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问什么叫做“特种片”,一个电影名词,如“分账片”、“批片”之类的
特种片:特种片即特种电影,指在常规电影技术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电影类型。通常引入并结合计算机3D图形学、计算机视觉特效、虚拟现实、数字立体高清拍摄、数字后期合成等技术,使得整个影片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综合体验于一体,将真正身临其境的电影感受变成了现实。目前观众最常看到的特种影片是3D、IMAX和IMAX3D电影。
批片:进口买断片(又名批片、买断片)是国内电影市场上一种特殊的进口影片类型,是指国内片商以固定的价格把影片的放映权从国外片商处买断,而国外片商不参与中国票房分成的电影。
分账片:顾名思义就是一部大片在别的国家放映票房收入按分成分配。比如美国大片在中国放映,(版权不卖给中国,以增加他的收入)他会以分账的形式向中国引进,这样票房成绩所取得的利润他会拿较多的比例!
2. 什么叫进口分账大片
何谓进口大片?
1994年,为改变电影市场的萧条局面,时任中影公司总经理的吴孟辰向电影局提议以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最新的一流外国影片,以发行的收入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电影事业。当年年底,广电部电影局批准了这个建议,提出每年可以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于是有人将这10部影片称为“10部大片”,大片的名称也因此而流传开来。参照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大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制片方35%,发行方17%,放映方48%。为了迅速占领中国市场,进口大片的制片方还承担了宣传的费用。尽管这样的分账比例似乎对制片方较为不利,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国外尤其是美国制片方依旧从中国的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1994年11月12日,由哈里森-福特主演、华纳出品的《亡命天涯》作为首部进口分账大片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郑州、广州等六大城市率先公映,并以2500万人民币的票房佳绩在全国创造了大片的第一个消费奇迹。
3. 具体问一下电影分账制
分区:
第一区(Region1):美国、加拿大、东太平洋岛屿
第二区(Region2):日本、西欧、北欧、埃及、南非、中东
第三区(Region3):台湾、香港、南韩、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
第四区(Region4):澳洲,纽西兰,中南美洲,南太平洋岛屿
第五区(Region5):俄罗斯、蒙古、印度半岛、中亚、东欧、北韩、北非、西北亚一带等
第六区(Region6):中国大陆
分级:美国的MPAA,它的全称为“The 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即“美国电影协会”,总部设在加利福利(Encino,California )。这个组织成立于1922年,最初是作为电影工业的一个交易组织而出现的。如今它涉足的领域不仅有在影院上映的电影,还有电视`家庭摄影(home video)以及未来有可能会出现的其他传送系统领域。
MPAA在洛杉玑和华盛顿为它的成员服务。它的委员会的主要成员由也是MPAA的会员的美国最大的七家电影和电视传媒巨头的主席和总裁共同担任。他们是:
.迪斯尼公司(Walt Disney Company;)
.索尼声像(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Inc.;)
.Metro-Goldwyn-Mayer Inc.;
.派拉蒙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Corporation;)
.21世纪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rp.);
.环球影像(Universal Studios, Inc)
.华纳兄弟(Warner Bros. )
MPAA制定的影视作品的分级制度如下:
·G级: (GENERAL AUDIENCES All ages admitted.)大众级,所有年龄均可观看大众级,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内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没有裸体、性爱场面,吸毒和暴力场面非常少。对话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到的;
·PG级:( 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Some material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children.)普通级, 建议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有些镜头可能让而用产生不适感.辅导级,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基本没有性爱、吸毒和裸体场面,即使有时间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场面不会超出适度的范围;
·PG-13级:(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 Some material may be inappropriate for children under 13. )普通级,但不适于13岁以下儿童.特别辅导级,13岁以下儿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观看,一些内容对儿童很不适宜——该级别的电影没有粗野的持续暴力镜头,一般没有裸体镜头,有时回游吸毒镜头和脏话;
·R级:(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lt guardian.) 限制级,17岁以下必须由父母或者监护陪伴才能观看.限制级,17岁以下观众要求有父母或承认陪同观看——该级别的影片包含成人内容,里面有较多的性爱、暴力、吸毒等场面和脏话;
·NC-17级: (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 )17岁或者以下不可观看 17岁以下观众禁止观看——该级别的影片被定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坚决被禁止观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爱场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镜头以及脏话等。
另补充几种特殊的分级:
· NR OR U:NR是属于未经定级的电影,而U是针对1968年以前的电影定的级。
· M,X OR P:这一级中的电影基本上不适合在大院线里公映,都属于限制类的。
可见,电影的分级制度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儿童和青少年的。但是有时候,在商业利益面前,电影分级制度无能为力。很多片商不顾电影分级制度,一昧向青少年观众推销暴力`色情电影。而且有时候,色情与非色情,色情与情色,就象东郭至今也没能够弄得很清楚一样,它的界定有时候也有一定的难度。
“艺术无禁忌”,但是艺术的界限又在哪里?引起争议的也有很多。例如《比利·艾利略》是一部艺术水平很高的影片,讲述一个很有芭蕾舞天赋的11岁男孩的故事。但MPAA给它的评级是R级,而不是PC-13级。可见到敏感的R级和PG-13级的时候,片子本身的艺术性也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在这个肉欲横流的社会,有认真的为艺术而做的电影和导演,但很多也是纯粹是为了金钱的驱动。
电影分级制度并不能说是100%的精确,但是它至少提供了一个可以有些秩序的标准和参考。
英国电影分级制度
· “U”级:普通级——适合所有观众。在此级节目中只能偶尔使用“damn”(该死)、“hell”(见鬼、混蛋)这类轻微的咒骂语言,极少使用其他温和的咒骂语言;
· “Uc”级:特别适合儿童观看;
· “PG”级:家长指导级;
· “12”级:适合12岁以上是成人观看;
· “15”级:适合15岁以上是成人观看;
· “18”级:适合18岁以上是成人观看。
加拿大电影分级制度
一、无条件容许何年龄人士观看:
“普通”级(General)——适合所有年龄人士观看。
“家长指导”级(Parental Guidance)——容许所有年龄人士观看,但主题及内容不一定适合所有儿童,宜在家长指导下观看。
二、有条件容许儿童青少年观看:
“十四·陪看”级(14 Accompaniment)——任何十四岁以下的观众必须在成人陪伴下才能观看;并向家长提出警示:映片可能包含暴力、粗俗语言或性爱相关内容。
“十八·陪看”级(18 Accompaniment)——任何十八岁以下的观众必须在成人陪伴下才能观看;并向家长强烈提出警示:映片可能包含显而易见的暴力、频密的粗俗语言、性爱行为或可怖内容。
三、绝对不容许儿童及青少年观看:
“限制”级(Restricted)——只容许十八岁或以上人士观看。映片可能包含显而易见的性爱或暴力内容;但分级当局对这一类映片仍有正面看法,认为可能在艺术、历史、政治、教育或科学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成人”级(Alt)——只容许十八岁或以上人士观看。映片可能包含显而易见的性爱或暴力内容;分级当局对此并无表达正面看法,但认为尚可为社会大众所容忍。
法国电影分级制度
法国电影作品分级委员会希望从形式上摆脱任何审查理念的束缚,将宗旨定位在发展经济、保护儿童上。为此,制订了3种等级:禁止不满12岁儿童观看的影片;禁止不满16岁青少年观看的影片和众所周知的X级影片。此外,还有TP级,即所有人可以观看的影片和TP+avert级,为大众可看,但要警惕某些内容。
新加坡电影分级制度
G级为普通级,其中再分为适合所有年龄的电影和需要家长从旁指导的PG级电影。NC16级为16岁以下不宜,《拯救雷恩大兵》因包含太多粗俗语言而于1998年成为第一部列入这一级的电影。R(A)级为限制级(艺术)电影,只供21岁以上的成人观赏。
伊朗电影分级制度
伊朗的电影审查制度分为四个步骤:第一,剧本必须通过审查。第二,申报演员和剧组人员名单,申请拍摄许可。第三,完成后的样片送审,来决定影片的命运,通过,要修改还是被禁。最后,导演制片人申报银幕许可,影片被分为A,B,C三级以决定电影的发行渠道和宣传方式。
伊朗的电影分级是与欧美电影分级不同的,它与电影内容无关,A,B,C的级数是电影质量的分级。因而A级电影可以在官方的电视台上发布广告,在最好的院线最佳时间上映。C级则被禁止在电视上播广告,也只有较差的,少量有限的影院在非高峰时间播放。所以通过多层的审查,电影法律决定了影片的内容及市场。
附:香港电影分级制度
· 第Ⅰ级:适合任何年龄的人观看;
· 第Ⅱ级:儿童不宜观看;其中:
· 第ⅡA级:儿童不宜——在内容和处理手法上不适合儿童观看;影片可能使用轻微不良用语和少量裸体、性暴力及恐怖内容,建议有家长指导;
·第ⅡB级:青少年及儿童不宜——观众应预期影片内容不适合成分的程度较第ⅡA级强烈;强烈建议家长给予指导;影片可能有一些粗卑用语及性相关的主语词;可含蓄地描述性行为及在情欲场面中出现裸体;影片可能有中度的暴力及恐怖内容;
· 第Ⅲ级:只准18岁(含)以上年龄的人观看。
附:台湾电影分级制度
普遍级(普级):一般观众皆可观赏。
保护级(护级):未满六岁之儿童不得观赏;六岁以上未满十二岁之儿童须由父母、师长或成年亲友陪伴辅导观赏。
辅导级(辅级):未满十二岁之儿童不得观赏;十二岁以上未满十八岁之少年须由父母或师长注意辅导观赏。
限制级(限级):未满十八岁之儿童及青少年不得观赏。
4. 美国第一部电影是那部
1....第一部无法确切的考证 正如第一部打出的电话一样
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
2.
在1888-1895年期间,法、美、英、德、比利时、瑞典等国都有拍摄影像和放映的试验。1888年,法国人雷诺试制了 “光学影戏机”,用此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
3.1895年3月22日,他们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
5. 完美世界《霹雳娇娃》同步北美,还有哪部好莱坞分账没有中资呢
《沉睡魔咒2》、《终结者:黑暗命运》、《决战中途岛》。
美国的电影其实竞争也是很激烈的,跟我们内地相比也是不相上下的。美国的电影有很多是在南美先上映,之后在北美一同上映。有哪些电影是这么操作的呢?有哪些电影是分账没有中资的呢?
这部电影的出资是完美影视,而且是排列在第一位的。完美影视以很强烈的姿态,入住了索尼影视旗下的50部电影。融资是很成功,但是后期的分账也是可以挣到盆满钵满了。其实,资本家的想法我们怎么可能知道呢,只是进行一种猜测而已。
6. 票房狂轰27.91亿美元,片方分账9.15亿,小罗伯特唐尼能挣多少
《复仇者联盟4》如今已从票房收入中赚取了7亿美元的利润,而小罗伯特·唐尼能以8%的比例获得“后收型佣金”,换算下来的收入约为5500万美元。
而真正的“大头”还要在之后进行商谈。今年漫威的票房成绩足以证明参演影星的价值,而他们也会就《复联》和个人超英电影与漫威进行商讨,获取事后的或有佣金(Contingent Compensation)。福布斯表示,工作室向演员、编剧、导演和其他剧组关键人员支付“或有佣金”的动机也很简单——因为他们的财政情况也正仰赖这些台柱电影的发挥。以“钢铁侠”唐尼为例,《复仇者联盟4》如今已从票房收入中赚取了7亿美元的利润,而小罗伯特·唐尼能以8%的比例获得“后收型佣金”,换算下来的收入约为5500万美元,最终《复仇者联盟4》能为“钢铁侠”带来的总收入将达到7500万美元。大家觉得明星的片酬高吗?欢迎留言互动哦
7. 美国第一部电影是什么
1935年,历史上第一部彩色电影问世:马摩里安在他执导的《浮华世界》中首次使用了彩色技术。
《爵士歌手》1927年
第一部有声电影,有你要的答案吗?
8. 好莱坞片商在中国以及其它国家的票房分账是怎样的
在好莱坞的眼中,只有两种,一个是国内市场,一个是国际市场
国内市场:美国+加拿大,美国人毫不客气的把加拿大当然了自己的后花园。
国际市场:分为三大区域——欧洲/中东/非洲(EMEA),亚太地区(亚洲/澳大利亚)以及拉丁美洲。主要以票房收入作为划分依据。
好莱坞电影票房分账方式——阶梯式规则
一般而言,如果一部电影票房高的话,电影公司所分得利润的比例往往高于院线。例如,一部票房3亿美元的电影,电影公司可以分到高达60%的收入。但是对于一些票房成绩不佳的影片来说,院线也要保障自己的收益。例如,一部票房仅1000万美元的电影,电影公司只能拿走45%的收入。虽说现在好莱坞的电影公司都很强势,但院线也有自己的底线,不会一味地妥协。总体来说,一部美国电影的本土电影票房,电影公司分得的比例大概是40-55%。
9. 分账大片是什么意思
何谓进口大片?
1994年,为改变电影市场的萧条局面,时任中影公司总经理的吴孟辰向电影局提议以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最新的一流外国影片,以发行的收入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电影事业。当年年底,广电部电影局批准了这个建议,提出每年可以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于是有人将这10部影片称为“10部大片”,大片的名称也因此而流传开来。参照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大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制片方35%,发行方17%,放映方48%。为了迅速占领中国市场,进口大片的制片方还承担了宣传的费用。尽管这样的分账比例似乎对制片方较为不利,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国外尤其是美国制片方依旧从中国的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1994年11月12日,由哈里森-福特主演、华纳出品的《亡命天涯》作为首部进口分账大片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郑州、广州等六大城市率先公映,并以2500万人民币的票房佳绩在全国创造了大片的第一个消费奇迹。
10. 分账片的分账片意义
中国的电影市场在逐渐发展,从2012年起,增加了14部电影超级大片的引进,分帐片达到34部,我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非常大,但这可以激发中国电影人创作生产的内在动力。而中国电影想要走出去,未来的发展战略是要多参与美国项目,参与国际化的电影制作和运作。即使我们暂时赚不到很多钱,也可以学到国际的管理经验,吸纳大量的优秀人才。
1994年11月中旬,由中影集团公司进口,第一部与外商采用票房分账形式发行的美国华纳公司影片《亡命天涯》在上海、天津、北京、郑州、重庆、广州6个城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首轮放映,观众人次达139万,以2500万人民币的收入创造了进口大片的第一个票房奇迹。
这部由哈里森·福特主演的影片在政策的护佑下进入电影院,为当时已门可罗雀的电影院找回了人气。观众被影片中那花了150万美元拍摄的,一辆飞驰的火车撞翻了一辆囚车的镜头惊得目瞪口呆。据说当该场面出现时,大部分观众都下意识地抓牢了座位扶手,可见观众对此类大制作影片的新鲜感。影片中的一幕幕惊险场面也让国内观众终于看到了好莱坞式的特技效果和戏剧张力。随后,一批代表着当时最高艺术、最新技术水平的影片相继进入中国。人们纷纷涌入影院,看《真实的谎言》里的人怎么飞出去,看《生死时速》里的飞车。一部动画片《狮子王》,在中国就创下了1400万元的票房,而一部国产片的票房要达到100万元都相当困难。
《亡命天涯》以电影的方式让国人开了眼界,使国人对世界电影有了新的认识——原来电影是可以这样拍的。眼花缭乱的特技、飞车、爆炸、枪战场面不断冲击我们的视觉,相比一些国内影片的舒缓、内敛,好莱坞影片更富于激情和速度,而这正是我们从未接触过的。从此,“大片”的概念在国人心中扎下了根,而这一概念在电影界人士那里有一个更专业化的名词——“分账大片”。
“分账大片”,英文表述为 box office spilit,直译便是“票房的撕扯”。“分账发行”,即电影版权所有者不卖断发行权,而是委托中介机构代理发行,并事先商定比例,按影片的票房收入分成,以使制片方、发行机构和放映单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个新名词是为激活中国电影市场而被中国官方和电影业界引进的。十四年师夷长技,中国电影市场确实如当初期许的那样起死回生,应当说,“分账大片”功不可没。
在《亡命天涯》之前,没有一部进口影片被称为“大片”。事实上,从1949年到1976年间,中国一直有进口影片上映,但除了影片交换等非商业性发行之外,就是“买断”发行,用来“买断”国外影片的通行价格是2万美元。
以这样的价格买进的影片,自然只会是三四流的影片。北京新影联院线发言人高军回忆说:那个时候很多电影从业人员都私下认为,中国观众是世界电影的“二等公民”。
改变国内电影市场困局的转机便出现在1994年。为改变电影市场的持续萧条,时任中影公司总经理的吴孟辰向电影局提议以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最新的一流外国影片,以发行的收入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电影事业。当年年底,广电部电影局批准了这个建议,提出每年可以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基本表现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影片。这十部影片当时就叫“两个基本”进口影片。
当时,《亡命天涯》在北京的上映还经历了一些波折,这其中涉及到利益关系方的激辩和争论,不过最终这一“首部进口分账大片”还是在1994年11月12日得以复映。有意思的是,当天的电影海报上还写有“改革年代,激烈论争,电影市场,风险上映”的宣传语。这一景象构成了一种最独特的时代记忆。
长远来看,同台竞争对国内的电影业利大于弊:竞争可以促使国内电影人在电影制作理念和制作水准方面有所提高,为保证资金回收,国内制片企业势必加速拓展海外市场以及票房以外的收入,比如版权收入以及电影衍生品的收入,改变完全依赖电影票房回收的不利局面。尤其是一直被视为电影业毒瘤的盗版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将不得不重拳出击,以确保制片方的版权收益;将进一步促使电影人,乃至整个电影业对观众和市场的重视;更为激烈的竞争将打破垄断,使更多的企业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与此同时,与好莱坞电影企业的合作,也可以让国内电影人在更高层面放眼全球观众和市场。
中国电影的每一次飞跃必然是体制改革和政策不断放开的结果。因此,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候重新来谈引进“分账大片”,无疑更有深刻地社会意义。“分账大片”的引进令中国电影市场起死回生,大片的轮番轰炸及其宣传效应将观众重新拉回了久违的电影院,让电影重新回归到人们的生活和娱乐方式当中。“分账大片”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将步履维艰的国产片推向了更为尴尬的境遇,但却培育了中国观众,更从方方面面激活了中国电影市场。终于,中国式大片和中国电影的总体竞争力也在“重压”下杀出了一条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