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修女玛利亚爱唱歌、爱跳舞,还十分喜爱大自然。修道院院长觉得玛利亚不适合过与尘寰隔绝的生活,介绍她去萨尔茨堡当上了海军退役军官冯·特拉普上校家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
冯·特拉普妻子早逝。上校管理孩子的方法简单而粗暴。按水兵操练的要求管理孩子。 玛利亚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上校准备离家去维也纳,在这期间,玛利亚和孩子们排练歌曲、做游戏、去大自然中游玩,整个家庭充满了音乐之声。
当上校带着准备与他结婚的男爵夫人回来时,发现他的"水兵们"已被训练成一支很有素养的家庭合唱队。
看到男爵夫人的到来,玛利亚知道她将成为孩子们的新妈妈,于是她留下了一封信回到了修道院。然而由于男爵夫人太一本正经,孩子们不能和她融洽相处。同时,玛利亚激起了上校对生活的热爱,唤起了他对玛利亚的爱情。于是上校拒绝了男爵夫人,到修道院找玛利亚,他们终于结成了美满的伴侣。
这时正是30年代希特勒吞并奥地利的前夕。在萨尔茨堡举行奥地利民谣音乐节的当天,上校被命令上校参加纳粹的海军,并严密监视。借着参加民谣音乐节的机会,特拉普家庭合唱队在奥地利同胞面前奉献出他们心底里的歌,并在朋友和修女们的协助下,逃出了多难的祖国,来到了自由之地。
音乐与歌声是情感的一种宣泄,人们欢乐的时候唱歌,痛苦的时候也唱歌。《音乐之声》是部音乐剧,玛利亚在不停的唱歌,那是她对自由的一钟向往,对,是自由,虽然起初她自己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自由,是这部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之一,我认为。
修道院是修身养性的地方,有点雷同于中国的道观和寺庙,但它实质上是对人性的一种束缚,规矩甚多。玛利亚显然不属于那种地方,她热爱自由,喜欢奔跑于广阔的草地上,喜欢象小鸟一样地唱歌。她的这种行为是不被修道院里众人理解的,所以她感到迷茫,觉得自己做错了事,应该向上帝忏悔,幸好院长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是个值得尊敬的人,我们看到她也唱歌,很动听。如果没有这位开明的院长,玛利亚很可能会象其他修女一样在修道院里过着平淡乏味而单调的日子,然后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地忘记任何开口唱歌。
院长很可能在玛利亚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所以希望她不重蹈覆辙。
从传统的意义上说,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对于女人来说更是如此,所以纯真、热情、美丽的玛利亚后来成为了船长的妻子。影片为了表现玛利亚和船长之间的爱情,安排了伯爵夫人这一角色。当然这位伯爵夫人也美丽,善解人意,而且还很富有,看起来是船长妻子的最佳人选,但船长最终还是选择玛利亚。
Ⅱ 电影《音乐之声》观后感 2000字左右
《音乐之声》这部影片,让我深受感动。它是作曲家查理德.罗杰斯与作家奥斯长.哈默斯塔第二于1959年完成的,而后1965年改编成为同名影片。
全篇文章中有音乐连贯而成,讲述了一个热爱音乐的修女追求自己幸福的过程,内容活泼生动,不少场景,都会让我捧腹大笑,但一些场景却又让我感动流泪。
一位名叫玛丽亚的修女在修道院表现国语反常而受到其他修女在的一些双重评价,后来她呗院长拍到一位名叫特拉斯的海军舰队长家做一名家庭教师。特拉普有七位孩子,刚开始她们都不喜欢她,孩子们用尽办法捉弄这位新来老师,可是玛丽亚却没有生气,她带孩子们做游戏,并教会了她们很多很多歌曲,可是后来孩子们的父亲带来了一个女子,也就是她们的新妈妈,玛丽亚被逼回到了修道院。孩子们很不喜欢这位男爵夫人,可是舰长已经和她订婚了,但不久后,舰长对她又不满意了,她们解除了婚约。而玛丽亚和舰长又渐渐发生了感情,他们就结婚了。当两人在度蜜月时,受到了德国纳的任命,但舰长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最后为了捍卫自己急停,他们在音乐会上逃走了。在这平凡中又演译着不平凡的执著,玛丽亚对自己生活的执著,对感情的执著。不禁让我想起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遇到许多的困难时总是逃避,而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应该向玛丽亚一样,勇往直前,追寻自己所想要的东西,即使是失败也无怨无悔,因为人生没有永远不败。
这部电影有很多角色都令人难忘。最令我难忘的是冯·特拉普上校上,他的爱国之情令我难忘。当他唱完”Bless my home land forever.”时看到期望祖国美好的希望破灭,不禁哽咽得无法继续唱下去,这让我们看到了上校高尚的爱国情怀。冯·特拉普一家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惜抛下自己所有的财产和地位以及冒着生命危险逃出奥地利的行动让我非常的感动。在现实中也有许多爱国的例子,如:钱学森在美国度过了20年,在航空科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1949年,他得知新中国成立了,非常兴奋,毅然决定抛开在美国的优越条件回国参加建设。虽然美方百般阻挠,但这并没有让钱学森放弃。当他回到祖国,他兴奋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来,现在终于回来了!”这件事让我深深的佩服钱学森爷爷的爱国之情。“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人,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民族,为了祖国,为了国家的尊严。爱国是中华几千年以来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我们不能因为被压迫而放弃自己的祖国,放弃这流传了几千年的美德。正所谓“威武不能屈” ,我们绝不能因为威胁而投靠侵略自己祖国的人。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要忠于祖国、热爱祖国的道理,这个道理绝对能使我受益一生。
一个退役的上校,家里连续换了14个家庭教师,你要是第15个,你敢去吗?
可是一个修女去了,不但去了,而且成功了——————
第一:修女找到了爱情,成为上校的太太。
可是,上校的前女友,一个有地位的、有金钱、美丽、高贵的女人,在用尽心思,却没有得到孩子们和上校的心之后,只好伤心而退。
而修女,之前只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修女而已,一生的命运从这样的选择开始发生了转变。
第二:那7个孩子和上校都爱她;
第三:她可以永远不再做修女。
你敢想吗?她成功不是用心机,而是用的真诚的爱心:
当她第一次到来的时候,面对孩子们的种种恶作剧,她真诚的与她们沟通:“当一个人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要和完全不认识的人在一起生活的时候,会怎样呢?可能很多人都会感到害怕,紧张,可是,我没有感觉到,相反,对你们热情的招待,我真是太感动了。。。。”孩子感动的哭了,当她得知孩子们的妈妈去世后,爸爸就再不许家里有歌声和笑声后,知道孩子为什么要恶作剧后,她开始教孩子们唱歌,做游戏,她甚至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用窗帘给孩子们自己做衣服,因为她说:她们漂亮的紧身衣不方便运动,她也害怕孩子们怕把衣服弄坏爸爸生气,而玩的不开心。她带孩子们一起到户外郊游,上树、划船。。。。同时,她随时随地的教孩子们知识,打雷下下雨的晚上,她教会孩子们战胜恐惧,和孩子一起快乐生活学习,正是由于,她出于一片真心,真正为了家里带来歌声和笑声,她甚至不同意上校用哨子喊孩子们,她说孩子有自己的名子,这样不尊重人。。。。。
面对上校那张死板的脸,生硬的做法,她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并在上校反对的时候,她也敢于讲清自己的想法,并说服上校。
相比之下,他的前女友,看上的是他的钱、地位还有大房子,虽然也喜欢他,可是,她不喜欢孩子,想要把孩子们送到寄宿学校去,和孩子在一起也是应付,强忍着。。。。。
和开朗、自然、大方、有爱心、爱唱、爱孩子的修女比起来,上校最后和前女友说:你走吧,我们不合适,不要互相欺骗了,这样对你不公平。。。。
当你听到你将是第15个被折磨的人的时候,你害怕吗?你还会面对吗?你有信心走到那样的一个新环境吗?她选择了,她成功了,人生就是这样,往往只看到失败,却看不到失败后面的成功,每一个人的成功,实际上是建立在他人失败的基础之上的。那么,面对你目前的失败,你会怎样呢?
当你拥有的时候,你感到幸福吗?当你失去的时候,你感到痛苦吗?在得与失之间你更多的想到了的是什么呢?一个人是要算计着活着,还是要真诚的象修女这样的生活呢?你有过助人的经历和被助的幸福吗?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支撑的,助人是快乐之本,受助是幸福之源。
孩子们的天性便是追求自由,影片里的孩子们各自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爱好和理想。他们不愿意过这种严加管束的生活,总设法捉弄历届的家庭教师,使他们呆不下去。对玛丽亚自然也不例外:一会儿出其不意把蛤蟆放在她的口袋里;一会儿趁她不备将松球放在她的座位上。但玛丽亚自己就具有孩子般的性格,她能理解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她引导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用窗帘布给孩子们做了游戏服,带他们去野餐、郊游、爬树和划船;教他们唱歌,从“多,来,米”学起,直到排练歌曲。于是这个家庭平添了笑语、欢乐和生气,充满了音乐之声。
音乐感动的不仅是孩子,上校,一个对自己和对别人都有着严格要求,又有些沉醉于以往的男人,听到音乐后,激起了内心深处埋藏已久的情感,无法掩饰的忘我,轻轻的哼着。音乐不仅改变了孩子,也改变了上校,从此变得更有人情味。
自由与专制的斗争、爱与邪恶的较量,永远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壮烈的场景。一曲音乐之声,就是一声自由战胜专制,爱征服邪恶的颂歌。自由与爱,源自于自然,源自于心灵,是人类最久远、也是最永恒的追求。但专制与邪恶,总不愿意见到人类沐浴在自由与爱的光明中,不愿让人们自由地爱,恐惧人们热爱自由,总要千方百计将自由窒息,将爱毁灭!但自由与爱的伟大,正在于他们不惧任何压迫,不惧任何威胁,不惧任何邪恶。因为爱与自由源自心灵,源自自然,源自上帝赐与人类的无穷的力量,因此,爱与自由终将战胜专制、战胜邪恶、同时也战胜自己达到新的辉煌。有史以来,每一次专制对自由的压迫,每一次邪恶对爱的污辱,换来的都是自由的更高的境界,是爱的更美的表现。但是我们必须敢于面对专制与邪恶,必须敢于与专制与邪恶说不!
自由地爱,热爱自由,我们将无往而不胜。
Ⅲ 呼吸的音乐观后感
呼吸的歌曲》是一部社会公益题材影片,取材于老百姓日常生活上的甜酸苦辣和悲喜,以关爱“留守老人”和“自闭症少年儿童”为主题风格,号召普通大众关心特殊群体。
《呼吸的歌曲》历经三年写作,主题风格紧紧围绕“孤独症儿童”“单亲母亲”“留守老人”等话题讨论,叙述一个单亲母亲独自一人养育孤独症儿童,在隔壁邻居老大爷的热情协助和照料下,渐渐地开启心中束缚,最后治愈的栩栩如生感人的故事。
电影对焦如今的社会群体中的“秘密角落里”,唤起大家对特别艰难人群的了解、重视、宽容、关爱,给人一种温馨和痊愈的能量,令人感悟生命、坚持梦想。《呼吸的歌曲》写作初心就取决于根据影片的方式,揭露以“留守老人”和“自闭症少年儿童”为象征的劣势群体的生活状态及她们所遭遇
Ⅳ 写一篇对音乐感受的作文500字
人的生命是不能没有音乐的。人的生活里是不能拒绝音乐的。刀耕火种的远古,先民们唱着歌,吟唱着至今不灭的《诗经》;烽火连天的古战场上,也有人们吟唱不完的乐府古辞;在那黄土高原上,一声声清脆的《信天游》从天的那一边直飘到我们这里……
音乐能撩拨听者的心弦。作为一个喜欢音乐的人,我认为二胡拉出的曲子最能撩拨我的心弦。只一曲《二泉映月》,我已感受到了人间最动人的音乐,那单纯的音色,缓慢悠扬的旋律,在冥冥中曲折流淌,我感觉到这不是在简单描绘月下泉水,而是从一颗该异常孤寂的心灵中流淌出来的声音,这是包含了悲凉辛酸的音乐,我的心无法不随之颤抖,无法使心沉静。
静静地听着那支曲子,我眼前尽是阿炳那瘦弱孤独的影子,他看不到一丝月光,更是没能捕捉到一滴泉水,但他向世间敞开的是音乐家的情怀,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他那种诉说世间苍凉的美妙语言。他眼中似有两滴“泉水”映着初升的明月。
嵇康在上刑场时,弹奏着他人生最后一段曲子,他想到的不是自己即将成为断头人,而是他的《广陵散》没有传世,这与阮籍的悲凉是一样透骨的。
最不能记忆的是黄家驹,最难忘记的是他的《光辉岁月》。这里有的是激情,有的是呐喊,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音乐人的感悟,那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姿态,一种敢于居高俯视的姿态,他与他的BEYOND乐队唱着人类越来越疏远的品质,从人心那深远的一面唱到人心的表面。他的生命就如同夏花一样绚烂。
音乐,不需要阐释。无论是朴素的还是华丽的,无论是低婉的还是高亢的,无论是《梁祝》还是《东风破》,无论是吉他、提琴还是二胡……它跨越了时代,跨越了民族,跨越了国界,它以自己这种独特的语言来感动它的子民。
“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掩蔽了它的声音,当你夜半醒来会从心灵的深处,听到悠扬的声音,那正是潺潺的泉水啊!
Ⅳ 电影《音乐之声》观后感,200字 有剧情和观想
《音乐之声》中众多情景交融的歌曲令观众沉醉,茱莉·安德鲁斯像出谷黄莺般高亢亮丽的开嗓、和阿尔卑斯山广袤的自然景观水乳交融地搭配在一起,成为了一开场就令观众醍醐灌顶的记忆标签。
《音乐之声》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缛节约束的修女玛利亚,著名的阿尔卑斯山、清澈的湖泊、明媚的气候,七个活泼的孩子,以及反纳粹,追求自由的勇气,都打动了世界各地观众们的心。
(5)音乐电影感受作文400字扩展阅读
《音乐之声》演员表
1、朱莉·安德鲁斯饰演玛丽亚
1935年10月1日出生于英国萨里郡。英国女演员、歌手、舞蹈家及戏剧导演,同时也是多部畅销儿童读物的作者,联合国妇女开发基金会的“亲善大使”。1954年,首次登台百老汇演出《The Boy Friend》,获得了世界戏剧奖。
2、克里斯托弗·普卢默饰演冯·特拉普
1929年12月13日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演员、制作人,1958年,他出现在电视电影小月亮的阿尔班与朱莉·哈里斯,他接受了他的第一个艾美奖提名。他还出现了哈里斯在1958年的电视改编的心声泪影了托瓦赫尔默哈里斯的诺拉在电视版的易卜生玩偶之家。
Ⅵ 有关音乐感受的200字作文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在我的童年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爸妈过生日时,我总会拿出精心准备的礼物,有时是一块糖,有时是一个玩具熊,我还会学着大人的语调,对他们说一些吉祥话,当然少不了生日歌。而他们总一脸享受的体验着我所做的一切。每当我过生日是,大家也会为我唱这首歌,爸爸总是唱的很嘹亮,就像海边升起的一枚烟火,在我的心头绽放。而妈妈就在一旁轻哼着,并用慈爱的眼神看着我。她的眼神温柔的像一潭碧水,令我心旷神怡。
进了小学,每天都会听到一首激情豪迈的歌曲——我们的国歌。当这首歌响起时,大家都会按照老师的要求举起手来行礼。在寒冷的早晨,手都会冻成紫色,有的同学会偷偷放下手,用嘴哈两口气再就回去。而我却倔强的一动不动。因为这时,我的血液正在沸腾,脑海中也会闪现出一幅幅悲壮的画面:刘胡兰的英勇就义,红军的万里长征等等。一颗名为爱国的种子在心中发芽。
现在的我已是一名中学生,和同年人一样,喜欢地听的流行音乐,喜欢帅气动感的偶像,但最使我心动的是那首《十七岁的雨季》。初一时,我和朋友谈起他的偶像,谈起了这首歌。我就产生的兴趣。面对雨,缺乏耐心与活力的人会说:“怎么又下雨了,又潮又湿,真烦人。”而那些充满诗情画意的人会说:“我美丽的女神,请舞动你的灵魂,让大地沸腾吧!”现在的我正处在雨季,总会被一些烦恼所困,但我不会难过,因为这证明了我正在长大。
未来对我来说,就是一张五线谱。等待我去描绘,相信我会用勤奋这只神笔,创造出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音乐能撩拨听者的心弦。作为一个喜欢音乐的人,我认为二胡拉出的曲子最能撩拨我的心弦。只一曲《二泉映月》,我已感受到了人间最动人的音乐,那单纯的音色,缓慢悠扬的旋律,在冥冥中曲折流淌,我感觉到这不是在简单描绘月下泉水,而是从一颗该异常孤寂的心灵中流淌出来的声音,这是包含了悲凉辛酸的音乐,我的心无法不随之颤抖,无法使心沉静。
静静地听着那支曲子,我眼前尽是阿炳那瘦弱孤独的影子,他看不到一丝月光,更是没能捕捉到一滴泉水,但他向世间敞开的是音乐家的情怀,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他那种诉说世间苍凉的美妙语言。他眼中似有两滴“泉水”映着初升的明月。
嵇康在上刑场时,弹奏着他人生最后一段曲子,他想到的不是自己即将成为断头人,而是他的《广陵散》没有传世,这与阮籍的悲凉是一样透骨的。
最不能记忆的是黄家驹,最难忘记的是他的《光辉岁月》。这里有的是激情,有的是呐喊,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音乐人的感悟,那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姿态,一种敢于居高俯视的姿态,他与他的BEYOND乐队唱着人类越来越疏远的品质,从人心那深远的一面唱到人心的表面。他的生命就如同夏花一样绚烂。
音乐,不需要阐释。无论是朴素的还是华丽的,无论是低婉的还是高亢的,无论是《梁祝》还是《东风破》,无论是吉他、提琴还是二胡……它跨越了时代,跨越了民族,跨越了国界,它以自己这种独特的语言来感动它的子民。
“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掩蔽了它的声音,当你夜半醒来会从心灵的深处,听到悠扬的声音,那正是潺潺的泉水啊!
”东山魁夷在《听泉》中这样写到。
当你漫步街头,一支熟悉的钢琴曲悠扬而孤独地飘来,你蓦然回首,难道就没有感觉到那是一段值得寻觅的音乐吗? 行啊 静静地听音乐,感觉就是不同,听音乐是要安静要怀着高兴的心情去感受音乐对大自然美妙、祥和的感觉。
一天,爸爸让我自习功课,我自习完了,剩下的时间我打开电脑不能上网的我只好听听音乐,当时,家里一个人也没有我就静静的听着,一下,就有了幻想,幻想自己在一个动漫世界里玩和各位动物朋友一起尽情的欢畅,我好高兴哦!!!我越听越起劲,每听完一首歌后,我都好高兴呀!糟糕,我爸爸回来了,我就急急忙忙地把音乐关掉,生怕父亲说我没自习,嘿嘿……爸爸上来看见居然没骂耶!我又听起音乐我边听边打字也就是这篇文章,我真高兴今天没网线可以让我欣赏几天没空听的音乐,音乐实在是太美妙了,我是一个一直很向往大自然的女孩,我听时常常联想到大自然对我的爱,也会联想到动漫世界里的没一个主人公和我一起玩的情景,我很喜欢当动画人物我要和那些我所崇拜的人一起玩,如果,我真是动画人物就好了,不,我应该要当一名有魔法的女孩因为我可以随时随地可以进入动画世界,告诉我今天所发生的事情,日本就是一个动画世界,那里创造了许多的动画片,我很喜欢长大了到那里面去工作,那就是我的梦想。我不用学日文因为我早会了,不过那里是我的故乡,我好久没回去了,我好想回去哦!我出生在那,不过我3岁就到中国来接受这里的教育,我父母因此也来这里上班。我真是想到那里去工作不过,我想了一会儿,我居然在中国了我就想让中国也变成动画片的世界,我一定要成为一名国际中最优秀的动画大师,我从5岁就喜欢上了画画是动画片让我有了希望,我就每天练习从最差的动画选手到了最棒我选手我也不敢自夸,但是,我的同学让我有了自信心,我现在也在练习模仿小樱、酷拉皮卡等人物。我现在画得好像啊!我好高兴呀!为了理想我会付出一切会来实现它的。我有一次模仿或(画画)不好不知怎么画时,我听了一会的日本音乐(中、英的音乐)没想到我居然会画了那难道就是启发吗?
我不知道,可是,我已经成功了!我知道只有努力才有希望。我在此谢谢各位一直在鼓励我的朋友,我会用我所话的漫画来让大家开心的,这部动画片和感人也会使人伤心的。这部动画片完全大部分是虚构的大部分是真的。这个动画片我要等长大才能创造的吧!
好了,我该听听音乐了,啊!这是多么美妙的歌啊!我从感受到了,音乐会使每一个人都沉浸在幻想与爱的世界里。我希望让每个人都怀着美好的心情去听,让你快乐起来!
我喜欢音乐和画画我喜欢!
Ⅶ 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部电影的配乐,谈谈自己的感受 200字
我最喜欢的是《恐怖分子》中的配乐,来自蔡琴的《请假装你会舍不得我》。
迷恋蔡琴的应该知道,这是她早期专辑的一首歌。熟悉杨德昌电影的也会有清晰或模糊的记忆:1986年的《恐怖分子》片尾,砰然一声枪响后,李立中头倚澡池,鲜血流淌。此时,蔡琴那抚平心灵般的女中音由远及近,慢慢袭来,无言以对。
很多人刚刚还沉浸在李立中的疯狂复仇中,突然的枪声惊醒了残酷的梦魇,粉碎了我们期盼或者想当然的电影结局。
悲哀的弱者最后还是一无所有,他只能以无奈的方式了却自己,请假装你会舍不得我。而私下总觉得“明知道我的梦到了尽头 ,你不再属于我所有”,这般情意绵绵的歌声不会出现在杨德昌电影中,况且还是在结尾压场。
那一年,杨德昌和蔡琴刚走到一起不久,影片是杨德昌《海滩的一天》、《青梅竹马》之后的第三部长片。又有谁能料想到十年后,杨蔡彼此已是行同陌路。一切恰似昨日种种,却覆水难收。
(7)音乐电影感受作文400字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在一个清晨的围捕行动中,警官老顾率领武装警察突破一个贼窝,逮捕了枪击要犯老歪和同伙的歹徒大顺等人,唯一跳窗逃走的混血女孩淑安被路过的男孩小强送去医院,腿骨折断了。
淑安回家后被母亲关在家中,她开始很无聊的打电话开玩笑,其中有一通打给了一个叫周郁芬的女人,她假冒是周郁芬丈夫在外的女友,怀了孕,要周郁芬出来谈判这一件事,深深刺激了周郁芬。
周郁芬嫁给李立中已经七年了,在嫁给李立中以前,她是一个能干的职业妇女,为了生孩子,把工作辞了。结果孩子没生成,周郁芬日子变得无聊,开始写作。写作对周郁芬而言又是一项挑战,而她就一直陷在写作的困境中挣扎着。
李立中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在一家医院的检验室工作,凭着他的努力,他非常满足于现在的状况,没有太大野心。医院发生了一点事,使得李立中有机会升上组长,他为此而感到欣慰。
Ⅷ 谁会写"音乐之声"电影的观后感
很好的电影,值得一看,真实故事改编 当了一篇 这是一部刻画得非常细腻、画面非常唯美的温馨、欢快的音乐电影,它讲述的是修女玛利亚到退役舰长特拉普家里给他的七个小孩当家庭教师的故事。 修女玛利亚喜欢自由,热情奔放,活泼开朗,喜欢唱歌,修道院院长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就把她介绍到没有妻子的前奥地利退役舰长家里,给他的七个小孩当家庭教师。特拉普舰长一家住在面向湖的一座美丽的大别墅里,自从他的妻子去世后,他就把家里当成军舰来管理。他要求孩子严格按照他定的作息时间行事,甚至不准他们唱歌。他的简单而又有些粗暴的管理方式使整个家庭陷入了一种呆板、冰冷的氛围中,没有歌声,甚至没有笑声。孩子们很排斥家教,玛利亚已经是他们的第十三任家庭教师了。开始时他们百般捉弄玛利亚,不过很快他们就被玛利亚的善良、细心的呵护和设身处地的理解征服了。在特拉普舰长离开期间,玛利亚带他们出去玩,教他们唱歌,渐渐地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舰长回来时,发现整个家庭在玛利亚带领下充满欢笑和音乐之声,很是感动。愉快温馨的气氛也唤起了他的几乎尘封的情感,于是他拒绝男爵夫人和玛利亚结婚了。可是热爱祖国的他不愿意为德国服务,一家人终于通过演唱表演巧妙地逃走了。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音乐影片,喜欢里面奥地利美丽的阿尔卑斯山的山坡,喜欢那清澈的湖泊和雅致的别墅,喜欢那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喜欢玛利亚的善良开朗和自由热情,喜欢特拉普舰长反纳粹、追求自由的勇气,喜欢那种人与人之间的温馨的情感,喜欢里面那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喜欢那些或欢快或抒情的音乐…… 无论是那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是温馨的人情,亦或是那感人的爱情故事还是那些动人的音乐,影片都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是一部从哪方面看都非常值得欣赏的影片,现在我就里面的音乐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首先是歌曲《音乐之声》,它也是本部影片的主题曲。这首歌开篇就由玛利亚演唱出来。随着镜头的移动,我们看到了翠绿的草地,清澈的溪水,还有远处绵延的青山,高远的天空,而且似乎闻到了空气里阳光的气息。活泼开朗的玛利亚那动听的歌声,回荡在山间,使观众不由自主地陶醉其中。那歌声中有对大自然的热爱,有对自由的向往,还有歌唱者的那种快乐和陶醉。在特拉普舰长外出的那段时间里,玛利亚把这首美丽的歌曲教给孩子们,作为他们送给男爵夫人的礼物。特拉普舰长听到这首美妙动听的歌曲之后,不由自主地跟着唱了起来,那冰冻了不知多久的心也开始悄悄融化。这首歌里的快乐和热情感染了每一个人,也让特拉普舰长明白了玛利亚给这个家庭带来的是什么,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知道玛利亚是无可取代的,他也开始改变他独断专行的习惯。 还有就是欢乐大方的《哆来咪》。这是玛利亚教给孩子们的第一首歌。那天在郊外她开始教孩子们唱歌时发现,从没唱过歌的孩子们一下子很难学会,她就把七个音符和谐音字联系在一起,编成一首歌,琅琅上口,孩子们马上就学会了。这是一首很轻松很欢快的歌曲。当孩子们唱起这首歌时,他们的快乐溢于言表,你简直无法把现在的他们和以前的那种古板得没有任何生气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正是玛利亚的这首歌首先唤起了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进而对生活的热爱。从此以后,他们的生活里开始有了音乐的陪伴。 可爱的孩子们演唱的那首《晚安,再见》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玛利亚特地为他们编的,七个孩子演唱这首歌时特别有默契,配合得很好。也他们第一次在家庭晚会上表演时就获得了所有客人的称赞。这首歌的演唱把孩子们的可爱,纯真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他们全家也正是通过这首歌向祖国和人民道别,那个场合的演唱增添了些许别离的伤感,使这首歌有了另一番韵味,不变的是,它仍然那么让人感动。 特拉普舰长演唱的那首深情、舒婉的《雪绒花》是影片中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曲。当特拉普舰长受孩子们和玛利亚的请求开始演唱这首歌时,那种对故土和对祖国的深情使他卸下了所有的伪装,平常的那种严肃不苟言笑甚至冷漠荡然无存。从他那饱含深情的歌声中,我们看到了另一个温情、敏感的特拉普舰长。原来高大威严的他,内心里也有这么多柔软的地方,他对祖国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深情让人感动。特别是他在音乐会上的那次演唱更精彩。不愿意背叛深爱的祖国和人民的他决定带领全家逃出奥地利,临别之际,他唱了这首歌。他通过这首歌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深深的不舍,同时也借这首歌表达自己对德国统治的强烈反抗。唱到一半时,他就哽咽得唱不下去,玛利亚接着唱了下去。他们全家也一起唱了起来,而且带动全场的人唱起来。那深情的歌声令人久久无法忘怀。 影片中的其他歌曲如《孤独的牧羊人》等也很优美,这里不一一细说了。 影片通过这些音乐很好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对刻画人物的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整部影片沉浸在一片优美的音乐之声中,我们在音乐声中去欣赏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思想感情,轻松,自然。 这部影片把动听的音乐和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温馨的人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确实是一部难得一见的好片。
Ⅸ 音乐之声感想
音乐剧《音乐之声》是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与作家奥斯卡·哈默斯坦第二于1959年合作完成的。演出后大受观众欢迎。1965年改编成为同名影片,同年,该影片获奥斯卡金像奖。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位名叫玛丽亚的修女在修道院表现过于反常而受到其他修女的一些双重评价,说她有时很好笑,但有时会时常惹麻烦。最后,院长还是把她派到了一位名叫特拉普的海军舰长家作一名家庭教师。
当她载歌载舞地来到舰长家的时候,一切似乎进行得不那么顺利,到了舰长家,给七个孩子见完面后,孩子们都不喜欢她,就在女管家带她到房间时,一只青蛙从他的衣服里面蹦了出来,原来是他们在做恶作剧。于是玛丽亚就用她卧室中的旧窗帘给七个孩子做了一身游戏服带着他们去爬树,坐马车,野餐,干了许多快乐的事情,她教孩子们学会了唱歌,并且学会了许多歌曲,当他们划着船到家的时候,恰巧碰见了舰长,他们因为过分的激动而掉进了水里,这并不是倒霉的结束,他们要迎来他们新的妈妈——男爵夫人,可这个人是一个诡计多端的人,这时玛丽亚出于情形所逼迫也走了,孩子们变得非常不开心。当玛丽亚回到修道院时,她的院长并不觉得她回来是一件好事,因为修道院毕竟不是逃避现实的一堵墙,玛丽亚必须面对自己的现实。
于是,她又一次回到了舰长家中,七个孩子看到他后都非常高兴,然而,男爵夫人和舰长已经定婚了。玛丽亚不知道如何是好,但不久,舰长对男爵夫人好像不怎么满意,于是就解除了婚约,男爵夫人回到了维也纳。这时,舰长和玛丽亚这位普通家庭教师之间有了爱的火花,经过了对方的允许后,他们举行了盛大的婚礼,玛丽亚也正式成为了七个孩子的妈妈。当两人在度蜜月时,舰长受到了德国纳粹的任命,但舰长是一个十分爱国的人,他不愿为纳粹服务,所以他们准备逃走,在他们正要走的时候,被德国人发现了,所以他们只好硬着头皮去原本安排的,但舰长却不同意的音乐节合唱,趁颁奖之机逃到了修道院,但这也没能躲过搜查,被管家告发。
最后在国界被封锁的情况下,舰长为了全家的尊严与安危,翻山越岭奔向异国他乡……
《音乐之声》是以歌舞为主题的一部电影,我希望大家能多看这样的电影,用心去感受爱,让爱留在每个人的心中!
Ⅹ 求400字或500字的音乐感想或音乐感悟
记得在音乐欣赏课上老师曾说,对于同样的音乐一千个听众可能就有一千种解读、一千种感受。也许音乐的本质在于审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我们对于一些音乐作品也许未能读懂或深究,但是对于其中的美有不同的体会。对于我——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四学生而言,上音乐欣赏课是一个从找工作压力中放松心情、感受美妙的机会,我从中也获益匪浅。
首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音乐剧的魅力。《歌剧魅影》这部令全球无数观众动容的经典音乐剧被导演乔尔·舒马赫搬上了荧幕,极尽奢华的高成本制作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享受。杰罗德·巴特勒(男主角扮演者),埃米·罗苏姆(克里斯汀扮演者)和帕特里克·威尔逊(拉奥尔扮演者)共同演绎了这段惊心动魄的三角爱情故事。黑夜之歌响起,一切令人目眩神迷,却又光怪陆离。夜晚,在剧院的顶楼上,两人互诉心中的爱恋,而魅影看到了这令他嫉妒的场面。这首男女声二重唱是这部剧中最脍炙人口的唱段。有时歌曲旋律平稳流畅,有时跌宕起伏。这种旋律恰似主人公跌宕起伏的情感,给人以震撼的感受。此外,《High School Musical》这部深受青少年喜爱的音乐剧也给我们带来了令人震撼的视听享受。《What I’ve Been Looking For》、《Start of something new》和《All for one》都是电影中我比较喜欢的歌曲。有的歌曲以轻快的节奏,流行音乐的方式释放出了学生们内心对暑假的渴望,歌曲前半部分是以每个人唱一小段为主,到了后期,则是以合唱为主,气势很宏伟,充满活力,充满青春的气息。通过一些精彩的音乐剧,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音乐的美妙。
除了音乐剧以外,一些作品是世界名曲和动画片的完美结合以此体现音乐之美。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和《小巫师》是很出色的作品。其中,《小巫师》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这是法国近代作曲家杜卡斯最著名的管弦乐作品。这一段动画片的情节几乎完全是依据原曲而创作的。开始演奏下来大约十分钟,音乐的形象性非常鲜明,乐曲开头的引子很快就渲染出将要施展法术的神秘色彩。单簧管、双簧管等乐器的接续、组合代表魔法咒语,音型跳跃,幽默而滑稽,描绘出笤帚勤快而不怀好意地打水,并且伴随着小巫师的主题。描绘他自鸣得意,不知道祸事将至。在滑稽和快乐的气氛中,音乐开始推向高潮,不祥之兆开始显露,局面快要失去控制了,一次强烈的高潮代表小巫师抄起斧头把笤帚劈碎,情况变得更糟,祸惹得越来越大。一片混乱,全体乐器在各自发挥,来模仿和表现大水的汹涌咆哮,并爆发出幸灾乐祸的哄堂大笑。这时师傅回来,收回咒语,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民歌又以一种纯朴的方式给人以美的感受。课上给我留下最为深刻的是土家族民歌《龙船调》,一方面是因为它的艺术形象十分鲜明,语言精练,通俗而又非常生动,另一方面是它勾起我对高中合唱表演的回忆,高中时所在的班级曾经合唱这首歌而在比赛中获得最佳创意奖。形象鲜明是《龙船调》的一大艺术特点。这首民歌让我们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土家儿女们的直率、乐观、开朗、活泼的性格。歌曲在表情达意时展示出土家儿女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直言爽朗的性格,同时给人们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歌中唱到: 女: (白) 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男: (白) 我就来推你嘛! 《龙船调》把土家小伙子、妹娃的思想情感用爽朗、欢快、高兴、愉悦、高昂的格调表现得淋漓尽致,确有如闻其声,如见其景的直观感觉。仿佛那窈窕隽秀、俊美、灵巧、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土家妹娃与率直大胆、爽朗质朴、高大强悍的土家小伙子栩栩如生的形象就在眼前,强壮的土家小伙子在那清江河的渡口将妹娃扶上渡船,对唱着形象鲜明、语言生动、主题突出、结构严谨、旋律优美而又欢快的《龙调》,手撑摆船的舵,将妹娃渡过彼岸。这充分表现出土家小伙子与妹娃直率、大胆、开朗、活泼的性格,完全不同于那种雕饰、娇柔、做作的表现公子,小姐思想情感的格调,给土家族民歌《龙船调》增添了无限生机和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民歌以纯朴的方式给人以美的感受,由《龙船调》可见一斑。
谈到《龙船调》,自然令人想起它的主唱——宋祖英。在音乐欣赏课上,除了从音乐作品中感受到音乐之美以外,对音乐家的了解也能增长我们对音乐的认识。对于宋祖英,有的人说她是一个传奇。一个湘西小镇里的苗家女子,唱着山歌一路从湘西走到长沙,从长沙来到北京,从北京闯入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金色大厅纵情放歌,格莱美大奖也青睐于她,她有感谢的老师、幸福的家庭,她的歌声放飞在世界……这位出色的音乐家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宋祖英是地道的农家女儿,小学毕业前连县城都没去过,家里祖祖辈辈都是诚实本分的农民。宋祖英八九岁就帮父母下地干活。十二岁那年,父亲因病突然去世,柔弱瘦削的母亲含辛茹苦抚养她和弟弟、妹妹。宋祖英开始帮母亲分担重负,上山砍柴,下地干活。那时,她最大的爱好就是哼唱山歌。六岁那年,她背上了小学生的书包。学校离家很远,一路上全是险峻的山间小道,要翻过两座山梁,涉过三条溪流,走一趟就得花去大半天,每星期只有周六才能回家。虽然生活艰苦,但是宋祖英在初中毕业时,抓住了幸运的机会参加训练参加了剧团。在具有出色演唱天赋的条件下,经过坚忍不拔的努力一步一步完成自己的梦想。其实,人生何不是如此?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磨难,最重要的是看每个人用什么态度怎么去对待,而每个人得到的成功背后都有一段艰辛的历程。我们在看一些名人的成功时,别总是一味羡慕他们头顶上的光环,其实他们背后的艰辛更能给我们启迪让我们对他们的敬意更深。
音乐欣赏给我带来快乐和启发。在感受音乐的美妙的同时,我也受到不少启发。在生活里,可以把音乐作为心情调剂品,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