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音乐图片 > 电影音乐剧悲惨世界影评

电影音乐剧悲惨世界影评

发布时间:2022-07-26 07:03:02

1. 音乐剧《悲惨世界》专业剧评

悲悯胸怀的呈现-悲惨世界

薛介维

只要是法律与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一天,在文明昌盛时期因人为因素使人间变成地狱,并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福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只要-贫困使男人潦倒、饥饿使女人堕落、黑暗使小孩孱弱-这三个问题尚未获得解决;只要在某些地区还可能发生社会的毒害,换言之,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与悲惨,那么,像本书这样的作品,也许不会是没有用的吧!

--维克多·雨果 一八六二年一月一日於奥特维别墅

这是雨果在「悲惨世界」一书中所写的序文。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一八○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出生于法国的Besancon(但是他认为巴黎是他「灵魂的出生地」),父亲曾经是拿破仑麾下的将军。他从幼年起就在各地旅行,少年时期,他的文学底子就相当厚实,对於各类学问也广泛地吸收,也很早下了决心要当文学家。他二十岁与青梅竹马的女友Ad�e Foucher结婚,同年发表第一本诗集「颂歌集」(Odes et po�ies diverses),开始了他的作家生涯。一八三一年,二十九岁的雨果发表了「巴黎圣母院(又译:钟楼怪人)」(Nortre Dame de Paris),这部小说生动地描绘了一四八二年法国的社会情形,也对人性的层面提出了严肃且深刻的问题。他接下来一部世界闻名的小说巨著,就是耗费十四年光阴,完成于一八六一年,也就是现在被改编为音乐剧,风靡全球数百万音乐人口的-「悲惨世界」(Les Mis�ables)。

成功的改编 「悲惨世界」是一部大部头的小说,当年出版时厚达一千两百页,而依本地远景出版社钟文的译本,更是厚达五册共2119页,一百二十万字,这样一部时空背景横亘二十年的长篇小说,要将之改成三个多小时就演完的音乐剧,委实不易,但Claude-Michel Schberg与Alain Boublil两人却做到了。这算是两人第二次合作音乐剧,一九七三年他们曾经在巴黎推出「法国大革命」一剧,结果相当成功,一九八○年两人再度推出「悲惨世界」,造成更大的轰动。伦敦音乐剧制作人Cameron Mackintosh认为这出剧相当有潜力,於是请了Kretzmer、Fenton与两位原作者合作,改编成伦敦与百老汇的英文版。一九八五年十月八日,「悲惨世界」在伦敦的巴比肯中心举行英文版的世界首演,推出之后佳评如潮,获得观众极大的回响,随后更在世界各地上演,至今仍然票房鼎盛。此外,「悲」剧也获得乐评青睐,夺得八项「东尼奖」,真可说是叫座又叫好了。

剧情大纲

由于「悲」剧原著时间横亘长达二十年,音乐剧不可能将所有的内容包括进来,因此改编成音乐剧的「悲惨世界」分成了:序幕-1815年「Digne」、第一幕-1823年「Montreuil-Sur-Mer」、第二幕-1823年「Montfermeil」、第三幕-1832年「Paris」四个部分。由於「悲惨世界」有环球版、伦敦版、百老汇版等数个录音版本,以下便综合三个版本,以歌曲为经纬,介绍整出剧的剧情发展:

序幕,1815年,Digne 「工作之歌」(Work Song)

序幕开始,地点是一八一五年法国土隆(Toulon)的一处监狱,犯人在烈日下劳动,一边唱著「工作之歌」(Work Song),狱吏Javert高声喊著编号24601的囚犯Valjean,他可以假释出狱了。Valjean因为偷了一条面包要给他姊姊快要饿死的小孩,被判五年徒刑,但由於多次试图越狱,刑期延长到十九年,如今方才重获自由。出狱的Valjean在农场工作与旅店投宿时皆遭受歧视,被赶了出来,万念俱灰之际,Digne地方的主教收留了他,并供给他一顿晚餐。

「Valjean的逮捕与宽恕」(Valjean Arrested/Valjean Forgiven)

Valjean半夜偷走银制餐杯离开,但白天时却被两个警察扭送回来,主教慈悲为怀,告诉警方Valjean手中银器乃是他相赠之物,并且还拿了一对银烛台送给Valjean。警察离去后,主教告诫Valjean要重新做人,并替他祝福。

「我做了什么事?」(What have I done?)

这时舞台上留下Valjean独自一人,他懊恼於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叹自己为何如此糊涂,成为一个夜贼;继而想起仁慈的主教待他如平常人一般,称他为兄弟,抚慰他的灵魂,受到感动的Valjean决定痛改前非,於是撕去了代表重刑犯的黄色身份证明,昔日的Valjean已经不复存在,一个改头换面的新人於焉重生。

第一幕,1823年,Montreuil-Sur-Mer 「一日将尽」(At the end of the day)

八年后,Valjean变成了Madelaine先生,此时他已经是一家工厂的老板,并且成为Montreuil-Sur-Mer这个地方的市长。这天工人们下了工,唱起了「一日将尽」(At the end of the day),工人之中有一位女工名为Fantine,她收到女儿养父母的来信,信中说孩子生病,需要医药费…,而这信被另外一名好事的女工抢了过去,於是两人为了抢信开始扭打了起来,Valjean闻声从工厂走出,要工头平息这场喧闹。众人知道了她这件不名誉的事,起闹要求将她解职,於是,Fantine失业了。

「我做了一个梦」(I dreamed a dream)

丢了工作的Fantine失望极了,在弦乐与竖琴的伴奏下,缓缓唱出「我做了一个梦」(I dreamed a dream),歌词中回忆年轻时丈夫尚未抛弃她们的美好时光。

「漂亮的小妞们」(Lovely ladies)

接下来场景换到码头,水手、妓女、嫖客四处可见,水手与妓女们唱著「漂亮的小妞们」(Lovely ladies)相互调情,Fantine到此想要卖掉她的首饰,但是对方出价太低。此时有一位乾瘦的老太婆看上她亮丽的秀发,出价十法郎,Fantine想到如此可以负担女儿的费用,便答应了。在其他莺燕的怂恿之下,Fantine竟然也沦落风尘,出卖起自己的灵肉。

「Fantine被捕」(Fantine's Arrest)

Fantine与一位寻芳客发生了冲突,不幸的Fantine随后被捕,逮捕她的是警官Javert,此时Valjean在人群中看到这情形,便上前了解情况。当Valjean知道了Fantine的故事,便答应送她去医院,并且帮她照顾女儿。

「失控的马车」(The Runaway Cart)

这时在一旁发生了车祸事故,一辆失控的马车压住了路人,马车十分沈重,没有人能动得了它。Valjean欲上前一试,在众人直说不可声中,将马车抬了起来,救了轮下人一命。警官Javert看到这一幕大感惊奇,将市长拉到一旁,说市长此举令他想到他以前苦苦追捕的一个假释犯Jean Valjean,因此人也是孔武有力,现在这个嫌犯终於在日前就逮,说完便扬长而去。

「我是谁?」(Who am I - The Trial)

Valjean听到Javert这样说,便知道Javert捉错人了,此时他内心展开一番天人交战-如果自首,那么他又将被判刑,但如果不自首,害得别人无辜受累,自己良心又将受谴责。於是他自问:「我是谁?我能一辈子隐姓埋名吗?我如何再度面对自己?」经过一番内心挣扎,他走进法庭,褪去衣衫露出胸前刺青,高喊:「我就是Jean Valjean,犯人编号24601!」

「Fantine之死」(Fantine's Death)

场景接著转换到医院,在病榻上的Fantine梦见她的女儿Cosette,她正如慈母般地叮咛著,并且要唱催眠曲给孩子听。接著Valjean进来,虚弱的Fantine将女儿托付给Valjean之后,含笑而终。

「冲突」(The Confrontation)

此时,Javert走了进来,Valjean请对方宽限三天的时间,将Fantine女儿Cosette的事情安顿好后,他将会自动归案,但是Javert并不相信昔日的罪犯如今已经洗心革面,认为「牛牵到北京还是牛」。Valjean随手捉起一把椅子,将之打碎并以尖锐的木片与Javert对峙,并对著一旁的Fantine发誓会照顾她的女儿。两个汉子接下来一阵扭打,Javert被击倒,Valjean趁隙逃脱。

第二幕,1823年,Montfermeil 「云端的城堡」(Castle on a cloud)

地点转换到Montfermeil这个地方,小Cosette与Th�ardiers夫妇同住在他们开的旅店当中已有五年,Th�ardiers夫妇对待Cosette相当苛薄,简直就是拿她当下人使唤。此时Cosette正在打扫,她一边打扫一边梦想著:「啊!我好希望在梦中去那个在云上面的城堡,那边没有地板可扫,只有一个有好多好多玩具的房间,还有许多小朋友;然后,有一个全身穿著白衣的阿姨,搂著我,唱催眠曲给我听,而且说她好爱我…。」小Cosette的美梦很快被打断,尖酸的Th�ardiers太太走了过来,要Cosette出外到林中水井打水,Cosette请求不要让她独自一人在黑夜里外出,但仍然被Eponine(Th�ardiers夫妇的宝贝女儿)推了出去。

「屋子的主人」(Master of The House)

另一边在店中,几名酒客聚集,店老板Th�ardiers先生正穿梭在客人之中服务,大伙齐声高唱「屋子的主人」(Master of The House),闲聊嚼舌一番。

「协商」(The Bargain)

屋外,Valjean在林中恰巧碰上了外出取水的Cosette,於是便牵著她的手回到旅店,准备付一笔钱带走她。Th�ardiers夫妇虚情假意,跳著「狡诈的华尔滋」(The Waltz of Treachery),把Cosette说成是他们捧在手上的心肝宝贝,意图十分明显,当然是想要提高Valjean所给的价码。Valjean最后给了两人一千五百法郎,顺利带走Cosette。

第三幕,1832年,巴黎 「向下看」(Look Down)

时光流转,接下来的第三幕从九年后的巴黎开始,幕启时街上乞丐、流浪儿、妓女、学生到处走动,唱出「向下看」(Look Down)。一旁,Th�ardier夫妇与女儿Eponine也来到了巴黎,Th�ardier夫妇仍然恶性不改,聚集了一小撮党羽做一些偷窃抢劫的勾当。俗话说得好:「不是冤家不聚头。」,正当Th�ardier先生向一位迎面而来的男子请求施舍,认出他竟然就是带走Cosette的Valjean,於是上前便拉住他,两人展开一阵拉扯。

「Javert干涉」(Javert's Intervention)

巧的是,这时巡逻的警员刚好经过,带头者正是Javert,Eponine见状大呼一声,众人作鸟兽散,Valjean也趁机拉著在旁边的Cosette溜走了。Javert走过来,正奇怪刚刚被Th�ardier所纠缠的男士不知去向,却从Th�ardier口中得之那人就是他日夜亟思逮捕的Valjean,於是便唱出「群星」(Stars),他以天上的群星为证,发誓必定要将Valjean缉拿到案。接著广场上只剩Eponine一人,她记起方才那少女原来就是小时候寄住自家的Cosette,此时学生群的头头Marius走过来,问她是否认识那女孩(指Cosette),并请求Eponine替她打听Cosette的下落,这委托就成了「Eponine的差事」(Eponine's Errand)。

「ABC咖啡厅」(The ABC Caf�耎ed and Black)

在ABC咖啡厅(注一)中,以Enjolras为首的学生们正在讨论革命大计,他们需要一个共同的信号来传达起事的指令,以便於指挥群众,最后便讨论出以「红」、「黑」两种颜色来作为革命旗帜的颜色-红色代表愤怒人民的鲜血与黎明前的世界,黑色则代表过去黑暗的岁月与漆黑的夜。就在大家激昂兴奋地讨论之际,小男孩Gavroche冲进来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Lamarque将军死了!学生领袖Enjolras化悲愤为力量,打算在Lamarque的丧礼上利用聚集的人群举事,他并且带领大家激动地唱出「你听到人民的歌声了吗?」(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歌词大意为:「不甘为奴隶的人民唱出愤怒的歌,心跳与鼓声相互激荡,当明日来临,新的生活即将展开!」

「Rue Plumet街」(Rue Plumet-In my life)

布景转到Rue Plumet街,Cosette独自在花园,她发觉她自己恋爱了,就在与Marius一见钟情之后。她第一次发现爱情离她如此之近。接著Valjean走近安慰她,随即离开。而Marius在Eponine的带领下,来到了花园门口;即将与所爱的人相见,Marius欣喜之情溢於言表,而Eponine却显得落落寡欢,因为自己所爱的人现在却要和别人相会。

「一颗心充满著爱」(A Heart full of Love)

Marius走进花园,与Cosette互诉情衷,Eponine在外面听了心如针刺,她多么希望Marius的甜言蜜语是对著她说啊!

「攻击Rue Plumet街」(The Attack on Rue Plumet)

此时Eponine的父亲Th�ardier带著他的手下也来到了花园之外,想要向Valjean抢夺一些财物,Eponine为了不让父亲得逞,遂大叫一声,众人见事机败露,四下散去。Marius见状随即离去,Valjean听到惊呼声匆忙赶来,Cosette骗父亲说她因看到墙外有三人鬼鬼祟祟而尖叫,Valjean以为阴魂不散的Javert又找上门来,认为此地不宜久留,决定带著Cosette离开。

「再多一天吧!」(One day more!)

由Valjean带头开唱的「再多一天吧!」道尽众人心事:Valjean心想只要再多一天,他就能带著Cosette远走高飞;Marius与Cosette把握最后一天相处的机会,Eponine在一旁黯然神伤;Javert等待著要混入学生们的阵容中,伺机从中破坏;Enjolras与学生们期待明天起义举事,高举著自由的大纛,推翻专制的政权,让每个人都当主人!

「防御工事地点」(At the Barricade)

起义之师选定了建筑防御工事的地点,Enjolras正对著群众发表谈话。Marius发现Eponine竟然女扮男装混在人群中,便劝她赶紧离开,并请她带信给Cosette。Eponine将信交给Valjean,Valjean展信读了一遍,便走回屋内,留下Eponine。

「独自一人」(On My Own)

这是Eponine独自一人所唱出的「爱之歌」,表达出她对Marius的无限爱意,但是由於Marius的心上人不是她,所以歌声中透露著无奈与落寞:「我爱他,但我却单独一人在此…。」

「防御工事建造完成」(Building the Barricade)

防御工事已经建造完成,学生们誓言守住此地,并战斗到底。在防御工事的另一面传来军官的呼喊声,劝学生们放下武器,学生们当然置之不理。此时Javert从工事外翻了进来,告诉大家他所探得的敌情「Javert到来」(Javert's Arrival)。无巧不巧,他的真实身分刚好被小家伙Gavroche识出「小家伙」(Little People),诡计於焉被拆穿,Javert被大夥捆绑了起来。

「小雨不足惧」(A Little Fall of Rain)

一个男孩从工事外爬了进来,原来是Eponine,她身负重伤,倒在Marius的怀中。虽然身子已然虚弱,但倒在所爱的人怀中,Eponine却露出欣喜之情,外面纵然枪林弹雨,也不足惧。虽然Marius不断地安慰,但最后她还是死在他的双臂中。

「悲愤的夜晚」(Night of Anguish)

众人同仇敌忾,宣言不让Eponine的鲜血白流。Valjean在这个时候身著军装爬了进来,准备与学生们并肩作战,Enjolras给了他一把枪。此时外面的军队派人接近,双方展开「第一次交战」(First Attack),对方一名狙击手瞄准Enjolras,但是被Valjean撂倒。众志成城,第一次的战斗竟然将军队击退,大家雀跃不已,Valjean请求将Javert交给他处理,Enjolras应允。Javert以为Valjean要藉机复仇,於是凛然面对,没想到Valjean割断他身上的绳索,要他速速离去。事情大出Javert之所料,最后Valjean对空放了一枪,Javert迅速离去。

「带他回家」(Bring him home)

夜深了,担任斥候的学生饮酒唱歌「与我共饮」(Drink with me),Marius心中惦记著Cosette,不多时便沈沈睡去。Valjean看著Marius,看他是如此的年轻,於是便唱出「带他回家」(Bring him home),祈求上苍保护这个年轻人,让他能平安度过,如果上帝要取走任何人的性命,那就取我Valjean的罢!

「第二次交战,Gavroche之死」(The Second Attack, Death of Gavroche)

黎明时分,双方发生第二次交战,Enjolras要手下报告己方情况,发现弹药已缺乏。在Marius与Valjean争著出去收集弹药时,Gavroche已经爬到工事之外,就在他快要成功时,忽闻一声枪响-一颗子弹击中了他!接著他又连挨了两三枪,终於不支倒地而亡。

「最后一战」(The Final Battle)

工事外军官又再度喊话,要学生们放下武器,学生们当然不从,由Enjolras带领著向外攻击;一时枪炮声不绝於耳,火光交错,战况十分惨烈。这一役学生一方几乎全军覆没,Enjolras命丧工事之顶,Marius身负重伤但一息尚存,被Valjean发觉后由下水道扛离。Javert到现场未发觉Valjean的尸体,判定他一定从下水道溜走,於是循缐又追了去。

「下水道,狗噬狗」(The Sewers-Dog eats Dog)

在下水道,坏心眼的Th�ardier又在干著令人不齿的勾当-搜寻死者尸体上值钱的财物。扛著Marius的Valjean因为体力不足,双双倒卧在地。Th�ardier一路搜来,拿走了Marius的戒指,当发现躺在旁边的人竟然是Valjean,他狂笑数声,消失在下水道的彼端。Valjean抬著Marius继续前行,被Javert赶上,两个冤家再度相逢;由於Marius伤势严重急须就医,Valjean请求Javert网开一面,两人的帐容后再算。Javert终於动了慈悲心,让Valjean带著Marius离开。

「Javert自尽」(Javert's Suicide)

放走了Valjean,Javert感触良多;是Valjean放他一马,他才能活到今天,他开始怀疑,难道追逐了这许多年,Valjean竟然是一个慈悲为怀的人?百感交集之下,他认为他已无处可去,於是投身塞纳河(Seine River)自尽。战事过后,女人们来到街上,她们质疑地问:「改变了吗?」(Turning),当然,什么也没变,一切彷佛兜圈圈般,又回到原点。

「人事全非」(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

回想起以前在ABC咖啡厅与友人们相聚高谈阔论,而今景物依旧,但同伴们却已然去世,Marius不禁悲从中来,激动地唱出「人事全非」(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在他歌唱的同时,同伴们的魂魄现而复隐,好似听见了他的呼喊;接著Cosette来到了身边,安抚Marius起伏的情绪,两人共同歌咏出爱的二重唱「每一日」(Every Day),回忆起初见的那一夜,心中充满爱意。Valjean走了进来,形成一阕短小的三重唱。

「Valjean的告白」(Valjean's Confession)

Cosette暂时离开,剩下Marius与Valjean二人。Valjean向Marius表明身世,说明自己曾经是小偷,带罪之身一直不敢让Cosette知情,如果再被捉到只会使Cosette蒙羞,让她更伤心。现在Cosette已经有心上人照料,因此他必须离开,请Marius告诉Cosette他去远方旅行,并且千万不要让她知道真相。Marius忍痛答应。

「结婚礼赞」(The Wedding Chorale)

Marius与Cosette终於如愿步上结婚礼堂,众人在两旁歌唱祝福。圆舞曲乐音响起,旋律竟然取自第二幕「狡诈的华尔滋」,原来Th�ardier夫妇又出现了。这次他们厚著脸皮来向Marius要钱,索价五百法郎,宣称握有Valjean在下水道搜括死人财物的证据;Th�ardier从怀里拿出一只戒指,正是当夜从Marius身上取下之物,Marius顿时明白Valjean就是那晚的救命恩人。他一拳将Th�ardier打倒,也顾不得正在举行婚礼,拉著Cosette寻找Valjean去了。婚礼遂成了「乞丐的盛宴」(Beggars At the Feast)。

「终曲」(Epilogue, Finale)

气若游丝的Valjean独自一人,身旁放著一个木制十字架,他在为Cosette与Marius,也为自己祈祷。Fantine的灵魂现身,感谢代为养育之恩,并为他祈福,这时Marius与Cosette赶了进来。最后Eponine与战事中死亡的魂魄纷纷出现,大夥合唱「终曲」(Epilogue, Finale),不幸的人们,终究会有光明的一天!

关于「悲惨世界」的版本

「悲惨世界」在台湾可以找到好几个录音版本,由於我手边没有法文版,也不懂法文,因此无法向读者介绍。英文发音的版本起码有三个,首先介绍的当然是最完整的环球版(3CDs),这个版本是集合了来自世界各地演唱「悲惨世界」的要角,六十五位英国爱乐管弦乐团成员,七十馀位合唱团员,在伦敦、雪梨、纳许维尔、洛杉矶等地分别录制,再制作母带而成。唱片解说中制作人Cameron Mackintosh与David Caddick详述了这套唱片录制的念头与过程,相当有意思。我只特别提出一点,这套唱片中饰唱Eponine一角的日籍女歌手Kaho Shimada几乎不会讲英文,为了录这个角色还特别请了翻译与她沟通,但是她在唱片中的英文咬字发音、歌声表情、情感诠释都极为出色,令人激赏!其他的角色也都是一时之选,表现非常杰出。两片装分别有伦敦(Original London Cast Recording)与百老汇(Original Broadway Cast Recording)两个版本,这两套唱片的主角Jean Valjean都是由著名的音乐剧演员Colm Wilkinson演唱,Eponine也是同一人,其他的唱角虽然不同,但表现大致在伯仲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不过伦敦版在每一首歌词之间有剧情解说串连,在这一点上是要比百老汇版略胜一筹的。除了以上三个版本之外,市面上还可以发现一张精选版,这张「Highlights from Les Mis�ables」是由Woodford Music公司所出版,收录了取自「悲惨世界」的十七段音乐;CD之中除了曲名与演唱者人名之外,并无其他解说,伴奏只用了简单的电子合成乐器,听来贫弱而缺乏旋律性,合唱团演唱的部分明显地可以听出只有几个人在撑场面。所以除非你对这出音乐剧情有独锺,否则前面的三套「悲惨世界」足够满足一般人的需求。

注一: 在此「ABC」其实与法文的Asse同音,而Asse在法文当中是指「受屈辱的」

书摘
那一排敞篷商店,我们记得,是从礼拜堂一直延展到德纳第客店门前的。由于有钱的人不久就要路过那一带去参加夜半弥撒,所以那些商店都已燃起蜡烛,烛的外面也都加上漏斗形的纸罩,当时有个孟费郿小学的老师正在德纳第店里喝酒,他说那种烛光颇有“魅力”,同时,天上却不见一颗星。
最后的一个摊子恰恰对着德纳第的大门,那是个玩具铺,摆满了晶莹耀眼的金银首饰、玻璃器皿、白铁玩具。那商人在第一排的最前面,在一块洁白的大手巾前陈列着一个大娃娃,二尺来高,穿件粉红绉纱袍,头上围着金穗子,有着真头发、珐琅眼睛。这宝物在那里陈列了一整天,十岁以下的过路人见了没有不爱的,但是在孟费郿就没有一个母亲有那么多钱,或是说有那种挥霍的习惯,肯买来送给孩子。爱潘妮和阿兹玛在那里瞻仰了好几个钟头,至于珂赛特,的确,只敢偷偷地望一两眼。
珂赛特拿着水桶出门时,尽管她是那样忧郁,那样颓丧,却仍不能不抬起眼睛去望那非凡的娃娃,望那“娘娘”,照她的说法。那可怜的孩子立在那儿呆住了。她还不曾走到近处去看过那娃娃。对她来说那整个商店就象是座宫殿,那娃娃也不是玩偶,而是一种幻象。那可怜的小姐,一直深深地沉陷在那种悲惨冷酷的贫寒生活里,现在她见到的,在她的幻想中,自然一齐成为欢乐、光辉、荣华、幸福出现了。珂赛特用她那天真悲愁的智慧去估计那道横亘在她和那玩偶间的深渊。她向她自己说,只有王后,至少也得是个公主,才能得到这样一样“东西”。她细细端详那件美丽的粉红袍,光滑的头发,她心里在想:“这娃娃,她该多么幸福呵!”她的眼睛离不了那家五光十色的店铺。她越看越眼花。她以为看见了天堂。在那大娃娃后面,还有许多小娃娃,她想那一定是一些仙女仙童了。她觉得在那摊子底里走来走去的那个商人有点象永生之父。
在那种仰慕当中,她忘了一切,连别人叫她做的事也忘了。猛然一下,德纳第大娘的粗暴声音把她拉回到现实中来:“怎么,蠢货,你还没有走!等着吧!等我来同你算账!我要问一声,她在那里干什么!小怪物,走!”
德纳第大娘向街上望了一眼,就望见珂赛特正在出神。
珂赛特连忙提着水桶,放开脚步溜走了。(第二部第三卷第四章)

2. 悲惨世界的剧情简介

1802年,因偷取一块面包并数次企图越狱而被判处十九年苦役的冉·阿让结束了法国南部土伦苦役场的苦难生活。获释后前往指定城市的途中,疲惫困顿的冉·阿让推开了当地受人尊重的主教大人卞福汝的大门。好心的主教大人收留冉·阿让过夜,却不想被冉·阿让偷走银器潜逃。主教大人善意的谎言让冉·阿让幸免再次被捕。

感于主教大人的恩惠,冉·阿让化名马德兰来到蒙特勒小城,从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十年后,凭借一手办起的玻璃首饰生产工厂,冉·阿让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并当上市长。

冉·阿让的相貌和救助平民的举动引起了警长沙威的注意。沙威是苦役场看守的儿子,曾经看见过冉·阿让。在处理芳汀的问题上,冉·阿让和沙威出现了意见上的分歧。淳朴善良的芳汀因受人欺骗而生下私生女珂赛特。

如今,芳汀生命危在旦夕,唯一的愿望就是想看一眼寄养在孟费郡客店老板德纳第家的女儿珂赛特。在市长办公室里,听沙威说有一个名叫商马第的人正在替自己受审,冉·阿让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还是选择了投案自首。

冉·阿让回到小城又去看望芳汀,被前来抓捕的沙威挑明苦役犯的身份。芳汀因病绝望地死去。冉·阿让又一次入狱,成为终身苦役。一次,他冒险救下一名水手,趁机跳入水中逃跑,并让人们以为他死了。冉·阿让来到德纳第客店,重金赎回珂赛特,带着珂赛特连夜赶往巴黎。珂赛特以冉·阿让女儿的名义进入贝内迪克修道院后,冉·阿让改名福施勒旺,在修道院当上了一名园丁。

五年的园丁生活过去了。平静的生活因为贵族青年马吕斯看上了貌美如花的珂赛特而再起波澜。1830年,共和派青年马吕斯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反对波旁王朝的人民起义中后,冉·阿让和此时靠在巴黎街头招摇撞骗为生的德纳第狭路相逢。德纳第设计陷害冉·阿让的阴谋正好被马吕斯听到,在调任巴黎就职的沙威带人来抓捕时,无赖之辈德纳第被捕入狱,而冉·阿让却在混乱中趁机逃走。

尽管此后冉·阿让几次搬家,但在深爱着马吕斯的艾潘妮的帮助下,马吕斯最终找到了珂赛特。看着一对相爱的恋人,冉·阿让成全了两个年轻人美好姻缘。然而,当冉·阿让讲明珂赛特和自己的身世后,马吕斯却对冉·阿让拒而不见。虽然马吕斯夫妇最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跪在冉·阿让的床前忏悔。

(2)电影音乐剧悲惨世界影评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早在1988年,艾伦·帕克就准备着手执导一部改编自雨果小说《悲惨世界》的音乐剧了。那个时候,在帕克的幻想中,这是一部原创的音乐剧。可是他随后就离开了剧组,而影片的导演也在1991年被更换成了布鲁斯·贝尔斯福德。1992年,影片的制片人卡梅隆·麦金托什宣布,TriStar电影公司将制作这部电影。

但是随后,这部电影却被踢到了垃圾箱中,深陷在前期准备阶段无法脱身。时间转眼到了2005年,麦金托什确认,歌舞片版的《悲惨世界》将从享受盛誉的音乐剧改编而来,而不再是一部原创的歌舞片。麦金托什表示在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努力和奋斗之后,希望能找到一个愿意使用原版主创人员,包括他自己在内来到剧组工作的导演。

这个导演在6年之后,自己送上了门来,这个在2011年联系上麦金托什的导演叫做汤姆·霍伯。对于自己能执导这出大戏,霍伯非常激动,因为在他看来,《悲惨世界音乐剧》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品。他觉得自己走到了一个顶端,这个顶端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因为在他的心里,《悲惨世界》的音乐剧是一部无与伦比的作品。里面的音乐、里面的歌词都是绝妙的。




3. 求音乐剧《悲惨世界》观后感(3000字以上啊!)

前年写的《悲惨世界》观后感第二篇观后感之二
写于2002年6月25日
昨天晚上看完《悲惨世界》后回到家很轻松地写完了第一篇观后感,上床后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又想了很多,还有些话我还想再说说,算是观后感之二。
先从我的一位乐友说起,这位先生是我所敬重的一位长辈,亦是多年的古典音乐痴迷者,CD的收藏自不必说,从前没有VCD、DVD的时候,就收藏了大量的LD碟片,除了一些音乐会的现场录像以外,以歌剧为主,基本上重要的古典歌剧作品都收齐了。我也曾在他那里流连忘返,还把很多节目用立体声录像机翻录下来,堆了一大堆,只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也都该发霉了。我曾彼此献宝地将《悲惨世界》的原版CD送给他听,过了一些时候再登门问及对其的看法,不料淡淡地说了一句“没怎么听”然后加上一句“百老汇音乐剧嘛,再怎么样也不能和歌剧相比”。
说实在的,我当时就对这句话有点不以为然,现在看了《悲惨世界》的原版演出,更加是觉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我自己也是个极喜欢传统西洋歌剧的人,不仅熟悉大部分的重要作品,个人收藏中甚至也有不少偏门货色,如瓦格纳的《帕西发尔》我都有全剧的LD大影碟,全剧近五个小时三张大碟,是当年工资只有二百多一个月的时候花上750元购得。但是我同样对《悲惨世界》如此倾倒,为什么呢?
不错,与一些大歌剧相比,你可以说《悲惨世界》的音乐语言不够丰富,对演员声乐技巧的要求不算很高,乐队织体不很复杂,还有呢?还能列举出什么呢?场面不够宏大铺张?拉倒吧。最后憋了半天,恶狠狠地说“反正大歌剧就是高雅,音乐剧就是通俗”。
我想广大乐友里面抱着这种想法的人一定不在少数,恐怕还包括一些专业音乐业内人士吧。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想想那些经典歌剧的创作年代,那时候,没有电影,没有电视,没有卡拉OK,歌剧是什么?歌剧一开始是王公贵族宫庭里消遣的节目,到后来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化的娱乐,想想威尔弟的《弄臣》首演次日满大街都是哼唱《女人善变》的情景。恐怕威尔弟普契尼的每一部新作从罗马传到巴黎的时候,也就跟我们现在“又是一部大片就要上映了”的感觉差不多吧。
又有朋友说:“我不喜欢音乐剧的唱法,还是觉得歌剧的唱法好听。”那只能说罗卜青菜各有所爱,而不能说歌剧的唱法就是高雅,而音乐剧的唱法就是通俗。应该说,音乐语言的发展是紧紧跟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的审美观的发展而发展的,威尔弟的时代的人们不会想象得到我们现在是在怎么唱歌,正如同莫扎特的时代沉醉在《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如果你想跳舞》绕来绕去夸张做作的费话罗嗦中的人们怎么也无法想像普契尼的《冰凉的小手》或是《今夜无人入睡》的唱法一样。比才的《卡门》虽说是出悲剧,但就其体裁来说其实还是归入“喜歌剧”。如果当年有位酷喜莫扎特罗西尼的老兄自命为高雅而把《卡门》斥之为“通俗”,今天看起来一定觉得好笑。
所以,我觉得与其说《悲惨世界》等是音乐剧,不如说是现代歌剧的一个分支,而且是真正“继承和发展了”古典歌剧“优秀传统”的现代歌剧,只不过与诸如谭盾创作的《茶》这样的“先锋前卫”的作品不可归为一类。
此外,《悲惨世界》等现代歌剧将很多原来徘徊在古典音乐大门的人领进了这个宝库,这是最了不起的地方。我就知道有些朋友先是听到了诸如《不要为我哭泣,阿根庭》、《回忆》、《今夜》等歌曲非常喜欢,然后再追根寻源地接触到了音乐剧,才发现管弦乐队的声音是这么有表现力,美声唱法的歌曲也可以唱得这么好听,于是一步步地喜欢上其它的歌剧作品。昨晚大剧院座无虚席,我在二楼包厢向下望去,看见黑压压的人头,心想,这里面该有多少人是原来对音乐剧一无所知而今晚给他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的啊! 不好意思,只找到这么多,你网络一下吧……~

4. 悲惨世界歌剧观后感

《悲惨世界》与大多数音乐剧相比,它的剧情要哀伤沉重得多,也有很多严肃悲壮的歌,偶尔一两个轻松的或是悠扬的歌马上又会被铁和血的声音盖过。我本人在看《悲惨世界》之前听的都是韦伯的、比较重视曲调的音乐剧,所以当时在看十周年音乐的录象带时,反反复复在想的就是那些演员怎么能背得下来,因为在我听来很多歌曲就好像没有调一样。可是连看几次,忽然就发现其中几个歌也很有绕梁三日的本领。比如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那种不经雕琢的热情、人群所特有的热量和决心,在其他的音乐剧里很少见。

《悲惨世界》这出音乐剧,不仅在美国百老汇剧院历久不衰,也早已经世界知名。音乐剧的纯音乐形式,透过多重主题的交叉发展,把人道主义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而在歌剧中非常重要的歌词部分,则容纳了基督教精神的精华,甚至比原著还更强调信仰带给人的改变。

《悲惨世界》讲述的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下第三阶级为了自由平等而发起的战争。在现实的残酷下更是营造了一个个活鲜的角色:为自己的自由为自己的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冉阿让,一个母亲对孩子有着无限的关爱的芳汀,为革命事业洒血,对爱情热烈执着的马吕斯,等等。以及一些反面的角色,(酒店老板夫妇和沙威)也都是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5. 悲惨世界的影片评价


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往往争议不断。有人说,越是二三流的文学作品越容易改成一流的电影,而一流的文学作品往往就难以造就经典电影。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自然是因为一流的文学作品往往因其深入人心,拍成电影后难以符合每个人的标准,也就造成了争议不断的局面。
作为文学史上的不朽巨著,《悲惨世界》已19次被拍成电影,但没有一部是真正获得广泛认可。除电影之外,《悲惨世界》以音乐剧的形式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1980年,法国音乐剧作曲家首先创作了《悲惨世界》的音乐剧版本,5年后英文版本诞生,引发巨大轰动,迄今依旧是长演不衰 。 不过,客观而言,这一版的《悲惨世界》依旧没有走出“一流作品,二流电影”的怪圈。这一版本更注重了表现形式,却未能充分展示原作的思想精华。作为文学史上的不朽巨作,《悲惨世界》具有内容丰富和内涵深刻的特点,真正能从精神层面让读者感到震撼和感动,使读者体会到一种深远的质感。但在这一电影版本中,虽然依旧保留了原著中的主要情节,但是却因为原音乐剧的删减问题,造成故事发展过快,观众来不及体会细节与反思,便在不断地演唱中匆匆随着剧情向前走,削弱了对于原著的理解,尤其是对于雨果在这部作品中赋予的人性与救赎的力量的理解,可谓遗憾 。(新华网评)

6. 休·杰克曼版《悲惨世界》评价如何

休·杰克曼版的《悲惨世界》是一部众星云集、水平超高、口碑票房俱佳的世界名著改编电影。这部电影气势恢宏,以音乐剧的形式,完美展现了原著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沉默麻木的社会背景。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值得反复观看的经典电影。

总之,对于这部电影可以不吝溢美之词地赞美,它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最为成功的世界名著改编电影!强烈推荐!

7. 求《悲惨世界》电影的影评

《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一部闻名遐迩的影片,它把惨淡荒芜世界中人性的种种改变尽收眼底,让我不禁感叹人性的微妙。 当出狱后的冉阿让背负着囚犯的身份,饱受嫌弃鄙视。社会的不公与排斥,消弭了他重新做人,改过向善的信心。是宽大为怀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无路的冉阿让,他不仅不计较冉阿让偷他的银器具,反而将一对银制烛台送给了他并嘱咐道:“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些钱用到好的地方。把这些银器卖掉,用这些钱让自己过得好一些。” 我终于相信,人是可以改变人的,正如主教以宽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让,给了他无限的希望,使他彻底悔悟,开始新的生活。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得到人民的爱戴,摇身一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长。 这一切使我既感动又欣喜。然而欣喜之余却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绪之中。从囚犯到市长,简直是天壤之别,这无疑是人性的巨大转变。面对着穷困潦倒,世态炎凉,将会产生两种人:第一种是卑微的人。他们丑陋、自私、贪婪的本性再也无法隐藏。就如书中的德纳第,他为了钱财不惜一切进行诈骗,一会声称是演员,一会儿又变成了画家,但他再高明也掩盖不住他丑陋的本性。其实在当今社会也不乏有一些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凭借职权贪污受贿者;在重大赛事中为得到好成绩而服用兴奋剂者;还有小到考试作弊者……任何刻意的伪装都将被识破,虚伪不可能永久。另一种则无论什么情况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宽容的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让变得宽大、善良因而感化了冷酷、固执,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长沙威。 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震憾。愿我们身边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的生活,创造出一个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8. 悲惨世界音乐剧赏析

1、整体感觉:音乐与剧情相结合,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

人物及其鲜明具有特色,虽然是站在那里歌唱,但是其表情其简单的肢体动作,完全展现人物个性,尤其是芳汀和警官沙威的表现,能读到其丰富的内心,纠结复杂而又无奈的心情。在黑暗社会,残酷现实下,没有人能得以幸免,难以逃脱悲剧的命运,每个人都带着受伤的心灵前行。

2、音乐上来说,背景音乐随着人物剧情的发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音乐与歌词结合,气势恢宏。例如芳汀对生活的控诉,对这个世界的哭诉,染上浓浓的悲剧色彩;即使现实残酷,寄居人下的小珂赛特依然没有对生活丧失希望,音乐也显得活跃,鲜明。音乐的语言化,大大增添了语言的魅力,让音乐更加容易理解,透过音乐表达出了主题。

3、剧情上来说很复杂。

剧中展现了很多的主题,涉及到诸多方面的社会现实,在残酷的现实下,有贪婪的人性,慈爱的母性,为革命献身的热情,对爱情的热烈执着,自我牺牲的道德。

(8)电影音乐剧悲惨世界影评扩展阅读:

《悲惨世界》音乐剧创作背景:

百老汇版本于1987年3月12日在百老汇剧场开幕,寇姆·威尔金斯和弗朗斯·卢菲勒在此重新演绎他们的角色。

当年该剧被评为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并且同时获得了另外五个奖项:迈克·马奎尔获最佳男主角奖,弗朗斯·卢菲勒获最佳女主角奖,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和阿兰·鲍伯利获最佳剧本奖,特莱沃·努恩和约翰凯尔德获最佳导演奖,戴维·赫西获最佳灯光设计奖。

9. 《悲惨世界》观后感

《悲惨世界》 读后感
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他是惟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这是罗曼·罗兰对雨果的评价。青少年的罗兰保存一期《堂吉诃德》画报,上面有一幅“老俄耳甫斯”彩画:苍苍白发罩着光环,他正抚弄着竖琴,为苦难的民众引吭高歌。《悲惨世界》的作者留下的这副形象,也许是大众更乐意接受的。

捧读《悲惨世界》,最突出的感觉,当是厚重之感。同样是杰作,同样又厚又重,读《约翰·克利斯朵夫》,或者读《追忆似水年华》,都没有这种感觉,这种厚重之感,不是拿在手上,而是压在心头,感到的是人类的苦难厚厚而沉重的积淀。不是写苦难深重的书,都能当得起这“厚重”二字。而《悲惨世界》独能当得起,只因这部大书压在作者心头,达三十年之久。

历时三十余年,从1828年起构思,到1845年动笔创作,直至1861年才终于写完全书,真是鬼使神差,这在雨果的小说创作中也是绝无仅有的。这部小说的创作动机,来自这样一件事实:1801年,一个名叫彼埃尔·莫的穷苦农民,因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而判五年苦役,刑满释放后,持黄色身份证讨生活又处处碰壁。到1828年,雨果又开始搜集有关米奥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资料,酝酿写一个释放的苦役犯受圣徒式的主教感化而弃恶从善的故事。在1829年和1830年间,他还大量搜集有关黑玻璃制造业的材料,这便是冉阿让到海滨蒙特伊,化名为马德兰先生,从苦役犯变成企业家,开办工厂并发迹的由来。此外,他还参观了布雷斯特和土伦的苦役犯监狱,在街头目睹了类似芳汀受辱的场面。

到了1832年,这部小说的构思已相当明确,而且,他在搜集素材的基础上,写了《死囚末日记》(1830年)、《克洛德·格》(1834年)等长篇小说,揭露使人走上犯罪道路的社会现实,并严厉谴责司法制度的不公正。此外,他还发表了纪念碑式的作品《巴黎圣母院》(1831年),以及许多诗歌与戏剧,独独没有动手写压在他心头的这部作品。酝酿了二十年之久,直到1845年11月,雨果才终于开始创作,同时还继续增加材料,丰富内容,顺利写完第一部,定名为《苦难》,书稿已写出将近五分之四,不料雨果又卷入政治漩涡,于1848年2月21日停止创作,一搁置又是十二年。《苦难》一书遭逢苦难的命运,在胎儿中也要随作者流亡了。

设使雨果也像创作其他小说那样,构思一明确便动笔,那么以他的文学天才,他一定能继《巴黎圣母院》之后,又有一部姊妹篇问世了。或者在1848年书稿写出五分之四的时候,再一鼓作气完成,那么在雨果的著作表中,便多了一部惩恶劝善的力作;虽然出自雨果之手,也能算上一部名篇,但是在世界文学宝库里,就很可能少了一部屈指可数的称得上厚重的鸿篇巨制。

这三十余年,物非人亦非,发生了多大变化啊!如果说1830年,在他的剧本《艾那尼》演出所发生的那场斗争中,雨果接受了文学洗礼,那么1848年革命,以及1852年他被“小拿破仑”政府驱逐而开始的流亡,则是他的社会洗礼。流亡,不仅意味着离开祖国,而且离开所有的一切,包括文坛领袖的头衔、参议员的地位等等;流亡,不仅意味着同他的本阶级决裂,而且也同他所信奉的价值观念、文学主张决裂;流亡,给他一个孤独者的自由:从此他再也无所顾忌了,不再顾忌社会、法律、权威、信仰,也不再顾忌虚假的民主、人权和公民权,甚至不再顾及自己的成功形象和艺术追求。流亡,把他置于这一切之外,给他一个大解脱,给他取消了一切禁区,从而也就给了他全方位的活动空间,使他达到历史、现实和未来所有视听的声音。

雨果在盖纳西岛过流亡生活期间,就是从这种全方位的目光、全方位的思想,重新审视一切,反思一切。在此基础上,他不仅对《苦难》手稿做了重大修改和调整,还大量增添新内容,终于续写完全书,定名为《悲惨世界》。整部作品焕然一新,似乎随同作者接受了洗礼,换了个灵魂。这是悲惨世界熔炼出来的灵魂,它无所不在,绝不代表哪个阶层、哪些党派,也不代表哪部分人,而是以天公地道、人性良心的名义,反对世间一切扭曲和剖割人的生存的东西,不管是多么神圣的、多么合法的东西。

世间的一切不幸,雨果统称为苦难。因饥饿偷面包而成为苦役犯的冉阿让、因穷困堕落为娼妓的芳订、童年受苦的珂赛特、老年生活无计的马伯夫、巴黎流浪儿伽弗洛什,以及甘为司法鹰犬而最终投河的沙威、沿着邪恶的道路走向毁灭的德纳第,这些全是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所经受的苦难,无论是物质的贫困还是精神的堕落,全是社会的原因造成的。雨果作为人类生存状况和命运的思考者,能够全方位地考察这些因果关系,以未来的名义去批判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以人类生存的名义去批判一切异已力量,从而表现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永恒性矛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悲惨世界》可以称作人类苦难的“网络全书”。

1862年7月初,《悲惨世界》一出版,就获得巨大成功,人们如饥似渴地阅读,都被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所征服了。持否定态度的人则从反面证实这部作品的特殊份量:居维里耶·弗勒里称雨果 “法国第一号煽动家”,拉马丁撰文赞赏作家本人的同时,抨击了他的哲学观点:“这本书很危险……灌输给群众的最致命、最可怕的激情,便是追求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的激情……”。也有人指责他喜欢庞大,喜欢夸张,喜欢过分。然而,他这种放诞的风格,添上了“全方位”的翅膀,在“悲惨世界”中奋击冲荡,恰恰为人类的梦想,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呐喊长啸。

时间和历史和作出了判断,《悲惨世界》作为人类思想产生的一部伟大作品,已为全世界所接受,作为文学巨著的一个丰碑,也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无可争议的不朽地位

10. 如何评价 2012 版电影《悲惨世界》

发现了没?Tom Hooper的这部音乐电影恰恰两样都占了,而我恰恰既看过原著又看过老版电影又看过音乐剧,而且每一样都看过好多遍。所以我有足够的资本可以以RPG的方式来引出各种类型的讨论: 总结概括一下,围绕我以上讨论的原则,所有写评论的可以归为以下几种情况 角色扮演1:没看过原著(或电影),没看过音乐剧,直接来看电影的 角色扮演2:看过原著(或电影),没看过音乐剧,直接来看这部电影的 最有可能的评价:这个片儿……是宝莱坞改编的吧…… 角色扮演3:没看过原著(或电影),看过音乐剧,然后来看这电影的 最有可能的评价:嘿!这有段音乐剧里面没有来……那谁谁唱得不如XX版本音乐剧里面的谁谁好…… 窃以为,让Tom Hooper考虑到这所有人的用户体验,那绝对是mission impossible……之所以明知会受到各种各样理由口水的狂喷还是出力不讨好的完成了这部电影,是因为,《悲惨世界》一部值得人们记住的著作,《悲惨世界》是一部能够打动所有人的音乐剧,《悲惨世界》是一部让所有人怀念的电影,《悲惨世界》伟大到足以影响这世界上每一个人;翻拍它,只是因为它值得让我们一遍又一遍的翻拍,一遍又一遍的怀念。 所以,还是回到作品本身来吧,无论是文字、电影还是音乐剧,都只是作品想要表达的精神内涵的载体。看过这部剧后,应该做的是多审视一下自己的灵魂,多审视一下身边的人,多审视一下我们的社会。明明看完电影后哭的梨花带雨,跑去洗手间洗好脸补好妆然后开始大谈谁谁帅的要死谁谁唱得不好,你敢说剧中的旋律没有在你心中绕梁三日吗?难道你忘记让我们感动的Jean Valjean、Fantine、Eponine了吗?难道你忘记让我们振奋的Enjolas、Gavroche了吗?难道你忘记让我们悲悯的Javert了吗? 也许剧中的酒店老板和老板娘,才是我们这些活得不好不坏,有饭吃有网上,看完这剧后还能在这里讨论谁帅谁唱的好的这些人的真实写照吧……

阅读全文

与电影音乐剧悲惨世界影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看电影心情图片 浏览:720
神话电影全集大全集 浏览:689
四大天王美食电影完整版 浏览:877
面具男搞笑电影名字 浏览:365
异形系列电影大全集 浏览:676
那个切乳房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450
香港电影意外粤语 浏览:950
大电影高清下载 浏览:516
周迅魔术师电影中图片 浏览:319
到未来的英文电影有哪些 浏览:945
欧洲经典电影带字图片 浏览:633
台湾原住民真实改编电影 浏览:249
姚丽电影演员 浏览:628
变脸电影免费观看完整版国语版 浏览:684
一部泥吃人的电影 浏览:475
屠夫电影原版完整版下载 浏览:780
逃难电影完整版 浏览:849
主演动物的电影大全 浏览:804
国际电影节迪丽热巴 浏览:608
法国露性器电影强我未删减版免费 浏览: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