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欧美关于天鹅的电影,一黑一白两只天鹅,后来黑天鹅还代替白天鹅和男
《黑天鹅》 纽约剧团要重拍《天鹅湖》,因前领舞Beth(薇诺娜·赖德 Winona Ryder 饰)离去,总监Thomas(文森特·卡索尔 Vincent Cassel. 饰)决定海选新领舞,且要求领舞要分饰黑天鹅与白天鹅。Nina(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 饰)自幼练习芭蕾舞,在母亲的细心关照下,技艺出众。这次,她希望可以脱颖而出。然而,在竞争中,她发现心机颇重的Lily(米拉·库妮丝 Mila Kunis 饰)是自己的强劲对手。在选拔中,她的白天鹅表演的无可挑剔,但是黑天鹅不及Lily。她感到身心俱疲,回家还发现了背部的红斑与脚伤。她一个人找到总监,希望争取一下。总监趁机亲吻她,却被她强硬拒绝。结果,总监居然选了她。队友怀疑她靠色相上位。在酒会上,Beth甚至当众发泄。这种压力外加伤病,一直影响着她的发挥。总监启发她要释放激情,表现出黑天鹅的诱惑。在强大的心理暗示中,她似乎也滑向了黑天鹅的角色。
B. 电影 <黑天鹅>故事梗概是什么
故事围绕着主角妮娜展开。
主角是一位芭蕾舞演员,从小在一位身为退休芭蕾舞演员并且有着强烈控制欲的母亲生活在一起,生活中只有舞蹈和职业目标。
随着导演托马斯为新一季的《黑天鹅》挑选演员。妮娜终于得到了她期待已久的机会,并且成为了第一候选人。
然而,妮娜还有一位十分优秀的竞争者,莉莉(。妮娜可以很好地表现出白天鹅的优雅高贵,而莉莉却是黑天鹅的化身。
托马斯却要求舞者不仅要能演出白天鹅的无辜与优雅,更要能演出黑天鹅的诡诈与淫荡。两位舞者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甚至扭曲。
为了能够得到这个角色,妮娜开始不断地发掘自己的阴暗面。并且她为追求完美和对手之间的竞争形成了双重人格,并沉溺于幻象之中难以自拔。
《天鹅湖》中白天鹅、黑天鹅两个角色映射她的双重人格,一面是她现实中的一面,在母亲的督促、照顾下努力习舞,面对导演的“潜规则”不为所动,像白天鹅一样纯洁;
另一面她潜意识中的东西全面爆发,恐惧、嫉妒、对一成不变的压抑生活的抵触,包括对性的饥渴全都展露无疑,像黑天鹅一样邪恶。
影片最后,妮娜抵挡着幻觉带来影响和伤口的疼痛,化身白、黑天鹅为观众献上极致之美,她含泪将目光投降热烈鼓掌的观众和激动的母亲,她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一切都不重要了,躺在弹簧垫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她对着镜头说:我感觉到了,我是完美的。
(2)电影白天鹅首映图片扩展阅读:
《黑天鹅》是2010年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的美国电影。影片于2010年9月1日在威尼斯电影节率先放映。
角色介绍
1、妮娜
演员 娜塔莉·波特曼
一位纽约的芭蕾舞演员展开,她与母亲——退休的芭蕾舞演员埃里卡居住在一起,她的生活只有舞蹈以及野心勃勃的职业目标。新一季《天鹅湖》中,妮娜成为了第一候选人。
2、莉莉
演员 米拉·库妮丝
一名芭蕾舞演员,在新一季《天鹅湖》的竞争中,她是妮娜成为第一候选人强有力的竞争者。
3、托马斯
演员 文森特·卡塞尔
是一名舞台剧导演,在片中决定为新一季《天鹅湖》挑选新演员,托马斯要求舞者不仅仅能演出白天鹅的无辜与优雅,更要能演出黑天鹅的诡诈与淫荡。认为妮娜是完美的白天鹅而莉莉却是黑天鹅的化身。
4、埃里卡
演员 芭芭拉·赫希
妮娜的母亲,曾也是一名芭蕾舞者,退休之后与妮娜住在一起。在生活上不断地给予妮娜温暖与关爱。
C. 电影黑天鹅讲的是什么
电影《黑天鹅》剧情简介:
纽约剧团要重拍《天鹅湖》,因前领舞Beth(薇诺娜•赖德 饰)离去,总监Thomas(文森特•卡索尔 饰)决定海选新领舞,且要求领舞要分饰黑天鹅与白天鹅。Nina(娜塔莉•波特曼 饰)自幼练习芭蕾舞,在母亲的细心关照下,技艺出众。
这次,她希望可以脱颖而出。然而,在竞争中,她发现心机颇重的Lily(米拉•库妮丝 饰)是自己的强劲对手。在选拔中,她的白天鹅表演的无可挑剔,但是黑天鹅不及Lily。她感到身心俱疲,回家还发现了背部的红斑与脚伤。她一个人找到总监,希望争取一下。
总监趁机亲吻她,却被她强硬拒绝。结果,总监居然选了她。队友怀疑她靠色相上位。在酒会上,Beth甚至当众发泄。这种压力外加伤病,一直影响着她的发挥。总监启发她要释放激情,表现出黑天鹅的诱惑。在强大的心理暗示中,她似乎也滑向了黑天鹅的角色。
(3)电影白天鹅首映图片扩展阅读:
一、影片介绍
《黑天鹅》,由达伦·阿罗诺夫斯基执导,娜塔莉·波特曼、文森·卡索主演的惊悚影片,于2010年12月3日在美国上映。影片讲述了一个有关芭蕾舞的超自然惊悚故事。
2011年,影片获得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马赛罗·马斯楚安尼奖。娜塔莉·波特曼凭借影片获得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第68届美国金球奖情类最佳女主角、第64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女主角奖。
二、角色介绍
妮娜(娜塔莉·波特曼 饰),一位纽约的芭蕾舞演员,她的生活只有舞蹈以及野心勃勃的职业目标。新一季《天鹅湖》中,妮娜成为了第一候选人。
莉莉(米拉·库妮丝 饰),一名芭蕾舞演员,在新一季《天鹅湖》的竞争中,她是妮娜成为第一候选人强有力的竞争者。
D. 谁看过黑天鹅这部电影讲了什么
电影《黑天鹅》是一部对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的逆袭:芭蕾舞剧《天鹅湖》讲的是白天鹅战胜黑天鹅的故事,也即正义战胜黑暗的故事。要知道在古典时代,白色代表着纯洁与正义,黑色则代表着欲望与邪恶。电影《黑天鹅》讲的则是一个表演者自身内部的黑色欲望战胜白色自我的故事。影片中有几个细节表达了这一观念。女主角表演白天鹅时从男伴的手臂中直接跌落下来,对一部经典的芭蕾舞剧来说,这样的失误是严重而不可原谅的。但她下来表演黑天鹅时舞态奔放,恣意潇洒,将表演白天鹅时的败笔完全掩盖,并获得全场的赞美性的掌声与剧团老板的权威性肯定。 影片中,女主角Nina是个脆弱、纤细、敏感、严谨而美丽的芭蕾舞演员,她想在经典舞剧《天鹅湖》中一人分演两个角色:黑天鹅与白天鹅,从而成为新的天鹅皇后。然而,天鹅皇后不是谁都可以轻易胜任的,它需要表演者具有戏剧化的双重人格。白天鹅美丽脆弱严谨,黑天鹅性感强大邪恶。Nina从外表到为人显然不具有邪恶的那一面,Nina所具有的唯一人性之恶,便是悄悄的拿走前任天鹅皇后的唇膏、指甲锉等小物件。她想取而代之。但这样的恶,依旧是孩子气的恶,因这些物件对Nina而言,更像成为天鹅皇后之路上的护身符与魔术道具。电影里有一个有趣的镜头:为了能够出演黑天鹅,Nina抹了前任天鹅皇后的唇膏去见剧团老板,剧团老板亲吻她,她咬剧团老板一口,结果老板决定她可以一人分演两角。就此,前任的旧物起了作用,魔法道具开始显灵。 影片的结尾,黑天鹅凯旋而歌,白天鹅就此死去。真相就在这里,就在白天鹅创伤性的腹部,红色的血液浸染着白色的芭蕾舞裙。他者难以预料的观看,自我深不可测的欲望,终于让Nina自己杀死了自己。 这个解析写的非常好,非常值得去看一看!
E. 芭蕾舞中黑天鹅地位高还是白天鹅地位高
白天鹅地位高,但没有为什么,不是因为什么“白天鹅象征纯洁、正义,而黑天鹅则是黑暗、邪恶的化身”,两者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比性。
F. 用心理学的分析电影《黑天鹅》
《黑天鹅》观感:成长的蜕变
自幼便深受母亲艺术熏陶的妮娜,在出落成美貌动人的大姑娘时,也已然成为纽约一个著名的芭蕾舞团的当家演员之一。而母亲的固执与特立独行似乎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女儿的成长。眼下,年轻上劲的妮娜正迎来自己事业上的第一个机会,就是参演并竞争著名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女一号。导演托马斯也早已看出妮娜的潜质,并对她进行了适时的提点。然而,托马斯所要求的这个女一号不但要求拥有舞剧中白天鹅的高尚、纯洁与善良,还要兼具黑天鹅的邪恶、狡诈、激情与淫荡。在竞争中,妮娜不出意外地展现出了她天赋异禀的白天鹅的美貌与品质,而她有力的竞争对手莉莉也在对黑天鹅的演绎中精彩迭出,双双赢得了导演与同行的赞叹。结果是,妮娜与莉莉的竞争不可避免,甚至从艺术表现的层次一步步上升到了精神扭曲攻击与纠缠的局面。钩心斗角、自残甚至同性恋接连上演。妮娜也步步踏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激烈的竞争,妮娜出现了幻觉,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在幻觉中杀死了竞争对手,其实伤害的是自己,为了完美像白天鹅一样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撇开艺术欣赏,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去看,影片中无处不存在精神分析的味道:
女主角妮娜有一个强权、控制欲望极强、期望值极高的母亲。丈夫的缺失、事业的失利,母亲把女儿视为精神支柱,视为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为了生下你,我牺牲了自己的事业” 像一句咒语 ,禁锢着妮娜,只能做一个“贴心的女儿”,任凭妈妈控制着,包括从被迫小弹钢琴、吃多少蛋糕、穿衣服、脱衣服、剪指甲,用爱控制着女儿,干涉着女儿的隐私。从小被迫去学芭蕾舞(剧中母亲说:“如果不是我跟着你学芭蕾,你早就放弃了”),长大后成为纽约一个著名的芭蕾舞团的当家演员之一。母亲的愿望、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妮娜,并且内化成自己追求的目标。妮娜和母亲的关系便是母亲用压力和期许来引导或者是纠正妮娜的前行方向,不能走岔路,不能反抗,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情绪,否则,便会如同在妮娜得到领舞的资格后她让妮娜吃蛋糕一样坚持执拗。粉红色的睡衣、外套、床单、满屋子的毛绒玩具都喻示着妮娜这个28岁的小女孩。
随着内在的潜意识里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外在环境的影响:导演,假想敌lily的启发,妮娜对控制、束缚的代表妈妈发出怒吼:滚 ,并告诉她:“你的乖女儿死了”。 当母亲发觉“黑天鹅”这个角色吞噬了女儿,为时已晚,母亲的价值观人生观已深深的植入女儿内心,对成功的向往、好胜心、追求完美比自己更胜一筹。成长的过程不只有快乐,更多的是痛苦、迷茫、恐惧,就像蛇的蜕变,自己找一块砺石硬生生的剥掉一层皮,很痛;还有有很多的欲望、诱惑,该何去何从,该怎样去寻找自我——嗑药,去酒吧放纵,交同性恋朋友,很迷茫;恐惧自己内心一些不被妈妈认可和被自己压抑的欲望。所有这些方面都形成妮娜内心的冲突。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影片中的人物都可看作是妮娜的不同人格类型:1)母亲,象征着被内化了的超道德感、权威;2)导演,又是权威、又是内心的智慧老人,引导着妮娜的成长,“战胜自己才能凤凰涅槃,化茧成蝶。”“自己才是自己表演的羁绊”;3)假想敌lily,是妮娜压抑了的本能愿望:性、自由。
为了将妮娜内心的成长视觉化,电影里用了大量的隐喻性镜头:
1. 母亲作画——是在画自己希望成为的女儿,在现实生活中,母亲也是在按照自己的愿望雕刻自己的女儿。
2.一次次被自己抓破的脊背,指头流血——成长的觉醒,隐喻着妮娜决心破壳而出的自我,需要付出代价;
3.一次次被妈妈剪掉指甲——隐喻着妈妈再次失去的恐惧心理(失去了丈夫和事业),阻挠妮娜自我的发展成长;
4.粉红色的睡衣、外套、床单、满屋子的毛绒玩具都喻示着28岁的妮娜被妈妈当小女孩一样教养;
5.撕掉手指的皮肤——妮娜尝试着去蜕变,但是很痛,就浅尝辄止了,但是自主、自由的欲望不时的冲撞着自己(抓破脊背,破茧而出);
6.黑天鹅的翅膀——象征着超越,从压抑情形中解放出来。
7.手指流血——意味着内心的冲突,对母亲背叛的罪恶感。
8.和莉莉的同性爱——人格的整合愿望:单纯、可爱 、脆弱 、顺从 无主见的“白天鹅”与反抗、自主、桀骜不羁 、敢爱敢恨的“黑天鹅”的整合。黑白天鹅的互换与成长正贴合妮娜由压抑控制中的人格,向开放自由的个性的转变。它代表的是欲望、挣扎、不懦弱,和不掩饰、不压抑一切渴求。
9.妮娜的自杀死亡——喻示着有着追求完美人格特质的最终结果,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部影片的剧情中有心理学的背景,特别是一些潜意识的东西,是比其他类型的电影更高一个境界、更受人们欢迎的缘故吧,虽然故事让人们心情很沉重,但是留给人们无尽的思考,特别是对那些做了父母亲的人们。
感觉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不只是一个导演,还是一个精神分析大师,否则不会拍出这么专业的心理电影。很欣赏他!
心理惊悚片《黑天鹅》:潜藏在心中的黑天鹅
影片《2012》等一系列灾难片在讲述人类或地球灭亡的背后,反应的是人类对于死亡的恐惧;而心理惊悚片《黑天鹅》讲述了一位舞蹈演员为追求一个角色,不堪承受过重压力,精神崩溃乃至死亡的故事,其背后反应的则是人类对于虚无的恐惧。
2010年,导演阿伦诺夫斯基的新作《黑天鹅》,作为第67届威尼斯影节的首映影片,并入围该届电影节金狮奖。这是一部关于芭蕾舞歌剧《天鹅湖》的心理惊悚片,影片展现了女主人公妮娜出演歌剧中白天鹅与黑天鹅两个角色,前前后后其内心出现的种种恐怖幻象。
原来,在歌剧《天鹅湖》中有两个重要的角色——白天鹅和和黑天鹅。白天鹅善良、美丽;黑天鹅却邪恶,极具诱惑力。白天鹅本是一位美丽的公主,因中了魔王的咒语,被变成了一只天鹅,只有在午夜之后她才能恢复人形。有一天,白天鹅在湖边偶遇打猎的王子,她向王子倾诉了自己的身世,王子深深的怜惜转变为爱情,他决定要救出天鹅公主。白天鹅告诉他,只有一个真心爱她愿意为她死的人,才能解除咒语。于是,王子准备举办晚宴,请白天鹅赴宴,并真诚地向她求婚。但是,魔王让自己的女儿扮演成了天鹅公主的样子,只不过穿了黑色的衣服,去参加宴会,诱惑王子。王子以为这只黑天鹅就是天鹅公主,于是跟她双双起舞,并宣布订婚。白天鹅在窗外一声绝望的悲鸣,振翅飞去……影片《黑天鹅》讲述的不是《天鹅湖》中的神话故事,而是关于芭蕾舞演员妮娜的故事。妮娜是纽约剧团中一名出色的芭蕾舞演员,她自幼练习芭蕾舞,技艺出众,并且乖巧、漂亮,很讨人喜欢。这很大程度上应该得益于她严厉而冷酷的母亲,在母亲的管教下,妮娜从小就是个特别听话、刻苦的乖女儿。但是也正因此,妮娜的身上少了一种奔放的激情,青春及性的活力在她身上得不到体现。妮娜更多是以小心翼翼地跳好每一步来追求完美,自我压抑而缺少情感的释放。因此,在剧团要重拍歌剧《天鹅湖》时,妮娜是担任白天鹅角色的不二人选;但是黑天鹅的角色,其带有邪恶、诱惑的特征,妮娜一时无法完成角色的转换。
而歌剧总监托马斯要求新演员能够同时饰演黑白天鹅两个角色。众所周知,在《天鹅湖》中,黑白天鹅是极其重要的角色,出演该角色的演员不但会事业会更上一个台阶,而且还可能会一举成名。妮娜心中极度渴望饰演这两个角色。于是,妮娜一个人找到歌剧总监托马斯,向她表明自己希望争取到这个机会。托马斯最终答应了让她来演这两个角色,但要求妮娜要学会释放情感、展现诱惑,并在这方面一直诱导她。而剧团中还有位舞蹈演员莉莉,天性大胆活泼,充满活力,她所表演的黑天鹅不但获得众人的赞赏,也得到了托马斯的认可。虽然,莉莉是作为黑天鹅的替补人选,但这也给妮娜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妮娜一方面刻苦练习,一方面却始终心存恐惧,怕有人与她争夺这个角色。整天拼命的练习,精神的高度紧张,使妮娜感到身心俱疲。一开始她练习黑天鹅的舞段时,就不小心扭伤了脚;后来因长期的练习,她的脚趾也因鞋子绑得过紧,脚趾都都快粘到一起了。更恐怖的是,妮娜的背部不断地出现伤痕,应该是压力过大时自己用手抓挠的;她还在洗手或洗澡时,看到自己的指甲里不停地渗出鲜血——当然这是妮娜出现的幻觉。后来妮娜不断出现幻觉,有一天晚上莉莉拉她出去玩,回来后妮娜感觉自己愉快地和莉莉在一起偷换——但是莉莉那晚并没有跟她回家;还有一次她独自练习的时候,听到响动,跑过去却看到了总监托马斯正在和莉莉做爱——其实也没有这回事。这个时候,妮娜身上已经出现了黑白天鹅并存的双重人格。
在最后的演出中,妮娜一开始不小心动作失误,使得托马斯大为光火。后来妮娜来到化妆间,又发现莉莉在化妆间里,并讽刺地说不如把黑天鹅的角色让给她,于是两人激烈地争吵起来,妮娜失手用玻璃碎片刺死了莉莉——当然,这个莉莉也是妮娜自己。妮娜把莉莉的“尸体”拖进了洗手间,当她再次进入化妆间,鲜血从门缝下流出来,妮娜用毛巾堵住了门缝。就在这时,莉莉却敲门前来向妮娜祝贺,称赞她演得很好。妮娜惊讶得一句话也说不出,当她再去检查毛巾时,下面根本没有鲜血,洗手间里也根本没有尸体。这时她发现她刺的是自己,玻璃还留在自己的腹中。妮娜悲伤地留下了眼泪……
就在妮娜悲伤地流泪的同时,我的心头也在不停震颤——一个人就这样杀死了自己,而她不过是追求饰演一个角色而已,值得吗?再细细思考,妮娜的这种举动,反应的恐怕是人类对于虚无的恐惧——死亡有什么可怕——正如北欧神话关于奥丁的传说写道:“富人会死,亲人会死,而且你也会死,但我知道一样东西不会死,那就是每个人对死去的人的评价。”不朽的名声成了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在现实生活中为追求成名而“杀死自己”的不在少数,影片不过是以夸张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这一现象而已。看看,我们人多少人一天在电脑前坐十几个小时,辛勤工作;又有多少人在深夜喝咖啡提神、抽烟刺激神经,加班加点。现代社会慢性疲劳和过劳死的人数正在不断增加,他们不过是无法抵抗生命中的那点虚无。
生命固然需要工作和努力,不然生活会空洞,没有意义。但是,生命的本质却不是工作,更不是通过工作获取成功或者成名。生命是一种自然的历程,是活完自己的命,其他的都是辅助。我们可以追求成功,也可以有目标,也可以挑战自己,但是要记住,这些都是为了使生命更有意义,而不是抹杀生命,获取声名。正如《庄子·养生主》中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理解庄子的这一段话千万不能截取前两句,庄子的真正观点是,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危险啊!知道了还这样,真是危险极了!
看来,庄子的对生命的了解还是最透彻的。庄子认为,生命是人生的大事,对此人们要有理性的思考。在思考生命的问题时,人类要把思维的方向转向自身,不要将生命的过程当成是社会目标的附属物,不要汲汲去追求世俗的东西,要保守生命本身的需求。庄子那段话的后半部分是,“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就是庄子的生存哲学,所谓“保身”是指社会生活中让自己不受社会非理性的伤害;“全生”是指以生命本身为生命活动的目标,人生存就应该要维护一个完整的生命;“养亲”是指对自己身体健康的关注和照顾;“尽年”是指“全寿而归”。这才是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并不是所有的白天鹅都要能饰演黑天鹅才行,做好自己的白天鹅也很好!
一旦我们理解了生命是自然的,我们便不会再那么恐惧虚无。因为人生本来就是虚无的。话说庄子妻死,他鼓盆而歌,就是领悟了这个道理。庄子说:“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庄子的妻子死时,一开始他也伤心至极,但后来想想,人本来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连形体、最原始的气也没有,一切都是从混沌中开始,最后才有了生命。人的生死,就跟春夏秋冬的更替一样。因此,人死了并没有什么好悲伤的,虚无也没什么好恐惧的。因为我们都是从虚无里来,并且最好都要到虚无里去。
希望妮娜的死是走进了虚无,也是走出了虚无;希望人类都能够进出虚无而毫无畏惧。
G. 迪斯尼动画电影 黑白天鹅的天鹅湖
白鸟の湖(日本单集动画)【日文原名】白鸟の湖
【英 文 名】Swan Lake
【中 文 名】天鹅湖
【出品公司】日本东映映画社出品
【发行时间】1979年
【演 出】矢吹公郎
【制 作】今田智寭
【脚 本】布势博一
【企 画】有贺健、胜田稔男
【作画监督】野田卓雄
【影片长度】71 mins
【版本】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译制导演】苏秀
【主要配音演员】王子--童自荣 / 奥杰塔--刘广宁 / 王后--李梓 / 侍卫阿道夫--盖文源 / 侍卫甲--戴学庐 / 鲁德巴尔--翁振新 / 奥黛尔--丁建华 / 松鼠汉斯(公)--王建新 / 松鼠玛格丽特(母)--程晓桦
导演:
矢吹公郎 Kimio Yabuki
主演:
Nancy Link
Steve Knode
Joseph Zucatti ...
国家/地区: 日本
对白语言:日语
上映日期:1981年3月14日 日本
官方网站: Movie Circus [jp]
更多外文片名:
Schwanensee
.....West Germany
类型:家庭/冒险/奇幻/歌舞/爱情/动画
片长:UK:71 min / Germany:69 min
剧情简介:
一座漂亮、雄伟的古城堡矗立在山坡上,那是齐格菲尔德王子的宫殿。静谧的湖上几只美丽的天鹅在飘游着。小松鼠玛格丽达忽然发现有一只白天鹅头上戴着金冠,她感到又是惊奇又是羡慕。这时王子带着侍从也来到了湖边,王子完全被那只戴金冠的白天鹅吸引住了。这时,树上突然出现了一只猫头鹰,不但把天鹅群惊散了,还把想射白天鹅的侍从变成了石头。
王子已经长大,明天即将继承王位。王后决定为他举行一个盛大的舞会,并且邀请了邻国的六位公主,要王子在她们当中挑选一位当王妃。可是王子却一直在想念那只象美女一样的白天鹅。他不顾一切危险追踪白天鹅来到了猫头鹰--罗德巴尔的山洞前,看到走上岸的白天鹅突然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少女。原来她是一位公主,名叫奥杰塔,因为她不肯嫁给罗德巴尔,故而被他用魔法变成了白天鹅。只有当有个人真心爱上奥杰塔的时候,罗德巴尔的魔法才会失灵。王子知道了这些情况,决心用自己的爱情来战胜魔法。他邀请奥杰塔明天来参加舞会,并要选她做自己的王妃。
舞会已经开始,奥杰塔还没有来,因为她被罗德巴尔关起来了。玛格丽达和汉斯奋不顾身地把奥杰塔救了出来,可等她赶到王宫时,罗德巴尔的女儿奥岱尔已经变成了奥杰塔的模样骗取了王子的爱情。奥杰塔又被变成了天鹅痛苦地飞走了。王子知道自己受了骗,来到魔宫和罗德巴尔决斗。可是猫头鹰是有魔法的,王子的剑被打掉了,罗德巴尔的剑指向了王子的胸口,罗德巴尔又提出如果奥杰塔嫁给他,他就不杀王子。王子为了不使奥杰塔落到魔鬼手中,毅然把罗德巴尔的剑刺进了自己的胸膛。魔鬼的宫殿崩塌了。王子对爱情的忠贞,终于破除了罗德巴尔的魔法。玛格丽达看到王子和奥杰塔这幸福的一对,它柔情地向汉斯问道:"你能象王子爱奥杰塔那样爱我吗?"汉斯也使劲地点着头。
H. 高分心理惊悚电影《黑天鹅》,到底想表达什么
这部电影里的执导天鹅湖的总监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论是白天鹅还是黑天鹅,他们都是同一个人。”这就是贯穿了整部影片的一个主题。
很多人都是这样披着白天鹅外衣的黑天鹅,这就有点像荀子所提倡的“人之初,性本恶”了。人本是邪恶的,只是在漫长的生活中逐渐披上了善良的外罩,可外界压力达到一定承受范围时,内心的邪恶就会再次被激发出来,所以,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大学宿舍研究生下毒。人都是矛盾的集合体,我们能做的,就是控制好自己体内的“恶”,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