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农民伯伯乡下妹和女儿一起演挤牛奶是什么电影
江湖情 。
《江湖情》是1987年由周润发、万梓良、刘德华等主演,黄泰来执导的香港剧情片。影片主要讲述了阿伟、阿国兄弟俩浪迹香港街头,投靠黑社会帮主剂哥。阿国得到剂哥赏识,引起阿伟妒嫉,兄弟间产生隔阂的故事。
剧情简介
定国与家勇兄妹一同长大,因家境贫困,家勇养成好赌习性,惠珠沦为舞女。家勇在外围狗档出千被痛打并要求赔偿损失,走投无路下,与老友麦英雄欲劫一帮头朱老大走私黄金,因而闯下大祸,遭朱老大追杀。惠珠被捉,定国挺身而出换珠,后幸得李阿剂相助并收为手下。家勇因失劫怀恨在心,投靠朱老大,兄弟反目,江湖再起风波。
朱老大与剂哥不和,趁机买通了家勇下手暗杀剂哥,一场较量,剂哥幸免于难,家勇入狱,阿国却远去新加坡另谋生计。若干年后,家勇羽翼渐丰,杀朱老大自立帮主,又设计将剂哥帮派斩尽杀绝,剂哥遭难,孤身亡命新加坡寻找阿国,家勇步步追杀,将剂哥妻子、儿女惨杀,此刻悲痛,愤恨促使阿国重新出山,随剂哥返回香港以死相拼,报仇雪恨。
❷ 农民义务为村民放十年露天电影因无经营许可证被叫停,你怎么看
又是事故背后的故事,又是故事背后的无奈和辛酸!
“被”叫停之后,农村的电影和农村土电影队将何去何从?!
在没有城市高档电影院的农村,只有本地的农民自己的电影队在默默地一直坚持着。
而且播放的可能是他们早就看了无数遍,早就熟烂每一个细节的“老电影”。看电影已经是他们的和赶集一样的散心和交流的活动了!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板城镇农民罗衍宗是这样的坚持者!
这些年,“被叫停”的事,真是太多了!
就像这次“被叫停”的农村电影一样,不正规,非专业,就会被一字取消。没有“前兆”,没有“后续”!
像电影何这样的农村电影队本就少之又少,为什么不好好管理他们,为什么不给他们相关的政策,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农村政策、文化宣传的“前线战士”,而非要取消呢?
像放电影这样的农村娱乐、文化活动本就处于“摊子无人唱戏”的尴尬局面,还是想想办法,让这些“好人”继续做他们快做了一辈子的好事吧!
呼吁我们的体制和管理部门,在“被”字前做好准备工作,在“被”字后做好善后工作,少一些像“农村电影队”被“叫停”的无奈!
❸ 谁知道一个中国农民日本女人的电影
紫日
[编辑本段]影片概况
片名:《紫日》Purple Sunset
语言:国语/中文字幕
导演:冯小宁
编剧:冯小宁
主演:富大龙 前田知惠
安娜·捷尼拉洛娃 王学伟
出品人:杨玉冰 周溥雄
制片主任:冯小宁 张晓宁
类型:战争片/剧情片
片长:120分钟
上映日期:2001年
《紫日》获得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
[编辑本段]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苏联红军偶然从日军屠杀中救下一名中国老百姓--杨玉福。在将杨玉福和伤员一起往后方转移的途中,军车误入日军军营,发生了一场激战。杨玉福和一位名叫娜佳的苏联女军医侥幸逃进了林区。中途他们遇见了在混战中与大队失散的日本少女秋叶子。他们让秋叶子带路,可是深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秋叶子却一心要将他们置于死地,带着他们走进了险境……
娜佳痛恨秋叶子的行为,让杨玉福杀了她,忠厚老实的杨玉福虽然怀着杀母之仇却也不忍心杀害眼前这个年少无知的女孩,于是,为了能从茫茫林区活着走出去,三个人一起踏上了求生之路。在看不见战火硝烟的美丽林区里,三人一路上经历了山林大火、沼泽、猛兽等一系列磨难,患难之中渐渐产生了友情,秋叶子也被娜佳和杨玉福的善良所感染,对自己长期以来所接受的“教诲”产生了怀疑。虽然语言不通,三个年轻人却几乎忘记了战争的存在,互相露出了善意的笑容。
然而,就在他们即将获得新生的时候,秋叶子却被疯狂的法西斯所杀害。悲忿的杨玉福和娜佳愤怒地冲向残余的日本法西斯部分,为纯真的少女秋叶子报仇雪恨……
[编辑本段]影片分析
《紫日》的故事讲述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结束时,苏联红军从日军手中救下中国人杨玉福,转战途中,苏军与日军发生遭遇战,杨与苏联女军医娜佳逃进森林。路上,他们遇到日本女学生秋叶子,三人共同走上逃生之路……
[编辑本段]影片简评
影片开头的“大型战争场面”体现出好大喜功的国产片导演与生俱来的“廋驴拉硬屎”精神,拼凑式镜头比比皆是,完全没有场面调度、多机拍摄的空间美感,几乎每个镜头都让人怀疑影片的制作成本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大。但是缺乏美感并不影响反映影片的主题,战争与和平在此片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本片是冯小宁“战争与和平”六部曲的收山之作,影片延续了冯小宁作品如诗如画、写实亦写意的一贯艺术风格。影片对白极少,而是以大量的电影语言和紧凑的情节来扣人心弦,而深刻的人物内心变化则是影片的重点所在。
[编辑本段]幕后故事
《紫日》投资才500万元。按常规拍得花1000万元,大手大脚拍要3000万元,如果让美国人拍,那就要花3000万美元。
冯小宁导演的“抠门”,在圈里很有名。记者曾问过他:“如果让你勒紧腰带省到不能再省,拍一部国产片30万够不够?”冯小宁略作思索后答:“10万元。”
看了《紫日》,几乎所有的观众都觉得这是一部千万元级的大片:坦克大战、草原野火、航母大战……然而冯小宁只花了500万。日前,记者有机会听冯小宁侃他的“省钱经”。
冯小宁说,《紫日》中贯穿全片的那把枪,是他花了100多块钱自己做的,这样至少省了3万块。
有关部门真有这种苏制50式转盘冲锋枪。如果摄制组要借用,必须由这个部门派出一名枪械员监管,所有费用由剧组承担;如果要把枪械带入其他省份必须经过地方公安部门审批,手续十分繁杂。冯小宁做过预算,光这把冲锋枪跟着剧组从北京到内蒙再到黑龙江至少得3万元,他决定自己做。
凭着几十年爱好制作模型的经验,冯小宁买齐了材料,花了100多元。然后熬了一个通宵仅凭着一把钳子“造”出了一把逼真的苏制冲锋枪。
这把自制的冲锋枪只能点射,所以冯小宁在北京还是租了一把能连射的真枪。在3天租期里,他让每一个在剧情中使枪的演员都拍了连射的特写。此后1个多月,剧组带着假枪到大兴安岭拍外景,演员在打枪时只拍一个点射的全景。等到后期制作时,冯小宁把特写和全景剪接在一起,真枪假枪变成了同一把枪,3万元就这样省下来了。
《紫日》开头出现了类似《拯救大兵瑞恩》中诺曼底大战的宏伟场面:数百辆苏联红军的坦克与垂死挣扎的日本关东军展开了惊心动魄的坦克大战。在影片拍摄过程中,冯小宁其实只用了8辆坦克,而且清一色是除了能开动别的什么也不行的破坦克。
冯小宁说,如果像好莱坞那样拍,一个1秒种的镜头,可能就能花掉两三部《紫日》的总投资。帮剧组省钱的人是那些不露脸的坦克驾驶员,用任何语言来形容他们的艰苦都不过分。
拍坦克大战是在内蒙古的荒地上,那时气温高达40℃,坦克内温度至少60℃,人站在外边时间一长脚下都会有一滩汗水,进入坦克不晕倒的最长时间纪录是10分钟。8个坦克手全都晕倒过,有2个晕倒过两次。
冯小宁说,如果选择凉爽的草原拍这些镜头,坦克的运输费将高得惊人。为了省钱,只能苦了大家了。
冯小宁和男主角富大龙已是第二次合作,第一次是在《战争子午线》中,那时富大龙还是个孩子。提起富大龙的刻苦精神,冯小宁赞不绝口。
“大龙在现场,只要有空永远在帮剧组工作人员的忙,拍坦克大战的时候挖战壕,我们请来了8个民工,加上我和大龙一共是10个人。天太热,半途跑了5个民工,剩下5个人,挖完战壕,两手都是泡。”
“大龙不是那种只知勤恳的人,他有一个习惯,每天要写一遍小楷,字写得很好。他的床头总有一本《诗经》放着,这样的演员,我觉得出人头地是早晚的事。”
聊完了他的“省钱经”,冯小宁不无感慨地说:“其实哪个导演不想舒舒服服地花钱?可是中国目前的影市这么差,大家只能勒紧裤带。我们现在拚命省钱是希望投资人拍电影投有所报,市场慢慢好起来,有一天我们能花大钱拍大片———我相信,总会有这一天的。”
[编辑本段]动态追踪
【《紫日》获得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
第21届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11月9日落下帷幕,冯小宁导演的中国影片《紫日》获得由观众评出的“最佳影片”大奖。这个奖是由美国观众在170部各国影片中投票选出的。参评影片中有不少参加过今年戛纳电影节,侯孝贤的新片《千喜曼波》也在其中。电影节主席查克-鲍勒先生曾在开幕式上说:“《紫日》是本届电影节中我最喜爱的电影。我非常惊讶的是中国导演居然用了这么少的钱拍出了如此精美的电影。请大家千万不要错过去看这部电影。”当电影节最后一天评选揭晓前,鲍勒先生仍笑着说:“我相信中国的《紫日》是最有竞争力的。”结果,《紫日》获最高分,许多选票上都打出了“10分”的满分。
当地报纸以“中国导演冯小宁用小成本完成大制作”、“《紫日》提醒世人应该友爱,停止相互屠杀”为题作了专门报道。当地一位美国记者乘出租车时听到司机说今天晚上他不再出车,要去看电影《紫日》。首映之时影院门前排起购票长队,容纳上千人的影院座无虚席。甚至一些看过冯小宁《红河谷》和《黄河绝恋》的人闻讯而来。美国著名影评人杰妮-海伦女士说:“这部影片具有极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使人看后久久回味,影片语言极少,大都是用电影语言在讲述,这使美国观众在观看时减少了语言障碍。”
【冯小宁谈《紫日》:战争片要表现美丽与残酷】
电影《紫日》是导演冯小宁“战争与和平交响诗”的最后乐章。片中的故事发生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苏联红军偶然从日军屠杀中救下一名中国老百姓:杨玉福。在将杨和伤员一起往后方转移的途中,军车误入日军军营发生了一场激战。杨和一位名叫娜佳的苏联女军医侥幸逃进了林区。中途他们遇见了在混战中与大队失散的日本少女秋叶子。为了能从茫茫林区活着走出去,三个人一起踏上了求生之路。然而,就在他们即将获得新生的时候,秋叶子却被疯狂的法西斯所杀害……影片即将放映前,记者就一些影片中的问题采访了该片导演冯小宁。
表达最大多数人对于历史共有的感觉是我的创作动机
记者:您认为《紫日》比您以前的战争题材作品有什么突破?
冯小宁:突破真谈不上,人们通常习惯做横向对比,我倒觉得纵向的对比更有意义,我比较相信“上台阶”的说法,就是把一个导演不同时期的所有作品做一个比较。《紫日》是我关于战争与和平这个命题的第六部作品,可以说它是对我前面这些作品的一个总结——为什么会有战争?战争带给人什么?法西斯主义对于人性到底会产生什么作用?是通过电影语言的运用,来表达我对于战争与和平这一主题的理解。
记者:您的影片总是在思考、探讨一些重大命题,作为导演您是不是肩负责任?
冯小宁:多年以来,战争与和平,人类与环境,文明的命运,困扰着我的始终是这些大命题,我一直都以锋芒毕露、危言耸听的姿态在作品中大声疾呼,口吻严峻让人感觉每一个明天似乎都可能是世界末日,现在回头看自己早年的一些作品,真有些……不堪回首。这么多年过去,首先感觉叫嚣是没有作用的,在整个的创作与思考的过程中,倒是越来越强烈感觉到人性和精神的不可战胜,好比“北洋水师”,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的过程中100年前的一次失败经验嘛,所谓“人可以被消灭,但精神不会被打败”,表达最大多数人对于历史共有的感觉正是我的创作动机。
《紫日》是我关于“战争与和平”思考的一个总结
记者:目前在国内,始终以影片探讨战争与人性的导演恐怕只有您一人,您会继续地坚持下去吗?
冯小宁:如果非要这么讲,恐怕我也只有承认。前面说过《紫日》将是我关于战争与和平思考的一个总结,对于这一主题的思考阶段到此结束。实际上,在同一题材下创作的不同作品,是不断苛求自我、寻求满足感的一个过程。这总让我想起早几年要拍《嘎达梅林》去爬雪山的经历——在山脚下仰望雪山,看到山顶就在那里,等爬上去才知道只上了一个小坡,看见的那个顶还在上面很远。爬呀爬,等到真爬上了自己看见的顶,才发现那只是高高隆起的山的鞍部,真正的顶隐没在云中根本看不见。
记者:从《红河谷》、《黄河绝恋》到《紫日》,都无一例外地选取了荒凉壮观的自然景致,从西藏雪域到黄土高坡,现在又是一望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把故事放置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冯小宁:我是学美术出身,我始终相信电影应当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除了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本身的需要,我首先考虑的就是要拍得美丽,实际上我是个唯美主义者。
记者:您的“战争三部曲”的前两部,每次都有很惨烈残酷的战争描写,这次《紫日》会是一样吗?
冯小宁:会的。战争残酷,而人在战争中挣扎求生,个人的命运几乎完全被战争主宰,同时每个人又在内心交战,充满了敌我矛盾和人性的斗争。美丽与残酷在观众心中产生强烈反差,这就有了美学上的意义。
记者:在这部影片中苏军的形象是怎么样的?角色娜佳的意义又是什么?
冯小宁:苏军的形象首先就是盟友。当然,苏军的进入,包括这里面抗日战争的背景,都只是叙述故事所需要的背景,并不是故事的主线,真正的故事是在三个人之间展开的,是关于他们三个人如何从敌人变成朋友,如何最终都成为反法西斯的战士。娜佳的意义代表多民族的参与,实际上在宏扬主题——反法西斯无国界,世界各民族应当相互团结,彼此都应该是朋友,是兄弟姐妹。
我不在乎参赛,更关注世界和平
记者:中国人杨玉福在片中的身份为什么是农民,而不是一个战士,您在创作方面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杨玉福的角色是被拯救、被解放者,还是其他什么?
冯小宁:还是从当时中国人的大多数考虑。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大多数人是农民,而杨玉福就可以做他们的代表。他是侵略战争的直接受害者,不明不白地被杀害全家、从自家的地里被掳走,本能地为了生存挣扎,心中充满破家血仇,同时又因为人性本能不能杀害无辜,而内心饱受折磨。
记者:《黄河绝恋》去年曾经参赛角逐奥斯卡,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作为一部反对战争、呼唤和平的影片,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决不逊色于影片在艺术观赏及商业娱乐方面的贡献,那么这一次的《紫日》是否也有在国际电影节送展参赛的打算?
冯小宁:很多人以为我喜欢送去国外参赛评奖,实际上恰恰不是这样,从来就没有一次是我本人要求或亲自送去评奖,国际电影节奖项的复杂性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我认为一个心态成熟的导演不必过分看中国际奖项。参展是另一回事。广泛地参展可以让更多的民族和世界范围内的人民了解我们的影片和我们的主张,所以我当然希望这部影片可以尽可能多地去参展,去让更多的人关注世界和平问题。
[编辑本段]品牌
有电影《紫日》,也有工控行的紫日品牌,紫日电气是中法合资、专业从事变频调速和软启动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科技型企业,通过了ISO9001、CCC、CE等多项认证,其成员企业有中外合资温州紫日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紫日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中外合资温州紫日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享有“温州模式的发祥地”、“中国电器之都”、“温州市第一强镇”等众多美誉的中国温州柳市的黄金地带,交通便利,开创了紫日战略化发展的局面;上海紫日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工业经济总量排在市郊首位的中国上海松江,发展资源丰富,提升了紫日战略化发展的国际地位。
另外,在人气网络小说《从零开始》中,紫日是该作男主角的名字
❹ 农民变“拍客”记录新生活有什么电影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眼下正是新疆最寒冷的季节,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托里镇伊克呼都格村,每逢双休日,村文化室都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场面火热。每到这时,总能看到一位中年妇女手拿一部DV机,拍个不停,一会儿来个全景,一会儿又是一个特写,看架势十分熟练。
2015年,经过一番认真思考,董希金把镜头对准村里的种植大户董成科。为啥?董希金说:“过去常听人说,董成科经常帮助村民买肥料、资助贫困大学生。我就想,如果把他拍出来是不是可以满足村民的好奇心呢?同时,拍出董成科的事,也可以教育更多的乡亲。”
决定一下,董希金马上投入到拍摄中。一开始,拍摄并不顺利。因为这位种植大户不配合他的工作。
看到董希金跟着自己拍个不停,董成科说:“哎呀,拍我干啥呢?”
“让我们看看你咋帮助别人的嘛,让大家学习学习。”董希金固执地对他说。
那会儿正是农忙,从4月份开始,董成科在田间地头劳动,总是能看到董希金拿着DV机在地里忙碌。忙活了近5个月,当这部微电影展现在村民面前时,全村人都被董成科感动了。
第一次拍摄即告成功,董希金信心更足了。“打开DV机选好角度,端稳机器,弯下腰慢慢地把镜头往前推,给人物一个大特写,这样可以更好地交代人物特征和情绪。”说起自己的拍摄经验,董希金总有说不完的话。
董希金不是这个村里唯一会拍微电影的农民。2015年,由呼萨英铁热克村村民拍摄的具备公共播放条件的微电影作品就有十几部。村民们的积极性很高,2015年9月,精河县农牧民微电影基地在呼萨英铁热克村挂牌成立。
2015年8月,为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机关事务管理局驻呼萨英铁热克村的“访惠聚”工作队花了30万元,在村里安置了一个LED大屏,每天晚上给村民放电影。现在,村民自己拍自己看,每晚热闹非凡。
激发更多的农民传递正能量
精河县八家户农场七队农民杨卫东是一个有追求的人,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农民要参与美丽新农村的建设。说起自己最近忙碌的事,他笑着说:“正参与拍摄一部农民画题材的微电影。”
在农牧民微电影培训班上,杨卫东听老师讲授拍摄微电影的技巧,还有拍摄者对作品主题思想的思考等,兴趣一下子激发出来。他说:“现在农民的生活条件好了,平日里不能只种地,还得有精神追求。我把身边值得拍摄的人物和题材拍出来,不仅表达我的思想,还能激发更多的农民传递正能量。”
几年间,杨卫东陆续拍摄了十几部微电影作品。民族团结、助人为乐、致富能手、文化能人……这些农村常见的事儿,成了杨卫东拍摄微电影的主要内容。
最让他高兴的是,其中3部还得到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精河县的奖励。这3部微电影作品讲述了3个故事——喜欢唱歌的农民登上各种舞台,不断挑战自己,最终成为一名文化能人;身残志坚的农民创业当老板,开了3家中介公司;大学生辞去外地工作,回家照顾重病老母亲。
“我觉得自己正在成为美丽新农村建设的真正参与者。我的作品倡导的都是正能量,微电影里的故事可以提升村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现在的杨卫东很自信。
据了解,2014年至2016年,精河县每年都举办农牧民微电影节,共在全县展演了92部由农民拍客拍摄的微电影作品,在赢得村民追捧的同时,也展现了新一代农民对文化的追求与自觉。
新年新气象。
❺ 农村土地流转从业者都该看的5部影视作品
你为什么从事农村土地流转?每个人也许有不同的答案,但都有同样的使命。土地流转从业者们不管有意无意,都在引领一段新的历史,开辟着新型现代农业改革之路。下面推荐5部可供土地流转从业者学习的电影或电视剧,相信大家能从中得到不少启发。
1.《守望土地》
这部五集的记录片,每一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近十年来的土地政策、历史变迁等进行了深度剖析和梳理,对于土地流转从业者来说,这样直观的方式能帮助大家对土地政策的来龙去脉有更深刻的印象。
2.《马向阳下乡记》
如何让农民成为土地流转的真正受益者?被誉为“都市雅痞乡村奇遇记”的《马向阳下乡记》正是围绕这个主题所展开,毫无农村经验的马向阳偶尔成了一座偏僻山村的第一书记,他是怎么贯彻“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一政策的?
3.《土地志》
《土地志》被誉为是“一部纯正的乡村民生电影”,导演高峰和编剧邢平原曾经合作过反映农村土地承包历史的《十八个手印》,以及反映农村政治暗斗的电影《老寨》。《土地志》则是完全紧扣土地问题来演绎的一部电影,讲述一段由土地所有权引发的纠葛。
4.《草民草事》
《草民草事》与《十八个手印》、《老寨》一起,被认为是反映农村耕地和基层民主题材的三部曲。其中《草民草事》讲述的是关于土地流转的故事,该片于2014年完成剧本创作。
5.《BBC:深度挖掘土壤》
想要深度了解土壤的魅力吗?那就来看这部由BBC出品的纪录片《深度挖掘土壤》,也许会颠覆一些你过去对于土地的认识。
作者 Aster
本文内容源自土流网,图片来源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土流网”
了解土地交易资讯、政策咨询,欢迎关注微信服务号“土流网”(ID:tuliucom)
❻ 脱贫攻坚题材电影《农民院士》,大家觉得这部电影值得看吗
引言:脱贫攻坚题材的电影《农民院士》宣布定档,这部电影由于荣光、彭杰执导,于荣光领衔主演,王砚辉、高泰宇特邀出演。这部影片真实还原农业院士践行党的使命,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伟大事迹! 今天小编想分享的话题就是,《农民院士》,这部电影值得看吗?
❼ 鬼子进村的农民电影
片名:鬼子进村
顾问:楚长法
影片特色:农民自编、自导、自演
拍摄时间:2005年2月
主要演员:
日军小头目——马红旗
汉奸——赵建成
众村民 河南省许昌县灵井镇兴源铺村一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依据本村发生在抗日时期的真实故事,自编、自导、自演、自拍了一部60分钟的“贺岁片”《鬼子进村》。50岁的农民赵兰卿既是该片的总导演,也是剧本作者之一。他过去是乡宣传队的演员,2004年他曾拍摄了一部短剧,演员都是村里人,乡亲看了都觉得挺有趣,挺过瘾。《鬼子进村》的剧本写于2004年11月,共有1万多字。修改两遍后,乡亲们仍不满意。剧本是在1945年大年初一小股日军占领兴源铺村这一史实基础上加工、改编而成的,赵兰卿想通过此剧, 让包括他在内的后辈不忘历史,爱国爱家。他感到“故事细节不太理想”,赵兰卿只好请在河南中医学院读书的侄子赵雪刚帮忙。赵兰卿还向村里的老人了解当年的情况,认真修改剧本。在试拍中,83岁的楚长法一直坚守在现场,他是村内年龄最大的老人,也是该剧的“军事顾问”。老人曾亲历过日本入侵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可以为该剧的一些细节把把关。
摄制组的道具:10枝步枪、10枝短枪、10颗手雷、4颗手榴弹、1挺机关枪、1门迫击炮、1把老军刀和11套日本军装。这些道具除日本军装和道具步枪是购买和仿做以外,其他都是村民自己动手做的,迫击炮由一个圆纸筒和一个木制三角架组成,手雷也是木制的。摄制组演员有30多人,多是村内舞狮队队员或文艺队的演员,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12岁,每位演员都不要一点报酬,全是自愿的。村里的群众对这些人拍电视剧的事很感兴趣,也很支持。
尽管条件简陋,赵兰卿很快进入导演的角色。在物色演员时,赵建成被村民公认为最适合演反面角色——赵建成的面相确实“不像好人”,每次他在村口公路边搭车,售票员都会提前大声咳嗽示意乘客们捂好钱包;2006年11月,《鬼子进村》剧组成员受邀去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在火车上睡不着觉的他在车厢走廊里来回转悠,结果被便衣民警跟踪了一个多小时,后来还是赵兰卿起来给他解了围。除了赵建成,另一个被村民公认“演技好”的是马红旗,他在剧中饰演日本军官,虽然36岁的他所会的“日语”只限于电视上听来的“米西”等词。拍完电影后,马红旗在村头公路边开着一家马家饭店,店里墙上悬挂着大型《鬼子进村》宣传照,还有他与央视主持人崔永元的合影。“窗户”被打开的还有郝世闯。郝家在离兴源铺村不远的泉店村开有附近唯一的一家影楼。懂技术的郝世闯便担当了《鬼子进村》的“制片人”,在他理解,自己负责后期剪辑制作,就是“制片人”。拍完电影,邻近村镇找他拍结婚录像的越来越多,郝家的摄像机由2005年的两台发展到现在的5台。说起这些变化,郝世闯的父亲郝万年掩不住满脸的喜悦。 不少媒体在专访节目中播放过的片断,以及在村里村外流传的光碟,都是《鬼子进村》下集的内容,总共不过60分钟。《鬼子进村》自2005年11月16日开拍,到2006年8月底封镜,先后参演人员有50多人,全集总共100多分钟,并且“上集比下集精彩得多”。当时,中央电视台以及凤凰卫视的记者来采访,急着要碟子,碰巧下集正好拍完,带子就在机器里,就草草刻了一盘。第一盘碟一刻出来,小村立即引来了全国各地的记者,“最多时一天接待了17家媒体的记者,村里跟赶会一样,到处是人”。前来采访的人都想看看农民拍的电影是啥样,要碟的人太多了,刚开始是白送,但后来实在是送不起了,就收费,一盘收10块钱,还要有赵兰卿的条子,郝世闯才给。最后,碟子紧俏到了村子附近有卖“盗版碟”的程度。伴随着《鬼子进村》知名度的一再提升,要求购买这部影片版权的人也越来越多,据传,有一家公司甚至出资好几万元。
拍电影,让这个有3000人的村庄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喜悦和亢奋。媒体的介入,则将兴源铺村的热闹推至高潮。“天天跟赶大会一样,村里啥时候有过这么多人?”86岁的老人楚长法翘着山羊胡子笑呵呵地说。作为《鬼子进村》的顾问之一,他比其他村民关注更多的,是村子的变化。兴源铺村没有放过这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2005年的农历七月初六,兴源铺村正式成立了集贸市场,就是如今赵建成摆豆芽摊的那个菜市场。这个菜市场,楚长法称之为“圆了几代人的梦”。在此之前,兴源铺人一直得去周边的镇子赶集,最近的也有4公里路,非常不便,以前多次想“起集(方言,成立农贸市场)”,但都因为人气不旺而流产。这次借助《鬼子进村》带来的人气,不仅“起集”成功,还在每月农历的初六、十六、二十六分别有三个会,逢会的时候,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兴源铺村开始着意“装点门面”,先是把村子里的土路一部分修成水泥路,另外一部分用煤矸石重铺一遍,然后在村子里安装了60盏路灯,一到晚上,兴源铺村灯火通明,与周边村庄的黑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全国的记者不断来,上级领导也是送走一拨又来一拨,形象咱不搞好不中啊!”新上任的村支书刁明安笑着说。刁明安还是大胡子饭店的股东之一,当初《鬼子进村》剧组最早收到的1000元钱赞助,就是他们饭店拿的。自从当上村支书后,刁明安不仅对赵兰卿他们拍电影、电视剧更加支持了,还发动全村老少积极参与到文娱活动中来。
著名导演卢卫国根据《鬼子进村》的拍摄故事,以此为原型,拍摄了河南首部本土爆笑电影《不是闹着玩的》,2010年6月10日,该影片在全国7家院线的50多家影院公开放映,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是闹着玩的》首映式上,得到了《鬼子进村》相关人员的认可与钦佩:拍电影还是专业的强呀!据悉:《不是闹着玩的2》将于2010年10月正式开机,并要在全国海选演员;而《不是闹着玩的3》剧本已创作完毕,其故事更“狠”。
❽ 盘点关于农民的电影有哪些,【免费高清】在线观看百度网盘资源
关于农民的电影有哪些,在线观看免费资源
剧名:冷山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https://pan..com/s/1bLBFgPNi0NjLo4XWqJmu_Q
❾ 农民大叔花4年拍微电影,为拍摄这部作品,他付出了哪些心血
农民大叔花四年时间制作微电影
微电影《平原硝烟》引起了网友们关注,不是这部微电影内容吸引人注意,重要的是这部电影拍摄竟然是出自一位农村大叔之手。 这部电影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 发生在豫东平原上的抗战故事。这部电影不仅特殊在出自于农民之手,就连演员也都是农民, 拍摄这部电影纯属大家的兴趣,这部电影属于一部公益电影,电影是大家自己编剧、导演、拍摄,演员们加入也是凭着自己爱好,并没有报酬。
这部微电影即将在今年五月上映,而最初拍摄这部电影也是因为大家的爱好而已,对于农民来说他们也想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农民朋友在一起玩玩,大家共圆中国梦。相比于玩手机,吃喝打麻将,这种方式更能丰富老百姓的精神生活。钱先生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值得大家赞扬,毕竟作为农民来说大家从来没有想过能够拍电影。
而农民的业余生活也比较单调,除了做农活之外,也就是玩玩手机,打打麻将。钱先生带领乡亲们一起拍微电影,调动了大家积极性,也丰富了人们精神世界。想想现在很多人,不是熬夜追剧就是视频刷不停,能够做些有意义的事,值得赞扬!
❿ 盘点农民免费看电影,【在线观看】免费百度云资源
农民免费看电影,免费高清资源在线观看
剧名:巧奔妙逃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美丽的大脚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小兵张嘎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欢迎来北方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边城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贝拉的魔法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神笔马良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美姐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地道战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十八洞村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斗牛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地雷战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阿Q正传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平原游击队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五朵金花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