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果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个最难忘的镜头给你的照片配上文字说明,并写下来
第一种写法:
1.人们兴奋的心情
2.工作人员紧张工作.
3.毛主席讲话,
4.按动电钮一瞬间
5.所有我能拍到的.
如果我是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我说的这些我都会拍,没有什么说明或理由,因为当时哪个年代和情景我也很激动所以我没有时间想那么多的理由只会努力抓住一次又一次的历史瞬间!
如果你的问题实在应付学校留的作业希望你能自己完成因为这样你才能感受到什么是历史性的瞬间和永久的记忆.本人也爱好摄影.所以这就是我想说的
第二种写法:
人们兴奋的心情2.工作人员紧张工作.3.毛主席讲话,4.按动电钮一瞬间5.所有我能拍到的.如果我是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我说的这些我都会拍,没有什么说明或理由,因为当时哪个年代和情景我也很激动所以我没有时间想那么多的理由只会努力抓住一次又一次的历史瞬间!如果你的问题实在应付学校留的作业希望你能自己完成因为这样你才能感受到什么是历史性的瞬间和永久的记忆.本人也爱好摄影.所以这就是我想说的。
谢谢采纳!!
Ⅱ 关于开国大典的电影或电视剧有哪些
《开国大典》 还有《建国大业》也有开国大典的镜头。
Ⅲ 电影《开国大典》小细节,看过影片的人来!!!
炊事班那个小兵在敌兵轰炸机来了都还要关心主席的早餐,结果挂了。
刘烨在主席到北平时的喊话对话中,两人简单的语句和眼神交流,勾画出许许多多红军战士为了新中国的未来而英勇的献身。
还有一个不知道你用不用。我觉得我最喜欢了。
刘德华在最后跟蒋介石说飞机去北平炸的话就回不了了,因为美国不给加油。
后来蒋介石说不炸了,刘德华就走了,临下楼梯前,回头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在看屋外下着雨的蒋介石,这里的细节我好喜欢,好有FEEL。
Ⅳ 如果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洗牌哪个最难忘的镜头给你的照片配上文字说明。并写下来。
选拍主席按动电钮升旗的瞬间,背景是徐徐升起的国旗才行,否则就只拍主席凝望升起的国旗。配文字“国旗升起代表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Ⅳ 如果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最难忘的镜头给你拍摄的每一张照片配上文字说明.
http://t6..com/it/u=1942509384,3231891291&(图片)
开国大典前中央人民政府及政务院尚未成立,筹备工作主要由刚成立的北平市人民政府承担。事亦凑巧,市长兼军管会主任叶剑英8月就被内定调华南工作,准备解放广东,9月初就到江西赣州去了。中央任命时任副总参谋长、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京津卫戍司令员的聂荣臻接任。当中央决定在开国大典上要进行阅兵时,中央军委又任命他担任阅兵总指挥。虽然北平市各机关团体、各民主党派共25个单位到9月21日才正式集会成立筹委会,并公推聂荣臻为主任委员,但实际筹备工作早已开始。从整修天安门会场、树立旗杆、组织群众、准备鸣放礼炮焰火,特别是训练受阅部队,以及布置保卫会场安全等,都要在一个多月时间中完成。
开国大典的安全工作十分重要。北平解放不久,城内潜伏特务难以一下肃清,而且国民党飞机还会来袭扰。当年5月4日,国民党就从青岛派出6架B-24型轰炸机轰炸南苑,投弹30枚,毁伤我飞机4架,房屋196间,死伤24人,因此聂荣臻一直十分重视防空问题。我们空军还未正式组建。军委有一个航空局,专门在南苑机场组建了一个飞行中队,担任北平防空。聂荣臻考虑很细,下令万一敌机前来,在场人员一定要原地不动,不能乱跑,听从指挥;对受阅的1978匹战马也都作了安排。当然这一切是在中央领导之下进行的,周恩来常常具体过问。如10月1日中央领导人的车队如何从中南海开到天安门下,周恩来带罗瑞卿都曾亲去检查。
Ⅵ 新中国开国大典为什么只有几个彩色的镜头
那个时候的彩色照片是很少的,开国大典的时候,苏联的摄影记者也只是照了很少彩色照片,这些作为非常珍贵的资料保存起来了。
Ⅶ 开国大典为什么只留下了一部分影像
中国方面没有拍摄,苏联方面在进行后期制作的时候发生了故障毁坏了一些影像资料
请采纳
Ⅷ 开国大典场景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前天和昨日播出国庆特别节目——开国大典亲历者。一些参加过开国大典的老人,讲述了55年前的亲身经历。
冯明:激动的眼泪流不完
75岁的冯明当年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现在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古稀老人。几十年来,他在西北很多地方工作过,记者最后在陕西宝鸡找到了他。
冯明告诉记者,“我那时候在东交民巷的西口,就是天安门东侧,我当时激动的眼泪流不完,高兴呀,跳啊跳啊,所有的人都在跳。” 冯明老人二十岁时以工人的身份参加了开国大典。之前他是一个私人药铺的学徒工。冯明说:“我是小徒弟,在药铺三年才能有鞋和袜子穿,没有工资,棉衣还不给。1949年,在天安门看到毛主席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在向世界宣布‘我们站起来了’时,我感觉我们工人确实高大得很,我们一下成主人了。”
冯明老人祖籍山西寿阳县农村,只有初中文化程度。1951年他被吸收到中央贸易部人事司。在做了短暂文化培训后,他被派往西北参加建设。
董来扶:开着坦克接受检阅
在真实记录开国大典的影片中,相信“功臣”号坦克穿过天安门的画面,很多人都不会忘记。这辆英雄坦克的驾驶员就是董来扶。他告诉记者,其实接受检阅时,他一直在坦克里担心,坦克会不会在天安门前抛锚。董来扶告诉记者,“说看毛主席,可不容易了,就赶快看一眼,赶快回来开车,谁不想看毛主席,都想看。”
董来扶驾驶的功臣号坦克,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一辆坦克。也是开国大典机械化部队方阵的军旗指挥车,它率领着100多辆中、重型坦克,接受领导人的检阅。
董来扶,1945年从山东老家逃荒跑到东北,报名参加了解放军。当时军队里惟一的坦克是一辆破损的日本旧坦克。17岁的董来扶和部队的4个小战士一起修好了这辆坦克。从此董来扶就成了这辆坦克的驾驶员。
坦克陪伴董来扶走过军人的一生,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抗美援朝中他都立过功。
石开基:毛主席的话很通俗
作为一个乡村电影放映员,石开基背负着几十公斤的电影设备,在农村放了40多年电影。不过,老人说,他放得最多的电影,还是开国大典的那一幕。当时的情景,就像电影一样,55年来一遍遍在他的脑海里回放。石开基告诉记者,“一字一句都听到心里去了,我原来以为,毛主席发表公告,一定是很深奥的。没想到,一些措辞,字字句句,都是我们普通的话,很清楚,并且我们湖南人,都能够按照他的声音,模仿得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当年,20岁的石开基以东北军政大学学员的身份参加了开国大典。今年75岁的石开基,1990年从湖南省桃江县电影放映公司退休。
据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
Ⅸ 电影〈开国大典〉是真实的影象记录吗
不是记录片。是电影,由演员演的电影!
Ⅹ 《开国大典》纪录片或电影内的影头,是不是真的在1949年时拍的
是的,最珍贵的是一段彩色胶片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