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台湾迷的一首怪绅士电影主题曲的启发,引起我的兴趣。对於什麽是台湾的第一部电影,不同的资料有不同的看法,....。下面这一段的看法好像比较不一样。
.....
台湾华语电影的正式开端,是在1925年。这一年,一群电影爱好者,刘喜阳、郑超人、张云鹤和李松峰等人成立了「台湾影画研究会」。其中任职台湾总督府的李松峰,透过教育会电影部在美国芝加哥购得一部摄影机,再请刘喜阳担任编导,拍摄了台湾人自己制作第一部故事片《谁之过》。
由台湾影画协会拍摄的《谁之过》,以及之后由文英影片公司拍摄的《情潮》,在票房上都不成功。1928年,「江云社歌仔戏班」受日本连锁戏的影响,在歌仔戏中穿插放映《杨国显巡案》和《江云娘脱靴》。这种新形式的做法轰动一时,票房的成功也令剧团能够继续维持下去。
连锁戏的成功使张云鹤和李松峰等人得到启示,再次集合一群电影爱好者,成立「百达影片公司」。1929年,他们拍摄了第二部由台湾人制作的故事长片《血痕》。这部侠义爱情片是仿效了当时中国的"神怪武侠片"而制作的。在公映的时候,空前盛况,卖座非常成功。
1931年,日本侵华,台湾也被迫进入备战状态。在文化上,日本对台湾严加管治,再加上资源缺乏和人材不足。所以在1931年至1937年间,台湾只生产了五部电影,而且还是以台日合作方式拍摄,由日本人当导演的。五部影片当中,《鸣呼芝山岩》和《荣誉军夫》是日本殖民者的政宣片;《怪绅士》是侦探片、《义人吴凤》是传记片、《望春风》则是一部爱情悲剧。
㈡ 雨夜花 邓丽君
您好!这首《雨夜花》是台湾名闽南语流行歌曲。在1934年,由周添旺作词,邓雨贤作曲。由日本人柏野正次郎所经营的古伦美亚唱片公司,灌录成78转的唱片,其旗下歌星「纯纯」(本名刘清香)主唱。
2002年11月28日晚间,「跨世纪之音—多明哥全民演唱会」,正式在台湾中正纪念堂登场,台湾民谣雨夜花登上国际舞台。根据新闻报导当夜的盛况:「在优雅素净的国家音乐厅高质感舞台上,期待已久的「跨世纪之音—多明哥全民演唱会」,……最后压轴的《雨夜花》,多明哥投入感情与台语天后江蕙对唱,哭腔催人泪下,多明哥也首度正式将台湾民谣带到他自己的音乐会上,令人深深动容。」
原本是儿歌的雨夜花
原来《雨夜花》这首歌曲一开始不叫《雨夜花》,它的本名叫《春天》,这原本是一首在日治时期由当时的台湾新文学健将廖汉臣先生,在1933年为台湾儿童所写的一首儿歌,交由邓雨贤先生谱曲。
[编辑] 歌词节录
春天到,百花开;红蔷薇,白茉莉,这屏几欉,那屏几枝,开得真侪,真正美。
一首凄凉情歌的雨夜花
1934年,当时在古伦美亚唱片掌理文艺部的周添旺先生,由于工作上应酬的需要,有一次在酒家听到一位沦落风尘的酒家女诉说她的悲惨故事。她原本是一位纯洁质朴的乡下女孩,离开故乡来到台北工作并爱上了一位男孩,而且双方已论及婚嫁。但是没想到后来那男孩却是变成一个薄情郎,爱上了别的女孩而遗弃了她,她自觉没脸回家见故乡的父老,于是一时心碎失意竟流落在台北的酒家……虽然在当时日治时代,男尊女卑的社会传统下,这种令人哀叹的小故事,是许多女子共同的心声,令人说不完、也诉不尽…但是周添旺先生感觉得这位可怜的酒家女就亲像一朵在黑夜里被无情风雨吹落的花朵,她「离叶离枝」(离开亲人与爱人)掉落「受难池」受人践踏的遭遇,谁不感到心酸及惋惜呢?
所以,周添旺先生就将《春天》的旋律,改填了悲凉的歌词《雨夜花》,也许是因为与时代背景、人民心声相对映吧?这首歌谣竟然影响后来闽南语歌曲以无奈、哀怨为主体的创作方向。感人肺腑扣人心弦的《雨夜花》,歌词中所描述的「雨」、「夜」、「花」后来也变成台语流行歌曲重要的主题意象,影响闽南语歌词的创作方向。
通常闽南语歌曲都有三段,但是这首歌曲却是罕见的四段词。而且前三句是三、三、五的词句,后三句是四、四、七的词句,每段运用不同的韵脚。好词配上佳曲,难怪《雨夜花》可以ㄧ直传唱下来,成为台湾经典歌谣之ㄧ。这首歌曲是邓雨贤先生和周添旺先生合作的第一首曲子,由当时名歌手纯纯(刘清香)所演唱。
此曲后来被多名歌手重唱,例如1963年由王秀如重唱,1981年由邓丽君重唱,另外齐秦亦有重唱此曲。
歌词节录
雨夜花,雨夜花,受风雨吹落地。无人看见,暝日怨嗟,花谢落土不再回。
花落土,花落土,有谁人通看顾。无情风雨,误阮前途,花蕊凋落要如何。
雨无情,雨无情,无想阮的前途。并无看顾,软弱心性,给阮前途失光明。
雨水滴,雨水滴,引阮入受难池。怎样使阮,离叶离枝,永远无人可看见。
改编版本
流传到中国大陆的雨夜花
《雨夜花》在1940年曾流传到中国大陆,改成了华语版的《夜雨花》。原本凄凉的歌词被转成略带文言,虽少了悲情的味道,倒也有耐人寻味的意境。
歌词节录
雨夜里,悄展瓣,花开花落一眨眼,谁能看见,长呼短叹,花落地下不复原。
流传到日本的雨夜花
《雨夜花》这首歌也被日本人喜爱,改编成日文《雨夜之花》(雨の夜の花)。这首歌词看起来似乎怜香惜玉,却也是充满了日本人的大男人主义,好像说女人生下来就只是为伺候男人似的,只等待男人来君临。
歌词节录
雨夜花,开在雨夜的花,湿淋淋,随风凋落散在地上。
透着红色,湿润紫色,随着风凛飘,轻轻地凋谢。
明天这阵雨,或许会停吧,可爱的花,别急着散落啊。
雨中飘零的花,令人不得不怜惜,等待君临的夜晚,纷纷的散落地面。
改编为日本军歌的雨夜花
日本侵华时期,日本又将这首歌曲改为鼓励人民响应「圣战」的进行曲《荣誉的军夫》(誉れの军夫),粟原白野作词、雾岛升演唱[1],用来鼓舞台湾人踊跃去做日本兵的军夫。
歌词节录
红色彩带,荣誉军夫,多么兴奋,日本男儿。
献予天皇,我的生命,为着国家,不会怜惜。
进攻敌阵,摇举军旗,搬进弹药,战友跟进。
寒天露宿,夜已深沉,梦中浮现,可爱宝贝。
如要凋谢,必做樱花,我的父亲,荣誉军夫。
改编为香港粤语歌的雨夜花
1993年,罗大佑把《雨夜花》原曲中段加上一节新的旋律,由香港填词人林夕填上粤语歌词,改成《四季歌》,有着原来儿歌的意味,但更有意境,让人感受到四季变化之妙。由黄耀明主唱。此曲收录于音乐工厂工作室《给孩子们的歌》专辑内。
歌词节录
红日微风吹幼苗,云内归鸟知春晓,哪个爱做梦,一觉醒来,床畔蝴蝶飞走了。
船在桥底轻快摇,桥上风雨知多少,半唱半和,一首歌谣,湖上荷花初开了。
四季似歌有冷暖,来又复去争分秒,又似风车转到停不了,令你的心在跳。
桥下流水赶退潮,黄叶风里轻轻跳,快快抱月睡,星星闪耀,凝望谁家偷偷笑。
何地神仙把扇摇,留下霜雪知多少,蚂蚁有洞穴,家有一个门,门外狂风呼呼叫。
改成广告
妈妈呀妈妈呀/我要当聪明小小孩/ 给我营养给我关爱/ 卡洛塔妮真利害.
。。。希望您满意。。。
㈢ 达明一派的《四季歌》和《望春风》这首歌是不是用的同一个曲子
不是达明一派,黄耀明的《四季歌》和《望春风》这首歌不是用的同一个曲子。
因为作曲家都是台湾的邓雨贤,日据时期著名的音乐人。但他们是不是同一个曲子。 《四季歌》是黄耀明的作品而非达明一派的作品,这点是要区分的。
《四季歌》的原曲《春天》最早是作为儿歌谱写的,曲调也和现在听到的有点点不一样。它和《望春风》都是台语歌曲。《春天》这原本是一首在日治时期由当时的台湾新文学健将廖汉臣,在1933年为台湾儿童所写的一首儿歌,交由邓雨贤谱曲。
歌名:望春风
歌手:邓丽君
作词:邓丽君
作曲:邓丽君
午夜无伴守灯下,春风对面吹
十七八岁未出嫁,见着少年家
果然标致面肉白,谁家人子弟
想要问伊惊歹势,心里弹琵琶
想要郎君做枉婿,意爱在心内
等待何时君来采,青春花富开
听见外面有人来,我开门该看觅
月亮笑阮是憨大呆,被风骗不知
午夜无伴守灯下,春风对面吹
十七八岁未出嫁,见着少年家
果然标致面肉白,谁家人子弟
想要问伊惊歹势,心里弹琵琶
想要郎君做枉婿,意爱在心内
等待何时君来采,青春花富开
听见外面有人来,我开门该看觅
月亮笑阮是憨大呆,被风骗不知
㈣ 抗战期间日本是否有过从台湾出发进攻中国大陆的部队
那几位朋友回答的都不太对
我告诉你,有!
台湾在1895年《马关条约》后就被日本占领了,到抗战爆发时,很多台湾年轻人已经把自己当成日本人了
这些部队士兵是台湾人,军官则是日本人
台湾方面的部队装备非常好,不亚于日军甲种师团,连高射炮,高射机枪都有,配有大量坦克战车,其拥有的火炮数量更是令人吃惊!可以说,台湾军是日军中非常凶悍的一支部队!
当年合围南京时,台湾军参与了外围争夺战,不过最终没有进城而已
其后大部参与太平洋战争,作战勇猛,充当炮灰
台湾军最有名的就是波田支队,是进攻武汉的急先锋,率先攻克马当要塞。
日军中支队相当于旅团,也就是我们的师的编制,正常是1万多人
但是波田支队人数多达1.4万人!
侵华期间,赴中国大陆作战,其番号几经沿革,曾称重藤支队、波田支队、饭田支队、台湾混成旅团、第48师团等,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攻略战、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等一系列重要战役。
㈤ 我要学台语
不难啦!我是潮汕人,我们的语言和你们属于同宗!我都马马乎乎可以听懂你们讲什么!还有客家话我也听七八成!闽南歌曲我是长听啦!只要多听、多讲就可以!
所谓“台语”就是闽南话,它是随着历史上的闽南移民带到台湾的,更全面地说,它是融合了厦、漳、泉闽南方言的闽南话,换言之,福建闽南话是“源”,台湾闽南话是“流”。南周长楫说,即便同是闽南语系的厦门、漳州、泉州,在一些词语上的发音也会有所区别,个别台湾学者就是抓住这点,看你是厦门来的,就专挑台湾方言和厦门闽南话不一样的地方;看你是漳州来的,就挑和漳州闽南话不一样的地方。
出于正本清源的考虑,周长楫编写一部融合厦漳泉三地闽南方言词典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了。此前闽南语词典并不少见,或厦门或泉州或漳州某一地的,单周长楫编写的,就有好几部。然而,这些都不能完整代表闽南语,可是如果三地合起来,九成多的闽南语方言基本都能涵盖在内。这样一来,再把台湾方言和三地的闽南语方言比较,台湾九成以上闽南语词汇都脱离不了其中。譬如在台湾很流行的一个词“真赞”,这在漳州很早就有了。
台湾的民谣源远流长,各族群各有其以母语表达的传统歌谣。闽南人是台湾最大族群,闽南语系就成为本土"强势语言",闽南歌谣因而被多数人泛称为"台湾歌谣"或"台湾歌曲"。台湾传统民谣有民间小调、本土戏曲和源于中原的歌乐。
闽南语流行歌曲,也叫做台语流行歌曲虽然在上世纪20年代已经出现,但因为当时唱机不普及,因此未能成为气候造成流行。直到1932年,一首配合上海电影《桃花泣血记》在台湾上演时所创作的闽南语同名歌曲,才造成风潮。这首收录于78转唱片,由古伦美亚公司发行的流行歌曲,轰动全台湾,被誉为"台湾第一首流行歌曲"。这种为"影戏"(电影)制作广告歌,再灌录"曲盘"(唱片)发行,是台语流行歌曲初期现象。
古伦美亚公司礼聘台湾新文学运动作家陈君玉主持文艺部,在其筹策下,招揽人才,乃有1933年的《望春风》、《月夜愁》等作品发行,作词者分别是李临秋与周添旺,作曲者均为客籍的邓雨贤。之后,邓雨贤又有《雨夜花》、《碎心花》、《春宵吟》、《四季红》等佳构,作曲家郭芝苑曾评论邓雨贤的作品是"根源来自台湾民谣传统曲调,可以说是台湾的演歌。"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当时台湾殖民统治机构"总督府"下令箝制汉文,以汉字创作的闽南语流行歌曲面临威胁。随着日本殖民者"皇民化"运动的紧锣密鼓,《雨夜花》、《月夜愁》被擅改成日语的《荣誉的军夫》、《军夫之妻》,悲怆的曲调变调为激昂的军歌,驱策台湾青年为"大东亚战争"奉献牺牲。终于,台语流行歌曲被迫画上了休止符。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战争破坏之后的台湾百废待兴,台语流行歌曲也只能借着广播发声。那卡诺(黄仲鑫)作词、杨三郎作曲的二人处女作,也是成名曲的《望你早归》虽描述失恋心情,但却成为战火余生、家人离散的民众心声。
1949年,国民党政权迁台,1949年以前的上海国语流行歌曲,先移位香港发展,后转进台湾生根,台语歌曲因被定位为方言歌曲,使原本主流之声的地位慢慢失去。
50年代到60年代,台湾经济在稳定中求成长,产品仿冒举世闻名,流行歌坛的"仿冒"现象亦然。50年代以后,引用日本流行歌曲曲调的台语歌大量涌现,《黄昏的故乡》、《温泉乡的吉他》、《孤女的愿望》、《可怜恋花再会吧》等改编曲风靡大众,年轻学子则沉迷于西洋摇滚乐。直到1971年"中视"播出"金曲奖"歌唱节目,才有《送君珠泪滴》、《心内事无人知》、《西北雨》等新曲出现。
与此同时,乡土文学的提倡和"现代民歌"的高歌,应运而生。80年代初,世界石油危机波及台湾经济,物价高涨、人心苦闷,台语歌曲《心事谁人知》红遍全台湾。1989年,《爱拼才会赢》成为一唱再唱的歌、喊了又喊的大众口语。
当欧美热门音乐与港日偶像歌手席卷年轻人市场,台语流行歌坛再度陷入低迷之际,一些年轻的创作者则有讽刺时政之作,比如黑名单工作室就以反讽时局的《抓狂歌》,表达对政治、社会乱象的控诉。罗大佑、林强也有反映社会真相的创作,《向前行》这类的台语摇滚,成为年轻人的最爱!
90年代,本土意识抬头,族群文化开始受重视,原住民和客家音乐工作者,也陆续交出亮丽的成绩单。如原住民歌手陈建年、北原山猫和客家歌手吴盛智、涂敏恒、交工乐团及阿淘等都推出了一些好作品。
听众朋友,台语歌谣长久以来给人"放悲声,唱到老"的印象,但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翻唱老歌再度成为流行新趋势,这种现象出现了变化,闽南语歌曲加入了许多新的流行音乐元素,比如刚才听到的陶喆翻唱的蓝调风格的《望春风》,在比如赵传翻唱的有摇滚风格的《思想起》等等。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傅薇的专辑《台湾架势》,里面为十首闽南语金曲重新编曲、制忙、配唱,让原本熟悉它的乐迷惊艳,也让未曾听过这些歌的年轻乐迷们,就和听到新歌一样同感新鲜。
这张由傅薇、范宗沛、曹登昌共同制作的专辑用爵士乐来说故事,有轻快的、摇摆的、热情的、激烈与显明的,将一改原台语歌曲给人阴郁悲陪的调性;而傅薇凭借其独特的西式声线,在每首曲目的表现也与原唱者江蕙、施文彬、杨宗宪、张清芳、陈亚兰、江清蓉、蔡幸娟等有迥然不同的诠释方式。
当年歌曲被附予的感情多是哀愁与悲情,演唱方式也都以传统的台语唱法诠释;"台湾架势"经重新编曲及配唱后,满足了一部分歌迷渴望听到台语歌曲的愿望。
㈥ 找一部鬼片电视剧
是僵尸道长第三集
㈦ 台湾电影金马奖的历史回顾
台湾电影金马奖(Golden Horse Award)创办于 1962 年,是台湾地区举办的电影奖项,为了促进台湾地区电影制作事业和表扬对华语电影文化有杰出贡献的电影人而设立。金马奖每年举办一届,其不仅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电影奖项,也有「华语电影界奥斯卡金像奖」的美誉,为华语电影业界最具影响力的奖项,同时与「金钟奖」和「金曲奖」并称为台湾三大娱乐奖,合称为「三金」。
金马奖在华语圈中历史最为悠久,并且评选条件中不设地域限制、评选对象面向所有华语电影和华语影人的奖项。金马奖是台湾为促进华语片制作事业,对优良华语片以及优秀电影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项竞赛奖励,奖励了许多优良华语影片及优秀的电影工作者,成为华语影片制作事业最崇高的荣誉指标,对华人电影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和鼓励。金马奖至今已举办五十四届,参赛作者主要是华语发音或华人制作的影片。
㈧ 求台湾电影 稻草人 下载
分享链接:
提取码:ufg1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网络网盘App,操作更方便哦。
作品相关介绍:《稻草人》是由王童执导,张柏舟、卓胜利、吴炳南、柯俊雄等共同主演的剧情片。
该片讲述了在日殖末期的台湾,佃农陈发、陈阔嘴两兄弟为了养活成群的孩子、耳聋的母亲和发疯的妹妹,背着炸弹向殖民政府邀功领赏的荒诞故事。
该片于1987年10月23日在中国台湾上映。
㈨ 获得金马奖的电影有那些
获得金马奖的电影有,《大象席地而坐》,《血观音》,《八月》,《刺客聂隐娘》,《当爱来的时候》。
1,《大象席地而坐》
《大象席地而坐》是胡波(笔名胡迁)执导的剧情片,由彭昱畅、王玉雯、章宇、李从喜主演,于2018年2月16日在德国柏林电影节放映。
该片以胡波的同名短篇小说为蓝本,讲述在一座并不发达的河北小城中,四个陷入人生困境的底层小人物寻求救赎的故事。
2,《血观音》
《血观音》是中环国际娱乐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原子映象有限公司、高雄人、喆学影像制作有限公司出品的剧情片,由杨雅喆编剧导演,惠英红、吴可熙、文淇主演。
影片讲述了一家三位女性,通过高超手腕及柔软身段在复杂的政商关系中生存取利,却因为一桩灭门悬案而卷入彼此的爱恨情仇中的故事。
3,《八月》
《八月》是由爱奇艺影业、北京麦丽丝影视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永旭良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的剧情片。该片由张大磊编剧执导,孔维一、张晨、郭燕芸等主演。影片于2017年3月24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4,《刺客聂隐娘》
《刺客聂隐娘》是一部古装题材的文艺武侠电影,由侯孝贤执导,舒淇、张震、妻夫木聪、阮经天等主演。该片于2015年8月27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取材自裴铏短篇小说集《传奇》里的《聂隐娘》一篇,讲述了聂隐娘幼时被一道姑掳走,13年后被送回已是一名技艺高超的传奇女侠的故事。
5,《当爱来的时候》
《当爱来的时候》由张作骥执导,李亦捷,李品仪,吴慷仁,高盟杰等主演,主要讲述在一家热炒店里由女孩未婚先孕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以及母女间的矛盾冲突与互相了解的温情故事。
㈩ 《天涯赤子心》的主题歌的歌词
《天涯赤子心》的主题歌是《雨夜花》。
歌曲:《雨夜花》
作词:林志远
作曲:邓雨贤
花纷飞,花纷飞,离了根,雨狂泻。
绚烂花语,乱了和谐,无奈只能随风飞。
天涯路,路漫长,月光亮,孤影伴。
苦吞乡愁,梦回家乡,梦醒两行泪光光。
赤子心,谁疼惜,无怨尤,无怨叹。
寻寻觅觅,难以遗忘,紧握双手的温暖。
小小草,随风晃,风雪中,仰天望。
历尽艰辛,努力向上,等待曙光不孤单。
(10)台湾的电影荣誉的军夫扩展阅读:
《雨夜花》是台语流行歌曲。在1934年,由周添旺作词,邓雨贤作曲。由日本人柏野正次郎所经营的古伦美亚唱片公司,灌录成78转的唱片,其旗下歌星“纯纯”主唱。
创作经过
原来《雨夜花》这首歌曲一开始不叫《雨夜花》,它的本名叫《春天》,这原本是一首在日据时期由当时的台湾新文学健将廖汉臣,在1933年为台湾儿童所写的一首儿歌,交由邓雨贤谱曲。
据周添旺于 1976.10.25日于当时的新庄镇出席亲友晚宴时,曾经表示:当年邓雨贤原曲初创的时候,曲调是 5653 21165...但是歌曲流传市井之后 常被唱成 5653 32165 ... 词曲作者当年为推广歌曲,亦随众人而乐见其成。 优雅伤情的前奏曲短而有韵味的带出全曲,亦堪称神来之作。
歌曲版本
此曲后来被多名歌手重唱,例如1963年由王秀如重唱,1981年由邓丽君重唱,另外齐秦亦有重唱此曲。2009年,洪亿展改编成摇摆的曲风。
改编为日本军歌
台湾日据时代,1938年日人将这首歌曲改为鼓励人民响应“圣战”的进行曲《荣誉的军夫》(誉れの军夫),栗原白也作词、雾岛升演唱,用来鼓舞台湾人踊跃去做日本兵的军夫。
流传到日本
《雨夜花》这首歌也被日本人喜爱,1942年改编成日文《雨夜之花》(雨の夜の花),西条八十作词、渡辺はま子演唱。
改编为粤语歌
1993年,罗大佑把《雨夜花》原曲中段加上一节新的旋律,由香港填词人林夕填上粤语歌词,改成《四季歌》,由黄耀明主唱。此曲收录于音乐工厂工作室《给孩子们的歌》专辑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