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国外著名音乐节有哪些
1、巴斯音乐节
巴斯国际音乐节成立于1948年,是一个享有国际声誉的盛大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音乐节会在每年5月下旬至6月初举行,长达12天,代表了世界音乐节顶尖的水平。届时将会有众多优秀的管弦乐、古典音乐、爵士乐、民间音乐演奏家,在节日期间进行创新合作和别出心裁的合作。
2、伍德斯托克音乐节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Woodstock Music Festival),是全球重要的摇滚音乐节。
伍德斯托克的本质是一群天真的理想主义者,在战争与暴力的漫天烽火中,建立一个“爱与和平”的音乐乌托邦,一个伍德斯托克国度(Woodstock Nation)。 事实上,那只是不甘被打败的嬉皮的最终一搏。因为1960年代后期,更多的是黑暗、死亡与血腥。
3、拜鲁伊特音乐节
拜鲁伊特音乐节[Bayreuther Festspiele],1876年由德国作曲家R.瓦格纳创立。瓦格纳为实现上演他创作的综合艺术乐剧专门兴建了一座拜鲁伊特权典剧场,剧场1876年8月13日在他的主持下正式开幕。指挥家汉斯.里希特指挥演出了他的《尼伯龙根的指环》。
该音乐节只上演瓦格纳中、晚期的作品,是世界最著名的音乐节之一。
4、切尔腾汉姆音乐节
切尔腾汉姆音乐节[Cheltenham Festival]于1945年成立。起初以英国当代音乐为主,1969年以后扩大到包括其他国家的当代音乐,并定以每年夏季在英国的切尔腾汉姆温泉举行。
1945年以后大多英国作曲家的小型作品、协奏曲和交响曲在此节目上进行了首演,并大多是同巴比罗利指挥哈莱管弦乐团演奏的。
5、飞鸟国际音乐节(FLYING BIRD)
飞鸟国际音乐节起源于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1996年,曾经在美国风靡一时的乡村音乐被摇滚音乐慢慢取代,成为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大学生们最喜爱的音乐类型之一。
B. 横店影视城都有什么景点
1、秦王宫
秦王宫景区是1997年为陈凯歌拍摄历史巨片《荆轲刺秦王》而建,也是《英雄》《功夫之王》等大片的诞生地。
2、明清宫苑
明清宫苑景区集影视拍摄、旅游观光、节庆典礼等功能于一体的特大景区,始建于1998年,占地面积1500亩,是横店影视城最大的影视基地。
3、清明上河图景区
清明上河图景区是根据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巨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结合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民俗、民风及宋时的古建特色,按影视拍摄的需要建造而成的影视基地。
4、广州街·香港街
广州街景区建于1996年,是为配合谢晋导演拍摄历史巨片《鸦片战争》而兴建的,是横店影视城的发祥地。1998年又扩建香港街,古道纵横交错,珠江穿城而过,还原再现了一个十九世纪的广州、香港的街市风情。
5、明清民居博览城
明清民居博览城景区占地面积900余亩,是集古建保护、影视拍摄、旅游观光、艺术展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游览区,也是横店影视城历史最长、投资最大、内涵最为丰富的景区之一,分“桃花源”和“秦淮河”两大景系。
6、屏岩洞府景区
屏岩洞府景区是浙江省省级风景名胜区,为道家修行之福地,素有“江南第一洞天“之美誉。沿着陡壁建有三清殿、玉帝、黄大仙、八仙、天师等道家祠观。峭壁、幽洞、红叶、悬空建筑是景区的四大特色。
7、大智禅寺景区
大智禅寺景区始建于南梁年间(公元502-557年),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1994年奠基修复,占地面积280亩。修复后的大智禅寺,拥有国内最高的室内释迦牟尼像,是翠枝如黛,古朴幽深的佛国净土。
8、红军长征博览城
红军长征博览城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主题的特大型综合性景观,是典型的把影视文化、长征历史以及国防教育、生产资料知识融为一体的独特性文化景观。
C. 徐志摩,金庸,琼瑶三人关系
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琼瑶是金庸和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 。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金庸的作品所表现的深厚意蕴确非古龙、梁羽生所能及,他不仅是现代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代名家。
(3)余亩电影背景音乐扩展阅读:
说起琼瑶,我们大概都不陌生,从她那一部部荡气回肠,千回百转的小说中,我们认识了琼瑶。看过琼瑶小说的人都说,琼瑶怎么那么会编故事。那是因为你不了解真实的琼瑶,实际上她自己的故事比任何一部小说都离奇曲折,痴情动人。
琼瑶一共写了六十多部小说,而且绝大多数都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甚称影视圈的伯乐,具有点石成金的魔力,捧红了一代又一代的琼女郎。如今年近80岁的琼瑶阿姨,被视为言情鼻祖,仍然能写出18岁少女的爱情。
网上有人喷她80岁了还在卖18岁少女的纯情。可是,那又怎么样呢?琼瑶就是琼瑶,她之所以不是张瑶或李瑶,而是创造了多部经典传世作品的,这世上独一无二的琼瑶。她活得潇洒,真实。她做事一心一意,精益求精,她说话不喜欢拐弯抹角,直来直去是她的风格。
在这个被慌言包裹,到处充斥着虚情假意,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心机与算计的时代。纯真是这个世界最稀缺最高贵的品质,不论男女老幼,我们都愿意和纯真的人交往。80岁了还能保持纯真,才是人生最高级的本事。这世间有千千万万人,就有千千万万种活法,真的非得千篇一律?
D. 答对有重赏!!!!!!!!!
平湖地处长江三角洲,位于杭嘉湖平原东北部,南濒杭州湾,东临上海市,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0度35分—52分和东经120度57分—121度16分(不包括海域)。陆域面积53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8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7公里;耕地面积47万亩。总人口50万。
平湖历史悠久,据大坟塘遗址出土文物证实,早在六千年前已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春秋时为越国武原乡地。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置海盐县,今平湖市境为海盐县一部分。秦末或西汉初,县治陷为柘湖,移治武原乡地域(今平湖市当湖镇东湖一带)。东汉永建二年(127)县治陷为当湖,迁治齐景乡故邑山(今乍浦附近)。东晋咸康七年(341),县治从故邑山移治马嗥城(今海盐县武原镇东南)。明宣德五年(1430)从海盐县分出大易、武原、齐景、华亭四乡,建为平湖县,县治设当湖镇,属嘉兴府,隶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因其地汉时陷为当湖,“其后土脉坟起,陷者渐平,故名平湖”。以后,建置长期不变,境域基本稳定。
199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平湖县,设立平湖市。2000年,进行了行政村区划调整,将原来的286个行政村调整为138个。2004年,进行撤镇乡建街道和部分行政区划的调整,将原来和10个乡镇调整为3个街道、7个镇,即当湖街道、钟埭街道、曹桥街道,乍浦镇、新埭镇、新仓镇、黄姑镇、全塘镇、广陈镇和林埭镇。
在素以苏杭园林著称的江南水乡平原上,镶嵌着一颗清代第宅厅堂的明珠--浙江平湖莫氏庄园。作为江南六大厅堂(莫氏庄园、网师园、采衣堂、卢宅、退思园、春在楼)之一的平湖莫氏庄园,至今己经历了三个世纪,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兴市文明旅游景区。
莫氏庄园,是清末平湖豪绅莫放梅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所建,整项工程前后历时三年,耗资十万两白银,于1899年竣工,系大型封闭式古民居建筑群,莫放梅祖孙三代相继在此居住了半个多世纪。 整座庄园,占地七亩,建筑面积二千六百平方米,大、小房屋七十七间,主体结构为左中右三组,前后四进,布局对称而又不失灵活。雕刻精美的梁檐构件、华丽多变的廊前挂落,精湛细腻的砖雕、壁画、脊塑等俯拾间比比皆是。点缀期间的三座花园更是如诗如画,小巧玲珑,移天缩地,使人赏心悦目。在陈设上,集家具、字画、古玩器皿于一体,浓缩江南文化精华。
通观整座庄园,建筑高低有序,错落有致,浑然天成,彰显中国古建之美。其完整的建筑,丰富的实物,典型的风格,堪称江南独步, 赢得了中外游客的普遍赞誉和口碑,有"江南故宫"之美称。同时,其特殊的艺术魅力也倾倒了众多影视界的朋友,自一九八一年以来已有《红楼梦》、《家春秋》、《梧桐雨》、《原野》、《半生缘》、《画魂》等近千部集电影、电视在这里拍摄。昔日豪族的华屋已成为今日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的极好去处。
东湖由九条河流的汇聚而成,位于平湖市区东侧,古时喻为“九龙港”,俯瞰犹如一幅“九龙戏珠”图。环湖风景秀丽,名胜古迹林立,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十分丰富。古诗赞曰:“九里湖光九里城,九川环碧霭烟生,支流遥带群龙合,巨浸中开一槛平。”
东湖新区规划总面积为8平方公里,首期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和拆迁安置投资估算15亿元。新区功能定位为集旅游休闲、文化节庆以及开发建设中高档住宅为一体的综合性地区,建设三环三辐射道路、三十二桥、八大景区和一大批公建设施。一环以内的东湖风景区是东湖新区的核心,在汲取古时“东湖十景”精华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园林理念,新建起“东湖八景”,即“鹉湖春色,九龙戏珠,含珠凝晖,南村书堆,塔影垂虹,案山晓翠,北原牧唱,西浦鱼罾”,全部为开放式。
平湖美,美在平湖水。东湖新区最大的特色就是水,其水域面积达1500余亩。东湖新区的建设着重做好水文章,景区临水而筑,建筑旁水而立,人家依水而居,突出湖光风景和水乡文化,同时建设大面积绿地,注重整体环境的和谐,形成融江南水乡特色和现代气息于一体的独具韵味的城市园林。
案山位于湖东六里塘以南,在东宝塔桥东北。东湖坿近本是一片平原,并无山丘。北宋时海盐县令鲁宗道(966-1029)在任期间二次到当湖,见东湖风景秀丽,心中十分爱慕,他想将来不当官了,就到当湖来住。他后来官至参知政事。缷任后,果然定居当湖,并建成四皋园,南皋园就在六里塘以南。为了造景,在平地上挖了一条河,将挖出来的土堆成一座小山,山形如几案,因而名为“案山”,《当湖风土记》记载:“案山亦鲁简肃南皋旧址,”简肃,是鲁宗道谥号。案山高仅数丈,山上植树,置备石橙,供人坐息,小河上建木桥一座,便于游人往来。宋鲁应龙《闲窗括异志》记:“湖心有地一方,立塔以案风水,人呼之曰案山。”在以前,人们认为城市是山水孕育而成的,有山有水的城市才有灵气,一般又把城市正面侧傍的小山称为案山,鲁宗道建案山,自有其深刻含义和期望,果然在400年后的明宣德五年在这里建立了平湖县城。明代李东阳作《案山晓翠》诗曰:“远山青,青玉案。气漫漫开爽旦。君不见乐游原上易黄昏,夕阳虽好空魂断。”他把案山比作用青玉琢成的几案,又把案山一带比作“乐游原”。明沈懋嘉当湖十景竹枝词说:“蒙蒙晓翠湿弓鞋,天晴来上案山峰。从头一望珠楼好,港口条条戏九龙。”标明案山草深树茂,可以遥望东湖弄珠楼及九川汇流的美丽景色。案山坿近曾植有大片桑林,案山河港中出产“乌背鲫鱼,”现在许多老年人中还流传:“乌背鲫鱼出案山,春食头来秋食尾,一到冬里处处肥。”但是历经千年风雨,案山在填浜造田热潮中被夷为平地,巳成平畴绿野。
为构筑案山晓翠景区重塑山水风景,挖土扩湖150米,原面积减少48亩,使东湖东西湖面直径大于300米,景区净面积为106亩。重建案山,高12米,成案形,山上种植大树,以增山势。景区内依山傍水以植物造景,分成四区:翠竹林区在案山南麓;银杏枫香林区在案山北麓;红梅腊梅园在景区北端;别具风韵的樱花园在景区南端,沿湖滨广植桃树杨柳,显示江南水乡特有的风貌。
主要景点有“东田社鼓”戏台,“六桥晴市”购物休闲街,大型激光音乐喷泉,临湖100米长30米宽金沙滩,以及观水长堤、疏林广场、竹林水径、风铃广场等。古“东湖十景”中描绘农民庆丰收活动的,是“东田社鼓”,诗曰:“日之出,东田东。鼓填填、走社翁。刲肥羊,击壮豕。午复歌,社神喜。但愿年年好风雨,侬衣有蚕食有黍,长迎社神击社鼓。”他描绘的不是自然景色,而是民情风俗,也是人文景观,因此,设计了一个“东田社鼓”戏台于景区正中,前面是喷泉环绕的玻璃舞台,背景是大面积花岗石浮雕,刻意体现明清时代“社鼓”活动景观。“社”在古代是土地之神,祭土神也叫“做社”,“做社”是旧平湖民间广为流行的风俗,尤以湖东一带为最盛。做“社”有“春社”和“秋社”,以“秋社”为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由村中有名望老人做“社主”,称为“社翁”,筹办牲礼佛祃,请民间艺人敲锣击鼓,祭土地神以保丰收,同时还有各种听艺人说书等民间游乐活动,直至深夜,然后将祭神后牲礼照例分享,是村民一年中最重大活动之一,也带有一定迷信色彩但它是过去农民真实的生活浪花。“六桥晴市”也是古“东湖十景”之一,清沈季友在《槜李诗系》坿考中注:“湖有九派,中分六桥。”因此,是泛指环东湖的六座桥,清高廷梅诗曰:“曾记西湖有六桥,东湖仿佛比虹腰。新晴市上腥风过,买得鲜鱼贯柳条。”现在东湖新筑近3公里的环湖道路,桥梁数超过六座,因此选择在案山晓翠景区内专辟一个“六桥晴市”休闲购物街,成为一个景点,它紧靠东宝塔桥,有一组现代商业购物餐饮服务建筑,周围也有六座桥梁,环绕景点是“竹林水径”小河,建有小桥相通,既是景观,也可观景。
平湖是锦绣江南的鱼米之乡,渔民的鱼业生产占了很大比重,因此西浦鱼罾也成了古代“东湖十景”之一景。鱼罾是一种用竹子支撑的方形的捕鱼网,如渔民经常使用的提罾网、扳罾网、塘罾网等,诗人是以鱼罾来体现渔民生活劳作。据明天启《平湖县志》所载东湖图,“西浦”标明在洁芳桥堍一带。历史上的渔民,以船为家,到处打鱼为生,至晚把船摇到经常聚会的地方,晾晒鱼网,生活是很清苦的,因此来说,西浦在历史上并不是打渔的地方,而是渔民相对聚合,晾晒鱼网,或在茅屋过夜的地方。清高廷梅《西浦鱼罾》诗曰:“晒出鱼罾日已斜,临流茅屋尽渔家。侬划短浆过西浦,一曲清溪如若耶。”在诗人的笔下,渔民虽住着茅屋,过着清苦的日子,但还是唱着鱼歌,欢快地打鱼划浆。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人民政府为改变渔民以船为家,流动打鱼的情况,让渔民上岸定居,住进新居,洁芳桥堍“西浦”一带正是安置渔民的地方,前几年渔民日子好过了,纷纷建起了楼房,过上了小康生活,大部分人的捕鱼方式也改变了,主要是从事外塘定点养殖,筑簖放养,“捉散鱼”的人巳大大减少。我们在小瀛洲建西浦鱼罾景区,正是在原来渔民打鱼晒网的“西浦”地方坿近。
东湖中有三洲,一是鹦鹉洲,又叫宝塔圩,二是大瀛洲,俗呼大湖墩,三是小瀛洲,俗称小湖墩,他们鼎足而立,各据其胜,使东湖风光大为增色。小瀛洲是孤立于东湖北部水中的洲渚,面积5亩,明代建县后,长期得不到开发。直到清雍正壬子(1732),平湖知县方以恭坐船返回县城,路过小瀛洲旁,就泊船上岸,时值夏天,见荒烟蔓草中有一草庵,里面住着几个女尼,生计艰困,景况凄凉,心生怜悯,又见此洲位置极佳,就捐资建造了三间平屋,供奉观音大士象,洲上还栽植杨柳,花草,使女尼栖身俢行条件有所改善,方以恭在《鹦鹉洲庵记》中曰“余非敢好名,亦稍有裨于古迹而存今后之名胜耳。”他当时把小洲取名为鹦鹉洲,后因与宝塔圩洲名相同,逐改名为小瀛洲。清亁隆二十七年(1762)知县刘国恒在此建造三层高文昌阁,但未竣工,乾隆四十一年(1776)知县刘雁题重建,更名为“镜漪堂,”他的立意是“将与志道者续盈科之义焉。”当时平湖科举甚盛,前后十年间连续有人中榜眼,中探花、中解元。乾隆五十四年知县王恒又重修,嘉庆三年(1798)陆拱斗与吴瓶斋重建“文昌阁,”光绪十八年在小瀛洲建“瀛洲书院”,据徐恭时先生在1992年时回忆:“东湖东北的小瀛洲,要渡船以上。镜漪堂宽,文昌阁三屋临空,花木扶疏,周围花墙,进内如入清凉境。记忆中随父友长辈在此集饮……”。陆维钊《题东湖图》诗曰:“无边岁月怅东流,犹喜图中有故邱。百里桑蔴来旧梦,一湖风雨感同舟。茫茫刧后苍生泪,历历儿时竹马游。莫叹前尘同逝水,记曾文会小瀛洲。”
西浦鱼罾景区,将重建镜漪堂,设钓鳌台,树“鱼乐国”碑设置有关渔民生产活动的传统实物,如鱼罾网、簑衣、笠帽等等,洲外筑步行长廊,可以垂钓或捕鱼,洲上以栽植观赏花灌木为主,成为观赏和游览休闲的好去处。
南村书堆景区的建成,弥补了古代“东湖十景”中南村书堆只留其名不见其形的缺憾,再现了众多诗文中所描述的风致和意境,并且改为临湖而筑,自成一组江南书院制古典园林建筑,又重现清代张园中十杉亭的杉风景致,成为东湖风景区环湖构建的园林中最成独立体系、最具古典风韵、最耐人寻味、最有欣赏价值的景观。
景区滨湖长240米,占地25亩。在景区入口有一座石坊,上面“南村书堆”匾额题字是著名书法家驾沧先生的手笔,两侧柱联则摘录自东湖弄珠楼清康熙年间的楹联,上联是“胜地自多名俊彦,”下联是“他乡无此好湖山。”其实南村书堆之名闻世很早,又称南村书屋、南村书院、湖上读书堆,其历史比平湖建县的时间还要长。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有个叫张纮的平湖人,别号南村,他喜好藏书,达到万卷之多,他又喜好读书,在县南百步聚土成丘,在土丘上建起亭台楼阁园林建筑,作为读书、赏景、讲学之处,因为他读书不是死读书,不作“村学究”式讲学,又做过宫廷近侍的郎官(官价次于尚书),一下子吸引众多名士来此讲学,因而名声大噪,张南村也成了平湖早期的藏书家。《平湖县志》有《湖上读书堆六先生会记》记载:明嘉靖癸丑(1553年)有罗念庵与梅林、荆川、黄州、龙溪、武林等地六位名士会于当湖,纵观东湖之胜,在“湖上读书堆”讨论“格物致知,”探究事物的道理,是一次历史上很有名的学术研究聚会。明李东阳《南村书堆》诗曰:“南村书屋书满车,南村书声声满家。读书不作村学究,身为郎官印如斗。如今只合称书乡,不独书堆人姓张。”表明当时平湖读书风气盛行,堪称书乡,读书的人和读书的地方也不仅仅是张家一个姓和南村书堆一个地方。明沈懋嘉的诗也说:“张家堆上屋层层,闻说当年万卷称。扇扇碧纱窗影乱,为郎深夜剪书灯。”说明张家藏书万卷,屋宇较多。但是南村书堆走过了一条非常曲折、由兴盛逐渐衰落的道路。世事沧桑,人事代谢,到清代光绪年间,南村书堆已经衰落了,高廷梅诗曰“书堆遗迹已荒凉,闻说读书人姓张,欲向南村买屋住,愿郎书味也深长。”怀念和向往之情溢于诗句之间。新的南村书堆景区主要景点是“九峰一览楼,”著名书法家朱关田题写了匾额,登上19.8米高的九峰一览楼,可以俯视东湖全景,又可遥望海边九峰。围绕院落广场,两侧为游廊、书屋、茶室,有文澜斋、书香斋、凝香草堂、格物堂、清漪堂、七碗居、碧澜榭、东湖风景区展示厅等古典园林建筑。平湖成为“书乡”,当之无愧。
南村书堆另一景点是十杉亭,十杉亭又名“张园”,原址就在景区西部,曾是湖上名园,也是平湖一处历史人文古迹,其最早主人是陆葇(1630-1699),他是康熙六年的进士,中选博学鸿词科,御试翰林院詹事府诸官,康熙帝亲拔陆葇第一,后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十杉亭是他的别业。名园后归他的外甥知府张逢年,他又修建了凝香草堂、水明楼、芙蓉堤、得月厅、漱轩、水西云坞、听雨居等园林建筑,特别是在院内临水栽植杉树,建造了十杉亭,坐揽东湖之胜景,四方名士游东湖登报本塔后,莫不再游十杉亭。清代钱塘周京《十杉亭诗》曰:“山馆玲珑卧起便,春波倒影日光穿。十杉亭子空明里,似向垂杨泊画船。”点明十杉亭位于东湖畔十分显要的地方。清代舒瞻《凝香草堂看牡丹诗》中,描述了乘着小艇到张园寻找水竹居,到凝香草堂观赏牡丹花开情景,并说:“此段韶光须领略,名园还往莫教疏。”舒瞻在乾隆十二年(1747)任平湖知县,期望十杉亭名园不要荒疏,七年后舒瞻已不是“宦游身”,不当官了,但仍然念念不忘“十杉亭子占湖漘,重过轻桡一问津。”在《平湖县志》、《当湖文系》、《槜李诗系》、《弄珠楼志》等志书中,对十杉亭留下了许多诗篇,如清代张云锦《杉亭晓雨诗》《十杉亭好》、张兆治的《芙蓉堤晚步诗》舒瞻《过张园诗》等,特别是清乾隆十七年(1752)时任平湖知县翟天翱在离任时所作《别十杉亭诗》犹为感人:
东湖幽胜水云拖,曲径迥桥次第过。
欹阁映波光潋滟,小山间树影婆娑。
看花曾逐春风到。待月还从秋夜歌。
处处都堪添别绪,十杉亭上恨偏多。
诗中以浓烈的感情赞美东湖幽胜,张园美景,曲径廻桥,小山间树,春风看花,待月秋夜,最后道出了真情:东湖处处尽堪恋,最是难忘十杉亭。
现在南村书堆景区新建的十杉亭,四角重檐,古朴典雅,可坐揽全湖之胜,更可发思古之幽情。
鹉湖即东湖,“鹉湖春色”为八景榜首,泛指东湖春天美景。清高廷梅《东湖十景·鹉湖春色》诗曰:“阿侬家住鹉湖滨,鹦鹉洲前草自青。春水绿波似南浦,愿郎休作别离人。”春天的东湖,春意盎然,春水浩渺,河水如油,芳草一碧,兼之沃桃岸柳,相映争妍,画船往来,美景天成,荡人心魄。明李东阳《鹉湖春色》诗曰:“春来鹉湖绿,春去鹉湖深。清波带碧草,幽鸟啼芳林。宁独知春来与春去,长在鹉湖湖上住。”他为东湖景色倾倒,希望长住鹉湖湖上。 我们把观景的景区设在滨湖自吕公桥至叔同路湖滨,沿湖长280米,面积24亩。景点有:远山初月轩、衔花廊、风帆小广场等,是开敞的市民观景休闲的临湖空间。首期建成的是东湖风帆小广场,用地面积6亩,位于叔同路东端湖滨,从园林商业街解放路向东望去,兰天碧水中突显出一座乳白色的风帆型雕塑,象征着“乘风破浪”,奋勇前进,给人以“一帆风顺”的良好祝愿。小广场有流线型的滨湖岸线,台阶式河埠驳岸,楕园形广场,八座彩色灯柱,环形波罗格木座橙及开阔的绿色空间,是一处观赏东湖春色美景的好去处。另一个景点是“远山初月轩,”这是一座临湖而建的明净高敞的廊轩形建筑。古时,东湖边曾经有过“远山初月轩” ,是五间平屋,建在湖墩上,门前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一轮明月阶前水,”下联是:“九点青烟廓外山”。 他写出了远山初月轩的所在地特征和远方景物的特点,词意贴切,对仗工整,但是在八年抗战时的1939年,这座远山初月轩被拆毁了,让人感到非常惋惜又使人十分怀念。平湖著名女诗人王善兰(生前为鹉湖诗社名誉理事长),曾赋诗一首题在严诗白画的大瀛洲图上:“吕公桥下水潆洄,垂柳湖墩四面栽。多少楼台凭眺望,远山隐隐初月来。”注明是大瀛洲远山初月轩。这首诗情真意切,融情于景,表达了对故乡东湖山山水水的深厚情谊。现在在鹉湖春色景区重建“远山初月轩”,是对江南水乡特色的体现,也是平湖历史文化的延续。
E. 全国美术学院排名前十的学院
关于出国艺术留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美术也是作为热门留学专业,世界顶级艺术院校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面对众多的留学院校,同学们不知所措,下面我们来看看世界十大美术学院排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界十大美术学院排名NO.1【巴黎美术学院】
巴黎美术学院,是继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博洛尼亚美术学院后的世界第三所美术学院已有三百年的历史。
作为全世界顶尖殿堂级的美术学院,它不仅在全世界的高等美术院校中影响巨大,在中国美术界影响也最为深远,中国的老一辈油画家徐悲鸿、颜文梁、潘玉良、吴冠中、李风白等名家就毕业于这所学校。
巴黎美术学院见证了整个欧洲美术的发展。某种意义上来讲,巴黎美院早已不仅仅单纯作为一个教育、展览和沟通交流的国家机构而存在,她更是作为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艺术文化遗产而存在。在全世界的高等美术院校中影响巨大。
世界十大美术学院排名NO.2【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佛罗伦萨美术学院(Accademia delle Belle Arti di Firenze)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美术学院和美术馆,它是欧洲第一所美术学校。
佛罗伦萨美术学院为世界美术最高学府,始创于1339年,是世界第一所美术学院,开创世界美术教育先河,首任院长为杰出艺术家,文学家,艺术史论家。
1785年成为国立美术学院。学院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产物,也对欧洲文艺复兴产生过巨大影响。
世界十大美术学院排名NO.3【列宾美术学院】
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是世界著名四大美院之一。是俄罗斯美术教育的最高学府,培养出了许多世界知名美术家。
列宾美术学院培养出了许多全世界知名美术家。她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巴黎美术学院,英国伦敦皇家美术学院齐名,世界著名的四大美术学院之一,主要培养大师级的美术人才。
世界十大美术学院排名NO.4【英国皇家美术学院】
英国皇家美术学院 Royal Academy of Arts,从 1768 年成立,迄今已有 237年,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人才辈出,为培育世界绘画、雕刻、建筑艺术英才做出了巨大贡献。该校每年举行优秀学生及艺术家作品展,也吸引了国内外艺术爱好者的瞩目。
目前在皇家美术学院就读的亚洲学生,只有来自香港和日本的两名学生。除了大多数英国学生之外,还有许多来自欧洲国家。
世界十大美术学院排名NO.5【罗马美术学院】
罗马美术学院(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Roma)建立于16世纪末,是首都罗马最顶级的国立美术学院之一。它的前身是罗马教皇艺术研究学院,自数个世纪前,就是各路艺术大咖的荟萃之地。
罗马美院在世界美术学院的排名中遥遥领先,被认为是艺术与美的摇篮。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今天的罗马美术学院紧随欧盟的各项政策,并可以与一些知名的美术文化学院及艺术类大学相媲美。
世界十大美术学院排名NO.6【瑞士苏黎世美术学院】
苏黎世艺术学院是瑞士最大的一所公立的艺术学院,苏黎世艺术学院是苏黎世应用技术大学五所分校之一,最早成立于1878年。 苏黎世艺术学院是目前拥有在校生约2600人,教职人员1200人。苏黎世艺术学院设有艺术剧院、苏黎世造型博物馆、媒体与信息中心、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世界十大美术学院排名NO.7【汉堡美术学院】
汉堡美术学院是德国最有名的艺术院校之一,它历史悠久,专业设置广泛。
1955年学校重建,30年来没有实现的愿望终于付诸实施,学校增设了建筑系并终于由地方性的艺术学校扩建为国立美术学院。
有建筑、雕塑、舞台背景设计、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印刷、电影、摄影、绘画、视觉艺术、艺术教育等专业。
世界十大美术学院排名NO.8【俄罗斯苏里科夫美术学院】
俄罗斯苏里科夫美术学院隶属于苏联美术研究院,设有油画、雕塑、版画3个系科。
苏里科夫美术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1843年,在一所美术班的基础上建立了绘画雕塑学校。1865年又与建筑学校合并,改名为莫斯科绘画雕塑建筑学校。
此后数十年间,办学成绩卓著,培养出许多著名油画家。
世界十大美术学院排名NO.9【荷兰鹿特丹美术学院】
鹿特丹美术学院是荷兰著名一所艺术学院,总占地面积275724平方米,建筑面积257731平方米,主要发展本科教育,规划容纳学生5000人,每年招收本科学生1300人。大学城校区现有学生约4000人,其中一年级1340人,分别进入美术学基础部、艺术设计学基础部和美术教育基础部学习。
世界十大美术学院排名NO.10【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为我国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原直属中华民国大学院(教育部),现为国家文化部与浙江省共建;中国美术学院是一所久负盛名的美术学院,是当今国内学科最完备、规模最齐整的综合性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是中国最早的美术大学之一,也是最早实施设计学的高等学府,是中国最早的艺术革命团体发祥地,中国唯一一个美术学国家重点学科所在地。
学院因国立艺术院蜚声海内外,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唯一承认学历的中国美术类大学。
F. 见龙卸甲 片头音乐叫什么名字
三国
歌手:黎允文
作词:黎允文
作曲:黎允文
歌词:
束发读诗书,修德兼修身
仰观与俯察,韬略胸中存
躬耕从未忘忧国,谁知热血在山林
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
茅庐承三顾,促膝纵横论
半生遇知己,蛰人感举深
明朝携剑随君去,羽扇纶巾赴征尘
龙兮龙兮风云会,长啸一声舒怀襟
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天道常变易,运数杳难寻
成败在人谋,一诺竭忠悃
丈夫在世当有为,为民播下太平春
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6)余亩电影背景音乐扩展阅读:
《三国》由是香港著名小岛乐队成员黎允文创作,收录于专辑《三国之见龙卸甲》,发布于2009年4月18日。
黎允文在电影配乐方面有非常超卓成绩,他的《三国之见龙卸甲》电影配曲《三国》获提名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第三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他的《岁月神偷》原创音乐专辑获得柏林电影节水晶熊奖。
G. 十大悲伤歌曲
今天分享的这首歌是十几天前在网易云听到的,一个纯音歌单,曲子排在第60首,初听旋律觉得怪不错的,特意看了歌名,点了收藏,手动切几次回来重播之后索性点了单曲循环。
H. 圆明园的资料
【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位置与规模
圆明园座落在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 、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那侵略者不仅抢夺了那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占地350公顷(5200余亩),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2100亩),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一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竟等于8.5个紫禁城!
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园内各殿堂内装饰有难以计数的紫檀木家具,陈列有许多国内外稀世文物。园中文源阁是全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园中各处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荟要》等珍贵图书文物。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8日-19日,园中的建筑被烧毁。至今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名称由来:
“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玄烨御书三字匾额,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对这个园名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另外,“圆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时期一直使用的佛号,雍正皇帝崇信佛教,号“圆明居士”,并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著有《御选语录》19卷和《御制拣魔辨异录》。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雍正皇帝以禅门宗匠自居,并以“天下主”的身份对佛教施以影响,努力提倡“三教合一”和“禅净合一”,是佛教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康熙皇帝在把园林赐给胤禛(后为雍正皇帝)时,亲题园名为“圆明园”正是取意于雍正的佛号“圆明”。
园林建筑特色:
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海宁的安澜园.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苏州的狮子林........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还有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莱瑶台,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洋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大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海晏堂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艺术特色: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还是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王”。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极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
【历史发展】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园已初具规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他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并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康熙时期: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
·雍正时期: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此后,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
·乾隆时期:
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即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咸丰时期:
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切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
·同治时期以后:
同治年间(1862~1874年),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清朝覆灭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1979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圆明园遗址的整修工作逐步展开。现被辟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建造情况】
·历史背景:
满族世代繁衍生息在东北黑龙江流域。17世纪中叶,大举进兵华北,彻底推翻了明王朝,自东北入关定都北京,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统治王朝——清朝,由于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前在东北过着游牧生活,冬季那里是林海雪原,夏季则气候凉爽。入关后,他们对北京盛夏干燥炎热的气候很不适应。紫禁城虽金碧辉煌、宏伟壮丽,但清朝皇帝感到那里呆板憋闷,特别是在康熙初年,紫禁城发生过火灾后,为了防火,也为了防止暴乱,砌了高高的宫墙。皇宫里院院相套,再加上溪沟水流过于平缓,几乎成了死水,当时对皇城曾有“红墙,绿瓦,黑阴沟”之称。这使得皇帝们有些厌倦深囿高墙的宫廷生活,于是,从康熙初年,便开始修建园林,这种修建工程延续了二百多年。
·地形特征及历代建筑对兴建圆明园的影响:
北京的西郊,有连绵不断的西山秀峰:玉泉山、万寿山、万泉庄、北海淀等多种地形,自流泉遍地皆是,在低洼处汇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池沼。玉泉山水自西向东顺山势注入昆明湖,成为西郊最大的水面。这里开垦了大片水稻田,形成了自然风景区。早在辽代,封建帝王就选中这里建造了玉泉山行宫,到了明代,这里的自然景色吸引了更多的游人,于是一些达官贵人就占据田园营建别墅,大片土地被一块块占去。到了明万历年间,明皇亲武清侯李伟在这里大兴土木,首先建造了规模宏伟,号称“京国第一名园”的清华园(故址在今北京大学西墙外)。嗣后米万钟又在清华园东墙外导引湖水,辟治了幽雅秀丽的“勺园”,取“海淀一勺”的意思。空旷郊野,出现了亭台楼榭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成为京郊名噪一时的园林荟集之地。到了清朝,皇帝也同样看中了西郊这块绝好的造园之地。开始大规模地兴建园林。
·圆明园建造的实施:
圆明园的位置在挂甲屯的北面,距畅春园约一里多路,即今北京大学的北边,清华大学以西。康熙时代的圆明园,里面有前湖、后湖等水面,其内建有“牡丹台”、“天然图画”等园景。当圆明园还是一座藩赐园的时候,规模是不能超过皇帝的畅春园的,所以建景不多,名声也不大,远远比不上畅春园。可后来随着主人的登基,清王朝的太平盛世到来,在其60多年陆续扩建中,终于建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的总设计师名叫雷金玉,他是在修建紫禁城时被康熙看中但在实际建造中大多还是皇帝的看法,不论是康熙、雍正还是乾隆都亲自指导,因此雷金玉异常欣喜。而却被咸丰毁于一旦。
【园林结构】
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近千亩。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处理政事,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光是悬挂了匾牌的就有600余座。
【遭遇浩劫】
·历史背景
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太平天国”。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先在广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为了对清政府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逼,一面诱以“讲和”。目的在于陈兵京师,逼清廷就范。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迟迟不定战守之策。侵略军长驱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清军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逃奔承德避暑山庄而去,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
·抢劫圆明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10月6日傍晚,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伦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圆明园可抢的东西实在太多。据一个英军目击者称,在整个法军营帐内满堆着很多装潢异常华丽的各色钟表,在士兵的帐篷周围,到处都是绸缎和刺绣品。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国二等带兵官,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
英法侵略者究竟抢走了圆明园多少宝物,由于园内的陈设什物及其帐目都一并被抢毁一空,所以已永远无法说清。以下资料或许可藉以管中窥豹。清室史料表明,圆明园内当时仅陈列和库存的欧洲各式大小钟表即达441件,劫后幸存的只有一件大钟。事后查缴被土匪抢走和侵略军“委弃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达1197件,这充其量只不过是园内物件的千分之一二。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实际上,被英法侵略军抢走和破坏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实属无价之宝。这摧残人类文化的滔天大罪,实在令人发指!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该人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火烧圆明园
正当清政府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为了给其侵华行为留下“赫然严厉”的印象,使清政府“惕然震惊”,竟借口其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战俘,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额尔金想通过烧毁圆明园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应该为逮捕公使和劣待俘虏等暴行负责的是中国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国老百姓。报复行动的前几天,额尔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张贴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诈和暴行以后,都不能逃脱责任和惩罚;圆明园将于(1860年10月)18日被烧毁,作为对中国皇帝背信弃义的惩罚;只有清帝国政府应该对此负责,与暴行无关的百姓不必担心受到伤害。”(译自英文)
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国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自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
据有关材料记载,10月18日,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
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妄行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格兰”。这段话代表着千百万正直人的心声。
圆明园还在熊熊燃烧之时,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全部承诺了侵略者的一切条件。不久即分别与英、法、俄诸国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签订了《北京条约》。
[编辑本段]【衰败过程】
当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疯狂地进行洗劫时,就有无数的土匪参与了打劫。能拿走的统统拿走,拿不动得用车或者牲口拉,实在拿不走就任意破坏!那群没人性的英法联军选择最贵重的东西抢劫,土匪掠夺剩余的精华,小民则捡拾委弃于道途的零碎,甚至守园太监也有趁火打劫者。易得的值钱物品很快被搜罗干净了,有人又把希望寄托在散落、埋没于尘土中的细碎宝物上,他们操起扫帚和簸箕,在园中道路上飞沙扬尘,守园的太监官兵将他们称为“筛土贼”,时有谚曰:“筛土,筛土,一辈子不受苦”。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诸园再遭劫掠。这一次,清政府对圆明园已完全失去了控制,趁火打劫的人已不再满足于抢劫洋人劫余的财富,他们把园内火劫之余的零星分散的建筑、木桥的柱子、桩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交易繁忙,而园内则炭厂林立,树枝、树根全被烧成木炭。
民国初期走马灯一样更迭的军阀,都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溥仪时期的档案留下了不少无奈的记录:“军人押车每日10余大车拉运园中太湖石。”实际上,拆卖的情况远比档案中记载的严重得多。徐世昌拆走圆明园属鸣春园与镜春园的木材,王怀 庆拆毁园中安佑宫大墙及西洋楼石料。从此,圆明园废墟凡能作建筑材料的东西,从地面的方砖、屋瓦、墙砖、石条,及地下的木钉、木桩、铜管道等全被搜罗干净,断断续续拉了20多年!
至此,圆明园建筑、林木、砖石皆已荡然无存.宣统末年,当地旗人已在园内的宫殿旧址上筑屋,昔日的皇家园林麦垅相望。1940年以后的日寇占领时期,北京粮食紧张,于是奖励开荒。从这时起,农户陆续入园平山填湖,开田种稻。圆明园这处在清初盛世历经150余年苦心经营的湖山之胜,遂面目全非。
I. 电影中「音乐之声」豪宅是谁的细说好莱坞经典
电影「音乐之声」豪宅是谁的?细说好莱坞经典?
《音乐之声》是一部很吉利的电影,因《埃及艳后》负债累累的福克斯老牛破车走到1965年,终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咸鱼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