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4K电影修复师前景怎么样
作为老胶片的“新枝叶”,个人感觉前景很大,毕竟比如电影视频档案记录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历史、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重大事件,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遗产。至今仅中国电影资料馆就保存了近3万部影片资料但这些影片档案主要是以胶片形式进行存储的。由于年代久远,保存条件不够理想或者转印、播放次数过多等原因,电影胶片存在着灰尘、污垢、霉斑、掉色、图像抖动、划痕、闪烁、噪声、变色、模糊等各种问题。因此,需要采用数字电影修复及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以获得更高的图像质量。
所以感觉意义是很大的。而且4K电影修复项目是MTI电影公司唯一一个海外合作项目,它将面对的主要是国际竞争,新技术的引入将直接促进国内该行业的发展。同时,MTI(中国)有限公司的客户群主要是20世纪福克斯、迪斯尼、哥伦比亚等好莱坞优秀电影公司。同好莱坞企业的接触将有利于动漫园打开海外市场,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动漫园推向国际。
『贰』 胶片可以修复照片吗
胶片也是可以修复照片的。
但是,胶片修复的难度要比数码照片高得多……没有高超的技术是修不好的。
相比之下,数码照片修复就容易的多了……用ps软件,即使是业余爱好者,都能轻松做出效果差不多的修复效果来。
『叁』 电影里的数字修复版是什么意思
以前的老电影用数字方式修正一下,接近DVD的效果。
老电影的修复方式以自动修复和手动修复两种为主。所谓自动修复就是利用专业的修复软件,对画面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自动化处理,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快捷。
但有时如果单纯依赖自动化修复,很容易对画面造成二次破坏。所以目前大部分针对经典电影作品的修复,一般选择手动修复。
(3)江苏华夏电影胶片修复技术图片扩展阅读
手动修复胶片电影:
首先是清洁。封存在盒子中的老胶片,随着时间的侵蚀,会逐渐收缩、发霉,影响影片成像,因此在修复时,需要先用清洁工具手工清除尘埃,用四氯乙烯漂洗,修理斑点和断裂的齿孔,并用标准的牵引片取代坏了的牵引片。
此外,也会经常用到超声波洁片机处理一些胶片上的缺陷,避免影响到后续的扫描质量和数字修复。
然后是数字化扫描。据说受到技术限制,现在大部分从事胶片电影数字化扫描的都是80、90后的电影修复师,他们的职责就是通过不断播放胶片电影,发现画面中的污点、脱色、变声等问题,“修旧如旧”,令画面质感和几十年前几乎一致。
一段10分钟长的影片,大约15000帧,数字修复师逐帧修复的话,有时候一个镜头就要花费两三天。
最后,胶片电影还要进行艺术方面的修复。从事电影修复师,除了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还要对美术色彩有认知,最好是对电影拍摄制作比较熟悉。
受影片的年代、生活环境影响,调色校正时,电影修复师与经历过电影拍摄的创作人员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他们在修复前,还要跟当年参与电影拍摄的工作人员、技术专家接触,尽可能还原电影拍摄的真实场景和历史感。
『肆』 老电影数字修复包括什么和什么
画面修复和声音修复。
修复也分为了几重境界,最初级的是修复脏点、普通划痕等,遇到细碎的划痕、连续多帧相同位置的损伤比较复杂。更高层次的是调色,对调色的修复,就需要修复人员对影片的艺术性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恢复色彩美感,尽量让影片的“语汇”丰富展现。
数字修复”就是借助计算机图像修复技术,将胶片转为磁带后,再存储为序列帧文件,就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数字化修复了,这也是电影频道目前的老片修复方式。
『伍』 老电影胶片要数字化修复一般怎么做
一部老电影的修复,要经过影片素材整理—清洁—胶转数—画面修复—画面调色—修复—声画合成—修复质量鉴定等。
1、洁片为修复的基础,属于物理修复,需要利用清洁工具手工清除尘埃和污点,污垢严重时还得用上超声波洁片机。紧接着接片需要查看整盘胶片是否存在断开状况,如果有就要用专用胶水粘合。
2、胶转磁和自动修复都是机器完成。先将物理修复完成的胶片利用胶片扫描仪进行2K数字化,再利用软件自动修复,这一步能过滤掉70%到80%的脏点和霉斑。剩余的都得交给人工来修复。
3、所有步骤完成后,需要初审,挑出明显遗留的脏点和黑频缺帧问题。需要重映的影片,需要反复检查十余次,确定无明显硬伤后,在专业审片棚内进行终审,若发现瑕疵,还得返修。
(5)江苏华夏电影胶片修复技术图片扩展阅读
胶片会先拿到洗印厂去做清洁和物理修复,然后再拿到我们这做扫描,把胶片扫描成数字的图像及声音文件,然后交付专门的画面修复组,这个组通常人数最多,同时进行声音修复。
接下来调色师对画面进行调色。然后就是声音修复。声音和画面都做好了之后,要做一个声画合成,匹配对位,相当于一个重新剪辑的过程,最后输出成磁带、MV或DCP文件等,这就是修复的整个流程。
『陆』 电影4K修复技术是什么难度大吗
难度大,“4K”修复的用意不在于把老电影改造成全新的大片。修复的最终目的是“整旧如旧”,让老胶片上被损耗的影像,借助数字技术,尽可能地恢复到最初被“捕捉”时的模样。
K指的是电影画面的分辨率。K数越高,清晰度越高,画面中的信息也越多,效果越好。原始的胶片大致相当于6K的分辨率,但经过后期处理有损失。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数字电影是2K的,分辨率为2048×1080。4K电影是指分辨率为4096×2016的电影,是分辨率最高的数字电影。
真正的“4K”数字电影,是指用“4K”数字摄影机拍摄,“4K”数字中间片流程制作,“4K”数字版发行并用“4K”数字放映机放映的数字电影。但也有的“4K”电影是由35mm胶片拍摄的,再转成“4K”的数字格式。
2K技术的画面分辨率和胶片的成像效果有相当差距。纠正偏色,去除画面上的斑驳噪点,这些2K修复的常用手段很大程度上是侧重于“修”。至于“复”,也就是寻找电影最初的样子,涉及色彩和光影的层次感,则需要4K技术的参与。
从观影效果看,当使用4K数字放映机将图像投射在大屏幕上时,现场观众能够看到更加细丝入微的影片细节部分以及微妙的光影和色彩变换。也是因为这个原因,4K修复正日益成为当今老电影修复的潮流。
『柒』 电影中的术语“数码修复版”是什么意思和原理!
很多老电影,很早拍得,画质自然没有现在好,修复版就是把老片子以原来的电影胶片为基础,利用数码技术进行修复,去除噪点、声音中的吱吱声,还原色彩等。
『捌』 胶片电影的修复是如何进行的呢
“中国电影百年”纪念之际,各大媒体曾爆出前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将帮助中国修复10-15部经典老电影。而今某网站爆出,他的团队在罗马和博洛尼亚完成修复工作并将修复版版权据为己有。而中国电影资料馆所提供的珍贵胶片也因这次修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其中《新女性》的原始负片完全被毁,损失无法估量。在北京,去中国电影资料馆的艺术影院看电影,是许多人的必修课。而吸引他们前去观看的很大原因,是那些难得一见的修复后的经典之作。前不久的《桂河大桥》和《阿拉伯的劳伦斯》就上演了一出一票难求的戏码。可以说,那些为电影修复做出努力的人,是值得影迷和观众尊重的。但马可·穆勒和中国电影资料馆的纠纷,却多少让这件好事有了几分尴尬。根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前的国产影片,母本拷贝大多不知去向,而电影工业相对发达的美国,1950年以前的影片也有过半遗失——电影修复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从上世纪70年代马丁·斯科塞斯主导的一场电影胶片修复运动开始,到如今时不时出现的影片修复版上映,这几十年间,有无数的经典电影被重新搬上银幕。近年,《新龙门客栈》和《东邪西毒》的修复版重新上映,是中国电影人商业修复的经典案例。除此之外,博洛尼亚实验室修复《孔夫子》这种注重传承的艺术修复也成果斐然。在大陆,由上海电影节主导的修复工作初见成效,《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以及《丽人行》等影片重出江湖,也足以振奋人心。电影修复是一项漫长的工作,对人才的专业性要求也很高,投入也并不比制作一部电影要少。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国产片,历经战乱波折,修复难度可见一斑。这也就会产生诸如谁来修复、谁来出钱的疑问。马可·穆勒所修复的《新女性》等中国影片,本应该是出于艺术修复的目的,为了继承和保护这些弥足珍贵的影像。也正出于马可·穆勒所积攒的中国电影“白求恩”的形象,使得电影资料馆最终选择与其合作。乍一看,有人愿意出钱修复我们的老片,又可以提升影片在国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何乐而不为?可是当《新女性》的原版拷贝损毁的消息一出,却又是另一种说法。双方互相指责,似乎修复国产老片变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这件事孰对孰错尚无定论,我们等待更多的媒体介入,寻找事实真相。但我们不得不思考的是,我们自己真的没有能力修复这些影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