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个日本电影叫什么火山
《风林火山》是由稻垣浩执导的战争片。
日本战国时代,东海道甲斐的武田信玄以《孙子兵法》中的"风林火山"为军旗,浪人武士山本攻于心计,为投靠武田信玄而不惜斩杀友人,两人智勇相全,攻打敌人所向披靡,两人更剃度为僧,立志统一天下。
日本战国时代,东海道甲斐的武田信玄(中村锦之助饰)以《孙子兵法》中的"风林火山"为军旗,征战四方,立下赫赫威名。中年浪人山本勘助(三船敏郎饰)用计投入武田信玄帐下,在武田攻略昔日盟友诹访的过程中。
山本堪助全力配合主公的背义战略,击破诹访,虏获诹访家千金由布姬(佐久间良子饰),山本堪助劝说美丽的由布姬做杀父仇人信玄的侧室,并决心扶立二人的子嗣为武田家之主。信玄在山本等家臣的辅佐下与村上等强敌连番激战,而为了实现自己对由布姬承诺的山本堪助也在暗中为这对儿母子进行谋划。
❷ 如何评价麦浚龙执导电影《风林火山》
如何评价耐嚼龙执导电影风林火山?是一部十分不错的电影,值得大家们观看,作品十分完美
❸ 风林火山什么意思
”风林火山“的是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的简写。意思是动作神速,有如飚风之疾。舒缓行进,其行列齐肃则如林木之森然有序。侵袭掠扰,有如烈火之猛,不可遏止。屯兵固守,则如山岳之固,不可动摇。
风林火山既是一种战斗精神,也是一种男性精神。指的是某人长大后能干,能成大器。
风林火山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但总结为风林火山,传言就是日本战国时期的武田信玄,他在读孙子兵法之后的领悟。于是创立了所谓风林火山战法。
风林火山各代表一支部队。武田信玄在作战中能充分运用《孙子兵法》,最著名的是他所制定的军旗,其上援引有《孙子兵法·军争篇》中“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14个大字,被称作“风林火山旗”。如今这面原旗仍保存在日本盐山市云峰寺中。
❹ “风林火山”是指哪四人
风林火山是在《秦时明月》第一部《荆轲外传》中出现的人物,四个人都是秦王的手下,分别为黑旋风、霹雳火、双锤山、蟒鞭林 。
风林火山的原意是: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的军争篇。古代日本学习了许多中国文化,包括《孙子兵法》,他们把这句名言叫做“风林火山”。(罗马音:Furinkazan;日语假名:ふうりんかざん)。
风林火山既是一种战斗精神,也是一种男性精神。
内容介绍
其疾如风:动作神速,有如飚风之疾。
其徐如林:舒缓行进,其行列齐肃则如林木之森然有序。
侵掠如火:侵袭掠扰,有如烈火之猛,不可遏止。
不动如山:屯兵固守,则如山岳之固,不可动摇。
难知如阴:深密藏形,有如阴霾迷漫,莫辨辰象。
动如雷震:驱兵接仗,则如霆雷之威,触之者折。
秦时明月之荆轲外传
同义词 荆轲外传一般指秦时明月之荆轲外传
《秦时明月之荆轲外传》是台湾作家温世仁先生的《秦时明月》的第一部,2003年开始创作,2005年在台湾出版。主要讲述美艳动人的丽姬被秦王霸占,产下荆轲之子荆天明,荆轲与韩申等人入秦宫杀秦夺妻儿的故事。
内容简介
《秦时明月之荆轲外传》取用历史人物,但故事为原创。以真实为本、架构一部秦代的武林风云,精彩的故事中交织着爱恨情仇、刀光剑影,小说情节跌宕,处处机锋。小说由温世仁生前初步定稿(仅为第一部初稿、第二部大部分初稿、全八部的初步构思。温世仁病逝后由相声瓦舍续写,明日工作室出版)并投影出他提剑追梦的一生。深情重义的温世仁,在小说中挑动普遍性的公理,诉诸人性价值。目前在中国大陆热播的动画《秦时明月》,便是受到温世仁初步定稿的启发而改编。
荆轲与丽姬,原是青梅竹马,但丽姬的美貌,惊动天下,让秦王得知而下令齐王建交出丽姬。丽姬被掳至秦宫后,方才得知怀有荆轲之子,为保荆轲血脉,丽姬委身秦宫。荆轲因失去丽姬而变得意志消沉,却在山上遇见异兽而开窍顿悟,自创“惊天十八剑”。春去秋来,丽姬于秦宫产下荆轲之子——荆天明,秦王因爱屋及乌,也视如己出。荆轲接受燕太子丹的刺秦重任,提了樊於(wu)期将军的项上人头与督亢地图献给秦王,并欲藉此机会刺杀秦王。不料刺秦一事早被随行的秦王首席护卫通报秦王,任务失败,荆轲与丽姬双双死于秦王宫殿,韩申受两人所托携其子荆天明逃出秦宫,秦王下令追杀昔日爱子荆天明,派出秦王四大护卫风林火山,日夜追赶。易水之寒,乌江之畔,芦苇丛中一战,韩申与四大高手之双锤山同归于尽。幸赖天下第一剑——盖聂及时赶到,施展百步飞剑后诛杀剩下的三大高手,荆天明始暂逃此劫。然经此一战,盖聂亦深受重伤,秦王的追杀却不因此而中断,故人遗愿,烈士重托,长夜无语,故情不灭,盖聂挽着故人之子——荆天明,踏出了秦国边境,向着不可知的归处前进……
作者简介
温世仁(Sayling Wen),1948年1月21日生,台北市人。 由于信奉“工作是使命感,也是享受”的道理,温世仁尽管工作繁忙却仍勤于著作,已出版《企业的未来》、《网络创财富》、《英语直通车》等十二本作品。2003年12月7日,他因操劳过度,突罹中风在台北去世。
温世仁1970年于台大电机研究所毕业,1971年于台大电机研究所就读期间与林百里先生共同研发出我国第一部计算器,并获得了时任行政院长蒋经国先生颁发的第一届“青年奖章”。1973年任金宝电子总经理。1980年加入英业达公司,从厂长、总经理至八八年任英业达集团副董事长,艾文·托佛勒(Alvin Toffler)博士称他为“明日工程(Tomorrow Engineering)学家”。1998年创立明日工作室,鼓励阅读与创作,著有《成功致富又快乐》等二十余本畅销书,作品涵盖文学、经济、教育、未来趋势等。2000年起致力于利用网络与科技解决贫穷问题,并于2002年成立“千乡万才”公司。
❺ 风林火山的电影剧情
阿德才刚出发,便碰上智商两百的天才『幻魔女』裘林,身怀读心天赋的裘林,家境优渥,自小就发现接近她的人大都不安好心,因此不想结交朋友,人际关系极 差,但在内心深处其实还是个憧憬友情及爱情的少女;一方面,裘林看穿了阿德是个心思简单戆直的男生,愿意替阿德引荐另外三大天王,另一方面,又看不惯阿德始终看不清楚诗琪卑鄙的真面目,同时,不知觉中也悄悄的喜欢上了单纯执着的阿德。
“红爆弹”火舞,曾经是听话的乖乖女,因为被同学陷害,被老师误解,导致个性偏激,在次等区集结一帮不良少年,整天玩乐,磋跎青春,表面上对于优等区的一切斥之以鼻,在心中仍存重返优等区的冀望。
“迷踪侠”御风,一身轻功,来无影去无踪,同时也是个出名的孝子,对于家境贫穷,因此被排挤到次等区的事,也不以为意,心中唯一牵挂的是家中生病且屡被高利贷追债的母亲,御风目前最需要的就是足以偿还债务的金钱…
“力冠王”霸山,不是人、是怪物! 为了保护一朵盛开的野百合与优等区学生交恶,因此被赶到次等区,成绩超差的霸山一点也不在意被分到哪一个上课区域,只期待天上能掉下来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好让他通过大学的推荐甄试,这时,学生会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只要霸山能阻止其它三大天王及阿德参加“高中冠军王”比赛,就能得到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无权无势、身无长物又戆直不聪明的阿德要怎么说服四大天王参加“高中冠军王”比赛? 面对一心爱慕的诗琪与一直陪伴在旁的裘林,阿德心中爱的天秤,好像开始悄悄的背离倾斜了…
❻ 日本战国时代武田信玄的风林火山到底代表什么
代表武田家铁骑的一种作战法度。风林火山分别是: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解释:
其疾如风:军队行动快速如风。
其徐如林:军队行动缓慢时,犹如严整的森林,肃穆宁静。
侵掠如火:进攻敌人时,象燎原烈火,猛不可当。
不动如山:部队驻守时,象山岳一样,不可动摇。
难知如阴:隐蔽时,象阴云遮天不见日月星辰一样。
动如雷霆:行动起来,犹如万钧雷霆,勇猛迅捷,使敌无从退避。
出自:《孙子·军争》:“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翻译:部队行动迅速时,如狂风飞旋;行进从容时,如森林徐徐展开。
武田信玄和风林火山:
日本的战国时代是指室町幕府末期应仁之乱(1467~1477)后的一个世纪。在长达100年的战国时代,群雄割据,烽烟四起。
武田信玄在作战中能充分运用《孙子兵法》,最著名的是他所制定的军旗,其上援引有《孙子兵法·军争篇》中“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14个大字,被称作“风林火山旗”。
如今这面原旗仍保存在日本盐山市云峰寺中。
❼ 风林火山什么意思怎么回事啊
风林火山(罗马音: Fūrinkazan;日语假名:ふうりん かざん)的概念出自中国春秋末 期兵圣孙武的兵法巨作《孙子兵 法·军争篇》。原典是:故其疾如 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 如山,难知
如阴,动如雷霆。 其疾如风:动作神速,有如 飚风之疾。 其徐如林:舒缓行进,其行 列齐肃则如林木之森然有序。 侵掠如火:侵袭掠扰,有如 烈火之猛,不可遏止。 不动如山:屯兵固守,则如 山岳之固,不可动摇。 难知如阴:深密藏形,有如 阴霾迷漫,莫辨辰象。 动如雷霆:驱兵接仗,则如 霆雷之威,触之者折。 远传日本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军事
学的基础,其思想已经溶入到中
国军事理论的方方面面,所以已 其中的某一点作为指导在中国宣
传的并不多。由于日本军事远远
落后于中国,而战国时代的大名 武田信玄比较早的领悟了要领,
提出了“风、林、火、山”的口
号,在军事理论贫乏的日本战国 时代,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据史书记载,《孙子兵法》
传入日本是在公元735年,即唐 朝开元二十三年,在中国留学的 日本学生吉备真备将《孙子兵 法》等中国兵书带回日本。《孙 子兵法》传入日本后作为秘密的
珍藏书并未迅速传播,直至战国
时代才公开运用。 《孙子兵法》传入日本后一
直作为朝廷与兵家的“密笈”不 向外传。长期以来,中国兵法在
日本被一种神秘主义的色彩所笼
罩,当时流传的只有中国的兵阴 阳家(1)兵书,其日译本书名
为《训阅集》共120卷。而一同
传入的《孙子兵法》、《六
韬》、《三略》则视为秘不外传
的书籍。同时,兵阴阳家的迷信 成份也妨碍了《孙子兵法》的传
承与应用。甲州派兵法家香西成
资在《武田兵述文稿》中指
出:“大江维时(可能是假托的
人名)归朝以后,以文武辅佐于
朝廷。于是兵家之徒,请学其法 (指《孙子兵法》、《六韬》、 《三略》)。大江维时秘此法而 不传于人,别以兵阴阳之书为日 本文字,作《训阅集》120卷以 传于世。是所以欲惑人之耳目而
不使知兵法之实事也。”据称,
《孙子兵法》存于大江世家,后
传到了大江匡房(1041~1111) 之手,此后又从匡房传到源义
家,进而碾转传到甲州武田源 氏。从此《孙子兵法》得以在甲 州派中流传、继承和运用,其后
裔武田信玄是其家传兵法的继承
人,并在战国时代的战争中充分
运用了《孙子兵法》。 日本的战国时代是指室町幕 府末期应仁之乱(1467~1477) 后的一个世纪。在长达100年的
战国时代,群雄割据,烽烟四 起。在此期间,武田信玄(1521 ~1573)因与上杉谦信长期作战 而闻名,尤其于1541年信玄成为
武田家族首领之后,在征服信
浓、骏河、远江、上野等地区,
及与上杉谦信对峙、大破织田、 德川联军等战斗中,威名大振, 对织田信长形成一种威胁。最 终,在征讨信长的过程中,信玄
于军中病逝。武田信玄在作战中
能充分运用《孙子兵法》,最著
名的是他所制定的军旗,其上援
引有《孙子兵法·军争篇》中“疾 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 如山”14个大字,被称作“孙子
旗”。如今这面原旗仍保存在日
本盐山市云峰寺中,或许是武田 信玄于1551年在此出家为僧的原
故。学者认为,武田信玄所归纳
的“风林火山”的战略是表现出
《孙子兵法》常变一体、静动一
元的特色。武田信玄的兵法在慎
战、全胜以及不战而屈人之兵方 面与《孙子兵法》有共同之处。
❽ “风林火山”是什么
风林火山(罗马音:Fūrinkazan;日语假名:ふうりんかざん)的概念出自中国春秋末期兵圣孙武的兵法巨作《孙子兵法·军争篇》。原典是: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
其疾如风:军队的行动要反应迅速,犹如疾风掠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战胜敌方。
其徐如林:当军队缓慢行军时,犹如静止的森林,肃穆、严整,不惊动敌人,不打草惊蛇。风林火山 剧照(20张)
侵掠如火:当进攻敌人时,要如同燎原的烈火,以锐不可当的攻势结束战斗,取得完全的胜利。
不动如山:当军队驻守时,要如同山岳一样,严阵以待,随时做好投入战斗的准备。
难知如阴:当军队隐蔽时,要像阴云遮天不见日月星辰一样。
动如雷霆:当军队行动起来,犹如雷霆万钧,勇猛迅捷,使敌无从退避。
远传日本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军事学的基础,其思想已经溶入到中国军事理论的方方面面,所以已其中的某一点作为指导在中国宣传的并不多。由于日本军事远远落后于中国,而战国时代的大名武田信玄比较早的领悟了要领,提出了“风、林、火、山”的口号,在军事理论贫乏的日本战国时代,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据史书记载,《孙子兵法》传入日本是在公元735年,即唐朝开元二十三年,在中国留学的日本学生吉备真备将《孙子兵法》等中国兵书带回日本。《孙子兵法》传入日本后作为秘密的珍藏书并未迅速传播,直至战国时代才公开运用。
《孙子兵法》传入日本后一直作为朝廷与兵家的“密笈”不向外传。长期以来,中国兵法在日本被一种神秘主义的色彩所笼罩,当时流传的只有中国的兵阴阳家(1)兵书,其日译本书名为《训阅集》共120卷。而一同传入的《孙子兵法》、《六韬》、《三略》则视为秘不外传的书籍。同时,兵阴阳家的迷信成份也妨碍了《孙子兵法》的传承与应用。甲州派兵法家香西成资在《武田兵述文稿》中指出:“大江维时(可能是假托的人名)归朝以后,以文武辅佐于朝廷。于是兵家之徒,请学其法(指《孙子兵法》、《六韬》、《三略》)。大江维时秘此法而不传于人,别以兵阴阳之书为日本文字,作《训阅集》120卷以传于世。是所以欲惑人之耳目而不使知兵法之实事也。”据称,《孙子兵法》存于大江世家,后传到了大江匡房(1041~1111)之手,此后又从匡房传到源义家,进而碾转传到甲州武田源氏。从此《孙子兵法》得以在甲州派中流传、继承和运用,其后裔武田信玄是其家传兵法的继承人,并在战国时代的战争中充分运用了《孙子兵法》。
日本的战国时代是指室町幕府末期应仁之乱(1467~1477)后的一个世纪。在长达100年的战国时代,群雄割据,烽烟四起。在此期间,武田信玄(1521~1573)因与上杉谦信长期作战而闻名,尤其于1541年信玄成为武田家族首领之后,在征服信浓、骏河、远江、上野等地区,及与上杉谦信对峙、大破织田、德川联军等战斗中,威名大振,对织田信长形成一种威胁。最终,在征讨信长的过程中,信玄于军中病逝。武田信玄在作战中能充分运用《孙子兵法》,最著名的是他所制定的军旗,其上援引有《孙子兵法·军争篇》中“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14个大字,被称作“孙子旗”。如今这面原旗仍保存在日本盐山市云峰寺中,或许是武田信玄于1551年在此出家为僧的原故。学者认为,武田信玄所归纳的“风林火山”的战略是表现出《孙子兵法》常变一体、静动一元的特色。武田信玄的兵法在慎战、全胜以及不战而屈人之兵方面与《孙子兵法》有共同之处。
❾ 日本文化中的“风林火山”的起源是什么
风林火山的概念出自中国春秋末期兵圣孙武的兵法巨作《孙子兵法·军争篇》。
有“战国第一名将”之称的武田信玄在作战中能充分运用《孙子兵法》,最著名的是他所制定的军旗,其上援引有《孙子兵法·军争篇》中“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14个大字,被称作“孙子旗”。如今这面原旗仍保存在日本盐山市云峰寺中,或许是武田信玄于1551年在此出家为僧的原故。
三方原之战
而在几乎取得天下的三方原之战中,则让德川家康记住了这一生唯一的一次惨败。
其疾如风,孙子兵法中有言: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只有神出鬼没,机动性强的军队,才能让对方难以预料,从而掌握战争的主动性。红军抢渡金沙江,打了蒋介石一个措手不及,便是运用到了行字决。
其徐如林,讲的是军容整齐,三军可散,三军气势不可散。一个军容齐整的军队,动作协调,步伐一致。从实战上来说,更容易协调调配,从心理上来说,会给敌人造成心理压力,草木皆兵。
侵略如火,说得是攻击时,要有火燎山野般的气势。在孙膑兵法中十种阵型,进攻用的便是火阵。关键在于借势,利用地形气候等条件,让自己的士兵浩浩荡荡的扑向敌军,自然攻无不克,所向披靡。
不动如山,说得是在防守时,要有泰山一般的威严,阵势严整,防守严密,才不容易被攻破。如果敌军来时,便以自乱阵脚,打起仗来自然难以防守住敌人的进攻。
❿ 风林火山的典故
风林火山(Furinkazan)的概念出自于《孙子兵法》,原典是:《孙子兵法·军争篇》: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
其疾如风:军队的行动要反应迅速,犹如疾风掠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战胜敌方。
其静如林:当军队缓慢行军时,犹如静止的森林,肃穆、严整,不惊动敌人,不打草惊蛇。
侵掠如火:当进攻敌人时,要如同燎原的烈火,以锐不可当的攻势结束战斗,取得完全的胜利。
不动如山:当军队驻守时,要如同山岳一样,严阵以待,随时做好投入战斗的准备。
难知如阴:当军队隐蔽时,要像阴云遮天不见日月星辰一样。
动如雷震:当军队行动起来,犹如雷霆万钧,勇猛迅捷,使敌无从退避。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军事学的基础,其思想已经溶入到中国军事理论的方方面面,所以已其中的某一点作为指导在中国宣传的并不多。由于日本军事远远落后于中国,而战国时代的大名武田信玄比较早的领悟了要领,提出了“风、林、火、山”的口号,在军事理论贫乏的日本战国时代,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据史书记载,《孙子兵法》传入日本是在公元735年,既唐朝开元二十三年,在中国留学的日本学生吉备真备将《孙子兵法》等中国兵书带回日本。《孙子兵法》传入日本后作为秘密的珍藏书并未迅速传播,直至战国时代才公开运用。
《孙子兵法》传入日本后一直作为朝廷与兵家的“密笈”不向外传。长期以来,中国兵法在日本被一种神秘主义的色彩所笼罩,当时流传的只有中国的兵阴阳家(1)兵书,其日译本书名为《训阅集》共120卷。而一同传入的《孙子兵法》、《六韬》、《三略》则视为秘不外传的书籍。同时,兵阴阳家的迷信成份也妨碍了《孙子兵法》的传承与应用。甲州派兵法家香西成资在《武田兵述文稿》中指出:“大江维时(可能是假托的人名)归朝以后,以文武辅佐于朝廷。于是兵家之徒,请学其法(指《孙子兵法》、《六韬》、《三略》)。大江维时秘此法而不传于人,别以兵阴阳之书为日本文字,作《训阅集》120卷以传于世。是所以欲惑人之耳目而不使知兵法之实事也。”据称,《孙子兵法》存于大江世家,后传到了大江匡房(1041~1111)之手,此后又从匡房传到源义家,进而碾转传到甲州武田源氏。从此《孙子兵法》得以在甲州派中流传、继承和运用,其后裔武田信玄是其家传兵法的继承人,并在战国时代的战争中充分运用了《孙子兵法》。
日本的战国时代是指室町幕府末期应仁之乱(1467~1477)后的一个世纪。在长达100年的战国时代,群雄割据,烽烟四起。在此期间,武田信玄(1521~1573)因与上杉谦信长期作战而闻名,尤其于1541年信玄成为武田家族首领之后,在与谦信争夺关东霸权时,威名大振,对织田信长形成一种威胁。最终,在征讨信长的过程中,信玄于军中病逝。武田信玄在作战中能充分运用《孙子兵法》,最著名的是他所制定的突击旗,其上援引有《孙子兵法·军争篇》中“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14个大字。如今这面原旗仍保存在日本盐山市云峰寺中,或许是武田信玄于1551年在此出家为僧的原故。学者认为,武田信玄所归纳的“风林火山”的战略是表现出《孙子兵法》常变一体、静动一元的特色。武田信玄的兵法在慎战、全胜以及不战而屈人之兵方面与《孙子兵法》有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