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是一门源于生活的艺术。
想要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我有以下的几点建议:
*音乐欣赏要先广后深
兴趣是持续坚持一件事情的前提,在刚刚开始系统化的鉴赏音乐时,先从自己感兴趣的音乐类别入手,寻找与之相近的风格,扩大自己所欣赏音乐的种类,再逐步提升自己鉴赏音乐的深度。
鉴赏音乐并不是一味地只听古典音乐,现在的流行音乐虽然结构较为简单,但是更加平易近人,有的经常听流行音乐的人,在刚刚听到一首新歌的时候,第一句刚刚唱完,他就能反映出接下来的一句大概是什么轮廓,这就是自己的耳朵对于音乐的规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在培养这种认知方面,流行音乐远比古典音乐更有效果。
等鉴赏能力有了一定的成长,接触到大量古典音乐以后,你会发现很多流行音乐都有着古典音乐的经典元素,这种探索发现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比如帕赫贝尔的《卡农》的和声进行会经常出现在流行音乐中。)
*像看电影一样地听音乐
刚刚接触古典音乐,不要把它想得是一个非常高深莫测的东西。其实,音乐就是表达的生活,每一首音乐都有着背后的故事。
先从知名的音乐作品开始,一边聆听,一边去了解这首作品表达的主要内容、创作背景、作曲家当时的生活状态。你会发现,音乐的画面感会逐步在你面前展开。每一个音符都能变化成具体的画面,将故事演绎出来,仿佛是在看一部电影。
比如《邀舞》,高低音声部完美演绎了一位绅士和一位女士的对话。从一开始男士邀请女士跳舞,一人一句互相交谈,再到高潮部分高低音交织在一起,仿佛两人偏偏起舞。
*不要太早地学术化
我坚信先有音乐,再有理论的说法,音乐理论是前人对于好的音乐产生规律的总结。过早的接触理论会让你迅速失去听音乐的乐趣。
了解理论最恰当的时机,是在你已经能够分辨每一种乐器在一部音乐电影中所担任的角色以后。这个时候,对音乐理论进行补充,能够帮助你更清晰的了解整首音乐的构架和和声组成。这时的你就能发现每个作曲家独特的风格,一个派别的写作手法,甚至是音乐之间的相互借鉴和抄袭。
*尽量选择好的音源
欣赏音乐主要依靠的是听觉,品质不佳的音源和播放设备会抹杀掉很多精彩的细节,比如很短的修饰音、声音强弱的略微变化、声场的大小(简单的说,就是每一个乐器所在的物理位置),让整首音乐模糊不清。所以在欣赏音乐是,最后选择正规的高品质音频和达标的播放设备。
② 对电影电视中的音乐,你有什么看法急急急!
影视音乐并不只是影视画面的陪衬。音乐本身及其内涵都在一定程度上传递了观众们的价值取向和一种时代观念。凭借一些格言警句、美妙的旋律和语调以及乐器的配合,音乐构思了一个有序世界的蓝图和即时的幻想空间,而正是这些保证了电影蕴涵的真谛和永恒,影视音乐混杂着诸多因素和多种多样的音乐语言。它注重于时间的瞬息流逝,注重于理物的细微变化。我们通过描叙电影音乐的不同规则和范畴,可以更好的观察到它们的相互冲突和逐渐消亡。电影音乐能够将其缤纷复杂的特点展露无余,让人们在听到音乐时就能立刻想起电影中的经典桥段,使人们印象深刻。我认为这就是电影音乐的美丽所在。
③ 深度分析:如何欣赏音乐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内涵着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对于音乐的认识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感受,而要说真正的欣赏音乐却不一定每个人都是正确的方法。 音乐要懂得欣赏 如何欣赏音乐是一个非常老的话题。多少年来,一直有许多的专论。可到底该怎样欣赏音乐,还是有人不明白。其实,欣赏音乐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那就是只要你喜欢就行。经常都听到很多人说:“音乐好,就是听不懂。”可我也经常反问他们:你到底要听懂什么呢?音乐这东西,你只要觉得好听就行。何必要这么功利性的搞懂呢?其实真是这样。一首音乐名曲,你只要觉得好听,能让你感动就行了,不一定非去琢磨这曲子是描写的是什么故事。什么曲式、调性、主题那是下一步的事,那些都还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首先必须要觉得好听,能被这音乐感动,否则再是什么名曲对你也是白搭。至于那些东西是对音乐下一步了解的事。如果你能被音乐感动那就什么都好办。因为你在被感动时,会有一种冲动的想法,你会去思考为什么这音乐让人感动万分。这到底是因为什么?也就这样,你就有了进一步了解音乐的渴望,但如果你想一开始就什么都搞懂那不太可能。● 谈音乐的感染力 音乐在刚刚开始欣赏时,它所具有的那种音响的感染力太大了,它几乎能让所有听到它的人为之感动。这个时侯的音乐是非常神秘的,它具有巨大的魅力,让人着迷。不管是旋律还是歌词,甚至到伴奏的和声等等,都会让人激动万分。我们可以从喜欢不同音乐类型的人群中看到流行歌曲和浪漫情调音乐的差别。非常明显的是音乐在这个时侯对感官的引诱力太大了,特别是对那些还没有真正接触音乐或较少接触音乐的人更是如此。他们会一下子被它那或委婉的旋律或鲜明的节奏或悦耳的和弦甚至缠绵的歌词所吸引。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很多人在这个时侯往往把音乐当作一种寄托,当作理想,当作礼物,当作远离现实的逃避,甚至当作是自己的幻想世界。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的 正因为如此,才有人经常参加电台电视台的点歌节目,把自己喜欢的某支歌作为自己的一种心意当作礼物送给别人。因为他们觉得这音乐(歌曲)使自己感动,就好象是自己的心境的表露。当然这无可非议,送什么给别人那是自个的事。一切都是在向前发展的。人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欣赏阶段。在喜欢流行歌曲的人群中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三十岁以上的人肯定很少。为什么?仅就阅历而言,那些“为了爱梦一生”、“永远相信爱情”真是一场比较虚的事。没有人会永远生活在这样的歌曲里,自己受不了别人也受不了。 音乐欣赏由浅入深有这么一个过程,即从感性(被音乐感动)到理性认识(探究音乐知识)又回到感性认识(更深层次的欣赏)这样三个阶段。这是欣赏音乐的必经之路。一个学习乐器的人也许不一定就是一个很好的音乐欣赏者,因为他关注的是技巧。表达与理解不是一回子事。音乐有自己的语言,就象舞蹈中的一招一式都有自身的表达含义,音乐里的和弦、乐谱、速度、调性也有其含义。在刚一开始期间音乐能从感官上打动你,让你激动让你欣喜。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审美活动。可如果就此而已,你还是没办法去真正聆听音乐。● 音乐具有巨大的感染力 这种感染力不仅是对刚接触音乐的年轻人,对一个饱经风霜、历尽人间艰辛的老人也是如此。只是欣赏音乐的阶段不同,所带来的思想内容也就不尽相同了。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你对音乐的理解还只限于感官感受。如果你在欣赏音乐中不是主动积极的,那么你也许就没法真正去领会音乐的真谛。比如《蓝色多瑙河》这首脍炙人口的名曲,在感性认识阶段,我们会觉得它十分动听,其实我们仅仅只是被那起伏的旋律和三拍子的圆舞曲节奏以及这首名曲的故事名声以及其他因素所吸引。我们并不知晓三拍子的圆舞曲形式为什么这么吸引人;不知晓在这首曲子究竟由几首什么样的小圆舞曲组成;我们也不知晓斯特劳斯圆舞曲与其他圆舞曲有什么实质性上的不同,但首先我们会被吸引会被感动。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的 如果你面对一曲好听的音乐而无动于衷,那才是最没办法的。欣赏音乐时你必须是一个积极的聆听者,绝不满足于简单的感官感受和无意识的欣赏。这样你才会去深入了解这首作品的其他内容,从创作背景到音乐流派以至于音乐曲式主题思想内涵艺术造诣等等。这样,你对音乐的感悟就会比别人更深。在感性认识的第一阶段,我们通常还会借用一些作曲家对曲目的标题或后人标注的文字说明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比如《献给爱丽丝》这首贝多芬所作的钢琴小品,聆听中结合音乐加上标题文字的联想,我们就能很好理解这首温馨明快的抒情小品;又再如墨西哥作曲家罗萨斯的《乘风破浪圆舞曲》,由标题中我们可以领略到音乐所描写的那浪花飞溅,海鸥飞翔、在波峰浪尖中航行的自由愉快的心情;克莱斯勒的小提琴曲《中国花鼓》,一听曲名就知道是由中国的五声音调来表现出热烈又欢快的情调。在浩瀚的音乐长河中有大量的标题性音乐,只要你愿意走进这音乐圣殿,你就会发现这殿堂堂中满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它就象一笔巨大的财富足够你受用一辈子。● 被音乐感动 在聆听音乐时情感体验以及对探求音乐的欲望将驱使你走入音乐圣殿的第二道大门:理性认识阶段。如果不经过这个阶段,你仍是一个被动无为的音乐聆听者,尽管你也许会选择音乐,也可能随时都在听音乐,可你仍然是被动的,因为除了你被音乐感动之外什么也没有了。优美也罢,欢乐也罢,悲伤也罢,仅仅只是听感上造成你的情绪上的波动而已。你当然可以随时随地的听音乐,连骑自行车上班或者进餐什么的都可以聆听音乐,但此时的音乐仅仅只是给你造成一个屏障,用音乐里那些旋律节奏来隔绝城市的喧嚣和人世的纠葛。我们在前面提到过,音乐不是调味品。音乐尽管是非常神奇的,但它决不是调味品。音乐是需要被人聆听的。你真要拿它来做别的用途,如烘托气氛、调节情绪、甚至于拿它来开胃,那它就不是音乐了。因为没人会认真地聆听餐厅重播的音响,更没有人会被某候机厅的音乐激动。只有当你认真地聆听音乐的时候,音乐才是音乐。因为一件响器如果能引起你内心体验其中必定有某种内涵,这种内涵就是音乐内容本身。被音乐感动 进入到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阶段,说明我们欣赏音乐从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圣殿的第二道大门中,我们将认识巴赫、莫扎特,体会贝多芬、拉赫玛尼诺夫。总之,整个人类文明历史中所有著名的音乐家都将一个个从我们前面走过,让我们认识了解。我们还将知道音乐构成的要素: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知道什么是巴洛克音乐,谁是浪漫主义后期的音乐代表;奏鸣曲和奏鸣曲式怎么不同。一个刚接触音乐的人对音乐的认识应该说是比较肤浅的。如果不全面地理解音乐,你就不能更好地欣赏音乐。比如你不知道什么是音色,你就根本无法去理解音乐。因为音色就犹如绘画中那绚丽的颜色,从而决定了丰富的音乐含意。又比如在柴科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中那个感人至深的主题,其感染力实在让人欲哭无泪。杨明望先生对这个主题有一段让我觉得是非常精彩的描述:“这个困倦的心灵,带着不可磨灭的创伤,在无法抚慰的恸哭和悲哀绝望的热潮中,终于投入永恒死亡的怀抱。”如果对音乐没有了解,你能了解这个主题的深刻含义么?在理性认识的这个阶段,不一定每个人都有机会或条件去认真系统的学习音乐理论和音乐史。但我们仍可以通过其他一些书籍来获取有关音乐的知识。用《名曲赏析》这类型的书来对比聆听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乐曲分析、曲式结构、主题提示等对聆听者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这样一来,你就知道了协奏曲与交响曲在结构上的差别;你也就知道变奏曲与回旋曲的不同;甚至你也许就开始迷上了马勒或是勃拉姆斯;帕瓦洛蒂那高昂激扬的嗓音与阿姆斯特郎的沙哑声可能你也同时都会喜欢。等等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你对音乐了解的基础上的。也就在这个时候,你也开始发生变化了:你的谈吐、你的见解、你的阅历和涵养等等。“芝麻开花”,音乐这座巨大的宝藏已经对你敞开了大门。所有的音乐都有其自身的内涵 所有的音乐都有其自身的内涵,你对音乐的了解就是对这些音乐内涵的认识过程。尽管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停留在一个阶段去单纯地探究音乐知识而置音乐内涵于不顾。借助一些音乐欣赏名曲分析等一些辅助工具,认真聆听一首音乐作品是必要的。在这个阶段首先要了解音乐史,要知道音乐不同时期的不同的表现形式;你还要了解作曲家的基本内容如贝多芬和瓦格纳在音乐创作上的不同风格和思想;另外你还需要知道一些音乐的基本知识,比如曲式。其实曲式就是乐曲的形式,在曲式中最需要了解的首先是奏鸣曲式。一般说来,在古典音乐的曲式中,以奏鸣曲式为最多。奏鸣曲式基本上代表了大部分乐曲的基本形式,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等大都采用的是这种形式。奏鸣曲式有一个乐章,也有三至四个乐章的。曲式当然不仅仅只是奏鸣曲式,曲式还有很多种。如变奏曲,用一个主题进行各种演变:A-A1-A2-A3-.....AZ,对变奏曲的了解可以聆听柴科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一个主题变化为七个变奏;又如回旋曲,它的基本含义就是由一个主题多次重复:A-B-A-C-D-A......等,其中A代表主题,而B.C.D.....等则代表变化,每一次变化之后又回到主题。对这个曲式的了解可聆听莫扎特的《A小调钢琴回旋曲》。音乐中的主题是至关重要 音乐欣赏还应该了解主题,音乐中的主题是至关重要。在一首乐曲中,一个聆听者必然牢牢记住这首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形象,它的变化对比发展等构成了音乐的全部内涵。所以我们在聆听音乐时一定要学会记住主题。欣赏音乐主观的因素很多 在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中那个孱弱敏感的青年艺术家主题音乐形象,从乐曲的第一乐章一直贯穿到第五乐章,且每个乐章都有其不同的变化。从一开始温柔纯真到最后的怪诞疯狂,仔细聆听这个乐曲对理解主题比较有帮助。如果你在聆听音乐时连主题形象都听不出来,你就没办法去很好地理解音乐。当然,音乐的主题不象视觉上的形象那样鲜明清晰,电影中的主要人物一出场,你就知道了电影的全部过程中一定是以他为主。小说也一样,《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是一个对比的主题,两个主题形象的关系对比发展贯穿整个小说。尽管也有其他的人物,如金陵十二钗和贾府众多人口,但主题形象却依然是贾宝玉与林黛玉。音乐里主题形象其实也是如此,只是音乐里的主题形象不会象电影小说里那样鲜明。在一首乐曲里,音乐形象也有许多,但不管再多它们全都是围绕乐曲的主题形象的。在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有很多其它的音乐形象:悲哀、叹息、撕杀、凶残、深沉的思考与坚强的信念、光明、胜利,甚至还有忧郁与彷徨,但这些都是由对比的主题形象而产生的。所以,在认真聆听音乐时一定要紧紧抓住主题,就象雨果唱片公司的易有伍先生说的要提高你耳朵的聚焦能力,这样你才能在一遍音乐的轰鸣声中找到那个时刻变化的主题形象从而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 音乐欣赏还需要注意 在欣赏音乐的这个审美过程中,除了曲式,还有诸多的因素,如节奏、音色等。仅就节奏而言,音乐的最初的起源应与节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节奏产生的韵律美从原始部落至今仍在信奉。不同组合的强弱快慢节奏以及多次重复能使节奏产生出非常巨大的内涵和韵味,让人疯狂或痴迷,没有人会拒绝节奏。在音乐中节奏的表现形式是节拍。节拍通常用小节线和节拍符号来表示,如3/4,就表明这是三拍子。每一拍为四分音符,每一小节内有三拍;第一拍为重音,后两拍为弱音。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圆舞曲的节奏型。改变重音的位置会引起一些崭新的变化。把两个以上不同的节拍组在一起又将形成新的复节奏。就这样,无穷无尽的节奏就形成了我们音乐的组成要素之一。仅就节奏而言,一个欣赏者需要用耳朵去感受它而不是靠分析,整体的音乐欣赏也是如此。说起节奏还不得不提及诸如《格利高利圣咏》之类的自由节拍的音乐体裁。在许多宗教早期音乐以及东方音乐中经常都有一些无节拍要求的音乐,其实这种自由节奏的音乐对节奏的要求更为精确的。只是这种精确已无法用节拍记号来标注它。它需要的是演奏者或演唱者对它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把握。在音乐中节奏的表现形式是节拍 音乐的魅力当然不仅仅只是在主题、旋律、节奏、色彩、曲式结构、调性等,有的时候甚至连作曲家的创作观念、演奏家的风格、录音师的录音技术及爱好,在加上聆听者的素质、阅历、情感、性格等等这些诸多因素加在一起才构成一个整体的音乐。单独去分析其中的一个部分其实都是对音乐的肢解。结合历史背景了解作曲家的创作个性,认真聆听主题的发展变化与对比,让你全身心都得到音乐及音响的感染,让你的思想情感以及情绪都在音乐的体验中发生微妙的变化。 在音乐欣赏的第二个阶段中你需要了解的东西确实太多了,这很可能会吓到一些爱好者:我的妈,欣赏音乐这么难!其实也没有什么。因为所有你需要了解的一切一切都在建立在你对音乐极大的兴趣上的。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又促使你对音乐发生更大的兴趣。前提是你对音乐首先要有一种需要的欲望,也就是你首先要真正热爱音乐!也就是因为这个前提,你才能进入到这个阶段去认真的学习这些音乐知识。 进入音乐欣赏的第三阶段,并不是十分明显的。因为对音乐认识的阶段永不能说结束。进入欣赏音乐的第三阶段,并不意味着要和过去的阶段划清界限。其实我们这样分析和介绍仅仅只是一个表述上的概念。但不管怎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这个阶段的一切都主要靠你自己的自学,因为没有人会详细的教你如何分析和理解一首乐曲)我们对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候我们再来聆听音乐:当那神奇的乐音响起时,我们的心中就会泛起无际的激情的浪花。不管是与巴赫交谈还是和马勒神游;抑或是倾听莫扎特的心声,总之,音乐就象是情感的源泉。这时候你已经步入了音乐的殿堂。不管是人生征途的跋涉还是成家立业的拼搏;也不管你是年轻或年迈;落魄或得意,欢乐也罢,忧愁也罢,在音乐的殿堂里,你都是在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音乐!这时候音乐已经不再神秘的了。音乐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了。音乐所表达的一切也都不再是外表的。也许主题还是那个主题,但“山远水远,你我的心不远”,现在的你聆听音乐时的内心体验已经有了更深的心潮涌动。也就在这个阶段,你已经从一个被动的聆听者转变成为一个自由的音乐爱好者了。你不会用主题分析曲式结构来约束你思绪的自由飞翔,也不会在一个标题下用一个简单的音乐形象来束缚想象力的驰骋和情感的涌动。尽管有的时候也需要去分析主题、探究曲式结构什么的,但真正在聆听音乐时你已经确确实实是用情感来体验音乐了。在这个时候你需要的是纯音乐而不是什么主题或名曲汇萃。名曲集锦和主题联奏之类的音乐是最让人倒胃口的。因为它实在无法让人去产生什么激情。这一类的音乐只能算是普及读物,经常聆听这样的音乐所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参加音乐有奖竞猜活动。那跟欣赏音乐没有多少联系。 在音乐欣赏的审美过程中,内心体验与认知活动永远是结合在一起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这一发展过程永远是不会停滞不前,我们对音乐的理解也永远是无止境的。
④ 如何提高对电影和音乐的鉴赏能力
赏析一部好电影,首先要充分了解电影的梗概和幕后的相关信息,做好充分的准备来观看;
其次,在看电影的时候,要仔细观看该电影一开始吸引你的因素,比如功夫片里的功夫场景,喜剧片里的搞笑元素等等;
第三,在观看电影的同时,要尽量全身心地投入电影所营造的氛围之中,这样,就可以充分感受电影世界的魅力;
第四,在看电影的时候,可以情景转换,试着让自己扮演里面的相关角色,进行演绎电影情节,并且,转换思维,与现实相联系,看电影中有哪些是情节所需,应观众需求而存在,哪些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
第五,看完电影,可以简略的进行回忆,哪些的看点让你印象深刻,电影中的哪些深刻意义你能够领略到。
第六,对于电影中的音乐,要结合电影情节去听,在电影高潮的阶段,自然地就会应景放出适合的音乐,可以从音乐的节奏,演奏音乐的乐器,电影情节节奏的快慢,紧张或柔和来判断音乐的类型。
其实,欣赏电影也就是让观众沉入另一个虚拟的世界,领略他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有时,还能够与自身的经历有着呼应的地方,牵动自己的情绪,这就是电影的魅力所在。
⑤ 电影音乐赏析那些经典电影中的音乐赏析
1、《beautyandthebeast》电影《美女与野兽》影视原声
《美女与野兽》是一个创作于18世纪的古老法国童话,原作者是Gabrielle-SuzanneBarbotdeVilleneuve。故事讲述了一个被施了咒语的王子变成了一个面目可怕的野兽,后来有一个美丽的女孩爱上了野兽,从而解除了魔法。这个故事早在1946年就曾被法国导演拍成过电影,1991年的迪士尼动画版本则更让它更加家喻户晓。
据悉,比尔·康顿(BillCondon)为迪士尼导演的这部《美女与野兽》还将从1994首演的迪士尼同名百老汇音乐剧中取材。后者根据动画片改编,剧中由艾伦·曼肯(AlanMenken)和蒂姆·赖斯(TimRice)创作的多首歌曲,都是动画片里所没有的。
2、《TheTwoTowers》为电影《指环王》影视歌曲
霍华德肖《HowardShore》为托尔金的《指环传奇》中获得巨大成功的第一部电影章节所作的音乐为他赢得了奥斯卡(Oscar)最佳原创配乐奖,这给了他一个惊喜,因为这部音乐有着雄心勃勃的规模和坚定的黑暗意味,这些因素轻易地模糊了典型电影幻想音乐和完成的音乐会作品之间的界限。
它的续集采用了同样的,通常是瓦格纳式的戏剧手法,按照电影的故事情节,进入了更加阴郁和不祥的黑暗角落。前一部由霍比特人启发而成的牧歌在这里被丰富的民族结构所取代,这些结构扩展了中土世界和人类世界的音乐范围;挪威小提琴哈丹格尔代表了罗汉和北非的瑞塔,为摩尔多主题增添了色彩;而圆木鼓、迪卢巴、木木琴和西姆巴隆则增添了迷人的纹理。在那里。乐谱中隐约出现的管弦乐云朵因肖尔出色的合唱作品而变得明亮起来,这部作品将古老的礼仪影响与伊莎贝尔·贝拉克达利安、独立流行歌手希拉·钱德拉、本·德尔·马斯特罗和伊丽莎白·弗雷泽的各种独奏曲相融合。”戈伦的歌曲《作曲家与抒情诗人弗兰沃尔什的最后合作》是埃米利亚娜·托里尼的后现代主义焦虑中的比约基,有助于突出故事的现代寓意。
3、《BreakingDawn》是《暮光之城:破晓》的影视原声
加州乐团Castaneda主唱VegaSchenk最新企划的普普风电气双人组TheBoomCircuits,其繁星闪烁般的电子乐音碎片,搭配有如DeathCabForCutie主唱BenGibbard的嗓音,给人惊喜的错觉。好像从清澈的吉他picking漫舞渐入至层层堆砌出的合成器浓雾中,然后又在沉沦迷走之后步出薄暮、迎接外头洒下的暖阳光束。
⑥ 你对电影艺术欣赏课程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希望学习的一些电影能够关系到多一点的方面,不仅是宣扬真善美的主流电影,揭露性的片子也应该看。不要主旋律片货大片。师生交流的时候老师应该创造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现在的老师由于多种无奈的原因总是避免讨论到一些敏感的话题,导致学生也畏手畏脚不敢发言。
⑦ 影视音乐鉴赏怎么写呢我们老师就给我看看电影,然后就要写了。。。2000字呢!
你可以尝试从这几个方面下手:
1.电影主题,电影所表达的是什么,想告诉我们的又是什么,存在什么深刻的社会含义么?
2.人物,电影里面的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他们分别在电影中的起到什么作用,他们又反映了社会上的哪些人。
3.声音,好的电影不只在画面构造和演员演出方面给我们带来震撼,更主要的是要有适合的声音,或者说音效和背景音乐。看看主演有没有他的专属音乐,就是音乐响起就代表主演的出场,也可以说音乐是渲染气氛的前提。
4.画面,就是大概从光、人、景、色等方面分析,可以分析镜头的远近,可以分析构图的设计,可以分析光线和色彩的调试,或者分析镜头的晃动。
5.蒙太奇,看看是否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如有,分析一下。
⑧ 对音乐欣赏课有什么建议怎样提起学生兴趣
可以放些战歌(就是为了烘托战争气氛的电影背景乐)。
⑨ 如何感受电影音乐的魅力
可以多听一些,或者是看一些电影音乐,在听的过程中可以联想一下自己的情感,或者是把自己带入其中,就会感受到他所有表达出的那种情感,同时就能够给他们魅力所吸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