创作和观赏环境,也与影片宣传定位相悖。
银幕上那匹白马,就是管虎创作上的一颗私心。我不是讲述历史,是自己说书。谢将军和日本将领骑白马相见,说为各自的荣誉而战时,这电影已经彻底垮了,那座四行仓库已经轰然崩塌成废墟了。
如果不做商业计算的煽情,楼顶护旗一场和前半段接近写实的战斗拍摄风格一样,情绪的冲击和情感的升华只会更真实深刻。而不是现在这般强行煽情无休无止,让人感到疲劳尴尬。
可能导演只怕观众不知道,我这电影就因为这场戏而审查受阻的。毋庸讳言,审查真的不尽人意。但有些导演的本事和脑子,还真不一定是审查这口锅给砸坏的。
自己屁股坐歪了,摔倒了不能怨椅子。
《八佰》电影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就是它的上映,能让一些年轻人知道了哪怕是十分轻浅的历史事件和爱国感情,也是一件功德之举。至于电影的艺术品质,那就另当别论,真的不谈也
7. 《八百壮士》为什么会有1938年(两个版本,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1975年(中国台湾)版本
八百壮士是非常有名的历史,两岸三地都非常重视这个历史,通过拍电影来纪念这件历史事实。
8. 台湾版电影《八百壮士》创作背景
叙述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国民党八八师五二四团团长谢晋元,为牵制日军,掩护国民党军队后撤,率领四八青年军官号称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达三个月之久,军人英勇杀敌,
女童子军杨惠敏(林青霞饰)冒着生命危险给守军输送食物、医药等物资,和国旗,当牵制任务完成,守军越过苏州桥后撤。此部影片的格局手法与《英烈千秋》完全不同,只局限于几成孤岛上海的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数百国民党军人与包围的日军的阵地战。
导演根据一些史实,利用四行仓库周围有英法租界,苏州河对面又是国统区,苏州河两岸战争与和平不同环境造成的戏剧冲突,表现了爱国军队抗击侵略者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上海人民热烈声援国民党守军的时代气氛
(8)电影台湾版八百壮士扩展阅读:
七十年代前期,对台湾当局来说是一段风雨飘摇的岁月。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其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美国承诺和台湾当局“断交、废约、撤军”。 以这两件事为契机,新中国迎来了又一个建交高潮。仓皇之下,蒋经国做出了重用“台籍菁英”的决定,而这项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就是李登辉。
《八百壮士》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马的,拍摄过程中得到了蒋经国的大力支持,其要借助“八百壮士”的“英雄史诗”提振民心士气,并强调“正统”的动机是不言而喻的。
9. 电影《八佰》中杨惠敏的三指礼真不是智仁勇之意吗
昨天有一同事看完电影《八佰》回来后发信息和我聊天,说电影如何如何。不过有一个镜头没看明白,那就是送旗女孩杨惠敏敬礼的时候是三指并拢,拇指扣住小指,跟其他军人敬礼方式不太一样。不知道这个手势是怎么来的,是什么意思。我真佩服她,看得那么细。
我也注意到了这个镜头。这个镜头不仅在现在上映的《八佰》有,在几十年前台湾拍的电影《八百壮士》中,林青霞扮演的杨惠敏也有这么一个镜头。
在电影中,林青霞扮演的杨惠敏跟她爷爷说她参军了,并给她爷爷领“三指礼”,她爷爷误以为是参军三十块钱一个月。杨慧敏随即解释到,三指代表的是“智仁勇”。
不过这个镜头有两处错误的地方。第一处就是杨慧敏给她爷爷解释三指代表的是智、仁、勇;第二处是杨慧敏说她要参军了,随后跟着部队走。为什么说这里也是个错误呢?下面我逐个说明。
严家麟在文华书院童子军规列里明确规定童子军:要诚实可靠、助人为乐、乐善好施、见义勇为、勤奋好学,同时还要求伙伴间有爱可亲,要服从命令,行动敏捷,最后热爱国家。
也就说他根本没有把童子军当做军队的后备力量才训练,而是当作现代的志愿者来培养。
所以说,童子军并不是军队,怎么能把孙先生强调的军人三要素强加上童子军呢。
最后要说的一点,作为自媒体的作者,在网上写文章时,一定要多方考证,对文章负责,最重要是对读者负责,不能以讹传讹,误人误己。
10. 电影《八佰》为何有争议
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经看过电影《八佰》了,也深深的被电影中这些战士所感动,因为在这些战士面前,生命和国家尊严相比不值一提,为了保护国家尊严,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相信看过这场电影的人都知道《八佰》是以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原型就是中国军队第88师524团在“闸北四行仓库”抵御日军的400余战士,但是有很多对这段历史有了解的人都对电影《八佰》有争议,因为他们认为《八佰》在细节问题处理上和历史真实内容不同。
其实不管《八佰》存在什么争议,这部电影还是非常成功的,那么你认为《八佰》为何有争议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