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排行 > 第一部上映的国产动漫电影下载

第一部上映的国产动漫电影下载

发布时间:2022-06-05 22:43:09

A. 中国最早的国产动画片是哪部

我认为早期的国产动画有《大闹画室》,《骆驼献舞》,《铁扇公主》。第一次中国自制动画《大闹画室》上映了。一个画家正在他的桌子上画画,这时一个带着换了墨水的小黑人从桌子上的墨水瓶里出现了。小黑人不断制造麻烦,使画家无法工作。画家愤怒地捕捉到了小黑人,他们非常聪明,四处乱窜,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最后,画家抓住床下的小黑人,仍然把他塞到墨水瓶里。 虽然故事很简单,但第一次从事动画创作的万氏兄弟遇到了很多困难。在真实的拍摄中,你应该移动的地方或者不应该移动的地方都应该被移动。经过多次实验和反复试验,他们成功拍摄

B. 中国第一部国产动画片

★ 20世纪40年代:中国动画第一部长片《铁扇公主》
★ 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

回眸中国动画八十年

中国动画曾无比地辉煌过,这也证明中国动画是有实力的,有适合它发展的艺术规律。对中国动画发展脉络有一个了解,对今天的动画创作是大有裨益的。既可从中借鉴吸收优良传统,又可发现总结中国动画的不足之处,找到一条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发展道路。

一、艰难的创始期

谈到中国动画,不能不提及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他们可谓中国动画片的鼻祖。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他们于1926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一页。紧接着在1930年又摄制出《纸人捣乱记》。此后,万氏兄弟便不辞劳苦、坚持不懈地致力于中国动画的创作。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万氏兄弟拍摄了大量的抗日作品如《血钱》、《航空救国》、《民族痛史》、《新潮》,和提倡国货的《国货年》、《漏洞》,以及一些儿童寓言片《鼠与蛙》、《飞来祸》、《龟兔赛跑》等20余部黑白动画短片。直至20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动画第一部长片《铁扇公主》,发行到东南亚和日本地区,并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为中国动画走向国际作了很好的铺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万氏兄弟被迫中断了动画创作。而以钱家骏为中心的当时的一批动画人也绘制了以抗日为内容的动画短片《农家乐》,随后又绘制两部短片。中国动画片在创作初期就时刻与时代气息紧密相联。同时最早一批的动画人也显示了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

二、民族风格的探寻之路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动画片开始了它更为广阔的发展。早在1947年,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方明(持永只仁)等创作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他们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的艰难条件下完成摄制工作,为新中国动画片的发展揭开了序幕。

中国的动画片在此后的发展中便自觉开始了民族风格的道路的探寻,这是时代和世界环境使然。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特伟任厂长,此时中国动画人已发展到两百多人。有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钱家骏、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马国良、包蕾等一大批著名艺术家、文学家先后加入到这一行列当中,为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建国初期是中国动画片蹒跚学步的时期,中国动画人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动画技术和艺术,主要是苏联和南斯拉夫,在动画技艺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在动画的风格上不免受到这些国家动画的影响,如《小猫钓鱼》(1952)、《小梅的梦》(1954)、《野外的遭遇》(1955)等影片便留有苏联动画的影子。特别是1956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际动画节上获奖,令人沮丧的是与会者以为这部影片是苏联的影片。这个误会使中国动画人深刻意识到:“对他国动画亦步亦趋的模仿是不会利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 只能导致中国动画的消减。“只有搞民族化,才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出路。” 其实中国早期的动画电影也有这个倾向,万氏兄弟的《纸人捣乱记》便是模仿美国的动画制作,追求的是逗乐搞笑,仅是一部简单的噱头闹剧而已。事实上这也是动画娱乐本性体现,影片给人们以娱乐消遣,才会有观众,才会有市场。同时它在人物的造型设计上仍具有民族特点。

在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中国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当中,民族特色十足,将军的脸谱化便借鉴了京戏人物造型,在动作的设计上也采取了京戏的风格。影片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运用民乐,在将军彷徨无助时,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响起,画面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这部仅30分钟的动画片充溢着浓郁的民族化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对当时的民族化探索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同时,中国的动画艺术家们积极地致力于新的动画艺术手法的探索和动画技艺的提高。在发展中国动画的一大片种木偶动画时,著名的木偶片导演靳夕、钱远达,曾在20世纪50年代远赴捷克学习,师从德恩卡。靳夕的第一部代表作《孔雀公主》,故事情节动人。后来,靳夕拍摄的《谁唱的最好》在技术上非常完美,但在意识形态上却受到了局限。当时的文艺政策较为教条,由于过分强调了“政治挂帅”、“革命传统”、“主题至上”,限制了木偶片的进一步发展。钱家骏在1957年导演的《拔萝卜》和1958年导演的《古博士的新发现》就注意开掘动画片的童趣、童心。在1958年中国动画人研制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中国动画增添一个新品种且富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接着又拍摄了剪纸片《渔童》(1959)、《济公斗蟋蟀》、《金色的海螺》(1963)等影片,吸收了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窗花的艺术特色,将动画形象塑造得生动丰满,也使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得到发扬。到了20世纪80年代,剪纸片技术日益成熟,在此基础上,美影厂又研制成功剪纸“拉毛”新工艺,拍出了水墨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该片荣获第十三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银熊奖、南斯拉夫第六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和文化部1984年度优秀美术片奖。1985年出品的《草人》也获得好评,在日本第二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获儿童片一等奖和国内文化部1985年度优秀美术片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美术片二等奖。这一片种在国际国内都得到认可,且受到广大观众欢迎。此外,在1960年又摄制了折纸片《聪明的鸭子》,情趣盎然,活泼生动。同一时期又发明创造了水墨动画片,可谓是最具中国风格的动画片,它将中国的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使中国特有的笔墨情趣完美地再现于银幕,形成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震惊了整个世界影坛。《小蝌蚪找妈妈》(1960)、《牧笛》(1964)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作。富于韵律的画面、诗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动画艺术也达到一种审美的境界。

此时的动画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中国动画的一个高潮。也是民族风格成熟的阶段。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1961、1964)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融入,描述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使这一形象跃然银幕,化无形为有形,“挖掘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国外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是动画片的真正杰作。”

中国动画片所达到的艺术水准不仅得到国际的首肯,而且使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片深入到世界民众当中去。中国动画片因为它独到的民族特色而独立于世界动画之林,散发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动画片在海内外获得越来越高的声誉。

可是由于“文革”的影响,中国的动画事业受到了阻碍,发展缓慢。“文革”结束后,百花开放,我国的动画事业也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春天。中国的动画人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动画创作当中,秉承以往的“民族风格”的道路,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新的开拓,并取得可喜的成绩。同时由于实行开放政策,扩大对外交流,中国的动画业也更多地与国际接轨,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问世,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像丰富”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好评。民族风格在它的身上的到了很好的延续。动画片《三个和尚》是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在发展民族风格中做了一次新的尝试。动画片《雪孩子》画面优美富有诗意;《南郭先生》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火童》结合了装饰性造型和民族艺术特点。同一时期的影片中,还有《两只小孔雀》、《画廊一夜》、《狐狸打猎人》、《好猫咪咪》、《愚人买鞋》、《黑公鸡》、《小鸭呷呷》、《人参果》、《淘气的金丝猴》、《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天书奇谭》、《兔送信》、《三十六个字》等也延续这一创作思想。1984年的大型动画片《金猴降妖》,又一次将孙悟空搬上了动画银幕,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孙悟空形象;在表现手法上通过将传统的民族风格和抽象绘画的手法和现代音乐融合,探索民族艺术的新发展。动画片《夹子救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画的古朴风格。剪纸片《草人》模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此外,《女娲补天》,《抢枕头》、《海力布》、《水鹿》、《大扫除》、《网》、《偷东西的驴》、《巫婆、鳄鱼和小姑娘》等,也都富于民族风情。

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

在动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出现缓慢趋势。在美日动画的冲击下,同时也由于缺乏市场化操作,动画的回收相对较慢,中国动画以往是纯国家投资,私人不愿投资,从而导致动画者的流失和中国动画业的发展缓慢。中国动画要改变以往的操作方式。为重振国产动画,美影厂历时四年摄制了动画片《宝莲灯》,这是中国迄今投资最大的一部影院动画长片,故事取材于中国的民间传说,在画面、人物造型上都精心设计,音乐制作极为考究,同时现代高科技的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同时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马可波罗回香都》、《哎哟,妈妈》等一批优良的动画片诞生,给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动画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综观中国动画这几十年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国动画始终致力于一条本国特色的道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世界动画的大潮中也未放弃这一宗旨。动画片中洋溢着活泼清新的气息,给人以美的启迪。同时又十分注重教化意义,在动画片的创作中秉承“寓教于乐”,使动画片不致流于肤浅的纯娱乐搞笑。中国动画片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营建了一个动画王国。

C. 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电影的名称叫什么制作于哪一年

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

《大闹画室》是1926年由万古蟾执导,万氏兄弟参与配音,长城画片公司出品的一部动画片。影片表现一个画家正在画室作画,突然,画家画出的一个身着中式服装的小人儿从画板上跳下来。他淘气而滑稽,给画家添了不少麻烦。最后,经过一番追逐打斗,小人儿被赶回了画中。

幕后制作

影片采用真人与动画相结合的制作方法,影片中画家由万古蟾扮演,小纸人等用动画绘制。在绘制中曾出现过许多毛病都被万氏兄弟逐一解决。如影片中有一段小纸人打斗的戏,放映出来是小纸人打斗的动作该动的不动,而墙上挂钟、画室里的桌子等不该动的东西反而动了。

他们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想出了用赛璐璐复印片,即把该动的东西都画在透明的赛璐璐上,把不该动的背景等画在纸上,然后叠起来逐张拍摄,使影片获得成功。

早在1919年至1922年,万氏兄弟相继从家乡南京来到上海商务印书馆从事美术工作时,就萌发了要把中国山水画动起来的思想。他们看了美国动画艺术家麦斯·福乃克兄弟绘制作动画片。

在欧美动画制造商严密封锁动画技术和资料的情况下,他们用自己7平方米住房改作绘制、洗印、放映的工作室,用节衣缩食省下来的钱,买了一台旧照相机改装成摄影机。

从上百次试验失败中摸索出经验,于1926年在上海闸北天通庵路三丰里自己居住的亭子间里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

D. 求中国史上的第一部动画~

90年代前的中国发展史
中国美术电影始于二十年代初,“万氏兄弟”在上海拍摄了中国最早一批动画片,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长片《铁扇公主》。由于无人投资于1942年后中断了。四十年代初,钱家骏等在重庆也摄制动画短片《农家乐》,但也未获发展。
新中国美术电影于1947年开始摄制,在东北解放区兴山镇先后产生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方明(持永只仁)等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和条件下完成摄制工作,难能可贵,为新中国美术电影的发展揭开序幕。

1949年专门摄制美术片的机构-美术片组在长春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漫画家特伟和画家靳夕为主要领导人。1950年迁上海,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部分。随着人员的不断扩大,1957年建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特伟任厂长,从建组时十几人发展到二百多人。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钱家骏、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马国良、包蕾等一批著名艺术家、文学家先后参加这一工作。从此,美术电影就以上海为基地,迅速繁荣发展。

五十年代前期(1950-1956)是它的成长阶段,艺术人员的增加,带来创作的发展。通过制片实践又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艺术、技术人才,为美术电影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一阶段中,摄制了一批优秀影片,如动画片《好朋友》、《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骄傲的将军》、木偶片《机智的山羊》、《神笔》等。尤其《骄傲的将军》和《神笔》,在探索民族风格方面作了成功的实验。在技术方面也有可喜的成就,1953年拍摄了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4年完成的木偶片《小梅的梦》,是首次采用真人和木偶合成的技术,1955年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也获得成功。从此,美术片进入了彩色片时期。

建厂以后到“十年动乱”前(1957-1966)是美术电影鼎盛时期,百花齐放,形式多样,美术片的艺术特点得到充分发挥,民族风格更为成熟和完美,拍出了一批至今依然是中国美术电影历史上最优秀的作品,在国内外声誉鹊起。周恩来总理生前指出:美术电影部门在中国电影事业中,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比较优秀的部门。1958年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剪纸片,第一部作品《猪八戒吃西瓜》一举成功。由于它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而受到好评,开辟了发展剪纸片艺术的新路。1960年创造了水墨动画片,把典雅的中国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形成了最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这两部影片因此获得极大成功。它们以优美的画面和诗的意境,使动画艺术进入更高的审美境界,令人耳目一新,是动画史上的一个创举,它的成就在国内外引人瞩目。

1961年至1964年拍摄的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是这一时期重大作品之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把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故事,形象地再现于电影银幕,有丰富的想象力。造型艺术和动画技巧都达到很高水平。大型木偶片《孔雀公主》,它以生动的情节,恢宏的场景,表现了中国傣族地区的美丽神话,影片的精湛技巧,标志着木偶片艺术的成熟。剪纸片《金色的海螺》是这一时期剪纸片中最出色的作品,它发挥了镂刻艺术的特色,使这一古老的民间传统表达得绚丽多彩。《黄金梦》是一部漫画风格的动画片,以粗犷的线条和夸张的形象讽刺一群贪得无厌的富豪,又是一种新的形式。此外,《小鲤鱼跳龙门》、《谁唱得最好》、《济公斗蟋蟀》、《大奖章》、《人参娃娃》、《没头脑和不高兴》、《等明天》、《冰上遇险》、《红军桥》、《半夜鸡叫》、《草原英雄小姐妹》等,都是这一时期摄制的一批优秀影片。1960年,拍摄的《聪明的鸭子》,是新生的折纸片,这种充满儿童情趣的纸偶艺术,又成为美术电影家族中新的一员。

为介绍中国美术电影的成就,于1960年举办“美术电影展览会”,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八大城市展出,产生广泛影响,于1960年又到香港展览,在海外获得更大声誉。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1966-1976),美术电影遭受严重破坏,极大地影响了这一事业前进的速度。

1977年开始恢复了创作生产。从此,美术电影又进入了一个再度繁荣的新时期。从结束“文化大革命”到1984年的八年时间里,共拍摄了一百多部影片。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果。由于实行开放政策,扩大对外交流,使中国美术电影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1979年为庆祝建国三十年而摄制的《哪吒闹海》,是一部宽银幕动画长片,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象丰富”的作品,在国外深受欢迎。它以浓重壮美的表现形式再一次焕发出民族风格的光彩。木偶片《阿凡提的故事》(种金子)也是一部出色的影片,造型夸张,语言幽默,生动地刻划了新疆维吾尔民族的一个传奇人物,后来发展为多集系列片。动画片《三个和尚》是一部精彩的作品,篇幅虽短,寓意深刻,它既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是发展民族风格的一次新的尝试。动画片《雪孩子》体现出一种高尚的精神;水墨动画《鹿铃》抒发了友爱之情,这两部影片都受到好评。这一时期的剪纸片在美术形式上丰富多彩。《南郭先生》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猴子捞月》使剪纸片造型产生茸茸的质感,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利用这种形式,又拍摄了水墨画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形式优美、内容诙谐,动作细腻生动,丰富了剪纸片的艺术风格。《火童》把装饰性造型和民族艺术特点熔于一炉,风格奇丽新颖。同一时期的影片中,还有《两只小孔雀》、《画廊一夜》、《狐狸打猎人》、《好猫咪咪》、《愚人买鞋》、《黑公鸡》、《小鸭呷呷》、《人参果》、《淘气的金丝猴》、《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天书奇谭》、《兔送信》、《三十六个字》、《西岳奇童》(上集)、《黑猫警长》等,都是优秀的作品。

随着体制改革,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4年10月调整领导班子,中年导演严定宪出任厂长,特伟任顾问。美术片创作随着改革的步伐继续前进。两三年中完成了一批优秀影片,大型动画片《金猴降妖》,刻划了感人的猴王孙悟空形象,富于感情色彩;在传统的民族风格中注入一些抽象绘画的手法和现代音乐,为民族艺术的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动画片《夹子救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画的古朴风格。剪纸片《草人》是模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摄制而成,别具一格。动画片《女娲补天》用简练概括的形象表现了人们想象中的上古时代,艺术形式有所创新。此外,《抢枕头》、《海力布》、《水鹿》、《大扫除》、《网》、《偷东西的驴》、《巫婆、鳄鱼和小姑娘》等,都各有特色。近年来,创作上的重点,放在发展系列美术片上。加十三集的剪纸片《葫芦兄弟》,表现一个荒诞有趣的民间故事。十三集的动画片《邋遢大王奇遇记》是一个较有想象力的长篇童话。《奇异的蒙古马》是根据英国作家韩素英的剧作改编拍摄的六集动画片,表现了一匹野马的思乡之情,洋溢着国际间的友谊。《擒魔传》是一部木偶连续片,把舞台木偶艺术与电影手法结合起来,展现了《封神演义》故事的浩大场面。还有一些影片在准备之中。

中国动漫发展史-黄金时代(1926-1966)
这个时代的动画作品也许不是最多的,但却是最好的;也许不是最精美的,但却是制作最认真的;也许不是与国际接轨的,但却是最突出中国传统特色也时常因此获得国际奖项的。

说起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一定要说万氏兄弟,因为1926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就是出自他们之手,然后是《一封书信寄回来》,在抗战爆发前,他们总计绘制了二十多部动画片,其中包括1935年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但是在1936年以前,万氏兄弟的作品主要是模仿美式动画的手法,他们自己对此也不十分满意,一直在寻找着让动画在中国传统土壤里扎根的办法,到了1940年,美国动画片《白雪公主》给了他们很大震动,下决心要搞一部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作品,在组织100多人参加绘制、前后绘制2万张画稿、用了一年半时间的情况下,1941年他们完成了中国以至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80分钟的长度、取材自西游记的故事、名演员白虹等人的配音、中国山水画风格的背景、吸收了中国戏曲艺术的造型设计都使这部动画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据了继《白雪公主》《小人国》《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席位置,而且浓郁的中国特色又使它与前三者有明显的区别,万氏兄弟本想接下来就拍摄《大闹天宫》,但是由于投资商的问题计划没有成功。在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万氏兄弟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并在1958年尝试用剪纸的手法来拍摄了动画片《**八戒吃西瓜》,随后又用剪纸的手法拍摄了《人参娃娃》《金色海螺》等片,而1961年到1964年的《大闹天宫》上下两集无疑是中国动画史和万氏兄弟的颠峰之作,先后获得卡罗维发利和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两项大奖,在国内国际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制作技术上,1960年问世的水墨动画片也是一个创新,突破了以往动画片采用单线平涂的制作手法,但是由于为了表现水墨的渗化效果要采用多层赛璐璐分别拍摄和重新合成的办法,所以制作成本高周期长,只是用在摄影部分的制作时间,就足以制作类似的四五部普通动画片,所以即使是后来初步掌握了这种技术的曰本人也没有轻易尝试,采用水墨动画片技术制作的作品有《牧童》和《小蝌蚪找妈妈》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牧童》插曲的来自于著名作曲吴应炬,而贯穿全片的笛声则来自有“魔笛”美誉的一代笛子宗师陆春龄,说明那时制作者是很认真的。

同一时代的作品其实还有很多,例如《骄傲的将军》《渔童》《没头脑和不高兴》等等,表现手法也还有折纸、木偶等等,由于资料不充足就不细说了,这个时期的作品比较重要的特点就是在动画表现中融合各种中国传统因素;在动画技术上尝试各种传统艺术形式;在动画内容里吸收了传说、神话、典故等多种内容;在动画制作上不管是画面、配音、配乐都一丝不苟,在动画受众方面属于老少咸宜的作品居多,所以说这是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一点也不为过。
中国动漫发展史-白银时代(1976-1990) 经历了文革之后,动画行业自然也受到了很大冲击,而且上美影在1972-1976年间拍摄的17部动画片如《小号手》《小八路》《东海小哨兵》等给后来的动画创作理念投下了一个严重的阴影:写实主义和教育目的,这使动画片被定位为给小孩子看的充满教育意义的课外教材,这种思想不仅延续下来而且还在大部分人心里深深的扎根,也就是这个观念才造成了后来动画片的尴尬地位。

在改革开放之后,动画片制作走入繁荣时代,涌现的多家动画制作生产部门也改变了过去上美影一家独秀的局面,在1978年到1989年的十年间,这些制片单位就制作了219部动画片,例如《哪咤闹海》《金猴降妖》《天书奇谭》等优秀作品都是这个时段制作的,而且电视动画片也在这个时候有了《葫芦兄弟》《黑猫警长》《阿凡提的故事》等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从整体上来讲,这是个比较平均的时代,既有少量全年龄段艺术动画片,也有大量类似《黑猫警长》这样的纯粹给儿童看的主流式教育动画片,而且制作手法基本沿袭自上美影万氏兄弟开创的流派,没有太多创新也没去吸取外部世界的先进经验,而这一段的高产量恰恰造成了作品的制作不够精细,更由于制作出发点是给孩子看的,所以在配音配乐方面也明显不如以前用心,同一时间曰本正从给欧美动画做做简单来料加工的阶段稳步发展,并逐渐学习和吸收欧美经验创造出自己独有的风格。

所以说这个时代是白银时代是因为王小波在小说《白银时代》里曾经说过一个谜语:未来的世界是银子的。其实说的是热寂论里提到的宇宙的热动平衡,所有点温度都一样,也就是说没有太突出的东西,而1976年到1990年的中国动画业给人的就是这个印象,如果考虑到部分优秀作品,也许准确点该算是准白银时代吧。

中国动漫发展史-黑铁时代(1990年——2002年)

首先是九十年代各大动画制作厂家开始与国际动画业展开交流与合作,白银时代那种固步自封的局面终止了,数字生产手段取代了以往的手工绘制方式,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各种体制制作单位的多元化发展,使制作数量有所增加;各种专业和多能人才进入这个行业,使制作质量比以往有较大提高;但是即使数量和质量都增加了,由于制作动画片是给孩子看的这个理念问题,在题材内容上并没有太大突破。

其次是1995年起中国电影放映公司对动画片不再采用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政策,把动画业推向市场,改变了动画片的生产状态和经营方式,确立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观念,原本这是个动画行业商业化和发展的绝好时机,但是同样受限于上面所说的制作理念问题,制作方只能做适合儿童看的富有教育意义的东西却不敢也不能有所突破,在有关教材里甚至自豪的宣称“中国动画与欧美曰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动画相比,内容是健康的,精神是向上,是适合对孩子进行各种传统教育的作品”,对这句话我吐一个先。

最后要说的就是这个时期的动画片发展方向从电影院转向电视动画片,动画制作公司和企业也发展到了120多家,大量的连续、系列动画片纷纷出炉,象什么《蓝皮鼠与大脸猫》《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都是这一时段出品的,所以表面上看起来这段时间动画作品的总时间长度比以前要大,例如2001年动画片总产量18000分钟,但总计看起来其实就是动画短片7片,系列片却高达42部,就是说为了能在播出部门手里拿到更多的播映费,在资金不变的情况下集数拉的越长越好,至于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要说这是一个黑铁时代是因为,电视台为了满足播映时间的问题,引入了大量欧美曰本动画片,而国产动画片在比较之下无论内容、画面、人设方面都暴露出了严重的不足,特别是采用传统教育理念制作出来的动画片里,往往是一些小孩子在一本正经的不说小孩话,使原本应该是观众的少年纷纷青睐外来动画片,表面上看起来随着制作单位的增加制作数量和质量似乎都在提高,但事实上正是这个时段大量观众纷纷“外逃”,不再去看国产动画片了,并把它看做是幼稚和笨拙的象征。

这里特别要提一下《宝莲灯》,虽然有大手笔的投入来制作,有著名演员配音,有著名歌手献声,造型上也吸收了许多美国动画的要素,但本质上它并没有脱离那个理念的约束:依然是一部以小孩子为主体观众的动画片,而且模仿迪斯尼动画的味道实在太重,只能还算是这个时代的作品而不能超脱,毕竟看《狮子王》《花木兰》等东西要比看模仿出来却又不太对劲的东西强一些。
中国动漫发展史-迷茫时代(2002年——现在)
之所以要把2002年定为迷茫复兴元年,原因不过是因为一部《我为歌狂》的出现,也许这部52集动画会被指责为模仿类作品,但是我觉得更应该重视的是它的制作理念——它是第一部拍给青少年而不仅是儿童看的动画片,这对以往动画片只是儿童课外教材的理念绝对是重大突破。与这个重要意义相比,其他所有不足就都显得微不足道了,因为这就象人类烧制的第一件陶器一样,虽然丑陋却标志着从烧烤到煮食的一个划时代进步。

但是《我为歌狂》和随后的《封神榜》《隋唐英雄传》却没有在创新和突破旧理念之后走的更远,没有制作围绕动画的丰富周边产品,对年龄层次的突破也仅限于从儿童延伸到了青少年,而且国内类似作品能数的出来也仅有这么几部,大部分动画制作单位依然在用草率的制作态度、教育为主的制作理念、儿童为主的制作出发点来制作着所谓儿童动画,相对于同一时期电视剧制作已经达到了制作完不能播出的饱和状态,动画片产量到2004年只有2万分钟而已,与电视台规定的6万分钟播出时间相去甚远,数量不足就要引进,引进又要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问题,所以才会有了新世纪天鹰战士这样的怪物出现。

有个别改变以往观众定位的动画片出现;有引进的各种超过以往限制的动画片出现;有网络提供的各种各类型曰本欧美动画片出现;相应的,国产传统动画片被排挤到一个十分可怜的位置,虽然还是拥有了不少低年龄段的坚定FANS,但是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在有其他选择时就不会看国产动画片却是个不争的事实,这就是中国动画的迷茫时代。

E. 中国的第一部国产动画片是什么

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

动画片是美术片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中国的美术片就是从动画电影开始的。1920年,上海的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兄弟(人称“万氏兄弟”)在影院中看到了《大力水手》、《勃比小姐》等早期美国动画片后,对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开始研制中国的动画电影。

1926年,万氏兄弟克服了资金、场地、资料等多方面的困难,终于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它也是中国美术片的开始。

影片讲述一个画家在画室作画时,从画板上突然跳下一个淘气的小纸人,在画室里大闹一通。影片的情节虽然简单,但第一次从事动画创作的万氏兄弟却遇到了不少难题。实拍的时候,不是该动的地方不动,就是不该动的地方乱动;他们经过多次试验,反复摸索,才拍成功。这部影片也是中国第一部真人和动画同时演出的动画片,片中的画家由万古蟾扮演,小纸人用动画绘制,影片由长城画片公司出品,片长12分钟。两年后,万古蟾又独立制作出了动画片《一封寄回的信》。两片公映后,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兴趣。

万氏兄弟是中国美术和动画电影事业的开创者。他们在20世纪初从南京来到上海,相继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美术工作。他们的原名分别为万嘉综、万嘉淇、万嘉结和万嘉坤,动画片上所署的名字是他们为自己起的笔名。为研制动画片,他们在自己位于上海闸北天通庵路一间7平方米的亭子间里长期通宵达旦地工作,花费数年时间,经历了上百次试验,才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的研制。

1935年,万氏兄弟拍摄了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41年,他们又推出了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它也是亚洲当时最长的动画电影,在世界上名列第四。解放后,除老四万涤寰早已离开动画创作外,万氏四兄弟中的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三人都成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主创人员。从1960年起,他们开始重新投入在解放前就已开始尝试的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的创作。此后,历时4年,至1963年,绘制了近7万幅画作,终于完成了这部长达120分钟的鸿篇巨制。影片不但在国内深受欢迎,并连续在国际电影节上夺魁,还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上映,标志中国美术电影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此外,万古蟾还于1957年拍出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

除了制作专门的动画片之外,万氏兄弟还为许多故事片制作动画特技。著名的神怪武侠片《火烧红莲寺》中那些斗剑施法的镜头,就是万氏兄弟用动画制作的。后来,明星公司出品的《香革美人》,电通公司出品的《都市风光》,文化影片公司出品的《父母子女》等片中,都插有他们绘制的动画镜头,为影片增色不少。

F. 中国最早的动画片是哪一部

我认为早期的国产动画有《大闹画室》,《骆驼献舞》,《铁扇公主》。第一次中国自制动画《大闹画室》上映了。一个画家正在他的桌子上画画,这时一个带着换了墨水的小黑人从桌子上的墨水瓶里出现了。小黑人不断制造麻烦,使画家无法工作。画家愤怒地捕捉到了小黑人,他们非常聪明,四处乱窜,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最后,画家抓住床下的小黑人,仍然把他塞到墨水瓶里。 虽然故事很简单,但第一次从事动画创作的万氏兄弟遇到了很多困难。在真实的拍摄中,你应该移动的地方或者不应该移动的地方都应该被移动。经过多次实验和反复试验,他们成功拍摄。

结果,100多人努力工作了一年半,终于完成了这部持续不到80分钟的动画电影。在此期间,这部动画电影差点就没命了。然而,万籁鸣保证不会赔钱,这使得这部电影没有半途而废。这部电影同时在上海的三家影院上映,其票房收入超过了当时放映的所有故事片。《铁扇公主》也是当时动画电影的杰作。所以我觉得有我认为早期的国产动画有《大闹画室》,《骆驼献舞》,《铁扇公主》。

G.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国产动漫是什么。

中国动画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1925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动画《舒振东华文打字机》,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一页。直至20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发行到东南亚和日本地区,并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为中国动画走向国际作了好的铺垫。
综观中国动画这几十年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国动画始终致力于一条本国特色的道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世界动画的大潮中也未放弃这一宗旨。

H. 中国第一部动画片是什么(名称)

还有一个标志就是,2000年全国开设动画专业的大专院校超过200所,就读的学生有20000多人。

但是,虽然有官方统计的数量达到了40000分钟,但是真正有影响的作品寥寥无几,说明我们原创的能力相对薄弱。另外,中国的动画业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I. 中国第一部动画片是什么

第一部动画片是《舒振东华文打字机》,1922年,万氏兄弟制造出了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舒振东华文打字机》。1926年万氏兄弟制作了《大闹画室》。1935年万氏兄弟制作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

真正产生影响的是1941年上映的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中国动画的起步,一点也不晚,那时在亚洲也是比较先进的。

《铁扇公主》在亚洲产生了极大的轰动,发行到东南亚和日本地区,并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为中国动画走向国际作了好的铺垫。这在当时,除美国的长片《白雪公主》而外是绝无仅有的,这是中国动画的萌芽期。



十大国产经典动画片

1、哪吒闹海: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一部动画电影,它是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在国内外各大电影节上均获得过多个奖项,1980年获得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动画电影奖,1983年获得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2、大闹天宫: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1964年制作的一部彩色动画长片。

3、小蝌蚪找妈妈: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这部动画片的原型出自于白石老人的水墨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

4、神笔马良: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55年制作的的木偶人动画片,该片讲述了自幼家贫的马良用仙人赠送的神笔帮助穷苦老百姓,并用智慧与贪官作斗争,最后消灭贪官,惩恶扬善的故事。

5、葫芦兄弟: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6年原创出品的13集系列剪纸动画片,是中国动画第二个繁荣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6、黑猫警长: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3年下半年至1987年改编出品的5集系列动画片。国内原创经典动画之一 。

7、天书奇谭:是根据《平妖传》部分章节改编,中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3年出品的动画长片。

8、曹冲称象:是1982年出品的国产动画,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本美术片为木偶动画片。

9、南郭先生: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1年摄制的剪纸动画影片。获文化部1981年优秀影片奖。

10、三个和尚: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1年制作的动画片。通过三个和尚没水吃、寺庙失火、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救火直至后来三人合作吊水的情节,既批评了“三个和尚没水吃”这种社会上存在的落后思想,又提倡了“人心齐,泰山移”的社会新风尚,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国动画片

阅读全文

与第一部上映的国产动漫电影下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陈刀仔电影全集完整版 浏览:139
南通邮政电影票 浏览:929
泰国恐怖电影2019 浏览:305
白猫电影免费观看完整版 浏览:376
动漫电影大肥 浏览:332
荒野大镖客美剧电影 浏览:421
最适合写成影评的英文电影 浏览:833
徐克导演的江湖电影 浏览:29
大傻子电影大全 浏览:543
cctv6音乐电影欣赏有哪些 浏览:216
成龙电影变身游戏角色是哪一部 浏览:66
被劫持的爱情电影简介 浏览:432
介绍英文电影发展史十分钟 浏览:545
豆瓣电影排行榜top100的法国电影 浏览:745
世界有电影院吗 浏览:727
电影中国爱情 浏览:462
郭涛的一部骗婚电影 浏览:625
男主角穿越在各个恐怖电影 浏览:854
万连电影院 浏览:24
七侠五义电影1983完整版国语 浏览:767