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顾城写过哪些情诗 顾城和谢烨的爱情故事
顾城写过哪些情诗 顾城和谢烨的爱情故事
最后编辑:2017/1/17 8:53:55 浏览:39 分类:微信头条
顾城情诗
顾城的诗普遍是朦胧的意境,从诗文真正意义上来讲完全纯粹的情诗。而且,在顾城的诗集资料上,顾城的情诗并没有单独记载,而是与其他诗集一起归档一册。所以,对于顾城情诗的鉴别,只能由我们读者来自行判断。在顾城死后,顾城的诗更为人们所知,而顾城的情诗大概就是《远和近》、《我是一座小城》、《别》、《铁铃》、《雨行》等诗。
顾城《远和近》
顾城情诗略带有丝丝朦胧的伤感和绵延的思绪,并非浓烈的爱情和心心相映的惬意。就拿《远和近》来说,“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这首情诗并没有常人所读的爱人心心相惜,心灵互通之寓意,而是用大自然的惬意和淳朴在象征这爱情的美妙氛围,触景生情。另外运用“远”和“近”这个物理上的衡量标准婉转的表现了与爱人之间那份似近似远,亦或是对于爱情的存在之疑惑,爱在哪里?有多深?伤感层层流转在诗间挥之不去。顾城的情诗也并非都是伤感的,又有《雨行》就像是他的妻子谢烨的爱情之路,“我们打开了雨伞,索性涂黑了天空”二人互相扶持去面对人生的苦难,情诗里面又有“两对行星,似乎没有定轨”表露了:其实顾城的心里对于爱情或者是感情,是空虚的。所以才写出来了这么空灵,若即若离的情诗。
顾城的情诗自然是由情而发,也许是在他年少成年时所写,也许是他邂逅爱人是所创,也或者是与爱人携手天涯时所作,这个世人都不知道,但对于顾城的情诗,我们能够深入理解他的意境和涵义,这才是最重要的。
顾城散文
在文革时期,顾城便开始创作,为人们广为流传大多数是他的诗文,但是顾城散文相比较而言,并没有那么出名。其实,顾城的散文大多数是归纳在了一个单独的《顾城散文选集》里,并没有以每篇散文区别成册。
顾城图片
与他的诗文文笔一样,顾城散文同样是干净无瑕,充满幻想也略有情感忧郁,甚至包涵积极的人生态度。顾城一生的散文前前后后归纳在《顾城散文选集》里一共有58篇。其中包涵:《两个梦》、《启开天国的门》、《在万物中》、《母亲》等散文。从这些优秀的作品当中,可以看到顾城除诗歌之外的对文学,绘画和音乐爆发性的创作和从未改变的心中思想。其实顾城在文学界的名声已经很大了,对于写作并没有因此而停滞不前,从他的散文里面就可以领略到他对于文学的热爱和坚持,对于纯真的执着。
而且伴随着诗歌的流传,也有不少散文也渐渐出名。“我喜欢海洋也露水,我喜欢永恒也爱生命。”这句很出名的句子是来自于顾城的散文,这句话很直接坦白表露了顾城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个人追求,与以往顾城的诗的风格大不一样。再有“有些灯火,是快乐的,它知道熄灭以后的日月,我知道她的快乐。”读完不难感受到,顾城很欢快的意境氛围和他与自然心灵互通的灵魂释然。所以说,顾城的散文其实是更高层次的一个表达方式。
顾城和谢烨
1979年,顾城和谢烨相遇在一列火车上,茫茫人海,相识在那里,也算是缘分,当时顾城就坐在谢烨的对面,谢烨也更加不知道这就是很出名的诗人顾城。
顾城和谢烨图片
后来,顾城给谢烨写了表白的情书,谢烨对顾城的情分记在心里,就去顾城家里找他。从此,他们二人便开始了恋爱的历程。
顾城和谢烨得感情如胶似漆,在四年之后共结连理,正式成为夫妻。谢烨其实是生性豁达,为人乐观,吃苦耐劳,而顾城在生活上基本无法自理,买菜做饭等都不会,所以很依赖谢烨。谢烨为了让顾城更好的写诗,自己养鸡卖蛋赚钱来维持家庭。两个人互相依赖互相扶持,据说在顾城国外演讲的时候,顾城也要带上她,等顾城演讲完,他们就一起回家,那一幕猜想应该很温馨。在朋友的眼中,他们是一对模范夫妻。
1987年顾城和谢烨一起去了国外,为的是顾城找一个思想的自由空间。在国外,顾城英语不行,那是的汽车他也不会开。跟之前一样,顾城很依恋谢烨。但谢烨对于顾城没有经济收入来源,因为这件事,曾经和他闹过矛盾。后来,顾城和谢烨,并迎来了第一个他们的家庭新成员,桑木耳。但顾城对于他们的还是并不是很喜欢,因为他对于生活思想单纯,觉得孩子的出现,带走了谢烨对他的照顾。于是,桑木耳和他们二个人,并没有像其他夫妻一样成立一个幸福的家庭,但是顾城和谢烨的感情是很深厚的,这点无可厚非。
舒婷顾城
舒婷顾城同事一个派系的诗人,是顾城一生的朋友,也是文学上的小伙伴。
舒婷图片
舒婷顾城是在当时北京的一个诗会上认识的,那时候的顾城24岁,两个人文学交流很是欢快,随后就成为了朋友。在北京的那段日子,无论是在诗会和住宿还有吃饭,二人都是经常在一起交流。那个时候,舒婷还帮助顾城摆脱了严肃的教导老师。随后,舒婷和顾城游玩了北京很多好玩的地方,为他们的友谊添加了很多温情。后来顾城爱上了谢烨,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舒婷,作为顾城的好朋友,舒婷心里很高兴,也很祝福他们。
舒婷的文学价值虽然没有顾城的高,但是大家的水平和创作差不多是在一个层次上,毕竟文学作品是没办法用世人喜欢的程度来衡量的。舒婷可以说也是一个杰出的文学才子。舒婷顾城曾经共写了一部诗集叫《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作上也有很多的碰撞,最后也必定会有作品见士世。后来顾城在外国的那段生涯,舒婷也过去了,在外国的荒岛余生,舒婷和他们一起艰难的过着。最后顾城和妻子谢烨产生矛盾,舒婷在当时劝解,调和,是有心帮着这位老朋友过上家庭幸福的生活。但是终不遂人愿,结局的残疼也撞击着舒婷的心疼。她是即为谢烨抱屈,也心疼顾城,毕竟认识很多年了。在顾城死后,舒婷对谢烨和顾城感到很惋惜,也很是怀念他们。
❷ 顾城和妻子死后,两人唯一的儿子现在怎么样了
1993年10月8日,文坛发生了一件令人非常震惊的事——著名诗人顾城用斧头砍杀了自己的妻子谢烨,然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谁也没想到,这位性格内向的诗人,竟然拿起斧头,杀害了自己的妻子,再自杀。那么,顾城和谢烨唯一的儿子后来怎么样了?
原本木耳还想去看看外祖父和外祖母,但被祖父阻拦了。因为顾城杀害谢烨后,两家人就断了关系,没了来往。他害怕木耳一不小心说出当年谢烨去世的真相,让谢家人触景伤情。后来,木耳还是回到了新西兰,娶妻生子,过着普通且平淡的生活。
❸ 顾城和谢烨走了十多年了吧!小木耳该长大了,他过的好吗
1993年10月8日,诗人顾城杀妻后自杀、留下5岁儿子桑木耳的爆炸性新闻轰动一时。13年来,顾城遗孤桑木耳的情况时刻牵动着国人的心,但其家人却始终对桑木耳的成长守口如瓶。昨日,顾城父亲、著名诗人顾工打破13年的沉默,首次向本报记者讲述了孙子桑木耳在异国他乡的故事。
跟着姑姑海外小岛长大
昨日下午,顾城父亲、著名诗人顾工在北京家中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虽然年事已高,顾工老人的思维和语言却十分清晰。顾工告诉记者,顾城之子全名为SAMUEL·顾,中文翻译为桑木耳。1993年,顾城杀妻自杀的人间悲剧发生时,5岁的小木耳并不在现场。“13年过去了,现在木耳已经是个18岁的帅小伙子了。”多年来,桑木耳在新西兰的生活一直是个谜。顾工先生告诉记者,桑木耳一直在新西兰的一所小岛上成长,陪伴在他身边的是顾城的姐姐顾乡以及顾乡的儿子弥乐。“木耳上学都是在岛外,顾乡每天会送木耳坐渡船去岛外上学,晚上又会接木耳回岛上。”木耳跟顾乡的儿子弥乐十分亲密,两人经常彻夜长谈,“这是木耳能在异国他乡唯一感受到的血缘亲情了。”
❹ 为什么顾城自杀前砍死了谢烨
顾肯定是精神不正常,正常人可以做到讨厌自己的孩子,把孩子送外族人养这么狠心的?谢要是阻止李进入他们的生活或者早点离婚,悲剧估计不会发生。顾是依赖谢的,李的背叛,谢的背叛,他就奔溃了。谢要是果断离婚走人,现在估计能幸福生活。李可以说是这两人悲剧的催化剂。谢被杀很大原因是顾认为谢出轨,谢离婚是因为顾的出轨,可以说这是出轨酿成的悲剧,当然要是顾是理性的正常人,热爱生活的人,悲剧根本不可能发生。
希望这件事能警惕后人,不要有一夫多妻的生活,生小孩一定要负起做父母的责任,不想要孩子就要做好避孕措施,精神有问题及早就医,名人也是人,不要过度迷恋,女性要勇敢自立,碰到这种男人尽早离开,不要存在一丝幻想,绝不能心软
❺ 求这部电影名字。找不到电影名字。求这女的叫什么名字也可以
你要想知道电影名字,那得上传一张或两张图片让大家帮你看看呀,不然怎么帮你。
❻ 顾城与谢烨的死亡之谜
我觉得我们还是不要对任何死亡做出评价或自认为
毕竟有些事情不像一般人那样想的
也有些感受是我们察觉不到的
如果你真的爱他
爱他的诗
爱他的痛苦与彷徨
那就让我们静静地阅读与缅怀
对于这样一个童话诗人
❼ 以前看过这部电影,但是忘记了这女的叫什么名字,连电影名字也忘记了。
电影:内衣少女 (2008)
导演: 陈庆嘉 / 秦小珍
编剧: 陈庆嘉 / 秦小珍
主演: 邓丽欣 / 郑中基 / 王祖蓝 / 贾晓晨 / 李曼筠/ 文咏珊 / 梁咏琪
类型: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2008-08-08
又名: La lingerie
剧情简介 · · · · · ·
Miu(邓丽欣 饰)去应聘一家内衣公司,结果得到内衣调查员的工作,同时一直单身的姑姑去世,Miu与号称“大叔杀手”的表妹Donut(文咏珊 饰)一同搬入了姑姑的华居。公司这边,市场部的少女杀手Lucas(郑中基 饰)试图推倒Miu未果,转而以朋友的立场对她,在Lucas的开导下,Miu先后卷入与“银行经理”、著名才子、自恋的公司太子爷诸人的荒诞交往。住在Miu楼下的空姐Celina频频丢失内衣,在报警时结识了辅警沈家俊(徐天佑 饰),二人很快同居,但代价是小辅警不能阻碍空姐的攀高枝梦想……Miu在市场调查中结识的酒店公关CC(贾晓晨 饰)巧遇羞涩的哈佛毕业生Eugene(安志杰 饰),后者让CC找到了爱情的希望……几个女孩在各自的爱情路上磕磕绊绊,而内衣,也在她们寻找的过程中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❽ 谢烨的人物作品
当我离去的时候/我们相信你能微笑/能用愉快的眼睛,去看鸽子/能在那条小路上/跳舞,一边想入非非地/设计着未来/我相信我是幸福的/甚至幸福得不能呼吸/不能回答你的询问/我待得太久/已变成/一片山谷/已变成了/山谷中泉水和云雀的歌声。”(《我不相信,我相信》)。
顾城和谢烨原本是非常相爱的,但后来很不幸,英儿介入了他们的感情。
1993年10月8日于新西兰所居岛,谢烨被其丈夫顾城重伤,顾城后自杀,谢烨于其死后数小时不治。
❾ 顾城怎么死的谢烨背叛了他吗
顾城的“自毁毁人”固然残忍,虽然他完成了自我审判,是是非非都随生命的风帆远去了。他留下的悲剧是大的,我们应当予以理性的反思。顾城的杀妻然后自杀,原因众说纷芸,无外乎陷入情感矛盾纠葛中不能自拔等诸如此类。但庄周先生此刻如独立检查官跳将出来,硬是从顾城诗作中检索出一连串并非“孤证”的铁证,搞了一个顾城杀人行凶动机大曝光。也就是说顾城从25岁时(1981年)写下《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开始,就埋下了杀人的伏笔,直到1993年10月8日也就是等待了12年之后才得以实现“自毁毁人”的梦想。这真是惊人的发现,诗歌历史上的“哥得巴赫猜想”。在庄周先生的笔下,顾城若干年前传诵一时的诗作,不但今天“看起来毫不朦胧”,完全是一名凶手明显显的供词!可惜时下不兴“文字狱”,要不凭庄周先生的才智是可以大有一番作为的。现在我将庄周先生引用的“证据”用“*”标明还原原诗段落如下:
我在希望在想但不知为什么我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时刻*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让它们去寻找蝴蝶*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1981年)
*太好了,我等待着*等待着又等待着*到了,大钟发出轰响*我要在震颤间抛出一切*去享受迸溅的愉快*我要给世界留下美丽的危险的碎片让红眼睛的上帝和老板们去慢慢打扫《有时,我真想》(1982年)你走了小时候我也在路上想过好象你会先去,按照古老的习惯我没想过那个人,因为习惯是抽象的螺纹*我只是深深憎恨,你的所有同学*她们害怕我,她们只敢在门外跺脚*我恨她们蓝色的腿弯,恨她们把你叫走*你们在树林中跳舞,我在想凶恶的计划最后,我总沾满白石灰,慢慢离开夜晚
(《顾城诗全编》中“凶恶”为“捣乱”)《铁铃——给秋天离家的姐姐》(1983年)
根据我粗浅的读诗经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真实地表现了那个时代下少年的失落感。“没有得到一个彩色时刻”,没有蜡笔只有手指和创痛,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也就是喜爱幻想的孩子不能在心爱的白纸上描绘“蝴蝶”般的梦想世界,只好一张张撕碎失落如单调的昔日时光,但少年依旧任性地想,明天一定是个彩色时刻。《有时,我真想》这首诗的副题是“一个异国侍者自语”,作者虚拟侍者厌倦老板的专制,在想象的对抗中打烂瓶子,让老板自己打扫的场景,抒发作者对新时代到来的“钟声”的应和与喜悦。《铁铃——给秋天离家的姐姐》是一首怀念亲人的诗,“我”回忆了童年与姐姐生活的许多细节,亲情感人,历历在目。抄录的第四节写的是姐姐和女同学在树林里玩耍而不让爱捣乱的弟弟“我”参与,“我”十分气恨她们丢下“我”,便想着拿白石灰砸她们来报复一事。作者适度采用了夸张和白描的手法。但不知庄周先生为何一眼就从诗中看出顾城包藏祸心,步步阴险透着杀气,并由此推断诗句预示着顾城自毁毁人的阴谋?
庄周先生将“迸溅”,“凶恶”,“憎恨”,“宠坏”,“任性”,“撕碎”等一类词语简单粗暴地与顾城后期所为联系在一起,又包藏着怎样的用心,透着怎样的意气呢?
顾城之死并不足道,但顾城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诗歌领域是有相当特殊的贡献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那个时代的声音永远不会随记忆磨灭。我不禁要问庄周先生:假如你是在1993年以前写下《齐人物论》,对顾城的评价是否还这样盖棺定论呢?
浅论顾城诗歌的艺术特点
张虹
摘 要:本文认为顾城诗歌的意象世界常用的表现手法:首先是象征隐喻法;第二是抽象变形法;第三是通感法;第四是物象叠合法;第五是物人转换法;第六是因意取象法;第七是省略跳跃法。
关键词:顾城;诗歌;艺术;意象
顾城的诗,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正如这首《一代人》,短短的两行诗句,却清晰地勾画了一群探索者的坚定形象。我暗叹诗人独特的想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仅仅是十几个字,字里行间却还有着看似简单实为复杂的意象。在顾城的诗作中,人们总能找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
❿ 反映诗人顾城一生的电影名字叫什么
《顾城别恋》
导演:李载勇
主演:冯德伦、李绮红、森野文子
国别:中国香港
剧情简介:
顾城,1956年生于北京,后随父母下放至山东,在胶东半岛度过了童年。后成为朦胧诗派代表诗人。1979年在京沪特快列车上见到谢烨,对她便一往情深,不久,他全不能自制,赶到上海,向谢烨求婚。狂热地追求谢烨四年后终于如愿以偿。1983年8月5日结婚。随后出国漫游瑞典、英国、荷兰、新西兰、澳大利亚诸国后,定居于大洋洲的激流岛上,过起了自耕自足的桃花源生活,这应说是一个童话诗人很好的归宿了。
但是正因为顾城太天真、太童话了,所以他追求的完善在现实面前成为另一种永远不可实现的乌托邦。顾城是个已经长大的却不愿长大的孩子。他是注定了要在时间之河上伤心而焦灼地漂流。穷居小岛,顾城他们的生活是很拮据的。再加上有人追求他的妻子,使他更觉得自己的完美梦残破不堪;遂有他所爱的情人“英儿”——在国内诗坛小有名气的麦琪又随一练气功的洋老头私奔离他而去,又有因夫妻间一件小小的争吵而导致用斧弑妻的恶劣行径,然后悬颈自尽的悲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