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柯刺秦皇
导演:陈凯歌
演员:巩俐
张丰毅
李小露
呵呵,我看过这个~~很不错!~~
❷ 所有关于梦的电影名字
本帖最后由 cinere 于 2010-8-26 21:44 编辑
弗洛依德:梦不是一种躯体现象,而是一种心理现象。梦是一种愿望达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梦,并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无意义的,不是荒诞的,也不是一部分意识昏睡,而只有少部分乍睡还醒的产物,它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
荣格:梦无所遮蔽,我们只是不理解它的语言罢了。梦给我们展示的是未加修饰的自然的真理梦是无意识心灵自发的和没有扭曲的产物梦是启迪,是人潜意识在努力使整个心灵更趋于和谐、合理。大多数危机都有一个很长的潜伏期,只是意识觉察不到而已。梦能够泄露这一秘密。
庄周: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一。安达鲁之犬Un chien andalou (1929)
电影史上唯一一部全梦境的电影短片,内容由布努埃尔和达利的两个梦组成,超现实主义先锋之作。观者不必去探究梦的意义,只要惊叹就足矣!
二。爱德华大夫[url=]Spellbound[/url][url=] ([/url][url=]1945[/url])
电影图片是达利设计的梦境,电影史上最早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电影,影片运用梦境侦破了奇案。
三。梦Kvinnodrom (1955)
以梦境反映女性的欲望和惶恐心理
四。野草莓Smultronstället (1957)
“如果我在那天感到担忧或者悲伤,我会习惯性地从童年里唤起一些记忆来让我平静。所以那就是这个晚上。”
第一个梦:伊萨克梦到他自己站在街角,看到一只没有指针的时钟,和一辆装载着“自己”尸体棺材的马车。
第二个梦:梦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自己的深爱的莎拉弃他而去,和堂弟走到了一起,这让他感到悲伤。第二部分是关于一个非常简单的医生考试,他没有通过。第三部分是关于他的妻子不忠,伊萨克看到自己的妻子正在和另一个男人调情,他站在远处,清晰地听到妻子是多么的怨恨他的冷酷和原谅她背叛的方式。
五。伊万的童年Ivanovo detstvo (1962)
一个失去童年的儿童的梦境多少让人疼痛。
六。八部半8½ (1963)
想象力陷入空白的绝境就会有梦境来填补。
七。朱丽叶与魔鬼Giulietta degli spiriti (1965)
费里尼把中年女性心理危机的梦境和现实的分界模糊化,似幻似真,女主角在其中疲惫地穿梭,突显出内心的痛苦。
八。瓦莱莉和她的奇迹一周Valerie a týden divu (1970)
青春期女孩的黑色“春梦”,充满了诡秘和恐怖。
九。夜的第三章Trzecia czesc nocy (1971)
高烧病人的荒诞梦境,阴暗恐怖
十。面对面Ansikte mot ansikte (1976)
一个有着不幸童年的女心理医生自杀未遂之后遭遇的梦境,不离奇也不荒诞,全部是童年愿望未遂导致的压抑人格。
十一。剃刀边缘Dressed to Kill (1980)
影片最后浴室这段梦境很真实,巧妙的是那段梦是女主角先前自己的想象。
十二。梦Dreams (1990)
一个老年人的梦,绮丽多彩,不像梦,更像是假设的梦
十三。重庆森林Chungking Express (1994)
第二段故事是一场爱情梦。
十四。12只猴子12 Monkeys (1995)
一个人梦到自己的死亡。
十五。梦旅人Picnic (1996)
青春之恶梦
十六。猜火车Trainspotting (1996)
毒瘾的梦魇
十七。香港制造Made in Hong Kong (1997)
“请不要再性骚扰我了,否则我会精尽而亡的。。。。。。”
中秋在捡到自杀女孩的信后夜夜春梦。
十八。美国丽人American Beauty (1999)
中年男子对妙龄少女的性幻想之梦
十九。梦之安魂曲Requiem for a Dream (2000)
三个“瘾君子”的梦之漩涡,万劫不复
二十。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ive (2001)
似梦非梦,人生就像一场失忆的噩梦。
二十一。梦魇疯人院Sílení (2005)
让人精神失常的梦,疯子还是常人在这里难以区分。
二十二。悲梦Dream (2008)
一场梦和梦游之间造成的一对男女的悲剧。
二十三。爱丽丝梦游奇境Alice in Wonderland (2010)
爱丽丝梦游奇境》根据刘易斯·卡洛尔(Lewis Carroll)的经典童话改编,故事中的小女孩爱丽丝在梦中掉下了兔子洞,先后遇到了兔子大臣、毛虫、疯帽子先生、三月兔、红桃皇后、白衣骑士、大海龟等等古怪奇特的人物。
❸ 请看补充问题或问题补充,关于电影和电影名字的提问!
如果自己仔细看,任何一部影视作品上都有对立面。否则也就《没戏了》!
推介你,随便看一部抗日剧,里头的汉奸,日本翻译官,基本没好人,都是大坏蛋。
也有极少数人是被派遣打入敌人内部方卧底的。
与敌人斗争,与汉奸卖国贼斗争,挺有意思的。——也是正能量教育手段之一。
好好看看吧。
❹ 关于降头的电影名都有那些(越多越好)急!
1、《降头》
《降头》是由中国星娱乐有限公司于2007年5月10日在中国香港发行的恐怖片。该片由邱礼涛执导,邵美琪、郑浩南、林雪、黄德斌等人主演。
影片主要讲述了香港警察乐民在泰国与一小姐邂逅,乐民回国后一去不返,小姐为情自杀,暗恋小姐的酒吧打工仔为了报仇,用降头诅咒乐民一家人的故事。
2、《恶魔的艺术2》
《邪降:恶魔的艺术2》是由Kongkiat Khomsiri执导,Napakpapha Nakprasitte等人主演的一部恐怖片。影片讲述了六名青梅竹马好友趁着大学放暑假回老家重聚后发生故事。
3、《血胎换骨》
《血胎换骨》是一部降头术的惊悚古惑仔片,故事讲述古惑仔伟与Jackso打死了黑道大哥的手下而被追杀,唯有逃亡到泰国,结识了降头师猜旺。伟与猜旺的妹妹阿水相恋 ,伟偷看猜旺降头秘本,暗学降头术,击退了敌人。但当猜旺发现伟心术不正,施法害人,要阿水与伟退婚的故事。
4、《勾魂降头》
《勾魂降头》是何梦华执导,狄龙、恬妮等主演的惊悚类电影。讲述了茗茗对英俊的狄龙情有独钟,收买了一个降头师,在狄龙与恋人李丽丽举行婚礼的前夕,向狄龙下了“爱情降头”的故事。
5、《妖怪都市》
《妖怪都市》是由袁祥仁执导,林正英担任主演的的一部动作灵异类电影。讲述了道士林正英降服雌雄降头大盗金莎、乃密二人的阴阳同体尸的故事。 。
❺ 关于战争的电影名字
。上甘岭(1956)(Shanggang Hill) 本片根据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改编。讲述1952年秋朝鲜战争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上甘岭战役的整个过程。在电影美学和影片主题上达到了和谐统一。 2。英雄虎胆(1958)(COURAGEOUS FIGHTER) 讲解放初期,在广西南部的十万大山地区剿匪。 3。林则徐(1959)(The Opium Wars) 不用多介绍了。 4。红色娘子军(1961)(The Red Detachment of Women) 向前进 向前进 战士的责任重 妇女的冤仇深 5。甲午风云(1962)(Naval Battle of 1894) ] 打吉野的 6。冰山上的来客(1963)(VISITORS ON THE ICY MOUNTAIN) 还爱情呢 7。小兵张嘎(1963)(ZHANG GA,THE SOLDIER BOY) 你就是罗京宝叔叔。 8。红日(1963)(Red SUN) 打74师的 9。归心似箭(1979)(ANXIOUS TO RETURN) 获1982年获第一届香港电影节金像奖最佳语片奖 10。一个和八个(1983)(ONE AND EIGHT) 第五代导演的看山座 至于大决战之类 虽然导演在场面上很宏大史诗 对于蒋介石 林彪等形象也突破以往 更具回归人性 但说穿了对于所谓两种力量角逐中的领导人描述过多 还是咱中国人打中国人。悲哀 故不放入 我们要记录大社会背景下挣扎的小人物 外国的 一、《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 (1979) 该片表面上在讲越战,但在所有著名的战争片中,它可能是“升华”程度最高的一部。它可以套用于任何战争,甚至广而言之说它表现任何人生经历都不为过。影片虽然不乏对战争的正面描写,但它的精髓是刻画人性中的黑暗,难怪它不是以越战记录为蓝本,而是改编自英国小说家康拉德的经典名著《黑暗之心》。 影片讲述一个疯狂的美国军官在柬埔寨丛林中建筑恐怖王国的故事,马龙·白兰度扮演的这名军官镜头不多,台词和处理均很“虚幻”,仿佛是一种力量,而不是某个人;若再“虚幻”下去,那就要变成《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大家长了。 本片是电影大师科波拉的战争史诗片,是他对于战争暴力造成人性异化的一种反思。影片巧妙地将现实主义的题材和象征意义融合在一起,以一名战士沿河寻找白兰度的旅程为线索,展开了一种近乎荒诞的“实况记录”。影片具有一种“大歌剧”般的风格,夸张而华美,带有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在飞机上播放瓦格纳《女武神》主题音乐的轰炸场面是这种风格的集中体现,也是本片的经典场景之一。 2001年夏,科波拉推出该片的新版本,比原来的版本多了将近一个钟头。 二、《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该片中有一个重复出现的细节颇耐人寻味:士兵们把牺牲了的战友留下的家信重新抄写一遍,而不让他的家人看到血迹斑斑的原件。此举的动机无可指责,但细细想一下,您不觉得原件更珍贵吗?传统的二战片好比是这重新誊写的家书,已经抹去了血迹和弹孔;而本片给我们看的是原件,因此我们震惊、颤抖,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了通过滤镜观察战争。 当代头号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在此不仅建立了又一座艺术丰碑,而且奇迹般地将一向无法协调的思想倾向和戏剧元素加以融合。他并没有贬低二战的正义性,但他提出了个人生命价值的命题,并在影片中直接讨论;他打破常规在片头大段描写诺曼底登陆,但人物的塑造并没有因此被削弱;他的战争戏跟非战争戏泾渭分明,但影片的整体感非常好。他那超凡的叙事能力为观众提供了见“树”又见“林”的战争场面。 这是一部肯定二战、又宣扬反战的作品,是一部赤裸裸表现极端暴力、但从骨子里赞美人性与和平的作品。 三、《野战排》Platoon (1986) 大导演奥利弗·斯通越战三部曲的第一部,获四项奥斯卡大奖。 本片以导演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越战的主要一面,即美军在前线的所作所为。影片的主要戏剧矛盾源于一名讲人道的军官和一名非理性的军官的冲突,但没有图解反战思想的痕迹。 在人物和事件、思想和艺术的综合方面,本片没有偏颇,是一部百分之百的优秀战争片。 四、《桂河大桥》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 这部荣获七项奥斯卡大奖的英国片有着英国式的严谨结构和绅士般的节奏。影片反映二战期间一群英国士兵在日本战俘营的故事,虽然没有什么正面的刀枪交锋,但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颇独具匠心。 影片前半部份:英军战俘不畏日本军官的折磨,支持原则,维护尊严;但影片到后半部份,角色似乎发生了转换:日本军官从恶魔的外表展现人性的一面,而英国军官在面对必须炸毁自己兴建的桥梁时表现出来的僵硬思维,同样令人惊讶。 本片可视为是三个军人的故事,每个人身上既有着民族性,同时也有独特的个性。日本军官齐滕大佐外冷内热,武士道精神尚未完全抿灭他的人性;亚力克·金纳斯扮演的英国军官浑身上下都充满尊严,但似乎有点走火入魔;威廉·霍尔登扮演的美国军官有点流里流气,但他应变能力强,关键时刻也能明辨是非。 大卫·里恩的作品都讲究气势,以现代观念看许多场景都偏拖遢,但跟整体的表现手法很一致。 五、《巴顿将军》Patton (1970) 一部关于二战将军的史诗式传记片。它把巴顿将军塑造成一个既高大雄伟、又具体实在的艺术形象,不仅有血有肉,而且有“污点”;不仅功勋垂世,而且“劣迹”昭彰。 影片描写战争史实,但镜头几乎一直对准主角,巧妙地让人们从巴顿的威力中感受德军的力量。主角的演技出神入化,尤其是开场戏——在美国国旗撑满银幕的背景下,主人公作了长达五分钟的开场独白。这是高难度的反传统处理,也是影片最著名的一段。 影片的战争场面宏伟壮观:北非沙漠里,遍地砂砾,怪石嶙峋;银装素裹的草原,硝烟弥漫,大自然的优美景致和战争的氛围交织成一幅幅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 六、《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1930) 这部当年度奥斯卡最佳影片是一部具有浓厚反战思想的作品,描述一战期间参军的一群德国少年兵的经历。 导演手法细腻、流畅,开创了使用升降机拍摄大场面,把对白、音响和配乐混合录制的手法。影片结尾处主角捉蝴蝶被子弹击中的镜头,已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 七、《猎鹿人》Deer Hunter (1978) 本片从三名炼钢工人加入越战,反映出战争对人民生活的破坏。影片明显地分为战争前、战争中、战争后三个部份,每个部份互为补充,让人们看到战争造成的肉体伤残固然触目惨痛,精神伤害却更为惊心。 影片的主要细节是一个名为“俄国轮盘”的游戏:越南军人在左轮手枪中只装一颗子弹,然后要美军战俘往自己头上射击。但这种残酷的游戏却像毒品一样,吸引了其中一名美军,以至于他回到后方仍不愿返回家乡,却自愿留在越南从事这种生命赌博。 该片节奏缓慢,叙事松散且富有跳跃性,既显得有大气,又显得导演缺乏基本功。本片获得五项奥斯卡大奖。 八、《最长的一日》The Longest Day (1962) 《拯救大兵瑞恩》之前描写盟军登陆诺曼底的经典之作,云集了众多当时的超级男明星,阵容之强,在战争片中极为罕见。但明星们在此没有什么出风头的机会,因为整部影片以叙事为主,从各个方面(包括美军、德军、法国抵抗力量等)全面反映当时的战局,人物塑造处于从属地位。 本片被认为是以传统手法正面表现二战的盖棺之作。 九、《乱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 (1953) 本片荣获八项奥斯卡大奖,是20世纪拍摄的表现珍珠港事件最出色的影片。 其实影片主要篇幅用在描写珍珠港前夕夏威夷美军的生活,对军界内部黑暗面的揭露非常犀利,如偷情、虐待小兵等均有详尽披露。 日军飞机偷袭珍珠港乃本片的压轴戏,同时也为人物矛盾提供了一个大框架与大和解,尤其是小兵在操场上吹号哀悼战友的一场戏颇有点睛之妙。 十、《虎!虎!虎!》Tora! Tora! Tora! (1970) 如果您想通过观看战争片,了解某场战争的前因后果、战略战术,本片是最佳选择。这部由美国和日本联合制作的影片,细致地呈现了双方在珍珠港事件前的每一步,包括外交、军事和情报的发展。影片在观点上不偏不倚,极其客观;在细节上不厌其烦,忠实史实。它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但在人物塑造方面则未下功夫。 “虎!虎!虎!”是日本空军在轰炸珍珠港时喊出的口号。该片的轰炸场面很壮观,当然不如新片《珍珠港》充满电脑特技的45分钟轰炸戏,毕竟现代科技在表现宏大及难以再现的场面时有着独特的优势。您若对《珍珠港》片尾美军轰炸东京的史实感兴趣,有一部1944年出品的影片《东京上空30秒》详细叙述了这段故事
❻ 关于电影名字的 急!!!!!!!!!!!!!!
1、电影《西行平妖》贾永泉、陈继铭、杜玉明、穆立新、董志华等主演的剧情片。
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发生的故事。
2、《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是周星驰彩星电影公司1994年制作和出品的一部经典的无厘头搞笑片,改编依据是吴承恩所撰写的神怪小说《西游记》,该片是《大话西游》系列的第一部,由刘镇伟导演,技安编剧,周星驰制作,周星驰、莫文蔚、吴孟达、蓝洁瑛等人主演。
该片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前去西天取经之前的孙悟空因要杀唐僧被观音菩萨惩罚转世为至尊宝而后遇见白骨精、蜘蛛精的传奇故事。
❼ 请问赤伶中的裴晏之有历史原型吗
据说裴晏之就是其本名,但是其人不载于正史,民间也没有记录,只有这首歌书写了这么个人。所以是否确有其人,我觉得可能是杜撰的。毕竟如果真有其事,当年抗战时期,肯定会大书特书,作为激发民众斗志的典型。可是建国这几十年来,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事迹,唯独这首歌说了这么个故事,很难让人信服。
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句话也不是裴晏之说的,是陆游的诗《病起怀书》里的一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历史上有气节的文人不少,名伶也有。如梅兰芳。
此外,歌曲中的事迹,我也觉得不靠谱。疑点有
火烧戏楼,不是一个人的事,整个剧团都会殉难,即使当时没死,侥幸活下来的,事后也会被杀。能保证一个戏楼上到老板,下到所有杂役都有这样的气节?就算领头的几个人决定起事,瞒着下面的人。可是各种布置,不是领头的几个人就能搞定的,需要大量人手。而且所有布置,要想全瞒下来,也不靠谱。
舞台起火,观众可不是挨着舞台坐的,而是和舞台有比较远的距离。如果说是在楼下放火,当时那么多兵,竟然完全都没发现?
古代木质建筑,听起来极易起火,实际上没那么容易。大火灾需要几个条件,第一深夜,大多数人睡了,导致火没有在一开始就被控制。第二需要大风,虽然起火后会自然形成大风,但是在起火之初没有大风,也很难形成规模。第三,要在人多的地方纵火,需要大量易燃物,要么是油脂,要么是大量干草。油脂有特殊气味,这个行伍里的人不可能不警觉。而干草需要大量空间堆放,他们看戏之前,难道就没任何人在乎这房子周围堆放的东西?
说是以全县百姓威胁,要其唱戏。这么多生命,用来威胁一个人,那么这个人至少是全县知名度非常高的一个人。他必须具备引领全县民心的能量。不然,用全县百姓来要挟,没意义。用他一个村的百姓要挟都足够了。而有这么大名气的人,正史野史都没有任何记录,这不合理。
歌中的“李香君”,历史上李香君有两个,一个是明朝名妓,从歌词内容可以排除这个人。另一个则是50年代的电影明星,这个李香君1935年出生,十三四岁成名,成名时二战已经结束。日本投降时,她才10岁,显然也不是她。同样,制导了这么大的一个事件,国共的历史资料上竟然也完全没有任何记载,也是不合常理的事情。
宣传爱国是好的,英雄事迹也的确值得宣传赞颂。但是最好是用真人真事来宣传,如果是虚假的,最终反而起负面作用。
所以,歌如果好听,听听就罢了,别当真。一个县啊,不可能没有人记得这两位大英雄吧?他们的事迹,竟然只言片语都找不到。搜一下裴晏之这三个字,最早的记录都是2018年11月的。可信度太低了
——————————
补充回复一下:
有人说这是宣传爱国情操,不应该质疑。这个别转移话题了,我这质疑的是这个事情这个人物,并不是质疑爱国情操。这是两码事。杠精最喜欢的抬杠的事情之一,就是转移议题,希望回复里自己对比一下。
有人说这是戏子,所以很可能没记载。这点,旧社会或者说古代,戏子地位是低。但是地位低不等于没名气。这也是两码事,名气和地位不是对等的,古代有几个朝代商人的地位非常低,可是出名的商人,在当地县志上都是有记录的。而且到清代,戏子已经不算是地位特别低的那类人了,去了解下四大徽班进京,去了解下天桥卖艺。他们地位的确低,可是名气却不小。天桥卖艺的,很多人都知道吧?如果裴的声望足以影响一县,那么这个县的县志里不可能没他的记录。而且他主导了这么大的一个事情,民间不可能没有他的传说。尤其是抗战时期,这可是最激励人心的事迹,不可能不加以宣讲。
有人说这是战时,没人关注。呵呵,战时宣传去了解下。没事都能造一些故事出来,何况这么一件大事?
有人说被鬼子封锁消息了。抱歉,你去看一下当时的情况,鬼子不可能有很多人的,实际上大多数还是我国老百姓。这么一件大事,你觉得是现在的网络,说封就封,说删帖就删帖了?口口相传,文字记载。这么有风骨的一件事,文人也不可能都不发声,不在纸上留下点什么。
❽ 关于电影的名字
都不悬赏财富值的吗?三部电影诶!
❾ 赤伶解说词
最近喜欢上了一首古风歌曲《赤伶》,带点戏腔的味道,很有一番韵味。
在网上看到,说这首歌还有着这样一个故事:
“事发生于民国时,主角要从民国似的一个戏子说起,他叫:“裴晏之”。在这个山河破碎的时代,日本人以全县百姓威胁其出场唱戏。
裴宴之没有拒绝,挺身而出,好戏开场,愈发动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唱腔愈发悲痛,竟令台下的日本人怔住了,正在这时,一名叫李香君的人,大喝一声“点火”,当日本人发觉时,火势已经一发不可收拾,台上的裴晏之正唱到: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老祖宗说过:戏一旦开始,即使台下没有人,一定要唱完,凡人不听,不代表鬼不听。
我第一次接触戏曲,是因为《霸王别姬》这部比我出生年纪还要大一岁的电影,让我对戏曲有了不一样的认知。
我映像里,比较深刻的一段对话是这样的:
“你忘了咱们是怎么唱红的了?不就凭了师傅一句话?”
“什么话?”
“从一而终!师哥,我要让你跟我…不对,就让我跟你好好唱一辈子戏,不行吗?”
“这不,小半辈子都唱过来了吗?”
“不行!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
“蝶衣,你这真是不疯魔不成活呀。唱戏得疯魔,不假,可要是活着也疯魔,在这人世上,在这凡人堆里,咱们可怎么活哟。”
“不疯魔,不成活”,程蝶衣的一生,都犹如在戏中。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唱戏和做人都需明白的一个的道理: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只要有爱就有痛,有一天你会知道,人生没有我并不会不同。忘了我就没有痛,将往事留在风中。”
❿ 谁能告诉我名字一部关于轮回的电影名字
恐怖游轮 这片子还算看得懂,推荐几个难点的电影给你吧:搏击俱乐部、穆赫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