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们说的美国“弗吉尼亚州”和“维吉尼亚州”是同一个地方吗
美国“弗吉尼亚州”和“维吉尼亚州”是同一个地方。Virginia ,中国大陆译为“弗吉尼亚州”,港台译为“维吉尼亚州”。
⑵ 美国维吉尼亚
维吉尼亚州州旗
维吉尼亚州小档案∶
人口∶6,734,000
面积∶40,817 平方英哩,面积排名第三十六州
首都∶李奇蒙 Richmond
州税∶州税 4.5%,城市和县会多收 1% 的税,一些地区也会多收数目不等的门票、旅馆及餐馆税。
维吉尼亚州有美国八任总统的家、两个殖民时代的首都以及比美国其它州都要多的南北战争古战场,维吉尼亚州的历史地位相当的崇高。
到维吉尼亚州旅游,您会有如置身于科幻小说的情节中,前一分钟还在 Chesapeake 湾浏览极富现代感的风景,转眼之间,您又置身于历史的过去,眼看穿着殖民时期的马车 驾着古老的马车在石头路上答答走过您的面前。
到山中走走吧,Skyline Drive 及 Blue Ridge Parkway 路上的美让您目不暇给。您也可以去维吉尼亚的北部看看乡村的风景,参观酒厂顺便品尝美酒。自然的力量让 Front Royal、Lauray及New Market 附近的石灰岩变成了雄伟壮观的钟乳洞。而天然桥〈Natural Bridge〉则是一座横跨西洋杉溪〈Cedar Creek〉 的 215 尺长的自然拱桥。这些自然景观大部分都坐落于四个国家保护区及35个州立公园之内。
在维吉尼亚,您可以参观美国总统的故居,这里是八任美国总统的出生地,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汤玛士•杰佛逊〈Thomas Jefferson〉、詹姆士•门罗〈James Monroe〉、威廉•亨利•哈里逊〈William Henry Harrison〉、约翰•泰勒〈John Taylor〉、Zachary Taylor 及 Woodrow Wilson都诞生在维州。
维吉尼亚州小历史∶
1607 年∶詹姆士镇〈Jamestown〉北美洲第一个英国永久殖民地,成立于詹姆士河〈James River〉畔。
1699 年∶维吉尼亚的首府从詹姆士镇迁移至威廉斯堡〈Williamsburg〉,后来又迁移至詹姆士河的上游李奇蒙〈Richmond〉。
1775 年∶对英国开战,维州爱国者帕特里克•亨利〈Patrick Henry〉在李奇蒙发表了他有名的演说∶『不自由,吾宁死!』〈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
1776 年∶维吉尼亚人汤玛士•杰佛逊〈Thomas Jefferson〉在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及班哲明•弗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协助下发表了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并在七月四日正式通过。
1781 年∶英国将军 Charles Cornwallis 向乔治•华盛顿将军及美法联军在约克镇〈Yorktown〉投降,独立战争正式结束。
1788 年∶维吉尼亚成为美国第十个州。
1865 年∶南军的李将军〈Robert E. Lee〉在Appomattox 法院向北军的格兰将军〈Ulysses S. Grant〉投降,结束了南北战争。
1940 年∶诺福克-新港〈Norfolk-Newport News〉地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海军的中心,在战后继续为美国主要军港之一,现有大约六百多艘军舰住扎此地。
1989 年∶L. Douglas Wilder 成为美国第一位非洲裔州长。
这是地图!http://www.maptown.cn/Global/Map/MzEwNQTrAvEl/
⑶ 美国维吉尼亚州的2016的所有的联邦参议员名单
用不着所有
参议员每个州就两个!
⑷ 弗吉尼亚的节日
弗吉尼亚节日种类繁多,内容也异常丰富,许多县都会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交易会和艺术节。
诺福克的哈勃费斯特于每年的6月份举办航船赛和航空展。费尔法克斯县以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表演的方式举办设县庆典;每年7月的第三个周末,切萨皮克湾地区会举办“弗吉尼亚湖水节”。每年夏季,沃尔夫˙特拉普镇还主办戏剧节。每年的7月底,东部海滨的切萨皮克湾岛屿小马驹游泳赛和野生切萨皮克马匹拍卖会,这是弗吉尼亚最具地方传统特色的狂欢节,持续时间长达一周。每年9月,在弗吉尼亚国际赛车场都会举办弗吉尼亚交易会;同期,还在弗吉尼亚比奇举办海神节作为城市庆典。
温切斯特每年都要举行为期6天的“圣纳度苹果节”,活动内容包括游行和具有民谣风格的蓝草音乐演奏会。1935年形成于盖拉克斯的弗吉尼亚旧时乡村小提琴演奏手法,是一种非常古老且对世界音乐界具有影响力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弗州有两个重要的电影节,即“弗吉尼亚电影节”和“弗吉尼亚联邦大学法语电影节”,每年分别在切萨皮克和里士满举办。
⑸ 维吉尼亚·马德森
自己找找看
参与影片:
《 In the Shadow of Wings 》 (2008) ...
《灵数23 The Number 23 》 (2007) ...Agatha Sparrow/Fabrizia
《 Ripple Effect 》 (2007) ...Sherry
《 Being Michael Madsen 》 (2007) ...Herself
《 Ripple Effect 》 (2007) ...executive procer
《农民宇航员 The Astronaut Farmer 》 (2006) ...Audrey 'Audie' Farmer
《牧场之家好作伴 A Prairie Home Companion 》 (2006) ...Dangerous Woman
《错误元素/防火墙 Firewall 》 (2006) ...Beth Stanfield
《 The 11th Annual Critics' Choice Awards 》 (2006) ...Herself
《 The 63rd Annual Golden Globe Awards 》 (2006) ...Herself - presenter
《 2006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 (2006) ...Herself
《 The 58th Annual Primetime Emmy Awards 》 (2006) ...Herself
《 "Smith" 》 (2006) ...Hope Stevens (7 episodes, 2006-2007)
《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 The 77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 (2005) ...Herself - Nominee: Best Supporting Actress
《 The 62nd Annual Golden Globe Awards 》 (2005) ...Herself - Nominee: Best Supporting Actress in a Motion Picture
《 "I Love the '90s: Part Deux" 》 (2005) ...Herself
《 The 20th IFP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 (2005) ...Herself
《 The 10th Annual Critics' Choice Awards 》 (2005) ...Herself - winner
《 11th Annual Screen Actors Guild Awards 》 (2005) ...Herself - Nomine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by a Female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杯酒人生/并肩前行 Sideways 》 (2004) ...Maya
《 Brave New Girl 》 (2004) ...Wanda Lovell
《 "TV Land's Top Ten" 》 (2004) ...Herself (3 episodes, 2006)
《 Sweets to the Sweet: The Candyman Mythos 》 (2004) ...Herself
《 Nobody Knows Anything! 》 (2003) ...Prison Lawyer
《 Complicated Women 》 (2003) ...additional consultant
《 Tempted 》 (2003) ...Emma Burke
《 Complicated Women 》 (2003) ...Herself
《美国枪声 American Gun 》 (2002) ...Penny Tillman
《 "American Dreams" 》 (2002) ...Rebecca Sandstrom (2002-2003)
《记者的良心 Full Disclosure 》 (2001) ...Brenda
《火力冲突 Crossfire Trail 》 (2001) ...Anne Rodney
《 Just Ask My Children 》 (2001) ...Brenda Kniffen
《 Boogeymen: The Killer Compilation 》 (2001) ...Helen Lyle (Candyman) (archive footage)
《 Captured on Film: The True Story of Marion Davies 》 (2001) ...Herself
《 Captured on Film: The True Story of Marion Davies 》 (2001) ...source: film and photos
《 Almost Salinas 》 (2001) ...Clare
《沈睡的魔鬼 Lying In Wait 》 (2000) ...Vera Miller
《 After Sex 》 (2000) ...Traci
《 Children of Fortune 》 (2000) ...Ingrid Bast
《 The Inspector General 》 (2000) ...
《鬼入侵 The Haunting 》 (1999) ...Jane
《 The Florentine 》 (1999) ...Molly
《抗暴黑金刚 Ambushed 》 (1998) ...Lucy Monroe
《造雨人 Rainmaker, The 》 (1997) ...Jackie Lemanczyk
《 Apocalypse Watch, The 》 (1997) ...Karin De Vries
《密西西比谋杀案 Ghosts of Mississippi 》 (1996) ...Dixie DeLaughter
《 Just Your Luck 》 (1996) ...Kim
《魔翼杀手 Prophecy, The 》 (1995) ...Katherine
《情郎情狼 Bitter Vengeance 》 (1994) ...Annie Westford
《蓝色追杀令 Blue Tiger 》 (1994) ...Gina Hayes
《 Caroline at Midnight 》 (1994) ...Susan Prince
《 Linda 》 (1993) ...Linda Cowley
《激情性谋杀 Murderous Affair: The Carolyn Warmus Story, A 》 (1992) ...Carolyn Warmus
《杀人蜂 Candyman 》 (1992) ...Helen Lyle
《挑战者 2:天幕之战 Highlander II: The Quickening 》 (1991) ...Louise Marcus
《 Becoming Colette 》 (1991) ...Polaire
《情人杀手 Love Kills 》 (1991) ...Rebecca Bishop
《激情沸点 Hot Spot, The 》 (1990) ...Dolly Harshaw
《三度灼伤 Third Degree Burn 》 (1989) ...Anne Scholes
《燃烧的心 Heart of Dixie 》 (1989) ...Delia
《灵马神驱 Hot to Trot 》 (1988) ...Allison Rowe
《会发电的小子 Mr. North 》 (1988) ...Sally Boffin
《 Gotham 》 (1988) ...Rachel Carlyle
《 Long Gone 》 (1987) ...Dixie Lee Boxx
《荡舞 Slamdance 》 (1987) ...Yolanda Caldwell
《 Zombie High 》 (1987) ...Andrea
《 Modern Girls 》 (1986) ...Kelly
《同命小鸳鸯 Fire with Fire 》 (1986) ...Lisa Taylor
《师生拍档追女仔 Creator 》 (1985) ...Barbara
《 "Mussolini: The Untold Story" 》 (1985) ...Claretta Petacci
《神通情人梦 Electric Dreams 》 (1984) ...Madeline Robistat
《沙丘 Dune 》 (1984) ...Princess Irulan
《高材生 Class 》 (1983) ...Lisa
⑹ 找部美国电影有一辆战斗飞机入侵北维吉尼亚
是电影《奥林匹斯陷落》
有图有真相求采纳
⑺ 美国维吉尼亚州的介绍,包括天气,地理位置,习俗特色,重点城市等
马丁斯维尔(Martinsville, Virginia)是美国弗吉尼亚州南部的一个独立城市。面积28.5平方公里.
马丁斯维尔成立于1928年。城名纪念早前殖民者约瑟·马丁。
⑻ 波拉特的获奖记录
电影节 年 份
奖项 获奖情况
获奖人提名人
奥斯卡奖
Academy Awards,USA
2007年第79届
最佳改编剧本
Best Writing, Adapted Screenplay
提名
萨莎·拜伦·科恩
托德·菲利普斯
安东尼·海恩斯
彼得·巴恩哈姆
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
Golden Globes, USA
2007年第64届
最佳音乐/喜剧片男主角(电影类)
Best Actor - Musical/Comedy
获奖 萨莎·拜伦·科恩
最佳音乐/喜剧片(电影类)
Best Motion Picture - Comedy or Musical
提名
创作背景
美国之旅
波拉特出生在哈萨克的一个小村庄里,即使是成名之后,他依然居住在这里,不舍得离开……波拉克临去美国之前,村子里举行了一个盛大的送别仪式,然后,在他那肥胖的制片人阿扎马特的陪伴下,开始了美国之旅。也许阿扎马特并不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是他却是哈萨克传媒界的惟一制片人。刚出发的时候,就处处透露出波拉克和阿扎马特的鲜明对比:身材的差异暂且忽略不计,波拉特穿着时髦且坐的头等舱,而阿扎马特却一身邋遢地待在货舱里,与行李、动物和犹太人为伍。然而,这并不意味会省下多少钱,毕竟波拉特这次美国之旅的计划,可是哈萨克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相当于5000美元呢……就这还是哈萨克信息局砸锅卖铁凑出来的。与杰.罗奇很像,导演拉里.查尔斯(Larry Charles)也是“Da Ali G Show”的铁杆粉丝,在他看来,科恩的节目里,除了智慧和张力,还有不多见的勇气。
不过,在两人开会研究影片的时候,查尔斯时常会产生某种感觉,好像自己面对的是两个人--科恩和波拉特,这多多少少会让他感到不安:“拍摄影片的时候没有做任何刻意的安排,就和纪录片一样,所有的故事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虽然未做安排,拍出来的效果却奇好。”另外,这部影片的制作流程也是非常贵的,由萨莎.拜伦.科恩牵头的八人小组,用货车拉着设备就开始了拍摄工作,足迹随着波拉特遍布华盛顿特区、维吉尼亚、密西西比州、德州、路易斯安那、加州、俄克拉荷马州、阿拉巴马以及罗马尼亚。
第一站
波拉特的第一站是纽约,在那里,他将第一次乘地铁、第一次坐电梯、第一次进入男女平等的社区。然而,一场突发事件打乱了他的计划,他不得不离开纽约去加州……萨莎.拜伦.科恩与其他工作人员本意也是要在纽约多待一段时日的,可是他们那非常规的拍摄方法引起了纽约警察的注意,被当成以拍电影做幌子的恐怖分子,并多次被请去警局“做客”,最终,警察“劝说”他们离开了纽约。
惨痛的代价
在地点的选择上,也是非常自由的,能够吸引萨莎.拜伦.科恩的,一般都是官方所强制执行的各种不同法律。到了华盛顿,波拉特参加了一场同性恋**--只穿泳裤。不过让科恩印象最为深刻的事件,却是发生在美国南部:在一场大型的牛仔表演过程中,波拉特用美国国歌的曲调高唱哈萨克国歌,结果激怒了现场所有的观众……拍摄出来的效果异常醒目,可是科恩和他的摄制小组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表演结束之后,一群愤怒的牛仔骑着马将运送器材的卡车团团围住,几个小时都不肯散去,差点引发流血事件。同样在南部,波拉特这一次要努力地展示美国的购物艺术,最令他奇怪的是,为什么有人会花那么多钱去买旧东西--古董。在一家小古董店里,波拉特笨手笨脚,打坏了价值数百美元的商品。
影片虽然记录的大多是波拉特在美国的见闻,但故事却结束在它开始的地方--波拉特在哈萨克的家乡。这一部分,萨莎.拜伦.科恩选择在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近郊的一个吉普赛小村庄完成,虽然这里的工作方式和条件都不能与大城市同日而语,但好在过程还算令人愉快。工作结束后,为了感谢村民的亲切和配合,萨莎.拜伦.科恩和摄制组特别为地方的学校捐赠了电脑、书包、食品以及书等生活必需品。
影片席卷美国
众多媒体和协会的认可证明《波拉特》不是一部简单的恶俗喜剧,而是蕴涵着更丰富的价值和精神,尽管它显然不是“奥斯卡类型”的主流电影。2006年底时,一部有着蹩脚又超长名字的影片席卷美国,片名“勉强”可以被译为《波拉特: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这部小成本影片不仅引发了票房热潮,而且引发了罕见的赞誉、争议以及抗议,从戏里戏外都可以让你观察到美国文化一些有趣的方面。
王牌主持人
波拉特·萨格耶维,是哈萨克斯坦国家电视台的王牌主持人,知名度排名全国第六,虽然在哈国家喻户晓,但爱家的波拉特还是快乐地和家人住在小村庄里——上有勤劳老实的父母,下有高居“哈国风尘小姐排行榜”第四的漂亮妹妹、几个如花似玉的老婆和两个深得乃父真传的儿子。
由于波拉特对新闻事业有着更广大的追求,于是,在国家情报局的推动下,波拉特和胖胖的电视制作人阿扎马特·巴格托夫一起踏上了探访“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的文化学习之路。
就是这部简单的恶俗喜剧《波拉特》却频频登上了美国电影界的各种榜单:《时代周刊》的“年度十大”、国家影评人协会的“年度十大”、金球奖最佳音乐喜剧类影片提名等等。众多媒体和协会的认可证明它不是一部简单的恶俗喜剧,而是蕴涵着更丰富的价值和精神,尽管它显然不是“奥斯卡类型”具有主流精神的电影。
政治不正确的喜剧
《波拉特》一开场就伪装成“哈萨克斯坦信息部出品”的纪录片,跟随拍摄该国最著名的电视主持人波拉特前往伟大国家——US and A(有人译为“美和国”或者“美那个国”)——参观学习的过程。从外观上看,整部影片似乎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屎尿屁喜剧”,大量恶俗的笑料随着波拉特的旅程被展示出来,并有着很多耸人听闻的男性沙文主义、反犹太人的言论。所以《波拉特》的成功被一些人看作是“政治不正确的电影也能受欢迎的特例”。
但拨开这层“政治不正确”的外壳,我们却能发现这部影片“政治正确”的内核。最典型的一段情节是,波拉特来到保守的得州,在体育场中向美国人声明,自己如何支持布什总统的伊拉克政策和反恐战争,但夸张的口号让刚才还鼓掌欢呼的美国人坐立不安,因为他说“祝愿你们铲除那个国家,使之在千年之内连一只蜥蜴都不能在沙漠中存活”。接着开始高唱美国国歌,但只有曲调,歌词被“恶搞”成“哈萨克斯坦是最伟大的国家”。在当下的好莱坞和西方文化界,讽刺布什政府和他的反恐政策无疑是最政治正确的事。
整部《波拉特》都充斥着此类对美国政治、文化、社会、宗教的反讽,并用一个淳朴、天真、不知所谓的第三世界游客的视角加以强化。于是我们看到波拉特面对女权主义者时却询问艳星帕梅拉·安德森拉的下落,买汽车时咨询开多快才能撞死吉普赛人,把两个同性恋对他的性侵犯当作友好行为,在自信能将他教化为文明绅士的女士面前掏出塑料袋装的粪便。更荒诞的是,当波拉特在走投无路时进入一个教会集会后,那些声称“耶稣可以帮助你”的讲演者对待他的方式犹如一群邪教巫师。
美国文化的自以为是
影片非常聪明地表现了正常叙事和正常视角都无法深刻表现的事实——美国文化的自以为是。起初波拉特刚到美国,按照“本国”的礼节见到任何路人都友好地进行贴面吻,但被认为是性骚扰;等他逐渐深入美国,那些真诚友善的美国人又一心想纠正他不文明的粗鄙言行,将他改造成“文明的、美国式的现代人”。以至于当一个年老丑陋的黑人妓女准确地称呼他的名字时,波拉特很感动,他说“在美国人们都叫他‘比利 ’或者‘鲍勃’”。所以,影片在反讽美国现象的同时,波拉特的旅程实际上又是“渴望同化”与“本能地反对同化”之间的对抗。影片的结尾很微妙,波拉特将黑人妓女带回了哈萨克斯坦乡村,同时也带回了iPod作为礼物送给亲友。美国文化在波拉特身上的同化尝试虽然失败了,但是文化入侵却意外地完成。
《波拉特》由于直接用了“哈萨克斯坦”这个国名,于是引起许多东欧人的抗议。但是影片主演、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沙查·巴龙·科恩声称,“观众能够意识到这不过是一个虚构的国家,目的也仅仅是允许人们说出他们自己的一些偏见。”的确,只要稍微客观地看一下这部电影,所谓的“诽谤”是不存在的,但还是能说明美国人对偏远陌生的“落后国家”的某种歧视。而影片中疯狂的“反犹太人”场景,倒是利用现实情况向不理解《波拉特》讽刺策略的人做出了“影片纯属虚构”的解释——因为科恩本人就是一个虔诚的犹太人。科恩把反讽带到戏外,他对澳大利亚人说希望《波拉特》“能够获得奥斯卡‘最佳反犹太影片奖’,你们的梅尔·吉布森(《耶稣受难记》导演)必将是我的一个非常难对付的竞争对手。”
《波拉特》改编自英国热门电视喜剧节目《达·阿里·G秀》(DaAliG Show),这个节目已经夺了两个有“英国奥斯卡”之称的BAFTA奖。巴伦·可汉是唯一曾经主持过两次欧洲MTV奖的人,一些词典把这个节目中的几个人物收入词条,英国女王也是他的“粉丝”之一。
由于影片《波拉特》的乘胜追击,在更多的影院上映,所以在票房排行榜上,位列榜首的影片仍然是他,纵观本周的票房排行榜,不难发现,这个星期好的影片不少,影片中出现的大牌明星也不少,但是并没有一部影片的收入超过《波拉特》,这确实是一年之中最值得期待的一部影片,而且也是最搞笑的一部影片。这部以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哈萨克斯坦电视人在美国的种种经历的影片,从上映至今一直都排在票房榜的首位,而且仅仅在美国和加拿大两个城市,他在三天之内就收入了2900万美元,而在国外20多个国家里,也达到了1500万美元的收入。
这部影片的主演是英国喜剧演员萨沙-伯龙-科恩,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发现了他全部的表演天分,而他的出演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可以说他已经超越了维尔-法雷尔,拉塞尔-克罗和布拉德-皮特。《波拉特》投资1200万美元,阵容表面上不起眼,其实非常强大。可汉曾经在《王牌飙风》中和威尔·法瑞尔配戏,获得了很多好评。导演是《宋飞传》的制片拉里·查尔斯,《王牌大贱谍》的导演杰伊·罗奇担任制片,世界上最著名的“大波”美女帕美拉·安德森担任女主角
萨莎.拜伦.科恩(Sacha Baron Cohen)是HBO著名的脱口秀节目“Da Ali G Show”的主持人及创始人,而影片中的主角“波拉特”,就是他在这档节目中创造的一个虚构的人物--不同的是,“波拉特”有身份有背景还有国籍,至于长相嘛,看看科恩就知道了……鉴于“Da Ali G Show”在英国的受欢迎程度,连带着波拉特这个名字也在英国家喻户晓,萨莎.拜伦.科恩运用自己异常古怪的幽默感,赋予波拉特各种蹩脚的性格,其实是对反犹太主义、男权主义和种族主义最尖锐的讽刺和反思。
科恩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令“Da Ali G Show”节目是如此地与众不同,并帮助他两次捧得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BAFTA)的奖杯。如今,不仅仅是英国,“Da Ali G Show”开始遍布世界各地,而波拉特也随之走出英国,被更多的人所崇拜、所喜爱,就连伊丽莎白女王,也是他最忠实的粉丝。
现在的暑期档力作《塔拉迪加之夜:瑞奇鲍比的民谣》(Talladega Nights:The Ballad of Ricky Bobby)受到评论界的称赞的同时,也让主演之一萨莎.拜伦.科恩在大银幕上的表演能力受到了初步的肯定,再加上《波拉特》如此奇特的拍摄形式和故事风格,已经有人预计其很可能会成为今年的“年度最佳喜剧”。当然,影片还未上映就有如此好评,与这里的梦幻组合是分不开的:萨莎.拜伦.科恩不但是主演,还是编剧兼制片人,他在脱口秀中的喜剧功底已经人尽皆知;与科恩联手的另一位制片人的名号在喜剧界也是响当当,杰.罗奇(Jay Roach),《王牌大贱谍》和《拜见岳父大人1&2》的导演。
虽然影片还没制作的时候,萨莎.拜伦.科恩和杰.罗奇就商量着一定要制作一部推陈出新的另类喜剧,然而他们谁也没料到影片最终会以这种形式封镜,以杰.罗奇的话来说,简直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乐不死你,也要吓死你。
影片在表现形式上虽然看起来很像新闻纪实,却绝非纪录片。而且,这里没有可以遵循的完整剧本,萨莎.拜伦.科恩只是搭出一个故事的框架,然后随机拍摄……简单的解释就是:将一个虚构的人物放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周围的人也都是真实的,没有场景没有道具,除了主角之外,其他人甚至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反应已经被收在了镜头里,有点像电视节目中的偷拍环节。
就像波拉特在片头说的那样:“首先,我是一名专业的电视新闻主持人,其次才是哈萨克最成功的人,当然,我以前也落魄过。1年以前,哈萨克的信息局将我送到美国去做调查,因为我们想和你们一样……这没有什么不好,毕竟美国有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比如说丽莎.明尼利(Liza Minnelli)和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而且还是一个民主与性共存的地方--这两个我都喜欢。”总之,从拍摄影片的那一刻起,萨莎.拜伦.科恩就是波拉特,一个从哈萨克来美国考查的主持人,他会做只有波拉特才会做的事,说只有波拉特才会说的话。现实和娱乐并存且相互交织,虽然听起来有点乱七八糟,却是第一次有人以这种方式拍摄影片。
⑼ 是谁命名了美国的维吉尼亚州(Virginia)
1607年英国就在沿海的詹姆斯敦建立起北美第一块定居点。所以该州有“老自治领州”的别名。取名“弗吉尼亚”是为纪念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一世(Virgin Queen of England)而得名
⑽ 维吉尼亚是属于美国的那一个管辖
维吉尼亚即弗吉尼亚(Virginia)。
弗吉尼亚洲位于美国东部大西洋沿岸,是美国最初的13州之一。东临大西洋和切萨皮克湾,南接北卡罗来纳州和田纳西州,西界肯塔基州,北邻西弗吉尼亚州和马里兰州,隔波托马克河与首都相望。面积105712平方公里,在50州内列第35位。人口7642884(2006年)。 首府为里士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