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音乐图片 > 电影让子弹飞的音乐与叙事的功能

电影让子弹飞的音乐与叙事的功能

发布时间:2022-07-31 23:28:24

❶ 如何评价电影让子弹飞

3.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别立体

女性角色分别是周韵和刘嘉玲,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姜文镜头下的周韵特别的漂亮,而她本人的气质也十分民国,所以对于这种角色,我觉得周韵是手到擒来。我认为她们分别代表两种女性的不同选择,无所谓对错和代价。

葛优饰演的县太爷是真的惨,战战兢兢的,眼轱辘一转都想知道他又想搞出什么幺蛾子来,张麻子看透了他这一点,所以也就吃定了他。

黄老爷处在阶级的最高层,自己的利益和自己的命才是最重要的,他才不在乎其他什么情怀呢。

而张麻子呢,首先名字就是一个矛盾,原名张牧之,多好听的名字啊,生生被人叫成张麻子,想当个书生结果当了劫匪,最后还要当为民除害的良劫匪,就跟鲁迅弃医从文一样,奴性是那么好唤醒的吗?所以,最后他还是孤独的一个。

4.总结

整体来说,每个人都可以诉说一个小故事出来,只是用了戏剧化的表达来讲述一个想救国救民的人怎么遇到难题又怎么解决难题的,人民是救了,可是自己呢?最后只剩下孤独的自己了。

所以,慢慢来,让子弹先飞一会儿吧。

❷ 《让子弹飞》姜文的电影有哪些特点

姜文到现在一共拍了四部电影,风格都各不相同。如果用文学流派来分析,《阳光灿烂的日子》是意识流,《鬼子来了》是现实主义,《太阳照常升起》是魔幻现实主义,到了《让子弹飞》就比较荒诞派。但是扣去比较特殊的《鬼子来了》是为全体中国人拍的,其他三部其实都是在讲姜文自己(某种程度上这可以构成一个自传体三部曲,事实上看了子弹以后我从“太阳”中读出来了不少3年前没读出来的东西),因而有很多共同的主题。这里说说我感触比较深的几个。
英雄主义
在姜文的世界观里,英雄是第一位的。英雄改变社会,英雄创造历史。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英雄。
所以张麻子拿了钱还不够,他还要除掉黄四郎,给百姓一个公平,给鹅城一个太平。
姜文年少时向往英雄,成年后用英雄要求自己。在他的电影里,英雄能够做出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事儿。英雄一定被浓墨重彩所渲染。但姜文宣扬英雄主义的时候,他又很清楚英雄主义的弱点,所以夏雨在砸过人砖头以后,需要为大规模群架负责。六子剖腹取凉粉,要以生命为代价。只有当你清楚一件事物的弱点时,你才可以说你真正爱它。爱一个女子时是,爱一个国家时也是。雄性冲动
本质上来讲,英雄主义其实完全是一种雄性性冲动。但是这里要讲的是更直接的冲动。比如打架和性冲动。姜文没有宣扬这些东西,但你看的出他认为这些东西是肯定要有的,不然就没有了男人气概。
不过这次有所不同的是,姜文没有把这部分东西交给自己的角色(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夏雨的角色也是姜文自己的一个化身)去承担,而是很大程度上放在了廖凡所扮演的老三身上,原因后面讲到“克制”的时候会说。

对女性的迷恋
姜文影片中主角对女性的迷恋,一部分是基于性冲动的,一部分不是,是被一种纯粹的美和自己内心理想完美映射的吸引。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太阳照常升起》再到《让子弹飞》,前面一种的成分越来越少,后面一种的成分越来越多。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镜头会对准宁静丰满的胸,大腿和脚,从偷窥直到强暴。可是到了《让子弹飞》,张麻子对花姐(周韵饰)的迷恋,只剩下淡淡的一条线,含蓄得甚至让很多人到了结尾张麻子给花姐送枪时,会觉得突兀。镜头的焦点也相应地变成了脸,笑容,和眼睛。

❸ 如何评价姜文《让子弹飞》里的人物塑造

《让子弹飞》这一部电影从一开始到最后,姜文一共请了九位编剧,大的改动就有九次工作人员表示:从来没见过姜文这么能折腾的导演,姜文在《让子弹飞》这一部电影上面下的功夫可见一斑

一句话评论放在这里:

从人物来分析,让子弹飞中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作品,真正把人性的一面体现出来,淋漓尽致,一点都不遮掩

一.张麻子

张麻子和黄四郎两人之前其实都是革命党,但是后来选择的路线不同就成了张麻子和黄四郎。黄四郎是比较“现实”的,革命之后即为自己谋求好处;而张麻子是比较坚定和理想主义的革命党,全篇里提到过很多次:“我为什么当土匪?我就是这条腿不利索跪不下去”“没有你,对我很重要”“我就是跟这帮东西玩不起”。张麻子跟随过蔡锷,对于日本文化比较了解,还知道莫扎特。他给黄四郎点烟的时候那个打火机也是非常潮流的物件的。

姜文的电影都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想要表达的内容非常隐晦,等反应过来才会让人拍手叫好

❹ 电影《让子弹飞》的背景音乐

日本作曲家久石让的《太阳依旧升起》,在姜文的《太阳依旧升起》也是这个配乐,但在《让子弹飞》中节奏变了一点

❺ 《让子弹飞》作为国产电影里评价很高的作品之一,优秀在哪

《让子弹飞》能够在数量冗杂的电影浩海中占据一席之地,甚至能在豆瓣榜单中牢牢占据前100名的位置,可见观众对它的评价有多高。《让子弹飞》是如何赢得了如此多的青睐的?

姜文的《让子弹飞》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处浪费的幕景,没有一个不出彩的演员,打破了小鲜肉把持的圈内资源,成全了实力演员的演戏热情,这就是它的优秀之处。

❻ <让子弹飞>评析

姜文到现在一共拍了四部电影,风格都各不相同。如果用文学流派来分析,《阳光灿烂的日子》是意识流,《鬼子来了》是现实主义,《太阳照常升起》是魔幻现实主义,到了《让子弹飞》就比较荒诞派。但是扣去比较特殊的《鬼子来了》是为全体中国人拍的,其他三部其实都是在讲姜文自己(某种程度上这可以构成一个自传体三部曲,事实上看了子弹以后我从“太阳”中读出来了不少3年前没读出来的东西),因而有很多共同的主题。这里说说我感触比较深的几个。

英雄主义
在姜文的世界观里,英雄是第一位的。英雄改变社会,英雄创造历史。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英雄。
所以张麻子拿了钱还不够,他还要除掉黄四郎,给百姓一个公平,给鹅城一个太平。
姜文年少时向往英雄,成年后用英雄要求自己。在他的电影里,英雄能够做出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事儿。英雄一定被浓墨重彩所渲染。但姜文宣扬英雄主义的时候,他又很清楚英雄主义的弱点,所以夏雨在砸过人砖头以后,需要为大规模群架负责。六子剖腹取凉粉,要以生命为代价。
只有当你清楚一件事物的弱点时,你才可以说你真正爱它。爱一个女子时是,爱一个国家时也是。

雄性冲动
本质上来讲,英雄主义其实完全是一种雄性性冲动。但是这里要讲的是更直接的冲动。比如打架和性冲动。姜文没有宣扬这些东西,但你看的出他认为这些东西是肯定要有的,不然就没有了男人气概。
不过这次有所不同的是,姜文没有把这部分东西交给自己的角色(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夏雨的角色也是姜文自己的一个化身)去承担,而是很大程度上放在了廖凡所扮演的老三身上,原因后面讲到“克制”的时候会说。

对女性的迷恋
姜文影片中主角对女性的迷恋,一部分是基于性冲动的,一部分不是,是被一种纯粹的美和自己内心理想完美映射的吸引。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太阳照常升起》再到《让子弹飞》,前面一种的成分越来越少,后面一种的成分越来越多。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镜头会对准宁静丰满的胸,大腿和脚,从偷窥直到强暴。可是到了《让子弹飞》,张麻子对花姐(周韵饰)的迷恋,只剩下淡淡的一条线,含蓄得甚至让很多人到了结尾张麻子给花姐送枪时,会觉得突兀。镜头的焦点也相应地变成了脸,笑容,和眼睛。
全片有三处比较专注地描写了张麻子对花姐的迷恋,除了最后的分别,一处是在进城初见时,花姐在领头擂鼓,张麻子的眼神和望远镜的镜头的移动说明了问题(姜文是真的喜欢用望远镜来表现影像,它在他全部四部片子中都大量出现,这次尤其多);另一处是花姐双枪一枪指自己一枪指张麻子要当土匪,同样是姜文的眼神,还有虽然低缓却充满了感情的配乐。
在《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里面,周韵虽然戏份都不多,但是都做了最为用心的处理。姜文镜头下的周韵,不像人间应有的女子。她出现的时候,带着笑容,和说“我也想跟你们一起去发钱,听他们笑”的声音,就像你原本以为只存在于内心理想深处的人,突然真的就出现在你面前。她是那么的远,远到不可及,却又是那么的近,近到就在你心里。
一个男人得有多爱他的妻子,才会这样的去拍她。

浪漫主义
这里的浪漫主义指的是艺术流派。尽管几部片子叙事流派各不相同,但是除了《鬼子来了》以外,影像的表现都有很突出的浪漫主义色彩,以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体现在镜头上,就是在静态场景的构图(经常镜头上方恰恰少一块头皮)和动态场景的运镜上都非常随性。这造成一种非常浓烈的效果。

理想
在姜文的电影里,理想有时是一种很虚很模糊的东西。张麻子的理想是打土豪分田地,张麻子的理想却又不是打土豪分田地。张麻子的理想是什么?恐怕他自己也说不清楚。理想在内心最深处,在远处的青山和夕阳里。你知道它在那儿,却永远不知道如何去追寻它。可是当碉楼已破黄四郎已擒,你们抽着烟聊着天的时候,你就明白它依然在那儿等着你。

❼ 有人说《让子弹飞》映射了一些事情,有明白的分析一下!不胜感谢!

这部电影中鲜明的对现实的影射,是任何一个对现实有所了解的人都很容易观察到的。

最直接的最明显的就是,县长买官,上任后再玩命捞钱。县长想的只是和当地恶霸同流合污,欺压百姓,然后分赃而已。而故事就是从这个买官的县长开始的。

而故事的发生地,为什么叫鹅城呢?虽然只是一个个小小的县城,不过象征的正是我们的祖国啊。我们的版图是什么样子呢?是啊,我们常说它是一只雄鸡,不过,我想事实上它并没有那么威风。与其说是雄鸡,不如说是肥大呆滞的一头蠢鹅吧。我们也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鹅城之中。

在这鹅城中,有县长,有恶霸,还有无数浑浑噩噩的百姓。而县长,恶霸,这些有钱人靠什么发家呢?他们靠洗劫老百姓的财富发家。他们把老百姓当做廉价劳动力,贩卖到美国,挣得美元供自己挥霍。不由的让人联想到我国高企的外汇储备,两房和美国债券的巨额亏损,已经无以为继的出口导向型经济。

这时,一个天不怕地不怕,在电影中有着无比强大实力和对穷苦大众慈悲的恻隐之心的亦雄亦匪的救世主式的人物,也就是姜文所扮演的张麻子来到了这里。彻底打破的鹅城往日的“和谐”。

他感到奇怪,为什么我要赚钱,不去富人身上赚,却要在穷人身上赚?师爷告诉他,现实就是这样的,依靠着的乡绅,富豪的支持,他这个县长才有油水捞,他所能欺负的也只有老百姓而已,否则,他的位子也就不保了。师爷告诉他,县长从来是没有胆量去剿匪的,不过却很有胆量以剿匪的名义来收钱。正如,从来没有胆量去降房价却有胆量以将房价的名义来收税,从来没有胆量去抓贼,却有胆量以维护治安的名义去扫黄,从来没有胆量去挑战美国,却有胆量以美国的量化宽松来解释国内的通货膨胀。

不信邪的张麻子[姜]不想这样。师爷告诉他,要想赚钱,必须跪着。可是他想站着把钱赚了。这其实是姜文的内心独白。姜文的电影多次被大陆禁映,因为他喜欢挑战权威,喜欢叫板,可能有人告诉他,想赚钱,你就要认怂,就要妥协,就要装孙子,就要主旋律,可是他在这里告诉所有人,我不跪着,我要站着把钱赚了。

如何站着,也即是有尊严的,把钱赚了,也即是维护自己的权益,电影告诉我们,枪和醒木,就是有实力对抗,有合法的身份和地位。

接着,姜文说,我要给所有人公平,有名无实的冤鼓,不能只是一个摆设,要让大家来鸣冤,要给大家主持公道。这就好像上放制度一般,只是一个好看的摆设,却没有人有机会通过它来洗刷冤屈。

老百姓看到张麻子[姜] 的铁面无私,一起给他下跪。张麻子骂到,早他妈没有皇帝了,没有人值得你们下跪,我也不值得!他是想说,不要做奴才,不要给任何人下跪。人应该是平等的。看得出,对国人的无奈。

张麻子[姜] 教育六子,有出息不是当官,也不是当匪,不是有钱,也不是有权,而是读书,留洋,学知识,学文化,去了解莫扎特的音乐。这一段,看得出姜文对知识和艺术的向往,对钱和权的鄙视。他希望人们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可以了解人类已经拥有的文明。去真正陶冶自己的心灵,去追随自己的精神。

接着,胡万在陷害六子的时候说,县长的儿子,吃了两碗粉却只给一碗的钱,这就是不公平,我们要公平,要公平!虽然电影中的六子并没有以权谋私,不过现实中,我们不是恰恰需要吃一碗粉给一碗钱的公平吗?而这看似简单的公平,离我们却最遥远。

六子被诬陷,倍感冤屈,他的选择是切腹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就好像那些被强拆被侵犯的受害人选择自残来抗争一样。

接下来,张麻子[姜] 和黄四爷正式展开了较量,张麻子抢来富人的钱,发给穷人,这是一段浪漫主义的畅快淋漓的发泄,打破这世界的不公平,不合理,不正义,让无耻的剥削者付出代价,让善良的劳动人民得到幸福。不过,也只能在电影中得到短暂的宣泄罢了。

在最后与黄四爷的决战中,张麻子[姜] 只有势单力薄的四个人,而黄四爷则有数百之众,实力对比如此悬殊。张麻子向民众发钱,可是第二天民众乖乖把钱交给了黄四爷。张麻子问手下人为何?答曰,怕。张麻子说,怕之中有的是怒。我们要把这怒引出来。我想,这也就是让子弹飞的真实意图所在。它要煽动要挑动的正是观众心中压抑的怒。这怒指向谁?我不必多说。

于是,第二天,他们不发钱,而发枪。给人民抵抗的力量。不过,人们依然无动于衷。于是他们四人骑着马在空荡荡的广场上一遍遍呐喊,却没有回音。这里姜文想告诉我们他的孤独和寂寞,颇类似鲁迅所说的呐喊。想唤起民众的觉醒,不过收获的只是凄凉。没有人响应。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麻木冷漠忍耐受欺,这就是中国人。

张麻子[姜] 说,他们只帮助赢了的人。于是他们四个人继续前往黄四爷的堡垒。某种势力的大本营。他们四人势单力薄,形单影孤,面对的是黄四爷家门口的一扇大铁门。严丝合缝,透露出威严和强大,将他们死死挡在门外。

于是他们向这扇大门发起了疯狂的进攻。这扇大门象征了什么?也许是现行体制的壁垒,也许只是最令姜文愤怒的审查制度的束缚。总之,它代表了权威,而这时,姜文肆意的向这权威的大门发起进攻,它要在这大门上打出一个大大的惊叹号,不过,最终却只打上了省略号和问号,是说他感到无奈何无语吗?

而黄四爷,也即是高层人物,对于他们这种不自量力的进攻却颇有些不屑。显示出某阶层的傲慢和自以为是。

最终,靠着替身的帮助,他们终于发动了群众,暴怒的人群,降黄四爷的铁门冲的粉碎。人们肆意的宣泄,拿走一切本该属于他们的东西。

张麻子[姜] 问黄四爷,你重要,还是钱重要?黄四爷说我重要。张麻子说,你再想想。黄四爷说,钱重要。张麻子说,你再想想。黄四爷说,那还是我重要。张麻子说:没有你,最重要。

这里姜文想说的是,权重要,还是钱重要。他最终说的是,没有不受监督的、凌驾于人民至上的权力,才是最重要的。

全片凌乱而随意的向我们暗示了很多东西,影射了很多东西。除去这些,其他时间是姜文的自由发挥。包括展示他的男人风采,不失时机的搞些冷幽默逗大家一笑,来尽情宣泄,体会造物主的无所不能。

总之,这部片子是融合姜文的抗争,愤怒和呐喊于一体的显得有些杂乱无章,浪漫主义,而又充满了随意和肆意的作品。

我的感受就是,姜文想说的东西太多了,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他也有太多的不爽和愤怒了,他也太想唤醒出一些东西了。

他开枪了,他需要时间,他要让子弹飞。

最后,于姜文而言,比起已经彻底沦为靠忽悠观众来骗取票房,诅纣为虐之流,他至少还想说些什么,还想表达些什么,这也算难能可贵了吧 。

这片子能过审核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阴错阳差,此天意也。
能通过审核确实是TM的一个奇迹

❽ 《让子弹飞》到底讲述的是什么东东

让子弹飞,是什么意思?说全了,就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如何理解?我已经开枪了,你什么都没有看到,不要着急,让子弹再飞一会,你就会看到结果。给我时间。 事实上,这部电影,就是子弹,电影的上映,就代表了姜文已经开枪了,也许只是第一枪,也许还有第二第三枪。他想要击中什么?他想要什么结果?现在你们看不明白,不要着急,就让子弹飞吧。 事实上,这部电影中鲜明的对现实的影射,是任何一个对现实有所了解的人都很容易观察到的。 最直接的最明显的就是,县长买官,上任后再玩命捞钱。县长想的只是和当地恶霸同流合污,欺压百姓,然后分赃而已。而故事就是从这个买官的县长开始的。 而故事的发生地,为什么叫鹅城呢?虽然只是一个个小小的县城,不过象征的正是我们的祖国啊。我们的版图是什么样子呢?是啊,我们常说它是一只雄鸡,不过,我想事实上它并没有那么威风。与其说是雄鸡,不如说是肥大呆滞的一头蠢鹅吧。我们也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鹅城之中。 在这鹅城中,有县长,有恶霸,还有无数浑浑噩噩的百姓。而县长,恶霸,这些有钱人靠什么发家呢?他们靠洗劫老百姓的财富发家。他们把老百姓当做廉价劳动力,贩卖到美国,挣得美元供自己挥霍。不由的让人联想到我国高企的外汇储备,两房和美国债券的巨额亏损,已经无以为继的出口导向型经济。 这时,一个天不怕地不怕,在电影中有着无比强大实力和对穷苦大众慈悲的恻隐之心的亦雄亦匪的救世主式的人物,也就是姜文所扮演的张麻子来到了这里。彻底打破的鹅城往日的“和谐”。 他感到奇怪,为什么我要赚钱,不去富人身上赚,却要在穷人身上赚?师爷告诉他,现实就是这样的,依靠着的乡绅,富豪的支持,他这个县长才有油水捞,他所能欺负的也只有老百姓而已,否则,他的位子也就不保了。师爷告诉他,县长从来是没有胆量去剿匪的,不过却很有胆量以剿匪的名义来收钱。正如,从来没有胆量去降房价却有胆量以将房价的名义来收税,从来没有胆量去抓贼,却有胆量以维护治安的名义去扫黄,从来没有胆量去挑战美国,却有胆量以美国的量化宽松来解释国内的通货膨胀。 不信邪的张麻子不想这样。师爷告诉他,要想赚钱,必须跪着。可是他想站着把钱赚了。这其实是姜文的内心独白。姜文的电影多次被内地禁映,因为他喜欢挑战权威,喜欢叫板,可能有人告诉他,想赚钱,你就要认怂,就要妥协,就要装孙子,就要主旋律,可是他在这里告诉所有人,我不跪着,我要站着把钱赚了。 如何站着,也即是有尊严的,把钱赚了,也即是维护自己的权益,电影告诉我们,枪和醒木,就是有实力对抗,有合法的身份和地位。 接着,姜文说,我要给所有人公平,有名无实的冤鼓,不能只是一个摆设,要让大家来鸣冤,要给大家主持公道。这就好像上访制度一般,只是一个好看的摆设,却没有人有机会通过它来洗刷冤屈。 老百姓看到张麻子的铁面无私,一起给他下跪。张麻子骂到,早他妈没有皇帝了,没有人值得你们下跪,我也不值得!他是想说,不要做奴才,不要给任何人下跪。人应该是平等的。看得出,对国人的无奈。 张麻子教育六子,有出息不是当官,也不是当匪,不是有钱,也不是有权,而是读书,留洋,学知识,学文化,去了解莫扎特的音乐。这一段,看得出姜文对知识和艺术的向往,对钱和权的鄙视。他希望人们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可以了解人类已经拥有的文明。去真正陶冶自己的心灵,去追随自己的精神。 接着,胡万在陷害六子的时候说,县长的儿子,吃了两碗粉却只给一碗的钱,这就是不公平,我们要公平,要公平!虽然电影中的六子并没有以权谋私,不过现实中,我们不是恰恰需要吃一碗粉给一碗钱的公平吗?而这看似简单的公平,离我们却最遥远。 六子被诬陷,倍感冤屈,他的选择是切腹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就好像那些被强拆被侵犯的受害人选择自残来抗争一样。 接下来,张麻子和黄四爷正式展开了较量,张麻子抢来富人的钱,发给穷人,这是一段浪漫主义的畅快淋漓的发泄,打破这世界的不公平,不合理,不正义,让无耻的剥削者付出代价,让善良的劳动人民得到幸福。不过,也只能在电影中得到短暂的宣泄罢了。 在最后与黄四爷的决战中,张麻子只有势单力薄的四个人,而黄四爷则有数百之众,实力对比如此悬殊。张麻子向民众发钱,可是第二天民众乖乖把钱交给了黄四爷。张麻子为手下人为何?答曰,怕。张麻子说,怕之中有的是怒。我们要把这怒引出来。我想,这也就是让子弹飞的真实意图所在。它要煽动要挑动的正是观众心中压抑的怒。这怒指向谁?我不必多说。 于是,第二天,他们不发钱,而发枪。给人民抵抗的力量。不过,人们依然无动于衷。于是他们四人骑着马在空荡荡的广场上一遍遍呐喊,却没有回音。这里姜文想告诉我们他的孤独和寂寞,颇类似鲁迅所说的呐喊。想唤起民众的觉醒,不过收获的只是凄凉。没有人响应。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麻木冷漠忍耐受欺,这就是中国人。 张麻子说,他们只帮助赢了的人。于是他们四个人继续前往黄四爷的堡垒。某种势力的大本营。他们四人势单力薄,形单影孤,面对的是黄四爷家门口的一扇大铁门。严丝合缝,透露出威严和强大,将他们死死挡在门外。 于是他们想这扇大门发起了疯狂的进攻。这扇大门象征了什么?也许是现行体制的壁垒,也许只是最令姜文愤怒的审查制度的束缚。总之,它代表了权威,而这时,姜文肆意的向这权威的大门发起进攻,它要在这大门上打出一个大大的惊叹号,不过,最终却只打上了省略号和问号,是说他感到无奈何无语吗? 而黄四爷,也即是高层人物,对于他们这种不自量力的进攻却颇有些不屑。显示出某阶层的傲慢和自以为是。 最终,靠着替身的帮助,他们终于发动了群众,暴怒的人群,降黄四爷的铁门冲的粉碎。人们肆意的宣泄,拿走一切本该属于他们的东西。 张麻子问黄四爷,你重要,还是钱重要,黄四爷说我重要。张麻子说,你再想想。黄四爷说,钱重要。张麻子说,你再想想。黄四爷说,那还是我重要。张麻子说,没有你,最重要。 这里姜文想说的是,权重要,还是钱重要。他最终说的是,没有不受监督的,凌驾于人民至上的权力,才是最重要的。 全片凌乱而随意的向我们暗示了很多东西,影射了很多东西。除去这些,其他时间是姜文的自由发挥。包括展示他的男人风采,不失时机的搞些冷幽默逗大家一笑。抑或用无厘头,色情,暴力,血腥的镜头来尽情宣泄,体会造物主的无所不能。 总之,这部片子是融合姜文的意淫,装逼,抗争,愤怒和呐喊于一体的显得有些杂乱无章,浪漫主义,而又充满了随意和肆意的作品。 我的感受就是,姜文想说的东西太多了,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他也有太多的不爽和愤怒了,他也太想唤醒或者说煽动出一些东西了。 他开枪了,他需要时间,他要让子弹飞。 不过,我始终感到悲观,因为,很多事情,不需要你的煽动和呐喊,你也煽动不出什么东西。你说的这些道理我等有识之士都了然于心,不过,现实就是现实,不会像电影一样如有神助。或许,我们只能等待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无可阻挡的时代大趋势来最终解决解决问题。带我们走出这令人耻辱的历史循环。 最后,于姜文而言,比起已经彻底沦为靠忽悠观众来骗取票房,江郎才尽却站着茅坑不拉屎的老不死的陈凯歌,冯小刚和张艺谋之流,他至少还想说些什么,还想表达些什么,还想煽动些什么,这也算难能可贵了吧。

❾ 《让子弹飞》最后一幕是破坏了叙事结构还是神来之笔

让子弹飞最后一幕,是神来之笔,这是人们最期望的最好的大结局

阅读全文

与电影让子弹飞的音乐与叙事的功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演员张雁去世 浏览:436
高清完整版红色电影 浏览:749
佘诗曼粤语电影 浏览:579
非洲丛林冒险的电影大全 浏览:653
北外毕业的电影演员慢慢变老 浏览:968
香港电影强2网站播放 浏览:22
阎小罗是什么电影 浏览:141
英文电影台词形容词 浏览:634
来电狂想电影截屏图片 浏览:364
为什么过年不能退的电影票 浏览:138
演员叶璇演过的电影 浏览:466
蜡笔小新新春旅行大电影 浏览:650
电影中的假戏真做图片 浏览:683
你的名字对日本电影 浏览:287
叶问3电影完整版粤语版 浏览:407
三十多年前一部僵尸看电影 浏览:390
全球最新音乐电影 浏览:1
零是什么电影 浏览:69
匈牙利大尺度同志电影 浏览:990
经典军事动作电影大全视频下载 浏览: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