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片中鬼子进村时所播放的背景音乐叫《鬼子进村曲》。
这段熟悉的《鬼子进村曲》原曲是根据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改编,音符走向有所借鉴,最初是描写二战时德国人进攻列宁格勒时的情景,主题用小军鼓打出。这首曲子最早出现于1955年拍摄的《平原游击队》中。
(1)电影里日军胜利播的音乐扩展阅读
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创作背景——
1941年希特勒的法西斯军队以闪电般的速度入侵苏维埃共和国(苏联)。在那极端困苦极其艰辛危险的时期,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为了将这一时期用音乐表达出来,为了歌颂人民顽强奋斗的必胜精神,在非常艰难的状态下开始创作这首注定是不朽的音乐诗篇。
这部凝聚了人民必胜信念和反对法西斯战争的交响曲,在世界获得极大的反响。当时许多著名的指挥家都希望能够得到美国首演的指挥权,经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权衡,将此荣誉给予了指挥家托斯卡尼尼。
② 影片中日本皇军出现时的乐曲名
《鬼子进村》——
第一次出现在电影《平原游击队》中,后来因为其特色鲜明,成为众多电影中日军行军的配乐,其实改编自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
③ 电影日本鬼子大扫荡的时候放的音乐叫什么名字
是根据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改编的.最初是描写德国鬼子入侵的。
④ 电影偷袭珍珠港中日军偷袭时的背景音乐叫什么名字啊,
⑤ 日本电影(大日本帝国)日军在塞班岛上最后冲锋时唱的什么歌
这是一首日本歌曲,我可以把名字打给你,但是你认不认识就很难说了。
⑥ 纪录片里,抗战类的音乐,谁能推荐下日本的都可以,符合抗战年代的。谢谢您嘞。
《松花江上》:唱尽东北血泪史
《松花江上》是抗战时期救亡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它如诉如泣、壮烈低回的情韵,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一批批东北人背井离乡。西安街头有大批东北官兵和流亡者。1936年,在西安二中执教的地下党员张寒晖,耳闻目睹了流亡同胞的悲惨经历,激起创作歌曲的冲动。他将北方女性的哭声艺术化,谱成了《松花江上》的曲调。
这首爱国曲、思乡曲和抗日曲最早在陕西省立西安二中唱起,随后很快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大刀进行曲》:最解恨的抗战歌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大刀进行曲》歌词中最后一个“杀!”字,充分表现了中国军民对日寇的刻骨的仇恨。
1933年,日军侵犯长城各口,宋远哲率领29军奋起抵抗。由于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日军,29军成立了“大刀队”。在与敌短兵作战中,“大刀队”重创日军,名声大振。
“七七”事变爆发,守卫卢沟桥的29军又以大刀显神威。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麦新被“大刀队”所深深震撼,于是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写完歌词,又谱了慷慨激昂的旋律,《大刀进行曲》由此诞生。
《义勇军进行曲》:歌声响彻共和国
田汉词,聂耳曲,创作于1935年4月,是故事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表现了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前仆后继抗日的不屈精神。
田汉在被捕前,将歌词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上,后由夏衍交给聂耳,聂耳很快将歌曲谱完,以《义勇军进行曲》为歌名发表在《中华日报》上。随着《风云儿女》的上映,这首震撼人心的战歌迅速传唱全国。后来,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演唱并录制了唱片,更使这首战歌载誉全球。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将这首歌定为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其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黄河大合唱》:民族精神的史诗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从陕西壶口东渡黄河,途中亲历了黄河的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目睹了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深沉的船夫号子。1939年春天回到延安后,他创作出长篇朗诵诗《黄河吟》。同在延安的音乐家冼星海听后触发了创作灵感,写就了这部千古绝响——《黄河大合唱》。
一批又一批抗日将士和爱国学生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了抗日战争的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