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拍电影,什么情况需要推拉镜头,不是轨道推拉摄像机
拍电影,在很多的情况下会使用推拉镜头,但是现在一般情况下导演运用轨道推拉的比较多,运用镜头推拉的较少。至于国内哪个导演喜欢用推拉镜头,这个说不准,推拉镜头一般是在剧情需要的时候用的,不像是长镜头那些,很少有说喜欢而运用的。以下举例几种使用推拉镜头的情况:
1.推镜头:这样的镜头所表现出来的景别画幅是由大到小的,所以在遇到交谈画面中一人有细微的动作表情,镜头由中景或近景推到特写,这是推镜头最常见的运用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入情景,也很常用,是说在一个大远景或者远景这类的大画幅景别中推进到某个近景或特写的小细节,以此进入叙事。除了以上两点外,还有一些使用推镜头的情况就不多举例了。
2.拉镜头:这样的镜头所表现出来的景别画幅是由小到大的,最常见的使用情况是过渡、渲染情绪的使用,一般是在一种情绪达到极点时画面由近景等急速或缓慢拉远成大远景,延续情绪或者作为过渡。我记得在电影《如果·爱》中就有这样的运用。
B. 在什么情况下某部电影会决定拍摄续集票房和剧本哪个更关键
一般情况下只有很卖座的电影,才会决定拍摄续集。而一般的电影,如果口碑票房一般的话,那拍续集的可能性非常的小,那么票房和剧本哪一个更关键的这里来简单分析一下。
其实好的剧本有很多,要聚集优秀的人才来把它完成,现在国内的越来越多的电影票房都非常的高,也希望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出现更多优秀的作品,跟我们观赏。
C. 电影在中国市场的情况
首先不是相关人士谈不上专业,就个人的见解吧,中国的电影市场我觉得还是在稳步的发展,但是盗版啊,电影分级制度的不明确,加上中小城市开展不好等问题还是最主要的,盗版是打不死的小强,很多人都有过看盗版的经历,其实宁愿看盗版碟,枪版电影一睹为快的人我觉得是伪影迷,或者肯本就不是影迷,看,就只图个新鲜热闹,这是一种悲哀,中国观众的素质和审美还有待提高,另外一些欧美的电影或者香港的影片经常因为送审不合格而无缘内地市场,其实应该分级了,这对一部分影迷是负责任的,还有现在一些中小城市往往电影院同步不了新出的电影,有的干脆就没有电影院了,人人都去买碟看,而大城市的影院又有很多恶性竞争,所以中国电影市场还面临很多危机和困难,一点一点前进吧。。。
D. 10年后梁朝伟终于说出实情:电影是假戏真做,汤唯回应更是一绝,啥情况
在电影上映十年后,梁朝伟才给大家说出了实情,但却是含糊不清的,所以只能靠大家自己发挥想象力去理解,而后来汤唯给大家的答案却是一绝的,相当于变相的认同。
当梁朝伟和汤唯拍摄《色戒》时,他们可以说是假戏真做,但不是直接的那种明显,只是因为他们当时身体相撞,做着生猴子的事情,在电影被删除的片段之间,我们从哪种思想去欣赏这个电影就自然不同了,毕竟每个人的理解力不一样。
这部作品的原著虽然刚刚2万多字,但是值得大家去品味。读完之后,反过来再回味这部电影也许更能了解作者的情怀。而李安导的这部电影也值得给一个有价值的回应。你对这部电影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探讨。
E. 中国电影及市场现在是什么情况西方是如何看待和对待的
去年的大爆发,今年的放缓增长,整体是较大的,离美国电影市场也不远了,400亿人名币的规模,美国100亿美元。西方倒是很想来挣钱
F. 中国目前的电影市场情况如何
我们都知道,现在中国目前的电影市场情况是非常不容乐观的。这都是由于今年疫情原因的影响,足足有大半年在今年电影院都没有开门。现在虽然开门了,但是情况还是不容乐观。
一、今年年初整个地球都遭受着新冠病毒的影响,大家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知道今年年初的时候,本该是新一年美好的开始,谁知道新冠肺炎病毒却肆虐在这个地球上。很多国家很多人民都遭受这个病毒的影响,在那段时间几乎每个人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直到现在疫情虽然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缓解,但是还是远远没有消失。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目前的电影市场的情况依然是非常的惨淡,非常的糟糕。对此,你有什么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里说一下,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G. 徐峥最近的电影评价不好,背后原因是什么呢
徐峥的喜剧电影也曾经火爆过全网,吸引了许多的粉丝,所以他的新作品《囧妈》观众也是非常期待的。但是因为特殊情况,电影院也不能开了,大家也不能出门,只能待在家中。而徐峥却做出了惊人的举动,让大家看到了免费的首映电影,这也令人感叹他的阔气。只不过这部电影却没能带来预想的好评,观众们对这部影片的评价普遍不高。
这部电影的切入点很好,也让观众们再次审思自己和母亲的关系。只不过有些情节太过啰嗦,不够精炼,就会让人觉得有点烦躁。主要还是在转折点上设的不够出彩,所以就会选择不够自然。可能是因为徐峥之前的电影太过出彩,所以大家就抱着很高的期待。这部影片平心而论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和徐峥的那些爆火影片比起来还是差了些火候。
H. 浅谈中国电影现状
中国的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人最为头疼的问题,但恰恰也是中国人最为宝贵的财富。这一点在电影的票房上体现的最为明显。打个比方,美国人平均一人每年看五部电影,而中国人一人平均五年看一部电影,差距十分明显,但即使这样,中国的电影观众数量也是仅次于美国列第二,这也都是官方统计,至于具体的电影受众,以及受众的潜力更是难以想象。
我们所说的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萎靡,是指我们到电影院看电影的人数和这13亿人项比较。由于基数大,任何一个数字比到这个基数上,比率都会十分之小。为什么呢,很容易明白,一句话,老百姓不能拿出足够的零花钱去买那些昂贵的电影票。因为我们国民的经济收入,使得我们在许多消费领域无法和发达国家相比。
不是中国人素质差,不是中国人喜欢买盗版,如果每个人都有足够的零花钱我相信谁都不会买盗版。现在所倡导的支持正版,打击盗版,光靠宣传根本无法做到,有些人一边说让老百姓拿出边钱购买正版,观看正版,一不断的提高价格,这种发展模式本身就是非常矛盾的。我所在的城市只是普通的省会城市,电影票价都达到了60元一张,在这种票价的制约下,我们的票房永远都不会高,这是谁都改变不了的事实。
票房的好坏决定着电影产业的收益,决定着电影产业的发展。如果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电影观看模式,那么我们的票房就会具有十足的潜力。
I. 中国电影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展起来的第一部电影叫什么名字
第一部电影《定军山》1905年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1931年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1922年 ,张石川与郑正秋 、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 ,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 。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恒娘》、《桃花泣血记》等片。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试制成功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J. 最近听朋友提了下电影《秀水泱泱》,这片子现在什么情况
《秀水泱泱》是建党100周年献礼片,改编自“红船守护人”的真实事迹,明年上映。就题材来说,好像以前还从来没有电影好好讲述过红船精神,所以这部电影比较新颖,媒体也比较关注,之前好多家媒体都报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