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作者是
田汉。
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本名田寿昌,乳名和儿,笔名有田汉、陈瑜、伯鸿、汉儿倚声、首甲、绍伯、漱人、陈哲生、明高、嘉陵、张坤等。男,汉族,湖南省长沙县人。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编剧、小说家、词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文艺活动家。
他创作歌词的歌曲《万里长城》的第一段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田汉早年留学日本时曾自署为“中国未来的易卜生”。1968年,田汉在中国文化大革命中不幸被迫害死于狱中。
(1)1934年任光电影音乐扩展阅读:
个人经历
1924年,与妻子易漱瑜创办《南国》半月刊。以后相继任教于长沙第一师范学校、上海大学、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
1927年秋,到上海艺术大学任文学科主任、校长,创作了话剧《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年底同欧阳予倩、周信芳等举行“鱼龙会”演出,影响甚广;
1928年,与徐悲鸿、欧阳予倩组建南国艺术学院,同年秋成立南国社,以狂飙精神推进新戏剧运动,多次到南京、杭州、广州等地演出,同时主编《南国月刊》;
1937年“七七”事变后,创作了五幕话剧《芦沟桥》,并举行劳军演出。8月赴上海,参加文化界救亡工作。上海沦陷后到长沙、武汉从事戏剧界抗日统一战线工作。12月成立了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他是组织者之一;
1938年,年初与马彦祥等编辑出版了《抗战戏剧》半月刊,后又去长沙筹办了《抗战日报》。2月,到武汉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负责艺术宣传工作,同洪深等组建了10个抗敌演剧队、4个抗敌宣传队和1个孩子剧团。
② 任光在音乐界的艺术贡献是什么
(1900~1941)作曲家、音乐活动家。浙江嵊县人。1919年赴法国学习钢琴调音技术与作曲。1924年至1927年在越南法商亚佛琴行任技师。1928年回国,1932年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音乐部主任,同时参与共产党领导下的上海左翼音乐活动,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和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主要成员之一。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再度前往巴黎,边学习边在华侨中组织抗战歌咏活动,并参加了法国左翼文化组织。1939年赴新加坡,在华侨中组织歌咏团体宣传抗日救国,曾辅导过著名的华侨歌咏组织“铜锣合唱团”。1940年回国,在育才学校任教,同年7月到皖南参加新四军工作,皖南事变时牺牲。代表作有:歌曲《渔光曲》、《大地行军歌》、《抗敌歌》、《采菱歌》,《月光光》、《打回老家去》、《新四军东进曲》、《新莲花落》;歌剧《洪波曲》;民族器乐曲《彩云追月》。
③ 求作曲家任光的在校时间,身份,当时校名,政治面貌 ~ 急 ~
入嵊县中学(现嵊州市第一中学)读书时已学会拉二胡、吹铜号、弹风琴,有“小音乐家”之称。中学毕业后入上海震旦大学。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入里昂大学音乐系学习,并在一家钢琴厂当学徒。1924年毕业后,受聘于安南(今越南)亚佛音乐钢琴制造厂,任经理。1927年回国后,参加左翼剧联音乐小组及歌曲作者协会。1928年,告别法籍妻子回国,在上海法商百代唱片公司任音乐部主任,从事创作歌曲并为电影、戏剧配乐。1929年,在田汉、阿英(钱杏邨)、夏衍、蔡楚生等帮助下,从事进步文化运动。九一八事变以后,与聂耳、冼星海等一起,发起组织剧联音乐小组和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创作《渔光曲》。1934年创作了著名的《渔光曲》(同名进步影片插曲,周璇主演并主唱)而一举成名。1936年创作《打回老家去》等救亡歌曲,流传甚广。次年8月,再度去法国,进巴黎音乐师范学校进修。组织领导巴黎华侨合唱团,出席有24个国家代表参加的反法西斯侵略大会。所作《中国进行曲》被辑入《世界革命歌曲选》。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音乐活动中,创作了《月光光》、《新莲花落》、《大地行军曲》、《打回老家去》(署名前发)、《高粱红了》等40余首极有影响的抗日救亡歌曲与电影歌曲。此外,还创作过歌剧《台儿庄》(《洪波曲》)的音乐。1938年10月回国后,在长沙、贵阳等地从事抗日宣传活动。次年8月,去新加坡开展华侨歌咏活动。1940年,任光跟随叶挺将军从重庆赴皖南参加新四军。1940年7月,
《任光歌曲选》
到新四军军部从事宣传工作。皖南事变时不幸牺牲,其妻徐韧被捕后亦惨遭杀害。重庆《新华日报》发表悼念文章,誉其为“民族的号手”。 一生创作歌曲上百首。现存于世的名作除《渔光曲》和《打回老家去》外,流传较广的还有《月光光》、《新凤阳歌》、《彩云追月》、《大地进行曲》、《王老五呀王老五》、《别了,三年的皖南》等。198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任光歌曲选》。
④ 任光推出了什么电影
任光没有推出过电影,但为电影《渔光曲》制作了主题曲
《渔光曲》是电影《渔光曲》主题曲,由安娥作词,任光谱曲,作于1934年。
这首歌深情地唱出了旧社会长年漂泊在海上的穷苦渔民的艰辛劳动生活,真实地反映了渔民们愁苦困顿的心情。为了写好这首歌,任光特意到长江的入海口吴淞口,观察渔民们捕鱼劳作。根据体验,他为这首歌创造了表现海浪起伏的特定节奏,突出了船歌的风格。
《渔光曲》歌词节选:
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
早晨太阳里晒鱼网,迎面吹过来大海风。
潮水升,浪花涌,鱼船儿飘飘各西东。
轻撒网,紧拉绳,烟雾里辛苦等鱼踪。
鱼儿难捕船租重,捕鱼人儿世世穷。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渔光曲
⑤ 简要介绍一下音乐名家任光生平
任光(1900~1941)作曲家、音乐活动家。浙江嵊县人。1919年赴法国学习钢琴调音技术与作曲。1924年至1927年在越南法商亚佛琴行任技师。1928年回国,1932年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音乐部主任,同时参与共产党领导下的上海左翼音乐活动,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和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主要成员之一。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再度前往巴黎,边学习边在华侨中组织抗战歌咏活动,并参加了法国左翼文化组织。1939年赴新加坡,在华侨中组织歌咏团体宣传抗日救国,曾辅导过著名的华侨歌咏组织“铜锣合唱团”。1940年回国,在育才学校任教,同年7月到皖南参加新四军工作,皖南事变时牺牲。代表作有:歌曲《渔光曲》、《大地行军歌》、《抗敌歌》、《采菱歌》,《月光光》、《打回老家去》、《新四军东进曲》、《新莲花落》;歌剧《洪波曲》;民族器乐曲《彩云追月》。
⑥ 1934年任光推出了他的电影音乐成名作什么
1934年创作了著名的《渔光曲》(同名进步影片插曲,王人美主演并主唱)而一举成名。
⑦ 任光的人物评价
上世纪30年代初,结识了田汉等左翼进步文化人士,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参加中共领导的左翼剧联音乐小组、苏联之友音乐小组、中国新音乐研究会等进步组织,与聂耳、冼星海等一起探索新兴音乐的创作道路,积极从事革命音乐的创作与传播,并利用职务之便刻录包括《义勇军进行曲》在内的大量抗日救亡歌曲唱片,广为发行,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被音乐界誉为:“民族的号手”。
1934年,推出了他的电影音乐成名作《渔光曲》。后来创作的《打回老家去》、《王老五》等歌曲风靡全国。1935年5月9日,任光组织了电通电影公司的盛家伦、司徒慧敏、郑君里、金山、袁牧之、顾梦鹤、施超7个演员唱《义勇军进行曲》(即《风云儿女》电影主题歌),第一次在百代唱片公司录音棚内录下首版《义勇军进行曲》,并灌制了唱片。随后,他又将这唱片的录音转录到电影《风云儿女》的胶片中去。这是全球第一张《义勇军进行曲》的唱片,编号为34848b,现保存在上海的国歌纪念馆中。唱片很快发向全国,《义勇军进行曲》迅速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广为传播,成为一首激情燃烧、影响最广的抗日名曲。第一次灌制的唱片很快销售一空,后来任光又连续灌制了两次。《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战斗进行曲,是游行集会的合唱曲,是唤起民众的动员令,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赴法国巴黎音乐学院进修。在法期间,出席了有42个国家代表举行的世界反法西斯侵略大会,他创作的《中国进行曲》被列入《世界革命名曲选》。 任光是中国无产阶级音乐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著名的革命音乐家。他创作的许多抗日革命歌曲,对中华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开创了海外爱国、爱家歌咏的先声,是我国电影音乐的开拓者,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和中国电影发展史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1941年2月,叶挺从江西被押解到重庆途中,秘密投书重庆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秘书阳翰笙,嘱他转告周恩来:“任光已在我身旁阵亡”。以后,叶挺又在其《囚语》中以大量文字抒发对任光的思念之情。其中写道:“至友任光,为中国音乐名家,《渔光曲》《王老五》等均其杰作。随我至军中后,新作甚多,别有风格,对群众心理及大众化问题深切明朗,军中均以‘王老五’呼之,此次率其新爱随余行军,备受危苦。十日晨在高坦乡,正值激战中,教导队奉我令加入前线作战。我作简短演说后,群情激动。任君指挥唱其新歌《东进曲》,与四周机关枪声及手榴弹声融成最伟大的战斗交响曲。” 叶挺将军称他是“中国的音乐之星”;聂耳称他是“我们的导师”;《新华日报》则赞誉他为“民族的号手”, 郭沫若同志评价任光的作品是“在中国的新音乐,在民族的觉新上,在抗日的推进上,乃至在敌寇的投降上,的确是有着它的功绩。”旅居南洋的郁达夫等人闻讯任光牺牲后深为震惊,发表了盛赞任光“忠于民族,忠于艺术”的纪念文章;延安的作曲者学会,也曾出版专刊,纪念这位烈士,号召全国音乐工作者,学习任光的进取精神和面向现实的创作方向。解放后,人们继续怀念着这位杰出的革命烈士。浙江电视剧制作中心特为任光专摄了电视剧《彩云追月》以作纪念;中共中央党史办公室还将任光定为著名烈士,载入《中共党史人物传》史册。
⑧ 义勇军进行曲是谁作曲,作词是谁,来历是什么
尊敬的网络用户您好!
欢迎使用网络知道!很高兴为您解答!
《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作者简介
曲作者
聂耳(公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12—1935年)原名守信、字子义(亦作紫
聂耳
艺),汉族,云南玉溪人。1918年入昆明师范附属小学,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在校学 业成绩出众,又喜爱音乐,课余从民间音乐家学习演奏笛子、胡琴、三弦、月琴等民族乐器,熟悉传统乐曲。1922年入私立求实小学高级部,为该校“学生音乐团”的活跃成员。1925年考取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插班生。时值第一次国内革命风暴在中国南方兴起,他开始受到进步书刊和《国际歌》等革命歌曲的影响。1927年考入云南第一师范高级部英文组,参与本校学生进步组织“读书会”的活动,与友人组织“九九音乐社”,经常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戏剧演出活动,并开始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928年后,更加积极地参加各种公开和秘密的革命活动。为逃避搜捕,于1930年7月潜离昆明,经越南转赴上海。
1930年11月,聂耳在上海加入“反帝大同盟”。1931年3月,任明月歌剧社小提琴手,师从普杜什卡接受严格的小提琴训练,还自修钢琴、和声学、作曲法等。1932年4月,他认识了左翼剧作家兼诗人田汉,建立了与左翼文艺界的联系,进一步坚定了走革命音乐道路的信心。和田汉的友谊与合作,对聂耳的艺术成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32年8月前往北平,积极参与北平左翼戏剧家联盟和左翼音乐家联盟的演出活动和组织建设,并师从外籍教师托诺夫继续学习小提琴。11月重返上海。
聂耳回上海不久即进入联华影业公司工作。他以炽烈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等多方面的工作,积极从事创作和评论活动。同时还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随后又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1934年4月,聂耳进入百代唱片公司,与任光共同主持音乐部,组织录制了一些进步歌曲唱片。1935年1月,他转入联华影业公司二厂任音乐部主任。日益严重的白色恐怖迫使他决定出国拟经日本前往苏联学习。他于4月18日抵东京。在日本,聂耳考察了日本音乐、戏剧、电影等方面的动态,向日本文艺界介绍了中国音乐的新发展,并加紧学习外语和音乐。7月17日,在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逝世,年仅23岁。
聂耳一生共创作有37首歌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从事多方面活动的同时所写的,其中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歌曲占有较大比重。
词作者
田汉(1898.3.12-1968.12.10)
田汉
湖南长沙人,原名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漱人、汉仙等。1916年随舅父去日本东京高等师范英文系学习,后参加少年中国学会。1920年出版与郭沫若、宗白华的通信《三叶集》。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1922年回国后与妻子易漱瑜创办《南国半月刊》,继而组织南国电影剧社,从事话剧创作和演出活动。此时期创作的话剧《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苏州夜话》等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1927年在上海艺术大学任教并被选为校长,此时与欧阳予倩、周信芳等举办艺术鱼龙会 ,会上演出他的剧作《名优之死》获得成功。同年冬成立南国社及南园艺术学院,1928至1929年率南国社先后在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无锡各地举行话剧公演和其他艺术活动,推动了中国话剧的发展。同时期他也创作了大量剧本。 1930年加入“左联”,写下了著名的《我们的自己批判》,创作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同年南国社被国民党查封。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左翼戏剧家联盟党团书记等职。此时创作的《年夜饭》、《乱钟》、《顾正红之死》等剧。
2歌曲简介
在1949年9月27日至现在,《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曾作为国民革命军200师的军歌,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章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创作过程
为电影而创作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这部影片描写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它在影片中首尾两次出现,给观众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把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后又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很多人对这首歌想追根寻源,报刊上也多次刊登过介绍文章,但说法不一。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是说这首歌的歌词,是田汉同志于1935年在上海被捕以后,在国民党监狱里,用一张包香烟的纸写的。不久,他托人带出了监狱,转给了孙师毅和夏衍同志,另一说法是田汉被捕前写的,在他的“凤凰的再生”文学剧本之后,他为了证实这几种说法哪一种更确切,更真实,有人问过田汉同志,田汉同志说他也记不清了,直到1983年1月27日,夏衍同志为此专门给《北京晚报》编辑部写了一封信,这件事才算有了
风云儿女
可靠的依据,夏衍同志在信里这样说:“这支曲子是聂耳于1935年在日本谱写后寄回上海的”。
1934年,“电通”公司在上海成立,请田汉同志写一个电影剧本,到这一年冬天,“电通”公司向田汉同志征稿。田汉同志就先交了个简单的,名叫《凤凰的再生》的文学剧本,给“电通”公司的孙师毅同志。1935年2月,田汉同志就被国民党逮捕入狱了。
“电通”公司为了尽快开拍,决定请孙师毅把田汉同志的文学剧本改写成电影文学剧本,孙师毅征得田汉同志同意,影片改名为《风云儿女》。在处理主题歌歌
原“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旧址
词时,他仅仅修改了几个字,这就是原词第六句:“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改成了“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当时,聂耳同志正准备去日本,得知影片《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向孙师毅、许辛之要求,把谱曲的任务交给他,并表示到日本以后,歌稿尽快寄回,决不会耽误影片的摄制。果然,没过多久他就从日本寄回《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谱。所以,其它关于这首歌创作情况的种种谬传,都是没有根据的。
《义勇军进行曲》曲谱寄回上海之后,由贺绿汀请当时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担任乐队指挥的苏联作曲家阿龙·阿甫夏洛莫夫配器。不久就在影片《风云儿女》中使用。
将其确定为国歌
成为国歌的历程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诞生以来,在人民中广为流传,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马来西亚华侨抗日游击队将一句歌词改为“马来西亚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遂成《马来西亚义勇军进行曲》;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广播电台,尤其是民间广播电台,都将《义勇军进行曲》视为中国国歌,甚至不知道孙中山作词的中国国民党党歌《三民主义吾党所宗》已被国民政府定为中华民国国歌。
1949年春,在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召开“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得知大会规定:开幕式那天各国代表团进入会场时,都要奏、唱本国国歌,代表团有些为难,因为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没有代表新中国的国歌,于是,大家在一起研究,决定唱《义勇军进行曲》来代替。但是,对歌曲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有争议。有人说“现在北平(现名为北京)已经解放,新中国即将成立,怎么能这样唱呢?”最后,郭沫若决定把这句词改成“中国民族到了大翻身的时候”。代表团回国之后,汇报了这一情况,引起有关方面对制定国歌问题的重视。
1949年6月,第一届全国政协筹备会正筹备新中国成立的一些事项,感到需要制定一首新中国国歌已迫在眉睫,他们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由马叙伦任组长,叶剑英、沈雁冰任副组长的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并设立“国歌初选委员会”,委员会由田汉、沈雁冰、钱三强、欧阳予倩、郭沫若和徐悲鸿等人组成,另聘马思聪、吕骥、贺绿汀、姚锦新四名音乐家担任顾问,7月15日~26日,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在《人民日报》等国内外报纸上,连续刊登了“国旗、国徽、国歌征集启事”反响十分强烈,截至8月20日,仅国歌一项应征稿就收到632件,歌词歌谱6926首,但都不够理想。
最早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是画家徐悲鸿。第六小组经过反复讨论,没有最后确定。
根据徐悲鸿的提议,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发扬抗日战争期间英勇无畏的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5成为国歌后的演变
在文化大革命的时代,田汉因被诬陷为曾叛变投敌,所以《东方红》变成非官方国歌,也禁止演唱用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但在外交场合仍演奏《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谱,不唱歌词。
1978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集体填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不久田汉被平反昭雪。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撤销1978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歌词,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第四章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6国际影响
《义勇军进行曲》一经问世,就因其奋进的词文和优美的曲调,迅速传遍祖国大地,并远播海外。抗日战争期间,美国黑人歌王保罗.罗伯逊在纽约听到《义勇军进行曲》后,非常喜爱,不仅用英语四处演唱,还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普希金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用汉语演唱,并用汉语灌制了唱片,取名《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将要结束时,美国国务院曾提出: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日演奏的各战胜国音乐时,选定《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表中国的音乐。
7相关规定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四)》(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节选)
第三十一条 宪法第四章章名“国旗、国徽、首都”修改为“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宪法第一百三十六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二、《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国歌奏唱的暂行办法》(1984年8月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拟定)
(一)国歌可于下列场合奏唱:
(l)重要的庆典或政治性公众集会开始时;
(2)正式的外交场合或重大的国际性集会开始时;
(3)遇有维护国家尊严的斗争场合。
(二)国歌不得在下列场合奏唱:
(l)私人婚丧庆悼;
(2)舞会、联谊会等娱乐活动;
(3)商业活动。
(三)集会奏唱国歌时,应肃立致敬,不得交谈、击节或鼓掌。
(四)国歌不得与其他歌曲紧接奏唱。但遇举行接待国宾的仪式和国际性的集会,则可连奏有关国家的国歌。
另外,军人在奏唱国歌的场合应立正,行举手礼,军容要严整,表情要肃穆。
中共中央宣传部还规定:国歌要求人人会唱。小学要将教唱国歌列入课程,应根据歌词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歌中体会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历史和中华先烈不屈的战斗精神,从而激发民族责任感,从小树立为祖国奋斗、献身的坚定信念。
三、《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1994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发布,节选)
29.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提倡必要的礼仪,特别要提倡有助于培养对国旗、国歌、国徽崇敬感的必要礼仪,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32.唱国歌是公民表达爱国情感的一种神圣行为,在升国旗仪式和大型集会等活动中,要奏国歌,而且要提倡齐唱国歌。奏、唱国歌时应庄严肃立。在国际体育比赛的颁奖仪式上,升中国国旗、奏中国国歌时,运动员要向向国旗肃立,唱国歌。
34.成年公民和小学三年以上学生都应当会唱国歌,并能理解国歌的内容和国旗、国徽的涵义。
本解答由【谢小夫】友情提供!若有不足之处望谅解,希望本次解答对您有帮助!望您给个【最佳答案】,在此表示谢谢!有缘下次再见!!
——————————————————————————————————————————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问题,服务广大网民。【网络知道顾问团】现招募知道名人、达人、热心知友。网络知道顾问团时刻等待你的加入。感谢大家对【网络知道顾问团】http://..com/team/view/%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9%A1%BE%E9%97%AE%E5%9B%A2的支持与关注,祝大家天天快乐。
⑨ 〈义勇军进行曲〉的评价
田汉词、聂耳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的《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这部影片描写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它在影片中首尾两次出现,给观众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把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后又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很多人对这首歌想追根寻源,报刊上也多次刊登过介绍文章,但说法不一。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是说这首歌的歌词,是田汉同志于1935年在上海被捕以后,在国民党监狱里,用一张包香烟的纸写的。不久,他托人带出了监狱,转给了孙师毅和夏衍同志,另一说法是田汉被捕前写的,在他的“凤凰的再生”文学剧本之后,他为了证实这几种说法哪一种更确切,更真实,有人问过田汉同志,田汉同志说他也记不清了,直到1983年1月27日,夏衍同志为此专门给《北京晚报》编辑部写了一封信,这件事才算有了可靠的依据,夏衍同志在信里这样说:“这支曲子是聂耳于1935年在日本谱写后寄回上海的”。
1934年,“电通”公司在上海成立,请田汉同志写一个电影剧本,到这一年冬天,“电通”公司向田汉同志征稿。田汉同志就先交了个简单的,名叫《凤凰的再生》的文学剧本,给“电通”公司的孙师毅同志。1935年2月,田汉同志就被国民党逮捕入狱了。
“电通”公司为了尽快开拍,决定请孙师毅把田汉同志的文学剧本改写成电影文学剧本,孙师毅征得田汉同志同意,影片改名为《风云儿女》。在处理主题歌歌词时,他仅仅修改了几个字,这就是原词第六句:“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改成了“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当时,聂耳同志正准备去日本,得知影片《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向孙师毅、许辛之要求,把谱曲的任务交给他,并表示到日本以后,歌稿尽快寄回,决不会耽误影片的摄制。果然,没过多久他就从日本寄回《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谱。所以,其它关于这首歌剧作情况的种种谬传,都是没有根据的。
《义勇军进行曲》曲谱寄回上海之后,由贺绿汀请当时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担任乐队指挥的苏联作曲家阿龙·阿甫夏洛莫夫配器。不久就在影片《风云儿女》中使用。
《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也经历了一段有趣的过程:
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在人民中广为流传,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马来西亚华侨抗日游击队将一句歌词改为“马来亚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遂成《马来亚义勇军进行曲》;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广播电台,尤其是民间广播电台,都将《义勇军进行曲》视为中国国歌,甚至不知道孙中山作词的中国国民党党歌《三民主义吾党所宗》已被国民政府定为中华民国国歌。
1949年春,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得知大会规定:开幕式那天各国代表团进入会场时,都要奏、唱本国国歌,代表团有些为难,因为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没有代表新中国的国歌,于是,大家在一起研究,决定唱《义勇军进行曲》来代替。但是,对歌曲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有争议。有人说“现在北平(当时北京叫北平)已经解放,新中国即将成立,怎么能这样唱呢?”最后,郭沫若决定把这句词改成“中国民族到了大翻身的时候”。代表团回国之后,汇报了这一情况,引起有关方面对制定国歌问题的重视。
1949年6月,第一届全国政协筹备会正筹备新中国成立的一些事项,感到需要制定一首新中国国歌已迫在眉睫,他们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由马叙伦任组长,叶剑英、沈雁冰任副组长的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并设立“国歌初选委员会”,委员会由田汉、沈雁冰、钱三强、欧阳予倩、郭沫若和徐悲鸿等人组成,另聘马思聪、吕骥、贺绿汀、姚锦新四名音乐家担任顾问,7月15日~26日,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在《人民日报》等国内外报纸上,连续刊登了“国旗、国徽、国歌征集启事”反响十分强烈,截至8月20日,仅国歌一项应征稿就收到632件,歌词歌谱6926首,但都不够理想。
最早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是画家徐悲鸿。第六小组经过反复讨论,没有最后确定。
根据徐悲鸿的提议,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在文化大革命的时代,田汉因被诬陷为曾叛变投敌,所以《东方红》变成非官方国歌,也禁止演唱用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但在外交场合仍演奏《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谱、不唱歌词。
1978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集体填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不久田汉被平反昭雪。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撤销1978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歌词,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第四章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歌词如下(1949年~1978年,1982年~现在)(原始版本):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参考英译)
Stand up!
People unwilling to become slaves!
With our flesh and blood,
build our new Great Wall!
When Chinese people meet the critical moment,
everybody is forced to send out the last bellow!
Stand up!
Stand up!
Stand up!
Being united like one man,
we, in spite of the enemy's artillery fire,
advance,
in spite of the enemy's artillery fire,
advance!
Go ahead!
Go ahead!
Go!
(佚名英文译配)
Arise! Be masters of our nation.
For our great homeland we who fight for victory.
Danger and death threaton our beloved country;
We who suffer cruel oppression cry out for action.
Arise! Arise!! Arise!!!
Be united as one,
fighting the fierce enemy. March on!
Fighting the fierce enemy. March on!
March on!! Now march on!!!
1978年至1982年的歌词如下(现已不用作国歌歌词):
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
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
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
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的斗争。
前进!前进!前进!
我们千秋万代
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前进!前进!进!
聂耳(公元1912—1935年)原名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云南玉溪人。1918年入昆明师范附属小学,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在校学业成绩出众,又喜爱音乐,课余从民间音乐家学习演奏笛子、胡琴、三弦、月琴等民族乐器,熟悉传统乐曲。1922年入私立求实小学高级部,为该校“学生音乐团”的活跃成员。1925年考取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插班生。时值第一次国内革命风暴在中国南方兴起,他开始受到进步书刊和《国际歌》等革命歌曲的影响。1927年考入云南第一师范高级部英文组,参与本校学生进步组织“读书会”的活动,与友人组织“九九音乐社”,经常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戏剧演出活动,并开始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928年后,更加积极地参加各种公开和秘密的革命活动。为逃避搜捕,于1930年7月潜离昆明,经越南转赴上海。
1930年11月,聂耳在上海加入“反帝大同盟”。1931年3月,任明月歌剧社小提琴手,师从普杜什卡接受严格的小提琴训练,还自修钢琴、和声学、作曲法等。1932年4月,他认识了左翼剧作家兼诗人田汉,建立了与左翼文艺界的联系,进一步坚定了走革命音乐道路的信心。和田汉的友谊与合作,对聂耳的艺术成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32年8月前往北平,积极参与北平左翼戏剧家联盟和左翼音乐家联盟的演出活动和组织建设,并师从外籍教师托诺夫继续学习小提琴。11月重返上海。
聂耳回上海不久即进入联华影业公司工作。他以炽烈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等多方面的工作,积极从事创作和评论活动。同时还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随后又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1934年4月,聂耳进入百代唱片公司,与任光共同主持音乐部,组织录制了一些进步歌曲唱片。1935年1月,他转入联华影业公司二厂任音乐部主任。日益严重的白色恐怖迫使他决定出国拟经日本前往苏联学习。他于4月18日抵东京。在日本,聂耳考察了日本音乐、戏剧、电影等方面的动态,向日本文艺界介绍了中国音乐的新发展,并加紧学习外语和音乐。7月17日,在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逝世,年仅23岁。
聂耳一生共创作有37首歌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从事多方面活动的同时所写的,其中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歌曲占有较大比重。
⑩ 简述《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作曲家及何时成为哪个国家的国歌
聂耳曲 田汉词 作于1935年,中国的
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