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关于麦当劳叔叔的电影吗 有的推荐几个,不要惊悚杀人那些,不要把麦当劳叔叔想那么黑暗
动画片有一些,
The Adventures of Ronald McDonald: McTreasure Island (1990)
The Wacky Adventures of Ronald McDonald: Scared Silly (1998)
The Wacky Adventures of Ronald McDonald: The Visitors from Outer Space (1999)
The Wacky Adventures of Ronald McDonald: The Legend of Grimace Island (1999)
The Wacky Adventures of Ronald McDonald: Birthday World (2001)
The Wacky Adventures of Ronald McDonald: Have Time, Will Travel (2002)
The Wacky Adventures of Ronald McDonald: The Legend of McDonald-Land Loch (2003)
⑵ 有关讲吃麦当劳的害处的电影
<超码的我>
记录片《超码的我》的导演就向我们展示了连续30天吃麦当劳会有什么结果。导演以自己作为实验,在30天内 一日三餐都只吃麦当劳里面卖的食品,除非售货员推荐否则不买超大装。每天按照普通美国人的步行标准,步行约5000步左右。在测试前导演专门找了3位医生监督其的身体状况。实验前身高185,体重185磅。胆固醇168,甘油 43,体脂肪含量11%,无遗传病史。身体素质相当良好。
5天后,体重升到195磅,有轻度恶心感觉 ;12天后体重升到203磅,体质开始下降。18天后,体重回推到202磅,但血液内胆固醇由168上升到225。肝功能开始失常,医生怀疑开始出现脂肪肝。21天,体检尿素过多,早上起床出现呼吸困难,肝功能严重超标。医生建议停止实验,否则会对健康有致命损害。29天,上楼梯都呈现很吃力。30天。体重升到210磅,增加了25磅。胆固醇上升了65点到233。体内脂肪含量由11%升为18%。医生确认如果他继续这种饮食,很快会引发冠心病、肝硬化。
导演在1个半小时的影片里向大家展示了快餐文化对美国的影响是如何无处不在。在影片你会发现老美也不是到处都是帅哥和美女,其实胖子、超级胖子、胖到难以想象的更多。此片今年5月在美国上映,票房相当不错。导演还真有专业精神,拿自己的健康做实验。PF啊。
在花絮里面导演做了一个实验相当有意思,他将麦当劳的几种汉堡和薯条以及普通家庭做汉堡和普通薯条,分别放在玻璃器皿里。2周后普通薯条和家庭制汉堡开始腐烂,3周后麦当老汉堡开始腐烂。10周后所有汉堡都烂的不成样了。但是,麦当劳薯条却依然光鲜如新。恐怖啊!
虽然喜欢吃快餐的人并不会因为此片而改变态度,正如人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吸烟者恒吸之。但他让我们看到了虽然放大但依然惊人的快餐恶果。选择的权利在你,但你有权知道后果。
⑶ 电影 巨额交易 最后说麦当劳怎么怎么。。。原话是什么
我们都以为麦当劳都是做饮食的,其实它是做房地产的,把一个知名的品牌连锁餐厅开在一个经济来源最快的地点,招揽消费者的地点。让一个毫无人气的小地方发达起来。提高地域的价值。这样一个品牌的入驻比你在电视上做广告还要起效果。 这是我自己的理解。他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简单的现象背后,总是蕴藏着深刻的道理”。
(3)麦当劳大电影扩展阅读
《巨额交易》不仅仅是讲述年轻人海外造梦的故事,尝试为梦想和幸福寻找一种情怀,一种态度,为当代年轻人高压生活下的迷茫找寻一剂解药,这才是电影真正想做也是应该做的。
电影《巨额交易》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
影片在时尚与励志气息珠联璧合的元素中展现着这几个年轻人的豪气、能力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传达着青春就是机会,敢拼才能有所作为。电影所传达出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影像和故事本身,和票房大高但是大走恶搞路线的国产影片相比,该片带来的思考才是更值得关注的看点。
文艺片导演出身的马俪文,此次打破文艺范儿,以一部时尚励志影片——《巨额交易》华丽现身娱乐圈。为梦想和幸福寻找态度,为迷茫找寻解药,似乎给这部阵容豪华的大制作电影又增添了不少人性化的温暖。
⑷ 麦当劳是如何发家的
有人说,是一个汉堡、一个炸鸡、一个大写的M,成就了麦当劳。可麦当劳的真相却是由一个卖奶昔搅拌机的销售建立起来的!有一部电影《大创业家》就讲的就是“麦当劳帝国”如何建立的历史。恐怕没有一部电影能像这部电影一样让人如此讨厌一个主角而且还是从头厌恶到尾,可还是照样爱吃麦当劳这样的垃圾食品。
换一个方向讲,这也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依靠房地产的力量,一步步把不属于自己的品牌占为己有的故事。故事的结局并不意外,很多的商业成功故事都逃不过从巧取豪夺到互相撕逼的套路,在欲望的诱惑下,总是需要有人牺牲。整部电影里最大的看点还是它所表达的成功的必需素质:野心,即“既然做梦就做个大的”,孤注一掷的勇气、坐言起行的执行力,还有:不要脸。
⑸ 关于吃麦当劳能减肥的电影
只有一个电影《给我特大号/超码的我/Super Size Me》
美国人到底有多爱吃速食呢?年轻的美国导演摩根·斯普尔洛克大胆地以自己的身体当成白老鼠做实验。连续30天,三餐只能吃麦当劳所卖的食物,连饮用水都取自麦当劳,为了证明绝非做假,他特别找了 3位医生为整个实验过程做纪录,定期追踪他的健康状态。在这场疯狂的实验展开之前,史普洛克拥有6呎2的身高,185磅的体重,其健康状态几乎媲美职业运动员。但在狼吞虎咽一个月的汉堡、薯条后,悲剧发生了:史普洛克的膝盖因为骤增的重量而感到酸痛。本片导演以此片获得第24届圣丹斯电影节纪录片的导演奖。
这个电影上映之前,麦当劳取消了特大号。
⑹ “麦当劳之父”为何不是麦当劳兄弟
统计数据显示,麦当劳目前位于全球119个国家的30,000多家餐厅前面。拱门不仅与麦当劳的“M”标志有关,而且贯穿了麦当劳77年的历史和背后的故事。今天推荐的商业电影《大创业家》讲述了麦当劳公司的故事。当我们回到麦当劳的历史时,我们通常会想到美国加州迪克·麦当劳和马克·麦当劳兄弟开的路边店,这家店只提供汉堡、薯条和奶昔,但效率极高。然而,正是被称为“麦当劳之父”的雷·克罗克为其商业模式设计了“特许经营”扩张模式,以充分发挥其最大价值,加速其流向美国乃至全球市场。
他说,我想要那些献身于事业的人。如果有人只想赚钱养家,过上舒适的生活,他就不应该去麦当劳。由此,你可能可以猜测克罗克的性格是一个强大的商业领袖。事实上,克罗克在创业之初就已经和麦当劳兄弟有了不同的看法:克罗克追求企业的快速发展,开设了尽可能多的分支机构。双方在这一点上意见相左。后来克罗克在哈里(克罗克之后麦当劳的第一任首席执行官)的建议下,利用合同中的漏洞成立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租赁麦当劳餐厅,加速实现他的梦想。这也导致克罗克和麦当劳兄弟最终关系破裂。
⑺ 麦当劳最新推出的史努比大电影套装玩具(任意消费+95元的)里面都有什么因为单独买一个20,为什么
套装玩具包含4个。
单独买的话是超酷史努比、飞行员、大作家这三款任意消费+20,但是对于爱心版的不是任意消费,需要购买麦趣鸡盒+20换购,也就是说要是在麦当劳单独买的话,光爱心版这一款就需要消费95元(麦趣鸡盒75,虽然得到了麦趣鸡盒吃的,但还是花不少钱呢)。
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套装比单独包装好,送人什么的也好看,所以贵一些
⑻ 麦当劳创始人电影观后感
写作思路:首先谈整体感受,其次简述影片的内容,最后根据剧情写感触。
从整个电影方面,或许也会有叙事过于直白,台词剧情过于老套的抱怨。这里只是从自认为客观的角度,来谈谈对生活、产品、资本,以及情感道德观的一些体会罢。
影片以中性的角度讲述了麦当劳品牌创始人雷·克洛克从一名人到中年还事业无成,每天听着成功学讲座的奶昔搅拌机推销员到将麦当劳打造成全球最大的餐饮帝国之一的创业故事。
影片最后的结果,雷抛弃了麦当劳兄弟,买断了其经营权,并且还毁诺没有交付期版权费。从商场角度而言,或许会说是麦当劳兄弟的短视、守旧固执、没有自知之明不适合企业的发簪;从道德角度和情感角度而言,雷以近乎绝情的方式抛弃了自己创业的伙伴,很难让人接受。
我对雷的情感态度不是很认同。这里不想去谈论是雷的喜新忘旧,还是说两个人本来不适合最终的分开才是好的结局。而是,从人生伴侣的选择与决定上来看待这件事。
每个人在婚前婚后,或许会有着某些变化,但是一个人的特质、性格是很少会有大的变化的。而雷必然是早就对于其自身的追求和与其前妻的性格有所了解,然而其结合更多的是自己的某种失意对于命运的妥协,寻找一个帮助其处理生活中所有事情的助手。
他们的身上,都有着一种特质,那就是想到点子,马上行动尝试;遇到问题,马上行动调整。做任何事情何尝不是这样呢。努力固然重要,然而没有方向、漫无目的的做功,也许最终还是在原地打转。所以,要在商场、市场脱颖而出,敏锐的洞察力不可或缺。
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商人为牟利而忽视产品的质量,甚至枉顾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而现今的内容生产者或是服务提供商,早已沉浸于满足客户的最低需求,完成上级的数量安排,连规范与准确也常常无法做到,何谈创作型?
当然,产品真正做到极致谈何容易!只是,愿每一个产品人,每一个产品的输出都能够尽其所能吧。
⑼ 一部电影,里面好像是一个麦当劳大叔被一堆孩子打,让后他就开始喊,杀人,
麦当劳叔叔游乐园爆炸输出
⑽ 一个有关麦当劳电影
《超码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