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回答中国电影大片是什么电影?
中国电影大片儿在1907年由法国产的木壳儿摄影机和胶片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叫做定居山,
该片儿是由大观园戏院上映的,由北京城万人空巷争相观看,这是我国的第—部影片。
『贰』 在中国出现的第一部电影是什么
记忆里是《定军山》
『叁』 中国最伟大的一部电影是什么
也不能说是最伟大的电影,只是评价很高的电影。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1993年出品、1995上映的一部电影,本片是姜文导演的处女作,由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改编,这部电影无疑是90年代中国影界的意外之喜。它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一种无所事事的闲聊调侃,也不仅仅是对特殊年代的追忆与讥讽。当观众深深地为影片打动时就会发现,这部影片所展现的竟是一个意象丰富、意味深长的“社会一个人”、 “文化一心理”图景。
『肆』 中国第一部电影叫什么名字
中国第一部电影叫《定军山》。
《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并在前门大观楼放映,该片由任庆泰执导,谭鑫培主演。影片于1905年12月28日在中国(清朝)上映,结束了中国没有国产电影的的历史。
影片《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蜀魏用兵的故事。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
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伍』 一部中国的电影
电影:《舟舟》
片名:舟舟
导演:徐松子
主演:周洁 马晓伟 胡一舟 魏凯
产地:中国
摄制:中国新闻社湖北分社 湖北鑫桂源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剧情
颜色: 彩色
对白: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2007年12月29日
电视首播:2008年9月9日晚19:35分 中央电视台CCTV6
该片由曾获美国国际电影电视节最佳艺术片奖的徐松子担任编剧、导演。片中扮演儿时舟舟的魏凯来自武汉,外表颇像舟舟;舟舟本人在影片中担当男一号,本色出演成年舟舟;著名演员马晓伟、周洁分别扮演舟舟的父亲、母亲。
1997年,湖北电视台编导张以庆制作、一部长达60分钟的电视纪录片《舟舟的世界》,是关于舟舟的第一部影视作品。电影《舟舟》则融艺术性、观赏性、娱乐性于一炉,使之既是一部故事片,又是音乐片,还是一部励志片。
剧情:
舟舟是在愚人节出生的,父母晚婚晚育四十岁才得子那心情可想而知,然而,万万没有想到舟舟是一个天生弱智的畸形儿,全家人一下子从幸福的颠峰跌到了地狱!这不是做梦吧?这要是一场梦该有多好!母亲痛不欲生欲和这个傻儿子同归于尽,幸而被父亲救下才得以重生。父亲在歌剧院工作是个大提琴手,虽脾气暴躁但心地善良,他和柔弱的妻子下定决心要把孩子留下来,别无选择责无旁贷……“一切生命都有尊严,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都应该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而不是额外的尊重,残缺是生命的遗憾,但不能成为他人漠视乃至粗暴拒斥的理由。”从此,他们已不再年轻的肩膀义无返顾的压上了抚养、教育舟舟的重担。
这是一条没有退路的艰难异常的路?这是一条怎样崎岖痛苦的路?这是一条多么漫长的路……舟舟的父母却像一头辛勤耕耘的老黄牛,实实在在的、一点一滴的对他们的儿子实施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训练;穿衣、吃饭、如何自己控制大小便……为了照顾可怜的小孙子奶奶来往于农村和武汉,抱着舟舟寄居在剧院“筒子楼”的保姆宿舍里。后来,这个不幸的家庭又生下一个女儿,目的是长大后能接替父母照顾舟舟。
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现在舟舟能快活的生活,日后也能有所依靠。日子在他们的忧虑中一天一天过去了,舟舟则也在他混混沌沌的世界里渐渐长大。
但是,接踵而至的难题是:这个弱智的孩子怎样接触人群融入社会?!可想而知,大人的心经历了多少多少愁苦、无知的舟舟受了多少多少委屈?他渴望朋友但是没有多少小孩子跟他玩,他的玩具常常被别的小孩子抢走,甚至还遭到嘲笑和殴打。父母小心翼翼的保护着舟舟,他们知道作为一个弱智的孩子本来就受到别人的歧视,他的心灵很软弱自信心就很脆弱,其实,保护他不受任何打击就是在保护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尽管如此,还是常常发生另人气愤之极的事,甚至,有个别的同事、家长,还不准自己的孩子跟“苕”舟舟玩,有一次,剧院一个很有名的女演员见自己的孩子和舟舟玩羽毛球,便冷冰冰的冲儿子大吼:“你怎么跟他玩起来了,你又不是不知道他是个苕!你是谁?你是个上等人,你不知道吗?”她的这番话极大的伤害了舟舟,他只能躲在角落里流泪……还有一个初秋的冷日,舟舟被几个大孩子扒光了所有的衣服,把他一个人孤零零的扔在了旷野的废弃了的水箱旁。是好心关注他的收发室的老大爷冒雨寻找,才用报纸把已经冻的瑟瑟发抖的舟舟,抱回家……愤怒!自责!心痛只极!为了保护可怜又可爱的儿子,父亲为了孩子有时也会登门拜访理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时也会大打出手头破血流。
当然,作为一个残疾孩子,大多数人都是以一颗宽厚和仁慈的心善待舟舟的,为了讨人喜欢妈妈每天都要把舟舟穿戴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舟舟也确实很懂事听话,能善待他的人和地方都成了他的朋友和去处。他会乘很远的车去一个大商场玩,因为,售票员和营业员都很喜欢他,从不赶他走,上下车也不用买票。有一次在商场还中了头奖。父母为了孩子能学习点文化,上不起高额学费的学校就自己教育,但是他始终也算不清一加一等于几。学什么呢?木工?瓦工?……显然,他都学不会。看到有一个残疾人给自行车打气挣钱,爸爸眼前一亮,第二天就和儿子站在了路边,没想到用力过大把人家的车胎打爆还要赔钱。父母真的有些绝望了,“我们老了他怎么办?”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舟舟对指挥有着执着的追求和热爱。他会不顾刮风下雨,路途远近,都会随着乐团排练演出形影不离……这大概是父亲的遗传?还是他每天长在排练场的缘故?反正,忽然有一天,在乐队枯燥排练当中、在叔叔阿姨的玩笑似的邀请之下,舟舟一本正经的拿起了指挥棒……然而,舟舟的指挥征服了在场所有的人,令舟舟的爸爸和乐团所有的人刮目相看!而让舟舟一夜之间出了大名的是偶然发现了他的一位电视导演,从此,他的世界不再寂寞,他的“才华”被人们认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也向舟舟发出了邀请……并随团参加了许多重要演出,出访了好多国家。这个深受人们喜爱的弱智“指挥家”被鲜花掌声、观众记者所包围……他的视野广阔了、朋友多了、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了。
然而,把舟舟这个弱智带到这个世界的的妈妈却离他而去了,并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捐出了自己的眼角膜,以此回报社会对舟舟的关爱。……妈妈永远的离开了舟舟。
从弱智到“天才指挥家”,从生活不能自理到可以与人基本正常交流,舟舟在亲人和社会的关爱中渐渐的长大,作为“名人”的舟舟仍不懂得名利为何物,只陶醉在音乐的快乐和激动、兴奋之中。但我们会从舟舟那赋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中感悟到爱的力量,让那些还在为有着和舟舟父亲一样痛苦的家长能够看到希望:“爱,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陆』 中国的第一部电影是什么 人们把电影称为什么
1905年春夏之交,由开设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拍摄的——半小时的默片《定军山》。是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距离电影的发明,不过10年时间。这一年也因此被公认为是中国电影的诞生日。
『柒』 中国第一部电影是什么
1、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庆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段,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2、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庆泰(字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
1922年 ,张石川与郑正秋 、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 ,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
但它又具有独自的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法语:Montage)这种艺术性突跃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捌』 中国的第一部国产电影是什么
第一部国产有声电影
1931年3月,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公开上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由此问世。
有声电影有“腊盘发声”和“片上发声”两种技术。前者是将声音刻录在唱盘上,放映时与影片同步播放,为电影配音;这也是世界上有声电影最初问世时采用的方法。诞生于1927的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美国的《爵士歌王》就是如此。后者则是今天普遍应用的在胶片上录制声音的技术。由于成本和技术水平的原因,《歌女红牡丹》采用的是成本低廉、制作简单的腊盘发声方法,因而,它实际上应该称作是中国第一部“腊盘发声”的有声片。
《歌女红牡丹》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主演蝴蝶等。影片描写女歌手红牡丹嫁给生活堕落的丈夫后,不仅备受凌辱,艺术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当丈夫卖掉女儿,又因失手杀人入狱后,红牡丹却忍辱负重,恪尽妇道,努力拯救自己的丈夫。影片描述了戏曲艺人的生活悲欢,也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妇女身心的*。除了对白之外,片中利用“有声”的优势插入了《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等4段京剧片段(由梅兰芳代唱),更增加了影片的轰动效应。这也和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以歌唱家生活为题材如出一辙。影片于1930年中旬开拍,前后经过5次试验,至年底拍竣,耗资12万元旧币,1931年1月在明星大戏院试映,3月15日于新光大戏院正式公映。影片公映时盛况空前,并在全国各大城市引起了轰动,发行到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但严格地说,《歌女红牡丹》只能算是一部“半有声片”,因其只注意了对话的有声,而忽略了周围环境的音响效果,所以看起来只有人说话或唱戏时有声,其它周围事物都是静悄悄的。这当然也是初期有声电影的通病。
与这部影片同时开拍的另一部有声片是“友联”公司摄制的《虞美人》。它同样采用腊盘发声技术,描写了一对儿戏剧演员演出《霸王别姬》一剧的幕前幕后。两部影片在技术上稍有不同。《歌女红牡丹》是影片拍完后让演员看着画面对口型配音,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后期配音。《虞美人》则是先把声音录好唱片,然后演员在现场按照放出来的声音表演。两者相比,各有千秋。《虞美人》稍晚于《歌女红牡丹》,于1931年5月上演。
腊盘发声的有声片在技术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唱片和放映的配合是最大的问题。特别是胶片一旦发生局部断毁,其后的剧情就难以再和声音相吻合,甚至会出现银幕上男人在张口,扩音器里传出来的却是女声的笑剧。因而,在这两部影片上演的当年,一些电影公司也开始试制“片上发声”的有声片。它们是由大中国和暨南两家公司合制的《雨过天青》和天一公司拍摄的《歌场春色》。这两部影片都是租用国外的设备,并由外国人参与协助制作完成的。首先完成的《雨过天青》于1931年6 月3日在虹口大戏院试映。由于该片租用的是日本的设备,并赴日本拍摄,不久后即遭到观众的抵制。1933年,亨生影片公司用自己研制的录音设备拍摄了《春潮》一片,成为中国第一部用国产录音设备制作的片上发声的有声电影。
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原因,在有声电影问世后,许多电影公司仍然在继续摄制无声片,这形成了中国早期无声电影与有声电影长期并存的特殊现象。直至1936年,无声片才终于停止拍摄,中国电影从无声向有声的转变得以彻底完成。
第一部引起轰动的国产故事片
1922年,中国电影的先驱者之一张石川联合郑正秋、周剑云等人在上海成立了明星影片公司,这是二三十年代中国最有成就的电影公司之一。
1923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片正剧《孤儿救祖记》,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王汉伦、郑小秋等主演。影片描写一个富翁杨寿昌在儿子死后,怀疑儿媳不贞,将其赶出家门。儿媳余蔚如忍辱负重,将儿子养大成人,送入杨寿昌所办的学校读书。一天,当年陷害儿媳的侄子密谋害死杨寿昌,夺其家产,被孙子余璞挺身相救,于是*大白,一家人终于团聚。
编剧郑正秋是我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其电影观念也秉承着中国文艺观的传统,认为电影应担负起改良社会,教化民风这一重要使命,因而他编剧的电影强调道德教化,关注现实问题,注重社会的内涵,被称为“社会片”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这部影片是郑正秋电影观念的一次重要尝试,也是他创作的第一部“社会片”。影片的主题是“教孝”、“惩恶”、“劝学”、“扬善”和宣传社会改良;片中的人物也被归结为善与恶的代表,尤其儿媳余蔚如的“贤妻良母”形象是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理念的标志。
在《孤儿救祖记》问世之前,已诞生十几年的中国电影正陷于低谷之中。这部影片除了在故事内容上摆脱了早期电影对西方电影例如滑稽片等的因袭摹仿,包含着浓厚的民族情感、民族观念外,艺术上也摆脱了文明戏式的舞台化表演风格,力求形象、情景的生活化和真实性,同时注重故事性和情节的引人入胜,这使得影片在当时的确不同凡响,非常契合观众的口味。
影片于1923年12月28日在上海公映。据记载,它成为第一部在商业和艺术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国产片,其在当时的声誉和影响超过了所有的外国片。影片公映之后,“未二日,声誉已传遍海上,莫不以一睹为快”。以后又在上海、南京、汉口、天津等地连映六七个月,“营业之盛,首屈一指;舆论之佳,亦一时无两。”《孤儿救祖记》的成功,不但使成立不久的明星公司获得了生机,并在此后成为二三十年代中国最重要的制片机构之一,而且直接促成了前所未有的“国产电影运动”。此后数年间,国产制片业迅速崛起,据统计,1922-1926年间,全国各地先后开办的电影公司有175家,单上海一地就有145家。众多电影公司的出现,自然导致了电影产量激增,国产电影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中国电影借此开始走出低谷,进入自己的第一个空前繁荣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余蔚如的扮演者王汉伦(1903-1978)。她是中国第一代女影星之一,当时为一外资企业的英文打字员。影片在开拍之前四处寻找女演员无着,经同事中一位明星公司的股东介绍,王汉伦前往应试,颇得张石川的满意,从此进入影坛。影片的成功不但使她成为中国第一代职业女演员,也成为享誉一时的中国第一位悲剧明星。
中国第一部长系列影片
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在武侠、古装片等商业电影的逐渐兴起中,推出了一部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受到票房收入的鼓舞,明星公司一鼓作气,连续推出该片的续集,到1931年止,共拍摄了18集,由此它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电影长系列片。
《火烧红莲寺》取材于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郑小秋、夏佩珍等主演。影片表现在湖南乡村械斗复仇的背景中,浏阳县把头陆风阳之子陆小青学得高超武艺,返乡中误入妖魔潜伏的红莲古寺,后在众多武林高手及官兵的救助下,方得冲出魔窟,救出被囚禁的总督及被残害的良家妇女,并将红莲寺一把火烧掉。
这部影片是在20年代后半期商业电影开始在中国兴盛的背景下问世的。其时,古装片和武侠片成为商业电影的主要潮流。《火烧红莲寺》在武侠电影中加入了大量武林高手以“异技”斗法及半人半魔的神怪内容,成为“武侠神怪片”的开创者。例如影片的核心为“昆仑派”和“崆峒派”之间的法术争斗,这使影片从以往武侠片拍摄武打场面转向了注重以大量的特技镜头和机关布景来表现武林高手们的“飞剑白光”、“遁地逃走”等仙门妖术,同时并穿插有半裸的女人,半人半神的怪物,动作性强,又很热闹。
《火烧红莲寺》的成功带动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电影热及神怪片热,许多公司纷纷效仿,其中以“火烧”为题材的影片就层出不穷,如《火烧平阳城》、《火烧七星楼》、《火烧青龙寺》等。无论是从技术积累的角度,还是从题材拓展的角度来看,“武侠”两字自此片后便成了中国电影军械库中的常规兵器,一代又一代的少年从此在剑光侠影中长大。
《火烧红莲寺》是中国大型系列电影的开山之作。这种依托于商业电影的系列片也在当时成为一种热潮。稍后于这部影片问世的系列片还有《乾隆游江南》(9集),《荒江女侠》(13集)。
『玖』 终于有一部国产片告诉了我们,中国电影该长什么样
《我不是药神》讲好了一个故事。
是讲好了一个故事,而不是讲了一个好故事。过去的导演是有这个能力的,《霸王别姬》《活着》等影片都是把一个故事讲好了的的代表作,但从大众接触院线的第一部电影《英雄》开始,国师把大众带偏了,把导演也带偏了。场面宏大,特效夸张,演员大牌成了电影宣发的重点。还好,青年导演扳回正路了。这几年有点声音的电影大多是青年导演的作品。媒体也终于不再用“中国第X代导演”这种介绍了。
『拾』 有一部中国电影,很老了,求是什么
有点印象,好像是文艺片,宋佳的《萧红》还是汤唯的《黄金时代》记不清了,应该就是这两部中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